全民公敌视频:王勇:西方经济学批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2:23:19
一些热心网友对本文进行了转载,如果有转载,可以关注本文的后续部分,也可以联系告知转载的网址,我可以补充。另外我也将关注网友的意见,特别是一些无礼驳斥和谩骂,并且将我的答复和反驳作为文章的一部分。花许多经历把这些想法都写出来,希望以后就不用为这个东西再花任何精力了,更希望其中一些有价值的提议和问题能够得到重视。
  另外笔者相关的文章有:《比拟化的经济观》,《就业新理论与解决就业措施》,《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成因、后果与对策》,《教育应当基本公费的若干理论依据》,《读书无用论的成因与对策》,《论理论的模糊性与超广义资源》,《热能有效转换-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的措施》,《收入分配差距及其激发的积极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开辟中国第四产业—创新产业》,《驳八大经济学家的祸国言论》等等。这些文章可以在百度和百度贴吧上搜索到。一些内容在本文中没有详细展开,望参照这些文章。欢迎批评,特别欢迎张五常这样的经济大家的批评。其实本文是存在一些漏洞的,除了言过以外,有些地方没有办法一一大费周折说的全面、严谨并且用词确切。
  
  在过去的改革开发进程中,西方经济学成为我国的主流的经济学思想,同时也取代了其他的学科、包括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地位,经济学成为我国改革中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正是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和滥用,以及对西方经济学缺陷的认识不足,导致改革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到如今已经是积重难返,不仅出现了大量的失业,贫富差距飞速拉大,资源消耗严重,经济发展了,但是科技并没有同步发展,整个社会出现道德滑坡,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同时经济的可持续性也受到威胁,内需不足就是一个不好的苗头。虽然这一切不能完全归功于西方经济学的作用,改革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但是西方经济学的缺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新一代领导集体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即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着手造就一批学贯中西、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那么西方经济学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本文对西方经济学的某些问题给予批判,由于经济学的千恐百疮,因此评判内容也显得千头万绪,杂乱无章。笔者学识浅薄,望专家和高人指点。本文也指出了我国发展经济中的许多问题,这些都意味着我们的民族发展蕴含着巨大潜力,不是坏事,而是希望。这可以反驳那些我们的技术已经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言论。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批判
  1. 自私人假设的不合实际及其危害
  西方经济学以自私人假设为基本的假设,也就是说只有自私人假设成立才可以谈西方经济学的成立。但是这并不符合实际:第一,现实中并非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为公忘私的人,许多见义勇为,为了他人牺牲自己利益的人,难道他们是自私的吗?可以用自私人假设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吗?西方经济学是戴着有色眼睛在看人,自己自私,就声称其他人都是自私的。更有说服力的是许多宗教都是提倡无私的,而且完全不追求回报,即使不承认存在天生无私的人,那么这其中必然有人达到无私的境界的。一些小孩天生有善良的心。第二,即使人自私,有时也会体现他的无私的一面,可能他的某些行为是无私的。第三,自私人假设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但是现实中人的行为往往不一定是理性的,即使他是一个自私的人,但是可能他一时的行为会丧失理智,为情感所驱使。第四,人的行为还遵从道德、习惯、惯例、风俗、前人的实践,不一定是完全从自私的角度考虑的,还有许多因素,包括性格、心理状态、偶然性因素和大脑偶然的判断决定,在制约着人的行为,人在冲动时往往产生不理智的行为,这可能导致行为本身与自私角度考虑的背道而驰。第五,达到理性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目标,在这里提出一个自私人怪圈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知道,要理性判断决策是需要成本的,获取信息是要代价的,进行判断是有代价的,一个自私的人在进行判断的时候如果不考虑这些代价那么他就是不理性的,因此他应当考虑这个因素,因此作出理性的判断要求达到某一理性(概率上的一种理性程度)判断的成本小于达到某一理性带来的利益增量,但是同样对这一大小比较的判断是需要成本的,因此他要继续进行这一大小比较的判断的代价是否小于相应的利益增量,如此下去,他陷于了一个无限循环的怪圈,因此不存在完全理性的判断,实际的判断中由于智商、大脑处理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不完全了解都会对理性判断决策打折扣。
  利用西方经济学,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见利忘义,不道德,不人道的行为,却难于解释见义勇为,正义的行为却没有办法解释,可见西方经济学基础是不坚实的,而且是不道德的。西方经济学的涌入导致我国的道德严重滑坡正是说明了这一点,腐败也在这样的理论下越来越严重。虽然有人提倡将道德等计入理性考虑范畴,但是早已建立好的大树不可能一一纠正。经济活动中不符自私人假设的行为和组织很多,比如馈赠、半馈赠、各种免费活动(internet免费午餐),当然许多行为还是介于馈赠和盈利之间的,既考虑一定的感情和道德因素,也考虑一定的盈利性,再者非营利组织、慈善组织和公益组织等的存在也是一个反例,还有各种出于道义的行为,搭桥铺路。因此经济学无法解释见义勇为、舍己为公、扶弱济贫,却能够合理解释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亚当·斯密是市场浪漫主义的开山鼻祖。他在《国富论》中有一段经典表述: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其实这样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当人人都在谋求最大利益的时候,往往会损害别人的利益,不仅整个社会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而且整个社会可能陷入一片混乱和争斗之中。从兼顾个人和集体利益的角度来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但是如果人人都自私,社会肯定不和谐。如果某人拔一毛而利天下,但是从他自私人的角度来说,他应当是一毛不拔,这个典故也说明自私人假设是危害社会的。在道德问题上,也是如此。如果每一人都自私,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这最终将导致损坏自己个人的利益,因为每一个人都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你的利益,都可能损害你的利益,最终结果是人人自危。在爱国心和支持国货等问题上,也是如此。有些人把爱国和支持国货看作不理智、不明智的行为,而把为了卖价廉物美而购买外国货当作理智,其实这是小聪明而已,这最终将导致民族利益的牺牲,同时也是牺牲了个人的利益,特别是长期的利益。
  可见自私人假设是片面的,它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而是和各种因素一起作用来导致个人产生行为。
  类似非营利组织的行为无法用自私人假设来解释,或许西方经济学者又会狡辩,我们经济学把它作为一个特殊情况独立出来,建立一个补丁理论来给现有理论打补丁,那么这意味着现有的经济理论存在片面性,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但是严格地说除非巧合,也不能结合其他的补丁理论来用。更加可以说明问题的是,在社会科学问题上,许多概念都是模糊的,没有清楚的边界,没有绝对的极端,都是处于一种混合状态,那么这意味着经济学家用极端的自私人假设代替了并非如此的实际混合态。我相信许多的组织它是介于营利和非营利之间的混合态。
  在腐败问题上,西方经济学者一方面鼓动和夸大人的自私性,漠视道德的存在,认为腐败是合理的,甚至是帕累托改进,另外一方面就说政府必然是腐败的,因此要尽量用市场来解决问题,政府要减少干预。这好比鼓动一个人去自杀,并且说这是应该的,然后得出结论,此人必然要自杀。
  实际上经济危机也是自私人假设的一个结果,因为个人追求最大化,往往伴随马太效应,贫富差距加大,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和失业,进一步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和有效需求不足,再次导致生产过剩和失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经济危机。可见自私人假设只能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程度上静态共盈或者是静态的帕累托改进,但是动态或者从长期来看结果是共同崩溃,可见我们要追求长期的利益最大化不能用完全采用市场。
  自私人假设和在其基础上建立的西方经济学对道德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成为逼善从恶的刽子手,会导致道德沦丧、凝聚力涣散、见利忘义。它使得协作减少,不利于整体利益。它还使得人们的积极性和动机高度依赖于金钱和利益,挑肥拈瘦,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没有钱就没有积极性,好比上瘾的人没有毒品就受不了。目前出现的一些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不力的情况就是自私人假设的恶果。如果在家庭范围内,人们都那么的理性而没有亲情,小孩和老人就没有人养了,人类可能要消失了。改革前取得的许多成果都不是处于个人私利和理性,比如邓稼先的积极性是来于爱国心而不是理性人假设(人们也没有很好地酬谢他,倒是当年没有回国的杨振宁在中国得到了过高的高薪和礼遇。)根据亚当的理论推广,一切的干预和束缚都应当消除,让人无拘无束,这样法律和政府也应当退位了。
  
  
  2. 令人心动的帕累托改进可望难及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在西方经济学中,到处滥用这个辞,但是帕累托改进是否是很容易达到的一个目标呢?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在市场经济运转过程中,许多复杂、隐蔽和长期的作用。虽然短时间看不到明显的副作用,但是长期来看,往往存在负作用。比如有人加班加点工作或者兼职,看起来只是个人利益增加,没有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但是它会造成微妙的人力资源贬值,微妙隐蔽地占用他人的生存空间,但是这是很难被看出来的。经济危机的出现也有类似的隐蔽性。另外有些利益的侵害是在动态的情况下不断转移作用才体现出来的。经济学家到处滥用帕累托改进,甚至还证明腐败是帕累托改进的。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帕累托改进存在,是因为经济学家用了静态、狭隘、短期的眼光。笔者提出了超广义资源的概念,就是来弥补经济学对于隐蔽和广泛的作用的认识不足。真正要实现这帕累托改进,往往需要政府通过再分配来进行利益调整,将损害他人的利益进行弥补。要论证一个改进是否是帕累托改进,采用经济理论几乎是不行的,因为经济现象的影响因素众多,而经济学忽略了许多的变量,而且经济的作用是持续而不是瞬间的,在持续的作用中,众多的量都在变化,要证明每一个人都没有变坏,是非常困难的。而采用经济学的方法,则可能因为忽略许多因素而被证明是帕累托改进,但是实际上不是帕累托改进的。
  3. 西方经济学得出许多怪论、谬论
  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和滥用导致由此得出的怪论和谬论数不胜数。经济学家喜欢用很深邃的经济理论来说明问题,但是得出稀奇古怪的结论,岂不知这些东西根本不需要用经济学中经过n次简化和不严谨推导的结论和定律。我们不说其他的,仅仅西方经济学中互相矛盾的观点、结论都有好多,而且是基于其基础理论的。一个内部都钩心斗角的理论,如何谈其坚实性。下面我引用一篇经济学第一定律的文章来说明这个问题: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100个人常常是有着100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可以很好地共存,这往往是其它学科难以看到的盛况。于是,有人说:“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人能够分享同一届诺贝尔奖,这种情况只有在经济学中才会出现,如缪尔达尔和哈耶克。”还有人说:“叶利钦有100个保镖,其中一个想谋杀他,叶利钦不知道他是谁;克林顿有100个经济学家,每次决策前克林顿都听取这些经济学家的意见,但是每次只有一个人讲对了--而且每次都不是同一个经济学家。”基于经济学家总是相互攻击的现实,也有人总结了所谓“经济学家第一定律”:“对于每一位经济学家,都有相应的、观点相反的经济学家存在。”还有人把经济学家的这种互相不能说服的危害推进了一步,指出:“惟一比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业余经济学家,而惟一比业余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职业经济学家。”
  4. 不严谨的西方经济学打着数学严谨的幌子
  西方经济学发展至今,出现了对数学的滥用和公式的迷信,经济学家认为必需要有数学公式的论文才是高水准的论文,认为没有数学基础就不可能是经济学人。的确数学非常重要,但是谁又知道,绝大多数运用了数学公式的经济学理论,都是经过了不断的假设,套用简化的,静态(也有些是动态的)的模型,经过不严格定义的概念,即使所谓的实证分析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不可能有完备的,时间上无限长的样本。他们从来不考虑那些公式是基于不严格的假设,在在经过千百次变形,不严谨的推导后得出的。经济学家不重视对经济学大厦中基本错误的纠正,却在岌岌可危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可笑的学说,当然一些经济学家也进行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矫正。
  在经济学中,数据表明、事实证明、实践表明、事实胜于雄辩,这些频繁出现的字眼似乎很有说服力。但是凡是学习过数学的人都知道,证明需要有严谨性,我们可以用归纳法证明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归纳本身就是完备的,而不是挂一漏万的。对于社会科学而言,许多现象只是可能现象中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能够用来说明整体的问题吗?再者,我们常常需要的是长远的、可持续的结果,但是现实中我们可以获取的是有限时间的结果。经济学中同样充满着比如必然、由此可见这样的字眼,它们同样是具有说服力的,但是社会科学中有那么多必然吗?许多概念本身都是模糊的,边界都不清楚,社会现象中人和动物的行为都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许多问题无法用简单的模型来概括,影响因素多的无法列举,社会科学中的推导很难严谨,这种不严谨导致的误差可能在不断的推导中传递并且放大。经济学也是如此,我们怎么样来相信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呢?
  其实经济学认识之路就是发现错误之路,已经发现了许多错误,但是经济学依然不是那么具有说服力,我们不去从根本上纠正经济学的错误,而是基于实证的局部纠正可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可能是扭曲的纠正。
  5. 不得已向计划和社会主义靠拢
  为了解决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导致的共同贫穷这一完全有悖于西方经济学初衷,同时也有悖于资本家利益的现象,西方经济学家不得不承认西方经济学的错误,并且进行了改进,并且采取了许多向社会主义和计划靠拢的措施,但是当经济学家在讨论经济学时,把这种折衷后的经济才成为市场经济,而最初最纯的市场经济则是“伪市场经济”,因为它们导致很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计划和市场的比较根本没有意义,因为显然当你把自己和别人的优点都拿过来后,别人怎么也是比不赢你的,因为他的优点也被你拿走了,还有什么可以和你比呢?
  


作者:wangyong77 回复日期:2006-3-6 21:03:42
      6.西方经济学漠视科技
  真正发展经济不是在于出一些歪主义,不在于要人们加班加点,感觉到生活的压力很大,然后就不顾身体健康地工作,如果是这样,和让我们倒退到原始社会有什么区别?给老百姓施加压力,说:“你不辛苦劳动就饿死你,不让你看病,不给你房子住”。这样导致大家都辛苦劳动,这违背发展经济的目的。真正的发展是要切实提高科技和生产力。我们过去许多看起来非常好的做法只是玩游戏,造出一些经济数据来蒙骗人而已。。发展科技是许多国家的立国之本,但是科学和技术这种东西往往是整个国家的需求,企业的需求,全民的需求,没有谁愿意支付费用资助那些没有产权的研究,因此在宏观经济学中,往往不重视科技的作用(虽然微观中把技术当作核心竞争力)。在GDP等指标中,都没有考虑科技因素。发达国家的企业可以凭借他们过去技术开发的成果来获取高利润,他们的企业凭借这些利润,可以投入科技研究开发中,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基础。但是在实力不强大的企业,没有利润来源,技术也相对落后,他们开发技术风险也很大。他们将随着马太效应而越来越落后,可见西方经济学是强者的学说,利于强国,利于富人。如果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崇拜它,只会随着它导致的马太效应而越来越相对地落后于发达国家。
  对于没有技术的国家,只能依靠出卖资源,出卖市场,依靠辛苦劳动作发达国家不作的事情,而发达国家凭借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科技投入来换取我们的劳动成果和资源,甚至利用不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来开发技术,为自己的未来领先奠定进一步的基础,而他们的人力资源和其他的资源大都投入到科技和创新行列,为他们立于不败之地建筑壁垒。而落后国家如何谈长远的发展,技术越来越落后,资源被卖,未来的利益大大牺牲。
  一般的劳动生产产品很难积累,具有坐吃山空的特点,而且它们消耗资源,但是科技成果可以积累,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创新发展,它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具有一劳永逸的特点。可见经济学在一些方面本末倒置,忽视科技成果的存在和经济的可持续性。科技资源是一种没有损耗的资源,我们应当很好地掌握它、利用它,同一般的资源比较它可以无限利用。
  7.市场的弊端和局限
  第一,市场是利于强者和富人的。富人(或者有其他资本的人)凭借其资本,在市场规则下有更多的选择权,更多的要挟能力,可以支配和使用更多的资源和超广义资源,取得有利的地位,在博弈中处于更加有利,可以选择的余地更大,因而具有更多的获取利润的途径和能力。那么抛弃穷人利益不谈,是否市场就一定利于富人呢?经济危机就是反例,它不能避免贫富差距的越来越大,就不能避免有效需求的不足,从而产品过剩,导致进一步的失业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进一步的产品过剩,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可见不给穷人消费能力也危害了富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违背了经济学的任何初衷,无论是其吹嘘的利于所有人,还是多数嫌贫爱富的经济学家心里偏向的利于富人。第二,市场是风险和不稳定的,风险性高与效率不存在正相关,而可能是负相关,同时也带来了不公平。虽然现在有保险等来降低风险,但是保险本身可以认为是一种计划或者是平均,它让一个集体来共同承担风险。第三,市场还导致有些人投机倒把,但是显然投机倒把与效率没有正面的相关,而且还导致了人力和其他资源浪费。第四,市场竞争并不一定降低价格和提高活力,它会提高成本,从而导致价格的升高,而且越是自由的竞争,往往重复建设和人力等各种资源的投入越多,成本越是高。有人用优胜劣汰的自然现象来说明必须自由竞争才会有竞争力,他们只看到了竞争有利的一面,但是没有看到竞争往往会带来损失。我们加入WTO的时候居然有经济学家说是为了让企业更加有竞争力,但是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被淘汰的往往是落后的企业,我们的民族企业的沦落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能够把所有互相竞争的企业的资源都整合进行通力合作,发展可能更好,从而效率更高。显然竞争并不是唯一的激励措施,而且许多情况下不允许用竞争来进行激励,进行公平的评价并且根据情况进行直接的激励效果可能更好,而且避免了损失。其实象优胜劣汰这样的现象在自然中存在只能说明该现象可能存在,不能说明该现象必然存在,也不能说明该现象就是比其他的可能现象更优。比如是否物种的进化一定要优胜劣汰呢?不一定,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我们有可能通过直接改变劣质物种的基因来实现进化,这显然比没有人性的优胜劣汰要合理。有人会说为了消除竞争带来的危害,已经有反不正当竞争法来消除危害,但是该法并不能完全消除不正当竞争,法律有一刀切的明晰边界,但是实际上不正当竞争的边界是模糊的,总是可以打擦边球的,它不能防止低度不正当竞争。第五,垄断是驱之不去的,没有绝对的自由竞争,垄断永远是相对存在的,虽然制定了反垄断法,但是同上面的问题一样,不能防止低度垄断问题。垄断与许多因素有关系,地域、技术、资本和资源都可能导致低度的垄断,壁垒本身也是相对垄断的一种体现。自由竞争只有在短期、静态和理想的情况下才能存在,经济学家都说优胜劣汰利于发展就说明自由竞争最终会被少数企业垄断取代,可见垄断则是长期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垄断更加依靠技术,而技术的壁垒上很难突破的,申请专利的技术有专利法保护一段期限,保密的技术更难于获取。从更加深入的角度,任何企业都具有垄断性,否则利润怎么来的。第六,商品(服务)在市场上能够流通不代表是对社会和个人是有益和有贡献的,如毒品就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另外有些医生为了能够多开处方和获得动手术依据,就采取欺骗病人的方式,不仅对就医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直接损害就医者的身心健康。虽然法律对于毒品有规定,但是有些商品则是介于对有益和有害之间的,但是仍然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第七,市场行为中,有许多生产、销售、消费都是对整个社会有着复杂影响的行为,不仅仅是生产、交易、使用中参与者的事情,关系到国家、社会、他人的利益,比如环境污染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许多其它影响广泛的行为并没有象环境污染一样受到法律法规以及涉及利益个人团体的约束,因此需要辩证看待市场行为的自由,需要适当的政府宏观调控和干预,大众需要有合理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第八,对社会有贡献未必会得到经济的回报,如爱因斯坦的学说给人类带来科技进步和巨大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没有办法在他生前转化为生产力,也无法申请专利,他并没有从商业和经济中获得报酬。第九,上面也提到了,许多法规的制定是考虑到市场经济中的一些局限性,但是在合法与非法之间是一刀切的,许多经济活动却在和法律打擦边球,有待于政府更加有力的调控与引导。第十,市场也有鞭长莫及的地方,许多能够给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商品、服务和行为,无法来收取回报,比如环境保护,它的受益面非常广泛,价值难于衡量,即使衡量出来,如果是小额费用也难于收取。虽然环保可以由政府来出资,但是还有许多是政府无法投资的。可见政府的合理干预不仅仅在保证社会公平中非常必要的,要真正提高经济效率,政府的干预和协调也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地方市场和金钱不能解决问题,许多东西不是用金钱可以换取的,这是由于市场惟利是图的本性决定了的。第十一,许多商品价格即使不合理也并不代表无法销售和盈利,消费者对于价格也有一定的承受的幅度,这导致了企业的净利润变化空间可能很大,进而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也不公平。在人力资源的待遇报酬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此外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购买除了价格以外,还会考虑效用和成本,而这些对于消费者往往是不知情的,因此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达到市场经济中的理性化。第十二,市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但是科技发展史表明,重大的成果往往是源于非功利性的研究。对社会有益的东西不一定是由功利而产生。市场形成一种倾向就是没有利益的事情就没有人做,结果只能导致公益的事业没有支持。第十三、市场的调节,优化资源配置等说法也是在完美情况下的一种说法,实际上要素的流动具有粘滞性,而且是消耗的,存在摩擦损失,虽然要素象水有趋于平衡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加剧不平衡的因素,特别是在动态的环境下。一个例子就是水往低处流,但是河水和海水最终没有变平。第十四,自由竞争是为了优胜劣汰,那么显然自由竞争最多只能是短期的事情,垄断必然形成,但是经济学却以自由竞争为假设,那么经济学显然有点自相矛盾了。当你追求的效率和优胜劣汰目的达到的时候,自由竞争不存在了。经济学已经无法自圆其说了。第十五,市场追求自由,反对政府的作用,但是缺乏管制的环境中,往往是对强者相对更加有利,但是也存在两败俱伤的一面。之所以要建立市场规则,就是因为自私人假设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要限制自由,统筹均衡利益。实际上极端的自由往往都是危害社会的,比如自由与民主,自由与强制从来都是相伴随的,如果放任自由,社会多半是一片厮杀。经济方面也是如此。第十六,由于市场经济中企业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市场的无序性造成供需关系的紊乱,一些有需求的产品没有供给,而一些产品却过剩。第十七,市场的不均衡性和风险性使得可以找到很好的例子来证明它是很好的,但是实际上计划体制则相对均衡稳定,资源利用的效用会更高。
  8.经济学的狭隘性
  在经济学中,由于经济学家的狭隘眼光,对GDP等进行了狭隘和绝对化的定义,导致经济理论成为一种非常片面的学问,在此基础上的经济学只重视少数人(特别是交易双方的需求)需求,不重视公益性(集体性、全民性)的社会需求(因为很难索取报酬);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如科技和军事);重视物质需求,轻视精神需求;重视显性需求,不重视隐性需求(因为很难索取报酬);重视本代人利益和需求,不重视后代利益和需求;只重视产品带来的正面的价值,不重视负面价值(如环境污染,产品使用带来的危害,破坏和摧毁);只重视可以计算或者可以用经济衡量的需求或者价值,却不重视不可以用经济来度量的需求或者价值(因为很难讨价还价);只重视对于确定对象产生价值的产品,不重视对于不确定,随机对象产生价值的产品(因为它们难于找到回报的主体);重视直接需求,不重视间接的,半成品的需求;重视对于产品的需求,却忽视对于休闲、安逸的需求;重视可以获利的需求,不重视难于获利的需求;重视局部,轻视整体;重视比较大的作用,忽视微妙的变化(特别是针对整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微小的副作用,而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在整体上积累起来是很大的副作用)。此外还忽视对伦理道德方面的需求,包括对于正义、公平的需求等。还应当看到存在介于需求与非需求之间,和介于正面需求与负面需求之间(在一些方面体现正面,一些方面体现负面)的“模糊需求”。目前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这说明我们要扣除GDP对于社会负效应,有些象环境污染、超负荷劳动等“副产品”和“产品”是在某种程度上违背大众需求的,应当作为一种负需求,根据其负效应扣除相应的GDP值。同时环境保护和治理则应当计入GDP。还有诸如社会安定、公平正义彰显、参与经济政治活动的决策权力等也是大众的需求。当然广义需求也不应当被乱用,成为罪恶和道德败坏的借口。同时需求也不一定要用钱来满足,因此钱不是万能的。不同的需求同时也可能互相交错矛盾,有时候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需求往往存在抵触,则需要协调,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虽然西方经济学也逐步认识到产品的广泛性,比如教育、医疗之类的公共产品,但是还要许多产品是抽象、隐蔽、模糊的,如果仅仅将现在认为是产品的相应经济指标纳入考虑的视野,还是非常狭隘的。
  发展军事不仅利于国家的安全,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个人而言,还存在着个人自豪感和自信心等许多的好处。这就是许多人愿意捐款制造航空母舰的一个原因。或许有经济学家要说科技和军事是另外一回事,不是我们研究的范畴,但是如果是这样那么经济学能够用于决策吗?当然不行,如果另外专门分析科技和军事相关的部分,然后与现有的狭隘经济学理论简单地相结合显然是不严谨的,还是必须结合科技和军事等广泛因素从头开始分析。看下面的例子:一年之内道路翻修三遍,GDP也翻了三倍,可是老百姓只感受到了堵车带来的不便,这就是因为我们计算GDP只计算正价值,不计算破坏和负价值,只看价格,不看效用。从正负价值的角度。翻修正负价值抵消,而老百姓受到的堵车不方便本身也是负价值,实际上对整个社会是负价值(除非最终的道路比原来的价值高,那么可以增加一个产量的差额),还有洪灾有利于拉动经济发展的论点,完全违背发展经济的初衷,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过洪灾造成的负价值是自然造成的而已。还有医生开大处方也促进经济发展,则是因为GDP的计算不重视效用。还有一些人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搞破坏来制造需求,这和马克思说的医生希望人生病一样,都是市场和看重产值造成的弊端。
  上面还仅仅是从需求、产品、产值来讨论经济学的狭隘性,其局限就非常明显。西方经济学在分析中,将人性、道德伦理、亲情、感情(包括民族感情)忽视,西方经济学还忽视那些难于衡量的因素,这使得西方经济学的大部分的分析和结论都是片面、狭隘、偏颇的。被西方经济学忽略的因素远远不止这些。
  在此笔者建议建立广义GDP、广义需求、广义价值、广义产品等概念。如环境污染纳入负价值和负GDP范畴,广义需求包括各种生理心理需求,以及休闲、舒适、健康、安逸的需求等,甚至还有轻度的工作需求,因为往往人完全不工作反而不好受,也包括科技和军事需求,权力需求,参与决策需求,企业需求,资源保留的需求,子孙需求,它包括个人需求也包括集体、民族、企业、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包括短期也包括长期需求。社会的需求需要社会共同参与,政府发挥作用。社会和集体需求也往往意味着过多的,更加复杂的主体,因此不能依靠个人和多方面的协商来解决,政府的干预不可避免。同时也要认识到需求存在合理需求与不合理需求,适度需求与过度需求,合法与非法需求,利于国家、社会和他人的需求和危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需求,还有阶级和利益集团的需求。需求同时又是动态的,各种因素导致它发生变化。
  同时GDP的计算应当是基于效用,而不是基于价格和价值,有些奢侈消费具有虚高的价格,而一些重要的、必要的消费价格比较低廉,如粮食价格、食品价格等,显然后者的效用大于前者。如果根据价格来计算有失客观,也违背了发展经济的目的。如一个国家贫富差距过大,许多人衣食住行都无法满足,但是一些人却进行奢侈豪华消费,用目前的GDP计算方法,可能GDP很高,但是社会总体满意度和居民生存质量肯定是很低的。GDP还应当考虑对社会的负价值和破坏作用,比如环境污染。一些地方政府喜欢不断建新工程,马上又拆了再建,这好像是带来了2个工程的产值,但是产值的目的本身是让产品发挥作用,如果不发挥作用和效用,GDP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那个拆工程的过程就是产生负价值的过程,如此一来实际上只应该计算一个工程的产值。
  可见在计算广义GDP时应更加注重产品的效用的产生和发挥,因为生产产品最终是要发挥效用,让发展经济更加务实,能够真正为人民带来实惠和好处,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目前的一些豆腐渣工程、假冒伪劣产品、重复建设、反复拆建工程、形象(豪华)工程,不仅效用低下或者没有产生效用(如有些产品在没有发生效用是就被破坏和拆除了),而且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在现实中却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不方便。随着广义需求、广义产品、广义GDP概念的建立,许多利于社会和个人的产品都通过企业和政府得到生产,当然这其中许多的产品,特别是社会需求、长期需求、隐性需求相应的产品,由于受益者广泛,回报长久,效用难于度量和被认识,报酬难于收取,往往不适宜于通过市场机制来交易,许多应当通过政府来提供。这样可以将大量的冗余劳动力投入到广义产品的生产中,大大解决就业问题,也让人民和社会的需求得到最大满足,让社会更加和谐。但是需求不是任意的,违背道德的,堕落的,不应该打着广义需求的名义来败坏社会道德。为了衡量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应当建立时变GDP的概念,用时变量来衡量取代静态量。之所以西方经济学中的这些概念如此狭隘,笔者认为可能是西方经济学宣扬市场万能论,为了能够自圆其说,他们不能将他们的需求、产品和GDP等概念加以推广到市场不可以作为的地方。虽然西方经济学在发展,不断扩展其概念,但是还是远远不够的。
  过去还有这样的说法,在经济萧条时,让一部分失业者去挖沟,可以解决失业,而且这些人具备了消费能力,让经济循环起来,另外再安排一些失业者去填沟,同样这些具备消费能力,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这同样不是给GDP增加了实质性的产值,一挖一填等于没有做,但是这之所以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保障实质上是一样的,赋予没有消费能力的人消费能力,但是不同的是一挖一填过程中损耗了资源,浪费了人力。可以说,这是就业只发挥了它的利用人力资源和进行社会收入分配功能中的一个功能,就是进行收入分配,但是并不创造价值,浪费了人力资源。其实一些工程一建一拆不仅没有产生实际价值,反而因为施工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不便,并且浪费资源,在我国能源和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更是带来了许多的副作用。
  9.市场与计划、公有和私有等田忌赛马式比较
  在过去的学术讨论中,对于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等许多的做法进行过比较。比如说计划体制导致企业没有活力,没有效率,没有劳动积极性。但是大锅饭不等于计划经济,吃大锅饭只是计划经济中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选择而已,而且是一种不公平的、较差的选择。把它拿来给私有和市场机制相比较,没有任何意义,古代有田忌赛马的典故,如果用别人的劣等马和你的优等马比较,是不公平的比较,其结果不能说明问题。国有企业纷纷亏损是在改革开放后,为什么在开放以前国有企业没有说亏损,国家没有喊穷,这其中有许多的原因。虽然改革开放前是吃大锅饭,但是那是人们满怀激情与斗志,一直非金钱和利益的激励因素在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西方经济学认为人都是理性自私的,这导致了开放后道德迅速滑坡,大锅饭的弊端就因此格外显目。另外国有企业的亏损也与没有良好的管理有关系,财务上对企业进行了松绑,自私人假设鼓动腐败的作用(你不自私就不是人,因为人人都是自私的),管理层各种各样的鲸吞行为让企业纷纷亏损。其实国有企业不是没有主,而是没有让全国人民、人大及其授权机构来很好地管理自己拥有份额的企业,人民的权力没有很好传递和体现。如果能够成立和国有企业数目相当的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国有资产监管结构,同时在财务上进行监督,象老板一样对自己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和收入分配等进行监管,就不存在这样的行为了。同样国有企业也可以按劳分配,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评价和激励其效率。其实如果是对国有企业很好监管,它比私营企业有更多的好处,比如国有企业利润是全民分红,可以作为社会保障和公共投入的资金来源,同时也可以做许多公益性的事情,国有企业在合理的管理下比私营企业不择手段,惟利是图的动机要少。数目庞大国有企业的监管可以使得监管更加经济,更加专业化,加大监管力度,减少监管成本。目前对于国有企业的监管缺乏足够的投入和手段,当然问题层出不穷。一些经济学家说国有企业无主好比是一个笨小孩不会做题目就说这个题目没有解,凭借不全面的考虑来证明某个问题不存在显然是不严谨的。
  自由竞争有它的好处,也是一种有效激励手段,但是它也带来损失,如自由竞争必然有重复建设,由于自由竞争也不是直接的激励,激励转移的时候有损失和变味。同时它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也不是最好的手段,比如非权力和非利益的影响力同样也可以激励人,如责任感、自我价值实现、道德也起着很大激励的作用。合理有效的评价考核体制同样可以激励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竞争的激励作用是间接的,除了正面作用外,还导致企业的损失,这本身违背了激励效率的初衷。经济学家指责计划经济中存在垄断问题,其实只要政府进行价格干预,或者制定良好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可以限制垄断利润的,在市场中相对垄断状态也是无处不在的,有什么理由要求计划情况下完全自由呢?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是不完美的,其实计划中信息对称也可能很完美,如果知道所有信息,对个人的工作和贡献进行直接的激励评价给予报酬,岂不是更好,这样的激励更加富有效果。
  市场的鼓吹者声称:计划体制是没有效率的,如果我们假定这是正确的,我们看看我们的企业内部,它们难道是市场化的吗?不是的,而是具有高度的计划性。根据这样的观点,企业是没有效率的,但是市场化下的经济本身也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则整个市场化是没有效率的,这样的说法是自己砸自己的脚,不攻自破。
  张五常这样的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经济民主的表现,顾客用购买商品来投票,但是穷人没有钱哪里能投票呢?即使投票,票数也相对要少,可见市场不是民主,而是“钱主”或者说“资本主”。而计划体制在政治体制充分民主时,经济上同样能够得到民主。西方经济学之所以不赞成政府干预,在于政府如果从国家利益和全民利益出发,往往会削弱资本的掠夺性质,这是一些利益集体不愿意见到的。
  在计划和市场经济的比较中,应当采用在纯粹计划和纯粹市场经济中各自最优或者说已知最优的方法的比较,而不是用相对优秀的与相对落后的实现形式相比较。当然更不能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优势结合后再与计划经济比较,这是不合理的。而最终实现上,我们应当是将市场和计划的优势互相结合互补,很少有极端例子是最优化的,在计划和市场问题上也是如此。其实计划体制的初衷本身就是要有一个好的计划,利于全民,代表大众利益、集中了智慧的计划,而不是为了私利、短视的计划。如果我们举例用一种不好的计划体制的实现形式去论证所有的计划体制的实现形式都不可行,是没有说服力的。
  大锅饭是一种很差的计划体制的实现形式,但是对于解决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有帮助的,计划体制不等于大锅饭,但是由于当时思想道德高尚,已经将吃大锅饭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而且也没有造成很明显的影响,但是改革开发后,这些问题却非常突出,我们声讨的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也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由于当时粮食生产不足,进行平均分配也有助于更加有效的解决温饱问题。
  实践表明,医疗和教育都不适宜于市场化,那么其他的事业是否就应当完全市场化了呢?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相似度,市场的弊端也可能在其他的行业和产业上存在,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因此我们应当将市场和计划的优势有机结合,特别是我国企业在实力不强大的情况下,我们的民族企业应当是对内(国内企业)联合,适度竞争;对外竞争为主,必要时联合。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国家竞争力。不仅如此,教育收费大大伤害了学生对于民族和祖国的感情,促进了个人的自私,经济学家宣称教育收费是一种个人消费或者投资,那么学生毕业工作后就不会顾及民族感情和祖国的利益,而是去挣钱,也不会管是否是为自己的祖国服务还是在为祖国的对手服务。教育收费在一定程度上瓦解着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其实现在的西方经济体制也采用了大量的计划或者社会主义手段,比如保险就是一个小范围的风险平均分担形式。宏观调控中的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也具有计划和追求趋向平均的性质。许多的市场规则本身也是一种具有一定自由度的计划和干预。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相比较也有许多弊端,即使市场在发挥作用,没有微观调控,但是还是有许多法规等变相进行了微观调控,网吧管理中对于某些地域的限制,本身就是变相的微观控制。宏观调控效果慢,而且不能完全控制市场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完全遏制损失。
  计划和市场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前者具有强制性,而后者则比较自由,当市场的的自由度无限小的时候就等于计划。
  同样公有和私有也是如此。
  

