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2小说全集:二战德国武装部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31:33

纳粹德国的集团军群

二战德军装甲部队

二战德国党卫军

光荣的延续----里奇德霍芬联队

最后的军团--二战德国国防军第12

 

纳粹德国的集团军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集团军群是纳粹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等级的作战单位,在德国陆军指挥中起着巨大作用,集团军群司令多为元帅和大将担任。德军的集团军群通常在一个战区或一个战略方向上展开,配置在指定战场,单独完成或与同级友邻部队共同完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军事任务,它通常由2至4个野战集团军、1个坦克集群(集团军)和统帅部的预备兵团编成。另外在作战中配属一个航空队。 

集团军群下属的野战集团军、坦克集群均由3至5个军组成,个别情况下也可编6个军。整个集团军群通常有35到50个师,有时有更多的步兵师、坦克师和摩托化师,装备有9千到一万五千门火炮和迫击炮,500到10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以及500到1500架作战飞机。总兵力一般为20至70万人,指挥官多由元帅和大将担任。 

整个战争期间,德国足见的用于野战的集团军群番号有32个(次)之多 ,仅苏德战场上就出现过16个集团军群。 

一.A集团军群 

整个大战期间该集团军群组建过三次: 

1.1939年10月由参加了波兰战役的“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元帅。法兰西会战结束后不久撤消。1941年4月重新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2)。 

2.1942年7月6日,XTL下令将苏德战场的南方集团军群分成“A”和“B”两个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在南高加索方向作战。1944年4月改称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参见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威廉.利斯特元帅(1942.7-1942.9)、阿道夫XTL(兼)(1942.9.9-11)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元帅(1942.11-1944.3)。 

3.1944年9月23日由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为约瑟夫.哈尔佩大将。1945年1月26日改称中央集团军群(参见中央集团军群2)。 

二.B集团军群 

曾经三次组建: 

1.1939年波兰战役后组建,总司令是费尔多.冯.伯克元帅。在法国战役中战果辉煌。1940年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往苏德边境,改组成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参见中央集团军群1) 

2.1942蔫月6日,在苏联战场由南方集团军群分编而成,历任总司令为伯克元帅(1942.7)和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元帅(1942.7-1943.2) 

3.1943年8月在意大利北部组建,历任总司令为隆美尔元帅(1943.8-1944.8)和沃尔特.莫德尔元帅(1944.8-1945.4)

三.C集团军群 

曾两次组建 

1.1939年8月在齐菲格防线组建,司令官里特尔.冯.莱布元帅,在大战初期负责对西方的防御,法国战役中协同埃及团军群围歼了法军的重兵集团。1941年改编为北方集团军群(参见北方集团军群2)。

2.1943年11月在意大利南部组建,历任总司令为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1943.11-1945.3)和冯.菲廷霍夫.谢尔大将(1945.3-1945.5) 

上述三个集团军群有两个参加了波兰战役和西线战役(A、B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参加了西线战役,属于德军的精锐野战集团军群,也成为了日后苏德战场上的主要力量,其战斗力可以说是德军中的佼佼者。 

四.D集团军群 

1940年10月25日在法国巴黎组建,指挥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德国部队,1944年划如新组建的B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埃尔温.冯.维茨勒本元帅(1940.10-1942.3)和冯伦德斯泰特元帅(1942.3-1944.5)。 

五.E集团军群 

该集团军群于1942年底1943年初在巴尔干地区由第12集团军扩编而成,主要负责和南斯拉夫军队作战,总司令亚历山大.勒尔大将。 

六.F集团军群 

194.年9月在巴尔干地区组建,兼德国东南总司令部,指挥该地区的德国部队,总司令为冯魏克斯元帅。

以上三个集团军群基本属于驻守在占领区的部队,可以说称不上是野战部队,其战斗力当然大打折扣,因此在战争中没有发挥什么大的作用。战争后期基本上都被盟军成建制歼灭或投降。 

七.G集团军群 

1944年5月12日在法国南部组建,历任总司令为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上将(1944.5-9)、赫尔曼.巴尔克装甲兵上将(1944.9-12)、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上将(1944.12-1945.1)、保罗.豪塞尔党卫队大将(1945.1-1945.4)、弗里德里希.舒尔茨步兵上将(1945.4-1945.5)。 

八.H集团军群 

1944年9月在西线北部组建。1945年4月6日撤消番号,隶属德国西线总司令部。历任总司令为库尔特.斯徒登特大将(1944.11-1945.1)、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大将。 

上面 介绍的两个集团军群都是战争后期为守卫大西洋壁垒而组奖的集团军群,此时的NAZ德国已经穷途末路,部队编制和装备已经远远达不到集团军群的规模只是徒有虚名罢了,结果是在1945年的作战中基本上被盟军歼灭殆尽。 

九.北方集团军群 

该集团军群曾三次组建:

1.1939年月入侵博览前夕组建,总司令冯.伯克元帅,波兰战役结束后于1939年9月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参见中央集团军群1)。 

2.1941年入侵苏联前夕由C集团军(参见C集团军群1)群改编而成,一直在东线战场北翼作战,担负由东普鲁士想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和列宁格勒防线的突击任务。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库尔兰集团军群(参见库尔兰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里特尔.冯.莱布元帅(1941.6-1942.1)、屈希勒尔元帅(1942.1-1944.1)、莫德尔元帅(1944.1-1944.3)、林德曼大将(1944.3-1944.7)弗里斯纳大将(1944.7)、舍尔纳元帅(1944.8-1945.1)。 

3.1945年1月26日由中央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2月在东普鲁士惨败后解散。历任总司令为洛塔尔.伦杜利克大将(1945.1-1945.3)和瓦尔特.魏斯大将(1945.3-1945.4)。 

十.南方集团军群 

大战期间四次组建:

1.1939年8月入侵波兰前夕组建,总司令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元帅。波兰战役结束后,于1939年10月改编为A集团军群(参见A集团军群1)。 

2.苏德战争前夕由A集团军群组建,负责苏德战场南翼作战任务。1942年7月分编为A、B两个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元帅(1941.6-1941.12)、沃尔特.冯.赖歇瑙元帅(1941.12-1942.1)、冯.伯克元帅(1942.1-1942.7)。 

3.1943月由顿河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为埃里希.冯.曼施泰因元帅。1944年乌克兰会战后改称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4.1944年9月23日由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4月4月改编成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官为约翰内斯.弗里斯纳大将(1944.9-1944.12)、奥托.韦勒上将(1944.12-1945.3)和洛塔尔.伦杜利克大将(1945.4-1945.5)。 

十一.中央集团军群 

该集团军群曾两次组建: 

1.苏德战争爆发前由B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伯克元帅。该集团军群系进攻苏联的主力军团,长期在东线中央地段作战,参加了莫斯科会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战争初期屡次围歼苏军重兵集团。1945年1月改称北方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伯克元帅(1941.6-1941.12)、克鲁格元帅(1941.12-1943.10)、恩斯特.布施元帅(1943.10-1944.6)、沃尔特.莫德尔元帅(1944.6-1944.8)、汉斯.莱因哈特大将(1944.8-1945.1)。 

2.1945年1月26日由A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费迪南德.舍尔纳元帅。1945拈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希米亚被苏军围歼。 

十二.顿河集团军群

于1942年1月组建,总司令为曼施泰因元帅担负斯大林格勒的解围作战行动,战役后于1943年2月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3)。 

这四个集团军群几乎参加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所有战役,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正是这些德军在苏德战争初期给苏军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抛开德国在战争开始时的突然袭击的因素不讲,德军能在苏德战争中给苏联造成巨大的损失,不能不说和他们丰富的作战经验以及优良的军事素质密不可分。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他们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是令人惊叹的。

十三.非洲集团军群 

该集团军群于1943年2月在突尼斯组建,其前身为德国非洲集团军,总司令埃尔温.隆美 尔元帅,不久由汉斯-于尔根.冯.阿尼姆大将接任,当年5月在突尼斯战役中被盟军全歼。 

非洲军团曾在隆美尔元帅的指挥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XTL的原因)造成了双方在力量对比上的悬殊,所以它的覆灭是在所难免的。 

十四.南乌克兰集团军群 

1944年4月5日由A集团军群(参见A集团军群3)改称而成,1944年9月23日又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4)历任总司令费迪南德.舍尔纳元帅(1944.3-7)和约翰内斯.弗里斯纳大将。 

十五.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1944年4月5日又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3)改称而成,1944年9月改编为A集团军群(参见A集团军群3)历任总司令沃尔特.莫德尔元帅(1944.3-8)和约瑟夫.哈尔佩大将(1944.9-1945.1) 

此时战争力量的对比已经是一边倒的局面,这两个集团军群所起的作用只能是延缓德国战败的步伐罢了。尽管如此,德军的疯狂抵抗还是使苏军在通向胜利的道路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十六.维斯瓦河集团军群 

1945年月25日组建,承担防卫西普鲁士,波拉美尼亚和柏林的任务。4月,该集团军参加柏林战役,大部被歼,期于逃往西线向盟军投降。历任总司令为海因里希.希姆莱(1945.1-3)、戈尔哈特.海因里希大将(1945.3-4)库尔特.斯徒登特大将(1945.4-5未到任)库尔特.冯.蒂佩尔斯基尔希步兵上将(1945.5,代理)

十七.库尔兰集团军群 

1945年1月26日又北方集团军群(参见北方集团军群2)改称而成,困守库尔兰半岛直至战争结束。历任总司令为洛塔尔.伦杜利克大将(1945.1)、菲廷霍夫上将(1945.1-1945.3)、伦杜利克大将(1945.3-1945.4)和卡尔.希尔佩特大将(1945.4-1945.5)。

十八.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1945年4月由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4)改编而成,总司令洛塔尔.伦杜利克大将。1945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希米亚被苏军围歼。 

十九.东普鲁士集团军群 

1945年4月组建,总司令为迪特里希.绍肯装甲兵上将,负责东普鲁士和维斯拉河三角洲地区的作战,1945拈月14日向苏军投降,这是大战期间作后一批成建制投降的德国部队。

 

二战德军装甲部队

坦克师部队的组建时间:
1935年 第1、2、3师;1938年 第4、5师;

1939年 第6、7、8、10师;1940年第9、11、12、13、14、15、16、17、18、19、20师
1941年 第22、24师;1942年 第21、25、26、27师;

1944年 第23、116师;1945年第232、233师

 

截止1939年8月31日德军装备坦克总数(9月1日当天德军参战坦克数量)
I号坦克 1445辆(973辆)、II号坦克 1223辆(1127辆)、III号坦克 98辆(87辆)

IV号坦克 211辆(199辆)、35t坦克 196辆(167辆)、38t坦克 78辆()、指挥坦克 215辆(138辆)
总计: 3466辆(2691辆)

仅这些新式车辆远不能满足装甲师的编制。产生的空缺即便用I号和II号坦克填补,各装甲师仍无法达到满额。因此当时的德军装甲师实质上是由I号和II号坦克组成的集团。1939年8月,装甲师内各坦克营不得不由4个连下降为3个连编制,装甲师的实际编制削减为12个坦克连,各型坦克装备数量约为320辆左右。第10装甲师和“坎普夫”装甲师则只有其他装甲师的一半规模,分别为150辆和164辆。

轻装师(Leichte Panzer)是代表传统势力的骑兵派和代表新生势力的装甲兵派在30年代长期竞争的妥协产物。轻装师的坦克单位配属和装备均弱于正规装甲师,拥有1个坦克营和2个机械化步兵团。

第1轻装师主要装备捷克35t坦克,第3轻装师主力装备捷克38t坦克。它们与早期型III号坦克不相上下,在战斗力方面并不比装备III号坦克的正规装甲师逊色,而且也遥遥领先于以I号和II号坦克为主力装备的各师。波兰战役结束后均升格为装甲师,番号依次为陆军第6~9装甲师。

到1941年,每个装甲(坦克)师有一个装甲团和一个摩托化步兵旅。装甲团有3个装甲营(1x装甲指挥连,1x中型装甲连,2x轻型装甲连),总共约有160辆坦克。摩托化步兵旅有2个步兵团,每个团有2个营,不是装甲步兵营便是摩托化步兵营。

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德军坦克数量

第1装甲师总计145辆

II号坦克43辆、III号坦克〔50毫米主炮〕71辆、IV号坦克20辆、指挥坦克11辆

第3装甲师总计215辆

II号58辆、III号〔37毫米主炮〕29辆、III号〔50毫米主炮〕81辆、IV号32辆、指挥坦克15辆

第4装甲师总计166辆

II号33辆、III号〔37毫米〕31辆、III号〔50毫米〕74辆、IV号20辆、指挥坦克8辆

第6装甲师总计245辆

II号47辆、IV号30辆、35〔t〕坦克(包括改装指挥坦克)160辆、指挥坦克〔除前者改装的〕5辆

第7装甲师总计265辆

II号53辆、IV号30辆、38〔t〕坦克(包括改装的指挥坦克)174辆、指挥坦克〔除前者改装的〕8辆

第8装甲师总计212辆

II号49辆、IV号30辆、38〔t〕坦克(包括改装的指挥坦克)125辆、指挥坦克〔除前者改装的〕8辆

第9装甲师总计143辆

I号8辆、II号32辆、III号〔37毫米〕11辆、III号〔50毫米〕60辆、IV号20辆、指挥坦克12辆

第10装甲师总计182辆

II号45辆、III号〔50毫米主炮〕105辆、IV号20辆、指挥坦克12辆

第11装甲师总计143辆

II号44辆、III号〔37毫米〕24辆、III号〔50毫米〕47辆、IV号20辆、指挥坦克8辆

第12装甲师总计220辆

I号坦克40辆、II号33辆、IV号30辆、38〔t〕坦克117辆

第13装甲师总计149辆

II号45辆、III号〔37毫米〕27辆、III号〔50毫米〕44辆、IV号20辆、指挥坦克13辆

第14装甲师总计147辆

II号45辆、III号〔37毫米〕45辆、III号〔50毫米〕56辆、IV号20辆、指挥坦克11辆,

第16装甲师总计146辆

II号45辆、III号〔37毫米〕23辆、III号〔50毫米〕48辆、IV号20辆、指挥坦克10辆,

第17装甲师总计202辆

I号坦克12辆、II号44辆、III号〔50毫米〕106辆、IV号30辆、指挥坦克10辆

第18装甲师总计218辆

I号6辆、II号50辆、III号〔37毫米〕99辆、III号〔50毫米〕15辆、IV号36辆、指挥坦克12辆

第19装甲师总计228辆

I号42辆、II号35辆、IV号30辆、38〔t〕坦克124辆

第20装甲师总计229辆

I号44辆、II号31辆、IV号31辆、38〔t〕坦克123辆

第100喷火坦克营总计82辆

II号25辆、III号〔37、50毫米〕5辆、指挥坦克1辆、喷火坦克42辆、喷火坦克9辆

第101喷火坦克营总计73辆

II号25辆、III号〔37、50毫米〕5辆、指挥坦克1辆、喷火坦克42辆

第102喷火坦克营(使用缴获的坦克和喷火坦克)

第221坦克营(使用缴获的法国坦克)

第40特种坦克营

 

  综合统计数字如下:除第221坦克营、第40特种坦克营和第102喷火坦克营外,德军投入作战的主要装甲部队坦克共计3410辆。

 

1943年德国装甲师
|_师部:
|   重机枪2挺、81毫米迫击炮2门、20毫米轮式自行高炮4辆、一号自行反坦克炮:3辆

|   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5辆
|

_1x装甲团:
||  |_ 团部:
|  |   SdKfz 10/4自行高炮:12辆、3号/4号坦克:5辆
|  |_ 2x装甲营:
|     营部:
|       SdKfz 7/1自行高炮3辆、2号坦克:5辆、3/4号坦克:5辆、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6辆
|     3x装甲连: 3号/4号坦克: 22辆
|_

1x装甲步兵团:
|  |_ 团部:
|  |   SdKfz 251/16火焰喷射车: 6辆、75毫米反坦克炮: 3辆、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3辆
|  |_ 1x装甲掷弹兵营:
|  |     3x装甲步兵连:
|  |       重机枪: 3挺、81毫米迫击炮: 2门、75毫米轻步兵炮: 2门
|  |       SdKfz 251/10人反坦克支援车: 3辆、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9辆
|  |     1x重武器连:
|  |       75毫米反坦克炮: 3门、75毫米轻步兵炮: 4门、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7辆
|  |_ 1x摩托化掷弹兵营:
|  |     3x摩托化步兵连:
|  |       重机枪: 4挺、81毫米迫击炮: 2门、卡车: 9辆
|  |     1x重武器连:
|  |       75毫米反坦克炮: 3门、120毫米迫击炮: 4门、卡车: 4辆
|  |_ 1x步兵炮连:
|  |     SdKfz 135/1 150毫米自行重步兵炮: 6辆
|  |_ 1x工兵连:
|      重机枪2挺、81毫米迫击炮2门、SdKfz 251/16火焰喷射车3辆、SdKfz 251输送车9辆

|
|_1x摩托化步兵团:
|  |_团部:
|  |   75毫米反坦克炮: 3辆、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3辆 
|  |_ 2x摩托化掷弹兵营:
|  |     3x摩托化步兵连:
|  |       重机枪: 4挺、81毫米迫击炮: 2门、卡车: 9辆
|  |     1x重武器连:
|  |       75毫米反坦克炮: 3门、120毫米迫击炮: 4门、卡车: 4辆
|  |_ 1x步兵炮连:
|  |     SdKfz 135/1 150毫米自行火炮: 6辆
|  |_ 1x工兵连:
|      重机枪: 2挺、81毫米迫击炮: 2门
|      SdKfz 251/16火焰喷射车: 3辆、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9辆
|
|_1x侦察营: 
|  重机枪: 2挺、81毫米迫击炮: 4门、75毫米反坦克炮: 3门、75毫米轻步兵炮: 3门
|  SdKfz 222装甲侦察车42辆 、SdKfz 231 8轮装甲侦察车8辆、SdKfz 234/2装甲侦察车4辆
|  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31辆
|
|_1x高炮营:
|  20毫米轮式自行高炮: 33辆、20毫米四联自行高炮: 9辆、88毫米高炮: 12门
|  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12辆
|
|_1x摩托化炮兵团:
|  105毫米榴弹炮: 16门、150毫米榴弹炮: 8门
|  黄蜂105毫米自行榴弹炮: 12辆、野蜂150毫米自行榴弹炮: 6辆
|  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24辆
|
|_1x坦克歼击营:
|  sdkfz 10/4自行高炮: 12辆、貂鼠II/III坦克歼击车: 36辆
|
|_1x工兵营:
|    重机枪: 6挺81毫米迫击炮: 6门
|    SdKfz 251/16火焰喷射车: 6辆、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9辆、卡车: 18辆

共计:
2号坦克10辆、3/4号坦克147辆、貂鼠II/III坦克歼击车36辆、1号坦克歼击车3辆
75毫米反坦克炮:21门
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151辆、SdKfz 251/10反坦克支援车: 9辆、SdKfz 251/16火焰喷射车: 18辆
SdKfz 10/4 20毫米自行高炮24辆、SdKfz 7/1四联20毫米自行高炮6辆、20毫米轮式自行高炮37辆、20毫米四联自行高炮9辆、88毫米高炮: 12门
81毫米迫击炮40门、120毫米迫击炮12门
75毫米轻步兵炮13门、SdKfz 135/1 自行重型步兵炮12辆
105毫米榴弹炮16门、150毫米榴弹炮、8门

黄蜂105毫米自行榴弹炮12辆、野蜂150毫米自行榴弹炮6辆
SdKfz 222装甲侦察车42辆、SdKfz 231/8轮装甲侦察车8辆、SdKfz 234/2"美洲虎"装甲侦察车4辆

|_1x摩托化炮兵营:
| 105毫米榴弹炮: 16门
| 150毫米榴弹炮: 8门
| 黄蜂105毫米自行榴弹炮: 12门
| 野蜂150毫米自行榴弹炮: 6门
| 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24辆

 

 

另一种装甲部队是摩托化步兵师,即1943年5月以后人们熟知的装甲护卫师。它有2个摩托化步兵团,每个团有3个营。这些摩托化营人数不到600,由卡车运载。随着战争的发展,部分人员再度由半履带式装甲车运载。此外,摩托化步兵师通常有1个拥有30~50辆装甲作战车辆的装甲营或是1个强击炮营。两种装甲部队只是在坦克与步兵的数量比例上不同。装甲师里的4~6个步兵营,约有160辆坦克。摩托化步兵师里的6个步兵营,约有50辆坦克。

掷弹兵grenadier专门挑选并且投掷手榴彈的士兵。17世紀中叶,欧洲各国在营里组成专用的掷弹兵连,用于围攻战和战壕战。18世紀,手榴弹的使用逐渐减少,但掷弹兵仍然保存下來。一战期间,营以下部队要接受投掷手榴弹和发射枪榴弹的训练。以后作为特种步兵的掷弹兵不存在,掷弹兵这个名称也不再用了。

德军在二战开始时的步兵单位分三种,装甲化步兵(搭乘半履帶车),摩托化步兵(搭卡车),以及步兵。所谓的装甲化、摩托化并不完全,一部份装甲化步兵还是搭卡车,一部份摩托化步兵还是靠人力行军。1942年后战况吃緊,于是用恢复旧时普鲁士时期的军队名称來加強士气,唤回官兵们对昔日的荣誉。掷弹兵在普鲁士军事史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部分步兵师改名为掷弹兵师。到1943年所有装甲化步兵改名成装甲掷弹兵(德文Panzergrenadier的直译),唯一加強的地方是配属了比较多的自行火炮和反坦克炮。半履带车仍然不足,大部分兵员还是乘卡车,甚至还有骑自行车。

这些装甲机动部队原先编成装甲军,每个军有2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装甲师执行突击任务,摩托化步兵师是一支支援部队和后盾。2~3个装甲军编成装甲集群(装甲集团军)。它的坦克可以多达800辆,还有装甲步兵和摩托化步兵以及支援部队。

德国人在1941年底以前所取得的那些胜利,有一部分功劳应归功于大量使用坦克以及强调机动性和果断处置。德国人清楚地懂得坦克和步兵的相互依赖关系,并给步兵和支援部队配备适当的装备,使他们能以坦克的速度运动并作战。摩托化师更是两者皆擅长,因为它的装备和组织形式使它能象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一样作战,能巩固先头装甲师取得的战果。另一方面,也不大会出现步兵束缚装甲军的机动性或使它迁就大量徒步跟进的步兵师的运动速度的情况;而且孤军深入和翼侧过于暴露的风险,一般来说,也是不足为虑的。火力支援主要不是靠炮兵提供,而是由攻击地面目标的飞机、坦克和履带式装甲强击炮提供。

苏联T-34坦克出现之前,德国坦克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德国坦克的电台和光学仪器在整个大战中始终稳居首位。1941年德军装甲兵的主力是22吨的III型和23吨的IV型坦克。

德军进入俄国时只有19个坦克师和14个摩托化步兵师。其余112个师都是徒步的步兵师。其原因是,德国人的坦克和车辆产量有限,油料缺乏。当时两种类型的装甲部队都需要大量增加,可是在取得初期的胜利之后,连步兵部队也深感不足。在以后整个大战期间都是如此。虽然装甲部队起的作用引人注目,但是它们也有严重的局限性。坦克不能在夜间作战,对路面要求高,在大森林中和沼泽地上用途有限。春秋两季路面泥泞,致使许多坦克部队行动不便。即使履带式车辆能继续前进,也由于运送补给品和油料的轮式车辆深陷泥潭,最终不得不停下。坦克在遭到步兵猛烈攻击时,实际上很难长时间地固守阵地。

 

一、虎式装甲部队的编制
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由于生产数量的不足,所以只能以营为单位进行作战。最初设想每个虎营辖3个连,每连9辆虎式坦克,但不久,每个虎连又加入了10辆三号坦克。国防军最初组建的3个虎式坦克营(第501、502、503装甲营)立刻被送到了战场上进行各种实战条件的检验,结果是另人满意的。1942~1943年的虎式坦克营部及连部的编制:营部编有2辆虎式坦克和一辆3号N型,并且辖有1个装备三号N型的侦察排;连部则改成1辆虎式和2辆三号N型,每个虎连有4个各装备2辆老虎和2辆三号N型的虎排。1943年5月~1945年的虎营编制:此时的虎营裁掉了所有的三号N型,全部换装为虎式坦克,营部直辖的三号侦察排被取消。1943年5月份,在收到前线虎式坦克营指挥官的战斗报告之后,陆军装甲兵总监决定把每个虎式坦克连的老虎数量增加到14辆,同时裁减掉所有的三号N型。但是由于虎式的生产数量不足,有些营还保留了一部分三号N型,有些营则使用四号坦克充数。虎式坦克营的指挥官极力反对裁掉所有的三号坦克,至少要保留营部直辖的三号坦克侦察排,但是他们的报告未能引起重视,这个三号坦克排被Sd.Kfz250 装甲车代替了。他们主要任务是侦察、观察哨、和守卫。

1942年~1944年6月,国防军11个虎式坦克营被建立起来(第501~第510装甲营,另外还有一个营被编入了大德意志装甲团)。另外还有3个独立的党卫军装甲大队:第101~103装甲大队。实际上还有其它3个坦克连和第301重装甲营装备了虎式坦克。由于这些部队是在后期建立起来的,所以就被投入到诸如封锁突破口的任务中去。

 

德军虎式(虎王)重装甲营

被德军称为“突破坦克”,担当装甲集群的突击箭头。因此没有大批装备部队,而是组成重型坦克营(Schwere Panzer Abteilungen),每营有45辆虎式坦克。官兵都是各装甲师和坦克学校挑选出来的精英。重坦克营通常是装甲军或集团军的直属部队,临时配属给担任突击箭头的装甲师。

国防军第501装甲营

是德军最早投入实战的2个重虎营之一(另一个是第502重装甲营),刚开始时配备了20辆初期型虎式坦克,之后被从东线调出。经过短暂休整后于1942年夏季配属给隆美尔的北非军团。此时第501装甲营装备了20辆初期型虎式坦克和25辆三号N型。在此之前,由于第501装甲营部署在法国的南部,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调动这些坦克上面。最先运抵北非的是属于第一坦克连的3辆虎式坦克,它们在1942年11月23日在Bizerta被卸下了船,该连的最后的2辆虎式坦克则一直到1943年的1月24日才运抵北非。第2连的虎式坦克则一直拖延到了1943年5月12日才在北非登陆。但此时德军虎营的编制发生了变化,所以在9到10月间,除了之前剩余的虎式坦克,该营又接收了45辆虎式坦克。1944年6月,第501营补充了6辆全新的虎式坦克。1944年7月,该营又从东线被调了出来进行虎王坦克的训练,并且准备换装虎王坦克。第501重坦克营在8月6日被改编成“统帅堂”装甲营,随即在俄罗斯的酷寒中被击溃。1945年2月11日,该营被解散,骨干力量配属给了第512重型驱逐战车营。
    国防军第502装甲营

1942年5月25日组建。8月19、20日,该营第1连装备了4辆刚生产出来的虎式坦克,同时还有4辆三号N型坦克。8月29日投入列宁格勒,4辆虎式坦克只有2辆能继续使用,剩下2辆在修理。9月21日,该营第1连的虎式和三号N型坦克又一次投入战斗。当天损失了1辆虎式和2辆三号N型。其余部队则在陆续抵达。11月25日,5辆虎式坦克、9辆三号坦克(装备50mm KwK L/60 火炮)和5辆三号N型到达前线。1943年2月,又得到了7辆虎式坦克。10日,9辆虎式坦克和10辆三号N型的第2连被划归给了新组建的第503重装甲营指挥,并被给予了第503重装甲营第3连的番号,脱离了第502装甲营。4月1日,该营新的第2、3连被组建起来,并且装备了31辆虎式坦克。5月19日至26日,这2个连运抵战场,和先期抵达的第1连并肩作战。6月,又收到了额外的7辆虎式坦克。该营第1连首先装备了足额的14辆虎式坦克。

1944年1月,该营接收了32辆虎式坦克作为战损的补充。2月,又接收了另外的20辆虎式坦克。2月29日,实际装备的虎式坦克达到71辆,但仅有24辆可正常使用。1945年1月5日,第502装甲营被命名为第511重装甲营。3月31日,装备13辆虎王坦克。该营第3连此时已和第510装甲营第3连并肩战斗了很长时间。这2个连的虎王坦克装备数量达到了16辆,其中有12辆是全新的虎王坦克,4辆是比较旧的虎王坦克。4月1日,这两个连在Kassel地区战斗时,仍有14辆虎王坦克在坚持战斗。该营在东线一直战斗到战争结束。第511装甲营第一连在1945年3月时装备的是10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国防军第503重装甲营

1942年4月6日,第503重装甲营被组建了起来。由于生产计划的拖延,该营换为亨舍尔型虎式坦克。直到11月份才得到第一批4辆虎式坦克。12月,共装备20辆虎式坦克和25辆三号N型。首次参战是在苏联南部战场,随后掩护罗斯托夫部队的撤退行动。

1943年4月,又补充24辆虎式坦克。该营共装备虎式坦克45辆。在库尔斯克战场损失了4辆虎式坦克,在撤退时又损失了4辆。8月,接收12辆虎式坦克。晚些时候,被编入了“贝克尔”重装甲团。1944年1月25日,该营45辆虎王坦克进入战斗,随后在2月又接收35辆后期型虎式坦克。4月,该营从贝克尔装甲团撤出。随后被送回西线战场进行虎王坦克的换装工作。随后该营装备了33辆虎式坦克和12辆虎王坦克(配属在该营第1连),同时被派遣到诺曼底地区。第3连在7月遭受了轰炸,所有的虎式坦克都受到了损坏。9月9日,该营配备了45辆全新的虎王坦克。12月,参加了布达佩斯保卫战,取得不俗的战绩。1945年4月,被苏军击溃。

国防军第504重坦克营

成立于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间。2月,该营接收了第一批20辆虎式坦克。3月12日,先头部队抵达北非,共计有三号坦克25辆、虎式坦克18辆,装甲 befehlswagen 2辆。在3月17日被划归给该营指挥,此时该营的虎式坦克达到43辆。4月13日,装备了17辆虎式坦克的第2连也到达北非的突尼斯。该营的所有虎式坦克均在北非战场损失掉了。6月4日,在意大利的trapani重新组建。7月11日,出动17辆虎式坦克配合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对在意大利的美军滩头阵地发动攻击。在盟国海军的舰炮火力下,仅3天战斗就损失10辆虎式坦克,随即又有6辆虎式坦克被击毁或机械故障被放弃。在第18装甲师的支援下,该营重新组建了3个齐装满员的虎式坦克连。随即返回意大利战场,成功的阻止了盟军的前进。1944年该营被部署到维也纳地区,同时接收了新型的虎王坦克。1945年2月12日,第508重坦克营又向该营移交了15辆虎式坦克。4月28日,该营在意大利向盟军投降。

国防军第505重坦克营

最后一个旧式虎式坦克营编制的虎营(每营装备20辆虎式,25辆三号N型)。组建于1943年1月24日,2月开始少量接收虎式坦克。3月,接收所有的虎式坦克。4月29日、30日,该营分成两批被运到东线的Heeres Gruppe Mitte 战区。第505重坦克营在接收了11辆虎式坦克后,随即被划归给了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7月5日库尔斯克战役开始时,该营拥有31辆虎式坦克。7月9日,全营投入库尔斯克战役。在战役中,该营仅仅损失了4辆虎式坦克。到7月底,又损失了6辆虎式坦克。之后,该营被调往斯摩棱斯克。开始接收新型号的虎式坦克(装备防磁装甲,全钢负重轮,圆型炮塔)。此后该营不断奔波于俄国和波兰前线。1944年7月7日,在前线战斗了很长时间的第505重坦克营被调出前线进行休整,同时开始换装新型的虎王坦克。9月之前,该营接收了所有的虎王坦克。在9月后的很长的时间里,该营同时隶属于第24装甲师和第25装甲师。该营之后一直战斗在东普鲁士。1945年3月15日,该营官兵向苏军投降。

国防军第506重坦克营

1943年7月20日,由来自第9装甲师的人员组建了第506重坦克营。8月,该营接收了45辆虎式坦克。在整个1943年,该营一直在参加第聂伯河战役。1944年元旦,被调到了Korovograd南部,在Krivoi-Rog周围进行战斗。第506重坦克营被调回德国本土接受虎王坦克的训练,为西线的行动做准备,同时该营的虎式坦克被移交给了其他的部队。8月,该营陆续接收了45辆新型的虎王坦克。1944年9月,被部署到了安亨西部的Oosterbeck。在莱茵河战役期间,该营参加了市场花园行动。在紧接下来的这个月里,又参加了Aachen保卫战。11月,该营又得到了第4坦克连---“胡梅尔”装甲连。当时作为唯一一支出场的国防军虎式营,在12月18日在埃菲尔山区参加阿登反击战,又围攻巴斯托尼,并损失了数辆虎式坦克。1945年3月该营撤回德国本土并参加了帝国保卫战。4月,向美军投降。

国防军第507重坦克营

组建于1943年9月23日,由第13装甲师给予人员支持。它从一开始建立了比较正规的编制:1个营指挥部,3个装甲连,1个工程连。但直到12月23日,该营才开始接收虎式坦克。1944年2月该营接收所有的45辆虎式坦克。3月,奉命调往东线之前又额外接收7辆虎式坦克。4月份又接收了12辆,7月接收8辆,8月接收6辆,11月接收10辆,12月接收了最后1辆虎式坦克。此后在东线的苦寒之中,该营一直战斗在华沙的Tarnopol河区域。1945年1月14日2月1日,该营在编的虎式坦克仅有7辆,而且没有一辆坦克可以使用。2月6日,第507重坦克营被调回Sennelger,得到了21辆虎王坦克。随后3月9日接收4辆虎王,3月22日接收了11辆,3月31日接收了最后6辆。1945年5月,该营向苏军投降。

第508重坦克营

1943年9月25日组建,少量人员来自第8装甲师,大部分都是第190装甲团抽调过来的。12月10日1944年1月24日,接收45辆虎式坦克。2月29日,该营出动41辆虎式坦克对安齐奥的美军发动进攻。在经过了200千米左右的履带行军后,该营60%的虎式坦克机械故障无法使用。在经过3个月左右的战斗后,该营的虎式坦克遭到极大消耗。截止到5月26日,算上新补充进来的坦克,该营在安齐奥地区的虎式坦克仅剩24辆,共战损虎式39辆。损失的虎式坦克大部分是由于舰炮的轰击造成,其他部队的豹式坦克和象式坦克歼击车也是如此。3月23日,该营补充5辆虎式坦克,4月25日补充了6辆, 6月5日又补充了27辆虎式坦克。1945年2月,第508重坦克营把他们残存的15辆虎式坦克移交给了第504重坦克营,随后返回德国本土换装新的虎王坦克。

第509重坦克营

1943年9月9日组建。在接收了45辆虎式坦克后,全营调派往东线。在第聂伯河经过了短暂的战斗后,转战至乌克兰。使用新型炮塔,同时带有空气滤清器的虎式坦克成为509重坦克营的一大特征。11月,该营第3连被划归给党卫军第2“帝国”师。为了补充该营的战损,在1944年5月20日6月1日,该营接收了31辆虎式坦克。随后缺少第3连不断转战于Novosselki、Shitomir、Chmelnik、和 Kiev。在整个9月,该营都在Sennelger进行换装虎王坦克的训练。在9月末换装了11辆虎王坦克,并将该营残存的18辆虎式坦克移交给第501重坦克营。10月至1945年1月,该营陆续装备了45辆虎王坦克。并入党卫军第4装甲师并被派往匈牙利。很快撤退到奥地利继续进行无望的战斗。5月9日,向美军投降。

国防军第510重坦克营

成立于1944年6月8日,是10个国防军虎营里最晚建立的。6月20日7月7日,陆续接收了45辆虎式坦克。8月,被调配到东普鲁士抵抗苏军进攻。8月3日,补充了6辆虎式坦克。11月,510重坦克营并入第14装甲师,在库兰战役期间遭受了重创。1945年3月,该营的13辆虎式坦克参加了Kassel战斗,随后返回库兰继续战斗。该营从开始到结局都没有装备虎王坦克。4月,该营向苏军投降。

SS第101虎式重坦克营

组建于1944年春。核心人员都来自于LAH师。LAH的第13连成为了该营的第2连。该营作为军直属的"消防队"部队,直接配给SS第一装甲军。诺曼底战役中,配属给SS12装甲师"希特勒青年"。SS101营骁勇的战斗让盟军谈虎色变,魏特曼中队长的6月13日小村之战至今引为经典。当时的该重装甲营编制为45辆“虎”式坦克、6辆“豹”式抢救车及124辆其它车辆,满员1037名官兵。由于盟军猛烈的空袭,在诺曼底期间全营损失惨重。9月,该营补充了虎王坦克,并更名为SS501重坦克营为即将到来的阿登反击战做准备。在突出部战役中,SS501重坦克营始终伴随着派佩尔战斗团行动。因为燃料供应困难和道路难行。之后,SS501营被运到匈牙利以抵抗苏军直到战争结束。

SS第102(502)虎式重坦克营

该营组建于1944年2月,装备有45辆虎1.坦克,并配属于SS第2装甲军。配属于SS102营的后期型的虎式在荷兰ZWOLLE休整。随后被铁路运送到法国以应付盟军的登陆。在诺曼底战役中该营与英军和加拿大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在从法国撤退后,该营重组并吸收了不少虎王坦克。随后一个大口袋在法莱斯形成,大量德军面临包围。SS102营在8月前全军覆没,取得战绩:227辆坦克,28门反坦克炮,19辆APC,4辆侦察车和34辆卡车。

SS第103(503)虎式重坦克营

该营是以SS第3师的虎连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其人员来自LAH、帝国、霍亨斯道芬等师。该营于1944年10月开始吸收虎王坦克并更名为SS503重坦克营。1945年在东普鲁士向苏军投降。

