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我是曹丕txt:常熟土布在苏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8:20:15

常熟土布在苏州

臧寿源

提起常熟土布,上了年纪的老一辈人尚记忆犹新,那兰布、青布、兰白花布……曾经是风靡城乡的时尚服装流行色,不过有关常熟土布在苏州的兴盛衰退的变迁,却鲜为人知。

常熟土布的兴起

应该说当初常熟土布并不出名,明末清初苏州成为全国棉布贸易中心,“苏布名重四方”所倚重的是属下嘉定县,据清人赵昕《苏州官布考》载,明万历以后年征官布十九万疋,嘉定县征十二万六千四百余疋,其余六万三千余疋由太仓、昆山两县征缴,“太(仓)、昆(山)、嘉(定)三州县应办之金花银,令长(洲)、元(和)、吴(县)、常(熟)四县征解。”嘉定所产之布,织造之精,品种之多,为吴郡首屈一指,嘉定为“四县而代官布”直至清康熙年间。再则在苏州这个棉布集散中心,当初吃香的是松江标布,松江布商屡屡状告苏州布商冒名销售,自顺治至乾隆年间,苏州、松江两府曾多次勒石严禁,今天我们仍然能从《苏松两府为禁布牙假冒布号告示碑》、《松江府为禁苏郡布商冒立字号牌告示碑》等碑刻中可窥一斑。

清中叶以后,常熟土布渐后来居上,乾隆年间《苏州府志》载,各县均产棉布,以常熟、嘉定为盛。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商埠崛起,苏州商贸中心地位丧失,洋布倾销,土布锐减,尤其是以上海为首各地纱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苏州、常熟也相继开办了大纱厂,常熟产棉区许多乡村由织布为业,转而以做花边为业,所植棉花悉数售给纱厂。

常熟土布重新兴盛,完全得益于土布的一项革新。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常熟有人试用纱厂的机制纱来织土布,结果外观品质之好出乎意料,大受土布商青睐,后来这种土布被称之为“放机布”,福山镇“吴大隆”土布庄率先开办起“放机庄”,将厂纱发放给机户,采取代织的方式,专门经营“放机布”,一时间妙桥、恬庄、谢桥、渔家角、塘口、吴市等处,大小土布庄纷纷效仿,先后开办出20多家“放机庄”,大庄拥有“放机户”多至2000-3000户,中庄有500-1000户,小庄亦有200-300户,一些已转业花边的机户,又纷纷重操旧业,加入了“放机户”队伍。民国初的20 年间为鼎盛时期,“放机户”达20000户左右,年产“放机布”达1200万疋至1500万疋。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木机织造

常熟土布由此在大江南北名声大振,不仅以苏州为码头畅销苏南及杭嘉湖地区,而且打开了上海市场,上海一些布商也争先恐后地到常熟来觅代理人,委托“放机庄”加工“放机布”,然后到上海进行染色或印花,运销全国各地,尤以东北三省、两广及福建、浙江山区为热销,甚至远销南洋诸国。常熟土布以“厂纱土织”和千家万户齐上阵的优势,在土布衰落、洋布充斥的市场中,竟然能闯出一片天地,这不能不称之为我国棉布纺织史上的一件奇事。

协记布店与常熟土布

苏州经营常熟土布的众多棉布店中,要数悬桥巷口协记布店最有名,这家由姚氏创办于1883年前后的小店,虽不是土布庄,但由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经营常熟土布,且讲究信誉,数十年间苏城内外几将“协记”视为“土布”代名词。

协记布店聘请经验丰富的“看布先生”,常熟土布进店后,都要经“看布先生”一疋一疋验看,摸手感,掂份量,看质地,复尺码,然后分出档次归类堆放。常熟土布有小布(阔8市寸,长16市尺左右为一疋)、大布(阔12市寸,长18市尺左右为一疋)两种,苏州布店习惯将小布称为“熟布”,所谓“放机布”实质上就是改良后的小布,仍叫“熟布”,经印染后,其黑布称“熟元”、兰布称“熟月”、青地白花称“熟花”……大布俗称“希布”,纱支较粗,布身特别厚实,深受农民、渔民、山民及城市重体力劳动者欢迎。“希布”中有一种略带棉籽不净花衣的棉纱织成的“紫花布”,牢度更强,由于一包几十疋布中仅一二疋,物稀为贵,店家常常留着售给老主顾。