作者:wangyong77 回复日期:2006-3-6 21:04:55
      10.学术界的故步自封、崇拜权威与对不同见解的抵制
  学术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除非不得已,不会去承认对权威的否定、批判和质疑,比如我对量子不可克隆定理提出质疑,而且那几乎是一个完全狭隘的证明,但是专家却认为虽然它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没有事实证明的时候不能去质疑它。另外我指出仙农(香农)证明一次一密是不可攻破中存在错误利用定理的问题,但是要么是审稿人在几个月后才得出一个指不出具体问题的退稿理由,要么是说虽然有价值,但是不适合发表,许多的杂志没有经过审稿直接认为不适合自己刊物。而一些杂志指出别人的问题必须得到该作者的同意,对于已经去世的专家怎么来征得同意呢?学术界还重视数学和公式,不重视简短概要的新想法,重视具体的,不重视抽象的、原创性的。如笔者提出如果能够有效、不受约束地将常温下热能转换为其他能源,这样能源就循环起来,取之不尽,则我们不用担心能源危机了。这样的文章投稿也是没有回音。
  目前学术界陷入一种对于科学和权威的迷信之中,把科学与现有科学理论相等同,对于不符合已有理论的事实不愿意承认,不同的新理论不愿意接受,打着科学的幌子,到处挥舞“伪科学”和“迷信”的大棒,把一些创新,甚至中医也当作迷信(这是对于民族的传统的诋毁,瓦解我们的民族自信心),缺乏学术自由和创新环境,更不谈对于创新的激励了。一些学术杂志的审稿一方面拒绝和害怕新理论,害怕错误,不喜欢源头创新和简单的新思想,不重视新问题的提出,或者是半成果,半成品,而只重视已经完成的研究结论,另外一方面对于空洞而鹦鹉学舌的文章以及那些填满公式,而且公式非常复杂,还有上下标、左右标,让专家都半懂不懂,又抓不着把柄的文章很欢迎。
  如果说自然科学理论还有一定的严谨性,虽然使用了很多的假定,论证中许多地方不严谨,但是一般还是可信的。而西方经济学的严谨性根本不能和自然科学理论相比较,居然有人把它当作科学,这简直是一种学术迷信。对于科学的滥用和不严谨地使用“科学”这个词,将会玷污科学的概念。
  至于经济学,虽然它本身不严谨,但是专家们认为,它的概念和体系已经深入人心了,就不应该继续再创造一套经济学说。岂不知如果它的根基都站不稳,再发展枝叶也徒劳,使得学说脱离目标和初衷。我提出了比拟化的经济观,但是也很难被接受。对于西方经济学也有其他的批判,但是故步自封使得荒唐的学说依然在流传和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另外我们也看到一些权威根本不严谨的理论却广为崇拜,比如张五常动不动就是先决、必、不可避免,但是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之所以一些经济学家想出必然这些话来,问题在于要么他们是在找借口有意误导大众,要么是他思维不健全,目光短浅狭隘,坐井观天。经济现象非常复杂,存在的必然性不多。但是一些经济学家的言论往往都是为富人说话的,而且是偏颇的言论,我们在想是否是他的脑子恰好都是想到那些利于富人的结论呢?我想太巧了。那些拼凑理由和借口去论证有目的性的理论的经济学家不妨称为借口经济学家,其学说则称为借口经济学。
  11.实证分析可以证明结论吗?
  由于经济学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现在的经济学家喜欢用实证分析。但是实证分析是很有局限的,首先实证中不可能存在所有状态的例子,而实际上是可能存在无数可能的选择或者说是状态的,另外例子往往是局限在很短的时间,往往不能说明长期的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无法得到体现,采取杀鸡取卵措施的弊端也不能得到实践的检验。再者实例中存在许多偶然因素,偶然因素可能造成可能结果的变幅很大,而实证中的例子是片面的,未必具有代表性。往往实证都是利用在有限状态,有限时间和局限的背景下的实例,能否具有代表性和能否说明普遍的问题值得分析。特别是在市场这样的风险,动荡的环境中,什么事情都容易出现,所以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例子,这样为自己的借口理论寻找依据。
  12.全球化互惠谬论
  西方经济学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全球化可以给各国都带来好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事实证明,全球化没有导致共盈,反而拉大了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差距。这和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可以给雇主和雇员共同带来好处一样,但结果却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也同自由竞争中的企业的优胜劣汰一样,最终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形成垄断。有人把这一切归功于全球化的贸易规则不平等,其实即使变成平等的规则,也不能改变这种马太效应。其实所谓的优化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能源和科技优势都配置到发达国家,把未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配置到发达国家,同时还给发达国家配置了不发达国家输送的高科技人才,给不发达国家配置了短暂的享受,却是永远的伤痛和没有希望的未来。同时把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都配置到不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的越来越落后,越来越依赖。不发达国家现在没有技术只有出卖资源、廉价劳动力和市场,问题是这能够让他快速发展起来吗?科技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不发达国家在全球化的环境中,民族高科技企业受到冲击,无法发展,而且资源的出卖令他们的未来受到资源约束,即使到时候有高科技,没有资源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发达国家往往做低端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把大量的劳动力输送来做低技术的工作,但是发达国家则通过国际贸易把需要辛苦劳动,大量劳动力的产品让不发达国家的人力来生产,而腾出自己用于做劳动力密集工作的大量人力用来开发技术(同时也引进不发达国家的人才,但是开发的技术产权是发达国家的),为他们的未来建立更加坚固,更高的技术壁垒,使得不发达国家越来越相对落后,而且无法追上。加之,发达国家的技术可以利用专利法来封锁限制不发达国家,使得它们即使在后来掌握了技术也不能产业化。发达国家还得到了众多的好处,产品的信誉和市场占有,产品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更加适应市场,顾客也依赖于该产品。通过它们的创新工作使得它们积累经验和完善创新制度,更加富有创新能力。没有高科技产业化的国家无法获取资金和利润,将更加无力投资于科技开发,形成恶性循环。想想全球化,好像是毒品一样,一开始是感觉非常飘飘然,岂不知时间久了,就变成技术依赖,产品依赖,过度消耗能源和资源(卖毒品要钱的),消耗人力资源(毒品也是对人身体侵害),最后发现错了又不能摆脱,就不得不卖家当和苦力。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说的很清楚,你是弱国,将最终被淘汰。
  为什么鼓吹自由贸易的新自由主义的理论用在美国发展很好,但是用在不发达国家往往导致惨重的失败,就是因为它是利于强国的,马太效应在这里充分发挥反应。全球化在一种认可的假定下是互惠的,双方地位和发展程度等同,而且贸易中的科技含量、资源含量等因素是基本一致的。
  13.没有人性和违背初衷的西方经济学
  说西方经济学没有人性,首先是自私人假设本身就是没有人性和道德的,它和在其基础上建立的西方经济学不仅认为人自私,还在现实中成为逼善从恶的黑手,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趋于功利、充满利用和心计、尔虞我诈,变得冷漠,缺乏道德和人情。其次,没有把基本生存作为一个主要的指标来看待,基本、必需的消费应当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同时应该在GDP的计算中要加大基本必需品的权重,由于政府补贴等原因,粮食等价格很低,但是它的效用却是最高的,没有粮食,人们无法生存,也不可能在这里讨论经济问题了。其次重物质轻精神,在经济学家视野中往往没有精神需求。
  西方经济学往往为了一个中期目标忘记和违背最初目标,违背了自己的初衷,经济学在许多方面往往是违背初衷的,体现在:第一,通过竞争提高效率,却不知道过度的竞争无论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有损害,过多的压力牺牲个人真正福利本身违背了发展经济的目标。第二,西方经济学声称私人投入生产可以减少政府资金的欠缺,可以利用社会的力量办过多的事业。而且那些应该政府来做的事情也是要委托企业来做。岂不知,这是杀鸡取卵。私人企业本身是挣钱的,它们用少量的钱挣过多的钱。如果是最初让政府投入,无非是开始多从百姓那里稍微多征税,就有钱了,国有的企业要么不盈利可以提供平价商品(廉价商品的提供使得老百姓有能力担负更多的税款,同样也能转化为政府的财政能力),要么盈利则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来进行新一轮投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是让追逐利润的私营企业来半,则它必然有一定的利润,这要么是变相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要么是使得政府没有财政能力进行下一轮的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可见这些鼓吹者本质上是希望给富人提供更多的致富空间。第三,它鼓吹私营企业能够为成员提供更多的产品,但是企业的盈利性质和马太效应导致富人越富,穷人越穷,最终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失业-有效需求进一步不足的恶性循环,即经济危机。荒谬之处在于它只看到生产能力,不看消费能力,只看到静态情况和短期消费能力没有明显变化。虽然现在西方经济学重视消费能力和社会保障,但是并没有对私营企业的这些弊端有清醒的认识。第四,市场经济称它保障了个人的选择权,而计划经济剥夺了个人的选择权。对于后者,在于如何实现一种计划经济,个人如果在计划的过程中参与并且有权对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则不存在剥夺选择权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称市场经济保障了个人的选择权,显然是错误的。市场放任自流的形式,使得许多人在行使自己的选择权的时候往往侵犯了他人的选择权,无论是在个人之间还是企业之间都存在一方的选择权可能侵犯另外一方的选择权问题,好比一个人要争取杀人的权力,则被杀的人连保障生存的权力都没有了,比如当某一资源非常紧缺时候,有钱人更能够获得该资源,而这剥夺了他人的选择权,当一个企业污染环境的时候,周围的人只有被动选择受害的命运。虽然环境污染是受到法规的禁止,但是不能防止其他不被法规禁止的行为。另外市场体制下的贫富两极分化趋势实质上是限制了穷人的消费能力,一些穷人可能对生存和温饱的选择权都被“剥夺”了。可见这里的说法仅仅是在短期和静态条件下成立的,时间一长,反而比计划经济都比不上了。在为生存威胁的时候,穷人可能去抢劫犯罪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这显然是一个理性社会所不愿意的。此外,个人的选择往往是不理性的,比如,抽烟、饮酒、吸毒等,如果个人放任自流是不好的,而政府则更加容易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加理性;第五,西方经济学用收入分配来激发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岂不知这种积极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因为它忽视消费了能力,这是经济危机的根源,我在<收入分配差距及其激发的积极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论述较多。而且西方经济学采用的是间接激励,并不是最为直接的激励,效率并非最高的,长期来看,马太效应和贫富差距的加大需要拉动需求,而不是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第六,西方经济学通过竞争和激励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但是由于自私和盈利性,企业会限制技术的共享和产品的共享,而许多技术和产品都是可以共享的,必然一些数字产品可以任意复制,一些技术不仅可以在同类产品中共享,而且可以使用在其他的产品中,但是为了利益,企业会保密技术,或者申请专利,实际上大部分的专利只是寻求保护,而并没有公开某些核心的技术或者细节。不利于社会共享技术进步成果,自然限制了更多更好的产品的获得。第七,市场的功利性往往使得长期利益、后代利益和长期需求受到忽视,甚至侵害,如对资源杀鸡取卵式的利用,这违背了目标。市场还重视可见的金钱、商品等可见利益,而忽视老百姓对于休闲、健康、安逸的需求,造成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现在已经通过立法进行了一定的限制。第八,市场的功利性导致基础投入的不足,不利于科技进步,从而不利于新产品的出现,违背了提供更多更好产品的初衷。第九,市场的贫富分化使得穷人被迫超负荷工作,失去对安逸、休闲和健康的选择权,富人不用工作,是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贫穷的失业者甚至对商品购买能力的选择权都没有。虽然近代经济学的改进,但是这种不均衡导致的畸形和浪费没有完全消除。
  经济学应当始终面向它的初衷,不能闭着眼睛不管福利和民生,大谈如何发展经济,如何达到指标。西方经济学这些核心理论往往都是看起来很好短期内能够有积极作用,但是长期来看就颠倒了,正所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14.西方经济学使得人向钱、物看,物欲横流
  西方经济学不重视大部分非物质的东西(因为他们不是产品,因为不能用钱买),重物质,不重视精神上的享受。它认为市场万能(虽然现在有所改变),自私人假设就把个人利益放在个人完全的出发点上,这导致它所主导的国家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严重。一个现代社会,更重要的是非物质的东西,虽然现在许多非物质的已经可以当做产品,但是更多的却不能作为产品,不可以用金钱来度量。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手段(金钱)可以激励效率,但是经济手段并不必定激励效率,也不一定要用经济手段来激励效率。道德也可以其很大的作用,但是在自私人假设的鼓噪下,社会道德严重滑坡,因此自私人假设变得越来越“真实”。强大压力下人也不得不变得越来越现实和自私。在市场经济中,特别是没有社会保障的市场经济中,收入差距加大、市场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给许多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压力。一些超负荷的工作也带来了生理上的压力。心理和生理是互相作用的,导致身心负担沉重和疾病增加。由于社会保障的不完善,许多人为了防备万一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压低消费,加大积蓄,从而缩小了有效需求。由于贫穷者没有生存的保障,使得他们为了争取生存而不惜一切手段,导致犯罪率上升,社会风气变坏,一些人从精神上堕落。另外,他们更加依附于雇主和就业机会,导致了他们被迫接受低下的工资、不惜牺牲健康甚至出卖人格等。这也导致了雇主和雇员之间贫富差距的加大,形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恶性循环。由于金钱对于生存的重要性,整个社会对金钱的期望和依赖增加,可能形成拜金主义并进一步导致人们拼命追逐金钱,而富人则凭借财力更加有能力使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另外也导致了许多在职的人员为了获得高收入却拼命加班加点和兼职,占用了失业人员的就业空间,进一步导致就业情况的恶化,而且一些人超长工时工作也导致他们没有时间进行消费,制约了有效需求。就业的恶化也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失业人员无力消费也会压缩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失业增加,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类似经济危机的现象。虽然西方经济学后来者用社会保障等补丁措施缓和了这种经济危机,但是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只是从度上有所缓和而已。
  15.极度局限的解释力
  西方经济学许多理论无法解释一般人都能理解的问题,甚至往往得出许多违背初衷或者一看就荒谬的结论,如洪灾利于发展经济等。在我们举国抵制日货的时候,站出来说抵制日货不应该,不利于我们发展的几乎都是一些经济学家,这是因为西方经济学没有考虑许多的因素,比如科技因素在GDP中没有体现,当采取杀鸡取卵、甚至是杀鸡扔卵的措施时候,经济学可以得出一个该措施非常合理,非常符合经济原理的结论。西方经济学的公式化的证明往往缺乏解释力,往往还不如平民百姓用言简意赅的表述进行解释。因为西方经济学采用不成立的假设,经过了许多不严谨的推导,局限的定义,不仅不能客观说明问题,而且许多情况下,一个人预先想得出什么结论,都可以用经济学的一部分理论来“论证”。这为诡辩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人大开方便之门,使得经济学成为“借口”经济学。经济学的论证好比一个人走许多弯路,偏离方向,而且不如言简意赅的直路快。
  古人留给我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忠告,对于西方经济学这种不严谨的,片面偏颇的理论,是非常合适的。但是一些经济学家用荒唐的理论得出荒唐的结论,老百姓都能看出是骗人的,他们硬是说自己是专家,是权威可信的,有经济学家说:如果你们不信专家的,那要专家干什么呢?其实一些所谓的高深理论是变样了的,越是经过复杂、冗长的推导,偏差将是越大,越是具有误导性,但是由于其学术程度高,往往被一些迷信权威的人接受,用权威、专家来吓唬人。
  16.理论的模糊性
  时代在发展,各种理论在不断涌现和丰富,在现实中随处可见几乎互相矛盾的理论,且相对相悖的理论同时广为接受。而人们也在不断地对理论进行评价和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许多以前比较适用的理论已经日益显示出粗糙、不严格、不精确和不正确等问题,而且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对许多概念的理解也逐步开阔,许多的观念不断被推广衍生。在研究不同甚至相对立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共同存在问题时,有必要引入模糊的观念。我们认为真正意义上许多现有的理论是介于正确和错误之间,或者说真理是介于两个和多个不相容的现有理论之间,从某个理论是否正确这个角度而言,它是介于该理论正确和该理论错误两个命题之间,因而把命题作为一个对象时,真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是隶属于不同的命题。同样也可能互相不相容的现有的理论都有一定的正确性,因而真理应当是隶属于不同的理论(命题)。这里理论模糊性指的是理论的正确性是模糊的,即真实理论(真理)是介于两个不同理论之间或者一个理论介于正确与错误之间(即不是足够正确或者不精确)。在单纯且理想化的条件下,有许多理论是确定的,可以严格证明的,比如数学公式定理等。但是在实践中,对于非理想情况、偶然(随机)因素和众多外在因素作用下,许多几乎不相容的理论都是可以并存的。正如民间所说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而我们认为许多理论是模糊的,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理论的模糊性是因为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比如人的一念之间可能作出不同的决定),有许多因素共同起作用。理论模糊性来源:它的基础的不可靠或者不精确(如它的前提、假定、公理、公设的不可靠性、非精确性或者模糊性,比如相对论产生以前的时空观就是一种不正确、不精确的观点);概念定义的不精确性;理论证明推导的不严格、不全面;概念之间互相渗透;忽略一些因素和证明的模糊性;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如人的能动性、心理的不确定性、偶然因素、动态的随时间环境而变化的因素);因素的作用是模糊的;对象的模糊性或者不精确等等。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面对实际问题许多理论都是局限的,它们的正确性是相对的。往往人们会以为自己站在很确定的基础上,比如,总是以为自己头上就是上方,但是地球是球形的,在南极和北极的人所认为的上方就是完全相反的。牛顿的时空观就是一个相对正确的理论,而且长时期以来都认为是正确,实验的结果似乎也认同它,但是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后才知道牛顿的时空观是一个相对的理论,在一般低速运动情况下,牛顿的理论还是非常精确地符合实验结果,但是当物体速度接近光速时,才表现出错误性。同样,许多理论能很好的符合现在的实验结果和统计数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一些因素的变化,错误性也会暴露出来。因此,研究理论的模糊性使得它们能够与时俱进,很有必要。
  在许多理论中,不确定性、含混性、随机性、不精确性是共同存在的,这里提到的模糊性主要是针对理论正确性和实际情况在不同理论之间的适用性的模糊。为了不产生在模糊数学产生过程中将模糊与含混和随机等概念无法准确区分的问题,特别说明这里的模糊性是由于不确定性、含混性、随机性、不精确性产生的,而不是指随机性等上述特性本身。如不精确性使得结果与正确结果偏离,导致结论介于正确与完全错误之间,即以不同的特征函数(表征隶属程度)隶属于正确和错误。再如不确定性,它导致理论有时候正确,有时候不正确,或者有时候符合这个理论,有时候符合另外一个理论,前者是介于正确和错误之间,后者是介于两个不同理论之间。概念的含混模糊则指概念之间没有明晰的界限,可以说它是,也可以说不是的,因而可以对概念进行推广,但是推广后的事物,对于概念的隶属程度降低,也可以对概念进行精确化,从而提高隶属程度。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提出的理论的模糊性并非是模糊理论,它研究的对象是理论。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有许多不确定的、含混性、随机性、不精确性等因素并存,影响因素繁多,现有的模型都不精确,概念还存在边界不清楚,没有纯粹的概念等问题。经济理论的模糊性值得探讨的原因还在于相对其他软科学理论经济理论对国家的经济政策起着更重要的指导作用,且中国几十年来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基础是社会的基础。每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许多概念就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见证了经济上扩展观念的变革,比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解放了奴隶社会以人力为私有的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解放了以土地为私有的观念。在奴隶社会以人的体力为最重要的资本;在封建社会是以土地为最重要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以资金为最重要的资本。根据发展趋势,今后则是日益以科技、知识产权和人的脑力等无形的事物为最重要的资本。可见随着时代发展,许多简化的概念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推广深化。再比如,两种因素互为因果,到底谁是因,谁是果,经济学中就有许多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都是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好比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鸡生蛋,蛋生鸡,到底谁最初出现。现在都强调明晰产权,但是如何来认定产权应该明晰呢?如何来认定产权一定就是非此即彼?产权之中包含的许多要素都是公有的,还有一些要素非公非私有。可见,我们只能说现在所有的结论虽然可能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可能正确,真正意义上我们要在那些有一定道理的理论之间折衷,而一般不能直接相信现有某一理论。
  17.强加概念
  经济学家喜欢把各种现象用经济理论来解释,但是比如把教育当作消费或者投资,问题是到底是谁在消费和投资都没有明确的主题,可以认为是学生、家长、企业、国家,但是当我们硬是把它当作个人消费行为的时候就是强加概念了。经济现象要转化为简单的理论,必然要经过一个盲人摸象的过程来对多维,多变量的问题进行简化,这导致了要采用简化的概念,从某一个侧面看,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此概念,但是也掺杂着许多不同的因素和作用。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老子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当强加概念后,它不一定是任何时候都适用的。越是强加概念,越是不普适。
  18.超广义资源和掠夺性
  资源从现行的税收理论研究的角度,有广义资源和狭义资源两种概念。广义的资源概念包括了构成社会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里更加深入的推广了广义资源的概念,认为除了上述资源以外,经营方式、市场、职位、个人禀赋、地域优势、历史与文化的积累、有利的国家政策倾斜等等能带来经济、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益和损失,都是资源,为了区别与已有的广义资源的概念,不妨称为超广义资源。另外带来损失的称为负资源,比如天灾人祸、各种风险。之所以要提出超广义资源是因为任何技术和经营方式等的应用都对社会造成影响,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占用别人得以生存的空间和赖以获取利润的市场等等,而且非常隐蔽。如农业产业化,一些地方搞起来就会富裕,但是如果全国都搞农业产业化,则利润就不可能再丰厚了,而且还有不少会倒闭。再如许多高科技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取代了许多人的劳动,但是也造成许多工人下岗失业,是否这些利润应当归企业所有呢?在社会科技快速发展,工业化和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等技术日渐成熟的21世纪,这种现象将会更加严重。说不定有一天电脑会取代人的大脑,机器人会抢占了大部分人的饭碗。本文中超广义资源的概念是模糊的,基于上述的理论模糊性的观点。比如超广义资源是介于资源和非资源之间的。我们认为资源是属于公有的,因而对资源的利用需要徼税。超广义资源则介于公有和私有之间的,即超广义资源的问题以不同的隶属程度隶属于两个理论:超广义资源是公有的和超广义资源是私有的这两个理论。对它的利用的需要根据其对公有性质的隶属程度征收相应程度的税赋,即徼税量需要根据狭义资源税的计量乘以一个小于1的与隶属程度相关的因子。比如个人禀赋,可以认为是属于个人的从而是私有的,也可以认为是自然机遇赋予的,而且其他能力低的人给予了陪衬,从而是公有的。于是可以认为它是一种超广义资源,这可以给丧失劳动能力和残疾人生活保障一个理论依据: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劳动能力以一种很小的隶属程度是公有的资源,从而交纳很少的税赋,国家转移支付给丧失劳动能力和残疾人。从土地来看,开垦荒地为良田是一个资源开发开采的问题,利用土地进行生产是占用资源来获取利益的问题。开发者付出了劳动,占用者获得了受益。当开发者和占用者不是同一个人时,如果没有给予前者报酬,也没有要求后者徼税,就形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不公平局面,也不利于鼓励人民开荒地为良田。同样在超广义资源的开发中也需要对付出的劳动给予报酬和对付出的成本给予补偿,对于占用者则征收超广义资源税。通过征收超广义资源税来进行转移支付,并且给予资源开发者适当的补偿,从而形成公平的社会分配,也能促进资源的开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越是抽象的超广义资源,越是能起到非凡、长久、广泛的作用,比如高科技、理论成果、基础科学、哲学等,但是正是这些含金量很高的、技术含量大的资源,难于得到半分回报,难以保护成果,而且容易通过低廉的方式传播,如通过书籍、影视制品、网络传播。这些超广义资源的重要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显现的,比如在奴隶社会,人类把人力当作最为重要的资源;在封建社会,人们把土地当作最为重要的资源;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把资金作为最为重要的资源,而且科技资源有日益重要的趋势。专利法的产生正是为了解决对发明成果的保护。可见随着社会发展,资源的概念逐步广义化是一种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和科技文明发展的体现。理论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其他技术的发展也为超广义资源的衡量评估提供了可行性。在看到正资源和正价值的同时,也要看到负资源和负价值。对于创造负资源和负价值,比如环境污染、精神污染相关因素,我们也应当有足够的认识,采取征收环保税来给予处罚,而且在同一个资源和价值里面,可能包含正负两个方面。
  资本主义的掠夺性从最初的赤裸裸的原始积累到现在的更加隐蔽的、无形的掠夺和资源霸占,都体现了一种掠夺性。当今的掠夺则是以掠夺超广义资源来获得高利润。西方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为强者说话的理论,就是因为强者以拥有金钱或者其他的资本可以掠夺其他的资源,特别是那些没有被认识到的,没有征税的超广义资源,因为只有具有一定的资本,就可以结合配置其他的资源和超广义的资源来获得利润,如有资本才能获得人力资源,有人力资源才能利用技术资源。有房地产企业家说:房地产企业贡献比较多,得到的表扬比较少。但是他们给社会做了小贡献的同时岂不知他们从社会上掠夺的更多,危害更大,他们的暴利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点。房地产做的贡献可以是GDP和拉动经济发展来看,但是房地产拉动GDP不是真正意义的一种发展经济,而是靠拼命涨价来带动的,如果扣除价格因素,房地产没有什么贡献。虚高的价格对老百姓是一种掠夺和伤害。如果说房地产做的贡献是上缴了多少税等,或者拉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那么我们可以说那些杀伤了人,给予受害人一定赔偿的人对社会作出了贡献,而且这里的税收是法律强制收取的。至于拉动产业的发展,显然是片面的看法,因为虽然它局部地拉动了数个行业的发展,但是对其他的行业却有很大的挤出效应,因为为了购房,老百姓丧失了很大的购买能力,只有在其他的消费上精简节约。
  