二、虎式坦克排、连的作战队形
第一个重装甲连以比较特别的方式投入到战斗,他们的任务不是去和俄国人作战,而是收集虎式坦克的使用经验,结果令人非常不满意。由于这个连也缺乏这种坦克的使用经验,所以损失很大,最后被迫退出了莫斯科前线,而在那个时候只有很少的作战指导思想被总结了出来。前线的状况依旧不能令人满意,紧随其后的国防军第501、502、503装甲营的的虎式车组由于之前只有轻型和中型坦克的使用经验,所以虎式坦克的损失数量还是居高不下。又是在古德里安的亲自干预下,前线的装甲部队得到命令,要求他们上交一切关于装甲车辆的使用经验,甚至一些步兵部队也被要求上交对抗苏联坦克的作战经验。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战指导思想被总结了出来。

大体的来讲,共有四种专门为虎式坦克制定的排级作战队形:线式队形(Linie),楔形队型(keil),纵队型(reihe),双纵队型(doppelreihe)。
Linie型:虎式坦克排的排长位于队型的最右端,副排长则位于左边第二个位置,这种队形比较密集,排长和他左边坦克的距离为10M,副排长和他左边坦克的距离也是10M,但是副排长和他右边坦克的距离则为25M,这种队形通常用来集结、进攻。
Doppelreihe型:这种队形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盒子状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楔型的预备形态,这种队型并不经常使用,通常使用的话用于通过一些被怀疑有埋伏的地域。如果此时遭到攻击的话,排长和副排长车后的坦克向队型的两翼转进,将队型变为楔型keil型。
楔型:最常见的进攻队型,是elreihe队型的一种演变。这时的队型很稀疏,排长和副排长之间的距离达到了110码,他们左右坦克的距离也是如此。当战斗开始时,不管原来排长和副排长的位置在哪里,他们都要移动到队型的前方,以便于观察和指挥。这种队型的优点就是由于队型比较稀疏,降低了被密集火力杀伤的概率,同时侧翼得到较强的掩护。
Reihe型:行军或者集结时的队型,可以认为所有的队型都由此转变而来。排长在位于纵队的最前方,副排长在第三个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它变换成楔型的过程:当战斗开始后,排长保持战斗位置不变,副排长加速到排长的左方,第三辆坦克跟随副排长转进,当副排长就战斗位置后,第三辆坦克继续转进,直到位于副排长左方110码的位置,第四辆坦克转向排长右方,保持和副排长110码的位置。

对于虎式坦克连的作战规定了两种队型:
Kolonne型:3个虎排齐头并进的队型,连指挥官位于中间的1个排。剩下的1个虎排位于队型的正后方。
Breitkeil型:一个比较宽的倒楔型作战队型,其中2个虎式坦克排位于队型的最前方,1个虎式排在队型的后方,连指挥官在队型的后部中央位置,引导后方的这个虎式坦克排,这种宽楔型作战队型宽度为700米左右,前后则为400米。(这个队型没有提到第4个虎式坦克排位于什么位置,只说战斗开始后,第4个排转到队型的两翼)。
    1943年后,一种新的队型被提了出来,实际上这是一种虎式坦克和其他的中型坦克配合作战的队型(包括以后的豹式坦克),它被命名为“铃型”。当虎式坦克数量较少,不得不与一些中型坦克作战时,中型坦克组成1个将虎式坦克包在中间的队型,甚至虎式坦克的后方也有1~3辆中型坦克负责掩护。

1943年型装甲师编制序列

装甲师指挥部直属战斗单位,包括担任警卫任务的装甲掷弹兵连,下辖摩托化通讯排、轻型自行高炮排(4辆20毫米自行高射炮)。连编制内的重型武器包括轻型步兵炮、中型迫击炮。紧急情况将该连基干组成小规模战斗群投入战斗。

1943型装甲师编制1个坦克团(2个坦克营)。坦克营下辖1个营部直属连、4个坦克连、1个维修连。

还编有2个装甲掷弹兵团。每团由2个掷弹兵营组成。其中实际上装备Sd.Kfz 251装甲掷弹兵营仅为第1营,其余第2、3、4营的输送工具均为卡车和人员输送车。装甲掷弹兵营遍有4个连,其重装备第4连拥有重迫击炮和轻型步兵炮,其余3个连只装备有中型迫击炮而被称为相对意义上的“轻装备连”。

“装甲化”第1掷弹兵团指挥部直属掷弹兵连也乘坐半履带式装甲车,装备的重型武器包括牵引式反坦克炮和火焰喷射器。掷弹兵第2团的机械化直属连拥有的重武器的数量很少。各团编制内除2个装甲掷弹兵营外,还拥有1个机械化战斗工兵连,其中第1团所属的一个排是“装甲化”的。团编制内有1个装备6门重自行步兵炮的炮兵连,负责掷弹兵团的直接火力支援。

装甲侦察营可称为装甲师内一支小规模的诸兵种混编部队,包括3个排编制的轮式装甲车连,装备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和II号坦克的装甲侦察连,摩托化侦察连,配备6辆75毫米火炮型装甲输送车的重装备连,1个装备6具火焰喷射器的机械化工兵排。还有轻型货运车单位。

坦克歼击营由营部、1个营部直属连、3个连组成。

装甲炮兵团编有3个营,每营辖3个连。“自行化”的第1营装备12辆105毫米蜜蜂自行榴炮、6辆150毫米野蜂自行榴炮和一个直属连。第2营装备12门牵引式105毫米轻型榴弹炮(每连各4门)和一个直属连。第3营由1个重榴弹炮连(装备4门牵引式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和2个重加农炮连(各装备4门牵引式105毫米重加农炮)及一个直属连组成。

高炮营由2个重装备连(各装备4门牵引式88毫米高炮和3门牵引式20毫米轻型高炮)、1个轻装连(装备12门牵引式20毫米轻型高炮或9门牵引式20毫米轻型高炮加2辆20毫米自行高炮)及一个直属连组成高射炮营另编有1个轻型货运车单位。

工兵营由1个“装甲化”的战斗工兵营和2个机械化工兵营组成。

此外装甲师还编有1个装甲通讯营、1个野战补充营、1个物补给营以及负责后勤的卫生管理单位等。

1944年型装甲师编制序列

装甲师指挥部直属战斗单位,包括担任警卫任务的装甲掷弹兵连,但编制内已取消了轻型步兵炮、中型迫击炮等重型支援武器。

1944年型装甲师的坦克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团指挥部直属连在原有坦克排、装甲通讯排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装备8辆37毫米自行高射炮排。坦克营指挥部直属连各增加了1个高炮排,装备3辆四联装20毫米自行高射炮坦克团内。另一处显著变化就是装甲师物资补给营的编制由1943年的8个连削减为5个连,后追加一个连。原先营属的机械化车辆维修连缩减至由团部直辖的1个。

装甲掷弹兵团保留2团4个营的编制。首先团部直属的2个掷弹兵连中取消了牵引式反坦克炮和火焰喷射器等武器。装甲掷弹兵团编制的主要变更点在于增强了配属给每团负责支援任务的2个装甲战斗工兵连战斗力。装甲化的第1团工兵连中由2个全部装备Sd.Kfz 251的装甲化排组成,其装备增加了车载火焰喷射器、重机枪、中型迫击炮等重武器。与坦克团一样,装甲掷弹兵团给每营增加配属1个机械化补给连。

装甲侦察营编制内增添6个连,分别为含机械化通讯排在内的营直属连、半履带式装甲战斗连、2个装甲侦察连、重装备连和机械化补给连。其中装甲侦察连内的装备有了较大的变更:直属连含3辆75毫米火炮的八轮重装甲车。

坦克歼击营编制为5个连组成,1个机械化直属连(装备突击炮)、2个突击炮连(各装备14或10辆突击炮)、1个反坦克连(装备12门75毫米牵引式反坦克炮)、1个机械化补给连。

装甲炮兵团中的“自行化”第1营保持不变,第2营的装备牵引式105毫米轻型榴弹炮的连从3个减少为2个。第3营不变并追加3门20毫米自行高炮。

高炮营是1944型装甲师中唯一得到大幅度战斗力提升的部队。编制仍为3个连,重装第1、2连装备的牵引式88毫米高炮增加到6门。第3轻装连换装为9辆37毫米自行高炮和3门四联20毫米自行高炮。

1944年型装甲师编制内剩余的工兵营、装甲通讯营、野战补充营、物资补给营和后勤部队等未见多大变化。综观1944年型装甲师的编制序列和武器装备表明、得军指挥部将原先属于师指、团指管辖的工兵、高射炮兵、补给部队进行划分重组后编入营一级基本作战单位。力图实现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高,能实施多种战术的多兵种联合部队。

1945年型装甲师编制序列

1945年3月25日发布1945年型装甲师编制表。

坦克团依旧保持2个营的编制,其中只有第1营依旧是以坦克为主力装备的坦克营,第2营竟然是由3个搭乘半履带装甲人员输送车的机械化步兵连构成。所谓的坦克团几乎名存实亡,坦克营依旧保留了4个坦克连的编制,2个黑豹坦克连,2个IV号坦克连。每个坦克连装备的坦克数量大幅度削减后下降到仅有10辆。也就是整个装甲师的作战核心仅由4个连总计40辆坦克构成!

装甲师内的步兵部队依旧保持着2个团的编制,各团仍由2个营组成。但在步兵团里已经见不到半履带式输送车了。原先装备的Sd.Kfz 251的机械化步兵团直属连和工兵排全部改换为汽车或卡车。步兵团的各步兵营下辖的5个步兵连,其中3个只能徒步行军,剩下2个连勉强保持了摩托化步兵的实质。装备这些“纯步兵连”的支援武器除了重机枪以外也仅剩下3挺28毫米反坦克枪。因为没有装备牵引卡车使得即使想装备重武器也无法实现。重炮兵连的装备从自行式变成牵引式,定额下降为1个连4门炮。

侦察营从原先的6个连削减为4个连:1个半履带重装侦察连、2个轻侦察连和1个补充连。重装连装备10辆Sd.Kfz 251型75毫米火炮支援型、2个轻装连各2门中型迫击炮。这就是全营的重型武器数量。

反坦克营由2个重装连(各装备10辆IV号坦克歼击车)、1个轻装连(装备9辆Sd.Kfz 251/22长身管75毫米火炮支援型)、配属2辆坦克歼击车的营部组成。

装甲炮兵团和高射炮营依旧维持着与1944年型装甲师相同的定额。装甲工兵营内除了原先独立的野战架桥段列营部连外,1个装备半履带运兵车的机械化连、2个装备卡车的摩托化连的编制保持不变,但机械化连除车载机枪外不再配备迫击炮和火焰喷射器等重型支援武器。

其余的支援部队,拥有120吨卡车运输能力的机械化物资补给连的数量从1944年型的5个再度缩减为2个,相反代之以3个拥有20吨运输能力的马匹运输连。由于装甲师编制的车辆数量的减少,原先车辆必须的油料、弹药等补给物资削减。步兵部队数量增多,运输部队编制的此种组织结构本也无可厚非,但“装甲师所属驮载运输部队”的名称不禁令人产生某种感慨。二战末期几乎所有装甲师的实际装备数量均不满编制数量。

德军编制

配属部队:
2个重型坦克营

--1个坦克营司令部 1335人
--3个重型坦克连 每个210人(战斗人员70人,虎式I坦克14辆)


1943年型党卫军装甲师,总兵力21001

坦克团司令部 1335人
8个中型坦克连每个255人(战斗人员85人,IV号G/H或III号J/L型坦克17辆),
3个重型坦克连 每个210人(战斗人员70人,虎式I型坦克14辆),

 

摩托化步兵团司令部 495人

3个摩托化步兵营每个700人(战斗人员600人,A类装甲掷弹兵),
1个摩托化步兵团反坦克分队 150人,6门

 

装甲掷弹兵团司令部 495人

3个装甲掷弹兵营每个700人(战斗人员600人,A类摩托化步兵),
1个装甲掷弹兵团反坦克分队 150人,6门

 

炮兵团司令部 360人

2个150榴弹炮营每个360人,12门
1个105榴弹炮营 300人,12门
1个150自行榴弹炮营 240人,12门

 

3个师属突击炮连每个196人(战斗人员56人,III号G型突击炮14辆),
3个师属歼击车连每个196人(战斗人员56人,貂III型自行反坦克炮14辆),
1个师属火箭炮营 360人,18门
1个师属高炮营 360人,18门
1个师属高炮连 200人,8门
1个师属装甲工兵营 840人,
2个师属装甲车连 每个210人(战斗人员60人,PSW234系列装甲车),
1个师属摩托车连280人,
1个师司令部 5850人,
1个师指挥所 400人。


1943年型步兵师,总兵力17580

3个步兵团司令部 每个630人,
9个步兵营 每个840人(战斗人员600人,B类正规步兵),
3个步兵团反坦克分队 每个300人,12门

炮兵团司令部 360人

1个150榴弹炮营 360人,12门
3个105榴弹炮营 每个300人,12门

 

1个师属反坦克营 900人,36门
1个师属88mm高炮连 200人,8门

1个师属20mm高炮营,18门
1个师属工兵营 840人,
1个师司令部 3270人,
1个师指挥所 400人。

 

1944年国民掷弹兵师,总兵力10346

1个师司令部 2220人
1个师指挥所 400人

3个步兵团司令部 每个285人,
6个步兵营 每个560人(战斗人员400人,B类正规步兵),
3个步兵团反坦克分队 每个150人,6门

 

炮兵团司令部 405人

1个150榴弹炮营 360人,12
2个105榴弹炮营 300人,12
1个75加农炮营 450人,18

1个师属反坦克营 196人,
1个师属工兵营 420人。

1个75mm坦克歼击车营 14

坦克部队编制

在同俄国交战以前,最大的坦克战斗单位是旅。旅由2个二营制的团编成。全旅约有300辆坦克,在进攻中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对俄作战快要开始时,撤消了旅的编制,建立了坦克师。师属的坦克团由2-3个营编成。独立的坦克营编在摩托步兵师内或作为统帅部预备队。1944年组建的独立坦克旅,只有1个坦克营,编有30辆“豹”型坦克。要实施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就必须在一个方向上集结若干个坦克团或营。

坦克旅旅长和坦克团团长根据师长的命令行动,并根据敌情和现地勘察的情况向师长提出关于使用坦克的建议。旅长仅对本旅的战术运用负责,团长则对本团的各个方面负责。旅长辖有1个司令部连和1个修理连。在全旅(团)投入战斗时,旅(团)长乘指挥坦克指挥所属分队。根据地形条件,战斗情况和任务,团(营)战斗队形可编成一个或数个梯队。

坦克营

坦克营根据编制情况,可在一定时间内独立行动。营较长时间脱离本团行动时,可得到修理连所属分队的加强。独立的坦克营才编有1个修理排。最初建立的坦克营编有营部、1个通信排、3个轻型坦克连和1个中型坦克连。每个轻型坦克连编4个排,每排5辆坦克,连指挥排编2辆坦克。中型坦克连编3个排,坦克武器为75毫米短身管加农炮。战时,坦克营起初只编2个轻型坦克连和1个中型坦克连。在威力较大的坦克装备部队以后,连的坦克数量有所减少,每营增加了1个连。1943年开始组建的坦克营为四连制,每连3个排,每排5辆坦克,连属指挥排编2辆坦克。只有“虎”型坦克营为三连制,每排4辆坦克,每连14辆坦克。

当团遭到巨大损失,而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得到补充时,为便于在战斗中指挥各分队和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团的各分队往往合编成一个营,营属各分队则合编成连。采用这种方法,还可腾出一部分人力完成其他任务(担任运动调整和作为步兵使用等等)。

营长的指挥机构是司令部和司令部连。

司令部战时编有两辆越野性能好的吉普车和若干辆摩托车,另外还有一辆配有办公设备的指挥车,车内经常有2、3名文书工作,由副参谋长领导。

司令部连编有为在战斗中指挥本营所必需的分队。

指挥组属营司令部建制,编2辆坦克,供营长、参谋长和营通信主任使用。这2辆坦克上装有专用无线电台,在战斗中可与营属分队、团和补给连保持通信联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营军医可以掌握一辆T-Ⅱ或T-Ⅲ坦克,甚至是T-Ⅳ坦克,以便在战斗中能随坦克分队前进。

侦察排(原称轻装排)编5辆坦克,执行侦察和直接警戒任务。

工兵勘察排用于修路,在战斗中支援坦克,执行运动调整勤务,勘察地形,并在必要时侦察敌情。用于勘察的车辆不是装甲车辆,而是一些越野能力较好的摩托车或吉普车。有的工兵班装备一辆T-Ⅱ型坦克,后来还装备了装甲输送车,这就使工兵分队能紧随战斗分队的战斗队形行动。

高炮排首先是为后方分队提供对空防御手段。在特殊情况下,如通过隘路、行军休息、部队集结或进至出发位置时,也可为战斗分队担任对空防御。

战斗实践表明,坦克营各指挥机构在战斗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协同方法:

营长位于指挥坦克内,利用电台和达口述命令的方法指挥本营。为能顺利完成受领的任务,营长应熟知战斗情况、本营任务以及上级的任务和计划。营长的协助指挥人员有:参谋长、副参谋长、通信主任以及补给连连长、营军医和工程技术勤务主任等。如果平时营长的这些助手分工明确,到战时即便情况十分复杂,他们也可以协调地工作。必要时,这些助手还能互相代替工作。

为减少指挥机构的损失,各主管人员应有一定的位置。通信主任通常位于营长坦克内,保障不间断的通信联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参谋长(有时还有副参谋长)随后方分队行动,除为他们解决一般问题外,主要是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战斗中,参谋长在战斗队形之后跟进,战斗结束后再跟营长在一起。

 

每个中型坦克连,辖255人(战斗人员85人),III或IV号坦克17辆。每个重型坦克连210人(战斗人员70人),虎式I型坦克14辆。

连长(上尉)在战斗中用电台指挥所属分队。他常常把命令直接下达给某车。在连展开成战斗队形以前,连长在分队之前行进。连长以身作则,并不断关怀属下人员,对提高士气具有决定意义。

排长(少尉)首先应使本排坦克经常处于战备状态。战斗中,排长在履行职责方面是有局限性的,特别是在本排坦克不断损失时,很可能就没有什么可指挥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排长只能报告一下发现的目标和天然障碍物等。坦克排执行侦察、警戒任务时,在居民地、夜间或在掩蔽地形战斗时,排长则有较大的独立性;此时排长应特别注意与摩托步兵的协同动作。在其它情况下,排长多半以本车的动作指挥本排,有时要用射弹指示方向;在非战斗时,排长则以手旗或手势进行指挥。

坦克乘员组

车长(军士长)主要任务是在战斗中指挥本车。车长应选择好最便于消灭目标的阵地,并使本车在排战斗队形内占据合适的位置,不影响其它坦克的行动和射击。对体积较大的坦克来说,一般不容易找到合适的阵地,但有时一个不大的地褶也可能是十分珍贵的。每次转移阵地都要经过周密考虑,因为转移时要暂时中断射击,这对坦克是不利的。坦克要在其它坦克掩护下转移阵地,并且只有在新阵地能更好地发扬火力而又便于掩蔽的条件下,才能转移阵地。进攻速度越高,坦克所受到的威胁就越小。

德军坦克的车长不直接管射击和通信联络,他可以集中精力观察敌情并指挥本车乘员战斗,这就使德军坦克比其它国家的坦克更有战斗力。

炮手(上士)帮助车长观察地形。炮手遇有突然出现的目标,可不待口令立即开始射击。连长坦克上的炮手更要能够机断行事,因为连长要指挥全连战斗,有时顾不到本车的射击。炮手还帮助车长判定距离,并且要善于迅速而精确地修正射击。优秀的炮手可以用眼睛来确定提前量。

装填手(下士)应能迅速取下炮弹,装填火炮。应不断地向车长报告弹药数量。

无线电员(下士) 应经常与排长或连长保持通信联络,并使车内通话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他应遵守无线电通话规则;战前,他应仔细检查电台,并调好规定的波段。在出现干扰时,无线电手应能迅速变换波段。他同时也是机枪射手,主要对付坦克歼击兵。无线电员离开坦克时,应将无线电信号表带走。

驾驶员(上士)应能熟练驾驶坦克。乘员的命运,以及是否能顺利完成受领的任务,跟驾驶员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驾驶员按车长的指示驾驶坦克。在占领阵地时,驾驶员应及时摘下排档并平稳地刹车,因为车辆不抖动,炮手即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瞄准。驾驶员应善于使坦克在高地棱线之后占领阵地;驾驶时,他应目视近前方,以便能及时发现坑洼和危险地段。坦克进行原地射击时,驾驶员则负责观察整个战场。并善于利用战斗间歇保养坦克和补充油料。驾驶员在战斗结束后必须休息,以便能尽快地恢复体力。

坦克全体乘员的动作应高度协调,这也正是全连顺利完成任务的决定性条件。战斗中,每个乘员都应观察战场,并利用光学仪器或观察孔搜索目标。全体乘员都应参加保养坦克和武器,协助加添油料,更换履带板和负重轮。在战斗紧张的条件下,甚至军官也要协助完成这些工作。坦克乘员组是一个亲密团结的集体,其成员如果缺额,就会使坦克的战斗力降低。

德军装甲部队的物资技术保障

大战期间德军的物资技术保障水平是不很高。每一个坦克兵对于战时物资技术保障工作的困难,都有一些痛苦的回忆,特别是对北非和东线(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进攻)泥泞和严冬条件下的作战。解决物资技术保障问题时常比战斗任务还要困难。在需要进行远距离转移的大规模战斗中,摆在负责物资技术保障工作人员面前的,常常是一大堆解决不了的难题。补给品欠缺,运输车辆时常不足。

坦克的最重要的补给品是油料、弹药和备件。

油料补给是坦克指挥员最关心的事情,也是军队后勤保障的一个薄弱环节。油料常常十分欠缺,因此派出执行某项任务的军队数量,不是根据对敌军兵力的判断来决定的,而是根据有油料保障的战斗车辆的数量决定的。部队申请的燃料不足以完成受领的战斗任务。根据多变的战斗情况,或因在前进途中遇到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必须实施迂回机动时,消耗的燃料就无法预料。无论何时,参战的坦克都应随时准备交换阵地,甚至在停车时,发动机都不能熄火。经常要有一些燃料储备,以便能在急需时出动坦克。把燃料储备在坦克附近,以便能利用战斗间隙给坦克油箱加燃料,这是不可能的。在敌人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只有在夜间才能前送燃料。

弹药补给情况稍好一些。通常在离战线不远的地方都设有大量储存各种弹药的仓库。但是,也有这种情况,最需要的弹药,却往往数量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储存百分之十的紧急备用弹药。这些弹药只有根据特别命令或遭到突然袭击时才能动用。坦克部队一般都是自想办法:分队之间互相调换弹药,或利用已损坏坦克的弹药。

坦克备件补给是最棘手的问题。在东线开始作战以后,才弄清楚坦克的哪些零、备件最容易磨损,有多少备件才能使坦克经常处于战备状态。尽管在工厂和射击场对车辆进行过多次试验,但多数情况下车辆的技术缺陷都是在战场上发现的。对车辆效能最好的检验,是长时间使用车辆,不正规的进行技术检查以及研究驾驶员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时对车辆使用的影响。

 

物资技术保障勤务组织

包括修理和抢救勤务在内的物资技术保障是坦克营的职责。营的所有物资技术保障问题都要在各连专业人员的参加下解决。战争开始时,大部分的运输车辆还都编在坦克连里。在执行特定的任务(如行军等)时再把它们集中起来使用。但这样非常不方便,因为坦克连的编成及其对运输车辆的需求是根据战斗任务和地形条件决定的,常常还需要把某一连的补给品转给另一个连。

1943至1944年,坦克营都编了补给连,把一些特种车辆、运输车辆以及野战炊事车都集中在这里,还编有一个修理组。营长就可以根据作战的需要组织好本营的物资技术保障工作。运输车辆集中掌管,专业技术人员也便于开展工作。补给连长通常由资深而较有经验的坦克连连长担任,同时也是副营长。他的工作需要有预见性和计划性,必须与营指挥所保持通信联络。通信工具一般是电台,如有可能也可直接会晤。实战证明,这种编制是切实可行的,能够更加科学、灵活而节省地进行物资技术保障工作,一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改变。为能不间断地进行物资技术保障工作,必须将营属各连的需求及时通报给补给连长。另外,还必须将战斗情况和未来的作战行动及时告知补给连长,以便于他事先计划好自己的工作。补给连根据师后勤处的指示在后勤仓库领取补给品。坦克连向相应的后勤机关请领必需的物资和技术方面的补给品,在战斗过程中也可向指挥机关提出申请。根据情况,师后勤处可派出一些车辆或补给纵队送发补给品。为了做好补给工作,通常让负责军需的一些军士同某些连队保持固定联系。这样就可以使这些连队及时得到补给。从补给连派出4名军士负责坦克连的补给工作。

修理勤务

团的修理连是主要的修理勤务分队。营只有半个修理排。每个连则通过修理组和本连的技术员同修理分队保持直接的联系。营内的全体修理勤务人员归营的工程技术主任领导,他负责监督修理分队的工作。当团驻止休整时,为便于分工完成修理工作,常要把全团的修理力量集中在修理连里。但这一切都要根据战斗经验进行安排。经常观察坦克的状况,排除燃料系统和点火系统的故障以及安装分配开关等等,工作多数情况下都在现地完成。坦克连修理组的成员都受过卫生勤务训练,能对负伤的坦克乘员进行急救。飞行员战斗飞行以后就把飞机交给地勤人员,而坦克乘员则要亲自保养车辆,并对本车的战斗状况负责。修理分队只给予技术援助。坦克送修时,乘员即一同前往;坦克报废时,其乘员即编入补给连,待接受新任务后再调出。修理连和补给连用这些乘员担任警戒或值班。

 

修理分队的战术使用

抢救和修理损坏的坦克对作战行动有很大影响。因此,抢救和修理工作必须符合战术原则。从这方面也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战术和技术的密切关系和同等的重要性。德军的修理分队发挥了不怕牺牲和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坦克修复非常及时,坦克分队经常保持着战斗力。行军时,连的修理组通常在本连的后尾跟进。必要时,修理组的部分人员留在损坏车辆的现地。修理连以跃进方式前进,以便经常能有1个排完成修理任务。坦克抢救排随本团前进。在道路情况很差的条件下,抢救排预先按需要分配在团的纵队内,以便能在谷地等难行路段及时支援坦克。

在行军休息、占领出发位置和在战斗的中间地区停留时,修理分队要检查车辆、武器和电台的状况,并帮助乘员使车辆处于战备状态。战斗进程中,修理组紧随本连跟进,保持无线电联络。修理组的任务是紧急援救在营进攻地带内行动因损伤而掉队的坦克。遇有特殊情况,即向营工程技术主任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来牵引车,指示所有损坏坦克集中在某地,或拨出备件就地修理。为使修理组能及时发现损坏的单辆坦克,乘员应及时摆动呼救小旗;如在不易被发现的地形上,则为牵引车插出明显的标牌。当坦克连临时脱离本营独立遂行任务时,则尽可能给它配1辆牵引车,以使坦克连能在必要时自行拖救坦克。

修理分队最怕军队退却。如修理分队来不及修理和抢救,即使损坏不大、很容易修复的坦克也可能落入敌人之手。这种情况下,常要使用战斗坦克执行抢救任务。损坏的坦克的乘员应想尽一切办法把坦克拖走。每辆坦克上都有爆破器材。只有根据特别命令或实在无法拖救时,才能炸毁坦克这样的贵重车辆。

在和平时期就要考虑给修理连装备中波电台。团的各分队彼此经常会拉开很大的距离,或遇到极特殊情况,有了电台,彼此也不至于中断联系。在机动作战的条件下,情况变化很快,在后方修理的坦克有遭到突入后方的敌人坦克突袭的危险。有时,这些坦克和修理人员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脱险。

给养补给

坦克兵的给养补给,总的来说还是能够满足需要的。紧急备用品和2、3日份的给养,存放在无线电员旁边弹药下边的箱子里。在艰苦的战斗中,还要给坦克兵发放特别口粮。包括含有大量维生素的糖果、巧克力、葡萄糖和甜点心。大多数坦克兵喜欢抽雪茄烟,而不愿意抽卷烟。偶尔也供应一些付现钱的商品。行政管理和财务主任负责给养补给、组织售货、发放服装和津贴以及邮政事务。这些负责人都是一些有经验的军人,能及时把给养送到部队。坦克兵和其它兵种一样,每个分队都有一套野炊具,尽可能装载在通行力较高的卡车上。这个车上的炊事员和司机都要不倦地工作。连里的司务长都关心使野炊车尽可能靠近战斗分队。在战斗间歇时间,坦克乘员常常能吃到热食,有时还能保证有几个菜。如果野炊车没有跟上战斗分队,用保温筒将热食和热咖啡送到前面。

医疗卫生勤务

医疗卫生勤务也应当根据机动作战的行动特点来组织。援救及时,挽救了许多坦克兵的生命。卫生员也要乘坐装有电台的装甲车辆。跟随进攻部队之后,在战斗过程中急救和后送伤员。遗憾的是,不是随时都有卫生车,只得利用普通汽车或其它输送工具。卫生勤务军官和军士奔跑在炮火之下,因此伤亡最大。从战场抢救伤员常常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当坦克停在敌火之下不能开动时,抢救伤员就更加困难。救护车在进攻部队之后跟进,迅速把重伤员抢救到师救护所或送到野战医院,进行必要的手术。分队也采取一切措施护理伤员。为不致失掉同本连的联系,许多坦克兵都在团卫生所进行医疗。

大德意志师

前身是首都卫戍团。1939年4月12日,希特勒亲自下令将柏林卫戍团改名为“大德意志”步兵团”,其成员的制服上绣有“GD” 字样的肩章。它首次在战场上亮相是1940年5月的西线,隶属于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一路所向披靡,在敦刻尔克以南粉碎了远征军和法军的顽抗。29日,攻陷贝格尼斯。然后挺进法国中南部进驻里昂。后参加进攻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1941年参加对苏联的入侵。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2装甲集群的第24摩托化军,与第3、第4装甲师等王牌并肩战斗。莫斯科会战中它是最靠近莫斯科的部队之一。在图拉和廖奥尔遭到重创并数次重组。1942年4月,整编为摩托化步兵师。大德意志师参加了1942年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年底在莫斯科以西的阿哲维和卢特斯切斯萨村蒙受重大损失。

1943年在贝尔科洛地区再遭重创,重组为装甲掷弹兵师。配置1个坦克团(第1营装备豹式坦克、第2营装备四号、第3营装备虎I),每个掷弹团配备Sdkfw251半履带营。侦察营、工兵营全部装甲化。是德国陆军中仅有的配虎式坦克的两个单位之一(另一个是装甲教导师)。随后该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库图佐夫战役(即廖奥尔防御战)。9月,大德意志师随德军退过顿内茨河。激战中被进一步削弱,被调回法国休整。1944年再次返回东线,在南部战场和罗马尼亚作战。7月底,转战到北部,在波兰和东普卢士作战。12月,其装甲团第3营全部换装新型的Tiger I Ausf E重型坦克。1945年5月,大德意志师被强大的苏军消灭,仅有少量的士兵逃到西线向英军投降。该师总计伤亡5万人。特别说明:从一个掷弹步兵师以及其承载繁重的作战任务的角度考虑,该师不存在不熟悉军事技能战术而造成伤亡额偏高的情况。

国防军第7装甲师

1938年10月10日在图林根的格拉组建。1939年9月1日,首次出现在波兰战场上。该师第66装甲营拥有坦克62辆,主要装备I型、Ⅱ型,另有少量Ⅲ型和Ⅳ型坦克。10月18日,该轻装甲师正式更名为第7装甲师,进行了彻底改编。组建第25装甲团,下辖3个装甲营。第6、7步兵团也被改编为第6、7机械化步兵团。1940年2月12日,隆美尔少将接过第7装甲师。PzKw38(t)坦克代替了大多数的老旧坦克。1个摩托化重炮连(装备150mm自行火炮)加入。编制的坦克数量达到180辆左右。

1940年5月12日,该师的坦克部队抵达芒斯。5月30日完成对敦刻尔克盟军的合围。6月5日,该师的目标是占领索姆,以避免更多的盟军通过海峡逃走。6月25日打到法国西南部。是役,该师仅有2624人阵亡、受伤和失踪,损失坦克42辆,获得“魔鬼师”称号。12月中旬,再次调回波尔多,驻扎到1941年2月14日。从6月6日到10日,第7装甲师被火车运到东普鲁士。全部装备38(t)、Ⅳ号坦克,机械化步兵第6团也部分装备了半履带车。1941年6月22日:第7装甲师从东普鲁士发起攻击。到德国对莫斯科进攻停止,而转向列宁格勒和基辅,中央集团军群转入防御的时候,第7装甲师损失了40%的坦克。

10月2日,参加对莫斯科的最后攻击 “台风”行动。12月5日,德军彻底疲惫了,进攻停止。第7师于12月6日后撤。最后沿利马建立了第1道防线。仅剩千余步兵和少量坦克。在俄国的第一年中该师损失9200人,其中2100战死。1942年5月2日部队调回法国休整补充。每个装甲团减少到2个营,全部装备Ⅲ号、Ⅳ号坦克。第6装甲掷弹兵团第2营,也全部装备半履带车。第7装甲师于11月27日开始向地中海进军,攻至土伦。12月22日运往俄国。1月1日至5日抵达俄国南部顿河流域地区,虽取得一些胜利,但该师还是于1月20日后撤了。此时苏军开始了冬季攻势的最后部分,目标是全歼南方集团军群。第7装甲师4月6日从前线后撤接受补充。第78炮兵团得到了Wespe和Hummel自行火炮。

1943年夏,德军夏季攻势发起。第7装甲师集结在顿河东岸。战斗开始后,第7装甲师是第3装甲军内唯一取得进展的部队。但苏军还是获得了突出部的全面胜利。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堡垒行动终止。第7装甲师在克瑞曼彻撤过了第聂伯河,在切尔卡瑟东南集结1。个装甲营被运至法国,装备豹式坦克。11月3日,苏军再次以压倒性优势兵力向奥琼泰施桥头堡发起了进攻。第7 装甲师却无力发起反击。此时,德军计划在11月15日12月23日之间发起一系列反突击。战斗结束的短短一个月中,第25装甲团战果辉煌。2月2日,该师奔赴洛夫诺以西地区阻击苏军。两周后再次转移至卢兹克以北执行阻击任务。3月初第7师调至兹伯拉兹。战斗持续到4月15日。第7师疲惫不堪的撤后,在伯扎克斯以北休整。21日撤至斯坦尼斯拉夫。4天后,该部向南越过克尔巴阡山脉,在此平静的休整至7月1日援兵的到来。

1944年6月21日,苏联红军发起了它的最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巴格拉季昂”。中央集团军群在一周之内,损失24个师,并在防线上留下了一个几百公里宽的缺口。第7 和第5装甲师竭力抵抗,但为了避免被包围仍然随装甲军步步后撤。从7月28日8月1日,第7师继续步步后退,在拉赛恩与苏军展开激战直至8月15日。第1营已换装“豹”式坦克,而此时第2营仍使用四号坦克。

整个行动持续到8月27日,2个集团军群恢复了联系,苏军则从海上撤走了。此战过后,转入防御。苏军也继续寻找割裂北方集团军群的机会。德军抢先发起进攻。从9月16日持续到21日的行动,改善了16集团军的防御状况。10月5日,苏军发起进攻,进抵波罗的海,切断了北方集团军群。第7装甲师也于1944年10月10日和第3装甲集团军残部一起被分割在美梅尔周围地区。并与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第58步兵师并肩战斗。战至10月22日第7装甲师仅剩团级规模,被迫后撤海运至皮洛,开往东普鲁士休整。之后又与大德意志师和18装甲掷弹兵师发起多次反攻,掩护一部分部队撤至埃尔并。整个第2集团军包括第7 装甲师,被慢慢的向但泽附近的海滨地区压缩,被逼向戈滕哈芬,并最后撤往奥古斯霍夫特半岛。并在此丢弃剩余坦克后于1945年4月5-6日海运至海拉半岛。1945年5月3日第7装甲师向美英军队投降。

第21装甲师

第21装甲师是在1941年8月1日由第5轻型师的基础上组建的。1941年2月14日,第5轻型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利比亚的港口-的黎波里港。他们是第3侦察营和第39反坦克营。几天后,第5装甲团也抵达了。6月15日,英军发起了“战斧”行动。英军的马蒂尔达II坦克给德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危机,37毫米反坦克炮对它们无可奈何。隆美尔亮出他的13门88毫米高射炮。

1941年9月14日,第21装甲师参加了代号为“仲夏夜之梦”的行动计划,主要是侦察英军的防线并穿越边境进入埃及。14日拂晓,第21装甲师进入埃及境内,包围了英军的一个庞大给养库,缴获了许多物资。英军将部队撤离高原地区,退到耗尽德军坦克汽油的距离以外,以避免战斗。此时第21装甲师又遭到皇家空军的空袭。隆美尔命令放弃追击,全军撤回了利比亚。

当英军发动“十字军”行动时,第21装甲师重创英军第7装甲师。11月19日下午,第2装甲团在向南插入甘布萨尔赫,击毁23辆斯图亚特式坦克,自己仅损失2辆。21日,师主力攻占了西迪雷泽格的英军机场。25日,第2装甲团全团只有不到20辆坦克,却面对英军严阵以待的野战炮阵地。至黄昏时分,第5装甲团在英军25磅炮的打击下只剩下10辆坦克,坦克团不得不撤退。此时第21装甲师几乎耗尽了它的装甲部队,在英军第8集团的坚决攻击下,隆美尔把部队撤到贾扎拉(Gazala)。后又将部队撤至阿盖拉(El Agheila)一线。第21装甲师一直在进行后卫战斗以阻止英军的追击。由于第5装甲团的不懈战斗,非洲军终于成功撤到了阿盖拉。

在1942年1月初,在经过补充和休整后,非洲军团向英军发动了进攻。于1月29日重新夺回了班加西(Benghazi),并且向前推进了350英里。当德军抵达贾扎拉的英军阵地时,放慢了进军速度。第21装甲师再次充当了非洲军的先锋。英军的阵地由贾扎拉延伸到比尔哈凯姆(Bir Hacheim ),有大片的雷场和密布的工事。战线在这里稳定地度过了冬季,直到1942年5月,隆美尔再次向英军发起进攻,包围了Tobruk。。6月20日早晨6时,德军以第21装甲师为先导,在第15装甲师的支援下,协同意大利部队对托布鲁克展开总攻。经14小时的战斗,落入隆美尔之手。德军在托布鲁克俘虏英军3万余人,以及足够的物资和约1万吨的燃料。通往埃及的大门打开了,德军前进到阿拉姆哈勒法(Alma Halfa)才停下。

