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崛起ted演讲稿:二战欧洲东线战场4-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41:27

19440623白俄罗斯战役

19441029东线战役之-----匈牙利战役

194412浴血多瑙河-布达佩斯包围战

194503“冬季春醒”行动-----纳粹德军在东线战场最后的攻势

194504柏林会战----附柏林战役的血腥记录

 

白俄罗斯战役

白俄罗斯战役于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之一。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五次打击。苏军集中的火炮、坦克和作战飞机之多,用两侧平行追击结合正面追击在深远纵深合围德军重兵集团,以及炮兵使用两层徐进弹幕射击,均为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的首次。航空兵出动飞机15.3万架次,在苏军战史上是最多的一次。

名称:

白俄罗斯战役

地点:

白俄罗斯

时间:

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

参战方:

德国

结果:

德军 全歼德军17个师又3个旅

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之一。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五次打击。

  苏军1944年初冬进攻的结果,解放了大片领土,恢复了长达400公里的一段苏联国界,并进入罗马尼亚境内。苏军的威力不断增长。协调的苏联战时经济,为在前线顺利作战创造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大大巩固;各被占领国的反法西斯运动蓬勃兴起。

美、英统治集团眼看苏军没有盟国援助也能单独打败德国,不得不开辟第二战场,遂于1944年6月6日派遣军队在法国西北部登陆(参见诺曼底战役)。德军集团惊恐万状。苏军无论是向巴尔干纵深进攻,还是向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攻,都已有了现实的可能。至6月23日,白俄罗斯境内的战线已位于波洛茨克、维捷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博布鲁伊斯克以东一线,并沿普里皮亚季河一直延伸到科韦利。

战役目的

白俄罗斯战役目的是粉碎“中央”集团军群,解放白俄罗斯。总参谋部根据军事政治形势和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建议拟制了战役计划(代号为“巴格拉季昂”)。5月22日—23日大本营召开会议对这一计划进行全面讨论之后,定下了在白俄罗斯实施战略性进攻战役的最后决心。战役企图规定在6个地段同时突破德军防御,在维捷布斯克地域和博布鲁伊斯克地域合围和歼灭德军翼侧集团,粉碎奥尔沙集团和莫吉廖夫集团。继以3个白俄罗斯方面军向明斯克总方向实施向心突击,合围和歼灭“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尔后,苏军应增强突击,加宽进攻正面,前出苏联西部边界。战役企图还规定,波罗的海沿岸第2、第3方面军应利用苏军在白俄罗斯的战果,转入进攻。为了粉碎白俄罗斯德军,动用了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司令为巴格拉米扬大将),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为扎哈罗夫上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及其编成内的新建波兰第1集团军(司令为波普拉夫斯基中将),以及第聂伯河区舰队。4个方面军计有19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2个坦克集团军,这些集团军共辖166个师,12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7个筑垒地域,21个步兵旅、独立坦克旅和独立机械化旅。共有14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1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200辆。空军第3(司令为帕皮温空军少将)、第1(司令为格罗莫夫空军中将)、第4、第6(司令为波雷宁空军中将)、第16集团军(司令为鲁坚科空军中将)航空兵共5000余架作战飞机分别支援上述方面军。远程航空兵(司令为空军元帅戈洛瓦诺夫)和国土防空军航空兵也被调来参加战役。游击队密切配合军队作战。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各方面军的行动。在战役准备时节,按照总参谋部和各方面军的计划采取了广泛的战役伪装措施。例如,在乌克兰第3方面军地带内进行了进攻前集中军队的模拟,而同一时间则在白俄罗斯隐蔽变更部署和集中军队。德军统帅部深信,苏军1944年夏季仍将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主要战役,而在白俄罗斯的行动将是辅助性的。因此,德军在白俄罗斯没有掌握足够的预备队。各集团军和集团军群的预备队总共只有11个师。整个苏德战场的3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中有24个集中在普里皮亚季河以南。根据作战行动的性质和所遂行任务的内容。

战役过程

  白俄罗斯战役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4年6月23日7月4日,进行了维捷布斯克—奥尔沙战役、莫吉廖夫战役、博布鲁伊斯克战役、波洛茨克战役,完成了对明斯克集团的合围。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协同,于6月23日转入进攻,到6月25日前在维捷布斯克以西合围了德军5个师,并于6月27日前全歼该敌。6月28日,方面军主力攻占了列佩利市。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顺利发展进攻,于7月1日解放了鲍里索夫市。这样,德军坦克第3集团军与第4集团军的联系就被切断了。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突破德军沿普罗尼亚河,巴夏河、第聂伯河的防御后,于6月28日解放了莫吉廖夫。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军队于6月27日前在博布鲁伊斯克地域合围了德军6个多师,并于6月29日前全歼该敌。同时,方面军前出到斯维斯洛奇、奥西波维奇、旧多罗吉一线。7月3日,明斯克获得解放(参见明斯克战役)。德军第4、第9集团军各兵团(10万人以上)在明斯克以东陷入合围。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解放了波洛茨克,并继续向希奥利艾发展进攻。苏军以平均每昼夜20—25公里的速度,在12天内推进了225—280公里,解放了白俄罗斯大片领土。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遭到惨败,其主力已被合围和粉碎。随着苏军进抵波洛茨克、纳罗奇湖,莫洛杰奇诺、涅斯维日以西一线,德军的战略正面出现了宽达400公里的巨大缺口。德军统帅部虽从各个方向仓卒调来若干个师企图封闭这一缺口,但都未产生多大结果。苏军已有可能跟踪追击溃德军残部。在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之后,大本营给各方面军下达了新的训令,按照这一训令,各方面军应歼灭明斯克以东德军被合围集团,继续向西实施坚决进攻。