  19.张五常批判
  这里先批判张五常的部分言论,随后将补充。张五常说:市场经济是发扬经济民主,人们用购买来投票。但是岂不知这是有钱人的民主,没有钱,用什么来投票,有钱人可以投无数次票。张五常动不动就是几百年没有被指出的问题被他指出了,但是问题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一个经济学家头脑简单,是不适合分析本来就非常复杂的经济问题的。记得我看张五常的书时,发现许多观点只是一种诡辩和误导分析。象张五常这样为了逃税不惜以身试法的人,就是最契合自私人假设的,他的言论同样也是为他的个人利益和他代表的利益集团(阶级等)服务的,这使得他的学说成为一种借口学说。张五常最近跳出来骂大陆愤青,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没有知识,而是许多愤青对经济学家和发展经济中的不良现象的不满,包括张五常的误国言论。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迷惑作用,如一个普通的人通过分析都可以看出抵制日货,进行贸易限制是利于我们民族的,但是西方经济学却得出抵制日货不利、全球化互惠的谬论,为愤青所批评。张五常的意思是,那些愤青不懂或者不接受西方经济学的结论是无知的表现,岂不知愤青的眼睛才是雪亮的。其实这些愤青恰恰是有远见和不迷信腐朽理论的,是真知而不是糊涂的。张把他们当作眼中钉。网络上对于经济学家的铺天盖地的批评往往来自于这些被认为是愤青的知识分子。
  今天看到张五常再次出狂言(你要在经济分析的内容上难倒我这个老人家,成功机会是零),我的帖子发表后也未曾遇到对手,希望张五常等著名的经济诡辩家来对本文提出批评,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我学识浅薄,以张对自己的评价,定可以找出无数谬误,笔者很欢迎任何人对本文的批评,特别是希望张五常这样的大家来批评。我知道许多人讨厌本文,但是没有找到站得住的言辞,希望这些人能够转达给张五常,厉以宁、张维迎等经济大家。
  20.借口学说
  上面提到,许多经济学家都有偏向性,为富人说话。在我国的经济学家受利益集团的影响特别明显,在西方由于管制,有所抑制,但是也不可能避免,象新自由派极力鼓吹不应当给经济犯罪判刑,特别是死刑,其实经济犯罪害死的人可能比杀人犯害死的人更多,一些误国误民的经济学家也可能害死许多人。没有严格的法律,等于是给更多无辜的人“判死刑”。即使有些学者是正义的,没有偏向的,但是从整体上来说,依然倾向为富人说话。经济学还受到政治压力,阶级斗志的影响,总得来说,不会偏向于穷人说话,因此制定的规则不利于穷人。这是马太效应在政治和经济决策上的一个体现,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权贵资本化,也是西方经济学所倡导的自由化和自私化思想的一种必然。
  21.经济与政治密不可分
  西方经济学将政治和经济分开,认为自己不是政治的代言,但是除了为利益集团说话外,它们也是政治代言人。实际上政治与经济永远是密切相连的。西方经济学者即使不考虑马克思谈到的阶级,但是他们眼中的利益集团分明是阶级的一个“缩影”或者翻版。当然经济学有时为了利益集团而提倡政府最小化,特别是在政府起均衡强弱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的时候,强者自然要抵制。其实在市场鞭长莫及的地方,都是政府(政治)在发挥作用,如果一个政府能够象企业一样,通过征税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人民更多的需求。上面提到的广义产品就有许多适合政府来提供。由于自私人假设和自由的市场经济并不导致利益最大化,因此经济规则的制定不可避免,经济规则需要通过政治和政府来产生。规则是否没有偏向,是否真正从整体利益最大化并且保证公平则有赖于权力的产生、分配、制衡、传递、循环。西方经济学对于政府的干预深恶痛绝,一向鼓吹政府职能最小化,它们说政府会腐败,而市场中则不存在腐败。其实这样的吹毛求疵是站不住的,任何政策如果没有好的制定都会出现问题,腐败就是如此,而且腐败还是亚当密斯理论所应当支持的,因为人都是自私的,而且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会导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凡是在有政府存在时,官员的腐败会导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不应该采用反腐败措施。这就形成了自相矛盾,在政府存在时,亚当密斯理论得出腐败有利,但是西方经济学同时又承认腐败对社会没有好处,而政府是腐败存在的一个根源,因此才要求政府职能最小化。之所以西方经济学找借口来“证明”政府职能应当最小化,是因为政府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往往会抑制或者削弱资本家的一些利益,这是一些人不愿意见到的。
  22.论分配
  对于分配问题,包括收入分配、权力分配、资源分配等问题,我们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分配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有依据。如果是不同的原则都有一定的依据,则应当是采取折衷或者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分配方式。其实平均分配、按需分配、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各自都有一定的合理成分,无论是从公平的角度,还是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比如科技的增长和国家资源利用产生的效益,大部分应当是共享性质的,因为它是源于许多前人的工作,不能完全以个人贡献论,因此适合平均分配。从另外的角度,也要考虑个人的贡献和辛苦,这样才能激励社会发展,也显示了公平,因此应当对应采用按贡献和按劳分配。从效用最大化上来看,则需要考虑采用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如医疗)结合。从拉动投资角度,要按劳分配和按贡献分配。从拉动需求考虑,需要考虑采用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结合。现实中的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劳分配和按贡献分配都是存在的,它们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而已,比如社会保障就是存在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的因素。社会风险也是按需分配的一个理由,有些疾病和损失是因为风险造成的,通过按需分配对风险进行了弥补,显示了公平。对基本必需的,高效用的消费,应当是按需分配或者平均分配。对于奢侈性的,低效用的宜采用按劳和按贡献分配。资本主义初期过分采用按贡献分配,经济危机频繁出现。后来的宏观调控(包括税收、社会保障、再分配),都具有从按贡献分配向平均和按需分配过多的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按需分配将越来越有必要,因为生产能力提高了,需要人们最大限度满足,而不是一味考虑如何扩大生产。西方经济学往往是重视贡献,因为它偏爱富人,这其中的贡献到底有多少是因为资本投入产生的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谈分配,首先要搞清楚,财富如何产生来谈贡献,财富的产生利用了多少社会公有的资源,比如我们如果认为资源是私有的,就会给占有者在分配上占有优势。但是社会科学上许多东西和概念都是多面性、含混的、没有明确边界的。西方经济学往往只采用一极,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再者其中各自起作用的因素各自分配多少的权重,也是一个问题。上面主要讨论金钱的分配,其实还有产品和服务的分配,它的分配除了通过市场购买产品与服务,通过社会保障进行分配外,政府还免费提供了一些其他的服务和产品的分配,比如电视节目等,而且有些还是强制性的。
  一个政府不应当动辄说没有钱,因为政府有没有钱在于分配,如果是分配制度好,应该做的事业是不会缺钱的,如果真缺,应该说缺的是科技、人力或者资源。如果没有钱,政府可以通过发行货币(本质是变相税收),或者增加富人的税收来有效获得财政能力支配资源,满足各种需求。西方国家为解决经济危机采用的通货膨胀和减税、扩大财政赤字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税收,虽然它们都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它们都是对现有货币进行变相贬值而隐蔽地征税,而且这中征税方式是根据货币占有进行征税的,有一定的缩小贫富差距的功能。
  同样权力分配上,也要折衷考虑平均分配、按需分配、按能力和智慧分配、按岗位分配、按品德分配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个人平等权力,建设和谐社会;按需可以给个人最大的满足;按能力和智慧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如专家评审),最大发挥社会的智慧和能力,按岗位分配可以实现各个岗位的职责得到最大的行使,按品德分配促进建立和谐社会。同时权力与制衡并重,多大的权力应当有相应大的责任和制衡。权力的良好分配将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权力制约着经济的分配方式和决定资本的认可(钱、物权等)。
  权力和收入分配最终是利益,因此还要研究其他利益的产生、分配机制。应当产生良好的制衡机制,利用大众民主力量的反馈循环对抗利益集团。
  
  23.量的简单计算、折算和比较之谬
  有国际专家指出,中国从WTO中受惠多少多少美元,看了真是可笑。我国加入WTO将牺牲我们的利益,特别是长远利益,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专家们却煞有介事地到处了受惠的具体数字,原因在于经济学的量没有比较意义,将复杂的量进行了不应该的简化。在生产的成本中,各种投入都表现为不同的性质,比如不可再生资源成本往往被低估,科技投入的成本往往被高估,因为不可再生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虽然可能未来可能被取代,但是其概率一般不高)将呈涨价的趋势,而且科技的发展可能为该资源找到发挥更大效用的技术和产品。在西方经济学中,许多量都是根据价格来得出的,而资源的定价本身可能是不合理的。同样人力资源定价也可能是不合理的,当劳动力处于不良地位时,将会偏低。如科技投入是一种几乎一劳永逸的投入,发生持续性的作用,而一些生产的投入是一次性的,只发生一次作用。相关的量并不能很有效地进行比较和计算,即使要比较,也应该采用复杂的折算方法,而西方经济学却简单地利用定价来比较和计算,这是明显不合理的。个人的劳动量与个人的劳动付出(牺牲)也不存在简单的正比,线性关系,而是非线性的。从饮食消耗上看,每个人即使不劳动也需要基本的饮食消耗,而且各人的消耗也不同,消耗与劳动量也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从心理感受上来看,个人的付出(痛苦,不愿意劳动)也与劳动量不存在简单的关系,可能轻微的劳动会给人带来享受感,完全不劳动反而会不舒服,而且也不利于身体健康,但是过度的劳动带来的付出将会呈付出增加速度变大的趋势。劳动量与心理和生理上的付出也不存在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关系。人力资源不用就会浪费掉,但是一些自然资源不用反而会增值。同时经济中显然还存在长期(持续)的利益和短期利益、前期利益和后期(非持续)利益,如何来折算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也是一个没解决的问题,即使进行理性分析,显然要考虑这样的问题。笔者建议建立时变量,当然也可能包括其他的因素来进行长期的分析。但是既然这样的问题西方经济学都没有解决,西方经济学的根基又何在呢?
  许多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纠缠在一起,相互作用。一个量的变化也导致其他量的复杂变化,从而形成了一种变化的转移和传递。这些在西方经济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体现。经济学中还忽视了许多的量,比如经济学中不计算健康、环境、心理的痛苦和愉快等成本、代价和受益。此外不同产品的效用、价格、发挥效用的时间、发挥效用的特点和成本等往往不可比,因此在进行统一计算、比较和折算的时候就出现偏差。
  24.资本为什么能够增值
  社会和经济活动是复杂关联的,今天的钱不是明天的钱,从一个角度来说,在交易过程中,人们一般考虑,如果值得才会交换,因此带来了增值。但是从社会角度来说,交易往往又凭借超广义资源,那些有钱的人更能够占有和支配超广义资源,所以会增值。这些增值并不仅仅因为资本家个人的投入,而是因为经济系统中许多人作出了贡献,包括前人的贡献。
  25.钱为什么在贬值
  大多数情况下,钱之所以在贬值,与政府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发行国债都有关系,它们两者都是一种变相的税收,造成了钱的贬值,而且一些商品还在变相涨价呢,货币往往贬值。
  
  26.市场导致广泛的经济危机
  在我的开辟中国第四产业-创新产业中就指出,市场化的情况下,人们重视功利,在科技方面,重视的是应用性的研究和产品的生产,但是对于基础性、广义性、受益广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只能是凭借兴趣爱好来研究,当然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投入,但是毕竟是杯水车薪,存在很大的投入真空。另外有人写了廉价的牛顿爱因斯坦和高价的比尔盖茨-新经济危机论一文,提出新经济危机论。我对于市场导致的经济危机的看法是:贫富差距加大-有效需求不足-贫富差距加大-有效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和失业增加-有效需求不足-失业进一步增加-有效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本质上是缺乏支付能力。但是新的经济危机也是市场的功利性的体现,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报酬机制,人们普遍都有需求,但是从整个社会上来说,需求很大,但是对于个人而言,相对需求很小。这实际上是市场功利性导致的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况。好比搭桥修路、环境保护这样的事情,采用市场化的方法谁都不会付款,科技和军事投入则有公益性,共享性,回报的长期性和间接性,这是一个自私人所不愿意投入的。
  
  最终要说明的是,如果一个人读西方经济学入迷,它的观点将会变得很变得“真实”起来,自私人假设会让你变得更加自私,觉得你以前的无私很愚蠢,不理性。西方经济学的狭隘性会使得你的视野变得很狭隘,只看中物质利益,物欲横流,认为GDP就是等于发展,同时变得小聪明但是实际上是愚蠢,更加功利,甚至一天会六亲不认。
  

