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最自由的国家:身边的“王芳”:美丽的铁道兵女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6 12:40:49
身边的“王芳”:美丽的铁道兵女兵来源: 环渤海新闻  作者:  时间: 2011-02-12【字号:

在驻地,吴秀峰(右)与战友排练演出节目

凡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个冒着硝烟在阵地上演出的女文工团员王芳。在抗美援朝战场,吴秀峰也是这样一名飒爽英姿的女文工队员。

战地处处是舞台

1951年初夏,作为铁道兵二师政治部文化科宣传队的一名女战士,刚满20岁的吴秀峰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初期,铁道兵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当时志愿军没有航空兵参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把破坏志愿军铁路补给线作为实现其整个战略计划的重要部分。

“敌军每天出动几十甚至上百架飞机对我方铁路狂轰滥炸,铁道兵不但要冒着敌机的轰炸填弹坑、铺轨道,还得抢时间、争速度,保证运输畅通,把战略物资及时运到前线。”吴秀峰老人回忆,哪里的铁路被炸断,战士们总是连夜抢修,在帽子上、身上插满树枝作伪装,敌机来了,只能就地躲避一下,等敌机丢完炸弹,立即爬起来继续抢修。“有时弹坑足有十几米深,战士们全靠肩挑手抬,用土填平弹坑,再铺好枕木与钢轨。”

为了鼓舞士气,吴秀峰与文工队战友一边参与抢修,一边排练节目。“当时的演出节目比较单一,主要是快板和唱歌、舞蹈,我们在平时注意挖掘、搜集战地上发生的先进事迹,将这些融入到表演中,战士们听到表扬他们的歌和快板,都非常自豪。”吴秀峰老人说,演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工地、驻地、树林、草地,都可以当做临时舞台,观众可能是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也可能是几个战士。

“一次,部队领导安排我和几个女兵去排里演出,可是战士们在晚上过度劳累,我们早晨到达连队的时候,他们正鼾声如雷,身上还穿着沾满泥土和汗渍的衣裤。我的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敬意,看到满地都是沾满泥土的鞋子,就向朝鲜房东借来一把刷子,把战友们的鞋拿到河边洗了,战友们醒来后还以为鞋子被人偷了,那可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老人笑着回忆。

除了演出,吴秀峰还经常为战友们读报纸,分析国内外形势;帮战友写家书,向亲人报平安;和他们一起唱歌、讲故事、说笑话,“虽然环境艰苦,但大家都情绪高涨。”

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朝鲜战场,尽管没有战斗在第一线,吴秀峰仍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那时我和文化科的一个摄影员下连队,正在吃饭,敌机来轰炸。我端着一碗饭蹲在地上,把眼睛一闭,心想反正也没地方跑了,炸死就炸死吧。”不知过了多久,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终于停止,吴秀峰睁开眼睛,四下里全是尘土,看不见人。她赶忙寻找摄影员,却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在一个倒塌的防空洞里,发现了摄影员的尸体。“我站在那里哭得停不住,两个人一块儿来连队,却只剩我一个人活着回去……”

一次,吴秀峰下连队了解俱乐部工作,师里突然来电说有紧急任务,让她务必在当晚赶回师部。连队距离师部有三十多里路,途中还要翻越一座高山。此时天已擦黑,远处雷声滚滚,眼看就要下雨,吴秀峰从未单独行动过,却要独自摸黑行走乱石遍地、沟壑纵横、弹坑密布、时有敌特出没的山路,心里不由打鼓。但军令如山倒,她把心一横,借了件雨衣就上路了。

刚走出营地不久,大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打得吴秀峰睁不开眼,分不清东南西北,她只有靠敌人的照明弹和雨点打来的方向辨别前进的路。山越攀越陡,路越走越滑,吴秀峰拽着身边的灌木摸索着一步一步向上爬,大雨早已湿透了她的全身,山风呼啸,雷电声、冷枪声、滚石声交相传来。

不知走了多远,吴秀峰感觉山势越来越险,想要停下脚步观察一下地形和方位,却伸手不见五指。正在这时,一道刺目的闪电划过天空,借着这仅有的光亮,吴秀峰向前看去,顿时不寒而栗,前面几米远的地方就是几十丈深的山涧——“好险啊!摔下去就粉身碎骨。”

终于,雷雨小了,山势平缓了,吴秀峰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山路的尽头,远处透出窗户的微光。“啊!这不正是司令部的技术处吗?谢天谢地,我没有摔下悬崖,也没有走错路!”恐惧、紧张全都消失了,吴秀峰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真想大呼一声:“我胜利了!我回家了!”

难忘朝鲜“阿妈妮”

近60年时间过去了,吴秀峰依然忘不了在朝鲜生活的点点滴滴,特别是朝鲜“阿妈妮”(朝语:妈妈,老大娘)的深情厚谊。

“当时我们的部队驻扎在长桑里的一个小山沟,租住当地百姓的房子。”由于朝鲜的青壮年男人都上了战场,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妇女,吴秀峰和战友尽量抽出时间帮她们干活。粮食不够吃的时候,部队还给当地百姓发放救济粮。“房东阿妈妮在生活上对我们非常关照,经常送来泡菜,端午节还送来粽子。部队有纪律,志愿军不能动朝鲜百姓的一草一木,但是阿妈妮特别热情,我们就用津贴买来毛巾、肥皂,回赠给她。”

吴秀峰老人回忆,一次,她们7个文工队员演出归来,由于公路被炸,只好翻山返回师部。从早晨一直走到下午四点,大家已经精疲力尽,又饥又渴。“就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突然发现山坡下有一户人家,房屋旁还有一片玉米地,大家想,要是能进去休息一会儿,再吃上几个热气腾腾的玉米该有多好!”

小组长去叩门,开门的是一位年逾六旬的朝鲜老大爷,听完志愿军战士一半中国话一半朝鲜话的请求,他立刻进屋拿了一只篮子,一头扎进玉米地。一位阿妈妮请吴秀峰等人进屋休息,不一会儿就端来一篮热乎乎、香喷喷的煮玉米。“我们顾不上礼节,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阿妈妮就站在旁边慈祥地望着我们。后来我们才知道,老人的几个孩子都已经牺牲在战场上。”


修复鸭绿江大桥时,吴秀峰(左)为战士演出


身着志愿军裙装的吴秀峰在朝鲜长桑里的一条小河边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