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刘洪:“新家庭主妇群体”将在中国悄然壮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7:04:50

    片面的强调男女“同工同酬”是原始意义上狭隘的妇女平等和解放,更高层面的女性平等应是尊重女性的选择,尊重女性独立的人格。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和平等,无论女性做何种劳动,无论在什么劳动场合,劳动的本质是没有区别和贵贱之分,劳动者都应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是我提出鼓励部分女性回归家庭的初衷和核心思想。

     今天《北京晨报》“都市女性,是否应该回家?”一文谈得很客观现在片面的强调男女平等,出现的不仅是大量家庭情感问题,子女教育问题,从女性本质上来讲存在深层问题:“女性在被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自身被扭曲。当年为推动女性就业,精英们大力弘扬男性价值观,比如勇敢、不怕脏、坚忍、泼辣、坦率等,鼓励女性从事屠宰等重体力劳动,要求女性放弃扭捏、羞涩、爱美的天性,认为那是“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产物,甚至在舞台上,将黑脸膛、粗胳膊、宽肩膀、大嗓门当作美女的样板,完全无视女性自身的特点和心理需求,这让许多女性在职场中觉得“累”、“像演戏”、“失去了自己”,渴望回到家中。”      事实也是如此,仅从女性身体的变化也显现出这一问题。我注意观察到,现在的中青年女性难有柔美均衡的体态身型。“女强人”大多偏向于两类体型,一类真的如男人般“虎背腰圆”,这样的体型表明长年来承担太多,被要求太多,个性过于强势,过度好胜好强,身体内积蓄了太多压力,导致身体变形,情绪易怒易暴躁,易得心血管疾病。一类是消瘦型,这类是长年过多的焦虑或恐惧所致,这类女性情绪敏感脆弱,易患脾胃和忧郁症等心理疾病。其实不仅是女强人,职场女性都有出现这样身体和健康的倾向。柔美的内心才会滋养出柔美的体态,同样,柔美均匀的体态必然衬映着柔美的内心。      对于需要和有意愿选择家庭工作和生活的女性,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现在不是女人回不回归家庭的问题,而是想回的女人回不去或不敢回。“部分女性回归家庭”的话题冲击了现行女性解放和女性权益的普世观点,会引发各方深层面的争议和思考。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女性是家庭的中心,真诚地希望李银河等专家共同深入关注和探讨。                都市女性,是否应该回家?

                        2011年03月15日 01:17  来源:北京晨报

                             

   “让女性回家。”继“家务劳动应付费”之后,政协委员张晓梅的提案再度引发网民的激烈争论。据统计,持反对意见的网民高达60%,而支持者不足30%。(是近40%)

    反对者认为,该提案与妇女解放的时代大趋势背道而驰。而支持者认为,这确实表达了一部分都市女性的客观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反对意见如何慷慨激昂,在今天,都市中回归家庭的女性是越来越多了,而不是越来越少了,此外,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家庭主妇比例也比中国发达地区要高得多。这或者意味着,“女性只有工作才能自我解放”的命题未必普适。

   回家还是不回家,正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女性为什么要工作?

  “女性必须工作,这在中国是近代才形成的观念,只是在很多人意识中,它已成不可动摇的律条,俨然成了一种传统。”作家郝晓辉表示。

   一方面,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一度将改造传统、移风易俗看成是发展的动力,比如废古文、去国学、易服装、剪辫子等,都是用政治手段来推动社会改变,而不是任其自然调试和发展,这就让一些概念意识形态化,成了不可触碰的律条。在一个阶段,穿马褂、留辫子被认为是“复辟”和反动,不仅受鄙视,还会被强制改变。女性工作也如此,当年以社会运动的形式得到推广,不允许有任何反对意见,这就给人们心中打下印记:这是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命题。

   另一方面,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国经济呈“低收入、高积累”的态势,客观上造成女性不工作,则家庭压力太大,这也是导致女性纷纷走出家门的重要原因。

 

当女人不再像女人

   郝晓辉认为,用运动推动女性工作,确实促进了性别平等,但也留下了隐患。

   首先,社会博弈不充分,则文化、制度等调整相对滞后,从整体上看,中国社会仍以男性为主导,并未真正实现公平,女性走出家门后,往往要承担更大的压力,这决定了:一旦条件适合,“回流”在所难免

   第二,女性在被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自身被扭曲。当年为推动女性就业,精英们大力弘扬男性价值观,比如勇敢、不怕脏、坚忍、泼辣、坦率等,鼓励女性从事屠宰等重体力劳动,要求女性放弃扭捏、羞涩、爱美的天性,认为那是“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产物,甚至在舞台上,将黑脸膛、粗胳膊、宽肩膀、大嗓门当作美女的样板,完全无视女性自身的特点和心理需求,这让许多女性在职场中觉得“累”、“像演戏”、“失去了自己”,渴望回到家中。

 

回家可能带来新问题

   “作为女性个体,选择回家无可厚非,但不能作为公共政策,否则将造成新的不公。”学者方刚表示,走出家庭是200年来妇女运动追求的目的之一,但今天女性回家与过去已有很大区别,今天女性拥有工作权,她可以选择,也可以放弃,这与没有这个权利、只能被动在家有天壤之别。