作者:wangyong77 回复日期:2006-3-6 21:09:43
      二、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批判
  1.迷信的发展观
  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陷入对西方经济学的迷信,而且所崇拜的多还是落伍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迷信GDP,这与我们的政绩考核有关系,也与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有关系。这造成我们肥猪式的发展,发展中根本部不考虑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不考虑可持续的发展,反而杀鸡取卵。为了短暂发展,我们不去做发展科技这样一劳永逸的事情,却挖我们过去的积累和我们的未来(资源等)。为了发展经济,通过加大劳动强度来提高产量,不知道是要倒退到奴隶社会还是怎么?但是发展经济的目的又何在呢?难道就是象落后的社会一样的辛苦吗?经济学家所谓的提高劳动积极性,已经变成增加压力,而且是异常大的压力,搞的大部分弱势者人心惶惶,过劳死和疾病增加。而且我们的发展还伴随着大量的失业,受到外资企业的控制,大部分利润都让外资企业主拿走了。
  其实只有发展科技才是最可以持续的,它可以积累,高科技产品边际成本低,但是我们不发展自主的知识产权和自主企业,却大力引进外资。不可否认大力引进外资,短期对于区域经济是很有好处,但是它将长远的牺牲了中国民族企业占领产业高地的机会,同时还挤垮了不少民族产业,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造成巨大的隐形损失。大家都知道企业是有利润和占有剩余价值的,如果都让外国企业来我们这里投资,利润将源源不断地外流,从此以后,我们没有科技的发展,倒是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源源不断被输送出去,劳动力被盘剥。但是我们的资源卖完了后再卖什么呢?我们可以发展起来吗?这样的引进外资控制好比贷高利贷,开始可以获得那么多钱,但是绝对不是发展,而是把长期利益大打折扣地换成短期利益。要认识到我们要求的发展不是要提高生产量,而是要提高生产力。而提高生产力应当是以提高科技为中心,不是靠过度劳动或者过度开发资源来提高社会产值的。我国的经济体现为空心-没有核心技术,无根-源头缺乏,包括源头的创新和资源缺乏。自主创新工作与发展经济基本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反而可能存在负相关,因为科技投入往往在很久得到回报,很难有在几年之内有回报的,这一时间一般会超过政府领导的任期,因此要自主创新需要有卧薪尝胆的耐心,而且我们要克服以前不重视创新的惯性,将一切局面改观,是有代价的。
  科学的发展观应当是以发展科技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为根本,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但要限制过劳)和节约资源,并且建立合理的制度来促进发展。发展需要有产品科技含量、质量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发展经济对社会不存在其他的危害,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科技更加进步,但是绝对不是生产量的提高,GDP的提高。真正的发展应当是发展经济的心髓-科技,苦练内功,有太极十年不出门的恒心毅力,而不是为眼前利益乱方寸。
  西方经济学根源在于西方经济学本身很荒唐,所以迷信它会导致错误。
  2.削铁针头,夺泥燕口的拉动内需举措
  我国近年来出现内需不足的不好兆头后,经济学家提出了好多拉动内需的举措。比如教育收费,不福利分房拉动房地产消费,医疗收费等。但是显然这些措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解决内需不足的根本成因,极端点说,是削铁针头,夺泥燕口,不仅苦了老百姓,而且并不能长期拉动内需,只是短暂地挤出了一点点。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不足,人们没有安全和保障感,担心失业等问题。房改等一系列改革拉动经济是一种逼迫的拉动内需,只有短暂的效应,长期看内需将下降,并且造成其他行业的过剩。比如你不能没有房子住吧,你不拿钱卖房子就让你没有栖息地。你心疼孩子的教育问题吧,我就让你交钱,交钱的人(穷人)因为花了许多钱痛心疾首,没有钱让小孩读书的穷人也肯定是痛心疾首。其实这样的拉动内需的方法无异于给老百姓说:如果你不想退回原始社会,就交钱消费吧。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保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但是我们却在改革开放中失去了这些保障。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越是不愿意消费。越是这样的改革,越是不利于扩大内需。内需体现了什么呢?就是物质水平的提高,如果内需不足,我们发展经济是干什么的呢?虽然政府投资可以拉动GDP,但是这不等价于老百姓受到实惠,比如形象工程等。另外一些企业也想法来推销,甚至强行,半强行推销,好想它们这样做整体上拉动了内需,但是对于没有消费能力的人,挤出效应非常明显,他们在这里消费了,那里就没有钱消费了。除了上面提到的卡脖子拉动内需外,房地产、医疗和教育价格上涨也很快,它们同样是卡住老百姓的脖子说你不接受我涨价,就不住房、等死或者让你孩子终生愚昧吧。住房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的需要,但是房子价格一直在飞涨,由于住房购买问题,现在许多人成家立业的时间都在往后推迟。许多人买不起,在外边租房子,带来大量社会隐患,强奸抢劫杀人更加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房地产是一个大产业,但是它只是给少部分人带来了富裕,给更多的人带来贫穷和住房保障的缺失,限制了内需的扩大,因为房子必须买,所以必须节省其他的消费。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房地产,甚至限制个人建住房,这是明显逼个人去购买昂贵的商品房。应提供更多的廉价房子给贫困家庭,这样可以平抑房价。可见房地产虽然被广泛认为拉动了经济发展,但是它不但没有有效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反而催化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几家欢喜几家愁,房地产的欢喜带来的是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之愁。
  拉动内需关键是要让资金循环起来,这其中首要和根本的问题在于收入分配上,分配要公平合理,同时对于风险进行弥补。比如,如果全社会来承担医疗风险,根据概率论知识,需要的社会风险储蓄大大小于个人承担医疗风险时候的所有人的风险储蓄。拉动内需,关键是让富人和有消费能力的人多多消费,同时赋予穷人消费能力,没有消费或者其他实惠的投资和生产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除了资源的浪费外。钱如果都象流入黑洞一样进入富人的腰包,而富人的消费又不够多,则内需不足成为必然,这好比能源本来是互相转换并且守恒的,但是由于大部分能源都止于热能就不能继续有效利用了,因此我们担心能源危机,因此笔者提出将低温下的热能转化为其他的能源,就可以让能源循环,从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金也是如此。可见拉动内需关键是激励富人消费和缩小贫富差距,阻止不合理的贫富差距拉大。同时采取一定程度的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政府强制性的消费(政府支付)与个人自愿消费结合。
  除了政策外,现在一些行业还在骗弱势群体的钱,比如职业介绍所骗下岗工人的钱普遍存在。
  西方经济学根源在于我们国家采取了落伍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最初不重视消费能力,而导致经济危机,我国也有这样的兆头,比如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3.不考虑销路的投资
  现在的一些经济学家就是浮夸、不务实,许多言论都是具有迷惑性,但是却不可能得到实际的效益,或者提出杀鸡取卵、看到闪光不见实惠的馊主意,在宣传的时候从来不切合实际,那么多的产品谁来消费,要考虑消费和经济的挤出效应。看看这些曾经让人听的耳朵起茧口号:农村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网络经济、新经济、大力发展服务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引进外资、引进项目、一个带动一大片、能人经济、辐射发展、拉动一片、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等等。但是这样的药方是无效的,许多人创业不成反而亏本了,产能大量过剩,过度依赖于国外市场,这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内需不足。西方国家曾经经历的经济危机就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和产量过剩,导致进一步内需不足,导致进一步失业和产量过剩。同样大学的扩招也是出于一种投资和跨越发展的冲动,却没有看到需求在哪里,在大规模招生后没有提供更多的岗位,我们的科技和军事需求显然很大,很迫切,但是却没有有效的投资,因为这是公共性质的,是功利性的市场经济所不齿的。同样我们的需求也是旺盛的,许多人基本的生存保障都没有,但是由于收入分配上的问题导致了许多人支付能力的欠缺,加上功利的市场不会提供免费午餐,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产品没有销路。西方经济学的后来人重视拉动投资的同时拉动需求,但是我国的落伍经济学家对此视而不见(是假装还是真正不见可以明了)。
  经济学家喜欢举一个特殊的例子来说明具有推广性,实际上不可能,他也不看看更多失败的例子,这样宣传具有很大的鼓动性,希望经济学家少一些吹牛和不劳而获的想法。服务业中的商业人口已经过剩了,有些商业一天靠销售一件产品来生存,是人力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这种不和谐的人力资源分配是一种浪费,科技人力投入不足,而最靠近金钱的商业却人力投入过剩,充分显示了市场功利性的弊端,离钱越近越是有人愿意做。
  西方经济学的根源同上,在于采用落伍的西方经济学。
  
  4.GDP的虚象与危害
  首先谈谈GDP的虚象。第一,GDP存在夸大的成分,这是政绩评价指标局限决定的,那些实际参与GDP数据上报的人最清楚GDP的真实性。第二,在我国过度依赖外资和被外资控制的情况下,我们应当用GNP而不是GDP来衡量经济发展,我们在与外资合作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导致了利润和各种好处大部分都让外资方拿走了。第三,GDP是要扣除涨价因素的,但是我国存在广泛的变相涨价,比如房地产和医疗费用的涨价,特别是从房改、医改和教改的过渡阶段,生活中各种开支的俱增,各种费用,实际上是变相涨价。各种收费也可以用广义涨价来解释。但是这些在计算GDP的时候是没有被有效扣除的。现实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变相涨价,如推出的新产品涨价,但是原来的产品减少销售等等,还有的产品更名后大幅度涨价,比如葡萄糖酸锌被一些厂家改成类似外国译名的名称后涨价几十倍。还有诸如停车收费、公共厕所收费也是变相涨价,费用从0到一个数,价格增长了无数倍。许多市场化都导致变相涨价。说句实在话,如果是教育免费和医疗免费推行,我们的GDP反而会下降,但是这实际上是好事。第四,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一些针对富人的高消费增加,而穷人的基本消费都在减少,这也造成了一种价格的虚高和虚涨。第五,我们的GDP重视短期效果,不重视长期的资源保护和科技研究开发。今年的GDP再高,也与明年的GDP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这些产品都是坐吃山空的,只发挥一次性作用的,而科技则可以持续发生作用,但是在我国科技对于GDP的贡献不高。第六,有效需求能够有效反映经济增长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但是我国却内需不足。如何谈产值增长。第七,我们的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象科技这样一劳永逸的事情我们做的不多,但是生产许多依靠资源(子孙的命根)消耗和血汗劳动力产品,这些产品不具有可以积累和可复用的性质。第八,虚假伪冒产品计算产值上是应当要打折扣的,偷工减料造成产品价值下降,寿命缩短,并且带动了正规产品的价格提升,给GDP带来了虚高(变相涨价)。第九,我国一些大型工程为利益驱动,表现为反复(拆建)建设工程,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等,这些只是计算上带来GDP的增长,实际上并不具有很高的效用,只是劳民伤财,增GDP数据而已。第十,商业贿赂和公关导致的变相成本提升,价格和“产值”提高。第十,目前我国的外贸顺差过大,但是过分大的顺差造成的GDP增量也是要打折扣的,比如顺差时候我们并没有进行人民币升值,迟早被迫升值,造成这些产值的贬值。这些GDP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只是换取了一些外币,而货币容易贬值。如果顺差持续下去,就好比一个人借另外一个人的钱,永远不还,而且还在继续借,是很亏的。另外顺差可以给国外腾出一定的劳动力,进行高科技开发,这将使得我们的技术更加落后。第十一,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第十二,GDP中存在一定非法成分、不合理。第十三,GDP计算根据价格而不是效用,但是产品最终是要发挥效用,在贫富差距悬殊情况下,穷人的一些效用高的消费都不足(比如粮食和食品很便宜,但是效用高),但是富人却消费一些奢侈昂贵,但是效用低的产品和服务,这造成了GDP价格虽高,但是效用却低。第十四,许多人却合租房子,有病不去看,这说明许多高效用的产品都没有富有效用地提供,说明经济很虚。第十五,内需不足同样也是一个信号,说明我们虽然生产了产品,但是却不是自己消费,没有发挥效用,没有让人民受惠,违背了发展经济的初衷,因此GDP只是空数字。第十六,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大量的贷款和借款,这些都造成了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大笔贷款往往会被浪费性地使用,增加了GDP的虚高成分。
  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确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但是我这里反弹琵琶谈追求GDP发展的危害:第一,我们国家的GDP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体,高的GDP意味着平均劳动强度提高,而且是在失业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只能说明有工作的人非常辛苦了,为了GDP而象奴隶一样工作是发展经济的目的吗?第二,由于科技落后,我国生产的产品是低端,本身就能源和资源消耗量大,另外由于科技落后,我们的产品节能性和节约资源性不好,能源消耗高,因此我们的GDP越高,能耗和资源消耗越大,只带来能源和资源消耗。第三,由于大量投入到短期受惠的行业以追求经济增长,科技这样的长期发挥效果的方面投入不足,这导致我们的科技越来越相对落后。第四,追求GDP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进而导致资源的低价格和资源的浪费,这牺牲了我们的长期利益。第五,我国的GDP伴随着环境污染,越是产值高,污染越严重。另外越是追求产值,越是不顾后果,引进外资生产国外因为高污染而不允许生产的产品,加重了环境污染。第六,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贸易顺差导致的,而且我们以劳动力密集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这意味着我们向国外出口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等实物,这对于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利的。
  西方经济学根源在于指标有问题,重视钱和价值,不重视效用。不重视消费能力,同时我国的改革开放中严重引进外资,造成了GDP和GNP的偏差,同时外贸顺差太大,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初衷。
  5.透支未来
  我国发展经济透支未来体现在:第一,对环境和资源的严重透支。第二,外贸导致的科技上的相对落后,进而限制和制约了未来的发展。第三,大量转让土地和出卖国有资产减少了未来政府的收入。第四,军事和科技投入的减少(最近几年新政实施才明智的增加了投入,但是依然有待于提高)使得经济发展没有可持续性,同时还危及到全国人的安全。第五,我们正处于多数人养活少数人的时代,现在不积蓄科技和军事势能,却在出卖廉价劳动力,今后的发展将更加困难。
  这源于西方经济学的功利性,经济指标存在问题,在量的比较之谬和经济学的狭隘性中说过了。我们想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岂不知市场是功利的,短视的,不会顾及未来。
  

作者:wangyong77 回复日期:2006-3-6 21:11:49
      6.没有人性、违背初衷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除了西方经济学中的问题外,还体现在更加不重视人的健康,不顾雇员的辛苦,不管环境污染。我们现在激烈的竞争好像是厮杀一样,对个人更多的是摧残。高压下许多人宁愿牺牲健康来挣钱。而且有许多人被迫去违法犯罪,用不良手段求生存权利。我国的内需不足体现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对于现在没有足够的实惠,但是我们的科技军事相对落后则是让我们丧失了未来。除了过去的不可改变外,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都丧失了,发展经济又是为了什么?其根源在于西方经济学偏离初衷,而我们的经济学家拿被抛弃的理论来糊弄人。此外,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对人的毒害不仅仅在经济方面,许多的社会问题都被所谓的理性和经济的观点加以解释和看待,从而道德、亲情和风俗等等人性的内容都被忽视了,并且许多人都以此为依据来行事,最终我们除了自私和急功近利以外,人性都丧失了。
  7.科研院所市场化和科技投入不足
  好像没有谁批评我国的科研院所市场(企业)化问题,但是这是真正的祸国殃民政策。谁都无法否认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作用,但是仅仅教育是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的。教育要发挥作用,首先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要把人才安排到可以发挥知识价值的地方,特别是公益性的科学研究。科研院所则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许多研究所已经由事业制变为企业制,这导致他们重视开发产品而不是开发没有经济效益的前沿技术和基础技术。曾经有代表提议取消科研和论文奖励以让学者更加以非功利的心态去进行科技研究等观点,但是在我国这样的市场化泛滥的国家,任何人都要考虑生存,否则不可能安居乐业,人人都必需面对医疗、教育、购房的巨额开支。如果一个科研人员没有钱,他的作为再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和良好的环境,他创造力很有限,而且还过的很清贫,他们为社会做贡献,但是社会给他们什么呢?不仅如此,而且创新成果的公开发表往往还需要交版面费。在我们这个功利的社会中,许多人只看钱,不看名,不看对于社会的贡献的。倒是有科技工作者下岗后多年都没有工作,高科技人力资源被浪费。科技工作者过劳死也很普遍的现象。科研院所的公益性变成了功利性,它们从重点偏向于理论转向偏向市场和应用,我们不禁要问,如果科研院所都去做产品和应用,那么还需要企业干什么呢?产学研是需要结合,但是科研院所和企业也有它们的一定分工,前者做难于得到回报的,前瞻性,作用广泛的,公益性的研究和创新工作,后者做实用的,有回报的工作。显然前者的工作不能用市场来解决,需要政府来有效投入。如果我们把科研院所都企业化或者市场化,这些工作将很少有人问津。创新的源头将会枯竭。自主创新将成为支末创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将受到很大制约。
  这也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原因,没有足够的人力投入。而科技创新是最能体现社会进步的一个因素。
  科技成果最好是产业化,但是不是说不产业化的就不是好的,不需要研究了。许多重大的发现是源于非功利性的研究。科研方面应当是强化分工,把源头创新、基础创新、应用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分开来,成立相关的部门分别。政府全力支持基础性研究,部分地支持应用性研究。在科研方面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将大学生吸纳到科技研究行列,一方面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提高了很好的基础。我国可以凭借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大学生扩招培养的人才,是能够追赶发达国家的。但是这需要加大投入,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护民族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西方经济学鼓吹市场化的结果,而一些科研不宜于完全市场化在西方一些国家和新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中都已经认识到了。我们在滥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时候,没有采用那些限制西方经济学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弊端的措施,也没有在市场和计划之间良好地折衷,这导致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比西方国家现在的体制都还不如。
  8.东施效颦
  美国采用的华盛顿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其他不发达国家的尝试却失败了。这是因为上面提到的,新自由主义是强者理论,对外贸易中的马太效应导致不发达国家的越来越相对落后。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别人的体制比较完善,虽然是市场化,但是许多规则和制度体现了一定的计划体制的性质,包括社会保障等,同时采取许多的措施来遏制市场化的弊端。而我国却在没有足够经济实力、企业没有竞争力、没有有效社会保障、没有有力反腐败机制情况下推进市场化、任凭民族产业被扼杀摇篮和任由贫富差距拉大。美国不仅市场化方面成功了,而且在美国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因为它的企业凭借高科技可以在全球攫取利润来发展科技,但是如果在我们这样的情况下,把企业当作自主创新的主体,我们的企业不能发展起来。我们的国人说外国货价廉物美,都不支持国货,民族企业从哪里拿钱投入呢?韩国这样的国家就支持自己的国货,抵制外国货,特别是日本的。正是一种为集体和民族的精神,才扶持起它们的企业,我们国家都在自私人假设鼓动下,不购买国货,反而崇洋媚外。好像是捡便宜了,但是实际上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利益和民族的长远利益,韩国人都有民族精神和爱国心好像不理智,但是这才是大智慧和长远眼光,对于个人而言短期的付出得到更加长远和更多的回报。如果我们的国人无法建立起扶持国货的精神,只有政府通过强制性征税的形式来扶持民族产业的研究开发,在将企业扶持起来后提高被扶持企业的税率。在国外,服务业比重在不断增加,我国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情况下,造成了商业的过剩,我们没有看美国的服务业是什么,而我们的是什么?没有看到我们国家的消费能力如何,而美国的又如何?我们只注重生产,不顾收入分配,最终导致的产能过剩,其实产能过剩是假,没有钱是真。我们没有考虑在没有消费能力的情况下谁愿意花钱去享受高档的服务,市场空间有多大。其西方经济学根源在全球化互惠谬论中已经说明。
  