第二阶段

(7月5日8月29日),各方面军密切协同,胜利进行了5个进攻战役,即希奥利艾战役、维尔纽斯战役、考纳斯战役、比亚韦斯托克战役、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在此期间,苏军歼灭了明斯克以东地域德军被合围集团(7月5日—11日),逐次击溃了“中央”集团军群退却兵团残部,重创由德国、挪威、意大利、荷兰和“北方”、“南乌克兰”、“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调来的军队以及茌“中央”集团军群后方新建的兵团。苏军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和立陶宛、拉脱维亚的一部分,并进入波兰境内,强渡了纳雷夫河及维斯瓦河,逼近东普鲁士边境。他们前进了260—400公里,将进攻正面扩大到1000公里。在突破防御、围歼德军重兵集团、强渡江河及追击德军过程中,空军给予陆军以有效支援,出动作战飞机15.3万余架次。这样,就能牢牢掌握制空权,集中各空军集团军的基本兵力支援各方面军突击集团,破坏德军有计划的退却,消灭其重兵集团。第聂伯河区舰队的行动有助于地面军队的迅速推进和博布鲁伊斯克、平斯克的解放。

战役结果

  白俄罗斯战役中各方面军、各军兵种妥善组织协同动作,对保障军队在战役过程中顺利作战具有重要意义。苏军实施了以在宽大正面同时突破德军防御为目的的数个协调突击,合围了德军重兵集团,并向大纵深追击德军退却部队。战役中,苏军与游击队之间广泛进行了协同。在白俄罗斯战役开始前,赋予游击队的任务是:扰乱德军战役后方,阻止德军向前线输送预备队,用无线电通报德军的移动情况。在6月20—23日期间,他们使通往最重要地段的铁路陷于停顿,扰乱了其他铁路线的运行。仅在6月19日夜间,游击队就炸毁了4万条铁轨。在战役过程中,他们破坏德军交通线,消灭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夺占居民地、水障碍渡口并扼守到军队到达。

  苏军在对退却德军实施迅猛的正面追击和平行追击方面表现了高超的艺术,这种追击是高速度、大纵深的。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广泛使用快速兵团和部队前出到退却德军后方,使德军统帅部无法在预有准备的地区预先组织防御。

  大本营及时利用了白俄罗斯战役中取得的战果,以便在苏德战场的其他方向采取坚决行动。7月10—24日,列宁格勒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3、第2方面军以及乌克兰第1方面军相继转入进攻。战略进攻的正面从波罗的海一直扩展到喀尔巴阡山。苏军于7月17—18日越过了苏波边界。波兰第1集团军官兵和苏军一同来到了自己的故乡。到8月29日前,苏军已进抵叶尔加瓦以西、多别列、希奥利艾、苏瓦乌基、奥斯特鲁夫—马佐维茨卡、华沙近郊普拉加、维斯瓦河一线,被迫转入防御。前进总纵深达550—600公里。在白俄罗斯战役中,德军最强大的集团之一“中央”集团军群被击溃,其中17个师另3个旅遭全歼,50个师损失过半。约2000架德机被击毁。白俄罗斯战役的结果,为对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东普鲁士和波兰的德军集团实施新的猛烈突击,为在诺曼底登陆的美英军发动进攻战役,都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苏军全歼德军17个师又3个旅,使其50个师损失过半,共歼灭德军54万人,击落德机约2000架。苏军前进550公里600公里,扩大进攻正面1000多公里,解放了白俄罗斯全部、立陶宛大部、拉脱维亚一部以及波兰东部。苏军此战也损失了765815人(阵亡和失踪178507人,受伤587308人)。

  苏军在白俄罗斯战役中的胜利,证明苏联军事学术已达到高超水平。合围这种作战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德军重兵集团分别被合围于维捷布斯克、博布鲁伊斯克、明斯克附近和维尔纽斯、布列斯特两地域。明斯克附近的合围,是在距防御前沿200—250公里纵深内对敌进行平行追击和正面追击过程中达成的。合围与歼敌被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实施。这是苏军以前未曾有过的。坦克集团军和坦克军迅猛有力的行动,使在博布鲁伊斯克地域和明斯克以东地域合围德军集团得以迅速完成。

战役特点

  大量而集中使用炮兵是白俄罗斯战役的一个特点。在每个方面军的突破地段上,炮兵的平均密度为每公里正面150—200门火炮和追击炮。在战役过程中,拟定和实行了炮兵支援步兵和坦克的新方法,即两层徐进弹幕射击。运用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的经验,包括将集团军和方面军的快速集群投入交战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4个集团军快速集群中的2个(近卫坦克第2军、坦克第11军)和全部方面军快速集群,均在突破防御的战术地幅之后进入交战。