常熟土布多以50疋为一件包装,好差混搭,其中上等货一般只有10疋左右,中等货约10多疋,其余为杂等品。协记布店将分档后的土布,剔出最差一类,统统转批给旧货衣庄店(估衣业),上好的染成青兰布,再上一档的染成元色或月白之类浅色,最好的以本色白坯布直接出售。“售好不售差”,且以薄利低价销售,故而博得城乡居民好感,该店虽处偏僻小巷却闻名遐迩,尤其每当秋后,远道慕名而来的农民陆绎不绝,天天门庭若市。

常熟土布以疋起售,一疋称“一个”,三个“熟布”可裁剪一身中式衣裤,20世纪20-30年代,一个“熟布”的售价因等级而别,在银元2角5分至7角之间。常熟土布另有一种筒装布称“筒布”,以20疋土布卷成一筒,质量讲究,外包皮布面打着常熟土布庄牌号印记,整筒出售,当初“筒布”曾经是苏州城乡婚嫁必备聘礼,据闻浙江、安徽等地亦有此俗。

协记布店经营常熟土布的另一招是,聘请行家作商店经理,同时雇用各乡镇上熟悉布业的人为店员,依靠他们将土布批销给四面乡镇小布店。

协记布店的经营方式,同业争相“学样”,后来成为布店中大户的西中市大丰、辛昌两家,都相效经营起常熟土布,并将这种方式推广应用到机制棉布(厂布)上来,甚至将白坯厂布送至上海大染厂进行加工染色。

姚氏靠经营常熟土布使协记布店实力大增,1922年姚氏与人合资三万六千银元,接盘了乾泰祥绸缎顾绣局(今乾泰祥绸布商店前身),姚氏占75%股份,操纵乾泰祥长达30余年,1956年姚氏仍以乾泰祥大股董的身份参加了公私合营。

据1948年统计,协记布店资本金达16亿元(金圆券),居全市绸布店同行中第二位。协记布店经营常熟土布直至解放初“统购统销”,1972年该店遂并入久泰布店(今久泰商厦前身)。

苏州的常熟土布庄

在常熟从事土布经营的有布行、布贩、土布庄三种类型:布行,属于牙行只有极少数几家,但操纵市价;布贩,肩挑小担走村穿庄收货,“朝进午出”小本经营,有的甚至向土布庄预支布款,第二天交货“笃印”来谋生;土布庄,经营方式灵活,采用“二头甩”,多兼办“放机庄”,既涉足土布生产,又经营趸批销货,一方面向布行交货,另一方面也销往外地,大的土布庄资本在万疋土布以上,并有实力直接运销苏州、上海等地。

土布纺织表演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苏州城里没有常熟人开办的土布庄,常熟土布庄通过苏州-常熟间航班,将常熟土布批发给苏州六城门大小布店,有的委托代理商再转销其他地方。实际上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常熟土布在外埠的销路不断萎缩,先是东北三省隔绝,后是南方诸省受阻,抗战前夕“放机庄”已大半转业,或改行布店业,或改办小布厂;“放机户”又纷纷由织土布,转而从事花边业,土布产量又锐减。抗战爆发后,四面交通阻塞,日寇又搞棉布棉纱“统制”,常熟最大的裕泰纱厂(位支塘镇)被日军炸毁,“放机布”无纱源而竭,因“土纱”、“土布”不在“统制”之列,于是常熟土布又恢复起手工纺的土纱织布,“土纺土织”又兴了起来,甚至有些小布厂向农户收购手工纺的土纱来织“厂布”。

1938年后,苏州成为常熟土布转销各地的唯一孔道,有个叫唐鉴三的常熟航船业主,素以专为土布庄运送土布到苏州为业,眼见常熟土布在苏州如此热门,于是以7000疋土布作为资本,1939年前后在阊门外上塘街开办了“唐鉴记土布庄”,首开常熟人进苏州城开土布庄之先例,随后常熟“金源兴”等土布庄老字号,也先后来苏择址开办土布庄,1940年后阊门内下塘街、仓桥浜、水关桥一带,一下子兴办起七八家常熟土布庄。这些土布庄一般不设店面,只在沿河租赁空房作腾货之用,不经营零售,雇用“跑街先生”,向苏城各布店上门“兜售(推销)”,生意谈成,即用小船送货上门。抗战胜利后,各地对常熟土布的需求量回升,常熟土布年产量又升至500-600万疋(其中土纺土织约300万疋)。

1949年苏州解放后,棉花棉布逐步纳入国家统购统销,1953年常熟各乡镇的土布庄先后关闭,苏州城里的常熟土布庄仅剩三户,后于1956年归口苏州花纱布公司实行公私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