  9.话语权的霸占
  在我国主流经济学家曾经把各方面的话语权都霸占,从大学教育、学术会议到发表学术论文。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相悖的成果被排斥在学术之外,崇拜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的研究,排斥没有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也也被边缘化,违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流经济学家凭借话语权胡说八道,为自己和利益集团代言,但是明智的建议却无法为大众和决策者知晓。这与西方经济学没有关系,但是说明了经济学本身就是不客观的,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是受到主观因素影响的。
  10.积重难返
  一些不良的现象,如贫富差距,就业压力,腐败现象都会以一种速度不断加大,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和动用社会力量来遏制,否则是不可控制的。我们现在的困境不是现在造成的,而是过去杀鸡取卵的恶果。我们把杀鸡取卵、回光返照和糖衣炮弹当作黑猫,现在这是承担后果的时候了,不过更加严重的问题在后边。应当知道黑猫不是只带给人片面和短期好处的,不应该最后长成黑老虎。根源在经济学不重视长期利益。
  11.不务实的经济
  我国的经济是不务实的,我们看看城市的人口都在干什么就知道了。体现为:第一,商业过多,增加了物价,而商业往往并不创造多大价值。第二,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失业过多。特别是大学生失业给教育造成了浪费,如果大学生不就业,我们要教育干什么呢。第三,许多高学历的人被当作花瓶,比如博士没有做创新性工作,却在做低级的事情,才学没有用武之地。第四,应酬多,公关多。有些人为了应酬,不得不喝酒抽烟(几乎成为职业场的潜规则),做实质性工作的人少,进行创新工作和研究开发的人更少,同时他们真正用在创新工作上的时间也不多。第五,各种会议铺张浪费却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工作,没有办实事。第六,各种商品的命名和广告宣传等在不负责任地诱导和误导消费,如礼品酒,送礼还送脑白金等等污染着耳目。第七,烟酒产量高,并且多用于应酬开路。第八,为了盈利,医院开大处方,房地产商建筑大面积住房,这些并不存在很高效用,反而是浪费,甚至侵占了别人的医疗和住房空间。第九,送礼、铺张浪费和攀比之风盛行,造成浪费和不务实。第十,产品重广告包装,不重视质量和实质。第十一,重复建设多,如不停翻拍电视剧。第十二,存在强制,半强制消费和捆绑消费,比如有人利用人情和权力推销,彩铃捆绑。根源在于经济学的指标并不可信,同时也是自私人假设的一种危害。第十三,一些商业炒作,比如炒房也带来资金、人力资源等等的浪费。此外一些炒房者购买的房子闲置不用,造成了建成的房子实际上是一种浪费,商品是为了发挥效用,如果不发挥效用,则所谓的产值都是空的,不给人带来实惠。炒作带来的变相涨价也造成了GDP的虚高。
  12.市场化的泛滥与市场化的不够并存
  我们现在状况是不该市场化的市场化,可以市场化的却市场化力度不够,而且这些可以市场化的在政府的不公平和不应该的干预下,当然政府在许多方面,如果是合理的、公平的干预是可以的,甚至能够代替市场,但是关键是在一些人鼓吹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腐败有利等等下,一些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往往是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形势的恶化。钱权结合,官商勾结给老百姓造成了危害。在西方国家中,政府起到一种促进均衡和公平的作用,但是在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却在机制没有完善的时候,钻空子为利益集体服务,导致了本来不均衡和不公平的形式更加恶化。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的行为体现为一些应该干预的不干预,而一些不应该干预的却干预,还有些应该干预的是干预了,但是方向搞颠倒了,本来应该利用强制力来维护社会公平和整体利益,但是由于腐败和自身利益的考虑,导致了它们的政策背离了社会公平和整体利益,它们同市场化一样(包括一些垄断),造成了不公平和不均衡的加剧。如一些垄断行业政府没有限制暴利,却任由暴利,甚至推动暴利以牟取局部利益。
  许多本来应该公共投入的被推向市场后,不得不创收,追逐利润,造成一些组织的畸形,成为利益集团和有钱人的代言。另外国有资产被买后,这些钱要如何使用,是否要分给全民,或者做让全民受惠的事业。
  根源复杂,市场化是不好的,但是在垄断或者强力的控制下,不以公平为导向,却以权贵资本来剥削人造成更加不公平也是不好的,而我国将两者的劣势结合起来了。
  13.我们的科技真的发展不起来了吗?
  一些新自由派的经济学家说我们国家不能在技术上追赶上发达国家,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做高端产业的开发工作,这是最荒唐的卖国谎言。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技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什么这些年我们的民族产业陷于困境?有很多的原因,同时我们的潜力也非常大,不是我为我们中华民族鼓劲,而是我们完全可以实实在在的发展起来,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国家。理由如下:第一,我们的人才浪费和人才外流严重,人才浪费体现在许多人不是在发挥自己知识和才能的岗位上。人才外流则使得高素质,具有高潜力的人力资源不能在本国发挥价值,反而倒戈帮助对手,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吸纳了大量的人才,也是一种变相的人才外流;第二,我们的经济是不务实的,人力资源没有有效利用。第三,科技体制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资本主义的科研体制也有它们的弊提出将创新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好的体制,则可以提高科技成果的产出效率。我在开辟中国第四产业-创新产业中就提出将创新工作作为一个产业独立出来,政府直接给予评价回报和直接激励,同时对于科技成果的使用征税超广义资源税。政府掌握和管理科学技术更利于科技惠及全民。第四,我国的科技和科研体制弊病丛生,制约了我们的发展。第五,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同时大学生扩招给我国提供了大量人才,同时我国的失业率据高不下,大学生失业也很严重,人才也需要有发挥舞台,应当建立更多的科研院所和扩大科研院所的编制,吸纳更多的人才,并且加大投入,进行基础性、公益性或者共享性质的研究。第六,本文指出了我国发展经济中的许多问题,这些都意味着我们的民族发展蕴含着巨大潜力,不是坏事,而是希望。第七,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处理的好,可以摆脱利益集团和阶级等局部利益的束缚,采用最优化的形式来发展我们的科技,快速满足我们的全民利益。第七,我国现在没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体制,造成人力资源的潜力没有很好发挥,甚至是浪费。第八,教育过程中对于素质和创新思维、习惯、能力的忽视。第九,缺乏对创新的激励,甚至还存在对创新的压制和打击。第十,由于社会保障不足,以及市场经济的风险性和功利性,不能形成对于创新的有效激励。第十一,政府在创新方面做的工作不足,投入不足,创新体制弊病多,没有有效的创新激励。没有给创新人才以基本的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许多人才在创新工作之余还要为生活而奔波操劳。第十二,创新成果的评价、保密和推广工作不到位。重视创新成果的质量,重视对可以产业化的技术的保密工作。创新工作的分工不足,应当将源头创新、基础创新、应用创新、技术推广、技术集成、技术实现进行分工,不应该指望创新者去跑市场推广技术,这是对人才的浪费性利用。第十三,重复研究与研究断层并存,前者浪费了资源,后者使得技术到产业之间的链条在某一部分断裂,功亏一篑。它们的共同原因在于缺乏协调和沟通机制,信息不畅通,科研目标不明确。第十四,政府还可以改进弊病很多的专利法,促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共享。第十五,政府还可以加大人力资源调度和共享机制以及鼓励脑体并用机制来更大限度发挥人才价值,打破个人为一个单位工作的局面。第十六,可建立对内技术共享和共同开发,对(国)外保密的机制。第十七,建立与国外进行对等的技术交换机制以及技术共同开发机制。第十八,对国外的专利技术进行真正掌握、吸收和改造,对国外的先进设备和产品进行解剖,研究其技术原理,并掌握技术。第十九,政府可以对我国本来没有实力的高科技企业采取弱小时先资助研究,强大后高税收或者分红的模式来振兴民族企业,动用国家财力避免“没有技术-没有足够利润-无力投入研究开发-没有技术”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实际上也是一个马太效应。第二十,要保障研究成果带来的高利润对于创新的直接激励,防止这些高利润成为生产性职工或者其他人员的工资,而应当将这些高利润大部分转变为新一轮创新投入和创新工作人员的激励,并反哺源头和基础性研究。第二十一,提倡购买国货,扭转盲目崇洋媚外的倾向,并且完善法规,对不注重诚信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改变重视广告、公关,不重视质量和技术的局面。形成重视创新的市场环境。第二十二,加强政府对于技术的管理和掌握,加强政府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监管,形成企业创新投入相关的法规。采用强制和宏观调控等措施来敦促企业加大投入,对于创新成果政府加大鉴定和宣传力度,减少其市场风险。对没有创新投入或者创新成果的企业进行广告和市场准入限制。第二十三,对政府领导和企业领导的创新业绩进行考核,作为任免和政绩指标。这一招是最管用的。第二十四,政府对企业创新和研究部门进行一定的直接管理、监督,赋予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让这些部门具有一定地位和独立性。进行创新激励和报酬相关机制的改革。第二十五,消除创新工作的利益羁绊,使得决策者能够更加重视创新投入。动用全民智慧来提供创新能力,形成创新工作人人有责,各个单位和部门都有责任的新风尚。在创新工作中,要变官本位为“智慧本位”,“创新本位”。第二十六,吸纳全民智慧建立和完善具有高智慧含量的创新相关体制。第二十七,加大专利的推广工作,并且对于专利进行整理归类,将垃圾专利变废为宝。吸取专利中有用的技巧和方法进行整理,在大学开设创新与发明相关的课程,并且在考试命题中出体现创新能力的题目。第二十八,由于现在正是我国人口分布高峰进入劳动年龄段,造成很大的就业压力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但是一般性的生产产品是不可以积累的,我国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为未来进入少数人养活多数人的时代积累势能,到时候可以凭借技术来进行国际贸易获利。第二十九,可以通过制度改革和完善来改变创新工作务虚不务实的局面。第三十,许多创新工作本身是低污染、低投入、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我国适宜于发展创新产业,提高就业的质量和经济的质量。第三十一,我国外贸顺差要很好利用,应该将外汇储备的部分用于购买资源、能源和引进技术(指真正引进所有的技术细节,而不是购买设备),当然也可以购买设备进行解剖和研究,把具有风险的外汇储备变成资源和科技势能。第三十二,可以实施科技知识整理工程和外文科技文献翻译整理工程,同时对国外的技术进行研究和跟踪,并且再创新。第三十三,知识共享与技术保密共举。第三十四,我们国家可以摆脱西方经济学对于发展科技的弊端束缚,用合理的经济制度和科技制度来释放巨大的创新潜能。第三十五,对创新工作的人员和部门,保障科技风险和基本生活,以及设备设施的投入。第三十六,科技投入往往造成高产出,因此在GDP计算的时候,应当根据科技支出乘以较大的系数,同时这也激励地方政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避免短视。第三十七,加大政府公共科技投入,避免市场和企业的风险带来的科技投入的不稳定性。如西方国家在经济萧条时候科技投入就不足,我们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改变这一点。第三十八,督促高利润的企业重视创新投入,许多经济学家以企业需要发展为理由而为它们的高利润,低工资辩护,实际上这些利润还是从别人身上剥削来的,但是企业一般利润高也没有重视投入,而是变成了个人利益,政府应当进行监管。第三十九,在一般的体制下,很难摆脱的忌贤妒能,如果能够在选拔机制和评价机制上进行改革,限制忌贤妒能,将会更好地释放创新潜能。第四十,在评职称时候增加创新成果和创新能力的相关指标。
  从广义需求的角度来看,科技和军事的创新是一种全民可以共享的广义需求,它的效用与人口和市场成正比,我国人口多,市场庞大,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大投入,不能把十多亿人口的需求相关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14.国家对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
  国家安全、科技和经济的发达、国家制度的完善、综合国力的强大、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环境对人和企业具有吸引力,这是许多人愿意在国外定居,甚至偷渡国外的一个原因。如果一个国家象黑洞一样,对其他的国家的人才和企业都具有吸引力,一方面可以利用人才发展自己的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将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吸引过来,目前的自主知识产权都是属于企业的,如果企业向国外搬迁(并且雇主定居),或者变相搬迁,就可能把属于他国的核心技术变为自主的技术。因此政府应当掌握和控制技术,并且加大对于企业创新的干预。此外政府应该进行改革,加大对于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防止人才外流,同时吸引国外的人才和企业。我国应当加大实验室建设,重视科研相关设备的引进,营造利于个人发展和创新的环境,重视科技工作者。为创新搭建好平台。由于国家间作为经济学中一种互相竞争合作的实体,经济学往往认为它不存在对于人力和技术的吸引掠夺,但是实际上可能存在,人才的掠夺已经是事实。
  15.普遍存在的不均衡和不公平
  不均衡和不公平体现在:第一,收入分配不公平,贫富悬殊;第二,由于功利思想支配改革,杀鸡取卵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加上思想道德滑坡造成了代际不公平(人口),这几年逐步陷入内需不足的困境,物价的增长,特别是房价和医疗教育费用的增长以及工资相对下降导致了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而道德滑坡导致的责任心下降,中青年人抚养小孩和赡养老人的责任心下降,这也造成了代际的不公平,许多老人无法安度晚年,而许多小孩很小辍学去打工,且一般年老年幼的人缺乏发言权,社会一般很少考虑和关注他们的需求。这种责任心的下降在未来将会体现出更多的弊端。不知道未来的政府如何来认同过去的改革,如果来解释他们在未来遇到的困境。第三,在收入分配上,出现了生产者和商人的收入倒挂,脑体倒挂,劳资倒挂,务实与务虚收入倒挂,创新性行业和应用型行业收入倒挂等局面。农民比小商贩的获利还少,农民卖几分钱的西瓜,被商贩几元钱卖掉,这些不公平将导致内需不足,最终出现经济恶性循环;第四,产业过热和产能过剩并存,这与贫富差距和一些诸如房地产之类的产业市场化有关系。第五,有利润的行业投入过剩和公益性的事业投入不足并存,这是导致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一部分原因,而公益性的事业则出现3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第六,我国对源于国外的奥运花费巨大,但是对于我们民族传统武术发扬上却投入很少,比赛项目也少。第七,豪华建筑和大型工程的投入多,科技投入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投入少。这些都与政绩考核、部门利益和腐败有关系。第八,失业与过劳并存,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和过劳死,并且内需不足。第九,项目或者工程内部分配不均,劳动者分配较少,而一些人却在非法牟取暴利,一些项目人力投入过少,造成了就业空间的挤出。第十,城乡投入不均衡,城市大兴土木,农村却没有基本的水利设施,而且前者价格高而效用低,后者相反。第十一,权力与责任的不均衡。权利与义务的不均衡。权力与相对应的监督和制衡力量不对等,造成了权力集中。其实权力的集中也是自私人假设和市场化的恶果。第十二,收入与贡献、所得到与所付出、收入与责任的不均衡。拿谁的钱,就应该为谁办事,但是也不应该因此侵害其他人的利益。第十三,科技和军事相对落后与科技军事投入相对不足以及大学生和高科技人才失业的不和谐。第十四,生产性行业产能过剩与研究开发性行业的投入不足的不和谐。第十五,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并存,一方面由于购买力不足而导致通货紧缩,另一方面由于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导致了我们需要发行人民币去兑换外汇,导致国内商品总量与货币发行量之比下降,造成了通货膨胀。之所以两者同时并存,在于我们的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拉大,导致了富人的浪费与穷人的购买力不足。第十六,税赋不公平,一些企业做假帐来逃避税赋,还有一些高收入者也利用法律漏洞或者不合法手段、技巧来逃避税赋。这最终导致了低收入群体的税赋增加,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第十七,基本生活保障不足与“产能过剩”的不和谐。
  根源复杂,西方经济学开始本身不重视不均衡,而我们则用了落伍的理论,因此造成了我国比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还不公平。
  

作者:wangyong77 回复日期:2006-3-6 21:13:01
      16.科研体制弊病丛生
  第一,对创新型人才重视不足,缺乏足够公正的激励、选拔、评审机制,公正性受到利益的扭曲。第二,科研是一项长期见成效的工作,应当是政府给予足够的支持,科技进步一般并不会马上就带来经济效益,可能需要几年至几十年的时间,但是目前的政绩考核往往以目前的效应来衡量,这导致地方政府领导到科技部门都不重视;第三,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重量不重质;第四,学术杂志的利益导向和关系导向影响学术的公正性以及论文的质量和创新性,一些杂志甚至为利益集体服务,没有有效机制来激励学术杂志提高质量。政府对学术杂志的投入不足也使得其市场化,追逐利润而忽视质量。学术界形成为了学术而学术,不重视源头创新,注重形式而非实质,重视数学而非真正创新。文章太长太短都不合适,太短认为没有创新,太长嫌占用版面了,实际上许多有名的论文就是很短的。即使有创新没有用到比较高深的理论也认为是没有价值的。不重视文章的质量实质,却喜欢看参考文献是否有外文等。第五,过分重视学历、职称、职务,不重视创新能力,同时还重视是否是领导、公关、权势、人际关系等,这为创新工作的务实性和质量保障设置了障碍,不利于释放创新能力。第六,学术道德败坏,学术腐败盛行。没有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机制。第七,科研项目人力投入不足,比如中国科学院的芯片开发才用了几个人加班加点完成。许多项目往往是用很少的人干,但是金额却非常庞大。这造成了贫富差距和一些知识分子过劳死。第八,目前项目资助是严进宽出,重视评审公关,不重视质量,同时对不完成的没有得力处罚措施。第九,项目事先资助应当改为事后补助更加合理,更能够激励创新。因为很难预期申请的项目能够得出成果,而且可能存在申请到项目后就不努力攻克难题。对于那些已经出来成果的人也显然不公平,他们才是应该进行补助的。当然可以资助补助结合或者折衷。第十,科研经费一般没有人力成本,这不利于项目吸纳更多的人力。项目的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也造成项目质量没有保障,不利解决就业问题。项目的经费管理也太松散,有待于细化,保障公平和协作。第十一,对科技和人才缺乏尊重,甚至没有基本保障,造成他们精力分散。收入分配脑体倒挂。第十二,要改变项目数量少,经费高的弊端,减少资助额度,提高项目数量。第十三,学术杂志的市场化导致发表文章一般要交高额的版面费,这使得许多有意义的文章没有发表,特别是不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员不愿意花钱发表。第十四,学术界有宁可不创新,不能犯错误的想法,学术界应当允许犯错误,允许争鸣。第十五,纵向的项目应当将产权归国家和个人共同所有,并且国家掌握技术细节。
  这与西方经济学的市场化和功利性,不重视长期利益有关系。同时也存在体制方面的问题。
  17.民族产业陷入危机
  改革开放给民族产业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加入WTO更是不利于民族产业,陷入危机的原因在于:第一,对外资企业的优惠,包括税收。第二,国人崇拜洋货。第三,国货质量和诚信没有保障,市场环境不好,腐败盛行,伪冒假劣商品盛行,企业重视公关和促销,不重视质量和科技。第四,科技投入的封装性不好,第五,现在我们所倡导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往往是低端、低附加值的产业,是无法用高科技和自动化技术取代人力的产业,民族产业越是不涉及高端产业,将在经验和技术积累上,产品的信誉、产品的标准化和市场占有方面都不如别人,今后将更难于步入高端。第六,许多国产品牌名称故意改成类似外语译名,以迎合崇洋媚外的心理,这导致我们对自己国产品牌的信任度进一步降低。第七,为了争取外资和合资企业的优惠和短期利益,许多企业不惜与跨国公司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企业自主权。第八,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局域利益,不惜引进外资,岂不知引进外资是一时受益,后患无穷,一地受益,全国受损。这对于民族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这与西方经济学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互惠理论有关系,加上自私人假设使得国人更加崇洋媚外,而不支持国货。也与各种体制弊端存在关联。
  18.能源消耗高
  我国能耗高的原因在于:第一,我国产品以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这意味着我们生产同样价值的商品,产品数量大,劳动力投入多,而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产品都伴随着一定的能耗,因此能耗大;第二,存在能源的过度开采,这与GDP政绩观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低价出卖矿产有关系,同时还涉及腐败。能源和资源是公有的,获利应当归政府,因此要增加能源税和资源税,而不能仅仅是能源涨价,能源涨价会促进能源的开采,而且增加了不公平。第三,不务实的经济带来了许多没有必要的额外能源消耗。第四,能源利用的不均衡,存在低效利用。第五,由于技术不发达,自然节能技术也不发达,所以增加了能耗;第六,晚睡晚起的不良之风盛行。第六,许多的产品,包括出口的产品都是高能耗的,比如钢铁等,由于我国能源价格偏低,因此这样的行业在我国相对而言利润偏高,促进了高能耗产品在我国的生产。第七,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量企业集中在沿海,造成人口流动大,运输压力和能源消耗大。一些全国人都有需求的产业布局应该均衡或者在中部利于减少物流运输成本。第八,一次性商品多,劣质商品多,这造成商品的短命,从而增加了能源和资源消耗。第九,节约意识淡化,我国一些人已经变得比美国人还奢侈,不务实。第九,为了变相涨价而新推出的一些服务往往是需要增加能耗的,比如火车和汽车的空调开放后,大幅度涨价,但是许多时候并不需要开放空调,比如冬天火车内热的要命,但是空调并不关,不管旅客的建议和埋怨。夏天晚上冷气也不停,许多人都不得不添加衣服。这是明显的互害措施,增加能源消耗,让旅客痛苦、受寒热,甚至感冒,同时造成环境污染,还增加了旅客的费用负担,同时也带动了医院和医药厂家的产值,从而带动了GDP的增长,这是由于GDP指标的荒谬性决定的,GDP增长反而危害人,和洪灾拉动经济增长是一样荒唐。这也说明许多服务的提供并非是好事,但是是收费的借口。这也不符合自私人假设,相反是为了遵从一种同类商品不涨价,换一种商品或者服务才能重新定价的惯例。为了满足此惯例不惜牺牲旅客双重利益。同大处方一样是浪费,不务实。
  政府应该对资源的使用不仅要利用税收,价格等来进行宏观调控,而且要进行微观和其他方面的干预。同时加大对于能源复用,能量循环利用、原子能,热能有效转换,地热能等的研究。
  这与西方经济学对于量的计算,比如资源价格,价值的计算,不合理,同时不重视长期利益有关系。同时还因为西方经济学重偏好、自由选择而不重视实在效用。
  19.道德滑坡的影响
  由于自私人假设的鼓动和市场的功利性,另外个人保障的缺乏而为了生活逼迫,不得不追逐利益,人性扭曲,造成了严重的道德滑坡。道德滑坡不仅在社会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经济方面也有影响。我们知道经济学上几乎不考虑道德问题,经济学家也认为自己无需道德,但是在一个缺乏道德的社会中,许多市场无法解决的需求就会丧失相应的产品或者服务。腐败的盛行、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都与道德滑坡互为因果,形成道德滑坡的恶性循环。这导致好事没有人愿意做,坏事没有人愿意阻止,倒是有人愿意做坏事,甚至做好事被认为是笨、不开化。道德滑坡造成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最终还是损害了各自的利益。目前还存在许多利用亲情骗钱,害人的事情,这些都促使人们讨厌社会和道德滑坡。社会更加不和谐。
  这与自私人假设的鼓动和以及各种西方经济学私有化等形式逼迫人道德没落有关系。
  20.对民族优秀传统的抛弃和全盘西化
  随着改革开放,我们许多优秀的传统被抛弃了,比如尊老爱幼、孝敬长辈、勤俭节约等,传统的节日也受到了漠视和被淡化。象中医这样的学科也受到轻视,甚至被认为是迷信。西医取代了中医的地位,不可否认,西医很见效,但是中医也不容小看,而且有它的优势。武术这样的传统运动没有受到重视,相反我们用西方的体育运动取代了传统的体育。为奥运和亚运会进行了惊人的投资,但是却没有在传统体育和民族精粹上进行多少投入。我们的文化和国学也被遗弃,西方凭借其文化产业源源不断汲取我们的资金和财物。此外大学教育中英语的地位也远远重于语文和国学。传统的春节等节日的风俗习惯已经淡化了,但是西方节日却非常盛行。此外一些陋习倒是盛行起来,如烟酒色情赌博,伴随着道德沦丧。
  这是各种文化和制度方面崇洋媚外的一种体现,同西方经济学占领经济学主流地位一样,是不理性的选择。
  

作者:wangyong77 回复日期:2006-3-6 21:14:08
      32.不平等的收入分配
  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后果与对策中已经谈的过多了。这里简单谈谈,我国的收入分配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是归结起来,可以从括政府税收,价格,税收,转移支付,工资与报酬,各种收费等方面来考虑。为什么我国出现政府缺钱,老百姓内需不振以及所谓的“产能过剩”这样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收入分配没有搞好。当然这还涉及物权、产权。许多过去政府办的事情,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收入的不足加上政府支出的不合理,从而政府投入不足,造成医疗教育等市场化和收费增加趋势,这造成了一种广义的涨价,而国有企业改革又让一部分人获得了暴利,因此造成了贫富的不均,也使得居民的消费能力非常有限。
  西方经济学根源在于拜金主义,功利性,不择手段挣钱,同时越是穷人越是在政治和经济上不平等,导致了收入分配政策利于权贵。
  33.假冒伪劣盛行和诚信丧失
  在如今,流行着新商品的不如老的好,老药比新出厂的药好,的确许多产品老的比新的结实、耐用、寿命长许多。一些劣质商品是通过促销、公关、贿赂、强权买出去的,甚至比优质的商品还好卖,除了商业上的一些原因外,老百姓即使知道商品低劣也愿意卖,因为他们没有钱,顾不了那么多,而且一些名牌虽然在质量上信誉好,但是在价廉方面不存在好的信誉,甚至在老百姓的眼中卖名牌就是浪费钱,是富人的特权。一般劣质商品只是不好用,寿命短而已,但是一些食品则还直接威胁到人的健康,给人造成负价值。一些大型的工程存在高报价、低投入、质量低劣的问题。其中许多为了降低投入采用质量低劣的材料,最终造成豆腐渣工程。
  此外各种诈骗和欺骗行径在蔓延,花样不断翻新。谎言也成为时尚,甚至出现专家撒谎,特别是经济学家为了个人和利益集团利益而造势。各种具有诱惑力的活动中,比如优惠活动,充满陷阱。闹的人心惶惶,甚至不敢消费,不敢轻易交易。
  这是在没有良好的法制和政府缺位的情况下,西方经济学自由化和自私导致的恶果,现在的西方经济学非常重视法制和规则,但是在中国远远没有建立起来,而且我们也没有认识到制约市场化的弊端的必要性。
  34.内需不足
  由于收入分配不公平,以及不应该的下岗失业,工资徘徊在低水平,导致贫富悬殊,居民整体消费能力不足,从而内需不足。内需不足导致产品被迫销往国外,造成大量的贸易顺差,虽然经济总量还过得去,但是并没有给国民带来实惠,而且我们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伴随着大量的能源、资源的出口和劳动力的消耗,对于我国是非常不利的。内需不足导致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将最终导致经济泡沫和失业,再次导致内需不足,形成恶性循环,步入经济危机中。同样内需不足也与改革前期的内需激增,通货膨胀是有前后的关联的,这是由于一些不稳定的、不可持续的政策造成的,这其中有些因素是符合我在讨论市场违背初衷那一段的描述的。
  35.军事投入不足
  为什么有人要捐款让政府建造航空母舰,就是因为这是我们希望国家强盛,在国际上有地位的需求,导致他们甘愿慷慨解囊,我们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如果将所有人口的需求集中起来就是一个大数字,由于只有政府在科技和军事投入上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当加大科技和军事投入,满足国民对于国家繁荣富强,对于科技和军事进步的需求。相关的几篇文章值得一读《秦桧经济学Vs岳飞经济学》,《刷盘子,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
  36.房地产业的危害
  本来关于房地产本文已经批判的够多了,但是见到任志强一再发表奸商言论,忍不住再写一段批判。首先他的言论有许多是诡辩,推卸责任,另外有一些则是反映了政府在住房商品化方面许多决策的失误,体现在:第一,以房地产拉动内需,是饮鸩止渴,短期拉动内需,长期则造成内需更加不振,一个行业暴利,而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其实不是产能过剩,而是居民没有钱消费,不敢消费。第二,住房普遍商品化是一种社会的退步,是保障的缺乏。生活水平下降的标志。第三,政府在住房商品化中存在捞利的行为,比如通过停止福利房而抬高房价和低价,减少政府企业的建房成本,同时也通过这抬高地价,而政府有对土地转让存在一定的垄断性,进一步抬高地价,造成房价抬高。因此任志强指出政府存在一些非市场或者垄断的行为,是房价上涨的一个不合理的原因,但是这不是房价上涨的唯一不合理原因,住房价格上涨还与房地产商炒作,暴利,甚至垄断有关系,房地产为了暴利建超大面积住房,限制了住房提供数量,抬高了价格,还存在腐败贿赂等行为来导致住房价格上涨。任志强说:“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首先这话说的过分了,不应当是给少部分富人,而是给多数有消费能力的人。其次,这也显示我们的政府存在缺位,一些无法购买住房的人应当有住房保障,这些人的住房不应该通过商品化和市场化来解决,而是政府提供。政府通过免费为贫困人口提供住房和为无力购房的人提供廉租房、经济房,一方面可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而且这样还可以抑制奇高的房价。在基本的住房需求没有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导致房价出现卡脖子式的涨价(你不能没有房子,所以我涨价你也得买),许多人投机取巧炒房。虽然房地产存在很高的空置,但是由于基本住房保障的缺位,房地产并没有出现泡沫迹象。任志强所:“买卖有理、炒房无罪,禁止炒房就是违宪”。这符合亚当谬论,但是实际上亚当谬论危害很大,后来西方经济学关注到了这些危害,并且制定了许多法规和规则来限制弊端。同样禁止炒房也是为了遏制其弊端制定的法规,如果说这是违反宪法,同样许多法律也是违反宪法的了,禁止毒品也是违反宪法的了。
  实际上住房涨价还源于许多政策的执行,比如禁止福利分房(从而拉动内需),禁止个人建房(为了拉动房地产,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政府提供经济房也显得不够多,而且经济房往往不是真正无力购房者得到,还有其他的各种理由和不合理的政策,这导致了房地产商在很大程度上的垄断,它再涨价你也逃不过这个魔掌。其实这些所谓的政策并没有理性,只是拔苗助长,造成虚象,相反它们对我国经济的恶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任志强最近又提出富人区的说法,的确中国贫富分化严重,但是这些并不是因为富人做的贡献多,而是源于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和一些经济犯罪,房地产商的暴利也绝非它们对于中国经济存在什么贡献,相反,它们采用掠夺的方法造成了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内需不足,我国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这些都是一种牺牲大多数来滋养少数人的行为。
  所谓的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本身是西方经济学追求GDP指标的恶果,其实如果进行福利分房,我们的GDP将会大大的下降,但是那将是实质性的经济发展,目前这种以变相涨价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做法不可取。所谓富人和房地产商的贡献与其暴利不存在简单的正相关,相反可能是负相关。住房作为一种基本的保障,政府没有有力保障,而且还采用一些强力政策了造成了房地产商的高度垄断,这导致了经济的低效用、产值虚高、人心不安定、整个社会功利、道德沦丧。
  3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并存
  外汇储备造成我国货币发行增加,全世界的货币和中国的货币都在增加,但是增加发行货币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供应有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通货膨胀,造成一些富人奢侈浪费,物价上涨。但是奇怪的是,我国同时还出现紧缩,这是因为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平,个人低工资,消费能力缺欠,加上社会保障不完善,低收入者不敢贸然消费,造成了内需不足,出现“产能过剩”的假相。可以说看起来很好的中国经济已经步入膏肓,外币储备应当拿到外国去用,本质上是进口,也即进出口均等。我们却以拿着美圆来暗自惊喜,岂不知这种货币最容易贬值的,即使我们采取了一些保值的方法,也不是完全不贬值的,让货币增值的最好方法是投资在创新和科研工作中,次之的方法是投资企业或者购买资源。我国应当很好地利用这些外汇储备来发展科技和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38.共同富裕与共同贫穷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思想,但是目前这种贫富差距拉大,而且富人凭借其资本让其越富,穷人无论是相对上还是绝对财富上将会更穷,这样最终导致的是失业-内需不足-失业-的恶性循环,在《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成因、后果与对策》,《收入分配差距及其激发的积极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中已经分析过了,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经济危机式的共同贫穷。西方国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来防止经济危机,但是我们却还在重蹈覆辙。
  