  苏联军人仅在7、8月间就有40.2万名官兵被授予勋章和奖章,其中战功卓著者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实施,进一步加深了德军集团的危机。在苏德战场其他地段实施坚决行动的条件已经具备。最高统帅部为在白俄罗斯、立陶宛和波兰胜利进攻的4个方面军先后鸣放了36次礼炮。

战争后期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在苏德战场中段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代号为“巴格拉季昂”(Багратион)。1944年上半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南北两翼连续给德军以歼灭性打击,解放大片国土,但在中段进展不大,形成白俄罗斯突出部。德军企图固守该突出部,以掩护华沙和东普鲁士两大战略方向。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把夏秋战局的主攻方向选在该地,以消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收复白俄罗斯,为进攻乌克兰西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波兰和东普鲁士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策应西欧第二战场盟军的攻势。苏军参加战役的是白俄罗斯第1、第2、第3方面军(司令员分别为Κ.Κ.罗科索夫斯基大将、Г.Ф.扎哈罗夫上将和 И.Д.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员为И.Χ.巴格拉米扬大将),第聂伯河区舰队,远程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军航空兵。

战役装备

  在此与苏军对峙的是“北方”集团军群所属第16集团军各右翼兵团,由坦克第3集团军,野战第4、第9、第2集团军编成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布施元帅,6月28日起为莫德尔元帅)以及“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所属坦克第4集团军各左翼兵团,共计63个师又3个旅,12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9500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900辆,第6航空队及第1、第4航空队各一部共约1350架飞机对地面军队实施支援。法西斯德军占领了预有准备的纵深梯次配置防御(250—270公里),依托完备的野战工事配系和天然地区。“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固守有捷径通往德国边境的白俄罗斯突出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和各方面军司令部于1944年春开始计划和准备白俄罗斯战役。此外,参战的还有波兰第1集团军和法国“诺曼底-涅曼”航空兵团。合计160个步兵师,6个骑兵师,12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240万人,3.64万门火炮,5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300架作战飞机(不含远程航空兵的飞机)。另有游击队14万余人配合作战。苏军当面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为E.布施元帅,后由W.莫德尔元帅和G.-H.赖因哈特上将继任),“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第 4坦克集团军各一部,由第 6航空队和第1、第4航空队各一部支援。合计63个师又3个旅,120万人,9500门火炮,9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350架作战飞机。

 

19441029东线战役之-----匈牙利战役

 

1944年苏军的优势首先表现在苏联装甲部队上。如果说苏联装甲部队在41年是在为生存而战,那么42年是逐渐恢复的时期,43年不过是处于试验阶段,到1944年,苏联装甲部队终于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无论从各级军官的指挥能力,部队结构的合理性都已经接近了完美的境界,在我接下来的“匈牙利战役”,“东普鲁士战役”和“维斯图拉战役”中,我会向大家描述苏联装甲兵作战过程,大家有兴趣可以拿来和我以前写的“库尔斯克战役”和“齐尔克塞”口袋之战中苏联装甲兵的表现相比较,看看苏军装甲部队有什么改变。当笔者在读有关二战东部战场的战史时,经常感叹苏德双方对装甲部队使用所达到的那种近乎艺术性境界,在我看来在人类历史上只有德国和苏联才配被称为装甲作战大师,其他国家的军队无一达到这个境界(以色列装甲部队在中东,美国装甲部队在波斯湾表现很出色,但他们的对手太弱,还不能说服我认为他们已经可以和二战中的德国和苏联装甲部队相比).