   女性回家确实可能导致性别平等的退步,方刚认为,关键是全社会要对家务劳动的价值,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在男权社会中,人们往往将家务劳动看成琐碎、无意义、浪费时间、缺乏创造力,而将社会劳动看成是才华、能力的体现。

   “谁说家务劳动就是低等劳动呢?就一定要女性来做呢?”方刚认为,应警惕女性回家导致对女性劳动价值的进一步贬低,这将给性别平等带来新的困境。其实,家务劳动价值被贬低,是因为男性参与不够。方刚认为,只有男性更多参与家务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形成既尊重家务劳动又重视社会劳动的氛围,才是更积极的解决方案。否则,回家有可能导致女性整体社会地位下降。

 

新家庭主妇有利文化建设

   出版人侯开更愿意用“新家庭主妇群体”来概括女性回家的现象,据统计,中国目前有1300万富裕家庭,侯开认为,如果其中10%的女性选择回家,这就是一个130万人的庞大群体。

   侯开表示,这个群体的出现有利于文化的建设。因为“新家庭主妇”们都有工作的能力,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阅历和较高的品位,当她们有能力回到家庭时,不仅有利于家庭和睦,而且会有更多时间去赞助文化、教育事业。

   在一些富裕国家,家庭主妇的群体非常发达,她们消费能力强,带动了出版等行业的繁荣。绝大多数家庭妇女是因为有了孩子才回到家庭的,她们有了更多时间去学习与欣赏,有利于文化沉淀与传承,并推动人口整体素质的提升。

   侯开认为,随着中国家庭主妇群体的壮大,出版、影视等文化事业,都将从中获益。

 

女性回家体现了社会进步

  女性回家,体现了我们社会的某种进步,即:用多元的眼光看问题,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更偏重解决方案,而不是教条与口号。”郝晓辉表示,社会有了更多的发言权,人们有了更多选择,有利于两性平等的进步。

从实践的角度看,女性回家并不必然导致女性社会地位降低。“二战”时,因男性参战多,日本女性就业率很高,但歧视妇女现象仍非常普遍,“二战”后,日本家庭妇女大大增加,她们虽回到家庭,但更多参与到社会活动、政治生活中,结果是两性平等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得到了提升。

 

   从非黑即白到尊重个体,从“一刀切”到各自表达,从强制到自觉,郝晓辉认为,面对这一趋势,应保持开明的态度,只有宽容不同的想法,允许其自主发展,才是最明智的态度。

陈辉/文

                 还回得去吗

                          2011年03月14日04:44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将进水     “三八”节那天,在围脖上看到人大代表张晓梅的提案:对于还不能或没有意愿选择回归家庭的女性,政府应出台一些鼓励女性“回归”家庭的政策。如延长产假、寒暑假给予亲子周、强化女性生理周期关爱、减少工作时间、保障家务劳动价值等。否则,越来越多的孩子是在孤独的环境中长大,由保姆带大或是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下长大,或过多依赖幼儿园的成长,缺失母爱和家庭温暖。  

  对这样的观点,我不能更同意了。鸭子就是保姆带大的孩子,埋下很多做人规则和教养上的隐患,婴幼期间,没给她良好的熏陶,想彻底纠正,除非重新再来一遍。比如我妹八子,老大从幼儿园起就住校,始终很疏远;现在生了老二,自己一手一脚带大,这孩子特别会跟人交流,也懂规矩,被惊为天人,归根到底妈妈带大的孩子跟保姆带大的怎么比。别说男女平等不平等的,这个社会是有隐形社会分工的。为什么用人单位歧视女生,不就是女生结婚生子耽误工夫吗。女人事业做得再好,家庭不成功,做母亲不成功,就是会被认为是失败的,这个压力男人不是没有,但是少百分之九十吧。

 

  八子出国早,在家当幸福主妇好多年,除了吃穿用度,天下事不闻不问,人可爱,会混态度,对世界无知得理所当然,对自己的生活讲究得无以复加,对所依赖的人的信任没有一点水分,我认为八子是最适合当全职妈妈的类型。刚才提到的高中好友Tina,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赴美定居,最早的一批MBA。婚后辞职做了家庭主妇,常常要求视频被我拒绝,我也不是老有空当百科全书,什么都要问,什么都要啧啧啧大惊小怪看不惯包括我。Tina这种,就不应该离开职场,不该离开相对发言权,因为自己没做好准备,谁说回家不需要做准备的呢。

 

  我们这一代女人,从小受的教育,都是工作主义,不工作,没有收入,仰人鼻息那怎么行。女人出来混很扭曲,这是肯定的。虽然职业不等于独立人格,但是起码让人保持一种信息敏感和求知惯性。年轻时候,大家都雄心勃勃,理想主义,慢慢懂事,知道妇女那半边天不是好顶的,至少代价未必是你给得起的。我身边的女朋友,人到中年,分化得厉害,当然有步步高的能人,多数会觉得力不从心,工作家庭有点两掰拆不开,也难怪老板觉得你烦,你怎么那么多事啊。经济允许的话,部分女人在这个时候离开职场,对大家都好。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经济条件,还有辞职做了全职主妇,自己能不能过得了自己那一关,能不能心平气和地做个有型的家庭妇女,像Tina,她其实是没过自己那关的,这些都不是一代两代的事,有人大代表能把话题拿出来讨论,已经是社会进步,言者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