作者:wangyong77 回复日期:2006-3-6 21:17:27
      21.教育体制弊病丛生
  同样我国的教育也存在许多弊病:第一,不重视质量和素质。第二,不重视实用性和实践。第三,教材老化,质量不高。第四,没有重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第五,教育投入低,教育收费让许多家长负担过重,甚至有学生和家长因此自杀。第六,存在乱收费。第七,教育系统存在腐败和权力集中,缺乏制约的问题。第八,重视盖高楼大厦和新校区,不重视教学质量,投资巨大但效用低下。第九,不重视教学科研成果的整理、积累和沉淀。第十,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下。第十一,科研工作要么是只看中钱,不重视创新和技术含量,要么是只看中论文的数量和发表期刊的级别,不注重质量,不注重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推进产业化,与产业界分裂。第十二,教育中存在一种误导就是新见解必须有很多知识,必须博学才能批判或者创新,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洞察力和自悟能力很重要。如果学会独立思考和理解现有的理论,就容易发现问题并且创新。这是束缚我国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看法。第十三,创新工作障碍重重,从研究条件、社会环境、学术界的作风都体现为一种障碍,从最初开始到成果发表都存在障碍。第十四,重复建设严重,缺乏学校间和老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第十五,信息不透明和公开,知识共享程度不高,数字图书馆应当最终向全社会开放。第十六,学校在创新教育和创新兴趣培养方面没有重视,创新活动组织不够,激发创新的游戏也不足。第十七,研究生与导师,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平衡。第十八,没有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参与实践,特别是创新性的实践。
  这与经济学家采用落伍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向政府建言,教育市场化,功利化有关系。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不够。
  
  22.对经济犯罪的处罚不力
  改革开放后,经济犯罪有明显增加,但是在处罚上却不力,体现为:第一,国有企业放任自流,甚至有人鼓吹腐败是润滑剂乃至利于经济发展。第二,法规不完善。第三,执法不严,一些地方的法官目无法纪,知法犯法。第四,对经济犯罪的认识不足,某些大型的经济犯罪本身是间接杀人,比如救灾款挪用。但是有经济学家声称,经济犯罪不应该判死刑,而应当进行经济处罚了事。第五,法律存在许多漏洞,比如举证责任等的规定使得受害者甚至处于一种不利地位,而罪犯可以撒谎。对于法律问题,应该进行如下改进:1.法律应当允许采用诱捕机制,来检查一些人是否存在犯罪动机,并且给予处罚,比如一些行贿是很难举证的,2.不应该只看后果,其实只要有杀人的动机,都应当给罪犯给予一定的处罚,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威慑力,3.要打破罪犯之间的信任关系。即双方或者多方同时犯罪(如行贿受贿双方),如果检举对方,自己将免罪或者得到其他的好处,这样可以打破同伙犯罪之间的信任关系。4.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显然是不公平的,应当同时强调罪犯有承认自己的行为的责任,如果罪犯开始撒谎,后被举证证明撒谎,则他应当承担不利后果。罪犯应当在举证前陈述事实。5.对于消灭证据的任何行为都要进行严厉的法律处罚,凡是有掩饰犯罪和破坏证据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6.对于故意钻法律空子而且有证据证明的,可以建立一个《反钻空子法》来进行大力处罚,消除钻空子动机。设立弥补法律真空的法律应急法和相关程序处理缺乏法律依据的新问题。7.有关系的亲人应当附有一定连带责任,如纵容和教育不严。8.法律应当更加有情,对伤害坏人或者罪犯的人应当进行宽大处理,应当谅解其正义的心理冲动。这有助于利用大众力量来遏制犯罪。对于特殊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平等等法理学原则以及伦理道德,让众多审判人员投票来处理,如当法律有漏洞空缺时,当法律明显对受害者不公平时应当偏向受害者。9.防止死刑犯的破罐破摔心理,死刑犯继续犯罪将受到更加严重处罚。应当明确对于罪犯的宽容是对大众的贻害。10.适当扩大搜索权,必要时为了防止证据被破坏而可以让公众搜身和检查。11.设立针对行贿或者其他犯罪的巨额财产不明支出罪。加大不明财产拥有的处罚力度。12.为了防止串通,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异地立案审判公检法机构,并且采用抽签的方式来定司法人员。在法律中管辖的规定使得一些经常违法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知道哪些部门来调查审理,易形成串通勾结打草惊蛇,而且也容易因为权力、关系网络和人情而使得问题无法处理,抽签调用异地的机关来处理能避免事先买通一处,永远无法无天高枕无忧。13.法律存在重后果,轻动机,对于有些明显有不良动机但是没有发生后果的行为不能很好地遏制,另外一些后果严重却动机良好的行为则受到了处罚。显然是不合理的。14.在法律取证上过于死板,导致许多明显是非法行为,由于证据太死板而逃脱。15.法律一刀切的方法显然失去了公平,现实中的问题是连续的,而法律在合法与非法等的界限上是一刀切的。第六,举报和投诉人不敢投诉举报。加大投诉人和举报人的奖励和保护,关注他们的利益。第七,经济的不透明减少了犯罪的风险。加大经济审计和经济的透明性,尽量让财务公开透明。如果财务透明,许多虚假的帐目可以核对卖方和买方的财务帐目就可以看出问题来。第八,一些部门往往存在销毁账本的情形,加大财务账本的保存年限和防止毁灭证据。第九,经济大权往往为部分领导所掌握,容易犯罪,应加大经济支配权的制衡和监督,权力和责任要对等。
  其西方经济学根源体现在一些人鼓吹市场化的好处,对计划体制进行不合理贬低。另外一些国内外经济学家还受利益驱动有意鼓励和纵容经济犯罪。
  23.就业问题严重
  我国失业问题蔓延至今依然没有缓和,问题在于:第一,国有企业用下岗来减轻负担,但其实根本没有对症下药,国有企业的亏损如上面所言,绝大多数不是因为冗员,而很大程度是因为腐败等问题。这一措施把本来应担当的责任当作了负担。第二,国有企业下岗造成了连锁反应,下岗-劳动力市场人力贬值-内需不足-产品过剩-进一步失业-人力资源进一步贬值,人力资源贬值使得许多人没有安全感,因此拜金主义盛行,并且许多人愿意加班加点,企业主也通过加班加点获得更多的利润,甚至他可以威胁如果不加班就让工人失业,因此这造成了加班现象严重,从而占用就业空间,造成更多的失业,上面的两个恶性循环都表明下岗造成决堤般的蔓延崩溃后果。第三,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内需不足,从而影响就业。第四,许多部门人力投入不足,人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比如社会治安没有足够的人力投入,火车站售票员不足导致人们长队等候。第五,许多公共需求没有人力投入,当然这些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第六,由于人口超生到计划生育的转变,人口年龄分布密度不均衡,人口分布密度的高峰和密集段进入劳动阶段,我国现在进入了一个多数人养活少数人的年代。
  解决措施:第一,加强社会保障。第二,缩小贫富差距。第三,限制加班加点和过劳。第四,科技和创新工作往往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应该加大科技财力和人力投入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将大学生安排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上让他们发挥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社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他们就业没有保障,不仅不利于科技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加大科研投入,资金的利用率也将会很高,许多科研都是以人为本,大部分的成本都是人力资源成本。这实际上可以用较少的资金来解决就业问题。也可以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将人力价值发挥在科研上也是国家经济结构良好发展的表现。要注意将科研项目进行划分,防止个人获得很大的项目,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事科研,从而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在加大任何投入的时候重视应当有足够人力的投入,重视解决就业问题。第五,发展富人产业,拉动富人消费。第六,基于广义需求,投入人力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第七,加大军事投入。第八,解决措施中,根本在于提高消费能力,提高消费能力后在该产业上合理加大人力投入,提高消费能力本质的在于改革收入分配、价格、政府财政收入、税收、工资监控、缩小贫富差距、各种收费管理等。简单地说,对等地提高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生产能力。第九,限制企业裁员。第十,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企业用工。这些在就业新理论与解决就业措施一文中说的比较全面具体。第十一,加大政府公共设施投入的同时,注意这些项目的投入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防止政府投资落入少数人手中。第十二。加大环境保护、社会治安、惩治腐败的方面的人力投入用于解决就业问题,防止政府投资被侵吞,提高政府投资对于解决就业的效率。
  除了失业以外,还有低就业,表现为就业的两个功能,即收入分配功能和发挥人力资源功能不振,体现为工资水平低,在一些人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另外还有许多人低负荷和低效用工作,浪费人力资源。
  这与西方经济学私有化导致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时缺乏对经济改革的体制制约,导致了其弊端的暴露,同时政治体制改革没有适应经济体制改革。
  24.医生不再是白衣天使
  由于市场化,医生不在是白衣天使,医院从就是扶伤变成了人间地狱:第一,由于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医疗卫生被推向市场,造成医院的利益导向,收费昂贵。第二,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医院还小病大医,开大处方。第三,更有甚者,医院还无病称有病。如一个市中医院为了欺骗病人动手术,居然没有肿瘤说是有肿瘤,后来还是没有肿瘤,最后医院还篡改病历,病历与医疗常识许多地方都自相矛盾,笔迹由于有的没有篡改,对比明显看出有些是修改了的,医院居然不敢做医疗鉴定,但是由于法院不按照法律办事,也无可奈何。第四,有的医生为了不断长期财路,故意给病人治病不好不坏。第五,医患纠纷中,无论在医疗鉴定公平方面,还是在审判公平方面缺乏财力和势力的患者都处于不利地位。第六,此外还有报道医院偷肾的情况。第七,医生现在都是打探病人手中有多少钱,就开多少药,难道病人的病情与手中的钱有关系吗?第八,最近哈尔滨和其他地方都有报道天价医院,最终结果不得而知。第九,医院还与医商等相互勾结,收取回扣,抬高药品价格。
  其西方经济学根源在于落伍的市场化和功利化取向,加上信息不对称。
  25.信息可信度低
  信息可信度低体现为:第一,广告宣传虚假成分多。第二,一些部门为了利益和考核的需要隐瞒、篡改数据和信息。第三,虽然有许多政令和法规等等信息,老百姓了解到存在该政令法规,但是它们在被执行的时候往往打折扣。颠倒过来,这造成了政令法规不可信。第四,许多媒体、专家和学者成为利益集体的代言人。自然相关的信息就不可信了。第五,为了迷惑人,一些商家或者其他的个体发布的信息让人认为是很好的,实际上附带其他的条件,或者存在陷阱等。第六,假冒的证件多,伪造的商品多,还有其他许多虚假东西。第七,存在许多的潜规则,同时它们也是一种信息,但是并不公开让人知道,我们可以直接知道的是显规则。第八,到处存在不一致的信息。第九,各种各样的诈骗盛行。
  这些不实的信息多与自私和功利倾向有关系,这是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市场化和自由化带来的弊端,也显示了西方经济学原始理论本具缺陷,需要进行各种约束。
  

作者:wangyong77 回复日期:2006-3-6 21:19:01
      三、与网友交流和辩论
  文章内容太多,西方经济学内容又丰富,因此我写出征求意见版本发布在网络上,征求意见和批判。并且一一答复,除了一些没有意义的以外。对于本文网友的责难主要集中在自私人假设上。
  1.有网友指出,本文批判的都是西方经济学的细枝末节。(答复:本文指出的恰好是指出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和基本的概念和指标都有问题。)
  2.该网友还指出,你有本领去论证市场从根源上就是低效率,论证市场体系稳定性不会超过100年,论证在人在市场中堕落的成为禽兽。(答复:你不要走极端,它当然不是最差的形式,不是必然地在任何时候都低效率,本文也没有否认它在某些方面的优点,如果是最差的形式,早就不存在了,再者个体的高效率与整体的高效率不是等价的。市场体制稳定超过100年不等于是一种持续的稳定,100年也不长。现在西方经济学采用了一定的补丁措施来解决经济危机,但是这些补丁只是另外从一个方面来加入的补丁理论,并不和西方经济学融为一体。这样的理论显然带有主观性和任意性,使得经济学家在论证问题时候更容易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且对于现实的解释也显然不能令人满意。如果市场会让人变成禽兽,它就不可能被人接受了,因为它至少还可以有一点存在的理由,经济学家可以在鼓吹它的时候拿出理由了。这里本文不是说它让人变成禽兽,而是它使人变坏,造成道德滑坡,而事实也显示我国道德滑坡严重,产生了很大危害。实际上之所以人没有变的非常利欲熏心,还因为人们意识到市场和自由的弊端,采取了立法和行政的各种手段来避免市场的危害。同时社会活动中还有道德、法律和其他的约束和矫正这一弊端的问题。)
  3.有网友说:我不同意楼主的看法,我认为中国的制度不允许中国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首先是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基础是西方的私有制,而中国的改革是无法突破这一界限的,所以中国突出的问题不是改革的力度和方法问题,而是制度问题,中国希望自己也能象西方一样能有发达的经济体系,所以效仿西方原本也无可厚非,但是盲目的跟随导致问题的滋生,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经济改革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虽然着是短期的,但我们也从此可以看到希望,作者的完全否定是不客观的.还有就是我想指出作者的一个常识性错误就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不是一个自私的人,而是一个正常的人,追求利益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行为,如果说自私,那作者就是非正常的人了???是一个不在乎自己利益,只在乎国家利益的人喽!!作者的观点过于偏激,对西方经济学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也不深入!我的观点如上!
  答复:27楼说的没有一点道理,既然是学说,必然是普适的,它应当考虑国情变量存在,如果它假定存在某些情况,但是不符合现实,就是假设错误,结论当然局限,好比自私人假设一样。另外我的说法很明确,自私人假设把人随时随地当作自私的,一般人是有私心,但是不是完全抛弃道德的,我也举例说明了这是不存在的,我批判的是一种绝对自私的假定,显然不是我的偏激,而是你的语文有欠缺,既然我批判偏激、极端的,我存在偏激吗,我说了每一个人都是无私的了吗?相反我假定每一个人都自私过,但是这样的情况下自私人假设依然不成立。
  我也承认有些人的确会象27楼上一样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但只能说是他个人看法,而且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可能。另外人受环境的熏陶,长期在一种自私宣传鼓动下会变坏,相反一些小孩还保持纯朴善良,这些不能说明自私是人的本性,而且更不能说明是一个自私的心(排斥其他的所有的因素)在唯一的作决定。如果以经济学的狭隘眼光分析问题,时间久了,你自然不考虑、不关注或者忽视经济以外的问题,把经济的问题看的很重要,用经济的分析方式来处理问题,学经济的人往往也是变得如此,有好处的时候好的不得了,但是没有好处时候就翻脸不认人。古有商人重利轻离别,奸商的说法,正是由于他们考虑经济问题太多了,变得功利了,当然这些商人一般也有这样的天性,但是他们随时间而变得更加老奸巨猾。
  4网友提出:我业余讲课时,向学员讲解经济人的自利性。有学员提出:自利应该在守法的范围内。我答非然。我之所以守法,并不是因为我法制观念强,而是出于我“经济人”的自利计算后,认为与守法相比,违法亏损,因此才守法。当前我国违法太多,重要原因就是惩罚太轻,有违法利润。
  对答:这正说明自私人假设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自动导致福利最大的。否则还有必要立法吗?立法就是要为了阻止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或者社会整体利益。同样制定市场经济规则等大部分都是出于这个原因。根据亚当的谬论,如果进行干预是无法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立法本身也是不应该的,它妨碍了社会利益最大化。
  5网友提出:经济人(即文中所说的“自私人”)假设是科学的,也是现实的,而且和例如革命先烈等优秀社会现象不矛盾。经济人不是指某个人,而是指该人的某个行为。例如著名的革命先烈江姐。她在敌人面前是光荣的共产党人,而不是什么经济人。可是当她被捕前出门买菜时一定会挑新鲜的、便宜的,这就是货真价实、彻彻底底的经济人。经济人:经济范围中的理性自利人,离开经济范围自然失效。
  对答:既然人是自私的,就应当是在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如果是不是如此,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自私这个结论,怎么认定它成立。即使如网友说的,如何解释经济现象中的馈赠、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呢?江姐出门买菜时一定会挑新鲜的、便宜的,这种自私不等于经济人假设中的自私,因为她不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如果经济行为中出现道德问题,她遵从道德而不是一味重视自己的私利。
  6网友提出:大公无私的人只能使社会机制良好运行而不能修复它,而自私者却会破坏正常的运行.西方学者追求的是更少的社会漏洞以避免有人投机取巧,虽然有的人无私,可这也只能代表他们不去破坏,社会一有漏洞,难免有人不去钻,逐渐钻的人就多了.就算本国的人是神,都大公无私,敌国的破坏分子也会去利用这些空子.而且象西方学者追求的少漏洞的社会确实很好,而自私假设是构筑这种社会的一种方法,为什么不推广少漏洞的社会而去推广一些不可以避免漏洞的社会制度呢?
  对答:我们不需要用这个来修复它,还有其他的手段来修复他,你可以打感冒疫苗预防感冒,而没有必要用自己感冒来预防感冒一样。我在驳八大经济学家的祸国言论中也谈到过这样的例子。实际上现实中也很难是所有的人都大公无私,加上可以采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来发现漏洞,因此这些社会漏洞是可以察觉的。如果这个社会所有的人都大公无私,这些漏洞不会被人利用投机取巧了。
  
  7.网友提出: `这些观点中,核心就是“江姐买菜”。您说即使江姐买菜也不是经济人,因为江姐没有坑害别人(例如菜贩)。(您说:“江姐出门买菜时一定会挑新鲜的、便宜的,这种自私不等于经济人假设中的自私,因为她不去损害别人的利益。”)。但是我认为,“利己”是经济人的必要条件,而“损人”却不是经济人的必要条件。经济人固然利己,但却未必损人,因此江姐买菜就是经济人。(答复:你 知道许多的时候利己是要损人的,西方经济学追求利益最大化,并不排斥损人,也不存在道德约束的问题。损人不是必要的,但是为了利己容易损人。)
  `我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经济人不是指某人,而是指某人的某行为。葛郎台一辈子未必没做过一件利他的好事。而做这件事时,他就不是经济人。(答复:作为一种假定,它是被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都存在的,但是如果它不是任何时候都符合假定,则假定是错误的。)您可能会说,大师和公认的经济人定义不是这样说的呀。这倒是可能。我是“为我”地研究,尽量按照我认为的逻辑(注:形式逻辑)研究。至于其它人(哪怕是我非常钦佩的大师)说什么,由于我的研究条件很差,所以通常是无力论战的。(答复:你提出的东西要有道理,有理走遍天下。)
  (附文一:定性分析经济人)当然,我不会不读前人和当代学者的书而冥思苦想。而是融合他们的思想后,力争形成自己的东西。我同意您和许多同志的意见,西方经济学确实毛病不少。但我认为,经济人、边际分析等等一些概念和方法,如果经许多改造(切切,经许多改造)后,却是站得住的。关键是我国学者的思想方法有问题。他们是“某某西方学者提出的某某概念(例如经济人)不准确,所以这个概念就错误”。而我却想,能不能换一个思路,“论学不论人”。不论西方的哪些学者说了些什么,而是不但仅仅针对具体的概念(例如经济人),而且研究这个概念是否能被改造得合适。一句话:是主动地、“为我”地研究,而不是为西方学者活着。
  (答复:我在文章中提到,即使可以改造的化,牵一发而动全身,西方经济学必须重新建立,所有的都要根据基本假定的改变而随着改变,但是西方经济学没有这么做。还有一个经济学与数学的关系。西方经济学滥用数学,我国许多“主流”学者也跟着起哄,国内外对此意见很大。但是这些意见却不能服人,原因就是恰好批评反了。现在多数的批评都是“经济学应用数学必须有非常严格的约束,而经济学及其社会科学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严格”,这种说法我是不能同意的。西方经济学的错误不是在经济学中使用了数学工具,而是不科学地使用它。更具体地说,数学毕竟只是定量分析,而定量分析的前提是准确的定性分析。西方经济学却是在定性严重不足的条件下,大量使用数学去定量,自然错误多多。例如信息经济学,公式、模型数学工具等多如牛毛。但是我认为,当前国内外的信息经济学却糟糕得很。基本的原因是,就连信息、经济人、信息对称等基本概念的定性分析都做得不好,那些数学内容又从何谈起?(附文二、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经济学)。经济学和其它任何科学(例如数学)一样,都应该有非常严格的理论体系。我们批西方经济学(及其我国“主流”),不是否定经济学的严格要求,恰恰是应该批评他们的不严格。(答复:说的有道理,不是说不应该用,而是用的不严谨,我在文章中正是这么说的。)
  

