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线索手机在线观看:六类儒家齐扬孔子儒学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29:26
六类儒家齐扬孔子儒学思想 作者:汤恩佳  时间:2006-10-16  来自《“孔子与当代“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字体:小 大】

    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离不开研究、继承和弘扬孔子儒家思想。孔子是世界十大思想之首,他的思想不但影响了中国社会二千多年,也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了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孔子儒家思想,不仅仅是某些专业人士的职责,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需要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行动起来,按照孔子儒家思想去践行,才能让孔子儒家思想的光芒照耀中华大地,惠及广大人民。全世界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层的儒家,即儒学、儒教、儒商、儒官、儒将、儒医。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遵照孔夫子及历代各位贤者的教导,按照仁、义、礼、智、信五常去做人行事。由于以上各类儒家所处的境况不同,这就要求他们在践行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时,要结合自身境况,结合自己的职业特征,形成既相同又有所差别的行为规范。
    儒学:即是以忧国、忧民、忧道的忧患意识,去研究儒家经典,去探讨儒家文化现象,阐发孔子儒家思想,践行孔子儒家思想,宣扬孔子儒家思想。由于儒学本质上是生命实践的学问,不是一种工具化的客观知识、所以,从事儒学研究与从事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不同,不是将儒家经典作为独立于自己之外的客体来加以研究,而是研究者自己要进入其中,身在其中,以自己的生命实践来践行儒家大道,来验证儒家思想,才能真正体会和理解儒家思想。在儒学研究中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由于长期以来受全盘西化思潮的影响,长期接受西方知识体系的教育,许多人或明或暗地、自觉不自觉地以西方文化为中心,将儒家经典切成材料的碎片,放在西方文化的逻辑框架中。大家知道,西方文化和中国的孔子儒家思想,在过去几千年各有自己的源头,各自独立发展,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影响,乃是出现儒学自成体系之后。因此,正宗的儒学并不是按西方的 文化观念和逻辑结构构建的,而是有其自身独有的概念和逻辑结构,现代儒学必须重建孔子儒家思想的理论结构。
    儒教:是儒学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宗教信仰相结合而形成的。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儒教被尊为国教,同国家政权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孔子儒家思想成为 中华民族的精神轴心。儒教当今的困境,实际上是由长期的全盘西化或全盘苏化而造成的,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恶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儒教按照现代社会政教分离的原则,将孔子儒家思想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宗教信仰结合起来,形成自主的宗教组织,在国家宪法与法律的规范与保护下开展活动,教化民众,启迪民智,培养人伦道德,提高人文素质。在此方面,香港孔教学院同仁已走在前列,实践证明,孔教学院七十多年来是个爱国爱港的团体,在多任院长的领导下,以弘扬圣道、匡正人心、兴学办校、培养青年为职志,一本立己立人、树木树人之旨,凤夜孜孜,未尝稍懈。
    儒商:按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均可称之为儒商。日本在战后迅速复兴,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东南亚华人企业家的成功,都一再向世人证明,只有将中华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的社会管理制度和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才能走上经济发展的健康道路。正是在这条大道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儒商。孔子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由此 说明,孔子思想与经商是不会相冲突的,相反,只要我们认真去读 《论语》,从中吸取智慧,必定有助于经济事业的发展。我在经济上所获得的小小成就,在很大程度 上可以归功于《论语》的教诲。
    儒商应当具备如下四大特征:
    第一 ,“仁者爱人”。儒家有名言:“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者以生财为手段,以自身的发展为目的,以保护自己的生命、人格、尊严、荣誉为目的,达到立功、立言、立德的不配境界。不仁者则是以自身的生命、人格、 尊严为手段,以发财赚钱为目的,为了钱,不惜以身试法,以生命为代价;为了钱,不惜出卖人格尊格;为了钱,贪赃枉法、坑蒙拐骗,落得个身败名裂。有了 “仁者爱人”的胸怀,才有服务大众的奉献精神,才有博施济众的善行,最终就能“得道多助”, 从而获得经济事业的发展。
    第二 ,“见利思义” 。儒商作为一个经济人,体现了一个利字;又作为一个道德人,体现一个义字。儒商天天同“利”字打交道,但又必须坚持正义与公平,以正义和公平作为利益取舍的根本原则。合于正义之标准的利,可以取之,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违背正义之标准的利,则必弃之,正如苏轼所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赋》)
    第三,“自强不息”。如果是“以身发财”, 除了钱之外没有其他目的,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只会挥霍享受,小富即安,丧失了不断进取的动力。如果是“以财发身”, 为了利国利民的事业不断发展,为了践行仁义大道,就必须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第四,“诚信为本”:诚为体,信为用,有诚实、真诚之体,则有信誉、信用、守信都丧失其存在之基础,变为欺骗性、虚伪性的信誉、信用、守信。诚者,即是真实的善性之自然显现,真与善是相统一的。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 乎身矣。”(《中庸》)只有做到了善,才能做到诚。如果一个人内心是丑恶的,要在社会上立足,必然要用花言巧语和欺骗性行为伪装自己,就无法做到诚。
    儒官:儒官是按照儒家的官德从政为宫,在社会生活中起表率作用。中国人的伦理观是在现实生活中培养的,官员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履行者和公共事务的 管理者,在现实生活中是最有影响力的。因此,民风直接受政风的影响,当政风清明之时,民风淳厚;政风腐败之时,民德堕落;在 中国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上行下效”的规律,它要求我们的道德建设应先从官德抓起,然后以官德去影响民德。