    苏联第二个优势是她的战时工业已经达到了顶峰状态,从1943年下半年起,位于乌拉尔山脉东部的苏联军事工业终于从战争初期所受到的灾难性损失中恢复了过来,其生产能力开始超过战前标准。从那时起,大量包括坦克,火炮和飞机在内的军用物资源源不绝地送往前线,因而对于前线的苏军来说,41-42年间的那种“凑合着过日子”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在战争初期,由于火炮数量严重不足,苏军不得不将军属炮兵部队的火炮口径限制在80毫米以下,将有限的大炮编入独立的炮兵旅,炮兵师甚至炮兵军中,以投入前线最重要的地段,这种做法意外地获得了很好的战果,所以即使现在苏军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大炮,他们仍遵循这种“一切火力都应该集中使用,不应分散”的火炮使用原则,大部分进攻性火炮仍将集中在独立的炮兵部队里,这使得苏军在选定的进攻地段上可以轻易地集中近乎压倒性优势的大炮,对于任何一个曾在东线作战的德国老兵来说,苏军的炮火威力都会给他一种宛如置身地狱般的回忆。44年苏军火炮编制的另一个特点是,苏军各个步兵师获得了大量高射炮和反坦克炮这样的防御性火炮,在重要地段上的步兵部队还会得到独立的反坦克自行火炮部队的支援,这使得苏联步兵部队在德国装甲部队的反击中的生存能力大为提高了,通常这些反坦克火炮会被部署在第一梯队的步兵身后一,二公里以内,但步兵在进攻中遇到障碍时,这些火炮立刻可以被召唤上前支援,如果步兵被迫后退,追击的德国坦克立刻会陷入这些反坦克炮火的火网中。我曾读过好几位德国装甲兵军官对1944年以后战斗的回忆,他们几乎都提到这样的例子:他们奉命向突破德军阵地的苏军步兵部队反击,战斗开始时十分顺利,苏联步兵被迅速击退,于是他们进行追击,但仅前进了数公里,他们就发现自己遭到了“雨点”般密集的反坦克炮火的迎击,被迫停了下来。显然象在1943年前一样一个德国装甲师的一次反击可以使得苏军步兵师甚至步兵军崩溃的旧例已经很难再重演了,在我这篇“匈牙利战役”中德于45年3月发动的最后一次攻势中,实际上对决的是德国最精锐的装甲师团(包括党卫军1,2,3,5,9,12装甲师,国防军第1,3,6装甲师)和苏联步兵部队(苏联投入的坦克只有60-70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次战斗的结果。苏军最后的一个优势是她所拥有的杰出的后勤系统,一支军队是否能取胜,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她的后勤保障系统的能力,一个军事行动如果超出了后勤供应的能力之外,很少是会有好结果的。很遗憾,包括一些十分杰出的军事统帅也会看不清这点,比如著名的隆美尔元帅对他的后勤军官们的态度就是“我的任务是打胜仗,你们的任务是把我要的东西给我送来!”在各国军队中,后勤军官的职位丝毫不让人羡慕,军队打了胜仗,功劳自然是属于前线将士的,谁会想到后勤军官?在世界军事史上有哪个管后勤的军官获得过元帅的权杖?而一旦打了败仗,你去读一下前线军人们事后的回忆,通常都会有以下的句子“我们部队缺乏燃料,弹药供应不及时”,“我一再向后方提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资数量,但即使是我们的最低需要也没有被满足过!”等等,等等。


    苏德战争实际上也可以称为是一场后勤供应之战,谁能更好的保障对前线部队的供应,谁就能有更多胜利的希望。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苏联的后勤系统都要比德国人的优秀,在战争初期,苏联的军事工业被迫迁往乌拉尔山脉,而随着苏军反攻的进展,苏军离她后方的工业基地是越来越远,苏联后方生产出来的物资后来必须要通过整个苏联的欧洲地区,运送到甚至是远达东欧和东南欧的广大战区中的苏军各个部队手中,这些物资是在各种复杂的气候条件下,通过欧洲最糟糕的道路(并且德军在后撤时都会有系统地破坏一切桥梁,铁路和公路系统),运送到前线,我甚至无法想象这个工作量有多大!要知道在西欧,英美部队的后勤系统在一年中最适合运动的季节里。在欧洲最好的道路上运行,但当盟军前进到荷兰和比利时时,这个系统已经开始叫苦连天了!所以我觉得有理由认为苏联的后勤保障系统是二战中最杰出的陆军后勤单位,也许唯一能与她相比的只有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海上运输线。


    在说了苏军的强项以后,我也来谈一下苏军的弱点,1944年苏军最大的弱点是她人力资源已经接近于枯竭,事实上从1943年起,这个弱点就开始暴露了出来,在战争头2年的灾难性损失,大量土地和人口的丧失,需要维持部署在一条漫长的战线上的庞大军队以及后方工业的需求,使得即使苏联这样的大国也开始感到无能为力了。对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在后方实行全国性的动员,尽量用妇女老年人甚至儿童担负起生产任务,将可以征用的任何成年男子派往前线。此外大约有80万妇女在苏军中服役,其中30万人在后方担任国土防空任务,这些被替换下来的男子也被派往前线。每当苏军解放了某个地区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征召一切适合“服役”年龄的男子入伍,这种“适合服役”的年龄很快扩大到45岁以上的老人后16岁左右的少年,很巧合正是德军在战争后期的国民警卫队和希特勒少年团的平均年龄。除了一些前游击队员以外,这些新兵没有接受过任何作战训练,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在上前线前,大约有1-2个月的训练时间。


    苏军的另一个兵源是前苏联战俘,随着战争的进展,有相当数量的苏联战俘被解救了出来,通常他们会被送入有NKVD秘密警察负责的“甄别营”以审查是否犯有诸如和敌人合作的罪行,据苏联解体后公布的前NKVD秘密档案记载,到1944年10月1日止,这些甄别营共甄别前苏联军人(包括战俘和战争初期溃败时脱队人员)共302,992人,其中18,382人(6.07%)被送往惩营,11,556人(3.81%被捕),其余人或者重新入伍,或者由于残疾等原因复员。从1944年11月起,由于被解放苏联战俘数量增多,也由于苏联部队严重缺乏兵源,被解救的战俘受甄别的时间大大缩短,许多人甚至未经任何甄别就补入部队。这些重新入伍的前军人在整个战争中至少在50万人以上。