第21装甲师又投入到一次重大的战役-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企图从阿拉曼战线最南端的希迈马特发动进攻,突破第八集团军的防线,并直捣开罗。德军在此次战役中遭受到极为严重的损失,再次开始大撤退,非洲军只剩下可怜的35辆坦克。第21装甲师担任掩护任务,随全军一直撤到了突尼斯。当该师到达突尼斯之后,它被编入阿尔尼姆将军的第5装甲集团军,抵抗盟军的进攻。从1943年1月30日2月3日,第21装甲师在Faid-Maknassy被分割为2个战斗群。Grun战斗群由第5装甲团第1营组成。Pfeiffe战斗群主要是由第104装甲掷弹兵团第2、3营,以及第2突尼斯营组成。在北非战役中,这2个战斗群,特别是Pfeiffer战斗群一次又一次参加了各种行动。在突尼斯战役后期,隆美尔曾亲率第21装甲师取得了他在非洲的最后一次胜利-凯塞林山口之战。Pfeiffer战斗群于5月11日投降,第21装甲师残部于5月13日投降,突尼斯桥头堡终于陷落了。

在北非被全歼后,第21装甲师于1943年6月在法国重建,并驻扎至次年。只装备了四号坦克,还有不少缴获的法国坦克用来凑数。该师驻防在奥恩河一带,离岸边较近,是唯一可在D日投入战斗的装甲师。
1944年6月6日,登陆开始后,第21装甲师曾派出一部分兵力到奥恩河以东对付英军第6空降师。至6日9至10时,奥恩河以西正在恶化的形势,该师向奥恩河以西进攻。虽然为时已晚,其兵力也比较散,而且又缺少步兵配合,第21装甲师的一个战斗群(50辆坦克和1个装甲步兵营)在下午开始了进攻。到傍晚,这个战斗群已到达埃鲁维尔一线,与第716师会合,并在20至21时到达冈城正北的海岸线,楔入了英军的滩头阵地。后来因为英军的大量滑翔机部队在奥恩河两岸着陆,才迫使该师撤回。此后,该师又参加了在冈城一线的作战。第21装甲师已损失了大部分装甲力量,但其装甲掷弹兵们还是在卡昂(Caen)一线坚持战斗了数星期之久。

此后该师被调往西线南部地区防御,直到1944年8月从前线撤回休整。然后再次重返西线战场,参加了阿尔萨斯(Alsace)及萨尔(Saar)地区的防御战。1945年初,第21装甲师从斯特拉斯堡动身前往东线,参加柏林战役,直到1945年4月在防御战中被苏军歼灭。

第21装甲师的战斗经历较为多变,曾先后在北非、西线和东线作战。虽然没有其它王牌装甲部队的名气大,也没有过多的骄人战绩,但它在北非的战斗一直是在装备和给养都严重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它是非洲军的骄傲,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机动作战的战例佳作,将机械化战争的威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39坦克团

德军中第一支被指定接收“黑豹”坦克的队伍是原第9坦克师33坦克团的第2营。该部队在1942年秋季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在德国本土1943年1月19日改为第51独立坦克营。原部队编制番号的4-6连也改为1-3连并新组建了4连。“黑豹”坦克营按1943年1月10日下达的《战斗装备编制令》编制如下:
全营坦克:96辆

指挥部:3辆(2辆指挥型)
直属侦察通讯排:5辆
1连:连部2辆,辖4个排,每排5辆
2连:连部2辆,辖4个排,每排5辆
3连:连部2辆,辖4个排,每排5辆
4连:连部2辆,辖4个排,每排5辆
维修排:18吨重型半履带牵引车(数目?)
      “黑豹”抢修车:2辆

1943年2月6日,以原第11坦克师第15坦克团1营为基础组建了独立第52坦克营,换装“黑豹”坦克,编制与第51营相同。第51、52营的人员大部分均是新兵,对苏军的装甲战术知之甚少。同时在前线作战过的基层指挥官的比例低,大部分参谋军官也没有接受过东线战火的洗礼。元首与德军统帅部坚持要等“黑豹”数量足够了才发动“堡垒”攻势,推迟到7月5日。然而,“黑豹”坦克从设计测试到量产化之间的转化非常紧迫。这一系列问题就给日后战场使用埋下了隐患。同时生产线及配套加工设备远未达到产量条件,生产数始终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各项准备工作匆忙展开,原本已经滞后的“黑豹”坦克训练课程又一再压缩,没有接受完好的训练。

6月,第51、52坦克营满员,德军统帅部设置了这2个独立装甲营的上级指挥机构——第39坦克团。第39坦克团被编入“大德意志”装甲师。坦克营还装备有众多辅助车辆,如SD.KFZ 251半履带装甲运兵车3辆,各型摩托40辆,人员乘用车63辆,运输卡车116辆,1-6吨牵引车11辆,8-18吨牵引车11辆。其中半履带装甲车主要给通讯排使用,其他车辆为营部和维修单位使用。“维修豹”均为D型底盘在短时间内改造的样车,安装了40吨绞盘和助锄,但未安装1.5吨起重机及吊车滑轮。6月28日-29日第2营也完成了装车工作团长带着团部和先头部队提前出发,于7月1日抵达克尔斯克后方车站——托玛洛夫卡。德军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掩护下发动进攻。第48装甲军沿铁道线展开攻击阵形,进攻分为3路。第3装甲师90辆坦克居左,第11装甲师86辆坦克居右,中路是“大德意志”装甲师。在当日进攻该师共投入268辆坦克,其中2号坦克4辆、3号坦克12辆、4号坦克51辆、3号喷火坦克12辆、“黑豹”坦克180辆、“虎”式9辆。在工兵的积极配合下,“大德意志”师成功穿越了苏军铺设的数层布雷区域到达距格尔措夫卡以东3千米处的沼泽地带,由于战前绘制的地图与实际地貌相差较大,部队不得不派出侦察兵寻找可供装甲部队通过的路。车辆陆续分2个方向绕过沼泽。部队重新结集后即遭到苏军T-34坦克的攻击,第39坦克团的第一场坦克战由此展开。所有的T-34很快都燃起大火。当德军终于接触到苏军主防御阵地上猛烈的炮火以及高密度的雷场。“大德意志”装甲师以直属坦克团的4号坦克和“虎”式坦克排成攻击阵形,“黑豹”坦克后续跟进试图从苏军阵地上闯出一条路来。在前进了3千米后陷入苏军精心布置的雷场动弹不得,苏军用各种火炮向德军猛烈开火。德军花4个小时才通过雷场,在此期间至少损失了36辆坦克和突击火炮。

“大德意志”装甲师在当日下午战斗终于在苏军近卫71和67步兵师中打开一个突破口,突入苏军防线5千米。苏军71近卫步兵师和第245独立重型坦克团(主要KV重型坦克)发动反冲击都被德军击退并遭受重大损失。傍晚德军夺下了当日进攻目标——契尔卡斯科埃村。第48装甲军虽突破了苏军第1道防线。

第39坦克团当日损失“黑豹”18辆,因故障损失更多,1营还维持战斗状态的“黑豹”仅剩下22辆。7月6日上午,经过一夜休整的48装甲军再度发动进攻,“大德意志”师的进攻路线偏向东北方向。因第1天进展较为顺利,德军计划是突破苏军第2道防线,并在佩那河对岸建立桥头堡。经过90分钟的猛烈炮击,10:40中路的“大德意志”装甲师沿道路左侧开始攻击。第10坦克旅当日发起进攻时的坦克包括2号4辆、3号9辆、4号21辆、“虎”式3辆、“黑豹”166辆。攻击阵形中第39坦克团居左,“大德意志”坦克团居右。陷入了反坦克壕和雷场的包围。德军工兵试图填平241.1高地西南方向的壕沟时遭到苏军大口径火炮轰击,装甲部队不得不暂时后撤。14:00德军以第39坦克团的“黑豹”坦克为骨干再次发动进攻。激战后夺取该地,一路上德军逐退苏军第67、52近卫步兵师,逼近苏军第2道防线要点244.5高地,此处已经非常接近当日进攻目标——洛赫尼诺村。然而坚守这里的苏军依靠反坦克炮和半埋入土层的T-34和KV坦克击退了装备有“黑豹”坦克的德军8次攻势,一直到晚上还守着阵地。

7月7日8:45,第48装甲军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掩护下猛烈攻击苏军第1、3机械化旅阵地。苏军的反坦克炮使德军第10坦克旅和伴随前进的“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遭受较大损失。德坦克集群移动至247.2高地借地形保护部队右翼。稍晚,“大德意志”师发动了一次钳形攻击,左翼继续保持对苏第1机械化旅的正面压力,右翼则寻找第1机械化旅和第3机械化旅间的防御薄弱点,绕过苏鲁措夫村。两路装甲部队重新回合后经过一整天激战击退了苏军第10机械化旅和第200坦克旅的反冲击沿奥博扬公路前进5千米。突入防线最深的第10坦克旅和“大德意志”装甲师在当日傍晚占领了克雷姆赤农场,因其左翼遭到苏军第6坦克军112坦克旅的打击而停止攻势。第39坦克团战斗日志显示:当日战斗中“黑豹”至少击毁6辆苏军坦克,3门反坦克炮和1架飞机。傍晚战斗结束时还有20辆坦克维持着战斗力。

7月8日,“大德意志”装甲师继续攻势。沿苏鲁捷沃至维尔肖佩涅镇,遇到苏军阵地上反坦克炮和半埋坦克的强大火力网。德军在镇子东南侧就地布防过夜。至8日夜间,第48装甲军虽然达成了战役初期预计目标,但攻击正面的宽度被压缩到原来的1/3。在接下来一系列的战斗中,德军装甲兵虽凭借自身极高的战斗素养歼灭了大量苏军部队,但这一切都无法挽回整个战场局势的恶化,随着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决战的失败,“堡垒”计划宣告破产。第39坦克团也在一场场战斗中消耗巨大,于7月19日解散。

 

二战德国党卫军

党卫军战斗史

党卫队在1933年前主要是由冲锋队中的精英分子组成它是纳粹党一个荣誉准军事组织。纳粹上台以前,主要负责党领导人的安全保卫、纳粹集会的安全保卫工作。
     1933年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后,党卫队选派一部分巴伐利亚党卫队人员在塞普-狄特里希(希特勒以前的私人司机)的带领下来到柏林,这个小队伍成为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同时在希姆莱领导下,党卫队组建了新的分支——骷髅部队,由艾克奉命组建,负责看守在德国成立的集中营。在柏林,当时的普鲁士邦内务部长戈林,将其中的原政治警察改建为盖世太保〔国家秘密警察〕;而在慕尼黑的党卫队副领袖莱因哈特-海德里希也创建了党卫队的政治警察机构。1944年,希姆莱和戈林达成协议,党卫队从戈林的内务部手中接管了全国的治安、安全工作部门,从而成立了全新的党卫队指挥机构——RSHA,下辖机构包括SD〔帝国安全处〕、盖世太保、国外情报处等诸多机构。
     塞普-狄特里希的部队在希姆莱的授意下逐渐扩大,不久就成为了“警卫旗队”,几年后又组建了和“警卫旗队”相同的“德意志”旗队、“日尔曼”旗队,这些部队加上从骷髅部队抽调的一部分人员组成了党卫队机动部队,正式成为一个军事武装,这个全新的有别于德国国防军的武装力量被希姆莱命名为“ Waffen-SS ”,即武装党卫队。它的第一任督察员是旧军官豪塞尔。豪塞尔将德国军队的传统和训练方法带入了武装党卫队,还创建了党卫队自己的士官学校。
     党卫队机动部队的一部分参加了进入莱因兰、吞并奥地利、入侵捷克的行动。大战爆发时,共有4个团的兵力,驻慕尼黑的党卫队第一团(德意志团),驻汉堡的党卫队第二团(日尔曼尼亚团),驻维也纳的党卫队第三团(领袖团),以及驻柏林的“元首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大战爆发以后,它迅速扩大并发展为一支野战部队。成为德国武装力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参加了德军的所有重大战役。

1939年波兰战役,警卫旗队在战斗中作战欲望强烈,一直冲锋在前,曾经被波兰军队包围,最后由一个陆军步兵团解救出来。尽管这显示了党卫队机动部队作战素质低下的弱点,但是武装党卫队士兵的勇敢作战精神让希特勒比较满意。波兰战役后,党卫队机动部队被整编为四个摩托化步兵单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旅级建制〕、第2帝国师、第3骷髅师和第4警察师,其中骷髅师士兵来自全德国各个集中营看守部队,警察师士兵是全国各警察单位的警察。

1940年春,这些武装党卫队参加了作战。其中警卫旗队配属到右翼,骷髅和帝国被配属给中央突击集群。警卫旗队在战争开始时作战凶猛,一直是全集群的先锋,第一个冲入海牙,然后向南横扫西欧,立下赫赫战功。帝国和骷髅师也同样打出来威名。只有警察师作为预备队没有参加战斗。

1941年,警卫旗队参加了入侵巴尔干的战斗。在希腊,警卫旗队成功击溃了希腊军队,第一个进入雅典。然后它和其他武装党卫队部队参加了巴巴罗萨行动。在苏德战争初期,这些党卫队部队总是作为突击集团的先锋冲在最前面,在取得辉煌的荣誉同时也伴随着重大的伤亡,其中骷髅师的第一任师长,也是党卫队骷髅部队的创始人艾克就在阵亡之列。1942年春开始,这些战斗减员巨大的党卫队部队纷纷被撤到德国和法国进行补充、改编和训练。当1943年这些部队再次来到俄国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主要作战师已经成为齐装满员的装甲师(警卫旗队、帝国、骷髅、维京等),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这些部队再一次被打残废,又被调回去补充,随后它们先在东线,然后在阿登,最后在匈牙利作战。
    1943年也是党卫队部队大扩充的年份,很多五花八门的武装党卫队部队在欧洲德国占领区各地建立起来。一些新的部队参加了诺曼底、阿登等重大战役,更多的部队是在清剿欧洲各地的游击队。
    1944年底和1945年初,德国陆军在苏联被消耗,希特勒经历了“7·20”事件后,对陆军也心有不满,他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武装党卫队了,于是很多乱七八糟的武装党卫队师级番号被胡乱授予各地的武装,当然这时期武装起来的一些师在后来的柏林战役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党卫军野战部队组织机构

党卫军野战部队是独立于国防军以外的一支单独的武装力量。党卫队总部为了方便指挥这些部队,成立了党卫队作战指挥总部。最高统帅希特勒通过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对其进行指挥。没有希姆莱的授权,任何一支武装党卫军部队都不可以遣散或进行战略调动。党卫军的编制近似于国防军的编制,但是有其独特的军衔和组织名称。党卫军的军衔分为18级:对应军衔

党卫队员列兵

突击队员二等兵

组长一等兵

三级小队副二级下士

三级小队长一级下士

二级小队长中士

一级小队长上士

三级突击队中队长少尉

二级突击队中队长中尉

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

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少校

一级突击队大队长中校

旗队长上校

区队长大校

旅队长少将

地区总队长中将

副总指挥上将

总指挥大将

在战场上,党卫军着陆军军服,佩戴自己的军衔标志和识别符号,使用标准的德国陆军武器,拥有自己独立的坦克部队、炮兵部队和后勤部队,训练自己的军官和军士。它在人员和武器方面总是优先于国防军,从步兵武器到坦克火炮,最新装备都优先调拨给武装党卫军部队。

党卫军在军事行动中受国防军的指挥,是陆军大兵团的组成部分,但它和国防军官兵不能互换。在极个别的条件下,党卫军军官也可以指挥陆军兵团。大战临近结束时,有一些陆军的指挥参谋军官也被调到武装党卫军,以充实武装党卫军的指挥力量。在整个大战期间,武装党卫军总是缺少足够数量的称职军官和军士,再加上人员缺乏训练,所以一般来说,其部队的军事素养不如德国国防军陆军部队,战术运用上也常常出现问题。在整个德国地面部队中,党卫军部队的伤亡率较高。他们总是充当德国部队的尖刀和“消防队”,在作战中凭着一股狂热劲,盲目地一心只顾猛打猛冲,其士气是任何其他德国部队无法达到或超过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坦认为,“党卫军部队”两度“阻止了一种新的斯大林格勒局面的出现”。

 

党卫军作战单位

党卫军并不是完全由精心挑选的狂热的纳粹党员组成。它的成员十分庞杂,其作战师分为三类:
    SS师〔SS-Division〕:由纯德国人〔Deutsche〕组成,被定为一级战斗部队“Kampftruppe der Klasse 1”,被用于战场主要位置或担当“消防队”〔Feuerwehr〕挽救前线紧张局势。
   SS志愿师〔SS-Freiwilligen-Division〕:由欧洲日尔曼裔人和德意志裔人〔Volksdeutsche〕组成,被定为二级作战部队“Kampftruppe der Klasse 2”,主要用于非主要方向和防御战。
    SS武装师〔SS-Waffen-Division〕由东欧人和巴尔干人组成。名义上不属于正式党卫军部队序列,主要执行主战线后游击队的清扫和占领区的控制等工作。
    战争结束时的95万武装党卫军队员中,有31万是欧洲各地的德意志族人;20万是外国人,包括有波罗的海各族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哥萨克人、伊斯兰教徒以及其他民族的人。即使是党卫军的44万德国人成员,其成分也十分混杂,包括有自愿入伍的狂热分子、征召的义务兵、前集中营卫兵以及大量的前警察人员。由于党卫军较高的战斗力和坚定的纳粹信念,在大战期间其编制不断扩大,每年都有新的武装党卫军师组建起来并投入战场。

时间          总人数     野战部队

1938.12.31     22718

1940.5.1       90638

1942.9.1      236099      141975

1943.12.31    501049      257472

1944.6.30     594443      368654

1944年底      91万

战争结束      95万

   1939年首批组建了“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第1装甲师,“帝国”第2装甲师,“骷髅”第3装甲师,“警察”第4装甲师,1940—1941年间组建了“维京”第5装甲师,“北方”第6山地师…。党卫军作战师的名称多以历史英雄、地名等命名。截至大战结束时,党卫军的野战部队共有38个师和一些独立旅,并且组建了军和集团军。*精锐部队:

第一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师)*

辖:第1,2装甲掷弹兵团,第1装甲兵团,第1装甲炮兵团,

第1装甲侦察兵营,第1防空营,第1突击炮营,第1装甲轻步营,第1火箭炮营

第1工兵营,第1后勤营

第二装甲师(帝国师)*

辖:第3,4元首、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第4装甲团,第2装甲兵团,第2装甲炮兵团

第2装甲侦察兵营,第2防空营,第2火箭炮营,第2装甲轻步营

第2工兵营,第2后勤营

第三装甲师(骷髅师)*

     辖:第5,6装甲掷弹兵团,第3装甲兵团,第3装甲炮兵团,

     第3装甲侦察兵营,第3防空营,第3突击炮营,第3火箭炮营,第3装甲轻步营

     第3工兵营,第3后勤营

第五装甲师(维京师)*

     辖:第9,10装甲掷弹兵团,第5装甲兵团,第5装甲炮兵团,

     第5装甲侦察兵营,第5防空营,第5突击炮营,第5火箭炮营,第5装甲轻步营

     第5工兵营,第5后勤营

第七志愿山地师(欧根亲王师)辖:

第13,14山地掷弹兵团,第7山地炮兵团,

第7山地侦察兵营,第7突击炮营,第7山地装甲轻步营

第7山地工兵营,第7山地后勤营

第九装甲师(HOHENSTAUFEN师)*

     辖:第19,20装甲掷弹兵团,第9装甲兵团,第9装甲炮兵团,

     第9装甲侦察兵营,第9防空营,第9装甲轻步营,

     第9工兵营,第9后勤营

第十一志愿装甲师(北欧师)*

     辖:第23,24装甲掷弹兵团,第11装甲兵团,第11装甲炮兵团,

     第11装甲侦察兵营,第11防空营,第11装甲轻步营,第11突击炮营,

     第11工兵营,第11后勤营

第十二志愿装甲师(希特勒青年师)*

     辖:第25,26装甲掷弹兵团,第22摩托车营,第12装甲炮兵团,

     第12装甲侦察兵营,第12防空营,第12装甲轻步营,第12火箭炮营,

     第12工兵营,第12后勤营

党卫军装甲师编制

 

总人数:13000-15000人
    师指挥部:1个连的兵力(拥有2辆豹式坦克,450名战地警察或宪兵)

SS第1装甲团(1600人)
    团指:320人
    下辖:
    第1营(500-600人)
    营指:拥有2~8辆豹式,3门20mm防空炮和12挺轻机枪
    第1~4连:每个连拥有14~17辆豹式或四号战车
    第2营(500人)
    营指:同第1营编制,但是坦克全是四号
    第5、6连:每个连14辆四号战车
    第7、8连:每个连10~14辆四号歼击炮(75mm,IV/70)

SS第1装甲掷弹兵团(2000人)
    团指:160人,拥有SD.KFZ.250或251半履带车
    下辖:
    第1装甲掷弹兵营(850人,全部乘坐SD.KFZ.251半履带运兵车)
    营指(大约一个连的编制)
    第1~3连:每个连拥有2门75mm反坦克炮,7门20mm防空炮,2门80mm34型迫击炮,4挺重机枪或29挺轻机枪
    第4连:6门75mm反坦克炮,4门42型120mm重迫击炮,2挺重机枪或4挺轻机枪)
    第2装甲掷弹兵营(850人,全部乘坐军用卡车)
    营指(大约一个连的编制)
    第5~第7连:每个连拥有2门80mm34型迫击炮,4挺重机枪
    第8连: 7门20mm防空炮(FLAK38),4门42型120mm重迫击炮或2挺重机枪
    (注意:编制里没有第9-14连)
    第15连:6辆大黄蜂或蜜蜂或150mm步兵榴弹炮
    工兵连:24个喷火器,1门20mm防空炮(FLAK38),2门80mmGR.W.34型迫击炮,2挺重机枪

    SS第2装甲掷弹兵团(同上。除了工兵连,它只有16个喷火器和12挺轻机枪)

    SS第1装甲炮兵团(1600人)
    团指:90人,拥有2挺轻机枪
    下辖:

    第1装甲炮兵营(550人)

营指: 1辆蜜蜂,3门20mm防空炮(FLAK38)
    第1、2炮兵连:每连6辆蜜蜂
    第3炮兵连:6辆大黄蜂
    第2装甲炮兵营(450人)
    营指:1辆蜜蜂,3门20mm防空炮(FLAK38)
    第4和第5炮兵连:每连6门牵引式105mm榴弹炮
    第3装甲炮兵营(500人)
    营指:1辆蜜蜂,3门20mm防空炮(FLAK38)
    第6和第7炮兵连:每连拥有4门牵引式150mm榴弹炮
    第8炮兵连: 4门170mm的K18

SS第1侦察营(500人)
    营指:(一个连的编制)
    重装侦察连:26辆SDKFz 221或16辆SDKFz 231
    轻装侦察连:全部251s,2门75mm反坦克炮(PAK40),2门80mm34型迫击炮或44挺重机枪
    第3连:2门75mm反坦克炮(PAK40),7门20mm防空炮(FLAK38),2门80mm34型迫击炮,4挺重机枪或29挺轻机枪
    第4连:6门75mm反坦克炮(PAK40),6门80mm34型迫击炮,18挺轻机枪
    维修连:3挺轻机枪

    SS反坦克营(500人)
    营指:3辆四号歼击炮(75mm,IV/70)
    第1和第2连:每个连拥有10辆四号歼击炮(75mm,IV/70)
    第3连: 12门牵引式75mm反坦克炮(PAK40)
    维修连: 3挺轻机枪

SS防空营(750人)
    营指:2挺轻机枪
    第1和第2连:每个连拥有6门牵引式88mm防空炮(FLAK18)或者36门20mm防空炮(FLAK38)
    第3连:9门37mm防空炮(FLAK37或38)
    第4连:4~12辆搭载20mm防空炮的半履带装甲车

SS工兵营(850人)
    营指:4挺轻机枪或4个喷火器
    第1连(完全摩托化):4挺重机枪,36挺轻机枪或4门80mm34型迫击炮
    第2连(全部装备251):2挺重机枪,43挺轻机枪,2门80mm34型迫击炮或6-8个喷火器

SS通信营(500人)
    营指
    下辖:3个连

 

SS火箭炮营(500人)
    营指:拥有1挺轻机枪
    第1~3火箭炮连:6个150mm41型火箭炮
    维修连:1挺轻机枪

SS-维修营(摩托化)
    营指:
    下辖:5个运输连

“阿道夫-希特勒师”历史最悠久的武装党卫队。前身是1933年3月组建的“柏林警备队”,当时希特勒从慕尼黑的卫队中亲自挑选出120名士兵,作为个人的贴身警卫。同年9月的慕尼黑大会中,正式改称“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由迪特里希任首领。1939年发展到3700人。在闪击波兰的战役中,它从南部发起进攻,于9月底攻入华沙。
     1940年德军进攻西欧,由于机械化程度高,6小时便攻入荷兰境内80公里。荷兰投降后,受命向南转进,协助在法国边境的德军作战。6月24日它攻至圣爱田地区,是进展最快速的德军部队。
   1941年被调到东线,并在南欧作战中以闪电般的速度穿过南斯拉夫及保加利亚,攻入希腊,在希腊投降的3天前,俘虏了16个师的希腊部队。此役结束后,该部扩编为机械化步兵师团,共有10796名官兵。其后,在侵苏作战中被编入南方集团军,并和维京师通力合作,协助第11和第17军团在乌曼包围苏军3个军团,会战结果有10万多名苏军官兵被俘。乌曼会战后不久该师改编成装甲掷弹兵师。
     斯大林格勒之役后,德军在哈尔可夫引诱苏军发动攻势,然后投入SS第一即阿道夫-希特勒装甲师团进行作战。结果苏军损失52个师级和旅级部队,造成2万多名士兵阵亡,损失了600多辆坦克。

接下来武装党卫队各装甲师开始大量换装新研制的“虎”式及“黑豹”式坦克,并参加了库尔斯克作战,后在南乌克兰地区遭苏军包围,元气大伤。
     1944年6月,该师受命阻击盟军登陆诺曼底,却由于盟军空中攻击而蒙受惨重的损失。从比利时撤到安亨(即阿纳姆)地区,并在那里参加了著名的安亨之役(即市场—花园战役),重创英军空降部队。随后又参加了阿登战役。此战结束后,武装党卫队各师加以整编,并派到匈牙利境内以解救布达佩斯的德军守备队。这成为阿道夫-希特勒师团的最后一战。在苏军强大的压力下,几经惨败后,阿道夫-希特勒师团和其他武装党卫队一起退到奥地利,在史泰尔地区向美军投降,部分后卫部队被苏军俘虏。

     “帝国师”被公认是武装党卫队的顶尖王牌,作为党卫队最早的组建的师级部队。“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扩编为师而挤占了帝国师排名第一的位置,否则不论从资历还是战功来说他都应该是党卫队武装师的NO:1。帝国师的成员都是纳粹党眼中种族、意识形态和军事方面的精英。但是国防军起初对此却不以为然,觉得他们不过是一帮由政治打手组成的乌合之众。但是在保罗·豪塞尔的精心调教之下,帝国师很快就成长为一支绝对忠诚于纳粹党并富于冒险进取精神的职业军队。 

名称变化:Verfüngs集群师1940——师1940年4~12月——摩托化师——师战斗群师——装甲掷弹兵师1942 年11月~1943年10月——装甲掷弹兵师战斗群——装甲师1943年10月-1945年5月。

1941年6月19021人;1942年12月17112人;1943年12月14095人;1944年6月20184人;1944年12月18000人。

1940年“帝国师”在低地国家和法国战役时,当时的名称是武装党卫队Verfüngs集群师。它的第一个作战地域是在鹿特丹附近与荷兰军队交战,随后该师与其他师一起拦截了一支法国增援部队,将他们逐回了出发地域。随后该师主要负责占领区清剿工作,然后参加了突破运河防线,直指巴黎的作战。战役结束时,该师已经到达西班牙边界。

1941年3月移防罗马尼亚,准备参加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的作战。1941年4月,“帝国师”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夺取了贝尔格来德。在结束巴尔干作战后移驻波兰。“帝国师”作为中央集团军群的一部分参加了入侵俄国的作战,在叶尔尼亚和斯摩棱斯克战役中都表现的很不错。它也是目标直指莫斯科的“台风”作战的先头部队之一。

1941年11月,到达莫斯科郊外。但由于恶劣的天气、巨大的人员和装备的损失以及一场声势浩大的苏军冬季攻势结束了该师继续推进的努力。伴随着一场场血腥的、伤亡极大的、逐步后撤的防御作战,该师战斗力渐渐耗尽。最后他们被撤出前线,送往法国以重新整编成一个装甲掷弹兵师。但该师的一部分留在了东线,被称为Ostendorf战斗群,在前线一直战斗到1942年6月被送往法国与师主力会合。

1942年11月,该师的一部分参加了在土伦夺取法国舰队的尝试。该师不久又更名为武装党卫队“帝国”装甲掷弹兵师。

1943年初,回到了东线,参加哈尔科夫会战,是拯救了濒于崩溃的战线的功臣之一。重夺哈尔科夫后,与其它兄弟部队一起准备参加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帝国师”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以南的推进十分成功,深入苏军战线达40英里,但最终仍未能达到合围苏军的既定目标。于是它与其它一些武装党卫队师团一起被调出前线。在一些小规模的战斗后,“帝国师”又一次被运往西方整编,成了武装党卫队“帝国”装甲师。在后方整编的同时,该师还在前线留下了一个战斗群,被称为“帝国”战斗群,正式名称“Lammerding战斗群”。在西方整编的同时还参加了在法国的反游击队作战。

1943年冬到1944年初,另一场大规模苏军冬季攻势在战线中央包围了一些德军单位,“帝国”战斗群也是其中之一。但与斯大林格勒不同,武装党卫队第二装甲军替他们解围。随后该战斗群被运往法国与师主力会合,在东线残存的一些部队组成Weidinger战斗群,并且从 Proskurow 一路撤退到特诺普(Tarnopol)。

1944年6月,作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之一为将盟军赶下大海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卡昂和圣洛周围的苦战使盟军前进受阻,但该师伤亡也很大。在成功地夺回蒙坦Mortain之后,它和其它许多部队一起落入法来兹口袋的包围圈,开始后撤。多亏了该师和第9“霍亨施道芬”装甲师的共同努力,撑开了袋口,大部分德军才得以向东冲出包围圈。该师撤过塞纳河,然后又撤到齐格菲防线之后。稍加休整后,“帝国”装甲师参加了阿登战役。突破美军防线后,该师向前猛攻,但就在肉眼能看见马斯河的地方,攻势被增援的美军制止。随着美军逐渐的反攻,又一步步地向后退却。撤回本土补充人员和装备,随后参加了德军最后一次攻势作战——夺回布达佩斯,但受挫于苏军强大的兵力。之后,该师先后在德累斯顿、布拉格、维也纳作战,一直到战争结束。大部分人员向西开进,直至向美军投降。

     骷髅师由一些参加过波兰战役的“骷髅”单位和国内“骷髅”组织的后备队加上其他一些武装党卫队辅助部队而组成。在陆军指挥下参加了波兰战役,之后一些部队被调出以作为新成立的“骷髅”师的骨干。“骷髅”师在Dachau附近的武装党卫队训练基地编成,随后在Wurttemberg和Truppen-Ubungsplatz Obermunsingen接受进一步培训。

名称变化:“骷髅”团——“骷髅”师——“骷髅”师战斗群——“骷髅”装甲掷弹兵师——“骷髅”装甲师。

1940年法国战役,骷髅师先是被作为预备队,5月16日才投入战斗。19日时,该师负责在Le Cateau和Cambrai地区清剿残余的抵抗力量。当天发生了屠杀战俘的事件。之后,该师前往敦刻尔克以南的法国海岸担任海岸防御任务。6月初,该师移防圣洛,准备参加法国战役第二阶段的攻势。在战役实施时,它负责保护集团军的侧翼,清剿夺取的地区和押送战俘。当法国战役结束时,该师已经到达西班牙边界。
    在那里一直停留到1941年4月。随后移防东线,加入北方集团军群准备侵苏。开战后,它迅速穿越了立陶宛、拉脱维亚,7月越过了斯大林防线,到达了德米扬斯克以北,随后在7月31日8月25日在列宁格勒地区作战。(这次作战时,它曾配属给曼斯坦因所指挥的56装甲军。)8月初,该师夺取了Chudovo,莫斯科-列宁格勒铁路线上的重镇。
    1941年秋冬,苏军在北方前线向德军发起了反击。该师被包围在德米扬斯克口袋。损失作战部队骨干力量将近60%,该师改称“Eicket战斗群”。1942年4月,德米扬斯克口袋解围,该师(战斗群)撤往Lovat河附近休整。但一部分部队留在了德米扬斯克继续执行防御任务,直到1942年10月全师前往法国进行整编,并参与了对维希法国的占领。在得到了一个装甲营后,该师改称武装党卫队“骷髅”装甲掷弹兵师。它在法国一直停留到1943年2月。
    1943年2月,该师回到东线加入南方集团军群。随后参加了对苏军冬季攻势的反击。在第二次哈尔科夫会战中,它加入了南线反击部队,为重夺哈尔科夫立下了战功。以后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在南线与党卫队兄弟部队一起参与了几场重要战斗(包括Prochorovka的坦克大战)。会战结束后,“骷髅”师担当起了东线的预备队(消防队),转战东线南部、中部近一年之久。1943年10月它被改编成了装甲师。两个装甲掷弹兵团分别被命名为第5“Thule”装甲掷弹兵团和第6“Theodor Eicke”装甲掷弹兵团。
   1944年,中央战线,苏军打垮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两周内向前推进了超过三百公里,已经渡过维斯瓦河,站在华沙的大门口了。为配合苏军的挺进,华沙城内爆发了起义。“骷髅”师和其他部队一起紧急赶往华沙地区,制止了苏军的前进并镇压了起义。近两个苏联集团军被“骷髅”装甲师和“维京师”以及陆军第19装甲师一起击退,被迫回撤至维斯瓦河对岸。
    随后,该师被派往南方参加布达佩斯解围战。 “骷髅”师一直打到了布达佩斯机场,但迫于苏军的强大兵力和资源优势,始终未能达到目的。随后该师在布达佩斯以西进行防御作战,最后退到维也纳附近。1945.5.9向美军投降,但作为战俘被移交给了苏军。

    “维京师”成立于1940年12月,起先被称为“日耳曼尼亚摩托化师”,但在1941年1月被改称“维京师”。2月时,一个芬兰志愿者单位加入了师的编制。训练持续到4月,这个师完成了出击准备。
1941年6月29日,首次作战是在作为南方集团军群的一部分在加里西亚附近向特洛普(Tarnopol)进攻。

1941年8月,“维京师”在第聂伯河为夺取桥头堡而战。很快,他们穿过了第聂伯罗夫斯克奔向罗斯托夫。1941年冬天,撤至米乌斯河一线过冬。
    1942年春夏,德军发起攻势时,“维京师”推进至高加索地区,是到过德军推进极限的部队之一。他们在高加索一直战斗到1943年春天,由于斯大林格勒的惨败,不得不回撤。“维京师”和其他师一样,编成部队经常发生变动。“诺德兰”(Nordland)步兵团被撤编,以和其他一些包含斯堪的那维亚人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党卫军师。纳瓦、爱沙尼亚单位,在1944年也加入维京师,但同年撤编。

1943年10月,“维京师”的名称变为第5“维京”装甲师。

1943年夏秋,在哈尔科夫和第聂伯河地区进行防御作战,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苏军1944年6月发起大攻势时,“维京师”和许多师团被包围在“切卡西口袋”中,作为唯一的装甲部队,担当突围的“装甲矛头”。另一个外籍部队单位“沃伦涅”(Wallonien比利时人)也划归该师指挥。整个部队最后冲出了包围圈,但损失了全部装甲部队和大量人员装备。残存的人员和装备被临时编成一个战斗群,很快被送到波兰以组建新的“维京”装甲师。在整编的同时,苏军已经推进到维斯瓦河畔和波兰的华沙地区。“维京师”和“骷髅”装甲师以及陆军第19装甲师一起进行拼死努力,将苏军制止在华沙城下,使其回撤过维斯瓦河,并将战线一直维持到1945年1月。
    1944年12月从华沙前线撤下,立刻被去南方参加布达佩斯解围战。为了解救被围的45,000德军,“维京师”向前推进了两周,但由于苏军的强大兵力和资源优势,始终未能达到目的。该师在布达佩斯以西进行防御作战,逐步退到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直至1945.5向苏军投降。

     "北欧师"组建历程“瓦拉格”战斗队——日尔曼志愿师——第11“日尔曼”装甲掷弹兵师1943.3.17~1943.11.12——第11“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1943.11.12~1945.5.3。

1943年12月-11393人(德国军官232人,士官1496人和士兵2403人)
    1944年6月-11749人
    1944年12月-9000人

1943年初,建立一个新的党卫军装甲军----第3(日尔曼)SS装甲军,该军下辖由德国人和斯堪第那维亚人混编的SS第5"维京"装甲掷弹兵师,同时还计划组建另一个由外籍志愿者组成和指挥的SS师。1943年2月,这支外国人部队被命名为"瓦拉格"师。3月17日,也被正式命名为"北欧",开始在德国南部上法兰哥尼亚的格拉芬维训练营组建,其基干战斗部队由挪威军团和丹麦自由兵团的老兵组成,所有的成员都是非德国籍的日尔曼族人。"北欧"师和刚刚组建的第3(日尔曼)SS装甲军于1943年8月28日派往克罗地亚和铁托的游击队交战。11月12日,正式升格为装甲掷弹兵师。11月25日,第3 SS装甲军开始调离克罗地亚开赴东部战场并于12月22日全部抵达前线。

     该军分派在苏联北部的列宁格勒以西奥拉宁巴姆地区,隶属于林德曼上将的第18集团军。12月10日,挪威团和丹麦团的各营已经进入他们的指定阵地。1944年1月14日清晨苏军发动一场进攻。苏军第二波罗地海方面军是德军兵力的4倍。在奥拉宁巴姆前线,苏军第2突击集团军集中攻击了由残缺不全的德第9空军野战师守卫的防线。这个师遭受了强烈的打击,防线很快就被突破。该师的南翼部队奉命后撤。这形成了对"北欧"师和第3 SS装甲军防线的严重威胁。挪威团第1营于1月15日晚发动了反击,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经过了接下来几天的残酷战斗之后,"北欧"师守住了防线。但在17日,该师在敌军的强大压力之下开始从被突破地域开始后撤。其原先防御的前线东西面防线也被迫转移至南北一线。

    在师长舒尔滋投入了2个预备的装甲掷弹兵营后,该师和由荷兰志愿者组成的"尼德兰"(Nederland)部队以及被重创的第9、10空军野战师尝试守住东南方向的防线。经过几次苏军的猛攻之后,防线在1月25日被撕开了一个缺口,并很快便蔓延开来。在新一轮攻势之后,战线终于崩溃了。整条防线被水银般倾泻而入的苏军分割成三部分。而处在敌军突破区域的丹麦团第1营几乎全军覆没。
    1月27日,第3SS 装甲军开始全面向爱沙尼亚的纳瓦撤退,在经过几天的激战之后,部队到达了卢加河并在雅姆堡周围建立了防御阵地,这是一条临时的防线同时在此重编撤退的部队。1月30日,在苏军猛攻下,第3SS装甲军撤过了卢加河并炸毁了所有桥梁。
    此后,最高统帅部命令该军坚守包括雅姆堡桥头阵地在内的卢加河防线。然而苏军此时已经越过了卢加河的南面。这道命令导致德军损失惨重。1月31日,苏军又突破了北面,目标直指靠近芬兰湾的纳瓦-约苏地区与此同时,苏军对防守在雅姆堡到帕多加一线的 "北欧"师部队发动猛烈攻势。残酷的战斗持续了整整2日,直到2月1日该师才被迫放弃了卢加河阵地。第3SS装甲军也在同日撤入纳瓦。在2月剩下的日子里,该军决定不论敌人的攻势如何猛烈也要守住纳瓦桥头阵地。
    1944年3月初,苏军在纳瓦的地面进攻受阻之后,改为对该市的炮击和空袭。同月月中,在经过几天无情的轰击之后,苏军开始在城市地面的防线发动攻击,守卫在这里的是第4SS "尼德兰"志愿装甲掷弹兵旅下属的SS第48 "谢法特将军"装甲掷弹兵团,尽管残酷的战斗超出了极限,但是该团的荷兰掷弹兵们还是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守住了阵地。在进攻失败之后,苏军转而向该市的西北面的防线突袭,面对他们的是SS第49"德。鲁伊特"装甲掷弹兵团和SS第54工兵营,在经过几天的苦战之后,守军奉命从最初的战线上后撤,而 "北欧"师的部队则协助稳定该地区的情势。
     这次战斗标志了自从苏军突破"奥拉宁巴姆口袋"以来持续激战的终结,它暂时中止了苏军的攻势。纳瓦战役也演变成了一场狙击战。在这段时期内,挪威团和丹麦团的第1营由船运回德国重建。后来这两个营再也没有回到 "北欧"师的序列,而于1944年12月编入SS第5 "维京"装甲师,参加了布达佩斯解围战。
     苏军自6月初逐渐开始对德军防线增压并很快就演变为一场总攻势。6月22日,"巴格拉提昂计划"开始,矛头直指德军在东部战场实力最强的---"中央集团军群",这是苏军期待以久的夏季攻势,他们很快就在德军战线上撕开了一个宽达400公里的裂口。这明显的表明德军部队在波罗地海国家和其它东部战场之间的联系将要有切断的危险!!