作者:wangyong77 回复日期:2006-3-6 21:22:50
      8.网友的合理意见:马克思只是概念式的提出社会主义是一部机器,把全社会的所有项业垄断,实行计划经济,对其怎样构建就没有提出了。而二十世纪初洛桑学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最有利的支持。从理论上证晨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有效率。苏联革命胜利后,苏联的人就认识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其内容主要是在道义上批评市场经济,概念提出计划经济)使命已经济结束,现在需要的是计划科学和数理经济学。桑洛学派的列昂节夫提出提入产出的分析法,为更好的计划打下了基础。而康托洛维奇在三四十年代写出了《生产的组织与计划经济数学方法》,康托洛奇随后因他的《最优的资源配置》(也可能是其余译名)从理论上找到了计划经济稳定运行所必须的微观基础并证实它的存在,并因此获得7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9.我觉着楼主的分析走向另一个极端,把计划配置资源的作用扩大到无以复加。岂不知计划的实行也需要种种约束和前提。(答复:你看清楚内容了再说,我说的是市场和计划的优势结合)
  首先,计划的诸多良好作用只能在一种无摩擦、理想的状态下才可以实现。一个尽善尽美的计划至少在目前是不存在的。而不完整的计划会使社会经济发展变得畸形,剥夺人们创造和个人发展的自由。这一点在二战后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身上有较为明显的体现。(答复:我说过,你批判不好的计划,不是可以实现的最优的计划本身就没有意义,希望你看清楚。)
  同时,过分强调计划也会带来政治上的种种弊端,比如激励机制的缺失,以集体注意的名义变相剥夺了人们的选择权,这些在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有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希望作者有时间仔细阅读。
  (答复:激励机制并非就是缺失了,而是在过去的计划中没有采用激励。文章中提到了。剥夺选择权的问题是存在,但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个人的选择不可以吗?)
  无可非议,最理想的社会是共产主义,那时候完整的计划也许会成为现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可能在起点就使用终点处的方法,否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状况。在当前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更为适宜的资源配置方法还应以市场为主。当然,市场中也需要计划存在,甚至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在其《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到,企业也是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出现。
  (答复:如何论证应该以市场为主题的呢?不要下结论而没有依据。)
  另外,从你的文中可以看出你对“西方”经济学态度之偏激。我不认为把经济学分为政经和西方是一种科学的做法。(答复:经济学分为政经和西方显然是不融洽的,马克思对西方经济学进行了批评,如果你鱼目混珠,那么学说自相矛盾就没有意义了。)
  要批判一门科学,你自身首先要成为专家。但从你字里行间我感觉到你对经济学理解上的偏颇和不足,经济学从产生起,在解释经济现象和指导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它的各个分支学科在指导现实经济世界方面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当然,它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远不够成熟,而且只要人类经济社会存在一天,它就不会停止发展和进步。但千万不要把经济学仅仅当成是一种概念体系,以为能够随便就可以动摇它。
  (答复:首先西方经济学不是科学,缺乏基本的严谨性。其次你说批判必须要成为专家,是你自己的想的过于简单了吧。其实我觉得那些对于西方经济学不进行批判的专家才是无知和盲从者,对于一门从头到尾都是毛病的学说看不出问题来才是弱智,其实许多经济学家一般都智商不高或者是为了利益而装糊涂,谬论多多。西方经济学自己都自相矛盾了,就自然站不住,既然它有缺陷为什么不能批判它,另外只要它的基础和概念,论证有问题,显然它就站不住脚,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就更加站不住脚了,越往上推越错误,除非出现错错得对的巧合。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种种改进和补丁,我也做过讨论,不能完整融合为一体,往往显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是从一个全面理性推导中得出的。本文所指出的这些问题适合许多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可以也有一定的适用性。我承认我对于西方经济学一些深奥的东西没有了解,但是这并不证明我的批判是错误的,证明一个东西只要一个理由,要证明它正确要一万个,其实一万个未必也足够。其实真理是越辩越明白的,如果是错误的,迟早可以被发现,如果我的文章中是在狡辩,你们这些经济大家也可以来批判。许多人无法指出文章中的实质性问题,却在说一些与本论无关轻重的话,更有理屈词穷者在谩骂。)
  你对计划好处的种种分析,还无法在目前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同时计划的种种好处亦是在种种条件约束下才能发挥。(答复:我在文章中举例说明过,一些小孩自己不会解,说题目无解的问题。自己不想制造环境和条件,或者无能去创造、发现,却在埋怨它不能生根发芽。)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由人所构成,所以从根本上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有所不同。它的发展应该基于现实的时代基础、经济基础和人们的心理状态,过分的超越时代对于实践是无意义的。
  (答复:你这句话好像没有意义,难道不是基于现实的吗?我是说不要短视,要重视长期利益,这和超越时代有什么关系呢?)
  10.网友合理意见:楼主说得非常有道理,我赞同,假设的不客观性,不普遍性,是严重的缺陷不过在下才疏学浅,需要不断的学习才可以充分理解,是否可以在补充一些内容,西方经济学本来就有不完备的地方,任何知识都是这样,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前人的知识仅仅给我们指明了道路,具体的事宜,应该尊重现实,经济发展的总体的不确定性,是显而一见的,:"我们所得到的知识,只不过是一个近似值而已,无限的趋近,而又永远的达不到."
  11.楼主你好!在下阅读了你关于“自私人假设是一厢情愿的假设”的观点,也说一下自己的看法。自私从道德、风俗的角度来讲将很不被提倡,然而“西方经济学”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我们应该从现实角度来考虑。经济追求的是以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的收益,从而解决资源有限而人类的需求无限的矛盾,经济的这个特征决定了商家再不违法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正是这种看似自私的行为促成了竞争,竞争行为反过来促使商家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以防淘汰,最终推进社会的进步。因此,“自私人”的假设是合理的,并非是西方人一厢情愿捏造出来的。
  (答复:不合法的也存在损人的,虽然法制在限制自私人假设下的一些损人利己行为,但是永远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的。最终推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在前面已经分析过,违背初衷的―――。)
  12.写的好 只不过这些只要认真学过西方经济学的人,都是可以写出来的。(答复:写出来并不是要求有什么,只是希望能够让国人看的更加清楚事实真相,同时提出一些对策或者看法来,让处于困境的人早日摆脱困境。)
  13.网友谩骂的很多,比如:1老子抽你这个孽畜大嘴巴,你懂个鸡吧,还写出这么多歪理邪说。2.楼猪就是大脑发育不良,不是西方经济学有缺陷,是你大脑有缺陷。
  (答复:我想谁都知道到底你们的骂辞是应该我,还是你们接受。我觉得这样的礼物我是受之有愧的,你们反是非常合适的接受者。因为这些话好像对于我没有任何适用的地方。说我大脑有缺陷的人显然是自己大脑缺陷更多,没有基本的辨别能力,你想想我这么多内容你无法指出一个问题来,却还在说别人。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这个大脑有缺陷的人写的你都无法找出一个问题来,你能够称为什么呢?还有那个喜欢骂人打人的,明显失理屈词穷的表现,我看到凡是一些人理屈词穷的时候就用孽畜大嘴巴来骂人了。)
  13.真长,眼都要看痛。你看没有人给你回复吧。建议楼主,一次少发点,还可以掉胃口。(答复:因为内容太多了,所以不得不长,其实后来我都写的非常简捷了。)
  14.书生意气 不解决现实问题 无异指天怒骂。(答复: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可以对症下药,而且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只要稍微动脑筋就有了,本文中也存在许多解决问题的措施。当然我在其他的文章中可能提出的对策要多一些。主要是限于篇幅和时间,没有一一写清楚。)
  15.很不错,但是有什么用?一个小学究。(答复:如上面的答复,说没有用的人是没有脑筋的表现,好比我举的笨小孩的例子,有个笨小孩因为不知道怎么用一个东西,而说它没有用。)
  16.见义勇为是可以得到经济学解释的,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见义勇为可以满足人的荣誉感需求,所以,见义勇为可以作为商品,在满足荣誉感需求≥见义勇为行为成本时,商品交换成立。
  (答复:说的很牵强,即使你的话成立,我在文章中说的很清楚,即使说把道德荣誉感等纳入到经济人假设中,但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是否在变革前提的情况下,对所有的内容都进行了变革呢?是否把荣誉感都纳入到经济范围呢?许多时候人不是出于荣誉感,有的时候是同情心呢?还有其他的,总之,此理由不成立。)17.网友社会微积分来的建议:
  我是社会微积分,希望在家能够好好的探讨下。虽然我不学经济学的,但是大学期间自学过大量的关于计划经济的知识。
  其实要证明计划经济有效率很简单,关系是那些自市场市场者会说这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看看以下的一个数学模型,足可以说明规模经营的合作方式(好比计划经济)比竞争式的市场经济有效率。
  假设有3个农户在一块公共草场上放羊。我们知道,资源是稀缺的,就是说那块草地的面积有限,所以平均到每只羊上的产出会随着羊只总数的增加而减少,也就是说,羊的产出(羊毛、肉等)是羊只总数的减函数。设产出为V,羊只总数为Q,每个农户养的羊只数量分别为q1,q2,q3。假设这一函数为V=V(Q)=V(q1+q2+q3)=100-(q1+q2+q3)。每只羊的购买、照料成本C=4。那么在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农户应该选择养多少只羊才能使自己的总收益最大?计划经济下又怎样?(稍微,解释一下:N=3,或者等于300都不重要;收益函数假设是一阶的,只是为了方便计算,实际可能要复杂的多,也不重要,趋势是一样的;固定成本包括管理成本假设不变,当然,实际会是递增的,但它是否参与运算对结果没有方向性的影响;当然,还有一个假设,就是这些农户都是理性的,经济人。)
  在市场经济社会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产出相对来经营个体的增多永远都是减涵数。这个涵数已经限定草地等。
  市场中的每个经济人都是理性的(实际上不可能,所光这方面就有效率损失)那么情况如下:还有一个假定忘记说了,就是羊的数量在区间内是连续可分的(你可以养半只羊?呵呵,可是在大数模型里是合理的)。三个农户的收益(PAY OFF)函数分别是:
  u1=g1[100-(g1+g2+g3)]-4g1=g1[96-(g1+g2+g3)],同理,
  u2=g2[96-(g1+g2+g3)];
  u3=g3[96-(g1+g2+g3)];分别求导,求得每一个农户对其他两农户策略的反映函数分别为:
  R1(g2,g3)=48-(g2+g3)/2;
  R2(g1,g3)=48-(g1+g3)/2;
  R3(g1,g2)=48-(g1+g2)/2。解方程组,得唯一解g1=g2=g3=24。就是说,各养24只羊,总的养羊数量为72只,代入收益函数,得每个农户的收益为576,总收益为1728
  计划经济总收益函数为:
  u=Qu(Q)-cQ=Q(100-Q)-4Q=(96-Q)Q。令导数等于0,解得Q=48,代入收益函数得u=2304。这时,每个农户养16只羊,每个农户的收益为768,总收益为2304。
  计划经济实物生产的效率,实际已是得到了证实的。
  以下说我对兰格与哈耶克的论战的认识:
  当初奥利地学派的哈耶克就和桑洛学派的兰格有一场理论大战。兰格是支技社会主义的。哈耶克认为根本不可能解出那么多的资源配置方程组(实际上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已经做到了,勃时代并不是没有改革,而是改革大步有走向了更优化的中央计划反离市场化的革新,当然要受到自由经济学者的攻击),兰格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认为能够算得而且哈耶克认为,随着整合规模越来越大,那么这个管理成本会越来越高超过外来的企来间的交易费用(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把全国组成一个超级公司,这的的确是实事,苏联当然那种科学计划经济就有大量的管理人员,而且就是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大而全的企业也比较少。不过现在计算机信息处的技术的发展,这种边际效应越来越远离大而全的公司,典型的例子就是沃尔玛公司经营方式就是在计算机技术下建立的大而全的方式,可以说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一个程序软件就可以代替上千人。)而在计划经济下产品单一,哈耶克提出了一个产品的效用问题,认为民众有自己的个性化选择,认为这会还会走向中央集权是一条奴役之路。(我可说用效用问题,市场经济也存在,哈耶克给计划经济者出了一个思维陷井,如:一个人想要会飞的汽车,电话手表,还有各种古怪的要求,这些能生产,而这些需求是受社会现实生产反作用的,市场经济只是给人提出一种选择,它并不能充足满足这种效用。而且市场经济的需求是有效需求,即有够买能力的需求,而计划经济的需求是在生产均衡状态下考虑到客观制约诂价的需求。有大量的力买不起这种高档产品。为了赚钱市场下的企业会拼命的去生产这些高档产品,从而导致整个经济体[不应单看哪一个国家或地位应把整合世界市场体系统一来看]的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由于均衡就会导致某一生产环的断裂,从而导致生产能力的萎缩。这时穷人得不到他的所需品,就更谈不上效用问题的追求了。而计划经济下只要各项业有比例计划均衡那么产品开足马力过剩生产也没有关系[当然要考虑到客观制约诂价,如原料,现阶段技术,生产中的消耗等。]当然计划经济生产当前客观制约诂价下的中低档产品为主。另外计划经济只要设计正确是不会通向中央个人极权的,当然中央集体集权是必须的。假如:各系统计划机关与计划执行机行机关权力分开,就可以做到一定的程序上的制衡,计划机关只能反馈运算得出指令,但不能去执行,而执行机关只是去执行这个指令,它无权干预计划,同进受到第三四机关的监督,看是否程序合法。政权组织形式三权分离,但是不能分地区进行选举,必须分系统进行选举,不准成立长期或永久性的政党,只准选举时成立临时性的组织。只要这样做就可以产生稳定的政治经济体系而又可以避免个人极权。)这时兰格退步了,不过兰格又设计出新的方案,市场社会主义,一种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相当于我们国家以前那种计划经济体制,因为一中国没有苏联整合得那么厉害,而且没有苏联的那种管理技术。)就是国家制定某种价格指标准(这个价指标是反复的试和调整得出的),分散的企业必须在这个指导下进行交易,从而一定程度上与中央计划相一致。(本人认为这样必然,效率上不如经典的计划经济,而且极容易导经济腐败,因为企业有了赢性质,那么企业的领导层就可能贪污,而且在这种价格管制下,一些领导通过批条就可以把一些产品以官价买给中小集企业,可以说市场与计划结合极容易经济腐败,而全面计划下无从腐败。)哈耶克这时又攻击,说人是自私的,这样企业的官理者是没有动力的,就如同现在自由经济学家攻击国有企业一样。不过兰格的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现在的体制是有区别的,那是以计划为主的体制,中央计企业还是按经典的计划模式运行。
  中国的计划经济:中国其实没有像苏联那样真正建立起完整过计划经济体制,毛泽东时代可以说全无计划可言,那时根不不讲投入产出,根本没有能力直接调动资源(必须编制一个上千元的投入产出表,通过大型计算机才能解出这个超多元多次方程组。)确直接调动,结果给国家造成了灾难。到70年代末恢复了一点苏式计划,国家的经济状况才好转。80年代的计划经济就比较像兰格的那种市场社会主义了,当然双轨轨必然引起计划根不上变化(并不是消费市场引起的,而个集小企业的人的经营因素造成的大波动,如果完全计划搞制责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完全控制,信息处理技术必须过关,而且面对着那些庞大的投入产出矩阵。)
  苏联的计划经济规模:斯大林时代由于生产比较简直,又加快发展重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国此计划并没有多么复杂,但是到了六十年代生产越来越复杂,赫鲁晓夫时代则加入了一点市场原则,结果一加入市场因素马上就乱,马上就引计划根不上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康托洛维奇(被西方称为电脑乌托邦,苏联和东欧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理论的运用苏联人能想出各种方法解出那庞大的矩阵,苏联更加托拉斯化了,走向了更加优公的计划。实际上这时企业已不存在了,已没有赢利性质。可以说苏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人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其实苏联解体并不是经济原因造成的,苏联经济虽然有点畸形,但是并没有出现危机,状况是相当的好。
  我设计的计划体制模式:在生产生产资料(如:车床等的领域)等领域按预先纠错理论实行计划,通过救解超多元的资源配置方程组解出资源配置涵数不以货币为媒体直接调动资源。而在货币唯一起作用的消费市场对其进行改造,首先把所有的销售企业全国托拉斯化,建立大中小连锁的国营超市。把产品以一定的量价以在一定的时间限内代入市场,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信息,代入超多元的方程组,以确定新价格、产品的新产量,是否增减停产,调节货币的发行量,人均的工资等各社会要素,然后再代入,再反馈如此循环以达到平衡。这样消费市场就用计算代替了竞争,没有竞争而带来的社会整体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以及充分满足了个人对生活用品的偏好。人们在这种体制下就能百分之百的就业,享响高福利。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9 9:25:48
      对不起,我想有些见识学问的经济学家是不屑跟你这种人辩论的,因为沉默就是最大的蔑视。
  
  连我这种经济学入门爱好者也觉得没有跟你这种中学政治老师(有些侮辱他们了,不好意思)级的人讨论,因为实在是不值一驳。
  
  
  不说别的,就举东德和西德,南韩和北韩,多么好的例子(other things holds constant),只能相信这是上帝所为,因为即使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很难找到!结果怎样,不用我说,用大话西游里的话说就是:“这下大家满足了吧!”(回味孙悟空放完屁说话时的口气!)
  
  都被人当shit的东西还好意思在谈,当然官方谈那我们不反对,因为人家靠这个吃饭,但想当一种理性辩论的题目或者跟人私下讨论,实在只能证明你的智商很低!
  
  
  
  
  被证明象Shit一样的东西还有人

作者:养猪厂厂长 回复日期:2006-3-9 12:45:30
      哈哈,同意楼上的。
  
  我只看了楼主文章的第一条,太可笑拉,楼主你知道良心两个字怎么写吗?你要是不是自私的为什么不把你的钱分给大家呢?为什么不把你的饭碗给别人端呢?GCD搞的自欺欺人的那套把戏你还当真了,嘿。张五常早都驳斥过你的理论拉,自己找来学习一下吧,西方的经济学大家也早都对经济人假设有过全面的阐述,你找来学习一下再说吧。

作者:周子龙 回复日期:2006-3-9 13:30:00
      三分

作者:草秦文丰 回复日期:2006-3-9 14:34:59
      咋一看很长,再细看实在没看头,一楼说得对,不值一驳。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9 14:48:16
      按你提供的资料搜索了一下,居然还是社科院的小牛牛,不过专业好像跟经济学没有一点关系,难怪经常发一些用自然科学中的例子比拟经济学的学问,难怪发出一些类乎永动机一样的经济学理论。
  
  唉,劝你多读点书特别是经济学相关的书,哈耶克,熊彼特等等等等.见识不多,书读的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现就有问题了!
  
  而且你代表了社科院,如果仅仅为了混口饭吃(我想很多人都这样),那情有可原,但把已经钉在耻辱柱上已成定论的东西又拿出来还要自以为是的当宝贝,跟人理智讨论,私下交流,真的说句不好听的,s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作者简介:王勇,电话:028-86465254,13548022767;E-mail:wang197733yong@sohu.com男,1977年3月生,湖北天门人,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硕士生。专业-密码学 学号-02041207 研究方向:密码学、信息安全、量子信息技术。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9 14:51:48
      不好意思,刚才忘了把你的电话去掉了,诚挚表示歉意!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9 15:13:11
      为了说明些东西,随便说两句,关于自私性假设,我也从理工科的角度来讲,可以从思维上和你靠近一些:
  1. 任何理论的建立必须有一定的假设,例如几何中第五平行公设,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假设,这些都被证明并真理,经济学中的自私人假设也是如此,因为这个假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符合事实而且简洁(特别是中国人)。基本上所有的学科都如此,否则所谓的科学就只是一些事实的堆砌。
  
  2. 经济学是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尚且没法完全理论化,更别提经济学,个人认为这个假设在运用时只是统计意义上的,有人偏左,有人偏右,但基本呈正态分布,平均下来结果还是基本正确。
  
  3.对于这个假设已经有过很多经济学大家提出过质疑,也有过一些替代理论,获得了一些认可,但人家的思想深度绝对不是你所能比的,但直到目前这个假设基本还是为大家所接受,而完全替换这个假设建立的理论(特别是马教)已经被事实证明是谬误。
  
  码字太辛苦,就说这么多了,太浪费时间了!bye
  
  对了,有个叫波普尔的人的书也不错的,可以一看!

作者:江南一慕 回复日期:2006-3-9 15:41:10
      忍无可忍的说
  看了会吐

作者:htjd 回复日期:2006-3-9 16:34:19
      一个庞大的物体,如果没有基本的系统构架,就无法支撑。
  为文亦如此。
  

作者:webmaters 回复日期:2006-3-9 16:41:57
      语不惊人 死不休...
  反正吹牛不要成本...
  你就吹吧 王勇!!!

作者:cfr 回复日期:2006-3-9 17:32:25
      看得出来,楼主没有认真读过一本经济学著作,连最简单得常识都不懂.居然能写这么一大篇,对您得毅力深感佩服,去干点别的吧

作者:bjapple 回复日期:2006-3-9 18:26:02
      亚当斯密一生的学问用书来唱歌,一本是我们中国现在熟知的国富论,强调了每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利已性,不过楼主,这并不是西方经济学的鼻主不偏向于精神生活,他的另一本著作,名字忘记了,大概是论精神之类的,强调了一个人作为社会人的利他性。利已性和利他的结合才是人家想完全表达的吧。呵呵……

作者:情定雨夜 回复日期:2006-3-9 19:05:35
      何苦呢?把一整套理论批判的体无完肤,不觉得自己说得太绝对了么?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9 19:26:49
      cfr说的有道理,我觉得稍微看过一点经济学也不至于无知到此地步,完全凭借着自己的理解和道听途说的一些东西,东拼西凑搞出一大堆,真是服了你了!

作者:很多的 回复日期:2006-3-9 19:38:08
      我不能对整篇文章作出客观评价,因为我没有看完,我只看到“1. 自私人假设的不合实际及其危害”就没看下去。所以,通过这有限的信息,我只能主观地、可能不准确地说,LZ的文章没有什么价值,因为LZ对于经济学所掌握的知识太少。
  
  关于“自私人假设的不合实际及其危害”,不是LZ你第一个天才般的发现的。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在1979年就和特维斯基合作,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论”,用以修正“理性人假设”。因此他打开了“行为经济学”这一广阔的研究空间。
  
  我刚才又扫了一下标题,发现LZ的文章很可爱。在今天的学术研究的发展高度,LZ的文章甚至连“知识”都算不上,通篇使用语言来描述你的观念,却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数据和事实。
  随便挑几个,比如:
  
  05、不得已向计划和社会主义靠拢
  06、西方经济学漠视科技
  14、西方经济学使得人向钱、物看,物欲横流
  17、强加概念
  
  证据呢?数据呢?比例呢?趋势呢?统统没有,金口一开,结论就来。
  
  算了,本是不应该说这么多的,因为lz像大多数所谓“民科”一样,尽管热爱思考,但是却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接受那些维持他继续思考下去的知识。
  虽然lz“特别欢迎张五常这样的经济大家的批评”,但是我想他那样的经济学家是不会看这种文章的。因为即使是我这种不是经济学家的人,也只用了不超过100秒,就知道此文不值一读了。

作者:ceoo 回复日期:2006-3-9 20:26:25
      难为楼主写了这么一大堆的垃圾。
  看了“一、西方经济学理论批判
    1. 自私人假设的不合实际及其危害”
  就知道纯粹是浪费时间。西方经济学假设人是自利的,自利是一个中性的词,符合人类的本性。违反人类本性的假设,带来的才是“我国的道德严重滑坡。。。腐败也在这样的理论下越来越严重。。。”
  三、与网友交流和辩论。
  呵呵,楼主如果不是自私,是专门利人的话,那楼主把你的收入、房屋及一切的财产给我吧,如果你做不到,就印证了楼主确实是说一套做一套,骗别人利他,自己利己。

作者:chenyusay 回复日期:2006-3-9 21:49:55
      楼主你的收入、房屋我就不要了。楼主你把你的老婆给我就可以了。

作者:restlin 回复日期:2006-3-9 23:02:44
      首先:西经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其它姑且不论,盲目照搬西经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分辨能力,使用了不合适的工具,还要说工具如何呢?没有书会说西经是完美无缺的,是绝对的普遍真理。可以把西经理解为一个在很多假设前提下的一个数学模型。萨缪尔森说过:一个理论如果写进书本就成为不朽(大意)其实他何尝不知道问题多多呢。难道有什么理论是一诞生就十分完善,不用发展?别忘了。mz在中国还要几代领导人不断完善啊
  
  
  利用西方经济学,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见利忘义,不道德,不人道的行为,却难于解释见义勇为,正义的行为却没有办法解释,可见西方经济学基础是不坚实的,而且是不道德的。西方经济学的涌入导致我国的道德严重滑坡正是说明了这一点,腐败也在这样的理论下越来越严重。虽然有人提倡将道德等计入理性考虑范畴,但是早已建立好的大树不可能一一纠正。经济活动中不符自私人假设的行为和组织很多,比如馈赠、半馈赠、各种免费活动(internet免费午餐),当然许多行为还是介于馈赠和盈利之间的,既考虑一定的感情和道德因素,也考虑一定的盈利性,再者非营利组织、慈善组织和公益组织等的存在也是一个反例,还有各种出于道义的行为,搭桥铺路。因此经济学无法解释见义勇为、舍己为公、扶弱济贫,却能够合理解释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
  LZ应该听说过福利经济学吧。还有转移支付等等。
  
  
  
  
  在道德问题上,也是如此。如果每一人都自私,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这最终将导致损坏自己个人的利益,因为每一个人都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你的利益,都可能损害你的利益,最终结果是人人自危。在爱国心和支持国货等问题上,也是如此。有些人把爱国和支持国货看作不理智、不明智的行为,而把为了卖价廉物美而购买外国货当作理智,其实这是小聪明而已,这最终将导致民族利益的牺牲,同时也是牺牲了个人的利益,特别是长期的利益。
  --------------------------------------------
  为什么不能购买廉价的外国货?假如国货没有水平,自然会被淘汰。温室里只会生产伟大的“烦心”一号芯片。打磨的啊。
  
  那么这意味着现有的经济理论存在片面性
  -------------------------------------------
  真理有相对、绝对的区别吧。更何况西经本身就有很多理论缺陷,很多无法解释的问题。
  
  
  
  
  自私人假设和在其基础上建立的西方经济学对道德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成为逼善从恶的刽子手,会导致道德沦丧、凝聚力涣散、见利忘义。它使得协作减少,不利于整体利益。
  -----------------------------------------------------------------------------------------
  NASH会活活气死的。人是自私的。由于较好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有的人不敢以身试法而已。难道LZ相信真的
  
  
  
  
   西方经济学得出许多怪论、谬论
  --------------------------------------------
  其它学说也有奇谈怪论,不奇怪啊。100个人常常是有着100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可以很好地共存。说明西经正在不断设法完善自身,为资本主义辩护。我们只要用‘拿来主义’即可。
  
  
  6.西方经济学漠视科技
  --------------------------------------------
  A代表什么?
  
  
  
  
  先写到这里。有的地方也许有错误,欢迎指正
  夜深人静,适合睡觉。LZ晚安

作者:restlin 回复日期:2006-3-9 23:05:41
      LZ应该看看1984再写最后一段。。。

作者:江赫吴 回复日期:2006-3-9 23:23:49
      对不起,您若否认经济人假设,那就什么都别提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也不用把西方经济学一棍子打死。

作者:饿童 回复日期:2006-3-10 00:12:37
      楼上各位也别费什么唇舌了,基本上就是一句话:鸡同鸭讲

作者:snowander 回复日期:2006-3-10 0:25:34
      无知者无谓啊
  
  难怪当年米卢慨叹
  
  没看过500场以上的欧洲顶级比赛,请不要和我谈论足球

作者:yatakey 回复日期:2006-3-10 1:24:50
      要是没有西方经济学为我国经济开路,楼主还能在这发帖子?
  
  无语————————

作者:weifirst_1025 回复日期:2006-3-10 08:29:46
      严重同意一楼的观点!!!
  
  

作者:死于2000年 回复日期:2006-3-10 09:10:18
      楼主基本上就是一个白痴,典型的无脑型白痴!
  
     你对西方积极学了解多少?会去多看看书吧,无知者无畏! 
  
  
    你可以认为一种学说不正确,但是在这种学说的指导下,欧美国家经济建设成就有目共睹,你见过哪个国家再以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思想?
  
    当政治经济学的作者厚颜无耻、或者叫做与时局俱进的把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写进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我不由得感叹,什么时候能够务实一点,他妈的能不能不在意识形态之类的东西上兜圈子???????????????????????????????????????
  
     
  
    神啊,原谅楼主的无知吧 !
     

作者:阿古柏 回复日期:2006-3-10 09:31:41
      那本书我看过 不好说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10 11:41:09
      又随便瞄了几眼作者的宏篇巨制,绝对是无知者无畏的绝好注释!!!
  