    以上种种情况使得苏联步兵的质量严重下降,我们知道苏军总是在突破口上集中大量火炮,这固然是苏军的作战原则,但同时也是因为苏联步兵质量下降,如果没有这些占压倒性优势的炮火,苏军很难达成突破。所以到战争后期,苏军的进攻越来越越倚仗她的装甲兵的表现,我很同意美国著名二战史专家David Glantz上校的以下看法“苏军开始越来越依赖她的坦克部队,如果坦克部队的攻势成功,苏军的进攻就会成功,一旦坦克部队攻势受挫,整个苏军的进攻就会遭到挫折。


    有关苏联步兵部队的状况,我想引用一下前苏联第78步兵师第458步兵团侦察排的上士Gabriel Temkin的回忆,Temkin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已经出现在我的”冰原血战”一文中),他是一个波兰籍的犹太了,当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时,他奉命入伍,但还来不及抵达部队,波兰就投降了。在德国统治下,由于对德国排犹政策的恐惧,他和他的未婚妻,以及他的大哥大嫂一起逃往苏联(在战后他才知道他们是他们全家族唯一的幸存于纳粹大屠杀的人)。当苏德战争爆发后,出于强烈的复仇心理,Temkin应征入伍,但在被送往前线前夕,他忽然发现由于他是一个外国人,因而属于那种不被信任的人,结果他被分配到一个劳工营,他们的任务是在前线后方构筑工事,尤其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连长本来是一个已经在前线经受过战争考验的老兵,这次他原本是来接受新兵的,现在由于他的祖先是随着叶卡特琳娜大帝于200年前从德国迁移到俄国的,因而他被撤销了前线步兵连长的职务,改任劳工连连长,Temkin回忆这个连长在得知这个任命后,铁青着脸,用纯正的俄语喃喃咒骂,他的一家从几代前就已经不会说德语了!在劳工营里呆了1年后,当德军于1942年发动向伏尔加河流域的攻势中,Temkin被俘并随后在德国战俘营中度过了近半年十分悲惨的日子,但他运气很好,当42年底德军开始撤退时,Temkin设法逃了出来,在当地农场躲到苏军抵达,在向苏军报到并通过了甄别后,他被送上了前线。一开始他是步兵,后来由于他会说德语,被转调到团侦察排,在战火中Temkin表现很勇敢,但他不是什么战斗英雄,他所获得的最高勋章不过是“三级荣誉勋章”而已(大致相当于德国的二级铁十字勋章,不过这也是我想要引用他的回忆的原因)战后Temkin在苏联获得了一个经济学博士的学位,然后他回到波兰,一开始他的事业很顺利,他曾经担任波兰总理的经济顾问职务。但有着排犹传统的波兰的又一轮对犹太人的迫害行动中,他不但被迫辞职,最后还不得不离开祖国,流亡到美国。50年,已经退休了的前美国大学教授Temkin先生出版了他出色的战时回忆录“My just war”,以下就是我从这篇回忆录中引用的一些内容。在回忆战争后期苏军的状态时,Temkin 是这样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红军开始两极化,一方面她的技术部队,包括坦克部队,炮兵部队和工兵部队,再加上大多数近卫部队和伞兵部队,变得越来越精锐,他们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相媲美,但同时大多数步兵部队的士兵素质,武器装备和机动能力却仍然停留在本世纪初的水平,大多数士兵的武器还是过时的毛瑟步枪和马克沁机枪,我的团唯一的汽车是团长和团参谋长乘坐的一辆缴获的吉普车(mars注,顺便说一下,一个德国普通的步兵团唯一的车辆是4辆卡车,用来拖带团反坦克连的4门反坦克炮),部队主要靠马匹来运输弹药和补给,这使得部队前进速度和100年前,拿波仑时代的步兵没有多大的区别”在Temkin的团里,固然有一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但在战争后期大量补充进来的都是没有守过多少训练的新兵,他们有些是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农民,有些是不会说俄语的少数民族,有些新兵年纪已经很大了,尤其是在非作战单位,比如担任运输物资的马夫和炊事员中,年纪在40甚至50岁以上的人很常见。在谈到苏联普通步兵师的优点时Temkin这样写道“虽然这些步兵有那么多的弱点,但他们所具有的一个优点却往往足以弥补他们的弱点,那就是俄国人那种几乎可以忍受一切艰苦条件的意志,只要很少的补给,他们就可以长期的作战,他们就象不知道疲倦,饥饿和困苦为何物”,Temkin以自豪地语气回忆他的团在43年秋季泥泞季节的作战“道路已经变成了泥潭,泥浆可以深达人的大腿甚至腰部!我们的机械化部队都已经陷在泥里动弹不得了,只有我们步兵还在前进,而且我们的弹药和补给仅限于我们个人能携带的而已。我们在泥浆里挣扎着,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着,我们的速度很慢,但似乎没有什么能让我们停下来,我们步兵是唯一能按时抵达目标的部队,德国人已经跑了,我们缴获了大量陷在泥里的德国坦克,火炮和车辆,有许多是完好无损的”不管怎样,现在正准备向匈牙利进军的Temkin已经不用那么艰苦了,因为苏军开始“征用”罗马尼亚国内的各种牲畜,一开始属于罗马尼亚国王的所有马匹都被强行征用,接着苏军前往罗马尼亚军队的军营中,简单地拿走任何看上眼的车辆(“罗马尼亚人要那么多车子干吗”)然后轮到的是罗马尼亚的民间车辆和大量马匹和牛群(美其名曰“一切支援前线”),结果现在在苏军的行军队伍中,大量士兵有坐民用车辆的有坐在马车或牛车上的,有骑着马的,有时甚至还有骑着驴的,Temkin承认,在罗马尼亚战役以后,他再也没有徒步行过军,这些杂七杂八的车辆,再加上上面士兵像世界上一切前线军人一样,大多衣衫破旧,脸色阴沉,胡子拉喳,曾使得一个看到这种情况的外国记者把他们比作“成吉思汗以来欧洲所见到的最大规模的游牧民族!”这种现像不光是出现在在罗马尼亚的苏军中,在位于波兰的苏联最精锐的第1白俄罗斯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中也很常见,这副奇特的景像曾让朱可夫元帅暴跳如雷“这个鬼样子还象个军队吗!”虽然发了脾气,但朱可夫并没有办法让苏联工业界立刻生产出足够多的车辆来运输他的庞大的军队,而且这个方法确实能提高苏军行军速度并降低士兵的体力消耗,所以朱可夫元帅随后也只能对此睁一眼闭一眼了。