     7月初,所有的德军部队开始考虑并计划从纳瓦桥头阵地向坦宁堡防线撤退,7月11日,在战线南翼的第18集团军首先遭到苏军第2波罗地海方面军的进攻,这导致了德军向马里恩堡防线(Marienburg)的全面后撤。同时也标志着纳瓦攻防战的结束。

    7月19日,德军正式决定后撤至纳瓦河以西20公里的坦宁堡防线,撤退由23日开始。但在第二天苏军以南北两个方向发动了一个强大的钳型攻势,目标是切断第18集团军下辖的 " 纳瓦"军团7月25日,德军从纳瓦战线撤退完毕,苏军也同时穿越了爱沙尼亚边境,向北直扑坦宁堡防线。

    7月26日夜,苏军对坦宁堡发动了第一次进攻,最初他们突破了通向西面的主要公路,但是这个突破口很快就被堵住。27日晨,苏军再一次突袭,还是被党卫军掷弹兵们击退。战斗持续到28日,第3SS装甲军在敌人强大的坦克和步兵的猛攻之下拼命的死守着摇摇欲坠防线。

     7月剩下的日子和整个8月,第3SS装甲军始终进行着最残酷的激战,但这些欧洲志愿兵们仍坚守住了阵地。9月14日,在爱沙尼亚的德军开始奉命向拉托维亚撤退。第3SS装甲军于18~19日夜开始后撤,22日晨,"北欧"师占据了拉托维亚首都里加西北30公里的阵地,当晚全师在该市西南重新部署。

    在苏军攻入该地区后,为了凝聚一条新的战线,该师撤到了图库姆斯市附近的集结地域并于9月28日发起反击,夺回了原先西南方向的阵地。在接下来的2个星期里,党卫军掷弹兵们与数倍与己的敌人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是很明显他们坚守的防线过长,而敌人又过于强大。10月6日,整个"北方"集团军群开始向拉托维亚的西部省份库兰撤退。其大部分的部队就在战争剩下的日子里被围困在"库兰口袋"中,最后只有少数幸存下来。

      10月12日,"北欧"和"尼德兰"的部队撤退至库兰前线以南地区,13日在多加河上最后的一座桥被德军炸毁,同日苏军完全攻占了里加市15日"北欧"师建立了几个星期以来第一条稳定的防线。第二天苏军开始发动猛攻,防线一度被突破但马上又被守军堵上。这样激烈的拉锯战一直持续了整个10月。
      10月27日,苏军在一轮强大的炮火准备以后打响了第二次库兰会战。很快防线就被撕裂,但是党卫军志愿兵们一次一次的将敌人击退。1945年1月初,"北欧"师阵地前的敌人活动又开始频繁起来。1月20日,苏军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势,第24 "丹麦"装甲掷弹兵团几乎全灭以至于德军不得不将第14装甲师调到该团的阵地上进行反击。1月底,损失惨重的第3SS装甲军计划从库兰撤回德国本土进行整编,撤退于31日开始。2月初,"北欧"师从拉托维亚的里堡港船运回德国。在德国,第3SS 装甲军和早先已经撤离回来的部队重新汇合此时。该军下辖:SS第27"兰格马克"志愿掷弹兵师的一个战斗集群、SS第28"华隆"志愿掷弹兵师、SS第10"福隆德斯伯格"装甲师的部分部队和SS 第11 "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隶属新组建的第11装甲集团军。

    2月16日,该军奉命发动攻势以铲除安斯瓦尔一带的敌军突出部,这次行动代号为 "至日计划",德军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大将开始计划发动一次全线的总攻,但是希特勒将其修改为一次局部的反击。在进攻一开始,"北欧"师取得一定战术上的成果,攻占了依那河河岸。然而随着苏军抵抗的增强,前进的势头开始放慢。在18日的激战之后,德军成功的掩护了难民们从安斯瓦尔德安全疏散。接下来的两天里,双方一直在该市进行着苦战。

      21日,军长斯特内下令全师撤至依那河北岸。从23~28日,第3SS装甲军开始缓慢后撤到斯塔加德一带和奥德河以北的斯特丁。3月1日,苏军在猛烈的预备炮火之后再次发动了进攻。战至中午,德军开始前面退却,Scheberg失守。在接下来的的几天里,"北欧"师和其它部队被步步逼退。3月4日,全军撤至阿尔特丹。3月8日,大部分部队已成功的在阿尔特丹周围建立了防御阵地。如果这里失守,那么奥德河将是东德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在14/15日夜,桥头阵地被放弃,仍然在奥德河东岸的。"北欧"师部队撤退至阿尔特丹城内。"挪威"和 "丹麦"团遭到了毁灭性的损失但仍旧死守阵地直到19日。当日夜,撤离该城。

    之后,"北欧"师奉命前往施维特-巴特-弗瑞恩瓦尔德地区,并且得到了一些复原伤兵和来自空军以及海军人员的补充,此外他们还得到了小部分车辆。

    4月16日,"北欧"师接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最后一道命令:进入柏林的东部防线。17~20日白热化的战斗一直在该师的阵地上持续。22日,该师被迫撤入柏林市区的蒂尔加腾,这里成为了"北欧"师的最后战场。有些部队在"北欧"师撤入市区时由于混乱而被分割成一些独立的战斗集群各自为战,"挪威"和 "丹麦"团以及部分SS第11工兵营的部队守卫斯普雷河上的桥梁。

      然而这些掷弹兵和工兵们很快就被穿越斯普雷河的苏军突击队击退,并被迫撤至已夷为废墟的政府区。与此同时,苏军主力在政府区南面的特雷普托公园开始对"北欧"师发起进攻。这里由SS第11工兵营和SS第11赫尔曼-冯-萨尔扎装甲团的残余守卫,装甲团团长考施指挥了该团在战争中最后一次装甲攻击,成功的阻止了敌人在此处的进攻。

    25日,在斯普河和泰尔托运河的最后一战打响,此时由于师长齐格勒已经丧失了全部斗志,所以党卫队旅队长古斯塔夫-库鲁肯贝格少将、博士接替了他的位置。他还带来了300名第33 "查里曼大帝"志愿掷弹兵师的法国志愿兵并且迅速了重整了"北欧"师的防御阵地。第二天大部分的残存兵力退入了政府区并于27日撤至国会大厦一带。27~30日守军们就在这最后的几公里范围内做垂死挣扎。

      30日晚8点, " 挪威"和 "丹麦"战斗集群的幸存者突围。结果只有少数人安全逃脱。

      1945年5月1日,"北欧"师幸存者向英美盟军投降。最后被送回了自己的国家,他们经受了重建的本国政府严酷的审讯和漫长的监禁。

     另外根据Panzer vor的BBS的资料补充更正:德军最后的突围兵力,柏林城防司令部与下令所有守军尽最大努力突出柏林,主要为”北欧’师的国会大厦守军(约600人),主力为隶属SS503重装甲营的5辆虎王(其组员全为非德裔人)﹐第2装甲团的2辆豹式﹐1輛突击炮及8辆各类型装甲车辆﹐该突围由戴尔(虎王314号的指挥官)所率领﹐于5月1日在弗雷德里克斯地铁站口集结﹐并向西面突围试图突围至霍斯坦同时向当地的加拿大军投降。但突围行动到5月2日受到苏军的猛烈阻截﹐所有坦克全部被击毁﹐只有小部份部队能徒步越过苏军的防线到达夏洛滕伯格﹐但最后他们也全数被俘﹐而并未能到达目的地哈威尔。 

党卫军第6山地师-“北方”师

     在1941年早期,几支由普通党卫军人员组成的骷髅旗队被调到挪威担任地方驻防部队。其中第6和第7 骷髅旗队和其他一些部队组成了SS-摩托化北方战斗群。战斗群参加了 "银狐"行动,这是一次旨在解放被苏军占领的芬兰领土并夺取苏联的卡累利阿地峡。因为训练不充分,作战从一开始就很不顺利,在1941年夏季被逐退至Salla。但在芬兰的训练下,同时又从党卫军后备机构补充了训练有素的新兵之后,这支部队在1942年以后表现的很好,并经常和国防军第七山地师协同作战。

从1941 年7月-到1944年成为一个山地师为止,北方战斗群在极寒地区的茫茫林海雪原间和俄军连续战斗了1214天。该师的一支中坚力量SS挪威志愿滑雪队(一个由挪威、瑞典和丹麦人组成的精英滑雪队)进行伏击和巡逻工作。在德国第20山地军根据1944年秋签订的苏芬休战协议从卡累利阿地域撤军后,SS第6山地师也撤离了。在“白桦树”行动中,为掩护从芬兰撤下来3个德国集团军,SS第6师组成殿后部队。在1944年9月到11月,行军1600公里,来到了挪威南部的莫拉纳 (Mo-I-Rana ) 。乘火车离开挪威。在海军的护送下,该师通过了斯克格拉克(Skaggerak),并在丹麦作短暂停留后,坐火车到法国东南方的Low Vosges孚日山参加 “北风”战役。在战争余下的几个月中,这个师一直在Vosges山区和萨尔( Saar)-摩泽尔(Moselle) 三角地带中继续战斗。
师部
SS-装甲掷弹兵第11团 (山地步兵团)
SS-装甲掷弹兵第12团 (山地步兵团)
SS-山地炮兵第6团
SS-第6突击炮连
SS-第506装甲掷弹兵营
SS-第5机械化步兵团
SS-第9机械化步兵团(1943年调离)
SS-第6机械化步兵营
SS-第6 (山地)反坦克营
SS-第6高炮营
SS-(山地) 第6摩托化通讯营
SS-(山地) 第6摩托化侦察营
SS-(山地) 第6工兵营
SS-挪威滑雪步兵营(挪威志愿者组成的滑雪步兵营)
SS-第 6后勤部
SS-第 6被服连
SS-第 6医疗连
SS-第 6兽医
SS-第 6战地记者排
SS-第 6宪兵连
挪威警察连 (1943年配备第二连,1944年由第三连代替 – 编入滑雪步兵营)

党卫军第7“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

 

名称变化
    党卫队武装护卫队& “家园卫队”
    党卫军志愿山地师
    党卫军“欧根亲王”志愿师
    党卫军“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
    党卫军第七“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

    1941年3月25日,为了确保南翼的安全,希特勒召见了南斯拉夫摄政保罗亲王、王国执政瑞金特王子。经过谈判,南斯拉夫准备加入轴心国。3月27日,南斯拉夫民族主义者发动了反纳粹德国的政变,临时政府推举彼得二世为首脑。希特勒得知贝尔格莱德的政变,怒火中烧,立即下令德军入侵南斯拉夫。4月15日,南斯拉夫投降,国土中大部分成为德国和意大利的占领区。
    南斯拉夫城乡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抵抗运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由南斯拉夫旧军官和民族主义分子组成的切特尼克武装和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游击队。在占领军的默认或者支持下,南斯拉夫各地成立了众多的自卫队和护卫团。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东部的班塔特地区、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西部的希本巴根地区里居住着泛德意志人。年底,鉴于南斯拉夫境内愈演愈烈的民族仇杀,这些泛德意志人自发组织了一系列民团武装,不久得到了德国占领军的支持。1942年初,在班塔特成立了党卫队护卫武装〔SS-Selbstschutz〕,另外还建立了有四个营的准军事武装“家园卫队”〔Heimwher〕。这个军事组织被德国人命名为“欧根亲王”,成员全部是当地的泛德意志人,军官则由德国占领军从奥地利和罗马尼亚抽调而来。
      3月1日,党卫队作战总部命令在巴尔干的泛德意志人组建一个山地步兵师,番号为“武装党卫队志愿山地师”。党卫队护卫队和家园卫队成为这个新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罗马尼亚军队的一个军官泛德意志人阿瑟·菲利普自愿加入纳粹党卫队,并且被任命为这个部队的指挥官。4月1日,党卫队授予该部队正式的番号“武装党卫队第七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4月15日,从南斯拉夫军队中抽调来的泛德意志人士官加入部队。5月又有一万八千名来自匈牙利的泛德意志人志愿者来到塞尔维亚。这些匈牙利志愿者中的一部分也被补充到欧根亲王师,至此全师共有官兵2.15万人。编制如下:
ss第1山地步兵团
ss第2山地步兵团
ss摩托车营〔Motorcycle〕
ss骑兵营
ss装甲营
ss山地炮兵团
ss工兵营
ss勤务营
ss山地猎兵营
后勤部队

在塞尔维亚北部,全师官兵按照武装党卫队的要求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其中包括体能锻炼、军人风纪及技能训练和武器训练。这个部队的训练期远超过武装党卫队规定的训练期限,达到半年之久。部队装备全系列捷克轻型武器和法国轻型坦克。10月,部队结束了军事训练,被运送到塞尔维亚西南的萨拉热窝。5日,立即前往塞尔维亚-门德内哥罗边界的瑞查地区参加清剿游击队的行动。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欧根亲王师士兵残酷对待当地的塞尔维亚人,制造了一系列屠杀事件。为了尽快剿灭南斯拉夫境内的游击队武装,希特勒决定动用驻扎在南欧的德国军队对铁托游击队及其切特尼克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党卫队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是唯一的武装党卫队部队,并且在整个作战计划中担当重要的角色。

南斯拉夫共产党在战前是一个影响度很小的政党,主要活动局限在城市。由于各地傀儡政权的建立,共产党游击队被迫转移到乡村。到1943年初,铁托领导下的游击队武装迅速发展到15万人,有9个师、36个独立旅和近70个地方游击队。早在1942年,德国军队对南斯拉夫境内的抵抗运动就进行了大规模清剿,但收获不大。德国在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利,急需兵员补充。希特勒非常希望能够将驻扎在巴尔干的军队调往俄国。德国总参谋部制订了“白色行动”方案。此次军事打击的中心是游击队根据地首府所在地比哈奇。12月,希特勒下达了第四十七号命令,批准实行该计划。12月29日,德国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官莱尔将军下达了开始发动攻势的命令。1943年元旦,在萨拉热窝执行保卫后勤仓库、铁路线或附加训练的武装党卫队第七山地师接到命令。指定其归属德国第十二集团军序列,将其防区移交给从科索沃赶来的保加利亚两个团〔第61、62团〕。然后迅速开赴波斯尼亚西部的 Agram,准备参加作战。

1月18日,白色计划第一部分“Unternehmen Weiss” 开始执行。克罗地亚、意大利和德国部队预期要消灭在科尔敦、巴尼亚和波斯尼亚克拉伊钠的铁托游击队。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的任务是从卡尔洛瓦茨进攻,德国国防军的第717步兵师则从萨那大桥进攻。这两个师要把游击队根据地分割开。然后在弗尔托切会师。参加行动的兵力有德军4个师、意大利的3个师和约1万人的乌斯塔沙分子。武装党卫队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在进攻发动后的1月20日才投入战斗。部队经过激烈战斗于28日占领了比哈奇。2月3日占领了弗尔托切与717步兵师会合。但南斯拉夫人民军浴血奋战,突破包围南撤到内雷特瓦河谷一带。
      德国总参谋部在计划中预期先在白色一计划中分割游击队,然后在白色二方案中歼灭游击队主力。游击队孤立无援的处境下四面受敌。纳粹准备招募一支武装党卫队第13“弯刀”山地师。意图是将第7欧根亲王山地师和第12弯刀山地师一起成立一个武装党卫队山地军(4月21日成立),番号为武装党卫队第5志愿山地军。2月20日,白色计划二开始执行。第七山地师从北部向南方紧紧咬住游击队主力攻击前进,一路上遭到南斯拉夫游击队上后卫部队的顽强阻击。2月23日,第7山地师在拉帕克、27日在德瓦尔都发生了激烈的交战。3月3日,第七山地师前突到格拉哈沃将南斯拉夫人民军主力压缩在内雷特瓦河北岸。6日,南斯拉夫人民军无产者第2师为了掩护游击队统帅部和主力突,在梅德朱格里捷山与第七山地师展开血战。游击队使用了不久前缴获意大利军队的几辆轻型坦克,令缺乏反坦克武器的第七山地师官兵十分吃惊。南斯拉夫游击队达尔马提亚三个营强渡内雷特瓦河,突破了配合德军作战的切特尼克分子的阵地,从而掩护整个游击队主力顺利向黑塞哥维那和黑山突围。

希特勒对党卫队第7山地师的表现还是表示满意。原师长阿瑟·菲力普斯将军由于指挥有方而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3月10日,欧根亲王山地师被运送到南方的莫斯塔尔,准备参加下一阶段的军事行动。4月30日,部队迎来了新师长,党卫队少将卡尔·瑞奇崔特·冯·奥博堪普。
      5月,从内雷特瓦河谷突围出来的南斯拉夫人民军游击队一路南下,挺进到波斯尼亚和门德内格罗交界的山区,其中黑山第4旅和第5旅甚至抵达阿尔巴尼亚边界。5月14日,游击队主力击败了意大利军队的围剿。德军决定发动对游击队的第三阶段攻势,代号为“黑色计划”。德军东南欧司令部集结了约7万军队。意大利提供3个师,克罗地亚独立国派来了一万一千人,接替第7欧根亲王山地师防务,驻扎在萨拉热窝的保加利亚2个团也加入到作战计划中。德军指挥部计划第一阶段纵深包围将持续10天,然后第二阶段歼灭包围圈中的游击队需要10天,最后再花费几个星期的时间对游击队活动地区进行彻底消灭游击队主力。
      武装党卫队第7欧根亲王山地师集结于游击队活动地区西北的莫斯塔尔,在它北部是德军第118步兵师,南翼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师。游击队处在黑山的狭小山地里地形十分复杂,活动范围有限;在这片山地的西南和南部是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这里是马其顿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的居住地,东部则是萨拉热窝的丘陵地带。德军在此有重兵,而且这里交通方便。德军增援也很迅速;西部则是亚得里亚海岸,活动范围更为局限,德军判定游击队必将向北,因此在这个方向德军投入了2个师的兵力,其中118步兵师在西、369步兵师在东,严密封锁萨拉热窝-莫斯塔尔一线。党卫队第七山地师被配属在第118步兵师的南翼,这个作战凶猛的部队直插皮瓦河、塔拉河、苏捷什卡和和德里纳河的汇合处,截断游击队向北突围的道路。
    5月15日,武装党卫队第7欧根亲王山地师在莫斯塔尔南部完成战斗部署,开始向东进入门德内格罗西部山区。5月20日第7欧根亲王山地师占领了 Niksic ,5月22日占领了 Podgorica ,5月29日占领了 Stavnik,从而控制了皮瓦河西岸。在其的北侧,德军第118步兵师也占领了苏捷什卡河上游,而游击队只保留住皮瓦河-苏捷什卡河的一条狭窄通道,这条通道也正被从东部挤压过来的德军第369步兵师威胁着。

铁托面对危险的局势,决定将游击队主力一分为二。一路强渡苏捷什卡河,一路向东部的福查方向突围。但福查方向进攻的游击队与德军第369师迎头相遇。几经战斗而不得突围,只好回头追赶第一路突围部队。铁托意识到在皮瓦河、苏捷什卡河和德里纳河交界处的武切沃高地是突围战斗中的重要阵地,因此严令游击队无产者第2旅火速前进并占领之。武切沃高地也是武装党卫队第7山地师的攻击目标,5月30日游击队抢先占领了制高点。缺乏重型攻击武器的党卫队第七山地师激战数日而无所获。6月6日,德军F集团军群司令官李斯特亲临前线指挥。在苏捷什卡上游的上巴拉和下巴拉高地,第七山地师终于得到了第118步兵师炮兵的支援,开始对高地发动猛烈进攻,给游击队守卫部队造成了巨大伤亡。靠着游击队员的顽强精神,铁托率领游击队主力终于在德军369师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溃围而出,但是游击队第3师被德军包围消灭在苏捷什卡河边。
      6月末,在苏捷什卡战役中战斗减员很多的第7山地师回到萨拉热窝。部队总结了上半年的战斗经验,尤其是火力配备问题。党卫队作战总部很快为其装备了新的武器,首先换装了五百挺MG42,然后又配属了9门75毫米40型反坦克炮和9门75毫米山地炮。第七师在作战中先派遣小股侦察分队四处侦察。一旦发现情况,立即招来主力部队。7月,第7山地师采用这种新的战斗方法,以营为单位在萨拉热窝东北进行有重点的反游击队军事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8月,和德军第369步兵师协同作战,从萨拉热窝向莫斯塔尔一路扫荡。10月21日,又从游击队手中夺回了布拉奇岛。

在解除意大利军队武装的同时,德国占领军正在筹划新的针对铁托游击队的攻势。第七山地师的侦察单位被抽调回波斯尼亚,由当地党卫队和盖世太保统一指挥,秘密对游击队进行侦察。10月底到11月,第七山地师完成了对佩尔加萨克半岛地区游击队的清剿,在极其保密的措施下秘密回到萨拉热窝。12月初,开始对波斯尼亚东部的游击队发起进攻。德军反间谍机构破译了各个游击队之间的无线电台密码,所以德国人十分清楚游击队员所在的位置。在波斯尼亚东部的游击队一部分是从西塞尔维亚转移来的部队,另一部分是刚从意大利战俘营释放的南斯拉夫战俘组成的新部队,被德军轻易击溃。党卫队第七山地师就是利用情报,突然包围了在普里耶波列的南斯拉夫人民军苏马迪亚第一旅,游击队员不愿投降,最后全部战死。在第六次攻势中,第7山地师和第1山地师协同作战。在整个攻势中,全师在45天行军732公里,阵亡250人,1100人负伤,这还不包括在行军中伤了脚的1500人。

1944年1月10日,武装党卫队欧根亲王山地师返回达尔马提亚的斯普里特休整。2月,它又被调到萨拉热窝进行频繁的清剿零星游击队的军事活动。3月27日,欧根亲王山地师派出一个营前往西波斯尼亚的辛集地区进行清剿。28日,屠杀了834名南斯拉夫平民,并焚烧了大约五百座住房。

1月,新委派的师长是原党卫队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团长奥托·库姆。1944年4月23日,党卫队欧根亲王山地师在党卫队第5山地军的作战序列中参加了代号为“Unternehmen Maibaum"的反游击队军事行动。这是二战规模最大的清剿游击队行动。参加行动的德军近60万人,有22个德国师、9个保加利亚师和20个傀儡国的师。主力为第5山地军(下辖武装党卫队第7欧根亲王山地师、第13弯刀山地师、第21斯堪德堡山地师、第23卡玛山地师、克罗地亚步兵师、第118猎兵师、第181步兵师〕。第5山地军在第15军和第2装甲军的配合下成功在德里纳河包围并击溃了南斯拉夫游击队第三波斯尼亚军,并且夺取了游击队在这个地区的主要城市图兹拉。

1944年5月,德军准备使用党卫队第500伞兵营空降袭击南斯拉夫人民军指挥部所在地达瓦,活捉铁托。这次行动命名为“跳马”。党卫队欧根亲王山地师侦察营是突击先头部队之一,师本部又担负着单刀直入,打通与伞兵联系的重要任务。5月9日,欧根亲王师出击,在斯雷布雷尼察附近击溃了游击队第三加利波的旅〔该旅由投诚的意大利士兵组成〕和第十六穆斯林旅,占领了出发阵地。5月25日,党卫队伞兵在清晨开始空投达瓦,但是铁托成功躲开了纳粹特种部队的搜捕并且撤退到安全区域。当晚,游击队部队整夜围攻党卫队第500伞兵营,伞兵只能蜷曲在达瓦旁的一个小高地和墓地里。26日,欧根亲王山地师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从游击队的防线上杀出一个狭小的通道,将剩余的伞兵营救出去。这次行动并未对游击队的活动造成大的损害。这是欧根亲王山地师参加了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清剿游击队行动。

此后,游击队在苏联和英美盟国的支援下,力量越来越强大,已经可以在一些局部地区开展有规模的攻击活动。欧洲战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欧根亲王山地师的风光时期已经走到了尽头。1944年8月,苏军攻入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游击队开始计划攻占贝尔格莱德。9月8日,保加利亚转而支持盟国,向德国宣战。这使驻扎在希腊的德军处于危险境地。党卫队第7欧根亲王山地师被调往门德内哥罗与科索沃的交界处。在门德内哥罗的莫卡拉-古拉,第7山地师经过战斗驱散了当地的保加利亚军队,牢牢控制马塞多利亚的瓦达-康立朵桥头堡,掩护了35万驻希腊的德军撤退。之后又被调往贝尔格莱德附近进行清剿游击队的行动,以保障德军迅速增援与苏军作战的前线。

10月,第七山地师为了掩护轴心国部队撤离巴尔干半岛。在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边界与南斯拉夫游击队、切特尼克分子、保加利亚军队和苏军激战,蒙受了巨大伤亡。尽管得到了一些补充兵员,但素质十分低下。10月10日,欧根亲王山地师得到一些炮兵。20日,苏军占领了贝尔格莱德。21日,第7山地师在卡拉尔热窝参加防御战。从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一路撤退出来的党卫队第21师残部奉令被补充进欧根亲王山地师。此时部队的编制:
    ss第13阿瑟·菲力普斯志愿山地猎兵团
    ss第14斯堪德堡志愿山地猎兵团〔ss第21师的残余补入后编为一个团〕
    ss志愿山地炮兵团
    ss第7装甲单位
    ss装甲连
    ss第7山地装甲猎兵单位
    ss第7骑兵单位
    ss第7突击炮连
    ss第7防空单位
    ss防空连
    ss第7山地情报单位
    ss第7志愿山地侦察单位〔摩托化〕
    ss装甲侦察排
    ss自行车营
    ss第7自行车侦察单位
    ss山地工兵营
    ss山地步兵营
    ss第7后勤连
    ss修理连 / 排
    ss第7战地炊事营
    ss第7医疗单位
   ss第7志愿山地兽医连
    ss第7志愿山地情报排
    ss宣传排
    ss第7战地警察排
    ss第7修理单位
    ss地质营

这时全师官兵共有6150人。就在他们在卡拉尔热窝浴血战斗的时候,传来了该师第一任师长,现任欧根亲王师直接上级、第5山地军军长阿瑟·菲力普斯中将被苏军俘虏的消息。欧根亲王山地师第二任师长冯·奥博坎普少将接替了第5山地军军长职务。欧根亲王山地师被迫放弃了卡拉尔热窝,撤向克罗地亚南部。1945年初,欧根亲王山地师先后在萨拉热窝附近与苏军和游击队进行战斗。3月20日,南斯拉夫游击队统帅铁托指挥8万游击队员在苏军配合下对南斯拉夫境内的轴心国军队实施最后一战。4月游击队与欧根亲王山地师在萨拉热窝激战,德军在伤亡惨重被迫撤退。5月,欧根亲王山地师一部分残余士兵在斯洛文尼亚的切里向游击队投降。但是就在欧洲战事结束后的5月11~15日,在斯洛文尼亚的毕斯垂卡,该师上百名死硬分子和德军第181步兵师的一部分官兵仍然继续和游击队交火,直至被苏军和游击队消灭。
      欧根亲王山地师从成立到消失,始终与南斯拉夫游击队作战。由于作战凶狠,手段残忍,游击队对其恨之入骨。战后,许多该师成员被指控在战争期间犯有战争罪行而被审判后处决。

党卫军第13志愿山地兵师“圣刀”(克罗地亚第一)1944年9月20日
师部:
师部连: 75毫米反坦克炮3门、81毫米迫击炮2门、机枪4挺等
ss第27志愿山地来福枪团(3个营):37毫米反坦克炮6门、81毫米迫击炮12门、50毫米迫击炮24门、轻型牵引火炮2门、山地型20毫米高射炮3门、100毫米火箭炮6门、火焰喷射器10柄、机枪162挺
ss第28志愿山地来福枪团(3个营):(相同)
ss第13志愿山地炮兵团:
团部连:4联装20毫米自行高射炮4辆
第一营: 75毫米山炮8门、机枪4挺、轻山地运输车队。第二、三营:同第一营。
第四营: 105毫米山炮12门、机枪6挺、15吨重炮运输队。
ss第13侦察营(2个连):81毫米迫击炮4门、机枪22挺。
ss第13坦克驱逐营(3个连):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10辆、75毫米反坦克炮9门、50毫米反坦克炮9门、机枪28挺。
ss第13高射炮营(3个连):20毫米高射炮12门、37毫米高射炮9门、88毫米高射炮4门、机枪8挺。
ss第13工兵营(3个连):        火焰喷射器12柄、机枪31挺、B型架桥设备
另有党卫军第13野战预备役营、党卫军第13通信营等辅助部队。

     党卫军第9装甲师——霍亨施道芬师
    1942年,希特勒下令再成立2个师,即SS第9霍亨施道芬装甲师及第10弗伦茨堡装甲师。但兵源枯竭,只好征用劳工队人员,年龄大多18岁。1944年4月该师和弗伦茨堡师团组成SS第1装甲军。第一次参战在苏联的塔波地区成功地解救出被围德军。在诺曼底战役受到盟军的战斗轰炸机攻击而损失惨重,不得不撤退。后来与英军第4伞兵旅及波兰第l伞兵旅在安亨展开决战,并使被围困英军缴械投降。12月,回到德国并参加了阿登战役,负责攻击北方的圣维特。巴顿的美第3军迅速反击,霍亨施道芬师从战场撤回德国,最后和ss各残余的师团参加了布达佩斯战役。后撤到奥地利。1945年5月,在史泰尔向美军投降。

党卫军第10“弗兰德斯堡”装甲师-
    1943年2~9月,进行征兵、训练并得到武器装备。10月3日,被命名为ss “弗兰德斯堡” 装甲师。11月为止,人员达到19313人。1944年3月,被派往了苏联前线。3日,在Kovel, Kamentz,Podolsk (Tarnapol)等地首次参加战斗。25日,发动进攻解救被围困的第1军,地点是Zbruz河东部,Tarnopol东部35英里4月1日部队与第4装甲军组成“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原来“南方”集团军群)。该师的第10装甲团的一个营被留在法国。6日,在Buchach发生激战并开始打开了“走廊”。 9日,开始向北部的Kowel接近。4月9至14日与苏军在Tarnopol发生战斗,被苏军占领。6月人员减为13552人。

6月25日到达诺曼底登陆场。7月在Caen、Avranches、Falaise发生激战。到7月18日,部队伤亡2200人。8月部队撤向Arnhem。9月只剩3500人。9月17日该师在Arnhem和Nijmegen同英美军队发生战斗。20日,其装甲部队驶入Kampfgruppe Knaust。同日,盟军占领Nijmegen桥。24日,第2装甲军给它45辆新的虎式坦克。10月到Aachen时人员为15542。1945年1月9日,该师进攻Haguenau森林的东部并与ss第14军会合。17日,进入Herrlisheim,后遭到美军攻击而战略撤退。24至25日,在Haguenau发生战斗。ss第21、22装甲掷弹兵团用橡皮艇穿过Moder河,并夺取在Haguenau和Kaltenhouse之间的高地。其他部队努力地试图包围Haguenau。美军顽强的抵抗粉碎了德军每一次进攻。1945年3月,进入德国Settin进行休整。27日,加入Weichel集团军群,并为第3装甲军预备队的一部。4月19日,苏军在Spremberg附近包围该师。22至25日该师成功突围,遗弃了所有车辆。5月6日,残部在Teplitz-Schonau向苏军投降。

     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

1943年6月组建之初是装甲掷弹师。10月升格为装甲师。许多“希特勒青年团”成员的加入使全师编制人数大大超额,军官520名(缺额144名)、士官2383名(缺额2192名)、士兵17637名(超编2360名)和外籍志愿者1103名,总人数达20540人。士兵平均年龄18岁,均穿坦克成员的黑皮制服。最初其军官主要来自1SS和其他的ss师,以及大约50人左右的青年团各级领袖,还有50余名军官来自国防军。1944年12月,大约2000来自海军和空军没有接受过地面战斗训练的人员加入该师。没有征用一个外国人。

1944年4月初,该师驻防法国。6月,由预备队划归第7集团军(第21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也属该集团军)建制,向登陆盟军发动反击。但训练并没有全部完成,装备和训练都很糟糕,没有必需的汽油和车辆。一些很少的装甲车抵达诺曼底,反坦克团和摩步团缺少装甲车和辅助车辆。由于盟军拥有绝对优势,该师被迫在卡昂转入防御。14日,指挥所遭盟军炮击师长阵亡。第25装甲掷弹团长上校继任师长。坚守33天之后撤退。7月20日将英国和加拿大军阻止于韦蒙特,在此坚守了2个星期之久。8月初,盟军在佛雷斯对德军形成包围之势。该师授命守住袋口两侧,掩护主力跳出包围圈。以仅余的60辆抗击盟军600辆坦克,许多掷弹兵身系炸药跳上盟军坦克与其同归于尽。即使在盟军突入佛雷斯市的第二天,仍有50-60名该师士兵顽强战斗。诺曼第战役该师共阵亡403人、受伤847人、失踪63人,损失大部分重装备。
     1944年9月6日,师长梅耶率部由法国进入比利时与美军遭遇并被俘。余部在代理师长胡伯特.梅耶中校带领下撤回德国。经补充修整后,该师划归第6装甲集团军。12月16日,其参加了阿登战役,以及围攻Bastogne。失利后于1945年1月20日赶往东线去解除苏军对布达佩斯的围困。3月中旬解围失败,退入奥地利境内。5月8日共9870人在恩斯镇向美军投降。。直到投降时第12装甲师仍保护自身的荣誉和尊严,拒绝在车辆上悬挂白旗。

     党卫队第500伞兵营

1943年,德国伞兵在斯科尔兹尼的带领下成功将墨索里尼营救出来。在党卫队作战总部的推动下,一个由武装党卫队成员和党卫队直属的体育运动俱乐部成员组成的伞兵部队被迅速成立起来。成员大部分来自于战斗在第一线的武装党卫队士兵,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集中营的看守部队。
    1943年10月,这个新成立的番号党卫队第500伞兵营的部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马塔罗斯卡-班加开始集训。1944年初,部队在匈牙利的第三空降兵训练基地完成了所有科目训练。被首先用于即将在南斯拉夫进行的新一轮清剿游击队的行动。其中突袭在图兹拉的南斯拉夫游击队最高统帅部、活捉铁托的任务由党卫队第500伞兵营的伞兵们完成。
    1944年4月,开始调动部队。按照计划,跟随党卫队伞兵的党卫队第7步兵师“欧根亲王”的一部分和勃兰登堡特种作战部队也将由空军运送到伞兵降落地区。然后欧根亲王师的步兵和克罗地亚部队(包括第13ss山地师)作为德国F集团军群的第2装甲军的一部分扫荡整个游击区,以扩大战果。

