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十二岁登基:心泉吟唱:梦回周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58:17

心泉吟唱

毛  民

昨夜,我梦见自己又回到了周庄。景物依稀黑白电影泛了黄,“泼喇……”一竹篙撑下去,打碎了倒映在水里的曲巷、拱桥,余影袅袅。人晃在船上,悠悠的眩晕,听橹声欸乃作响,流水缓缓的,氤氲温厚,仿佛饱含了唐宋的脂粉香,油油地招摇,摇呵摇……倏而醒来,怡然若得,又爽然若失。

双休日去周庄?我与琼忽发奇想。身在苏杭,尚觉本地已没有风景,开始向往周庄――久仰又陌生的地方。待我们来到昆山市周庄镇大门口时,已是暮霭四合,车窗前划过一畈畈绿野,近边一枚金黄的夕阳,安详地润浸在清清池塘里,光焰温和……很快又沉默在周庄的夜色里。周庄的夜有着古代的静谧,连宾馆也是年深日久。飞檐翘角的古楼,散着早春的清寒与木楼梯的暖香。从雕花镂空的木格窗棂望出去,是一轮古铜色坠重的圆月亮。痴痴望着,整扇蠡壳窗都望成了一面青铜葡萄纹古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早起穿过清湿灰白的晓雾,可以享受平平仄仄的青石板,曲曲折折的廊巷。我们渐渐迷了路,掉进了神秘幽深的氛围里头,几乎不知今夕是何年了。听说这里游客稀少而电影摄制组奇多,或许自己成了古 旧片里的一点小背景也未可知。过了桥,又是桥,周庄的孩子走桥绝对比他走过的路多吧。晓雾散了以后,水中镜,桥拱如月,站在桥上远眺近望:粉墙黛瓦,驳岸扁舟,临河水阁,过街骑楼,以至牧童渔夫,钓叟……都曾一次次入诗入画,甚至印到了联合国的邮票上(陈逸飞所作的《双桥》为1985年联合国发行的首日封)!

钥匙桥边蟹壳黄饼的蓬松焦香,把我们的脚步勾住了,喝一碗三味丸汤,听几句吴侬软语,极是惬意。小店素寒,墙上几帧字画却令人惊绝,宛若元代倪云林的枯淡山水……问画从何来,老板娘低头一笑:“自家画画白相相的,勿晓得阿好呀?”――我与琼相对嗟叹:多么幸福的人生呵,白天热热闹闹的小店铺里做点心卖,夜晚且有雅兴灯下泼墨。此地山水钟灵毓秀,渔樵之间,卧虎藏龙!再细看老板娘那张粉脸,竟也真看出几分隐逸之气来,无怪晋代名士张季鹰会因周庄而发“莼鲈之思”,最终弃官归隐呢。就在当年这位采莼垂钓的湖荡里,盛产出白蚬银鱼水晶虾,红菱塘藕玉茭白……周庄人的灵气也表现在家常饮食其中了,清淡中自有一种奇异的鲜美,“不,是仙美!”琼纠正我。

周庄是个养人的地方,老年人在此颐养天年;年轻人在此滋养灵性。古人所谓“大隐于市”,恐怕就是指周庄这样的市镇,而不是尘嚣鼎沸的大都市吧。而从这蛰居的深宅幽巷、河埠廊坊里,却也走出过不少惊世骇俗的人物。每听梵刹晓钟,沐钵亭夕照,不免让人遥想起唐代刘禹锡、陆龟蒙等都曾寓居于此,琴棋自娱的流风余韵;水乡“咫尺之间,舟楫往来”,箸泾如水晶筷似的穿过枕河人家的前厅后廊,轻盈流去,又不免感慨这里从容走出的明代儒商沈万三,不动声色地调度门前舟楫,运筹于僻巷之间,决胜于欧亚海外而富甲天下,让朱元璋都红了眼;迷楼板门开启时嘎哑迟缓,楼上的胡琴“西皮流水”,俨然当年南社柳亚子、叶楚伧及苏曼殊等人诗酒狂放、忧愤国事的背景音乐;流翠的波光,摇曳的彩灯,曾让余秋雨、三毛等作家寻觅到了家园的亲切;欸乃的归舟,斑驳的老墙,也曾带给谢晋、吴冠中等艺术家们无限的创作灵感……

周庄好,好在她不像童话,童话里连地都是水晶玻璃做的,冷冰冰没一丝烟水气。而周庄的情致风韵,是紧紧地贴着泥土的芳香和水塘的温馨,是可以安居乐业,可以休闲度假,可以全身心安详舒展的地方。周庄并非与世隔绝的桃源,镇上有蚕桑鱼米,也有创汇的手工艺,绸缎庄里铺陈着秋香绿豆沙红桂圆粽,欣然赶集的村姑们裹着的头巾鹅黄藕白苹果绿,书画社里九旬老翁指点五岁女童用墨浓淡焦湿,古玩店的伙计津津乐道于青铜白玉釉里红……一幅幅流光溢彩,已不是我的黑白照片所能表达的了。

离开周庄多日了,常疑惑流水般恍惚淌过的街巷河井,居民们脸上的古朴微笑,会不会像聊斋故事中一样化为长风呜咽的孤冢荒原?千年水乡被人称为“唐风孑遗”,如同停在现代化都市人心中的昙花梦。但愿她别来无恙,千万别在市场经济的颂歌声中,同化为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那时候世上就更难寻觅风景了。有位因画周庄桥而成名的日本女画家,她有一个颇有情趣的名字:桥本心泉。如果说眼睛是人类的心泉,那么小桥就是水乡的心泉。在忙里偷闲的日子里,人们尽可以伴着橹声帆影,去周庄听那心泉的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