    最后我想化一点时间来说一下苏军的战争暴行,对此国内长期以来有一种在我看来十分可笑的说法,说苏军的暴行是由于在战争后期,大量刑事罪犯被补充进苏军造成的。确实在战争中,苏联的刑事犯人和一些政治犯被允许以上前线的办法来“洗清对祖国犯下的罪行”,通常一般犯人去普通部队,重犯(被判死刑,无期徒刑和长期徒刑的犯人)去惩戒营,比如Temkin在侦察排的一个战友就是一个前杀人犯。但这些前罪犯毕竟只占苏军中一个很小的比例,而且惩戒营中的犯人平时是不能随意离开兵营的!绝大多数犯下战争罪行的苏联军人都是那些普普通通的苏联官兵。


    在我看来,苏军犯下如此暴行的原因有两个,首先,从传统上看,俄国军队就有其残暴的一面,作为其继承者的苏联红军,不可能不带有她的痕迹。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德国发动的这场战争带有浓厚的种族灭绝的色彩,当德国入侵苏联时,德国已经做好准备灭绝他们眼中的劣等种族,而斯拉夫人将只配作为高贵的雅利安人的奴隶,几乎从德国入侵第一天起,就伴随着对苏联平民的大屠杀,在德军攻克基辅后,德国秘密警察在德国国防军的协助下,在一天里屠杀了3万以上犹太人,德国的盟友罗马尼亚军队在攻克了奥德萨以后一次就屠杀了7万苏联公民。在那寒冷的1941年冬季,缺乏冬季装备的德国国防军是这样解决取暖问题的:在他们的防区里,一切苏联居住点的房屋都被征用,所有居民的冬季服装都被没收,大量苏联平民仅被允许穿着单薄的衣服赶到毫无遮盖的冰天雪地里,结果使得成千上万的苏联平民象苍蝇一般死去。在德国占领区,苏联平民不得不以极为微薄的报酬从事繁重的劳动,他们可以因十分微小的过失就被处决,由于对占领区资源的无情掠夺,大量苏联平民死于饥饿,更别提那死于德国战俘营的300万苏联战俘,饿死在列宁格勒中的那70万苏联公民和死在纳粹劳工营的数以十万记的被强行征发的俄国人。当战争开始逐渐对德国不利,德军被迫步步后退时,他们又有计划的破坏沿途所有苏联的城市,工业设施,农田和一切道路,几乎是将一切夷为平地。德国人所做的这一切使得每一个苏联军人觉得他不光是在保卫祖国,而且是在为自己复仇。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苏联士兵在向德国边境挺进时,他眼中看到的是一副满目苍夷的景像,当他路过家乡时,发现他在战前辛辛苦苦建立的家被烧成白地,他的父母在占领的初期就被枪毙了,他的妻和儿子被活活饿死了,他的兄弟被强行征发到德国的劳工营,那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到他终于能踏上德国国土时,你怎么能指望他能“以良好的态度”对待德国人,更何况正如我在前文所说的,当时苏军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前德国占领区入伍的,有些人甚至曾做过战俘,这些人对德国人几乎不会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怜悯。


    在苏联军队跨出国境以后,在波兰和保加利亚时,军纪还算良好,而罗马尼亚人也比较幸运因为苏军正急着前往匈牙利,而当苏军最后进入德国本土和匈牙利时,对平民的暴行几乎是立刻不可收拾的蔓延了开来。这表现在普遍性的强奸妇女,抢劫财物,殴打,侮辱甚至谋杀,在复仇的欲望中很快又加上了贪婪,大量平民的财物被苏军官兵掠为己有。没有比这种对平民的暴行更能激发一支军队心中的兽性的,很快这种暴行不仅仅限于只针对于德国和她的盟友,而且蔓延到本来应该是苏联盟国的如南斯拉夫和中国的国土上。