  苍天啊!怎么有人无知到如此地步!!!都快三十岁了,你不觉的你应该多读点书吗???
  

作者:mikor99 回复日期:2006-3-10 12:15:32
      唉,楼主,你真垃圾

作者:mikor99 回复日期:2006-3-10 12:17:41
      没有见识的话,可不能拿来这里乱讲,会引起鄙视的.同情中...

作者:htjd 回复日期:2006-3-10 14:54:45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9 15:13:11 
    为了说明些东西,随便说两句,关于自私性假设,我也从理工科的角度来讲,可以从思维上和你靠近一些:
    1. 任何理论的建立必须有一定的假设,例如几何中第五平行公设,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假设,这些都被证明并真理,经济学中的自私人假设也是如此,因为这个假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符合事实而且简洁(特别是中国人)。基本上所有的学科都如此,否则所谓的科学就只是一些事实的堆砌。
    
    2. 经济学是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尚且没法完全理论化,更别提经济学,个人认为这个假设在运用时只是统计意义上的,有人偏左,有人偏右,但基本呈正态分布,平均下来结果还是基本正确。
    
    3.对于这个假设已经有过很多经济学大家提出过质疑,也有过一些替代理论,获得了一些认可,但人家的思想深度绝对不是你所能比的,但直到目前这个假设基本还是为大家所接受,而完全替换这个假设建立的理论(特别是马教)已经被事实证明是谬误。
    
  。。。。。。。。。。。。。。。。。
  一定的假设是需要的,但不是说就可以先指鹿为马,再证明为什么是一匹马!
  你还理工科的呢?别丢人了,在非理性与完全理性之间的“正态分布”,“平均下来结果还是基本正确”哪?
  要砸帖,也要有点基本的水平!
  看完这些砸帖的,失望中,鄙视中.同情中...
  

作者:每日重大评论 回复日期:2006-3-10 16:39:00
       LZ的上帖实在不雅,若您是个很儒雅的学士,也应该不屑于和不苟同于您的意见言辞也许会很激烈的人产生如此之大的争论,在用词中似乎也有伤大雅!实在看不出您是个高学之人。
   经济学从一开始是定位在社会学领域(请您注意,是属于人文而非科学)。经过漫长地积累和不断地相互吸收和借鉴,她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学术体系,被人戏称为“经济学帝国”。自从《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一书出版后,经济学界开始把数学分析.热力学动力学等等严肃的科学引入经济学领域内,进行着“科学”地处理和加工。但无可非议,在吸入其他学科的过程中,经济学也在改变着自己的面貌和功能。从人类行为到国家经济走向,再到国家的政策制订,某种程度上说,经济学已经具备了科学的倾向。但你别忘记,她的根源是种思考模式,而非严格的计算,精密地处理。您在这篇行文中出现了前后不能圆说的地方,就不再指出!
   另:社会微积分的理论在人大经济论谈上说过,很手BS。

作者:tatyruc 回复日期:2006-3-10 17:35:15
      实在很佩服楼主的勇气,对经济学一知半解都谈不上还在这里口诛笔伐!无知者果真是无畏啊!

作者:猫眼如斯 回复日期:2006-3-10 18:42:56
      西方第一本关于经济学的著作记得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本经济学著作在某种程度可以看作是心理学,因为它的立论基础就是自私人假设,而自私的心理状态不就是种种心理状态(当然也包括变态心理)中的一种最普遍最广泛的心理基础吗?在这个普遍的心理状态下,讨论一群人组成社会的整体经济行为.这是西方经济学的立论基础.幸福快乐都是心理层面的一种感觉,神经系统的一种高潮,五官的满足,在这个基础上讨论整体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福利的积累这才是经济学研究的本质所在,所以我基本上同意楼主的观点,现在的西方经济学刻意地宣传自私人假设这实际上也是不符合人性本质的,人性深处也有善的一片,利他的一面,但目前整个经济改革都以自私人假设来推进制度的安排和其他措施的落实是十分有害的,至少在形而上的一面,会误导整整一代甚至两代人.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10 19:37:38
      我不知道猫眼如斯有没有听说过一本叫《道德情操论》的“不入流”的书?
  
  
  我想应该没有!不好意思,我冒昧的觉得你应该也没有看过《国富论》,最好看看它说什么再发表一些高论比较中肯一点。邓正来的版本最好,华夏出版社新出版本也不错。
  
  实际上《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先于《国富论》发表,经历31年五次修订,长期深思熟虑、仔细琢磨的一部作品。至于讲什么,最好自己也去看看,不然会让人觉得你很无知!
  

作者:doorman 回复日期:2006-3-10 19:54:44
      看了开头说实话看不下去了,大家不用和他争,因为争他也想不通.他的理论不适合地球人可能

作者:03240329 回复日期:2006-3-10 19:58:17
      太长,懒得看
  捡3分走人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10 20:07:03
      
  htjd就是楼主吗?关于批评我的言论我看了十多遍,实在是没明白你想讲什么!
  
  楼主:一定的假设是需要的,但不是说就可以先指鹿为马,再证明为什么是一匹马!
  骑着马桶飞翔:如果依照您这个逻辑也就是说我首先把人假设为自私,然后再证明人是自私的,好像没有谁这么做吧!经济学里面有谁干这种循环论证的事吗?好像也没见到过,所以实在不明白您说什么。
  
  楼主:你还理工科的呢?别丢人了,在非理性与完全理性之间的“正态分布”,“平均下来结果还是基本正确”哪?
  骑着马桶飞翔:我有说过在非理性与完全理性之间的“正态分布”吗?我好像也没这个意思吧!不知道您怎么会这么理解的?没写您那么多文字,应该很容易理解的!
  
  另外我这些说法只是抛砖引玉,一孔之见而已,欢迎您提出更有水平的批判,最好能更有逻辑一点,不然都不知道您说什么!
  
  至于我是不是理工科,不是您说了算,而且见识很多时候跟学历并不一定成正比,不过老实讲,到您这个年龄,这个学历,还发这种幼稚的文章,实在是...,老实说我也见过很多类似的东西,但大家只是用来应付应付政治课,入党的材料等等,还真没见过谁还真当回事!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10 20:37:16
      随便从你的文章里面提一点出来就可以知道您应该没有读过什么经济学书。
  
  楼主:于是,有人说:“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人能够分享同一届诺贝尔奖,这种情况只有在经济学中才会出现,如缪尔达尔和哈耶克。”还有人说:“叶利钦有100个保镖,其中一个想谋杀他,叶利钦不知道他是谁;克林顿有100个经济学家,每次决策前克林顿都听取这些经济学家的意见,但是每次只有一个人讲对了--而且每次都不是同一个经济学家。”基于经济学家总是相互攻击的现实,也有人总结了所谓“经济学家第一定律”:“对于每一位经济学家,都有相应的、观点相反的经济学家存在。”还有人把经济学家的这种互相不能说服的危害推进了一步,指出:“惟一比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业余经济学家,而惟一比业余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职业经济学家。”
  
  老实说这些都是外行话,看看曼昆的经济学书里面提到的关于经济学家分歧的文字(里面还有列一张表),其实经济学家在很多时候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都是比较一致的(至于不一致,那我想除了在中国的马哲或以前的法西斯理论,哪个领域不存在分歧?经济学是非常复杂社会科学,所以分歧比自然科学更多这个也在情理之中),关键在于这个世界的运转很多时候并不是经济学家说了算,而是很多利益团体博弈的结果,关于这一点基本上所有读过入门经济学书的人都会知道,所以只能冒昧的认为您应该是没有读过或者是认认真真读过经济学的。
  

作者:找寻罗塞塔 回复日期:2006-3-10 21:04:50
      楼上的,你不觉得恰恰是国内的经济学家故意忽视了“道德情操论”吗?
  没必要对楼主口诛笔伐,楼主具备一个最可贵的品质,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我看你们是都没有的,建议你们好好去读读陈岱孙先生的“对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吧。

作者:flas 回复日期:2006-3-10 21:09:25
      楼注是白痴

作者:cyclonebxb 回复日期:2006-3-10 21:42:45
      作者:找寻罗塞塔 回复日期:2006-3-10 21:04:50 
    楼上的,你不觉得恰恰是国内的经济学家故意忽视了“道德情操论”吗?
    没必要对楼主口诛笔伐,楼主具备一个最可贵的品质,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我看你们是都没有的,建议你们好好去读读陈岱孙先生的“对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吧。
  ————————————————————————
  
  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但是楼主恰恰就缺少这个……一篇大杂烩
  
  请不要贬低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10 22:32:15
      同意cyclonebxb的说法,其实楼主最缺少的就是独立思考能力,关于他说的那些东西,大多数都在一些政治教材或类似资料里面有,从一开始我就认为他无知就是因为他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者:canjian6 回复日期:2006-3-10 22:47:35
      楼主。。。辛苦了。。。我很支持你。。。你太伟大了

作者:天天炸芝麻 回复日期:2006-3-11 8:58:21
      出本书算了!
  

作者:一只小蛤蟆 回复日期:2006-3-11 10:40:45
      作者:bjapple 回复日期:2006-3-9 18:26:02 
    亚当斯密一生的学问用书来唱歌,一本是我们中国现在熟知的国富论,强调了每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利已性,不过楼主,这并不是西方经济学的鼻主不偏向于精神生活,他的另一本著作,名字忘记了,大概是论精神之类的,强调了一个人作为社会人的利他性。利已性和利他的结合才是人家想完全表达的吧。呵呵……
  ——《道德情操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两者结合的。

作者:一只小蛤蟆 回复日期:2006-3-11 10:42:35
      但是《道德情操论》好多人不知道的。包括一些经济学的科班。

作者:切思吴 回复日期:2006-3-11 12:30:09
      LZ无聊的行为发泄方式,我认为
  学习经济学和运用经济学知识解释现实社会,就如同其他科学学科一样,起到帮助我们人类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适应这个世界;而不是它有多么高深,多么高攀,多么高傲.....只要它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它就有自己的局限性,关键是在于我们这些真实生活的人们应该选择用什么一种方式来掌握它,使用它;绝对不是无病呻吟的只知没有理由的乱批判.
  须知破坏大于建设,批判胜于创新!

作者:切思吴 回复日期:2006-3-11 12:32:14
      还有斯密的
  道德情操论,我在本科时就粗陋的看过
  我是学历史本科的,现在转专业_学习经济学!

作者:happyboyyt 回复日期:2006-3-11 13:27:30
      真的是不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精髓,根本就不动什么是学术,根本就不没有入门。根本就没有弄清出什么是宗教什么是哲学。根本就不了解西方的哲学。

作者:happyboyyt 回复日期:2006-3-11 13:31:01
      斯密说的是在经济交往中的人是理性的。

作者:寒雨星光 回复日期:2006-3-11 14:45:17
      看了开头几句, 就知道又是一个被洗脑的奴才,什么也不说,三分走人。

作者:失眠的猫2008 回复日期:2006-3-11 15:58:28
      可悲,估计是一个中学政治教师.\,
  爷爷的是不是教马政经教傻了,
  要这里来出丑!!
  就是我这种自己看西经的人都觉的你很可笑!!!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11 16:47:06
      更正之前犯的一点小错误,一时头昏,差点贻笑大方,大汗!!!
  
  老版本国富论是严复首先翻译的,如果没记错,是文言文,很老版本,应该绝版了吧!再就是商务印书局郭大力、王亚南版本,八十年代出版的,杨敬年版本,再是华夏出版社2005年最新出版,个人比较喜欢商务印书局版本,华夏出版社纸质也不错。
  
  但国富论跟邓正来没什么关系,他好像是专门翻译哈耶克著作!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11 17:04:59
      “找寻罗塞塔”:建议你们好好去读读陈岱孙先生的“对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
  
  
  老实讲我特地在网上搜索看了一下,对这篇东西我持保留意见,我认为陈岱孙老先生思维已经很僵化过时了(对不起,对死者有些不敬),不过我仅仅是个经济学爱好者,所以不敢大放厥词,所以特附上他的大作,希望更有学识的人提供中肯的看法。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11 17:08:54
      对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
  
                 陈岱孙
  
  [编者按:陈岱孙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全国政协常委和北京大学教授。陈岱孙教授青少年时期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取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他从1927年回国后,毕生从事高等教育事业,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从教共70年整,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岱孙教授于7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这里谨以转载陈岱孙教授近来的一篇重要文章作为纪念。
  
  战后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是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传播及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广泛影响。战后时期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学科领域内,其基础学科,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形成了比较大的体系,同时建立了若干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另一方面是形成了许多新的学派。这样,当代西方经济学与战前时期相比,就带有某种复杂性。在方法上,战后西方经济学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广泛采用数学方法,而且是相当艰深的高等数学方法。不少当代西方经济学书籍和杂志,满篇满纸都是数学公式。此外,当代西方经济学在方法论上还继承其前人特别是李嘉图学派解体以后西方庸俗经济学的固有手法,即以描述经济现象及其表面联系为能事,不能、不愿意也不敢触及经济问题的本质。但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往往与人们的常识相吻合,因而容易为人们所认同。但正因为是常识,是事物的表象,而不是事特内部规律性的反映,所以往往与真理大相径庭而流于谬误。从常识的角度接触西方经济学,就难免将西方经济学的谬误当作真理加以接受。
  
  70年代末叶,我国克服了对西方经济学说的盲目批判、一概排斥的态度,当时,从事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大多数学者,同意这样一个观点,即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应当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的态度,摒弃其庸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理论框架,吸取和借鉴其中某些合理成份。既要反对盲目批判、一概排斥的态度,又要反对盲目迷信、机械照搬的作法。近年来,我国广泛地开展了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并且在我国经济政策制定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借鉴了西方经济学某些有用的成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经过10多年的研究,我们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了解前进了一大步。我国近年来出版的数量众多的论文、专著和译著表明,我国学术界对外国经济学说特别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我们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但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学界,这些年来又渐渐滋长了一种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一概肯定的倾向。值得警惕的是,在借鉴西方经济学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研究工作中,这种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一概肯定、照抄照搬的倾向变得空前严重起来。如果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认直加以克服,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这股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的倾向产生和泛滥的原因,除了前面所说的战后时期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某种复杂性和迷惑性这种理论上的因素以外,还根源于战后时期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实际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点:一是战后时期的前半段即50年代和60年代西方经济的带有战后恢复性质的经济高速增长;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战后时期出现国际性的严重挫折。
  
    总结这10多年来关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我们应当承认,我们的工作在取得重大成绩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不足。上述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迷信的倾向的产生和泛滥,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缺点和不足是分不开的。我们工作的缺点和不足,一言以蔽之,是“述而不作”,或者说是“述而不批”。不错,我们有一批专家,从改革开放伊始,就主张对当代西方经济学采取分析的态度,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借鉴。但在汹涌而来的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的浪潮中,这一正确主张的声音似乎太小,不足以左右社会潮流的方向。于是我们就面临这样一个历史格局,从过去的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排斥这一极端跳到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的另一极端。这是当前的主要危险。
  
    我们面临的危险有两个方面,一是西方经济学对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心灵的毒害,二是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方向的误导。弄得不好,西方经济学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都可能产生悲剧性的后果。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比前苏联东欧国家落后得多,人口又多得多,剧变的后果的严重性将十倍百倍于前苏联东欧国家。这种历史结局是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所梦寐以求的。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避免这种历史结局的出现。要做到这一点,当前一个最紧迫的任务便是克服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照抄照搬的右的倾向。为此,必须改进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加强对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和批判工作。
  
    第一,分析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倾向的国际理论背景。我国近年来在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中的右的倾向,与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新自由主义国际思潮的泛滥有密切关系。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与时代潮流不合,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影响不大,但却成为西方国家打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鼓吹国有企业私有化,鼓吹取消国家干预,极力使社会主义经济蜕变成资本主义经济。因此,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代表着西方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让国内经济学界特别是青年学者认识这一国际背景,使他们提高警惕,显然至关重要。
  
    第二,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将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与世界经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地分析战后时期西方经济发展,揭示战后初期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战后经济重建性质,指出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杂以停滞和危机的历史时期,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西方经济的通例是低速增长和慢性萧条,战后初期的经济繁荣乃是由特定的历史原因产生的特例,因而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在对西方国家经济的估价上面,我们也看到两种极端,一个极端是在前30年,我们不少学者喜欢将西方经济描绘成一片暗淡,除了危机还是危机,不承认战后一段时期西方经济的繁荣。另一个极端是近年来我们一些学者倾向于将西方经济现状和前景描绘成一片光明。这些学者对西方经济的看法往往比西方国家的学者还要乐观得多。我们必须克服这种片面性,要用我们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引导青年正确认识西方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对青年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端正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态度,克服对西方经济和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心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三,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与西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 西方经济学发展数百年,但在马歇尔以前,内容并不那么复杂,脉络也比较分明。战后西方经济学虽然内容庞杂,学派林立,新学科层出不穷,但每一种新的理论,每一个学派,每一个学科,都可以在学说史上直接间接地找到其思想根源,而一旦找到其学术渊源,这些理论、学派、学科的神秘的光环也就黯然消退了。
  
  第四,加强对西方经济学派的研究。首先是加强西方正统派经济学阵营中国家干预主义学派与自由主义学派斗争的研究。这两大流派的斗争,从重商主义时代晚期起,贯穿着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全过程。对西方经济学这两股思潮两大流派的斗争内容、实质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必须联系时代的特征。现代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在这个时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派只能是现代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而不可能是新自由主义学派。
  
  近年来国内滋长的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倾向,深究起来,实质只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这一古旧学派的崇拜。而人们之所以以腐朽为神奇,盲目崇拜这一带有浓厚的复古色彩的学派,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误认为新自由主义是主流派经济学;二是为其光怪陆离的理论表象所迷惑,没有认识到它与从亚当·斯密到马歇尔的旧经济自由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渊源关系;三是没有识破西方国家和某些国际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国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强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学及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险恶用心。西方国家在国内甚至国际经济生活中厉行国家干预主义政策,但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模式和经济政策,取消国有企业,取消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理特别是计划管理,洞开国内市场,与西方国家牢牢控制的世界经济接轨,其目的无非是要在发展中国家恢复殖民主义统治,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演变为资本主义,或外围资本主义。我们的某些学者十二分卖力地在国内贩卖这一套新自由主义货色,而且非常顽固地加以坚持,实际上扮演了一个可悲的角色。
  
    第五,加强对西方国家激进派经济学的研究。西方激进派经济学派别很多,如新剑桥学派,加尔布雷思新制度学派,新左派经济学等。这些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持不同程度的批评态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种种社会经济矛盾和问题有所研究有所揭露。特别是带有某种马克思主义色彩的新左派经济学,出版了不少论述现代资本主义的著作,很值得我们关注。他们生活在西方国家,就近研究,取材容易,体察也较直接深切。在国内翻译出版和介绍激进学派特别是新左派经济学派的著作,对于教育青年一代,使他们对现代西方国家的现实具有真实的了解,克服对西方社会的盲目崇拜心理,很有裨益。
  
    第六,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的著作研究。战后时期,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批进步的民族主义经济学家,如普雷维什、萨缪尔·阿明等,这些经济学家与西方国家一些进步经济学家如布兰克等联系在一起,提出了一整套捍卫发展中国家民族利益,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和工业化、现代化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注目,被称为发展主义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的影响。7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80年代,这一学派受到西方国家和某些国际经济组织及其支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排斥和打击。在80年代,西方国家和某些国际经济组织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强制推行新自由主义市场取向型改革模式,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政治独立也受到严重威胁,后果十分严重。对发展中国家来说,8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在80年代,发展主义经济学家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批判和斗争从未停止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学派经济学家的努力有所增强,近年来在拉美国家崭露头角的新结构派就是其中一派。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同西方国家、某些国际经济组织及其支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作斗争的经验,他们对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和模式的探索,对我们具有十分切近的借鉴意义。我们对这一流派的经济学虽然有所研究,但很不够,今后应当加强。  第七,加强对前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前后经济学说的研究。在前苏联、东欧国家,借鉴和引入西方经济学说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政策问题比我们中国要早得多。著名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与西方自由派经济学家米音斯、哈耶克之流的著名论战中创立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并在战后波兰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加以实施,就是有名的例子。80年代,前苏联、东欧国家的主流派经济学逐渐转化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蓝图的制定工作逐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所把持。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和某些国际经济组织代表直接插手前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前苏联、东欧国家推行的“休克疗法”就是其最显著的例子。“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我们应研究前苏联、东欧国家变革前后推行的经济改革理论和政策的前因后果,我们应从中得出应有的结论,作为我们改革开放的鉴戒。
  
    第八,积极参加国内经济问题的研究工作,在切实做到以西方的经济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有真知灼见的政策建议。西方经济学无论如何,是植根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产物。中国的实际在种种方面和西方实际大不相同。在借鉴、利用西方经济学一些理论分析解决中国今日面临的经济问题时,我们不但要排除其在本国实践上已证明为谬误者,即使在其本土已证明有成功经验者,我们也得详察其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要特别注意与别有用心的西方经济学者的建议作不调和的斗争,防止苏东国家的悲剧在中国重演。
  
  第九,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宣称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就理所当然地是我们的理论基础。无庸讳言,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在部分人们的心目中,在部分学者的心目中,特别在是缺乏生活经验的青年人的心目中,有所淡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工作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且有所放松。这种状况必须迅速改变,而方法也要改进。我们不能以照本宣科地复述经典著作为满足。更不能像时下某些人那样寻章摘句,甚至断章取义歪曲经典作家的原意,偷换自己的自由主义私货。例如用《资本论》中马克思关系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用语,鼓吹私有制;利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股份公司的论述鼓吹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利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所有制的用语,否定公有制等等。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丁冰教授主编的《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一书(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对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主要流派及其分支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阐述,并且追踪研究了当代西方经济学重要理论和主要流派的最新发展,内容十分丰富。尤其值是称道的是作者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分支理论的发展作了细致剖析、批判和鉴别,审慎地区分其精华和糟粕,特别对近年来甚嚣尘上的新自由主义思潮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旗帜鲜明的、尖锐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弥补我国近年来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不足,从而在我国外国经济学说研究工作中开辟了新的生面。在本书的启发下,我发表了上述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就正于方家。(本文是为丁冰同志主编的《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一书所写的序,转载自《高校理论战线》一九九五年第十二期)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11 17:44:09
      另外关于人的自私性的问题,个人觉得有一本生物学家写的薄薄的小册子,让人拿起就放不下直到看完,说真的,我接触这么多书,这本算的上是绝对最引人入胜的作品之一!
  
  那就是英国牛津大学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R.Dawkins)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
  
  我认为这本书上的东西很让人信服的一点就是逻辑非常严密,个人认为其中最大的论证方法就是反证法:不是论证假设一个东西,然后会得出怎样的结果,而是如果不怎么样,就会出现什么后果。也就是假如基因不自私,那会出现什么后果。
  
  打个比方,生物(包括人类)都是基因的载体,如果基因不自私,它根本就不可能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存活下来,至于基因的载体那又怎么可能存在呢?
  
  还有他还从基因的自私探讨了很多东西,如亲情等等,绝对精彩!老实说,个人并不认为社会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从自私的角度考虑,但这绝对是一个最重要的起点之一。
  
  最不喜欢的就是马哲那样处处都是下结论却毫无推理类似宗教一样不能质疑的东西。
  
  
  记得在以前考研政治上大课的时候,有个学生问一个公式(好像是总生产等于总消费之类的,记不大清楚了),那个很牛的老师当着一千多人笑了笑说:这种东西你们考完就扔掉了,记住,犯不上跟它较劲,记住就行了,影响深刻!

作者:骑着马桶飞翔 回复日期:2006-3-11 18:29:51
      关于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经济学,影响最大而且比较成功的就是马歇尔借鉴力学(因为牛顿当时在科学中地位相当于宗教中的上帝)中的一些方法如均衡(equilibrium)的概念。
  
  还要顺带提到的一点是,在马歇尔经济学开篇中就提到关于人的自私性的问题,他认为对于个体也许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对于一个大样本数据(他举了一千人的例子)而且是有一些相似的背景,应该说这个还是比较合理的假设。
  
  楼主批判我“个人认为这个假设在运用时只是统计意义上的,有人偏左,有人偏右,但基本呈正态分布,平均下来结果还是基本正确。”都不知道你说什么。
  
  
  事实上马歇尔认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物学进化论的,一个是牛顿力学或机械论的。前者靠了“物竞天择”的假设解释世界。后者则从“理性假设”推导出均衡概念。
  
  但我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着很多本质的不同,在将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科学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而且对经济学有足够的了解。
  
  象楼主这样根据一些道听途说而又基本对经济学无知的状况下想当然用自己理工科的思维去比拟经济学,实在不是聪明之举!
  
  

作者:hiholywong 回复日期:2006-3-11 18:56:02
      不应该这样极端的 一句话 你说的很没有道理

作者:cobsin 回复日期:2006-3-11 19:02:21
      的却有道理,但都说在了表面上了,问题基本都提到了,但实质却离的很远,因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不可能搬照美国模式,其实发展的问题并不是经济,发展是经济与精神的协调体,中国政府如果还没有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时,那么社会主义就要走向终点了,他会在一夜间变成资本主义,苏联模式也许会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