突袭于1944年5月25日开始。654名伞兵一半伞降,一半乘坐滑翔机降落。按照计划他们将被分为几个突击分队,其中110名士兵组成的PANTHER分队按照计划要击溃铁托的卫队然后抓获铁托;40个士兵组成的GREIFER分队要去消灭当时在南斯拉夫人民军最高统帅部的英国军事代表团;50个士兵组成的STURMER分队消灭苏联军事代表团;20个士兵组成的“ABTEILUNG SVADIL”分队,这是一个特殊的技术分队,成员来自勃兰登堡团、第七党卫队欧根亲王师、还有一些来自空军的技术人员。他们的任务是消灭零星的游击队员,寻找游击队电台密码;最后一个分队是由20个士兵组成的BEISSER分队,他们必须先摧毁游击队的电台,然后支援GREIFER分队进攻英军。
     当时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已经和一年前大不一样,在英国和苏联的帮助下,南斯拉夫人民军开始在游击战中取得主动,整个南斯拉夫农村都在游击队的控制下,而德国极其傀儡只能坚守在主要交通线上的大城市里。因此,这次德军突袭计划只能采用快速行动来解决问题。
     1944年5月21日-24日,分散在各个训练基地的党卫队第500伞兵营的士兵开始被运送到匈牙利南部的几个空军基地,他们将作为整个行动的尖兵首先被空投到南斯拉夫人民军最高统帅部的驻地。25日,伞兵顺利空降到指定地区。在那里,他们遭到顽强抵抗的游击队员的阻击。伞兵们只能艰难地一边作战一边向铁托指挥部所在的山洞进攻。铁托事实上避开了德国党卫队伞兵的突袭。
     第二梯队的滑翔机降落了,同时斯图卡也开始空中援。第500营的伞兵在滑翔机上下来的战友帮助下冲进铁托的指挥部。战斗一开始铁托和几个盟军军事代表就从一个秘密通道登上山顶,很快被护送到附近的一个游击队机场飞到亚德里亚海上的一个小岛。在英军的保卫下继续指挥游击队作战。

伞兵开始抢占制高点,在那里他们才能保护自己以等待援兵到来。整个夜晚,愤怒的游击队员一直在进攻这个小小的部队,伞兵们被压缩在一个墓地里,直到欧根亲王师的突击部队打通战线将他们营救出去。行动失败后,第500营继续被用于清剿游击队的作战。

1944年6月,这个原来有1000人的队伍只剩下15名军官,81个士官和196名士兵了。还有300人的部队先被计划用来占领一个波罗地海上苏联人控制的一个小岛。但计划被终止。然后它被派往东线帮助在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德军撤退,和其他德军一起抵抗苏军的进攻。10月,从东线撤回到奥地利。它被更换番号为党卫队第600伞兵营。这次战斗的目的是阻止匈牙利的独裁者霍尔蒂海军上将退出战争。10月15日,全营官兵秘密进入布达佩斯捕获正在代表他父亲准备和苏联缔结和约的小霍尔蒂。这个营的成员随后跟着斯科尔兹尼服役于新创建的第150装甲旅。事实上这是一个特种作战部队,它的前身就是党卫队的奥宁堡特种训练班,也称奥宁堡部队。这个150装甲旅在阿登反击中由于个别特种士兵的勇敢和狡诈而名声大噪。阿登反击失败后,第600营被调往东线与苏军作战。1945年4月1日,它和其他德国部队被突进的苏军分割在德国北部。在那里,它一直坚持作战掩护友军和百姓逃往西方向美军投降。 

党卫军第8骑兵师

    简历:
    1939年9月-41年9月前身部队SS骑兵队,SS骑兵旅组建。
    1942年6月21日升级为SS骑兵师。
    1944年3月12日 SS第8骑兵师被正式命名为"弗洛里安-盖尔"。
    1945年2月在布达佩斯被苏军摧毁,残部于5月在奥地利被消灭。

     1. 党卫军“骷髅”骑兵团

1939年9月15日,纳粹德国抽调250名SS骷髅队(SS Totenkopf Reiterstandarte)成立了一支SS骷髅骑兵队。这支部队分散成连级编制在波兰各地"维持治安"。费格莱因成为该部队的指挥官。“骷髅”骑兵团最初组建时只有4个骑兵连,共27名军官、424名士兵,399匹战马。主要任务是维持波兰乡村的治安、清剿游击队、保护德意志移民,将拒绝搬迁的波兰农民抓起来交给纳粹安全警察(Sicherheitsdienst)。

1940年4月,“骷髅”骑兵团和其他德国安全部队在卡缅那森林(Kamienna)将波兰游击队300多人包围,战斗持续一个星期。这是骑兵团在波兰参与的最大一次军事行动。至1940年5月21日已增加到3300人。“骷髅”骑兵团派出的侦察小队足迹遍及整个地区,将游击队的行踪彻底掌握。然后德军将附近村镇的所有居民强制迁移,断绝游击队的兵源。4月8日,德军向游击队发起总攻。游击队员全部战死。

1940年底,费格莱因得到党卫军总部的批准,开始着手扩军,重点放在增强火力和机动能力。1941年2月25日再次扩编并正式成为SS第1、第2骑兵团,总兵力达到10个连。1941年9月1日,加入1个炮兵营、1个自行车侦察营和工兵连、通信连、高射炮连而升级为SS骑兵旅。“骷髅”骑兵团更名为党卫军骑兵旅(SS Kavallerie Brigade)。辖2个骑兵团和1个自行车侦察营。骑兵团下属2个营,第1营由4个骑兵连组成;第2营是炮兵部队,包括迫击炮、战防炮、榴弹炮和工兵各1个连。骑兵旅共有官兵3500人,战马2900匹,机动车375辆。

2. 普里皮亚特沼泽

普里皮亚特沼泽位於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交界处,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普里皮亚特河发源于乌克兰北部,向东流经白俄罗斯南部,然后折向南在基辅北面融入第涅伯河。普里皮亚特河流域多是沼泽湿地,覆盖茂密的原始森林,沼泽中地势较高的几条“地桥”上修筑有铁路和公路。这里的居民主要是乌克兰人,其次是白俄罗斯人、波兰人和犹太人。

1941年7月中旬,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攻入白俄罗斯。由于德军的包围圈拉得太大,不少苏军部队成功突围。7月25日夜,苏军第36、37骑兵师和第121步兵师冲破德军包围圈,进入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区。这些部队很快依托森林沼泽地形展开游击战,打击德军的后勤部队。希姆莱立刻命令党卫军骑兵旅进驻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区,协同其他部队围剿苏军游击队。

德军部队普遍受到乌克兰居民的欢迎。这些乌克兰人非常卖力地帮助德军抓捕犹太人。希姆莱命令“所有的犹太男子都必须枪毙,妇孺赶到沼泽里去。”党卫军骑兵旅在这一地区总共屠杀了超过2万犹太平民。

7月29日开始,党卫军骑兵旅以连为单位从普里皮亚特沼泽西端出发,向东进行拉网式清剿,而德军第252步兵师由东向西攻击前进。8月5日,骑兵旅的前锋营在萨波罗杰(Sabolotje)遭遇苏军游击队。次日早晨,前锋营会同德军第45步兵团向萨波罗杰发起进攻。苏军被击溃,被俘400人,阵亡200人。8月16日,第162步兵师师长向骑兵旅官兵发授一级铁十字勋章1枚,二级铁十字勋章27枚。同日,第2骑兵团一个连到达图罗夫(Turov)镇时,遭到苏军游击队伏击,伤亡十几人。这支游击队大约有800人,其中1/3是苏军正规部队。费格莱因立刻命令第2骑兵团其他各部以及侦察营向图罗夫集结,准备围歼这股苏军。由于道路条件恶劣,分散在森林里的各连队4天时间才陆续到达指定攻击位置。8月21日凌晨4点,德军发动总攻,以猛烈的炮火为突击部队开路。苏军部队同入城德军进行激烈巷战,直到下午3点德军才攻克图罗夫。图罗夫战斗中苏军阵亡600余人,10人被俘。德军6死18伤。8月份,骑兵旅共击毙苏军游击队15878人,俘虏830人,缴获各式火炮20多门、机枪30多挺、步枪500余支,战马约900匹。这一地区的苏军游击队因为接连遭受重创。

10月25日,党卫军骑兵旅接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的新指令东进500公里,负责保护托罗佩兹(Toropez)和拉谢夫(Rshev)之间的德军后勤补给线。以后的几个月里,骑兵旅和苏军游击队发生几十次战斗,又有数千苏军部队被歼灭。入冬以后,德军其他部队的机械化装备损坏严重,骑兵旅的优势就表现出来。这段时间党卫军骑兵旅共有战马3138匹。10月底仅有4匹马因疲劳而死,另有51匹马患病需要治疗。11月第一个星期又有3匹马死亡,而随军兽医治疗了102匹病马。低的战损率使骑兵旅保持很强的机动性。
    3. 拉谢夫反击战

1941年12月底,党卫军骑兵旅被编入第9集团军,奉命前往伏尔加湖南部地区集结。而旅直属侦察营此时暂时隶属第253步兵师。此时正值苏军发动强大攻势,侦察营位居前线,苦战一个月后全军覆没,418名官兵只有几个人逃生。这是党卫军骑兵旅成军以来遭受最惨重的损失。

德军第9集团军沿伏尔加河西南岸建立防线,在其正前方是苏军第三突击集团军。1942年1月4日晚,苏军越过封冻的伏尔加河发起进攻。从德军第256步兵师的防区突破,将第9集团军的防线撕开一个15公里宽的口子,而苏军前锋部队已经进入拉谢夫城里。党卫军骑兵旅接到命令,迅速前进堵住这个缺口。一路上骑兵旅遇到大批溃兵和丢弃的物资。到达指定位置以后,费格莱因很快发现左侧的德军第206步兵师战力薄弱,其右翼门户大开,已有苏军侦察部队出没。骑兵旅有被围歼的危险,费格莱因向集团军司令部请求后退7公里布防,在尚未得到批准的情况下果断率军后撤。果然当天下午苏军几个师从东面和北面向骑兵旅放弃的阵地发动猛烈进攻。1月15日,丧失战斗力的第206步兵师奉命撤离阵地,由党卫军骑兵旅接防。此时骑兵旅坚守十几公里长的防线。次日,骑兵旅又分兵去拉谢夫附近解救第102步兵师残部。

1月21日,苏军从德军第9集团军下属第11军和第23军结合部突破,向南深入德军防线纵深,第9集团军的防线岌岌可危。第3装甲师师长莫德尔接过指挥权。莫德尔来到司令部,立刻着手反攻,截击突破的苏军部队,稳定防线。第256步兵师协同党卫军帝国师元首团从缺口东面向西进攻;党卫军骑兵旅和第206步兵师从西向东进攻。1月23日,骑兵旅冒着严寒发起进攻。经过一天的苦战,第一骑兵团的先遣队和元首团6连官兵在索罗米诺(Solomino)会师,缺口终於合拢。被截断的苏军部队坚持几天以后投降。1月26日,苏军在坦克集群和攻击机的掩护下再次向拉谢夫以北发起进攻,德军防线再次岌岌可危。31日,骑兵旅奉命会同第251步兵师沿铁路线攻击前进,堵住苏军的突破口,最终使苏军无功而返。

莫德尔指挥拉谢夫反击战取得胜利,成为希特勒最喜欢和倚重的德军将领。费格莱因也以表现优异,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2月1日,党卫军骑兵旅伤亡370人。加上冻伤,共减员500人。骑兵旅2月以来一共击毙苏军1150人、俘虏178人,缴获火炮7门、机枪16挺、步枪635支。
    4. 党卫军第8骑兵师

1942年春,费格莱因离开骑兵旅,调到党卫军总部任役马运输总监。在他离职期间,党卫军骑兵旅由于接连苦战严重减员,精疲力尽的各部队被陆续调到波兰休整。1942年6月21日,SS骑兵旅在位于德比卡的海迪练兵场升级为SS骑兵师,由威尔海姆-比特里希SS旅队长指挥。新编师拥有SS第1~3骑兵团(简称SS1KR~SS3KR)、SS炮兵团和自行车侦察营和工兵营、通信营、高射炮营等支援部队。骑兵团辖4个骑兵连,1个机枪连,和1个重装连(装备马拉轻步兵炮);炮兵团辖战防炮、迫击炮、自行榴弹炮各1个营。骑兵师共有官兵15000人,首任师长是准将比特里希 (Wilhelm Bittrich)。9月又加入1个3号突击炮连、1个坦克驱逐连("黄鼠狼II"和牵引式反坦克炮)。全师分成"Z战斗群"和"L战斗群"分别在莫基列夫和迪米托夫镇压游击队。10月26日全师兵力为领袖(军官)161人、低级领袖(军士)677人、队员(兵)5471人,其中80%是从巴尔干各国招募的日耳曼人志愿兵。

1942年11月25日,苏军突破卢杰夫西部战线。SS1KR(454人)和SS2KR(533人)立即赶赴突破口堵漏并在12月7日阻止了苏军前进步伐。随后这2个骑兵团和国防军第19、第20装甲师一起发起反冲击并包围苏军,消除了战线的危机。此战中SS1KR第3连连长汉斯-加尔班狄亚(SS一级中队长、上尉)率领第3连击退一个苏军近卫师并杀伤苏军1500人。1943年1月25日上级发给骑兵师5辆38(t)轻型坦克。2月17日奥廖尔南部第2装甲集团军战况吃紧,上级从SS骑兵师中抽调了SS2KR、SS炮兵团、坦克驱逐连、工兵连和SS高射炮营组成"津特战斗群"作为堵漏部队前往第47装甲军战区增援突破口。

进入1943年,东线占领区里的苏军游击队普遍得以换装,开始配合前线苏军,加强对德军后勤补给线的打击。骑兵师因此在1943年夏天不断同游击队发生激战。

到7月全师都在布利巴奇、第涅伯河流域实施针对游击队的"威克塞尔I、II大扫荡"。德军在库尔斯克败北后,SS骑兵师除SS3KR外的全部兵力都被再次召回前线,于8月21日投入哈尔科夫的第42军战区。8月26日,苏军第353、394、409步兵师和第6、24警备师,在坦克部队的掩护下从贝斯帕罗卡(Bespalowka)附近的包围圈突围。费格莱因指挥部队顽强防守,出色完成任务。8月28日,苏军在强大的炮火准备以后,以3:1的兵力优势向第1骑兵团的阵地发动波次冲锋。在4个地方突破我军防线,并向纵深发展,威胁到魏辛-比什金(Werchine-Bischkin)。第一骑兵团最后的预备队60人在168.4高地建立坚固阵地,挡住了敌军的去路。随后其他的骑兵部队从临近高地前来增援,在168.4和177.7高地之间建立一条新的防线。在18个小时的战斗中,由于骑兵师将士的顽强抵抗,苏军不得不另寻突破口。

到9月初全师以惨重代价共击退苏军5次突击。1943年10月,骑兵师正式接受党卫军第8骑兵师的番号。战争最后2年,第8骑兵师一直在东线作战,主要担任占领区的清剿任务。

10月16日苏军150辆坦克在该部前线附近的基洛维-罗克地区发起总攻。骑兵师第8坦克驱逐营第2连连长马克斯-施海纳SS一级大队长指挥2门75毫米反坦克炮击毁24辆T-34坦克,并成功阻滞苏军攻势。施海纳于1944年3月14日接受了骑士勋章。1943年10月22日,该师得到"SS第8骑兵师"番号,SS第1~第3骑兵团改为SS第15~17骑兵团(简称SS15KR~SS17KR),其它下属部队番号均改为"8",但是并没有得到任何补充。12月31日,全师仅剩领袖168人、低级领袖1082人、队员3932人。SS第8骑兵师由铁路运送到克罗地亚境内重新整编。这时从4月开始一直单独留在波兰镇压游击队的SS17KR(就是以前的SS3KR)在1944年1月16日投入戈维里攻防战,经过2个月激战完全丧失战斗力。党卫军第8骑兵师于1944年3月12日被授予“弗罗里恩·盖耶”(Florian Geyer)的荣誉称号。随后一批骨干人物被抽调出来组建党卫军第22“玛利亚·特雷沙”骑兵师和第37“吕佐”骑兵师。

     SS第8"弗洛里安·盖尔"骑兵师兵力如下:
    师长:古斯塔夫-隆巴尔特SS区队长
    师部:师部连、地图班、陆军警察(野战宪兵队)等
    SS第15骑兵团(共6个连):75毫米反坦克炮3门、81毫米迫击炮14门
    SS第16、第18骑兵团:(与第15团相同)
    SS第8炮兵团:共3个炮兵营,每营拥有18型105毫米轻榴弹炮12门
    SS第8装甲侦察营:1个装甲侦察连、3个装备水陆两用车的侦察连、1个重装备连。共拥有20毫米高射炮22门、75毫米反坦克炮3门、步兵炮2门、81毫米迫击炮6门、火焰喷射器6具
    SS第8坦克驱逐营(3个连):牵引式75毫米反坦克炮27门(8月起第2、3连装备“追猎者”驱逐坦克29辆)
    SS第8突击炮营(共3个连):3号突击炮30辆
    SS第8高射炮营(共3个连):20毫米高射炮15门、37毫米炮9门、88毫米高射炮4门
    SS第8摩托化工兵营(共3个连):81毫米迫击炮6门、火焰喷射器12具
    SS第8野战补充营(共5个营)、SS第8通信营等支援部队。

     5.布达佩斯防御战

之后盖尔师为了训练而来到匈牙利布达佩斯并分散驻扎在南部。1944年6月30日兵力终于达到标准师配置:领袖258人、低级领袖1538人、队员11099人,大部分是从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等地招募的日耳曼人志愿兵。8月23日南乌克兰战线崩溃,罗马尼亚和苏联签订合约并于2天后对德宣战。盖尔师紧急动员开赴罗马尼亚国境附近诺伊马尔克特防御,随后被一步步打回布达佩斯。12月5日德军宣布布达佩斯为要塞,由SS第9山地军和匈牙利第1军防守,其中包括SS第8"弗洛里安·盖尔"骑兵师、SS第22"玛丽亚·特雷西亚"志愿骑兵师、国防军第13装甲师、"费尔特海伦哈雷"装甲掷弹兵师,匈牙利部队包括第10、第12步兵师、第1装甲师。

1944年圣诞节,苏军完全包围布达佩斯,从而开始了长达2个多月的攻城战。当时城内有市民800000人,德军33000人、匈牙利军37000人,完全依靠少量的空投补给物资;围城苏军18个步兵师、2个机械化旅、1个坦克旅共250000人。"盖尔师"负责防守塔纽普河东岸桥头堡的"王宫丘陵"、"要塞"战区。在这之前,该师在东部前线已经累计有4290人死亡或失踪、9603人负伤或残废。没有马匹的骑兵冒着严冬的飞雪转战在战壕、瓦砾、废墟之中,用"铁拳"、机枪和手枪进行战斗。该师仅2月3日就在"王宫丘陵"阵地损失了8辆坦克、2门反坦克炮和1门高射炮;虽然老练的SS第8高射炮营在2月8日击落了50架苏军飞机,但是弹药、食物、医疗物资极度匮乏,守备部队的耐力已达到极限。

1945年2月11日晚20时,德军残部开始从城东突围,以期到达30公里远处的友军营地。但苏军已掌握所有情报,德军在出城时遭到毁灭性炮击。2月16日,德军33000人中只有785人活着到达友军第3骑兵旅驻地。"盖尔师"所属SS16KR第6连连长艾尔哈特-梅斯拉西亚SS一级大队长率数10人血战生还,突围后艾尔哈特接受了2月9日就颁发给他的骑士勋章。SS16KR第4连连长约阿西姆-伯斯菲尔特SS一级大队长、SS15KR第2连的一名排长赫尔曼-马林克格雷SS三级中队长(少尉)、SS第8炮兵团第1营营长哈里-菲尼克斯SS一级中队长(上尉)带领极少数士兵突围,3人在2月21日获颁骑士勋章。党卫军第8、22骑兵师在内的7万布达佩斯守军被全歼,只有大约700人逃脱。第8骑兵师13000官兵最后只有170人幸存下来。他们被编入SS第37志愿骑兵师"吕佐",于5月8日在奥地利投降。

     6.结语

纳粹德国党卫军第8骑兵师战功卓著,共有23人荣获骑士铁十字勋章。官兵获得的奖章总数在党卫军38个师排名第六,拥有较强的战斗素质。但它总是被当作地方警察或堵漏部队执行一些并不适合快速骑兵的任务,在战争末期更是被投入了骑兵最不擅长的城市战。

党卫军外籍师团简介

     所有党卫队队员(包括党卫军)都宣读了远远比国防军严厉许多的誓言。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希望用最纯正的德意志青年来组成这只精锐的而且绝对忠诚的组织;但是,这个计划由于对征召新队员的种种限制而始终没有实现,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希姆莱选拔的条件过于苛刻,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德国国防军为了限制党卫军的发展,而对党卫军冻结新兵兵源,但是随着纳粹德国在西线取得的惊人胜利: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相继被征服;希姆莱开始走上了好运,因为随着德国的胜利,那些海外的德裔青年们开始争先恐后的加入党卫军,纳粹的领袖们虽然视之为德裔,可是纳粹德国在法律上却还没有承认他们是德国人,就凭这一点,希姆莱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征召德裔青年,虽然这些人远远不能构成大部队,可是这毕竟使希姆莱看到了希望,所以希姆莱手下最得力的助手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补充处处长戈特洛勃.伯格尔(Gottlob Berger)招募“不受国防军制约的德意志族人和日尔曼人。”
  因此,为了未来建立庞大的党卫军帝国而着手开始储备兵源的的希姆莱的建立了日尔曼党卫队(Germanic SS)这个组织,具体来说就是党卫队在西北欧4国建立的本土党卫队,以各国的语言来命名组织名称和宣读誓词,其主要是由比利时的“法兰德斯日尔曼党卫队(荷兰语--Germaansche-SS in Vlaanderen),荷兰的“尼德兰日尔曼党卫队”(荷兰语---Germaansche SS en Nederland),挪威的“挪威日尔曼党卫队”(挪威语---Germanske SS Norge )和丹麦的“Schalburg军”。各个国家的党卫队在制度,服装,编制上完全模仿了纳粹党卫队,而且直接听命于希姆莱本人(在1942年底日尔曼SS成立之初,希姆莱就对部下们说“必须记住,整个欧洲只有一个SS----党卫队全国领袖指挥下的日尔曼SS。”
  这些日尔曼SS平时都是维持自己的固有建制,只是在兵员短缺的时期,才会从内抽调,例如,法兰德斯日尔曼党卫队很多编入了党卫军“西欧团”,“西北团”和党卫军佛莱明军团以及纳粹党的NSKK。比如1944年,法兰德斯日尔曼党卫队共有3500人,其中就有1600人在德国党卫军服役,940人在NSKK,500人在法兰德斯军团(这是一个预备组织,成员都是年龄太大或是身体不符合在一线日尔曼SS服役的党卫队员或法西斯分子),只有460人是常规服役的法兰德斯日尔曼党卫队员,这里面还有100人是试用人员。
  日尔曼SS的性质和普通SS一样,是负责本土统治监管,而Freiwilligen Legion Niederland这类的组织都是属于党卫军的作战部队,但是后者经常从前者抽调人员。所以相对来说,日尔曼SS是一个在表面结构上比较独立的组织。到了大战后期各国的日尔曼SS几乎都被编入了德国党卫军,开赴前线作战
  甚至在40年希姆莱所接纳的志愿者里,竟然有5个美国人。但这是极其少见的例子,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开端,但却是以后的党卫军涌进了大量的外籍人的开端,党卫军发展的最高峰拥有近百万人,但是外籍志愿者们却占了党卫军兵员的大部分,党卫军显然已经背离了希姆莱的初衷:一个血统纯正的精锐组织。事实上,到了1943年,希姆莱不得不把大量的非“德国人”纳入他的党卫军中,对于斯堪地纳维亚及低地各国的“日尔曼族裔”,希姆莱都能接受他们,至于非北欧地带的志愿者们,只要经过一番“自我辩解”也受到了党卫军的接纳,到后来,连穆斯林志愿者亦被允许加入党卫军了,整个二战期间,约有几十万的外籍志愿者在党卫军的编制里作战,他们构成了德意志的外籍军团。
  从1940年5月后,党卫军就开始着手征召“北欧”(Nordic)和“日尔曼”(Germanic)志愿者加入党卫军,这个努力在1941年6月后大大加强,使得这些志愿者们及时加入了东线战场。最先,纳粹的人种学者们就表示能接受一定级别的志愿者们,佛兰德人(Flemish)-说荷兰语的比利时人被认定为属于雅立安谱系的,因此被允许加入党卫军。不久,瓦隆人(Walloons)——说法语的比利时人再一开始被认为并不合适加入党卫军,但是不久后亦在一番“辩解”后允许加入。

  1940年9月后党卫军筹划建立新的师团,并命名为“日尔曼尼亚” (Germania)师,因为其基干是从党卫军特别机动部队摩托化师(党卫军帝国师)的日尔曼尼亚团(Germania)完全移植过来的,该师的另外2个团:一个是主要由荷兰(Dutch),佛兰德的(Flemish)志愿者们(他们大多为18到25周岁的青年)组成的维斯特兰(Westland)掷弹兵团和主要由丹麦(Danish)和挪威(Norwegian)的志愿者们组成的“诺德兰”(Nordland)掷弹兵团,1941年2月的时候还有一个由芬兰(Finns)的志愿者组成的成的“诺德斯特”营(The Finnische Freiwilligen-batallion der Waffen-ss Nordost),大约1000人,加入其中,瑞士和瑞典亦贡献了一定的志愿者。

  到了1940年12月,这些志愿兵们已经在德国军官的监督下,开始进入新师团的预备训练,为了这个师团,12月20号,希姆莱选用了“维金”(Wiking)[viking是指从8世纪到10世纪劫掠欧洲北部和西部海岸的航海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大多数是海盗,但是维京人同时也以出色的手艺人,海员,探险家和商人而著称]这个传奇性的名称,师长就是日尔曼尼亚团的长官菲利克斯.施坦因纳(Felix Steiner);该师编制序列在党卫军的占第5,可见从第5个党卫军师开始,就有大量的外籍志愿者们加入了党卫军。

  第5SS维金师在党卫军各师中战斗力相当可观,加上他外籍部队占到了相当大比例,跟是突出了其的与众不同,该师几乎一直在东线作战,参加了许多血战,表现相当优秀。期间编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部队被抽调,也有新的外籍部队补充进来,其升级为装甲师后战斗力更是凶悍,不负该师师名,最后,他们的指挥官准将(党卫队区队长)卡尔·乌尔里希(Karl Ullrich)让自己的手下第5党卫军“维京”装甲师(SS-Panzer-Division "Wiking")的人员自己选择继续留下或者返回家乡。1945年5月13日,全师向美军投降。  建立“维金”(Wiking)师不久,1941年春,几支由普通党卫队成员组成的骷髅旗队被调往挪威驻防,其中第6、第7骷髅旗队和其它一些单位组成了党卫队“北方”(摩托化)战斗群。

  1941年夏末,第9骷髅旗队也加入到“北方”战斗群(Kampfgruppe “Nord”)。“北方”战斗群组建后不久即参加了帮助芬兰收复被占领土和进攻苏联卡累利阿地区,代号“银狐行动”;随后由于经验不足,在萨拉(Salla)地区和苏俄军队作战中,受到较大损失后溃退。在奥地利和巴尔干地区训练后,42年8月回到芬兰,期间大量的挪威(Norwegen-来自挪威的专业的滑雪专家),瑞典(Sweden)和丹麦(Denmark)志愿者加入,使得该师战斗力大为提高,并正式命名为党卫军第6“北地”山地师(6.SS-Gebirgs-Division “Nord”)。

  此后一直到1944年在北极寒区与苏军连续作战。44年9月后,撤退到挪威,然后丹麦,由于缺编改成战斗群,其中一些44年12月参加了阿登反击战,45年1月在萨尔河(Saar 位于西欧)附近,随后“北方”山地师第12山地步兵团组成的施雷贝尔战斗群(SS-Kampfgruppe Schreiber )参加了德军在西线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代号为“北风行动”。随后向德国腹地撤退,一直到鲁尔(Ruhr),45年5月在巴伐利亚(Bavaria)[位于德国南部,昔时为一独立王国]向美军投降。
  1940年,第一批丹麦志愿者组织以“丹麦自由军团”(Freikorps Danmark)名义建立,经过几年的激战于43年解散,并以幸存人员为核心建立了SS第24装甲掷弹兵团-丹玛尔克(SS-Panzergrenadier Regiment-24 Danmark),后编入党卫军第11“诺德兰”志愿装甲掷弹兵师(11.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ordland”)。
  11SS“诺德兰”师也可算是个小的联合国部队了,包括了大量的外籍志愿者,有丹麦人,挪威人,爱沙尼亚人,芬兰人,德国人,英国人,荷兰人。瑞典人,瑞士人,德意志族人。在战争阶段,还有很多来自比利时,克罗地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乌克兰的德意志族志愿者加入该师。该师于1943年夏天建立,43年9月在克罗地亚北部和游击队作战。43年11月转到苏联北部的东线战场.44年夏天,在波罗地海地区和苏军激战;45年1月从库兰战役中脱身的11SS的掷弹兵们撤向了波美拉尼亚(Pomerania),45年2月至3月在但泽(Danzig)及斯塔加德( Stargard)一带和奥德河以北的斯特丁(Stettin)作战,45年4月至5月在柏林东部布防,5月后全师基本覆灭,少数幸存者在Charlottenburg投降

  第一批荷兰(Dutch)志愿者们是服役在1941年建立的“尼德兰志愿军团”(Freiwilligen Legion Niederland);43年解散,并随后建立“尼德兰志愿兵旅(SS-Freiwilligen Brigade Nederland),他们的领章是著名的“狼之钩”,臂章是彩色的荷兰国旗标志,并在后期给予装甲掷弹兵师的地位。
  来自佛兰德斯(Flanders)[佛兰德斯(中世纪欧洲一伯爵领地, 包括现比利时的东佛兰德省和西佛兰德省以及法国北部部分地区]志愿者们初期服役在佛兰德伦志愿军团(Freiwilligen Legion Flandern),领章标志为Trifos,3个钩的Swastika;该部队43年解散,一些成员加入帝国师属下的“兰格马克”(Langemarck)步兵团,后来与芬兰的一个团合并成旅级单位,后期扩大成党卫军第27“兰格马克”志愿掷弹兵师(弗来明第一)[27.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Langemarck(fl鋗ische Nr. 1)]

  该师始终没有召集到师建制所需的人数,仅仅是界于团和旅之间,期间补充过一些来自各个部队的成员,比如纳粹德国空军NSKK等成员,44年12月组成战斗群参加了阿登反击战,最后向英军投降时,人数不到200!
  大多数加入党卫军的西欧志愿者是属于本国的右翼组织,本着共同对抗“布尔什维克主义”而来,而不是对希特勒本人的效忠。超过125000的西欧志愿者们战斗在党卫军的名义下,到了战争的后期,他们的战斗意志甚至比德国人更加狂热,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如果德国人战败,他们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中,其中很大一部分居民以德语为第一语言,波兰(Poland),匈牙利(Hungary),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n)[特兰西瓦尼亚历史上罗马尼亚西部的一个地区,以特兰西瓦尼亚阿尔卑斯山脉和喀巴阡山脉为边界。公元107年以后,它是古罗马达西亚省的一部分,后来被日耳曼民族所占领,1003年被匈牙利控制。在后来的几百年里,特兰西瓦尼亚曾被各种政权所控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最终成为现代罗马尼亚的一部分],罗马尼亚(Romania)和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的苏台德(Sudeten)地区有近500万说德语的德裔,在南斯拉夫(Yugoslavia)也有近一百万人。由此,以罗马尼亚(Romania),匈牙利(Hungary),南斯拉夫(Yugoslavia)构成的德裔志愿人员组成了党卫军第7“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7.SS-Freiwilligen-Gebirgs-Division “Prinz Eugen”)。
  该师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一个著名的军事人物——弗朗库斯·欧根(Francois Eugene);萨伏伊的亲王(Prince of Savoy)[萨伏伊历史上的地区名,是法国东南、瑞士西部和意大利西北部以前的一个公国。此地在为裘力斯·凯撒征服以后几次易手,并在15世纪早期成为公国,1720年萨伏伊大公取得撒丁尼亚尼亚国王的头衔,1861年萨伏伊征服者伊曼纽尔二世登上新成立的意大利王国皇座,同时原萨伏伊的大部地区割让给了法国],欧根在17世纪末以志愿者身份参加了解除土耳其人对维也纳包围的战役。后来又参加了驱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Ottoman)对匈牙利统治的战斗。欧根在这些战役中显示了出他那惊人的勇气和卓越的指挥才能,这使得他很快就获命指挥一支自己的部队,并在对土耳其人的战斗中赢得了三次辉煌的胜利,挽救了奥地利哈布斯堡(Habsburg)王朝;欧根和英国的约翰·丘吉尔(John Churchill,Marlborough公爵)指挥联合军在一系列的战斗中打败了法国军队,并于1718年攻下贝尔格莱德(Belgrade)。
  第7党卫军“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于1942年3月1日建立,是希姆莱第一次招收非德国国籍的德意志族人和日尔曼裔(ethic German or Volksdeutsche),大部分志愿者来自巴尔干地区(Balkan),特别以来自巴纳特(Banat)[该地区位于塞尔维亚(Serbia)和克罗地亚(Croatia)的东部]和锡本布尔根(Siebenbürgen)[罗马尼亚西部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n)地区,Siebenbürgen在德语里的意思是“七座城堡”,该地区有不少匈牙利族,历史上一直是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争夺的地区,在二战前夕,两国空军还曾为此交手。
  这2个地区的说德语的居民组成了该师的中坚力量;该师的大部分军官是由奥地利(Austrians)和罗马尼亚(Romania)人组成,师长党卫队副指挥(上将)亚瑟.菲利普(Artur Phleps)就是罗马尼亚人。

  该师42年夏天,该师在塞尔维亚训练,到了同年秋天的时候,人数达到21000人,但是装备却很差,大多是法国的老式坦克和缴获苏联的装甲车;42年10月该师的首次出动,在塞尔维亚(Serbia)和门的内格罗(Montenegro)[旧译黑山,南斯拉夫西南部一地区,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古代巴尔干国,它长期抵抗土耳其,并于1910至1918年间成为独立王国。后来加入了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新组成的王国,这一王国在1929年后成为南斯拉夫]边界地区围剿游击队,1943年3月,参加了德军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的旨在彻底摧毁铁托(Tito)游击队的行动,代号“白色行动”(Operation White),直指游击队根据地首府所在地比哈奇(Bihac),虽然此次行动给南斯拉夫游击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是游击队核心人物铁托(Tito)却未能捕获。同年4月,参与了“黑色行动”(Operation Black)在门的内格罗(Montenegro)西部地区和游击队作战。2个月后,该师部分人员转到萨拉热窝(Sarajevo)以及随后的莫斯塔尔(Mostar)继续作战。1943年9月,全师受命开赴达尔马提亚(Dalmatian Coast)海岸,任务是解除意大利军队的武装,并重新占领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海岸附近的布拉奇(Brac), 赫瓦尔(Hvar )和科尔丘拉Korcula等岛屿以及佩列沙茨(Peljesac)半岛,43年12月,第7SS再次参加了围剿铁托游击队的行动;到了44年1月,全师回到达尔马提亚的斯普里特(Split)地区休整并重新装备了一些新武器;44年5月该师参与了与党卫队500伞兵营(SS-Fallschirmj鋑er Abteilung 500)等部队一起发动的试图活捉在南斯拉夫人民军指挥部所在地——达瓦(Drvar)的游击队领袖铁托(Tito),最终还是失败了。8月,该师首次与苏联红军撞上,并遭受惨重损失。不久,保加利亚(Bulgaria)倒向苏联,在巴尔干的德军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为了保障德军能够迅速撤退,第7SS的士兵们牢牢控制了马塞多利亚的瓦达走廊地带(Vardar Corridor)的桥头堡,掩护了350000在马其顿(Macedonia)[马其顿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一地区,包括今天的希腊、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的部分地区。亚历山大帝国灭亡后,罗马人、拜占庭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和土耳其人先后统治过该地区。现今的划分基本上是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后划定的]德军撤退。45年后继续和游击队作战,直到45年5月该师在南斯拉夫的切里(Cilli)和斯洛文尼亚(Slovenia)投降。
  大量的日尔曼的德裔亦不能满足希姆莱扩大党卫军的要求,促使希姆莱把眼光投向了非德意志族人,早期这些非德意志民族的东欧人起先是在德国国防军服务,充当治安和集中营看守等职位,但是希姆莱却有自己的打算:
  1943年2月20日,希姆莱下令组建了以波斯尼亚[南斯拉夫地区]的穆斯林志愿者(Bosnian Muslim)组成的党卫军第13“圣刀”志愿山地师(克罗地亚第一)[13.Waffen-Gebirgs-Division der SS Handschar (kroatische Nr. 1) “Handschar”],并为该师把旧奥地利陆军的回教团所拥有的饰品都找了回来,该师成员大多佩带红色的土耳其毡帽(red fez),成员在随军阿訇的指导下,做回教式祈祷,希姆莱甚至找来了耶路撒冷的回教主协助,借以监督这个师;Handschar是指阿拉伯短弯刀,所以有些资料会翻译为“圣刀”师,其的主要任务不过是用来清剿游击队

  该师的一些基础骨干人员来自第7SS“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43年7月-44年2月在法国训练,在期间还发生了一次暴动。44年3月开始参与在克罗地亚的萨菲(Srem)围剿游击队的行动,44年12月该师解散,剩余的德意志族人组成“哈格战斗群”(Battlegroup Hanke)在匈牙利(Hungary),布达佩斯特(Budapest)南部,在巴拉顿湖(Balaton)奥地利的德拉瓦河(Drava)等地作战,直到45年5月向盟军投降。
  另外还以阿尔巴尼亚科索沃(Kosovo)地区穆斯林为基础组成了党卫军第21“斯坎德培”山地师(阿尔巴尼亚第一)[21.Waffen-Gebirgs-Division der SS Skanderburg (albanische Nr. 1)] ,(Skanderbeg:斯坎德培,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