    那么苏联各级官员有没有设法阻止这些暴行?在最初阶段苏联各级官员几乎没有采取任何阻止的措施,更糟的是许多苏军将领还放任这些暴行,甚至把它当作鼓舞士气的手段。Temkin就记得在某次攻打一个德军重兵把守的城市前,他的师长是这样作战前动员的“士兵们,眼前这座城市里有大量美酒,那里的女人个个漂亮,只要你们把这座城打下来,起码在最初几天,你们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苏联政府允许前线军人每个月免费向家庭邮寄一个包裹,“以改善国内人民生活”,说白了就是由国家负责建立了一个销赃的渠道!作为苏联高级将领,也许不会象那些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那样在大街上拦路抢劫(那样也不成体统),但他们也有自己发财的渠道,他们可以用各种手段没收德国的艺术品和生活奢侈品,然后用军用列车运回国内后占为己有,这种现像十分普遍,包括朱可夫元帅在内的许多杰出的苏联军官都在这个问题上或多或少地玷污了军人的荣誉。如果要比较苏军和德军的战争暴行的区别的话,那么苏军的暴行不像德军的暴行那么有计划有组织,大部分苏军的暴行是苏联官兵自发的行动,而且确实即使在苏军暴行最高峰时,苏军也没有残暴到大规模屠杀平民的地步。


    到1945年春季以后,随着战争即将结束,苏联政府开始顾忌到自己的形象,而且苏军的暴行已经越发坚定了德军抵抗的意志,于是苏联政府开始整顿军纪。应该公平地说,苏联政府采取的措施是比较严厉,如果一个苏联军人被证实犯下了谋杀或强奸罪,几乎肯定会被处以死刑。但尽管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苏军的暴行一直要道45年的7。8月份才能被平息下来,为什么会这样?我不妨再举一个Temkin亲身经历的一件事,Temkin同团的一个战友因强奸一个匈牙利农村少女被军事法庭处以死刑,并当着受害人所在村庄的村民的面被枪毙了。事后Temkin发现军事法庭的法官(一个校级军官!)一个人座在树下抽烟,Temkin很惊讶地发现法官在流泪,嘴里喃喃说着“好好一个人,爹妈把你养那么大容易吗?现在为了一个婊子死了,值得吗?”


     在战后,苏联政府对苏军的暴行一般采取十分避纬的态度,而那些参预过这些暴行的苏联军人们即使在近60年以后大多也对此采取回避的态度,显然他们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看来人还是有羞耻心的),笔者只看到一个例外,我曾读到过一个苏联老兵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写着“我们用得着去强奸德国女人?笑话!凭德国人当时的情况,我只要有几个肉罐头,就可以和最漂亮的德国女人上床!”对于这种无耻到极点的人,我都不知道如何评价为好。

当对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来说是灾难性的罗马尼亚战友结束时,Friessner 将军发现他手下的军队要么已经被消灭,要么还在溃败的途中,他手头能掌握的部队根本不足以完成保卫匈牙利的使命,他在战后承认如果苏军在罗马尼亚战友后,立即向匈牙利进军的话那么他没有任何办法阻挡他们。但幸运的是,苏军没有这么做,一直要到10月上旬苏军才开始发动大规模进攻,这给了德国人宝贵的一个多月的时间,来整顿被击败的部队和调集援兵。

  Friessner 将军把苏军未能乘胜追击看作俄国人最大的失策。在失去罗马尼亚后,匈牙利对于德国来说既是最后的石油来源,也是保卫奥地利的门户,希特勒决心绝不放弃这个国家。有鉴于罗马尼亚政变的教训,希特勒严密地监视了立场已经不稳的匈牙利独裁者霍尔第海军上将,10月中旬当希特勒发现霍尔第正准备将匈牙利退出战争时,希特勒迅速逮捕了他,并扶植匈牙利法西斯政党“匈牙利箭十字党”上台,这样他确保了匈牙利将在战争中站在德国一边。

  那么苏军为什么没有在罗马尼亚战友后立即进军匈牙利呢?实际上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首先虽然苏军在罗马尼亚战役中大获全胜,但他们也消耗了大量包括弹药燃料在内的作战物资,而现在苏军在整个战线上都在激战,这使得苏军的后勤系统不胜负荷,这样作为次要方向的乌克兰第二和第三方面军在物资供应上排不上优先位置,于是哪怕为了给下一次大规模战役聚集物资,苏军也需要一段时间准备。第二个原因是当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时,苏联政府已经开始在考虑战后的形势,无疑在这次大战中,苏联蒙受了巨大损失,这使得苏联政府决心绝对不允许其重演,而要做到这一点,苏联必须防止未来的敌人有能力直接攻击苏联本土(在苏联看来,当德国战败后,苏联和西方强国之间的联盟破裂只是个时间问题),这就要求苏联必须在其领土周围建立一个“缓冲国地区”,这些国家的政府至少在外政上必须唯苏联的命令是从,这点不容商量也没有道理可讲!(Mars注,这也是战后苏联以武力干涉匈牙利和捷克的原因)所以在进行下一步作战之前,苏联政府决定首先要彻底控制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建立共产党控制的政权,并消除一切反抗的因素。为了达成这个任务,托尔布欣元帅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进军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而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则牢牢控制了盛产石油的罗马尼亚,而在罗马尼亚停战后放下武器的罗马尼亚军队也在苏军的监督下开始重新整编,最先完成整编的罗马尼亚的一和第四集团军由苏军直接指挥。