    作为官员,与其职业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手中掌握着权利,权利意味着获得了支配别人的力量,权利既可用于谋求公共利益,也可用于谋求个人利益。因此,职务犯罪比较容易出现在官员身上,滥用权力、贪污受贿、官商勾结、以权谋利、道德堕落等的现象,历朝历代都相当普遍地存在。历代王朝都制定了惩治贪官赃官的法律,但是,由于法律是由统治集团制定的,体现的是统治集团的利益,而且,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勾结,许多时候,贪官赃官并不会得到相应的惩罚。因此,在古代社会一个官员到底是以权谋私还是以权服务于公众,主要就取决于官员自身道德素质。
    西周时,要求官员有“六德”,即:“智、仁、圣、义、中、和”。唐朝儒官的官德即是“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日清慎明着,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根据孔子儒家思想,我认为,儒官应当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忠诚,即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职守。第二,公正,即秉公办事,不以一己之私利 而损害公众利益。第三,廉洁。官员的合法收入是有限的,因此,每个官员必须从生活上严格要求自 己,过一种俭朴的生活,“俭则无贪淫之累,故能成其廉。” (石成金 《传家宝》三集卷二《群珠》)第四,勤政。官员的工作职责是有很大弹性的,主要靠自己的自觉性,可多做,也可少做。因此,必须培养勤政之德,才会尽心尽力去为人民服务。
    儒将:依照孔子儒家思想从事军事活动的将领及战士,谓之儒将。军事将领及战士手中掌握着杀人武器,若不以一定的道德原则作为行为之标准,滥用武力,或以武力自恃,谋求一己之私,则对社会之危害非同小可。中国儒将之典范当为关羽。由于关羽符合中国人民心目中的道德理想,人们对他怀着崇敬之情,将他神化,关羽成为与 “文圣”孔子相应 的“武圣”。佛教尊之为“伽蓝神”, 道教奉之为“关圣帝君”, 民众视其为武神、财神和保护商贾之神。全国各地设立关于庙以祭祀之。关羽的道德精神,来自于儒家思想。关羽夜读《春秋》,成了关羽之标准形象。“江表传曰: 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三国志•蜀 书•关羽传》注)。
    结合关羽之事迹,我们谈一谈儒将应当具备哪些道德规范。
    一曰仁。对人要有恻隐之心,对生命应有敬畏之情,才不致以杀人为乐,滥杀无辜。此所谓“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关羽 “善待卒伍”, 甚至对敌人也会“心中不忍”, 其仁慈之心,可见一斑。
    二曰义。武将于中掌握着杀人武器,又有尚武精神,如果不受制于义,恰如 “童子操刀,其伤实多。”《论语》中讲:“君子有勇而无 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儒家提倡“吊民伐罪”之“义战”, 反对穷兵赎武,渴望和平安宁。关公义重如山,知恩图报,人们通过 《三国演义》,尽知其义节。
    三曰忠。儒将应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职守。儒将不仅会作战,而且必须知道向谁作战,为谁作战。关羽“降汉不降曹”, 对刘备一片赤胆忠心 ,“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陈炯明背判孙中山先生,炮轰总统府,实为不忠之典型。
    四曰勇。战场上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勇敢之精神,最能体现军人的职业特征 。关羽说:“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见《三国演义》七十四回)关羽在战场上“如入无人之境”、“诛 文丑”、“过五关斩六将”, 还有一段关于关羽神勇的千古佳话:“羽尝为流矢所中……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国志•蜀书• 关羽传》)
    儒医:医患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交易关系,作为患者,通常不知道自己病的真实情况,更不可能清楚用何种手段、何种药物,因此,患者很难对医生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在此情况下,有不少的医生充分利用这一点,为了多赚钱,故意把轻病说成重病,把元病说成有病,尽量诱导病人多用药、多检查、用高档药。针对这种情况,法律常常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只能靠医生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来消除此种现象。要使医生有羞耻之心,能够走正道,只能用儒家仁心仁术的精神教导医生,使之成为儒医。
卫    生法制建设固然重要,但有两个缺陷,一是:“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盐铁论•申韩》)二是:“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 已然之后”(《汉书》卷四十八《贾 谊传》)当患者发觉受骗之后,对生命的伤害已经造成,无法弥补。
    儒医应当遵守的道德原则有这三条:
    一曰仁心仁术:医生对病人要有仁爱之心,看到病人的痛苦,看到病人家属的忧虑,就会动恻隐之心,正如孟子所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帘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 以内交于市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讨好谁,发自内心的“不忍人之心”, 就产生要尽力救治的冲动。孙思邀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论大医精诚》有此仁爱之心,其医术方能称之为仁术。
    二曰敬畏生命:医生必须有敬畏生命之意识,才会尽力救死扶伤。唐代医学家孙思遥自告诫人们:“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天覆地载,万物番备,莫贵于人。《黄帝内经•素问》。
    三曰悬壶济世:济世救人是医生的工作目标。爱护患者的生命,关心患者的幸福,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患者的权利,实行医学人道主义,是医生的行为准则。医生要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按照患者的健康需要为他们服务,不论其身份高低或金钱报酬多寡,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对 那些贫困的人,更应当给予特别的关照。
    四曰诚信无欺:医生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真实地陈述患者的病情,对症下药,适量开药,适当检查,医价公道,争取让病人以最少的代价治好病。
                             (本文摘自《“孔子与当代“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