  该师是第2个建立的穆斯林师,44年夏天建立,军官大多来自第7SS“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同时从13SS吸收了一个超编的阿尔巴尼亚团(Albanians),44年9月时仅有6500人,仅仅够称为一个旅而已,44年10月参与了围剿游击队的一些战斗,该部队斗志不强,士兵开小差现象十分严重,不到一个月只剩下86名军官,467名军士(NCO)和899名士兵,其中一半是阿尔巴尼亚人,结果不得不解散该部队,残余人员组成斯坎德培战斗群(Battlegroup Skanderbeg)加入在南斯拉夫的第7SS“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的第14团,1944年12月到45年1月在兹沃尔尼克(Zwornik),别利纳(Bjellina),布尔奇科(Brcko)地区战斗,随后少数幸存者和SS训练学校的学员一起组成了党卫军第32“1月30日”志愿掷弹兵师[32.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30 Januar”]。

  在克罗地亚(Croatia)建立的党卫军第23“卡马”志愿山地师(克罗地亚第二)[23rd Waffen-Gebirgs-Division der SS “Kama” (kroatische Nr. 2)]是以南斯拉夫的穆斯林为基础建立的第3个党卫军山地师,kama是土耳其语里“短剑,匕首”的意思.可是从未达到师的规模,存在的时间只是短短4个月而已,44年6月-10月,在克罗地亚建立,由德国军官,德意志族人以及波斯尼亚的穆斯林组成,这时离大战结束也就5个月而已了,10月该师还没组建和训练完毕就被解散,该部队的军士(NCO)基本都加入了13SS的“哈格战斗群”(Battlegroup Hanke)。事实上,穆斯林的党卫军师无论从战斗力还是各方面来说,只不过是个笑话而已。
  尽管名义上称为党卫军第24“卡斯特猎手”山地师[24.Waffen-Gebirgs-(Karstjager) Division der SS],可是由意大利(Italy)人和南斯拉夫地区的德裔组成的该部队从未达到过旅级规模,是一只规模很小的部队,仅用来扫荡在奥地利和斯洛伐克以及和意大利交界处的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的游击队。该师的许多成员来自南斯拉夫和蒂罗尔(Tyrol)[蒂罗尔奥地利西部及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东部的一个地区。在古代由凯尔特人居住,在19世纪,蒂罗尔不断地,部分或整体地在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来回转手。现在的划分是从1919年的圣杰曼条约开始的。蒂罗尔阿尔卑斯山区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旅游区]的德意志族人。44年12月才征募到3000人左右,勉强够格号称有一个旅的实力,45年初在阿尔卑斯山朱利安(Julian Alps)附近和英军及游击队发生了一些战斗,45年4月残余人员加入的哈迈尔战斗群(Battlegroup Harmel)进行了掩护德军从巴尔干地区撤退的战斗,随后撤向奥地利;5月幸存人员向英军投降。
  1943年希姆莱把眼光投向了东线的国家,并建立了以乌克兰西部的加里西亚(Galicia)人为主的党卫军第14掷弹兵师“加利西亚第一”(乌克兰第一)[14.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Galizische Nr.1)(ukranische Nr 1)],由于希姆莱分辨不出加里西亚系和非加里西亚系的乌克兰人,干脆把两者都加以招募,44年6月在德国进行训练,44年7月赶到东线,随后在布罗迪-塔尔诺包围圈(Brody-Tarnow)中,一战几乎全军覆没,残余人员回到斯洛伐克(Slovakia)休整,重建。其后,进行了清剿游击队的一些零星战斗,45年5月想办法逃到了西方盟国控制区,并向英军投降,并设法避免了移交给苏俄的厄运。
  其他的志愿者大多来自属爱沙尼亚(Estonia),拉脱维亚(Latvia),立陶宛(Lithuania)和巴尔干地区的人民,而尤其热心的当属这波罗的海的三个国家,尽管他们不能向其他德裔外籍志愿者那样,受到德军的一视同仁,但是他们仍然有与德国站在一起的理由,苏俄残暴的把这三个弱小的国家纳入了红色帝国的版图。
  1943年早期,由拉脱维亚(Latvia)人组成的一些治安性质的组织,组成了拉脱维亚志愿军团(Lettische SS-Freiwilligen Legion );1943年3月达到旅级规模,又以此为基础加上从骷髅旗队调来一些人员于1943年11月共同建立了党卫军第15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一)[15.Waffen-renadier-Division der SS (lettische Nr.1)]。44年初在耐瓦(Nevel)前线作战,44年夏天参加了纳尔瓦(Narva)血战,44年11月全师经库兰(Kurland)向波美拉尼亚(Pomerania)[中北欧波罗地海沿岸地区,现分属波兰和德国]撤退,12月撤退到波兰北部城市托伦(Torun)休整。45年5月部分向苏军投降,一部分向美军投降。

  类似第15SS掷弹兵师,党卫军第19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二)[19.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 lettische Nr 2)]是44年初第2个拉脱维亚(Latvia)志愿兵师,党卫队骷髅旗队(Totenkopf Standarte)的第2摩托化旅(SS-Brigade mot.2)部分人员建立,1944-45年在.波罗的海岸(Baltic coast)附近和库兰(Kurland)作战,45年5月在米托(Mitau)向苏军投降。

  而党卫军第20掷弹兵师(“爱沙尼亚第一”)[20.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estnische Nr.1)]是第一个加入党卫军作战序列的东方志愿军团,以在42年8月建立的爱沙尼亚军团为基础(Estnische Legion),后期加入第5SS“维金”(Wiking)装甲师。可是该组织一直没有停止招募过爱沙尼亚(Estonia)人,44年1月正式命名为师,44年4月至8月在纳尔瓦(Narva)作战,后突破库兰(Kurland)包围圈后,其残存部队向东普鲁士撤退,一直战斗到1945年5月在普鲁士(Prussia)向苏军投降。
  波罗地海的三个小国家所编成的这三个师,尽管在大战的后期前途暗淡,好梦成空,仍然抱着最后的决心与德军共生死,与血海深仇的苏俄血战到底,其后,所有的师都遭到了重创,劫后余生者被赶进苏俄的集中营过去了最后的凄惨岁月。
  党卫军第23“尼德兰”志愿装甲掷弹兵师(尼德兰第一)[23.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ederland" (Niederlandische 1)],该师前身是“尼德兰”志愿掷弹兵旅(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Brigade "Nederland"),人数大约有5500人。43年11月在克罗地亚和游击队作战,44年夏天在纳尔瓦(Narva)遭到惨重损失,一个团几乎全毁。

  44年9月至45年1月,从爱沙尼亚(Estonia)个拉脱维亚(Latvia)撤退,逃出库兰(Kurland)。45年初在波美拉尼亚(Pomerania),(Stargard)斯德丁(Stettin)地区战斗,45年4月在柏林外围的Furstenwalde战斗中几乎全毁。残余人员向美军投降。
  党卫军第22“玛丽亚·特蕾西亚”志愿骑兵师[22. S-Freiwilligen-Kavallerie-Division DER SS “Maria Theresa”] 是44年春由2个匈牙利的德意志族人组成的2个团和党卫军第17骑兵团(SS-Kavallerie-Regiment 17)组成,44年10月参与清剿游击队的行动,44年11月至45年2月和党卫军第8SS弗洛里安·盖尔骑兵师一起参加了布达佩斯特的战斗,最后被消灭。[玛丽亚·特蕾西亚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女王(1740-1780年),她在统治期间参加了奥地利王位争夺战争(1740-1748年)和七年战争(1756-1763年)]
  党卫军第25“匈雅提”武装掷弹兵师(匈牙利第一)[25.Waffen-Grenadier-Divison der SS “Hunyadi”(ungarnischeNr.1),Hunyadi:即匈牙利历史上传奇式的军事首领亚诺什·胡尼奥迪,1456年率军在南多尔费赫尔堡(今贝尔格莱德)打败了土耳其军队,将奥斯曼帝国的继续扩张推后了近一个世纪,被称为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该师是第一个匈牙利人组成的党卫军师,于44年10月-12月间组建,44年12月18日,该师领到了50挺重机枪和2000把步枪及27辆卡车,但是,该师却拥有近22000人。这点装备只怕只能武装一个战斗群出来。45年5月3日在和美军的战斗中遭到惨重损失,但是竟然还摧毁了美军5辆谢尔曼(Sherman)坦克,一部分人员于1945年5月5日在阿特塞(Attersee 在奥地利境内)附近向美军投降,还有一些人脱掉党卫军制服,换上平民装逃跑。
  而党卫军第26“匈牙利人”武装掷弹兵师(匈牙利第二)[26. Waffen-Grenadier-Divison der SS ( ungarische Nr 2) “Hungaria”]是第2个匈牙利人组成的师,该师大约也是在44年10月-12月间建立,到45年3月为止,全师大约13000-17000人,但是该师的情况比25SS更加糟糕,连制服都发不全,只有3000人领到了党卫军制服。2600人穿的是匈牙利的法西斯制服,还有近1000人竟然穿的是平民装。尽管名义上,德军发放了反坦克武器和摩托车辆给该师,可是该师还是靠手持武器对抗苏联人。45年3月到4月撤至奥地利,45年4月一部分向英,美盟军投降,一部分5月在阿特塞(Attersee)附近向美军投降,随后大部分人员被移交给苏军。
  党卫军第27“兰格马克”志愿掷弹兵师(弗来明第一)[27.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Langemarck(fl鋗ische Nr. 1)],该师主要由佛兰德斯(Flanders)的志愿者们组成,后一个芬兰人组成的团加入,使其扩大成师,但是始终没有召集到师建制所需的人数,仅仅是界于团和旅之间。43年12月在乌克兰地区作战。44年初在日托米尔(Zhitomir)[苏联乌克兰中西部城市]遭到惨重损失,44年4月在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休整,44年7月在纳尔瓦(Narva)作战中再次遭到惨重损失,44年重新组建,并补充了一些佛兰德人和来自纳粹德国空军和NSKK等组织成员。44年12月部分参加了阿登反击战,后转到东线,对抗苏军,到了45年3月20日穿过奥得河(Oder river)时人数不到200人,4月在奥得河畔进行了最后的抵抗,后在德国的(Mecklenberg)向英军投降。[兰格马克——是位于比利时西部叶普斯(Ypres)的一个村庄,1917年8月至11月,德国和协约国在这里展开了血战,德军总共大约44000人在这里阵亡,其中有6313名年轻的学生士兵。后来在1932年德国为其修建了一个纪念公墓。]

  党卫军第28“瓦隆人”志愿装甲掷弹兵师[8.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 “Wallonien”]该师成员由讲法语的比利时的瓦隆人(Walloonia)组成,成员大多是右翼组织,民族主义分子,基督徒,反共产主义分子组成。前身是瓦隆人志愿军团(Freiwilligen Legion Wallonische),在第5SS维金师属下作战,1944年10月正式建立,开始在德国西北的汉诺威地区训练,希姆莱还为该师招募一些法国人和在德国做工的比利时人,可能还有一些西班牙人加入到该师。44年12月在莱茵河地区(Rhine)人数大约有3000人,并第一次领到了装甲车辆,1945年初未完成训练即匆匆赶赴战场,1945年2月在斯德丁(Stettin)[波兰西北的一个城市], 波美拉尼亚(Pomerania)地区战斗一战既溃,期间可能由西班牙蓝色师的部分志愿人员加入该师,2月16日在白俄罗斯(Byelorussian)前线参加了反攻。45年4月在奥得河附近战斗,人数只有700左右,1945年5月向盟军投降。

  党卫军第29掷弹兵师(俄罗斯第一)[29.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russische Nr 1)]该师成员大部份由俄罗斯叛军组织“卡明斯基”旅(Kaminski Brigade)成员组成,故由此得名。该师1944年底被解散,成员被送往苏联叛将瓦拉索夫(Vlassov)的部队和党卫军第三十武装掷弹兵师。番号29给予新成立的党卫军意大利人部队。而由意大利法西斯党组成的党卫军第29掷弹兵师(意大利第一)[29.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italienische Nr.1)]其中许多成员来自德国的意大利战俘营。

  虽然该部以反游击战为主,但部分部队参加了反击盟军登陆的战斗。1944年3月17日,“复仇”营(第81武装掷弹兵团2营)和第29“登比察”(波兰地名,意大利SS曾在此训练)步枪营(营长沙西二级突击队大队长)被派往安其奥/内图诺滩头反击盟军,他们以连为单位分配到德军部队,德军称“意大利党卫军的协同非常好”。4月,“复仇”营和第29步枪营与盟军在滩头作战,在与第16武装党卫军师一起与美国第3步兵师的战斗中,“复仇”营蒙受了重大伤亡:650人中有340人伤亡。1944年5月3日,希姆莱命令:“由于意大利SS志愿者表现出的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被正式命名为武装党卫军的部队并拥有一切应有的责任和权利。”第29步枪营和第81武装掷弹兵团2营(“复仇”营,营长为一级突击大队长弗雷代里科·德里·奥蒂)被允许佩带正式的黑色SS领章,取代原来的SS/意大利陆军混合的红底领章。而幸存下来接受此“荣誉”的不过210人——其中22人还得到了铁十字勋章,50人得到提升

  1944年7月建立的党卫军第30掷弹兵师(俄罗斯第二)[30.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russische Nr.2)]可算是一个多国语言部队了,该部队有说俄语,白俄罗斯语,波兰语,乌克兰语,鞑靼语,亚美尼亚语,再加上德国的一些警察部队可见该部队的成分是如何的复杂。该部队还是唯一一只斯拉夫人(Slavic)成分的党卫军组织在法国服役了一段时间,对抗游击队,不少人加入了法国抵抗组织。44年11月回到德国,到了12月的时候,全师大约只有4400人。后成员送往瓦拉索夫(Vlassov)的军队,军官和军士(NCO)加入25SS师以及38SS师。
  党卫军第31志愿掷弹兵师[31.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是第23SS山地师(克罗地亚第二)中的德国士兵在23SS的穆斯林被命令补充到13SS后,重新由警察部队,党卫队的营和其他离散人员组成,人数不到一个正常师的一半,最多称做战斗群,44年10月在匈牙利(Hungary)和斯洛伐克(Slovakia)建立,一直是在撤退中和苏军战斗的,44年5月9日,在捷克(Czech)向游击队投降,大多被枪毙,部分幸运逃过劫难的的人员被苏军俘虏。
  1945年2月由法国志愿者组成的的旅级单位开始变成党卫军第33“查里曼大帝”武装掷弹兵师(法兰西第一)[33.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Charlemagne” (franz鰏ische Nr. 1)]。

  尽管该师从未达到过一个标准党卫军师的一半人员,随后在波兰与苏军发生了一些战斗,44年8月在波希米亚-摩拉维亚(Bohemia-Moravia)地区遭到重创,44年秋天重建后,转到波美拉尼亚(Pomerania ),45年4月25日,部分在奥得河作战的,随后撤退并向英军投降,5月2日,残存的30人在波茨坦(Potsdam)火车站附近向苏军投降,其余的向英军投降,有些人员参加了柏林战役(还有一说在柏林作战的法国部队并非该师的)。而且该师是取代了党卫军第33骑兵师(匈牙利第三)[33. Waffen-Kavallerie-Division der SS (ungarische Nr. 3)]的番号,而这个骑兵师从来就没存在过,除了在纸上。

  党卫军第34“尼德兰国民军”志愿掷弹兵师[34.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Landstorm Nederland”]一样,都是由荷兰的志愿者组成,后期给予师的称号。42年春天由荷兰本土的志愿者组成的治安组织,由德国警察部分领导,44年9月后加入党卫军,后在安恒(Arnhem)及荷兰其他地方对抗游击队,45年2月转至格尔德兰(Gelderland)[荷兰东部之一省],45年50月9日才向英军第49步兵师投降,是荷兰境内最后一支投降的德军部队。可是无论人数还是实力都是从未达到过师的规模。
  党卫军第37“吕佐”志愿骑兵师[37.SS-Freiwilligen-Kavallerie-Division “Lützow”]是由第8SS骑兵师和第22SS骑兵师的残余人员组成,1945年2月到3月间建立,45年3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附近战斗,师人数从未超过一个团的兵力,最后在奥地利向美军投降。
  党卫军第38“尼伯龙根”装甲掷弹兵师[38. 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ibelungen”]是最后一个称做师的党卫军组织,1945年3月27日建立,人员大多来自党卫军军官学校巴登.图尔滋(Bad Tolz)以及第30SS,第6SS和第12SS的一些成员,其中有一个是希姆莱的近卫营;在奥地利,多瑙河地区以及上巴伐里亚与美军有零星的交战,1945年5月8日向美军投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几只特殊的党卫军外籍部队,分别印度阿三组成的党卫军部队(Indische Freiwilligen legion der Waffen-ss)和大不列颠自由军团(British Freikorps),以及哥萨克部队(Cossack).
  印度部队的成员大多是从西部沙漠俘虏的印度士兵,该部队44年并入党卫军组织,由印度的民族主义分子Subhas Chandra Bose领导,他本人希望德国打到高加索,逼近印度,使得他们可以脱离英国人的统治。可是希特勒本人从来没对该部队抱过任何幻想,其下场也是可想而知的。
  哥萨克部队(Cossack)[哥萨克人北欧部分的俄罗斯和亚洲交界处的一种人,以其骑兵,尤其是沙皇时代的骑兵著称]1943年建立,由冯.潘维茨(Von Panniwitz)中将指挥,1944年夏天由2个旅升级为第1、第2哥萨克骑兵师。1944年12月由这2个师建立了第15哥萨克骑兵军(XV Cossack Cavalry Corps),一些德国军官加入其中,但是该组织虽名义上属于党卫军,可是从来没配属给过党卫军。该军配属到南斯拉夫的德军E集团军群扫荡游击队,一部分参加诺曼底战役,结果全军覆没。1945年5月向英军投降后被移交给苏联,军长和所有军官被枪决,士兵送进集中营。

  大不列颠自由军团(Britisches Freikorps)大约在1943年1月时,德军筹划建立大不列颠自由军团,最先的时候建立的组织叫圣·乔治军团(St. Georgs-Legion)随后德国人开始在众多英军战俘中寻找人员来建立该组织,可是仅有极小部分人愿意加入,43年10月正式命名为大不列颠自由军团(Britische Freikorps),大约有30人,里面还包括3个加拿大人,3个南非人,3个澳大利亚人和一个新西兰人,45年1月送到德累斯顿(Dresden)[德国Saxony邦首府]作为突击工兵组织进行训练,在随后的盟军空袭中有2人阵亡,1945年2月回到柏林,3月大约有20人加入了第3(日尔曼)SS装甲军属下的11SS诺德兰师在东线“作战”,45年3月大不列颠自由军团剩下的8人参加了使用STG44突击步枪和反坦克武器及相关战术的训练,不过此时人数下降到了只有7人,投降后全部移交给英国并进行了审判。

 

光荣的延续----里奇德霍芬联队

1917年4月,在这个被称之为“血的四月(Bloody April)”的月份里,帝国陆军航空勤务队(Imperial Germany’s Army Air Service),认为自已所属的luftstreikraefte已经大致控制了西线的制空权。在这30天里,德军已取得了战场上的制空权,但是这时的德军面临着新的难题。

首先,自从12个月前的“福克灾难(Fukker Scourge)”发生以来,协约国装备了新式的“纽波特17(Nieuport 17)”与D.H.2战斗机,这些新机型的装备部队,减少了协约国的战斗机与德军战斗机的差距。而协约国正在陆续换装新一代的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包S.E.5及索普维思的三翼机(Sopwith Triplane),这似呼标志着协约国正在开始从德军的Alvatros DIII手里重新夺回制空权。

由于主要飞机制造公司的库存减少(这一点,从接下来的几个月里Alvatros公司给相关机构的所提出交的报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情况的出现使飞行部队总监(Idflieg Inspectorate of Flying Troop)开始考虑采取办法,提高德军飞行员作战的胜出几率,以确保德军的空中优势。德军方高层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是着手增加扩充其下属的单座战斗机中队(Jagdstaffeln,更多的简写为Jastas)的数目,到当年年底战斗机中队的数目从9个增加到37个。而到1917年4月底,德军已经拥有四个战斗机中队(第3、第4、第11和第33中队)与协约国的战斗机作战以争夺制空权。虽然在英方的早期统计中,双方的战斗损失数目基本差不多,但是这并不妨碍德军将这四个战斗机中队合并组成为世界上第一支正式的战斗机联队。

1917年6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伴随着一纸电报来到,德军战斗机部队的重组工作正式开始,6月24日,集团群司令,Crown Prince Rupprecht,下令第4、6、10和11战斗机中队在第4集团军防区内就地组成第一战斗机联队(Jagdgesschwader Nr. 1(JG 1))。第二天就是6月25日,帝国陆军航空勤务队(Kogenluft)任命第11战斗机中队中队长-曼弗雷德.费瑟尔.冯.里希德霍上尉( Rittmeister Manfred Freiherr von Richtofen)为第一战斗机联队的联队长。最后,1917年6月26日,帝国陆军航空勤务队(Kogenluft)在给JG1的电文中规定了JG1的任务:“第一战斗机联队(Jagdgesschwader Nr. 1)由第4、6、10和11战斗机中队组成,这一联队是半独立组织,任务为争夺与保卫所布署战线上方的制空权。”

曼弗雷德.费瑟尔.冯.里希德霍芬骑兵上尉( Rittmeister Manfred Freiherr von Richtofen)在担任JG1联队长的时候只有25岁,他的军旅生涯开始于1911年,当时他加入了“亚历山大三世皇帝”枪骑兵团成为一名枪骑兵,因此他的军衔是骑兵上尉,这一军衔写为Rittmeister,相当于陆军航空勤务队的上尉,称为Hauptmann。他1915年5月加入陆军航空队,1917年5月14日,以16架的战绩获得功勋勋章(Pour le Mérite),并升任第11战斗机中队的中队长。在他任第11战斗机中队中队长的5个月时间里,第11战斗机中队成为德军在西线最成功的中队,而他本人在这一时期的战绩只有1架。在他加入陆航到升任联队长之间的这一时期,他共取得击落越过38架敌机的战绩。

1917年7月12日为止,JG1的各中队的都分别驻扎在Courtrai(Kortryk)附近的Flanders镇周边,JG1的各中队基地分布情况为:联队长冯.里希德霍芬(von Richtofen)及第11中队(Jastas11)在中队长Kurt Wolft中尉(Leeutnant Kurt Wolft)带领下驻在Marcke,第4中队(Jastas 4)在中队长Oberlentnant Kurt von Doering带领下驻在Cuene,第6中队(Jastas 6)在中队长Oberlentnant Eduard Ritter von Dostler)带领下驻在Bisseghem,第10中队(Jastas 10)在中队长Oberlentnant Ernst Freiherr von Althaus带领下驻在Heule。

在1917年7月到11月英国发动了对德方的Flanders 行动(第三次Ypres战役),这一行动期问,JG1于7月26日收到陆军航空队的命令,配合德军的地面部队流动作战,对在Kortryk的前五个月的的作战生活可以用大量机械化运输工具与各种帐篷来描述。JG1很快表现出了自已的特色。JG1下属的每一个中队都有自已有特色的涂装方案:第11中队主要使用红色,第10中队则钟情是黄色,每4与第6队则是使用白色与黑色螺旋形或几何形图案。座机上的涂装方案同时也与各名飞行员的各人喜好有关系,飞行员往往还在自已的座机上涂上自已的特有标志,以表明自已是“冯.里希德霍芬的马戏团(von Richtofen’s Flying Circus)”的成员。鉴于这一时期,飞机多是放置在帐篷里,这种描述不一定很准确。

JG1的第一次胜利

1917年7月5日,JG1迎来的它的第一次空战胜利,第6中队的中队长Oberlentnant von Doering在Ypres 北部击落了一个协约国的观察气球。在一无线电技术还处在萌芽时期,这种观察气球作为部队的“眼睛”,在战场情报收集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由于观察气球的特殊地位,双方往往在已方的观察气球边上布置各种防止对方飞机攻击的设备,这使得对这种观察气球的攻击难度不亚于同对方的战斗机作战。

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JG1的联队长本人却受到严重的头部外伤。他在一次编队飞行的时候,在275米900英尺)高度被英国第20战斗机中队的一架F.E.2发射的子弹击中了头部。他笔直地向下俯冲,直到距地面只有150米492英尺)的地方才恢复意识,他勉强驾驶着自已的Albatros D.V在法国与比利时边界附近的Wervik(Wervicq)降落。这次受伤使他退出战斗6个星期。

7月7日,JG1宣布取得了击落9架协约国战机的战绩。这一天,19岁的Carl-August von Schoenebeck中尉由Fliegerabteilung(A)203,第1炮兵军的一个合作部队,来到了JG1。尽管Schoenebeck中尉,在他在部队中服役的六个月中,他的战绩被JG1在同一时期的巨大成绩所淹没,年青的Schoenebeck中尉还是成为JG1的一个独一无二的传奇人物。

英军(RFC)后来由空中作战改为对地面目标的攻击。7月11日,JG1遭到了一系列的轰炸,Bissehem被轰炸,同时JG1下属的第6中队的三个机库遭到被毁。在空战中,JG1新得到的Albatros D.V.型的表现也让人失望,这使得JG1保留了他们被认为靠不信的Albatros D.III。经常发生各种意外,飞行员被告知不要作大的俯冲动作,而在空战中,也得到劝告,不作过频繁与凶猛的动作。例如,7月26日,在冯.里希德霍芬(von Richtofen)反回部队的当天,当时他的脑袋上还缠着纱布,在Ypres Salient的东部的Polygon Wood 就有100架战机攻击。

四天以后,从战争爆发起就在军队中服役Freiherr von Althaus,由于视力减退离开了JG1转入训练部队。冯.里希德霍芬(von Richtofen)顺理成章的任命W erner Voss中尉为第10中队中队长。Werner Voss与von Richtofen (?)在上一年的冬天同在波尔克中队(Jasta Boelcke)服役,现在在他们两人的合作将共同缔造冯.里希德霍芬的传奇。

福克(Fokker)的Dr I,在空战的表现明显优于索普维思的三翼机(Sopwith Triplane)。1917年4月,这名荷兰工设计师访问了第11中队的防线,在那里,他亲自观看了被俘的英军战机,并且亲自经历了与第11中队的11架Alvatros D III与英军战斗机的作战。福克返回到自已设在Schwerin 的制造工厂,并且将自已所看到的情况告诉了设计师Reinhold Platz。几星期以后,福克制成三架三翼机的仿制品。第一架在与Albatros的模拟对抗中被毁。另外两架(编号为Nos 102/17与Nos 103/17)则在8月21日送交给了第11中队,在Courtrai。这两架战斗机的命运很短暂,只作了几天的展示。

冯.里奇德霍芬(von Richtofen)9月份第一次驾驶编号为Nos 102/17的三翼机作战,这次他取得他的第60个战绩:一架位于Zonnebeke上空的R.E.8。在联队离队休养到第10中队的中队长Oberleutuant Kurt Wolff在9月15日驾此机阵亡前,JG1还有至少七位飞行员使用过这架Nos 102/17。而另一架Nos 103/17则可能让Werner Voss据为已有了。8月30日,Werner Voss 就驾驶这架战斗机取了三翼机的第一个空战胜利。

Voss遇到每56个

在接下来的三个星期里,也就是从他取得第48个战绩开始到9月23日他被击落阵亡前这一段时间里,Voss获得了超过20架的战绩。他阵亡的情况是这样的,他当时正驾驶着涂成银蓝色,机首部分的黑色引挚罩有前部有着特别的白色标记的座机,被由James McCudden上尉(Captain James McCudden)率领的第56中队的7架S.E.5所包围。经过10多分种盘旋与追逐,Rhys-Davies中尉(Lieutenant Rhys Davies)开枪击中了Voss的座机,结束了这位的“飞行骑兵”的生命,这一场景被后人描述为一场史诗。

在接下来的八天时间里,JG1又接联失去了2名中队指挥官,他们分别是Leutnant Hans Klem(第10中队),和lother von Freiherr Richthofen(第11中队),lother是联队长的弟弟,他因受伤要休养六个月,才重返前线的。

10月中旬,JG1得到了6架最新型的福克Dr.I(Fukker Dr.I),在此之后,Fukker Dr.I发生了两次由于机翼的制造工艺造成的事故。这使得剩下的全部Fukker Dr.I全部返工。到11月底,德军取消了禁令,解决了相关问题的战机被投入到了第一线的作战。与此同时,JG1还保留了Alvatros D.V.及Pfalz D.III。而在后来证明不适合于空中作战的Bavarian则是划给了第4与第10中队。

8月19日,第6中队中队长Ritter von Dostler阵亡,11月15日,von Dostler的继任者Leutnant Hnas Adam又被击落阵亡。所空下来的位置由Oberleutnant Wilhelm Reinhard继任。此时第三次伊普雷战役已经止步于Passchendaele帕斯尚尔的烂泥中。但是11月20日,英国出动了新式武器-坦克,在Cambrai突破了兴登堡防线(Hindenburg Line)。

JG1此时已经几乎无法完成自已的任务了。来自第4集团军从南部发到危险作战区域的命令被切断了。而联队新的基地分布是这样的:联队司令部及第11中队位于Avesnes le Sec;第4及第10中队分别位于Lieu St Amand和Iwuy。需要指出的是,JG1现在实际上已经解体,联队想移防,但是没有合适的机场,同时还严重缺少加油设备、弹药与各种必须的给养。为了解决这些困难,JG1暂时转移到距前线32公里22英里)的Valenciennes,的一所训练学校的建筑里。

在坦克突破前线后的48小时以内,JG1的下属部队就已经开赴Cambrai前线,在获得了增援的第5和第15中队以后,JG1开始对英军攻击Bourlon Wood 的对地面支持的战机进行攻击,以缓解德军地面部队的压力。联队长本人在11月23日在Wood东南部击落了一架正在进行对地支援的D.H.5。一周后,他又击落一架D.H.5,这里在他的名单上仅有三架D.H.5中的一架。

低潮期

因为英国并没有巩固新式武器带来的成果,Cambrai战役于12月的第一星期结束。地面上的平静,也影响到了空中的战斗。整个12月,JG1进行了750次巡逻,但是所取得的战绩只有5架。1918年开始一周里,战局相当平静。里希德霍芬两兄弟也团聚了,由于恶劣的天气,JG1也将自已的巡逻任务减到了最少。他们任务也变成了对付英军为了侦察德军的春季攻势所施放的侦察气球,但是到3月中旬,这种任务也几乎没有了。3月12日,冯.里希德霍芬才取得了他在三个半月以来的的第一个胜利。八天以后,JG1也被派到Cammbrai东南部的Awoingt驻防。

3月21日凌晨4:45, 100万德军地面部队,在82个战斗机中队支持下,在50英里宽的战线上开始进攻,德军的战略目的是向Somme两侧推进,以分割英军与法军的防线,向海岸移动,攻击英法军队的侧翼。在这场“国王的战役”的前三天,由于浓雾与极低的能见度,使得JG1的行动受到了限制,到3月24日,JG1一共才执行了100次战斗巡逻,而所取得的战绩只有一个,联队长击落了他的第二架S.E.5。第二天,联队长又在同一区域击落了一架正在对地扫射的“骆驼”,这是JG1当天的唯一一个收获。

3月27日,JG1的任务由支援德军的地面部队改为同英军(RFC)的战斗机作战,同日,JG1移防到了Lechelle,此地在几天前刚被英军的飞行队(RFC)的第15中队的侦察部队所放弃。在这一时期,德军在西线进攻的步骤也渐渐放缓。

JG1在Lechelle的驻扎了五天,(这几天里,英军的飞行队RFC改编组成了皇家空军RAF),之后,4月2日,它们的驻地转移到了Somme南部的Harbonnieres。6天以后,这几天里它们始终深受持续的坏天气的影响,它们又转移到了位于Somme距离Peronne20公里12英里)的Cappy村。在这一时期,联队长在日记中透露,他们接到了在Lill西部向北沿Lys河,,支援德军在第二阶段进攻的命令。但是这个命令没有机会得到执行。相反,由于糟糕的天气,使得德军无法在Cappy以外的地区行动,4月20日下了场阵雨,当天晚上联队长宣布击落了两架皇军空军第5中队的“骆驼”,这是他的第79、80个战绩,也是最后的两个战绩。

红男爵的结局

1918年4月21日,一个多云的日子,天空转晴以后,上午,6架战斗机出动巡逻,其中两架是由两名姓里希德霍芬,他们两人分别是联队长曼弗雷德.冯.里希德霍芬福克Dr.I,编号为425/17,而曼弗雷德的堂弟沃尔夫拉姆。冯。里希德霍芬(Wolfram von Richthofen)后来的德国空军的元帅,正好在编队的第一的位置。但是当他们返航的时候,只有5架返回基地,Vizefeldwebel Edgar Scholz报告了一个令人难以至信的消息:联队长在协约国防线后方失踪了。

很明显,里奇德霍芬没有实现他的最低要求:不要在敌方防区内低空飞行,以防被防空炮火击落。他被击落的情形大概是这样的,他正在全力追赶属于英军第209中队的一架“骆驼”,这架飞机是Lt.W.R.”Wop” May所驾驶的,当时它的机枪出了故障,自然而然,里希德霍芬的飞机以很低的高度沿着Somme 河向西飞去。他可能忽略了,也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他身后还有另外一架属209中队的“骆驼”。两架飞机在Somme河谷经过了5公里3英里)的追逐之后,终于在Vaux以西的山脊上不得不爬升。这使得他们完全暴露在澳大利亚人的炮兵阵地上空,澳大利亚人早已发现了他们,于是对准了有与众不同涂装的双翼机开火。飞机被击落,落在了山脊上的一道被废弃的砌砖边上,飞行员在飞机被击落前就可能已经死亡或是很快就死了。第二天,-同盟国以全副军礼在Bertangle公墓为曼弗雷德.费瑟尔.冯.里希德霍上尉( Rittmeister Manfred Freiherr von Richtofen)举行了葬礼。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红男爵之死争论不休,某些历史学者以现在的研究结果指出他不是死于澳大利亚的炮兵之手,而是在作战中,先是被一架“骆驼”击中了尾部而最终附毁的,所以英国皇家空军的第209中队至少能够获得一枚“被击落的红色雄鹰”的标志,以表明是他们击落了这位空战史上的传奇人物。
在另一方,尽管红男爵之死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震动,但是战争还在继续进行。联队副官(Geschwader-Adjutant)打开了一封联队长最后留给他的盖着印章的信。这封信只有一薄薄的一张纸,时间标明为1918年3月3日,上面只有用铅笔写的一句话:“如果我回不来,由Oblt.Reinhard(第6中队中队长)来当联队长,冯.里希德霍芬上尉。”,就是在遗嘱里,他的用词还是很低调。4月23日,莱因哈特继任成为JG1的联队长。

五月中旬,整个联队恢复了平静。5月15日,JG1执行了137次任务,宣布取得了击落协约国战机13架,自已没有损失的成绩,这也是JG1历史最成功与活跃的时期。5月20日,联队移师Cappy(和第2集团军)以支援位于Guise 的第7集团军即将开始的Aisne战役。在此之前,JG1在陆军航空队司令von Hoeppner将军的命令下,在他们的联队名称前加上了联队长的大名,成为“第一‘里奇德霍芬’战斗机联队”,以纪念他们的这位传奇英雄。

从到达Guise的第一天起,联队就开始换装,几个月前,第10中队就最先开始换装福克最后一种,也差不多是最好的机型,著名的D.VII。5月27日凌晨,Aisne战役开始,JG1的基地也向前移动到了距Loan东北方5公里3英里)的Puisieux-Ferme。现在JG1的对手改成了法国人,在他们6月1日向前推进到Beugneus-Cramaille以前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一直与法国的战机与飞行气球作战。在几个月前开始的,德军第三次的重要攻势的主要对手是在恢复了原气的法国,还有沿Marne布署的美军,在这场战役是注定要失败。

第二任联队长之死

第二任联队新提升的威尔海姆.莱因哈特上尉(Hauptmann Wilhelm Reinhard)于6月18日,到柏林-Adlershof参加选择新一代的战斗机的工作(上次对战斗机的选择工作是在1月份进行的,当时参与这项工作的是相时的联队长冯.里希德霍芬(von Richthofen),当时他们所选定的机型是福克尔公司的Fokker D VIII,而不是已经投入大量生产的别的类型的机型。)现在正在由前线飞行员进行测试的机型是Dorier公司的最新一代机型D-1。7月3日,D-1由赫尔曼.戈林中尉(Oberlentnant Hermann Goering,时任第27中队中队长)试飞成功。下一个试飞的就是JG1的联队长,莱因哈特上尉((Hauptmann Wilhelm Reinhard),当这架D-1爬升到1000米(3,280英尺)的时候,一个支柱突然断裂了,于是机翼与分离,整架飞机掉到了地上,莱因哈特受了至命伤。

他肯定在回忆他青年时代的另一场战争的最后数日。记忆就像1918年7月某天早晨的太阳一样,清晰地停留在他的脑海中。三个月前,他们的飞行中队队长、“飞行马戏团”的缔造者里希特霍芬男爵在法国上空被击落身亡。里希特霍芬男爵有着强烈的传奇性色彩,他曾单枪匹马击落过八十架敌机。戈林因击落过二十一架敌机而荣获“荣誉勋章”,他还获得过德皇亲自授予的令人羡慕的“蓝勋勋章”,这使他足以向“红武士”里希特霍芬炫耀,他完全有望成为里希特霍芬的继承人。然而,飞行中队却落入了只会按条令行事的飞行官员威廉·莱因哈特的手中。戈林由于急躁、冲动,缺少沉稳,而被认为不配做一名指挥官。

那年7月的一天早上,他和莱因哈特一道被送到艾德勒绍夫机场,去见荷兰出生的德国战斗机制造者安东尼·福克。在走出军官餐厅的路上,戈林发现在机场的一个角落中,停着一架样子笨拙的双翼飞机。他问福克,那是什么?福克答道,只是一架试验机。戈林表示要驾驶这架飞机。福克警告说,这架飞机还未曾充分检测,戈林却坚持为之。经过福克扼要解释操纵方法之后,戈林沿着草坪跑道颠簸地滑行,小心翼翼地操纵飞机升空。他的飞机拍击着地面,有时几乎擦着地皮飞行。飞机翻滚、盘旋、左右摇摆,最后,飞机倾斜着机翼呼啸着掠下,停在跑道上,戈林在惊异的人群面前跳下座舱。
莱因哈特的自负驱使他也要驾机上天,他毕竟是里希特霍芬飞行马戏团的队长。众人目睹莱因哈特驾机冲上天空,不一会儿,地面上就听到爆裂声,飞机的左翼完全脱离了机体。这就是赫尔曼·戈林如何在二十五岁的年龄成为飞行马戏团的队长的经过。

两个星期之后,他驾机偷偷地从云层中钻出来,用机关炮瞄准了一架英国刮刀式战斗机,击落了第二十二架敌机。这是他最后一次经历击落敌机后的狂喜。这之后,一切都完结了。德皇逃往荷兰,共产主义者游行队伍走在柏林的菩提树大街上。11月11日,信使交给戈林一份急件,德国投降了,他应该将他的飞行中队移交给靠近斯特拉斯堡的一个法国空军基地。戈林说,这样做岂不是把飞行中队毁了,他的上司威胁说要送他上军事法庭。戈林只象征性地交给法国人少量的飞机,然后率领飞行中队的其他飞机回到达姆施塔特的一个空军基地。当戈林驾机驶近机场的尽头时,他将机身倾斜至翼梢碰到地面,他连续剧烈地抖动机身,直到福克式飞机成为一堆碎片。其他飞行员纷纷效尤。

当时,继任联队长的人选还有新晋升第10中队和第4中队中队长的Leutnants Erich Loewenhardt和恩斯特.乌德特(Ernst Udet),但是德军方最后选择了从送了莱因哈特性命的事故中逃生的赫尔曼.戈林中尉(Oberlentnant Hermann Goering)当JG1的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联队长。他于7月14日上任,这位新的联队长一上任就表现出了新的作风。在欢迎他就联队长的仪式上,戈林表明了他的观点:联队的成员在作时不会拥有以前的“完全的自由”,在将来的空战中,他将严格控制自已的下属,如同在地面上一样,而联队长将指挥飞行员们在何时、何地、如何作战。四天以后,他就得到了一个机会,这次作战中,他率领第11中队对阵法军的一个小队,他取得了一个战绩而且在作战期间,他的队伍始终保着队形并且集中火力向对方开火。但是这种新战法,不是每一个联队的成员都喜欢,比如Viaefeldwebel Willi Gabriel ,他就在得到联队中其它成员的支持的情况下,公然反对联队长的命令,在两次作战取得了4个战绩,戈林自然对他也没手软,对他进行了训斥,然后将他调到了后来的补充部队。

同盟国的反攻

7月18日,这天被Galriel称之为“反攻日”,这一天协约国开始进行埃纳河-马恩河(Aisne-Marne)反攻。这一攻势使得JG1放弃了他在Beugneus撤退到了Monthussart-Ferme附近的两个机场:第4、第10和第11中队,在Braisne,而第6中队在Courcelles。7月25日,lothar von Richthofen取得了他在3月13日第二次受伤重返前线以后的第一个战绩。这一成绩也是JG1自从组建以来的第500个记录。

这一时期,协约国的攻势有所收敛。7月25日,JG1撤到了Puisieux-Ferme。8月8日,是协约国大反攻的日子:协约国的部队收复了亚眠(Amiens),这一天也被称之为“德军最黑暗的一天”。各条防线上的德军都在后退。8月9日,JG1被调去保卫Somme 上的桥梁,这是德军部队后撤的主要通道,而且,正在受到协约国的攻击。接下来的日子里,JG1转移到了第二集团军所在的Ennemain。38个小时以后,JG1接到命令,转移到了Berne。

8月13日,Lothar von Richthofen第三次严重受伤。他的受伤不只是各人的第三次严重受伤,而且对整个联队来说,都是一次严重的损失,算上替补飞行员,JG1的人员总数只有原来四分之一,勉强可以编成一个中队。

8月7日,6架福克公司的最新型战机Fokker E.V.,这是一种与以前的双翼机绝对不同的悬臂式的单翼机,来到了第6中队,这成了德军取胜的最后一线希望。但是这点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到这个月底,由这种飞机所装备的三个中队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多是因为这种机型糟糕的制造工艺与制造材料选取不当。这一时期,驾驭这一时期的福克作战近乎于一种自虐。但是9月份,解决了缺点,而且生产工艺也重新进行了改进。10月24日,这种新型战机的改良机型D VIII开始装备部队。

接下来的日子里,JG1还在继续他的流浪人生,先是8月底转移到了Busigny(联队本部、第6和第11 中队)和Escaufort(第4和第10中队),后来又于9月25日转移到Metz,最后一次转移是为了应对美军的St.Mihiel战役。在下面的日子里,JG1一共执行了96次任务,但是没有一次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们某此巡逻的时候三次与Captain ‘Eddie’ V Rickenbcker所领导的美军第1骑兵(American 1st Pursuit Group)下属的Spad S.13相遇。虽然有其它的德军部队相助,JG1的飞行员们还是成功的逃脱了,自已只损失了一名飞行员。

由于燃料与供应的缺乏,JG1已经很难抵御美国航空兵作战对Marville的进攻,他们的好运行也正在消退。11月的第一周里,JG1出现了他们在战时的最后一次高潮。11月3日,JG1刚刚取得了8架的战绩,而在一周上任的第4中队中队长,Leutnant Heinrich Maushake受伤。48小时以后,JG1遭到了战时的最后一次重大损失,第10中队的Lentnant Krist阵亡。一天,Wolframe von Richthofan也取得了他的第40个战绩,也是他本人在战时的最后一个战绩。
11月6日,联队进行了战时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作战,他们与一个编队的Spade作战,他们宣布取得了击落三架,而自已没有损失的成绩。他们一回到Marville,就接到新命令,转移到了Tellancourt。在Tellcncourt,他们第一次听说了国内的政治与军事局势动荡。两天以后,他们接到命令,队伍就地解散,将手中所用的飞机移交给美军的接收部队。但是联队长戈林拒绝执行这一命令,他决定带领自已的队伍回国。11月12日,JG1返回到了Darmstadt,在那里,他们发现有一个士兵委员会正控制着机场。革命者们一见到战斗机就把最先降落的战斗机充公,但是愤怒的戈林拒绝了对方的最后通碟,他下令要么立即交出被充公的战机,要么他就要带领他的其它的部队发动进攻,他的飞机很快就回到了他们自已的手里。

从美国人手里逃出来以后,戈林决定率领部下前往Aschaffeburg 向法国人投降。在降落前,他向部下下令,以最笨重的方式下降,于是,JG1的全部飞机在降落的时候都摔成了一堆碎片。
在“第一‘冯.里奇德霍芬联队’战斗机联队”所存在的17个月里,从1917年7月5日,Ritter von Dostler在Ypres 击落第一个观察气球开始,它的飞行员共取得了644次空战胜利,损失了56名飞行员,另有52人受伤。

战后的德国
1919年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战败为结束。由于凡尔塞条约强加给德国的各种屈辱及德国战后各届政府的软弱,德国民众对国家的现状极为不满,各种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及极左、极右思潮正在兴起,而各个党派纷纷成立。在这种政治背景下,JG1的最后一任联队长,赫尔曼,戈林也积极投身到政治运动中去,这次他是追随一个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奥地利人,就是这个人将带领德国到他从来没有的高峰,同样,他也将差一点亲手毁灭了这个国家,里奇德霍芬联队也正如的德国的命运,从低潮走向高峰,又从辉煌走向毁灭。
1919年5月公布的凡尔塞条约,规定德国不得拥有飞机、坦克及潜艇等先进武器装备,将陆军人数限定在10万人等,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德国的武装力量被严重削弱。德军的14000架军用飞机不是被迫上交就是被拆毁,而德国的航空工业也被严格限制,凡尔塞条约和后来的《巴黎航空协定》禁止生产军用飞机,而且限制民用飞机的制造,以制于德国在战后的最初的两年内没有生产一架飞机。但是德国人并没放弃发展自已的航空工业,部分飞机制造商们把生产的工厂转移到国外继续生产。另一方面,从1922年起在德国新兴的滑行机运动则促成了德国航空工业的复兴。

滑行机运动兴起以后,Lothar von Richthofen重返蓝天,很不幸,1922年7月4日,Lothar在Hanhurg-Fuhlsbuettel死于一次飞行事故。1925年,里奇德霍芬家族打算将曼弗雷德的灵柩从法国的Bertangle公墓迁葬到位于德国的Schweidnitz公墓与他的父亲和兄弟Lother 长眠在一起,但是德国上上下下各方面都强烈要求将曼弗雷德安葬于柏林的Invaliden公墓,好让德国人民可以永远纪念这位英雄。1925年11月,曼弗雷德.冯.里奇德霍芬的遗体在他最小的兄弟Bolko护送下返回德国,11月20日,曼弗雷德的灵柩正式安葬于柏林的Invaliden公墓,参加迁葬仪式的除了里奇德零芬家族成员、曼弗雷德的生前的战友以外,还包括德国总统冯.兴登堡元帅(Reichspr?sident von Hindenburg)与冯.西特克将军(General von Seeckt)等军界、政界要人。

1924年协约国方放松了对德国动力飞机的限制,德国人设法建立了10所打着民航训练学校的幌子的飞行学校,这些学校名义上是为私人飞机培训飞行员,实际上是为军方秘密培训飞行员。1925年,德国还与苏联签订了秘密协议,在苏联设立空军基地,为德国培训飞行员。

到了1930年底,德国已经建立了三支军事飞行部队,德国人给这三支部队起了个看上去象是以商业广告为目的的名字-Reklamestaffeln(广告中队)。三个中队有一个以Berlin-Staaken为基地的中队,后来就是这个中队在Doeberits-Esgridnd附近秘密组建成为国防军(Reichswehr)的第一个战斗机联队。但是这个联队的存在直到1934年4月1日才在其极保密的情况下被外人所知晓。军方为这个大队挑选了罗伯特. 冯.格莱姆(Robert Ritter von Greim)少校作联队长,冯.格莱姆(Robert Ritter von Greim)少校是一名功勋勋章得主,在一战中曾担任第34战斗机中队的中队长。最开始,这个联队,当时叫Doeberita飞行团,所装备的是12架阿道尔公司出产的"民用"机型阿道尔Ar.65。这支部队以这种方式一直存在到1936年7月。

里奇德霍芬联队的重新成立

1935年2月26日,希特勒与戈林签署命令,正式组建空军。命令规定空军(Luftwaffe,其实应该叫帝国空军'Reichsluftwaffe',但是从来没使用过这个称呼。)是作为国防军独立的一个军种存在。两周后,3月14日,希特勒发布了一道充满了激情的命令将德国最早的也是当时仅有的一个战斗机联队命名为"里奇德霍芬联队"(Jagdegeschwader Richthofen):"我宣布这个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里奇德霍芬联队,将会在精神上与物质上共同承担起它神圣的责任。"

接下来的日子里,雄心勃勃的德国人全力以赴的建设他们的空中力量。1935年4月,另一位曾经在1917年6月担任第4战斗机中队中队长的空中英雄,Kurt von Doering少校从冯.格莱姆(Robert Ritter von Greim)少校手里接过了联队长的重任。就在同月,联队开始在Jueterbog-Damm组建第二大队,由Johann Raithel少校担任大队长。

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Raithel的部队被命名为Damm飞行团。两个大队的建立使他们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Doeberitz大队理所当然的成为展示的模板,它的基地拥有现代化的集体食堂,Kasino,还再加上被官方描绘成英雄的代名词如此等等。虽然Jueterbog大队的基地没有这些设备,但是对于Raithel的飞行员来说,这些都没有比他们能装备德国最新型的Heinkel公司出品的He 51型战斗机更让他们高兴的事了。 当年的夏天,两个大队全都完全装备亨克尔公司的最新产品He51。同时,两个大队之间的竞争也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例如:Raithel的一名飞行员架驶着自已的麻机,全副武装的飞到Doeberitz声称与对手挑战,失败者要支付酒吧的帐单!)。而在官方来说,最明显的就是两个大队有着明确的分工:Doeberit大队负责进行武器及辅助装备的试验及对地面辅助组织的指导;而Damm大队则是负责完善空战技术和拦截战术,还要承担实验最基本类型的重型战斗机(驱逐机,Zersroerer)的任务。

经过了忙碌的秋天与冬天,Doeberitz大队着手开始准备建立一个新的分支机构,这个新机构在1936年2月24日改建为Lippstadt飞行团。而三周以后,这三个飞行团成员全体参加了1936年7月占领莱茵兰的行动。

行动的当天,参战的飞行员在日出之前起飞,在降落到莱茵兰地区的机场以后,他们打开密封的命令,命令上写着:“马上加满燃料,在地面部队前方巡逻并且随时防备敌人的进攻。"Doeberitz飞行团所负责的区域是从Karlsruhe 到Koblenz所在的莱茵兰-Palatinate地区,Raithel'的Damm飞行团负责的区域为紧靠莱茵河北部流域的Mosells到鲁尔。事实上,德国人的He51几乎基本上没有武器,而他们也幸运的没有受到协约国军队的抵抗。

接下来,德军以这两个大队为基础组成了一个新的大队:组成这个大队的三个中队中,有两个来自Damm,另一个来自Doeberitz。同时,德军也在两个大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一个联队,第一任联队长是Gerd von Massow中校,两个大队的大队长职务也发生了改变,驻在Doeberitz和Damm的大队的大队长von Doering 和Raithel的职务分别由Carl Vieck少校和Carl-August von Schlenebeck少校所取代。最后,1936年6月1日,飞行团的名称取消,Doeberitz和Damm两个飞行团成为第132战斗机联队"里奇德霍芬"(Jagdgeschwader Nr. 132"Richthofen")的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

在德国空军急速扩编的1937年的春天,JG132是不可能保留6个大队的编制的。在组成联队的6个大队里,有4个大队出去组成新的联队。就在同一周里,JG132开始接收梅塞施密特博士的新作Bf109战斗机(按捺不助兴奋心情的第二大队的成员干脆以打碎109瓶啤酒的方法作为欢迎仪式。这一记录一直保持到第一夜战联队的第一大队(I/NJG1)以同样的方式打破219瓶啤酒以欢迎新装备的He 219之后,才被打破。)

实验阶段

1937年秋天的前期,JG132参加了沿德国北部边境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装备了Bf109的两个大队,当时被称为红色大队,使得很多观摩军事演习的外国观察员倍感兴趣。第二大队还悄悄的进行另一项实验。他们进行了使用探照灯的夜间作战的初步实验,取得了在战争开始时期所进行夜间作战的宝贵经验。

1938年3月,第一大队还参加了德国吞并奥的利的行动,他们的任务是负责保卫希特勒返回出生地的时候所乘坐的Ju52。1938年4月21日,是里奇德霍芬去世20周年纪念日,这天Doeberitz成为主人,接待出席为这位英雄的纪念碑举行揭幕典礼的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在为纪念里希奇德霍芬而修建的纪念碑两侧分别画有两架战斗机,一边是一架全红色的福克三翼机(正是曼弗雷德阵亡时所驾驶的机型),而另一侧则是涂有联队标记(镶嵌有红色的"R"的银色盾牌)的暗绿色的Bf 109,这块石头仿佛成了一座联结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当奥地利顺利的并入德国以后,希特勒又将并吞的目标对准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Sudeten)。就在同一时期,德国空军开始大规模扩建。JG132于1938年7月1日,建成了两个新的大队,第三和第四大队(III/JG132和IV/JG132)。由于德军在同一天建成的还有6个大队,所以德军不可能同时给这么多的部队同时装备Bf109战斗机。事实上,第三大队(III/JG132)在离开Jueterbog-Damm到Fuestemwalde以后,所装备的是阿道尔公司的Ar 68。而在Werneuchen的第四大队则征用了是原准备出口给日本海军航空兵的He 112B-0型战斗机。虽然德军想尽办法,但是德国空军无论是装备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希特勒的扩充军队的要求。9月30日,慕尼黑协订(Minich Agreement)签署,苏台德地区正式并入大德意志帝国(Great German Reich)。

1938年11月11日,德国空军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其中的变化之一就是将现有的战斗机部队划分为重型战斗机部队与轻型战斗机部队,重型战斗机部队后来在战时演变为了驱逐机部队(Zerstoerer)。里奇德霍芬联队在这次整编时,失去了四个大队中的二个大队:其中第二,第三大队转入第141战斗机联队,成为它的第一与第二大队。同时,JG132的第四大队也就是在苏台德危机的时期从Wermeuchen调到Maehrisch-Truebau(一个位于刚被捷克放弃的领土上的基地)被改编为第331战斗机联队的第一大队(I/JG331)。这次改变使得von Massow中校所领导的联队只剩下了一个大队,他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联队长。作为改编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这时诞生了一个新的联队-第131联队里希德霍芬联队(JG Nr.131 Richthofen)。

夜战部队的分离

1938-1939年的秋天,JG131的联队本部与第一大队呆在Doeberitz,换装Bf109C型战斗机。1939年2月,联队所属的一支装备Ar 68型战斗机的小型的夜战部队从联队独立出来,这支部队是在苏台德危机的高潮时期在Doeberitz成立,由Oberlentnant Blumensaat领导,当时编号是10(N)/JG131,第131战斗机联队第10(夜战)中队。

可以预见,I/JG131很快就发现自已被调到南方参加希特勒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肢解捷克的行动。 任务完成后,JG131返回到Doeberitz装备Bf109E的最后一款机型。1939年5月1日,德国空军进行战前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改编(规则是编号为1-25的属于第一航空队,编号为26-50的属于第二航空队,编号为51-75的属第三航空队,编号为76-99的属第四航空队)。里奇德霍芬联队最后隶属于第1航空队,编号为第2战斗机联队"里奇德霍芬",(Jagdgeschwader 'Richthofen'),这也是四个月后爆发的二战早期战斗机联队最典型的组成方式:就是,一个联队本部,一个单独的大队,和一个装备双翼机的夜间战斗机中队。

在1939年开始的18天闪电战(Blitakrieg)中,第二战斗机联队(JG2)只有一个中队短暂参战,除此之外,JG2就没有部队参加这次战役。战役开始的时候,第20联队的第一大队被并入联队,联队的力量得到加强,但是这一时期,JG2主要的任务是在国内保卫德国的首都柏林。而在战争开始的第一天夜里,柏林周边地区戒备森严,18:31布置在柏林的防空警报响了,JG2的第一大队全体起飞迎战,但是他们所找到的攻击者竟然是几架执行完任务后返回Warsaw机场的亨克尔轰炸机。

尽管盟军的飞机白天不会来空袭德国的首都,(事实上这次事件以后,柏林的防空警报到1940年8月28日才因为一些误报又重新响起),而JG2到是发生了它在战时最初的人员损失,1939年9月16-17夜间,第一大队的一架Bf109与第十夜战中队的一架Ar 68因飞行员夜航被探照灯的强光照射致盲而坠毁。

11月15日,JG2从Doeberitz调防到莱茵兰(Rhineland),基地位于法兰克福-Rebstock。这时的JG2得到了第73战斗机中队的第一大队(I/JG76),这个大队以前也是负责本土防卫的大队,刚从维也纳奉调回国的,它们的基地位法兰克福的一个民用机场。1939年11月22日,JG2取得了他在以后的5年半的时间里与西方盟军的作战历史里的的第一架敌机,赫尔穆特.维克(Helumut Wick)少尉和Oberfeldwebel Kley两人都宣布各击落了一架法国的Curtiss Hawk。
下面的几个月里,von Massow的力量得到了加强,他得到了一直在盼望的第二大队。这个大队由Hauptmann Wolfgang Schellmann,这位西班牙内战时"秃鹫军团"的英雄(12架,得到西班牙十字勋章),任大队长。到了1940年3月,JG2又组建了新的第三大队(III/JG3),这个大队的大队长是一位一战时的英雄,Hauptman Erich Mix(一战战绩7架)。

同一时期,由Haupmann Blumensaat任中队长的第10夜战中队(10(N)/JG2)与其它几支部队的夜战中队(如10(N)/JG26,11(N)/LG2)合并共同组成了第四(夜战)大队,装备的是Ar 68,及Bf109D型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坐舱的顶盖被取下,以方便飞行员能够在夜色中看清目标,这可能是9月16-17夜间得出的经验教训)。这个大队的大队本部最开始设在Jever,各中队分布在北海及波罗地海沿岸。这些部队布分的参加了挪威战役。1940年4月20/21日,在Fairey Battle of the AASF over Crailsheim的轰炸中,Oberfeldwebel Schmale击落了德国空军在二战的夜间战斗机部队的第一架敌机。两个月以后,Blumensaat少校的第四夜间大队(IV(N)/JG2)离开了里希德霍芬联队,并入了夜间战斗机部队成为第一夜战大队的第二大队(II/NJG1)。

1940年5月,联队的指挥官发生了调动,原联队长 Cerd von Massow上校调任第三战斗机指挥部司令(Jafue 3),他的职务由另一位一战时的波尔克战斗机中队(Jasta Boelcke)的中队长,在一战中有6架敌机入帐的Harry von Bulow-Bothkamp 中校担任,von Bulow-Bothkamp在后来的战争中历任第101夜间战斗机联队,第5战斗机师与第4战斗机指挥部的指挥官,二战中共击落了18架敌机,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而第一大队大队长Carl Vieck 少校调任第三战斗机联队联队长,他的职务由Roth 上尉担任。这时的里奇德霍芬联队还是一支不成熟的的队伍,在它的飞行员里有三分之二是刚刚跨出航校大门的新手,而他的四名主要指挥官,却有两人是一战时的飞行员。就是这样一支队伍正要参加德军对法国与低地国家的进攻。
1940年5月10日凌晨5:30,德军第一装甲师的坦克冲入了Luxcmbourg。到了这天傍晚,德军已经跨过了Duchy进入了比利时。58小时以后,打前锋的德军坦克已经到了Meuse河岸。第二战斗机联队的第一、第三大队(I/JG2.III/JG2)的最初任务是保护前锋部队;5月14日它们在在Sedan桥头上空损失了7架Bf 109,但是并没有阻止德军前进的步伐。5月20日,德军冲到了英吉利海峡。第一和第三大队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护着地面部队而自已也没有更多的损失,而他们的战绩也达到了100架。

第二大队(II/JG2)这一时期配属给第26战斗机联队,正在将BEF(英国远征军)赶出比利时中部地区。敦克尔克战役开始以后,JG2的三个大队全都回到联队属下,这时他们的对手成了在Somme河南部集结的法军。当法国投降以后,他们所击落的敌机数达到了235架。

6月19日,JG2发生了一起有重大意义的事故,在德国空军针对英国的首次大规模轰炸的行动中,Leutnant Grubel被击落阵亡,而当法国战役结束后,对不列颠之战也拉开了序幕。

JG2这时布署在Seine一线,联队本部在Evreux,第一、第二大队(I/JG2.II/JG2)在Beaumont-le-Roger,第三大队在Havre-Octevill的海岸线。位于东部的这三个联队,同属于第三战斗机指挥部(Jafue 3),他们的任务是保护属于Wolframe von Richthofen的第8Fliegerkorp的俯冲轰炸机,轰炸位于英吉利海峡的船只。

8月11日,JG2第一次参战,他们横跨海峡作战:共有8人阵亡,5人失踪。包括第6中队中队长,Oberleutnant Rempel。在接来的几周里,每天飞过从Seine 到Solent的160公里100英里)的海峡,对JG2的飞行员来说成了家常便饭,他们每天要飞过Dorset Hampshire 和Sussex的海岸线,保护轰炸Portsmouth和Southampton地区的轰炸机。

在这个月底,他们暂时归属第2战斗机指挥部(Jafue 2)基地位于Calais和Dunkirk(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在Mardyck,第三大队在Oye-Plage),他们的活动范围大概是攻击英国东南部地区,活动范围在托马斯河口一带(Thames Estuary)。

后来JG2的活动范围转移到了维特岛(Isle of Wight)上空,1940年9月上旬,战争形势开始向不利于德国的方向发展,海狮计划被推迟以后,希特勒将德军不能顺利完成登陆英国的计划归罪于空军,帝国元帅戈林则是指责手下的"老一代指挥官"工作不利,于是他将联队长一级的指挥官统统换成了年轻人。

为了改变自从1918年以来形成的战术模式,戈林对他手下的一战英雄们进行清洗,1940年9月2日,von Bulow-Bothkamp中校调任,接替他的是第一大队大队长Schellmann少校。

Schellmann任联队长的七周时间里(他在10月19日调任JG27联队长)在官方眼里,战役正处在危机中。虽然后期的历史学家们认为不列颠之战在10月31日就截止了,但是在德国的历史学家们现在还在为这一武断的结论争论。按这一标准计算,到11月1日,第一大队中队长(1/JG2)Oberleutnant Reifferscheidt被英国的"飓风"在Susses上空被击落被俘为止,JG2全联队在这一官方的作战期间共有22名飞行员阵亡或失踪,同时他们所取得的战绩为宣称击落敌机281架。

11月,JG2遭到了最为严重的一次损失,在JG2的战绩总排名第一的的赫尔穆特.维克少校(Wick),被提升为联队长,他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历任编队指挥官,中队长,大队长,最后继任Schellmann少校成为JG2的联队长,这位25岁的联队长也是德国空军史上的特例。

11月28日下午,维克少校在Solent击落了他在战时击落的的第55架敌机。同一天,他又击落第56架敌机。但是就在同时,他的座机也恰好通过了英方的喷火的火力,他的座机被另一架英军的喷火击中,他几乎没有时间打开座舱盖跳伞。他的僚机后来在海峡东南部的Needle迫降。虽然德方的海军搜救队努力寻找,但是没发现他的任何消息。

不列颠战役之后

在不列颠战役结束以后的三个月时间了,Hauptmann Greisert成为代理联队长,他任联队长的这一时期正好也是德军白天大规模空袭英国的尾声。1941年2月16日,威尔海姆.巴尔萨少校(Major Wihelm Balthasar)正式接任联队长的职务。1941年刚开始的几个月里,JG2开始装备Bf109F。从这一年开始,英国皇家空军(RAF)开始试着对法国北部进行轰炸。他们在白天派遣由大量战斗机护航的轰炸机空袭法国,这一行动的代号是"马戏团行动(Cir
cus),目的则是为了消耗德国空军有生力量,并且侦察欧洲内陆的情况。至这一年的五月底,就是希特勒的入侵苏联行动开始前,德国空军在西北欧的战斗机联队由22个减少到6个,德军在西线的作战目的也由对英方的进攻转变为防守。德军这时保留在西线的唯一的两支战斗机联队中,JG26布署在比利时和法国东北部,而JG2则布署在法国Seine以西的海岸,从诺曼底到Atlantic。这条战线在战时保持了三年多的时间而参战的战斗机只增加了一点点。

对联队来说,这时的早期的一次严重损失是联队长本人。7月3日,巴尔萨少校(Major Balthaser)在一次战斗中被英军的喷火击落阵亡,当时他的Bf109F的一个机翼被对手打破了。这次联队长的继任人选很快确定下来:7月20日,Walter Oesaus少校,这位德军当时战绩排在前几位的王牌飞行员,由正在东线作战的的III/JG3大队长的住置上调任JG2的联队长。

这一时期,联队不得不减少这种对英国人影响不大的对英国南部海岸的骚扰,11月10日,JG2组建了一支特别的战斗轰炸机中队-第10(轰炸)中队(10.(Jabo)/JG2),由Hauptmann Frank Lisendahl任中队长,这支部队所用术与前辈们相当的打了就跑的战术。Lisendahl的飞行员们驾着战机以低于英国海防雷达搜索范围的高度快速攻击英国的近海船只。这个中队在成立以后的6个月时间里,共宣布击沉英方舰只的总吨位为60,000吨。

JG2的一部分部队正忙着攻击别人的战舰,另外一部分则是忙于保护自已的海面舰只。从当年的3月起,德国的香霍斯特(Scharnhorst)和格内森瑙号(Gneisenau)就按照轰炸机与海岸司令部的命令停泊在布列斯特湾(Brest Harbour)。1942年2月,希特勒下达命令他们将返回安全的水域,通过英吉利海峡。这次历史上有名的冲刺行动需要强大的与持续不断的保护伞,这项工作就是由JG2,JG26来提供,他们将负责在Dover海峡保护德军的水面舰只。德军这次行动共损失了17架战斗机,但是舰队顺利的通过了海峡。

1942年4月,JG2开始装备最新型的星型发动的Fw190A。在换装完成以前,他们还在使用他们原先装备的Bf109F1942年4月17日,12架没有护航的兰开斯特(Lancaster)呼啸着飞到了JG2位于Beaumont-le-Roger的基地上空,这是盟军轰炸德国位于Ausburg的M.A.N.制造工厂。经过短暂的作战,JG2宣布击落了4架轰炸机。其中的一架由Unteroffiaier Pohl的兰开斯特是JG2所击落的第1000架敌机,奥梭少校(Major Oesau)击落的一架兰开斯特是JG2所击落的第1001架敌机,这也是他各人所击落的第101架敌机。这正好是奥梭少校(Major Oesau)自从去年10月份战绩达到100架以后的禁飞令的时期,他只能这样向上级解释:他正在试验飞机,此时一架兰开斯特冲到了他的面前,他出于自卫不得不击落了这架轰炸机。
7月17日,10(Jabo)/JG2的中队长Hauptmann Liesendahl在一次执行轰炸Brixham的商船的任务后没回到基地。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里(1942年7月31日),从1938年起就效力于联队的1/JG2的中队长,Hauptmann Rudolf 'Rudi'Pflanz在Abbeville附近被英军的喷火击落阵亡,最终战绩为52架,得到了骑士十字勋章。 7月份,有证据表明,美军第八航空队的开始参与对法国的空袭。美军的轰炸机开始的时候只是租借给英国空军,但是从此以后,美国航空兵成了为JG2的最主要的敌人。

8月份,西线战场的重点是盟军倒霉的Dieppe登陆。基地位于西线的两个联队,JG2与JG26都投入到这场作战出去。第三大队(III/JG2)的大队长Hauptmann Josef "Sepp" Wurmheller宣布击落了7架敌机,但是自已也付出了断了一条腿与脑震荡的代价。而二个联队下属的两个战斗轰炸机中队,JG2的第10中队(10(Jabo0/JG2)此时由Oberleutnant Fritz Schroeter领导,这个中队与JG26的战斗轰炸机中队重创了英军的Berkeley号和Calpe号,这两艘舰,由于受伤过重,后来不得不自沉。 1942年12月,JG2的一部分离开西北欧战线,第二大队的Fw190A加上从第一中队(1/JG2)基础上建立的特别高空单位第11中队(11/JG2)从南方调到西西里。在这里,第11中队(11/JG2)并入JG53的第二大队(II/JG53),而阿道夫.迪克菲尔德中尉(Olberleutnant Adolf Dickfeld)的II/JG2则由地中海战线调到了突尼斯前线,开始了新的征程,II/JG2在突尼斯前线呆到了1943年3月。在他们在北非作战的时间里,II/JG2宣布取得了击落150架敌机的战绩,自已的损失为18人。

在西欧战场上,1943年德方的损失正在继续扩大。1944年3月2日,梅耶中校(Oberstleutnant Egon Mayer)在战斗中被美军的P-47击落阵亡,Montmedy。当时梅耶中校的战绩为102架,其中包括24架盟军的四引挚轰炸机,是当时德军飞行员中排名第一的四引挚轰炸机杀手(Viermot-Spezialist)。他的继任者,Kurt Ubben少校也于4月27日被P-47击落阵亡。5月,Kurt Buehligen少校这位从1940年就进入联队服役的人成为JG2的第九任也是最后一任联队长。

从1944年开始,JG2的大部分从诺曼底前线一带撤回到巴黎北部附近的两个基地:Cormeille(Stab和III/JG2)和Creil(II/JG2),I/JG2则是在5月从Aix返回到Cormeille.

1944年6月6日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的时候,交战双方的形势是这样的。虽然德军很偶然的在交战区域布署了19个战斗机大队,盟军方还是很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盟军的空中作战与对地面目标的轰炸,使得德方的各个大队,无论是原住者,还是新来的,都遭到重大的损失。到6月的最后一天,在一个月以前还有150架战斗机的JG2在Creil集中后只剩下了17架Fw 190与 15架Bf109G(II/JG2从突尼斯前线返回以后重新装备了Bf109G)。

7月份,I/JG2最后从诺曼底前线撤回。稍后,联队长率领剩下的部队返回德国。1944年11月,在它们花费了8周时间重新装备(III/JG2根据记录是在东普鲁士兵East Prussia)以后,联队被分散布署在法兰克福以北的三个地方:Nidda(本部与II/JG2),Merzhausen(I/JG2)和Altenstadt(III/JG2)。

在这时,他们参加了他们的最后的战斗:帝国保卫战。这时他们的两项主要职责分别是:对地掩护,在西线空中作战,这时他们天天与攻击美军的重型与中型轰炸,这一时期联队的主力成了年轻的、只受过基础训练的、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飞行员。12月,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怀况下,他们还参加了阿登反击战(Ardennes offensive)。这个月,他们也接受到了两种新机型:装备Fw190A-8的大队开始换装最新一代的Fw190D-9(长鼻子),而II/JG2这个装备了各种型号的Bf109的大队则是得到了Bf109K-4。

1945年1月1日,JG2参加了底板行动(Operation Bodenplatte),这次行动是德国空军最后一次大规则的使用战斗机对盟军位于法国与低地国家的机场的大规模行动。联队的这次行动是一次失败的冒险行动,联队的90架战斗机从三个机场分别起飞后在Koblenz上空集合。从这里开始他们所接到的命令要他们沿着Ardennes以北的地区,在Aachen和Liege之间还有50架属于第四对地攻击机联队(SG4,Schlachtgeschwader)的Fw190F8加入编队,到达最终的攻击目标-St Trond。

没想到,他们还没有穿越敌人的防线,还在已方的阵地上的时候,伤亡就开始了。德方的防空部队得到飞机接近的警报,于是大开杀戒。当幸存者返回以后,损失情况为:23个阵亡或失踪(当日的统计),10人被俘4人受伤。这一比例在德军当日参战的11个战斗机联队也算是相当高的了,这对JG2和德国空军来说都是致命的一击。

努力的工作并不能减少伤亡。第二大队,被挑出来装备Fw190D-9,这样联队就成为了一个标准联队,而到1月中旬,第一与三大队也只执行一些有限的战斗,但是在盟军连继不断的作战中,联队的成员越来越变得为缺少经验与不熟练,这使得他们的损失越发的加大。3、4月份的时候,全联队能够使用的战斗机只有不到20架了。

4月底,两个大队被调到德国中部的波西米亚,基地在Eger(联队本部与第二大队stab II/JG2),Karlsbad(I/JG2),他们的新任务是在书面上是保护位于Prague-Ruzyne以的JG7联队的Me262的东部地区。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当命令下达的时候成了,联队本部与第一大队解编加入第二大队进入Prague,这道命令很快就被忽略了。事实上,他们被调到了南方,到了Danube的Straubing。在这里,美军的第一辆的坦克出现了,这标志着JG2联队的历史终结。第二支里奇德霍芬联队投降的时候没有重现当年戈林带领的飞行员们在降落的时候摔碎座机的壮举,而是平静的投降。

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德国的神话也结束。但是此时的世界形势与1918年一战结束时大不相同。多年以来,东西方之间意识形态之间的争斗,给了德国人一次难得重建军备的机会,冷战的双方都为各自的利益重新武装自已当年的对手。东德加入了苏联阵营,而西德则在完成了货币改革以后,实现了经济起飞与国家独立。
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使得德国政府不再需要对重组军队进行保密的必要。西德政府在战后,积极加入北约组织,并且组建自已的军队,以保卫西方世界。当重新组建联邦国军空军(Bundesluftwaffe)的时候,并没有采用二战时期德国所使用的标志。1956年9月24日,德国军方组织的一个相对低调的庆祝活动上,三架涂有记录着德国辉煌的一战时期的铁十字军徽的训练机的出现,标志着沉寂了近十年的德国空军重新出现在人们眼中。

1959年1月15日,根据二年前联邦空军筹建委员会(Luftwaffe Activation )所颁布的第110号命令,在Ahlhorn组建成的第71战斗机联队(Jagdeschwader 71),有两个中队。四天后,就是19日,埃利希。哈特曼少校(Major Erich Hartmann)被任命为联队长。这种年青的少校战争时期在东线的第五十二战斗机联队(JG52)服役期间共击落了352架敌机,列参战各国的战斗机飞行员之首。他的Bf109座机的机首部分涂有“黑色郁金香叶”形状的图案标志,因而他也被称为南方黑色魔鬼。JG71所使用的第一种作战飞机,所使用的是加拿大生产的Sabre Mk 6机型,在到达Ahlhorn以后的几个月里,都在垂尾部分重复涂上了标记。标记的图案是:在军徽的后边有一个彩色的线,第一大队用红色,第二大队用黄色,在联队正式得到“里奇德霍芬”的标志以前,就是用这种方法来与联邦空军的其它联队相区别的。

到了1959年中,全联队开始全面换装Sabre Mk 6,一年后,这个联队纳入了北约领导。非常碰巧的是,1961年4月21日,就是曼弗雷德。冯。里希德霍芬阵亡的纪念日,联邦总统Heinrich Luebke正式将第71战斗机联队命名为第71战斗机联队“里希德霍芬” Jagdeschwader 71 Richthofen。在简短的庆祝仪式后,哈特曼中校发表了充满感情的讲话,讲话的内容让人想起了25年前的场景,他说到:曼弗雷德。冯。里希德霍芬这个名字意味着被对手视作骑士风度与公平作战的典范,这使得以他名字命名的这个联队也将成为公平、干净与礼貌的行为的保持者。”就在同一年的6、7月份,JG71第一次参加了北约7国在荷兰举行的一次实弹射击比赛,并且在全部参赛的部队中获得了第5名的成绩,这一成绩高于很多组建时间比他们长得多的部队。

1962年5月29日,哈特曼调任,另一位二战英雄,曾在JG51服务的Guether Josten少校继任JG71联队长的职务。11个月以后,联队的基地转移到了Wittmundhaven(位于Wittmundhaven州),这个基地更为适合他们的最新装备。JG71是联邦空军的各战斗机联队中第一个被选中接收洛克希德(Lockheed)公司出品的革命性机型F-104(星战士)战斗机。联邦空军所使用的这种机型结果却搞得声明狼籍。与当年JG1所接收到的机翼有缺陷的”福克”与JG2所接收的部分机尾有问题的早期Bf109F的情况不同的是,这次他们碰到的麻烦不是短期能解决的。这种机型的问题很复杂:飞行员与地勤人员不适应“星战士”的在技术方面巨大的进步;飞机本身不适应德国北部地区冬天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等等。与在航空史上,各国空军都在哀叹:“太晚与太少”的现象相反,联邦空军这次所碰到的麻烦是:“太多也太快。”

星战士的来到

1963年4月9日,JG71的第一批两架F104到达Wittmund。尽管联队遭受到严重的损失,拥有一对象剃刀一样尖细的机翼的F-104还是在联队服务了10年的时间,1966年秋天,联队为F-104建成了坚固可靠的永久性机库。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里,JG71已经成为了一支与承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合作任务的中队,而且联队也已经成为了一支受欢迎的部队。

1968年4月21日,是里奇德霍芬阵亡50周年纪念,JG71也在这一天里举行了它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纪念联谊活动。举办里奇德霍芬联谊会(Richthofentreffen)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所有在前两支里奇德霍芬联队(一战的时的JG1与二战时的JG2)的服役的成员提供一个相聚的机会,还有就是建立各地区的联谊会并且扩大影响力服务。这个联谊会成为了联队日程表上一个重要的活动。

JG71的第三任与第四任联队长,Oberst Horst Dieter Kallerhoff与Ulrich Pieper,都是二战时期的老兵,一个曾在JG3服役,另一个在JG77服役。他们两个担任联队长到70年,正如一战时候的老兵在1940年最后从JG2淡出一样,此时,二战时期的军官也已经淡出了联邦国防军。

1972年10月10日,Oberst Hans-Juergen Rentel成为JG71的第5任联队长,在他任联队长的这一时期,JG71走向了联队建设史上的一个新的阶段,就在1973年8月份,麦克唐纳公司的F-4F“鬼怪”运到了Wittmund,联队成员开始进行地面训练,准备迎接新机种。1974年3月7日,联队正式开始接收新装备部队的战斗机,新机型上的统统涂有联队新式的联队徽,这种队徽在联队原有的联队徽—镶在白色盾牌上的红色“R”——上增了象征北约组织的北极星。同年7月1日,联队装备新机型的任务结束。同一天,联队也成为了北约组织的“战备部队”的成员。

这次换装是联队历史上第一次装备双座战斗机前线战斗机,联队使用这种机型一直到现在。在这一时期里,JG71联队被布署在西欧防御的第一线,它们平时的训练在位于Wittmund的基地。每年都要举行的战术训练在Sardinia的Decomonanu举行,而在加拿大的Goose进行低空飞行训练。

1988年,联队终于不再担任他们长时期以来一直承担战斗轰炸机的角色。两年以后,东欧局势巨变,而苏联在1991年解体,使得欧洲来自东部地区的“狗熊”的攻击成为了历史。对于JG71来说,这一时期一件出乎意料的任务落到了他们的头上,1991年5月,联队接收了5架来自东德军队的的米格-29(MiG-29)截击机。三周以后,这五架米格-29完成了相关测试,并且加入了北约的作战序列。
无论将来如何变化,里奇德霍芬联队始终保持着联队的传统。1975年,里奇德霍芬家族为曼弗雷德。冯。里奇德霍芬迁葬,由于曼弗雷德原来葬入的柏林Invaliden公墓,但是1961年柏林墙建成以后,这个公墓的位置正好靠近苏联一侧,这使得里奇霍芬家族多次要求将他的灵柩迁回里奇德霍芬家族的Schweidnitz公墓。1975年,里奇德霍芬家族的这一要求终于得到满足,曼弗雷德的灵柩回到了位于维斯巴登地区的西弗瑞霍夫墓地与他的父亲与兄弟长眠在一起。而原来放在他的墓地上的纪念碑,被里奇德霍芬家族作为礼物赠送给了JG71联队,安放在JG71位于Wittmund的基地。1989年9月4日,Carl-August von Schoenebeck去世,终年91岁,Carl-August von Schoenebeck从1917年就在当时的JG Nr.1效力,在一战时共击落敌机8架,在30年代中期曾任Damm 飞行团团长,当二战结束时军衔为空军少将,Carl-August von Schoenebeck以他的长寿(生于1898年,死于1989年,是第11中队最后一位去世的飞行员)鉴证了里奇德霍芬联队与德国空军的兴衰,成为JG1历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传奇人物。

1917年JG面Nr.1组建到现在,人类的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航空技术发生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但是里奇德霍芬所代表的人类共有的公平、勇敢与骑士风度的精神并没有变化,这一光荣的传统将永远保留下去。

 

最后的军团--二战德国国防军第12军

 

1945年4月8日,正当德国面临土崩瓦解之际,于西线的汉堡附近,一支德军最后的正规部队正捎捎地建立——第12军。当时盟军拥有压倒性的空中及地面优势,在物资,补给均严重缺乏下,德军仍可集结手上最后的资源建立一支较具规模的部队,而且更能突破英美联军及俄军的防线抵达柏林的郊区,实属大战末期一项德军的军事奇迹。加上第12军麾下的“克劳塞维兹”装甲师为德军最后组建的装甲师,令这支部队更加引人入胜。可惜由于有关第12军最后攻势的资料非常缺乏,现只能从各方面书籍中得出以下的第12军及装甲部队“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的组成及奋战经过。

(一)成军背景

1945年4月6日,原第3装甲军师司维克上将于伤势痊愈后第一次乘车到达德国陆军司令部O.K.H展开会议(维克于1945年3月在东普鲁土反攻作战时受伤)。在会议上元首副官兼陆军司令部长狄因里德上将向维克讲述了当时局势及希特勒组建新军的思想。由于当时西线已接近崩溃的边缘。西线德军的主力部队莫德尔的B集团军及部份H集团军于1945年4月在鲁尔,亚尔撤斯地区被美第1,3及第9军所包围。包围人数达32万人。另外第11军也同时被困在北德哈次山区。所以希特勒认为要解决当时局势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组建一支新的强大部队去解救西线的困局。而新建的部队被命名为第12军,也是德国陆军最后一支组成的军团.第12军的组建可说是非常匆促,加上当时可供建军兵员的男性在德国已经少之又少。所以12军的人员几乎是从各前线部队被攕后的残余力量,空军及海军后方的警备部队,工兵部队,没战车可驾驶的战车兵,地方警察及至甚消防员等单位中集结而成,可说是一支名乎其实的“杂牌军”。经过1945年4月6日的会议后,陆军司令部于4月7日正式颁布组建第12军,由维克上将出任司令。维克上将于1939年开始出任第1装甲师的作战参谋,其后调派至第57装甲军团参谋长,第3军首席参谋,第1装甲军参谋长南乌克兰军团军参谋等职位。1944年7月21日出任德国陆军司令部O.K.H作战参谋部长,维克上将有丰富的装甲作战经验,在德国陆军中获很高评价。原本维克上将于1945年2/3月指挥第3装甲军在奥德河区向俄军发动反击,而且取得了一定战果,可惜及后因交通意外受伤而回国休养。反攻行动也因此而失败收场。维克上将于4月初伤势痊愈,所以希特勒认为维克是带领第12军以解救第三帝国的最适合人选。陆军司令部要求第12军要有强大的军力以满足其担当任务的需要。所以部队需包括两个装甲师,8个步兵师,两个突击炮旅及一个军直属驱逐战车营。部队组成分别如下:
“克劳塞维兹”装甲师(Panzer Division“Clausewitz”)
“舒尔坦何斯”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Scharnhorst”)
“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Ferdinand von Schill”)
“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Ulrich von Hutten”)
“禾斯夫顿”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Wulfen”)
“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Theodor Koerner”)
“哥尔兹加维兹”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Grosskreuz”)
“普兹登”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Potsdam”)
第1170突击炮旅(营)
军直属第243突击炮旅
军直属第3驱逐战车营
亚尔撤斯山区中正组建的一个步兵师
SS士官学校组中正组建的SS一个装甲师

事实上,因资源缺乏,亚尔撤斯山区及SS士官学校所组建的步兵师及装甲师仍没法成军。所以第12军实际上只有一个装甲师及7个步兵师共8个师。第12军共编成两个军团:第20军团(20th korp)及后来改由中央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及地方守备部队组成的第48装甲军团.但实际上,具较完整作战能力的只有第20军团。最初成军的“克劳塞维兹”装甲师及“普兹登”步兵师于第12军建军前曾独立投入作战。第12军各步兵师及编成如下:
“舒尔坦何斯”步兵师
1945年3月30日开始组编,师团骨干来自第167及340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及工兵训练学校学生。该师于4月8日建成,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舒尔坦何斯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舒尔坦何斯”炮兵团,有两个炮兵营及一个重炮兵营
4:“舒尔坦何斯”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舒尔坦何斯”突击炮兵团
6:轻步兵营
7: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
1945年4月20日建军,师团骨干来自第700突击炮预备旅,突击炮训练学校及荚斯尔维兹突击炮教导旅。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费狄南.冯.兹希尔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费狄南.冯.兹希尔”突击炮兵团
4: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Ulrich von Hutten”)
1945年3月20日开始组编,师团骨干来自第56步兵师,第18及190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1945年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劳烈舒.冯.格德尔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劳烈舒.冯.格德尔”炮兵团,部队内容不明

4:“劳烈舒.冯.格德尔”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轻步兵营
6: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普兹登”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Potsdam”)
1945年3月29日开始组建,师团骨干来自第85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及各地军官学校学生。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原第85国民掷弹兵师指挥部)
2:“普兹登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普兹登”炮兵团,有三个炮兵营,装备10。5cm战防炮,数量不明
4:“普兹登”驱逐战车营,有一个PAK反战车炮连(?)
5: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Theodor Koerner”)
1945年3月29日开始组建,师团骨干来自帝国劳动兵团第3师,251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及第7装甲师本部。1945年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顿奥德.希士拿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顿奥德.希士拿”炮兵团
4:“顿奥德.希士拿”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轻步兵营
6: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禾斯夫顿”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Wulfen”)
1945年3月29日开始组建,师团骨干来自帝国劳动兵团第2师及251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1945年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禾斯夫顿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禾斯夫顿”炮兵团,有两个炮兵营及一个重炮兵营
4:“禾斯夫顿”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轻步兵营
6: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哥尔兹加维兹”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Grosskreuz”)
1945年4月开始组建,师团骨干来自帝国劳动兵团第1师及299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1945年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哥尔兹加维兹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哥尔兹加维兹”炮兵团,有两个炮兵营及一个重炮兵营
4:“哥尔兹加维兹”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轻步兵营
6: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军直属第3驱逐战车营
1945年4月初开始组建,部队分别的两个驱逐战车连,每连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1个装甲侦察连有20辆不同型号的装甲车及一个装甲车连。在战术上,第3驱逐战车营是由“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直接指挥。
第1170突击炮旅(营)
1945年4月1日成军,部队骨干来自第332及278突击炮旅,成员共有600多人。突击炮均是直接从工厂配置的31辆三号突击炮G型。1945年4月13日作第一次参战。在战术上,第1170突击炮旅(营)是由“舒尔坦何斯”步兵师直接指挥。
军直属第243突击炮旅
部队前身为1941年5月10日编成的243突击炮营。1945年3月至4月,部队由突击炮射击学校学生重新组编,官兵数目为750人,突击炮是直接从工厂配置的最后31辆生产的三号突击炮G型及三号榴弹炮G型。部队编制为第一,第二连各配有10辆三号突击炮G型及第三连配有10。5cm三号榴弹炮G型,另有两个步兵排及一个步兵护卫连。1945年4月14/15日首次参战,在战术上,军直属第243突击炮旅是由“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直接指挥。

(二)“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组成
“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是根据1945年3月25日所颁布的“1945年德国装甲师组织”基础上建军。部队于第12/13军区的劳恩堡(LEUNBURG)开始编成。1945年4月6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被正式命名。师长为乌恩莱因中将(GENERALLEUNANT UNREIN)。兵员方面,本来该师于1945年4月4日打算加入来自大德意志装甲补充旅(Panzer-Ausbildungs-Verband“Grossdeutschland”)及325步兵师作为补充兵员,但由于该两部队分别已在前线作战。所以其后于4月6日更改从FHH甲补充旅(Panzer-Ausbildungs-Verband“Feldherrnhalle”),“荷尔斯泰恩”装甲师战斗群(Panzer Division“Holstein”),233预备装甲师战斗群(233。Reserve Panzer Division)及106装甲旅的残余部队(Panzer Brigade106)中补充兵员。“荷尔斯泰恩”装甲师战斗群原于1945年2月1日成立,部队理论上是以44年装甲师编制,其后233预备装甲师加入。该师的主要战车大都来自丹麦占领区的旧式四号战车(大都为短炮型号),共29辆。及后于1945年2月21日部队再从兰斯(LINZ)的工厂获得了17辆刚出厂的四号J型战车。而106装甲旅原为1944年9月德军所成立的14个独立装甲旅其中之一,之是西线唯一独立运作的装甲旅。部队于1944年9月被配备36辆豹式战车,11辆四号驱逐战车(V)及4辆四号对空炮战车。该部队一直于西线作战,于1945年3月再加入了亨美尔重战车战斗群的数辆虎一战车。1945年4月,106装甲旅在鲁尔区几乎被全灭。残余部队最后派至“克劳塞维兹”装甲师。

4月7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接收了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Panzer Jaeger Abteilung“Grossdeutschland”)的两个连及“普士顿”战车营(Panzer Abteilung“Potsdam”)的一个连总数31辆榴弹炮并组成该师的驱逐战车营。106装甲旅及“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战斗团(PanzerAbteilung“Putlos”)分别于4月9日及17日正式编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并成为直辖该师的两个装甲团。装甲车辆方面,“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直接从德国陆军军械补给局(Heeres Zeugamt)接收。日期为:4月13日接收31辆三号突击炮,4月14日接收10辆豹G最后期型战车及5辆猎豹重驱逐战车,4月15日接收10辆最后生产的四号L70/(V)驱逐战车。另外原属“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敕战斗团的2辆虎I战车,12辆豹式战车,7辆四号战车,1辆四驱L48,1辆三突击炮及4辆四号L70/(V)驱逐战车也与该团一同编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106装甲团及“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敕战斗团分别于4月15日及17日在乌兹坦(Uelzen)和毕兹斯坦(Buchen)正式完成装配。全师编制分别如下:

编成日期:1945年4月6日

1:师团指挥部(师团本部)

一个护卫连:4辆2cm Flak38自走炮

2:第106装甲旅

第一营:106装甲营(1945年4月15日从德劳斯顿“Dreseden”抵达)

106装甲营第一连:10辆四号L70/(V)驱逐战车

106装甲营第二连:10辆豹式G型战车(配有IR红外线晚视设置),5辆猎豹重驱逐战车(当中两辆可动),1辆豹式回收车

第二营:FHH装甲车营:共三个连,各有48辆不同型号的装甲车辆。

3:第42装甲掷弹兵团:共两个营,各营有3个连。

4:FHH1装甲掷弹兵团,1945年4月15日从费利西亚“Fredericia”抵达):共2个营,各有5个连。

5:FHH2装甲掷弹兵团,1945年4月15日从费利西亚“Fredericia”抵达):共2个营,各有5个连。

6:装甲掷弹兵预备营:共4个连。

7: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共3个连,每连各10辆三号突击炮及追猎者驱逐战车。

8:“易北”装甲侦察营共两个连

营部:1辆Sd.Kfz.250/1装甲运兵车

通信部:1辆Sd.Kfz.221无线电侦测车

第一连:两辆Sd.Kfz.222装甲车,1辆Sd.Kfz.221装甲车,2辆Sd.Kfz.234/1装甲车,6辆Sd.Kfz.250/9装甲车。

第二连:18辆Sd.Kfz.250/9装甲车,4辆Sd.Kfz.250/8装甲车

9:144装甲炮兵营(144TH Panzer Artillery Abteilung):共4个连,有18门7.5cm野战炮。

10:装甲工兵营:共有两个连

11:第18通信营第一连(Na Abteilung 18,1945年4月15日从瑞士马兹顿“Swinemuende”抵达)

12:3/66装甲整备连及“克劳塞维兹”装甲整备连

13:野战邮局连,医疗连,运输连各一

14:“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冯.班灵顿”战斗团(Panzer Abteilung“Putlos/Von Benningsen”)

战斗团本部:两辆豹式战车

炮兵排:3门7.5cmPak40火炮。

装甲侦察排:Sd.Kfz.234/1,Sd.Kfz.234/2,Sd.Kfz.234/3,Sd.Kfz.234/4装甲车各1辆,1辆Sd.Kfz.221/1

第一连:连部两辆虎I战车


第一排:5辆豹或战车

第二排:5辆豹式战车

第二连(装甲射击学校士官部队):连部2辆四号战车(其中一辆为四号G型战车)

第一排:5辆四号战车

第二排:1辆四号战车,1辆四号突击炮,4辆四号L70/(V)驱逐战车。

第三连:连部1辆Sd.Kfz.251/1

第一排:4辆Sd.Kfz.251/?


第一排:6辆Sd.Kfz.251/?

重自走炮排:2辆slG33自走炮,1辆Sd.Kfz.250/?

步兵炮排:Sd.Kfz.250/8及Sd.Kfz.250/9各一辆。

经过几天急忙的组建后,“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算是免强成军。该师只虚有一个装甲师名号,而事实上其军力只较一个装甲战斗团大一点。

(三)“克劳塞维兹”装甲师上阵与灭亡

1945年4月,西线前景一片暗淡,B集团军及大部份H集团军先后被包围攕灭。残余的G集团军及西北集团军(原H集团军残部重组)已没法再支撑西线。1945年4月8日,正当第12军仍处于组军阶段时,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O。K。W)已经下令该部队立即前往劳恩堡(LEUNBURG)及乌兹坦(UELZEN)地区向盟军反攻并解救于哈次山区被困的第11军。4月8日晚,“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正式向劳恩堡沿铁路进发并于10日晚上抵达班特顿普泰(BIENENBUTTEL)。当晚该师的106装甲团与美军1及第9步兵师接触,也是该师第一次作战。由于当时该师仍处于组编阶段,所以106装甲团第二营只能出动5辆豹式战车。而事实上该师一直是边组建边作战的。经过数分钟的接战后终于成功摧毁美军阵地。之后德军再把其后前来的数辆美军战车及装甲车击毁。1945年4月13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联同第12军的“普兹登”步兵师及西北集团军的第25军团向劳恩堡以北的劳动训练场(R.A.D)集结。这些混杂部队中,只有“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谓唯一装甲力量。部队有战车31辆及突击炮/驱逐战车41辆,当中更只有半数能实时投入战斗。经过极艰难的编组,“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的师团本部,师护卫连,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106装甲团第二营(装甲车营),第42掷弹兵团第一营及部份补合部队算是免强成军并实时被派往乌兹坦地区。此时英军第15苏格兰师正在乌兹坦以南展开攻击。“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投入了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的30辆三号突击炮及追猎者驱逐战车进行反击。成功阻挡了英军的攻势并击破了数辆战车。该部队从乌兹坦向西推进了约10公里。其后受到英军的攻击而彻回,部份“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残余部队于4月13日下午脱离前线。至于“禾斯夫顿”步兵师的命运则非常惨淡,该师于4月13日对乌兹坦地区反击中被美军第1,第9步兵师重挫并且在4月18日遭包围,师团司令眼看成功突围的机会已经是不可能,所以于4月20日正式下令解队并要求成只各自突围逃命。结果大部份成员均被美军掳获,只有小部份能逃回第12军集结地。

4月14日,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下令部份“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联同“普兹登”步兵师及第84国民掷弹兵师组成新编的第39装甲军团(39TH Panzer Korp)。部队首要任务是立即向希文斯坦(HELMSTEDT)以南的易北河段进发。以参与第11军在亚尔撤斯山区的解围作战。事实上,第12军之建成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了解救西线的困局,部队建立之初德军已经计划从亚尔撤斯山区侧翼作突破作战的方案。1945年4月17至18日,第12军麾下各师团大概组建成军。维克上将立即重新提出向希文斯坦发动大反击计划。可惜被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拒绝,理由是敌军占有绝对性数量优势,在双方兵力相差太远的情况下,实时投入手上所有仅存的兵力进行突破无疑是自杀。所以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只免强答应维克上将向希文斯坦的易北河段进行有限度的晚间前进。

由于双方实力悬殊,维克决定向希文斯坦的英军实施晚袭。4月14日晚上,由经验丰富的背克上尉(DECKER)率领的师本部,师部护卫连,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第106装甲团第二营,第42装甲掷弹兵团及补给部队所组成的背克临时战斗群在希文斯坦以北出发向立狄因(NETTELKAMP)地区展开攻击。于15日零晨3点部队与英军进行第一次接触,双方随即发生激烈炮战。战斗一直持续至上午,由德军成功突破了英军由步兵所组成的防线。战斗群在当地作短暂休息及点算战果。14/15日的作战该部队损失了3辆豹式战车,4辆追猎者驱逐战车。摧毁英军共41辆战车,数十辆装甲车合计一个装甲团的战果。而且战斗群成功在英军手上获得一批燃料及弹药等补给品。4月16日,部队从新补整,另外“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冯.班灵顿”战斗团此时也完成组建并前往集合点准备加入了攻击行列。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下令部队于4月16日下午5时再展开新一轮攻势。

4月16日,战斗群从立狄因东北2.5公里的地点开始进击,很快便摧毁英军守军的数辆战车,部队主要目标是突破英军防线并夺取威灵根(WITTINGEN)东北12公里的树林地带。106装甲战斗群从东西两面夹击进攻,背克106装甲战斗群很快便成功突破英军防线并于晚上会合抵达目的地,当晚“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冯.班灵顿”战斗团也抵达威灵根并于第二天加入了攻击序列。4月17日,背克战斗群作从新编整:106装甲团第一营二连10辆豹式战车,2辆猎豹,“易北”装甲侦察营40辆各种装甲运兵车,FHH2装甲掷弹兵团的第一连,“克劳塞维兹”装甲整备连及补合部队。加强实力后的背克战斗群于4月17日下午抵达尼斯河。易北河(WERER-ELBE-CANAL)渡河点附近并准备强行渡河,但由于英军在当地加建了纵深的防御弹地,加上使用大量装甲兵力去阻止德军的攻势,此令背克战斗群伤亡惨重。4月18日早上,“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冯.班灵顿”战斗团也加入战斗。由冯.班灵顿少校指挥的战斗团分成三个独立小战斗群出击。4月19日黄昏,由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及两辆掷弹兵营临时编成的第四个战斗群也一同加入攻击。当晚,“冯.班灵顿”战斗团抵达哈谢尔何斯(HASSELHORST)南部,可皆部队与其它“克劳塞维兹”装甲师失去了联系。此时,增援英军的美军第5装甲师加入战斗并向进攻部队展开包围行动。为避免遭受美军包围摧灭,背克集合中了手上所有能用的装甲车向苏立威灵根(SUDERWITTINGEN)方向突围。部队于撤退路上遇上了美军第5装甲师第81装甲营及71反战车炮营的突袭。美军从2600码向德军进行猛烈射击,很快地其中1辆豹式战车及1辆装甲车被击中起火,其它部队立即慌忙撤退。美军连随追击,美军第628装甲旅的反战车排也加入追击。美军利用T26战车向德军进行炮击。背克战斗团再有两辆装甲车被击毁。部队慌忙逃入树林并试图组织反击。但此时美军唤来空军向树林实施空袭。美军机司利用敌军发出的无线电波找到位置,并拖行精确空袭。数平方公里面积的空炸下使几乎所有可动的德军装置都无一幸免。经过一轮狂轰猛炸后,大部份战斗群的士兵都已经失去战斗意志,加上美军使用扩音器不停向树林中的德军劝降,很快便有官兵跑出树林向美军投降。单单是20日上午10时的一小时内,已经有三十多名德军向美军投降。另一方面,“冯.班灵顿”战斗团的其中两个独立战斗群在美军的空袭后已经近几全灭,残存部队更于高拉兹(KLOTZE)附近的小镇遭美军第5装甲师的一个侦察连捕捉全摧。剩下的两个战斗团使用手上最后的装甲车掩护友军突围撤退。最后以近几自杀的代价成功掩护友军脱出。残存的德军部队于4月20日逃回尼斯河。易北河的渡河起点。部份部队由于失去重型装备,所以唯有利用英,美军所废弃的战车作固定防御据点。从1945年4月13日至21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总共损失了4750人,21辆战车,35辆突击炮及近百辆装甲车,运兵车及卡车。

1945年4月21日,已经失去大部份战斗能力的“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的背克战斗团及溃不成军的“冯.班灵顿”战斗团利用手上最后的10辆豹式战车及猎豹驱逐战车和十多辆不同型号的装甲车再次向科拿兹班(FALLERSLEBEN)附近的尼斯河。易北河渡河点发动攻击,准备夺取该地区唯一一座渡河桥。攻势于21日晚上展开,打头阵的为数辆234型八轮装甲车并向美军的反战车炮阵地发动攻击,很快便成功摧毁这些反战车炮阵地,随之而来的美军增援部队也遭受同样命运。获得初步战果后,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随即下令第38装甲军团的其它部队逐次投入希望扩大战果。“普兹登”步兵师及第84国民掷弹兵师很快便联合背克战斗团于21日深夜向科拿兹班渡河桥进发。相方在桥上展开激战。前排的第一辆豹式战车很快便被连续击中5炮后掉进壕沟中报销。美军随即招来第71反战车炮营前来增援,数辆战车抵达并实时与德军展开炮战,由于背克战斗团中有其中两辆豹式战车配有IR红外线晚视设备(FG1250),所以在晚间占有绝对优势,经过二十多发的炮击后终于成功摧毁美军阵地及击退美军增援部队并夺取了该座桥梁。随后步兵于战车的掩护下沿公路从哥夫何宁(GIFHORN)抵达波恩尔(BROME),途中并未被美军发现。

与此同时于1945年4月22日,美军开始集结军力向易北河北部发动攻击以清剿当地德军的最后残余势力。美军以强大的战术空炸打开进攻序幕,随后由美军第5装甲师的第34装甲营及46步兵营开始前进并进行包围。被包围的德军有第38装甲军团及部份第20军团(包括“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及第84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美军的第一波攻势于下午1时展开,并且很快攕灭了德军近400人。FHH2装甲掷弹兵团及第42装甲掷弹兵团的残部并死抵抗,双方在胡波历(WOLBECK)的铁路桥及亚尔兹堡(ARNSBURG)发生激烈战斗并成功重挫来犯的第34装甲营及46步兵营,攕敌达半数以上,美军被迫暂时后彻。德军于当天下午5时沿河道向前推进并夺取了维斯特(WISDELT)。下午6时30分,美军再从新组织第二波攻势。这次攻势较第一波更为猛烈。到了傍晚,德军没法再支撑下去,维斯特又再次失守,损失了二百多人并被击毁两辆战车及十多辆装甲车及卡车。残余的第39装甲军团被迫退入树林,很快美军便包围了德军部队并拖以猛烈空袭。此刻部队已经没法再组织任何有组织任何较有系统的反击,就连突围的能力没缺乏。最终第38装甲军团于1945年4月28日在胡斯登堡(WOLFSBURG)瓦解。“普兹登”步兵师及第84国民掷弹兵师被完全攕灭。只有少部份成员能逃出包围网,。4月28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的总兵力只剩下3辆豹式战车,4辆猎豹驱逐战车及数辆装甲车。军力只相等于一个装甲连(另外第42装甲掷弹兵团于4月28日仍于哈根尔兹地区(HAGENOW)继续作战,而该团只剩下133人,其后同样被编入“克劳塞维兹”装甲掷弹兵旅)。同日,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下令把“克劳塞维兹”装甲师及第39装甲军团的残余部队重组,从新命名为“克劳塞维兹”装甲掷弹兵旅(PANZERGENAIDERESBRIGADE“CLAUSEWITZ”),编制不详.

(四)第48装甲军团的组建


正当西线易北河北段面临崩溃的同时,东线也同样入进倒数阶段。1945年4月10日,中央集团军(ARMY GROUP CENTER)指挥部下令正在重组的第48装甲军团(48TH PANZER KORPS)立即横渡易北河与河西岸的第12军会合,4月11日,第48装甲军团指挥部正式列入第12军麾下并开始重组。第48装甲军团的骨干成员主要来自第24装甲师的第26装甲掷弹兵连,加上于1945年3月,中央集团军把3个步兵师归入该军团。从而构成第48装甲军团的初型。由于战末德军已没法征募较具质数的新兵员,所以跟第12军成军的情况相似,第48装甲军团几乎都是由地方的防备部队,警察,保安员等缺乏战斗力的人员所组成。部队主要由三个地区的防卫队组建,当中包括数个步兵营,三个炮兵排,帝国劳动团(R.A.D),国民突击队,第116情报机关联队,第14防空炮师的残部,帝国通信学校学生连,国家社会主义自动车运输军团(N.S.K.K)预备营,尼斯河防区陆军直辖空军预备战斗群及三个防区警察战斗群。虽然部队被称为第48装甲军团,但可笑地全军团除了部份从第26装甲掷弹兵连的装甲兵外,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战车及装甲兵等装甲力量,可说是一支空有名称的杂牌装甲军团。

(五)柏林解围作战

1945年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俄军突破维斯图拉集团军于奥德河的防线,先头部队在22日抵达柏林南部市郊。而另一边俄军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也很快从柏林北部与南部军队会合形成包围网。当晚第12军接到了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的命令,立即北上向柏林展开救援作战行动。但维克上将认为单靠第12军的力量实在很难独力作解围作战。指挥部经过一轮讨论后,决定联合于柏林北部奥尔兰登堡(ORANIENBURG)的第3SS装甲军团和第41装甲军团及柏林东南部第9军作三方向反击以打通一条通往柏林西南的走廊。可惜计划只属纸上谈兵,最主要原因是第3SSS装甲军团当时在奥尔兰登堡奋力作战,根本没法有余力加入反攻行列,第41装甲军团只是纸上部队,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另外第9军更加被俄军打至七零八落,部队被分割成几个小组,56装甲军团被包围在柏林市,101军团被包围在市北,其余部队则同样被围困在柏林以南的苏斯坦(ZOZZEN)。这些部队根本没能力协助第12军的请救行动。所以最后只剩下第12军参与这次作战。

1945年4月26日早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最后一次攻势正式展开。第12军的首要任务是突破俄军防线并接近普兹登(POTSDAM)——苏斯坦(ZOZZEN)地区围困的第9军及地方残余部队展开解救行动。第12军派出4个步兵师分成三路进攻:“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及“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负责从正面向普兹登方向出发救出当地守军,“禾斯夫顿”步兵师及“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则负责主攻部队的两边侧翼掩护,向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第4近卫装甲军发动突袭。攻击部队很快便突破俄军的第一道防线,随后德军步兵于追猎者驱逐战车掩护下疯狂前进,再冲破第二道防线并于当日下午抵达普兹登以南15公里。第12军随即向普兹登的守军发出无电线通讯让他们向南突围。当晚守军组成了数个突击小组,部份突破了俄军的包围网并与“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于普兹登南部的森林取得联系。4月29日上午,“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的两个连先头部队与俄军的增援部队爆发近距离的遭遇战,俄军投入了大量的步兵,配合战车的掩护下与德军短兵相接,双方损失均惨重。俄军开始组织反攻行动并投入了斯大林2(JS-2)型重战车参加作战,“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及“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的侧翼首当其冲,于丹斯科夫(DAMSDORF)及史丁顿(SEDDIN)三字道路口受到俄军猛烈攻击。俄军从路口的两旁以5辆斯大林-2战车为一波向据守路口的德军进攻。德军发现其手上的追猎者驱逐战车对斯大林-2这对手竟完全没有任何效果,连还炮击下也没法打穿俄战车的装甲。并且很快便有6辆追猎者驱逐战车被击破。德军此刻唯有派出以十数人组成的步兵单位駹徒步走向斯大林-2战车附近从100码用铁拳攻击。在这种近几自杀式的行动下,才能免强击溃俄军战车。而德军的追猎者驱逐战车也改成攻击斯大林-2战车的履带部份,使得这俄军战车没法弹动,再派出步兵作近距离攕灭。几经辛苦,德军才暂时阻止了俄军的反击。并在史丁顿附近的湖泊建立了防御阵地。

完成首轮攻势目标后,第12军随即重整军力并准备进行第二步计划,就是粉碎俄军于普兹登——苏斯坦地区的包围网。由“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的突击炮部队作先锋向当地树林进发。部队以追猎者驱逐战及反战车炮向俄军包围网作密集射击。成功打通一条信道,包围圈的部份德军立即脱出并与“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合流击破俄军战车二十多辆。4月29日晚上第12军最后一次收到由柏林首元地堡的电报。内容问及第9军的突围情况及第12军的救援部队何时抵达柏林,第12军指挥部于4月30日零晨向柏林回复说第12军正在史丁顿附近的湖泊停滞不前,东侧翼受到俄军猛烈攻击,所以部队暂时不可能向柏林拖以救援。另外第9军在苏斯坦遭包围,部份装甲部队试图向古本(HALBE)以西方向进行突破,但详细位置不明。从此之后第12军再也没有收过任何由柏林来的电讯。当时俄军已经攻至柏林的国会议事堂,于堂内坚守的德国党卫军(大都是11SS及23SS装甲掷弹兵师的死梗派成员)的几百名守军此刻已经不存任何希望,他们大都知道第12军已经没法来到解救柏林的困境。他们只能奋力向俄军作战到最后。当天下午3时希特勒也在柏林自杀身亡。

(六)第9军脱出突围

1945年4月底,东线战场进入了最后阶段,柏林市战役已经接近尾声,第9军(合共13个师)被一分为三,在柏林北方被围攻的第101军团(包括第5猎兵师,第309及606国掷弹兵师和SS503重战车营),在柏林市中心作最后奋战的第56装甲军团(包括第9空降师,第18及20装甲掷弹兵师,明登堡装甲师,SS第11装甲掷弹兵师及SS第23装甲掷弹兵师)与及于苏斯坦遭包围的第9军本部,SS第11装甲军团(包括第169,305及712国民掷弹兵师),SS第5山丘军团(包括第200及286国民掷弹兵师,SS第32装甲掷弹兵师,维兹尔登要塞部队和第391要塞师)和其它第9军直辖部队(包括第404及408国民炮兵团,第27防空炮师,第25装甲掷弹兵师,第9驱逐战车营及SS502重战车营)

1945年4月23日,位于苏斯坦的第9军主力接到维斯图拉集团军的最后指令:立即向西进行突围并设法与第12军会合。当时部队正跟无数难民被俄第3近卫装甲军所包围。4月27日,指挥部收到消息指第12军已经发动解围作战,第9军立即动用手上最后的装甲力量,由卡尔林波夫少校(STURMBANNFUHRER HARTRAMPF)所率领SS502重战车营的最后14辆虎王及(第一,二连各7辆)作先头部队向古本以西方向突破。部队于4月27日下午7点开始出发。向俄军包围网展开进攻。经过几轮的短兵相接后德军成功从古本城区攻至西面巴劳斯达树林(BARUTHER),约100多名步兵带同一大批难民抵达巴劳斯达树林的渡河点。4月28日上午,俄军炮兵连向突破的德军进行炮击,突围部队受到重挫,11辆虎王遭击毁,残存的3辆虎王好不容易才横过桥梁,与卡文洛夫(KUMMERDORF)训练场的官兵及难民会合。可惜由于部队的无线电装置在突围时被毁,所以没法跟其它部队取得联络。当晚部队重夺卡文洛夫陆军训练场(部队于彻离时卡文洛夫陆军训练场前,把训练场的鼠式(MAUS)205/1V2原型重战车的炮塔引爆,当部队重夺该场时,试图把V2的动力系统修复并安装在205/2V1原型重战车上,可惜没有成功………)。

4月30日上午,第9军的残余部队跟距离10公里外的第12军取得联系,双方同时跟俄军的阵地爆发激烈战斗并设法跟对方会合。当天下午3时过后部收到希特勒自杀身亡的消息……。。

5月1日,第9军的官兵终于在西方的上空看见第12军“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的掷弹兵连士兵所发放的信号弹。突围部队知道已经成功在即。故此在当晚决定集合手上最后的人力,由史灵顿少尉(HAUPTSCHARFUHRER STRENG)及库斯特上士(UNTERSTURMFUHER KLUST)所驾驶最后两辆SS502重战车营的虎王向西面进行最后突进。打头阵的史灵顿少尉把3辆战车及一门对战车炮击破。但随后被俄军使用的铁拳摧毁。最后一辆虎王也因燃料用尽而放弃于易斯苛兹(ELSHOLZ)。第9军于当天晚上终于成功突破包围与第12军会合。

(七)最后降伏

1945年5月1/2日晚,第12军接收了第9军的残部及难民,由于柏林已经近几失手,背克上将决定当晚向易北河西岸撤退。部队沿铁路一直往西逃亡。5月3日下午,第48装甲军团指挥部派出官员到美军第405步兵团部商讨投降事宜。5月4日,美军第102步兵师及第20军团的谈判团在易北河西岸的美军总部内举行会议。德军提出了投降的数个条件:
1:受伤士兵需立即渡河接受医疗。
2:美军须接受并接收渡河的一万多名难民。
3:美军须善待投降后的德军士兵。
美军接受了德军的投降条件。5月5日,美军派出渡河船开始接载受伤的士兵及难民渡河。第20军首先交出手上的2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及大部份重型装备。5月6日,俄军开始发动攻击阻止德军渡河行动,“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及第48装甲军团拼死掩护友军渡河。第1170突击炮旅的第一连利用5辆三号突击炮及数辆追猎者驱逐战车向俄军反击,结果被俄军全灭,只有80人能成功撤走。5月7日,于易北河东岸桥头堡的“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士兵收到指示,命令立即渡河撤退。当最后一批“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及第12军军部官员渡河后。残存在东岸的少部份德军把所有渡河设备摧毁,并疯狂地向俄军展开绝地反击。“舒尔坦何斯”掷弹兵连在被攕前成功击毁14辆俄军战车。最后第12军及第9军残部等十万余人于5月8日正式向美军投降,结束了其短短一个多月的历史使命。
事实上,第12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33天中担当了相当的角色,部队从建军至解散。中间参加了几乎所有最后德军的重大战役。虽然部队主要由一些地方民兵及警察等二流军力所组成的“杂牌军”,唯其奋勇作战及发挥的战斗力实在不下于一线部队。最后第12军虽然没法阻止柏林的失手及第三帝国的灭亡,但也留下了其短短的辉煌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