  最后苏军没有立刻进攻的原因也许也和苏军统帅马利诺夫斯基的指挥风格有关,因为虽然苏军有着后勤补给和控制罗马尼亚的问题,但并非不可能以一支精锐的部队率先向匈牙利进攻的,如果让隆美尔或巴顿来指挥苏军,没准他们就这么做了。但马利诺夫斯基的作战风格比较稳妥,他不大喜欢打没有把握的仗,这一点他比较象蒙哥马利。(Mars注,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蒙哥马利,要知道他的战胜率很高,也许许多人不喜欢他打仗的方式,但他至少是西方将领中少数几个能保证打胜仗的人)

  从9月上旬开始,围绕着喀尔巴阡山脉上的通道开始了战斗,到9月下旬战斗越来越激烈(笔者曾写过一篇奥巴德谬斯之战,描写的就是其中一个战斗),苏军和罗马尼亚军队逐渐夺取了这些通往匈牙利内地的山口,到10月初,苏军队匈牙利的攻势已经准备就绪。

  10月6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发动了Debrecen战役,这个战役的目的是冲出喀尔巴阡山脉上的通道,占领匈牙利东部,为下一阶段进攻布达佩斯建立一个立脚点。

  同时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还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他准备以手中的坦克部队的迅速穿插,切断德军通往匈牙利内地的退路,将他们歼灭在匈牙利东部。在战役开始前,马利诺夫斯基手中有第7近卫集团军,第40、27和53集团军共4个步兵集团军和大约有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此外他还组建了2个骑兵-机械化基群:即Gorshkov集群(第五近卫骑兵军和第18坦克军)和Pliev 集群(第二和第四近卫骑兵军,第7近卫机械化军),另外罗马尼亚第一和第四集团军也归他指挥。

  面对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是Friessner 将军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所属的德国Fretter-Pico将军第6集团军和Wohler将军的第8集团军,以及第二和第三匈牙利集团军。在战役开始前,德国人的形势很不妙,在整个匈牙利德军只有一个装甲师(第23装甲师),显然这样的实力无法有效抵御苏军的大规模进攻。对于Friessner 感到安慰的是希特勒已经决定大大加强匈牙利德军的实力,作为第一批援军的是强大的第三装甲军,这个军包括第一、13、24装甲师和“Feldherrnhalle”(“FH”)装甲掷弹兵师即将抵达,另外装备着虎王重型坦克的第503重装甲营也已经在路上,所以Friessner将军实际上是在为时间而战。

  苏军的攻势一开始十分顺利,当步兵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了缺口后,马利诺夫斯基立刻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Pliev 集群投入了战场,Pliev 集群在3天中前进了100公里,而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也接近了本次战役的重要目标,匈牙利的第三大城市Debrecen。但这时德国人的抵抗变得越来越激烈起来,而由于喀尔巴阡山脉下的复杂地形,使得苏军步兵被远远抛在坦克部队后面。这就形成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在没有步兵支援的情况下,强攻德军严密防守的Debrecen地区的局面,这种情形宛如职业坦克兵的恶梦,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在这种形势下,马利诺夫斯基只能命令Pliev集群停止进攻,转而东进以协助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攻势,而这样使得原来苏军两路的进攻集中在了一路。在Pliev 集群的协助下,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经过苦战,终于在10月20日攻克了Debrecen,为了这个胜利,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付出的代价简直惨不能睹,该集团军还能运作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数量下降到了180辆!马利诺夫斯基被迫将其撤到后方整补。

  虽然苏军攻克了Debrecen,但其包围德军的企图却没能实现,现在德军开始缓慢而有秩序地向布达佩斯方向退去,急于网住后退的德军。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决定冒一次险,他将作为预备队的Gorshkov集群也投入战斗,该集群和Pliev 集群一起奉命不等步兵赶上来,迅速超越后退中的德军并断其退路。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所不知道的是,当苏德两军在Debrecen地区陷入苦战的时候,Freissner 将军正在不声不响地组织源源不绝抵达的增援部队,到10月20日,他手头已经聚集了第一、23、24装甲师、党卫军第四“警察”装甲掷弹兵师和第503独立重装甲营。当Gorshkov和Pliev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正向前猛插时,Freissner将军用党卫军“警察”师和第503装甲营在正面拖住苏军,以第一和24装甲师由南向北,以德国第八集团军第17步兵军由北向南,于10月22日发动了一个简直犹如教科书般完美的反击,德军南北两个铁钳迅速击破了少量担任苏军侧翼掩护任务的罗马尼亚部队,将苏军这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包围了起来。

  对于苏军十分幸运的是,Pliev 将军和Gorshkov将军都是十分有经验的军官,他们在第一时间里就发现了危机,他们立即决定停止攻势,并向后方突围。有两个因素帮助了苏军的突围企图,首先匈牙利北部地区道路状况极差,这使得苏军步兵在进攻时很难跟上其坦克部队,同时现在也使得德国步兵部队无法及时到位,而德国第一和第24装甲师合起来大概有100辆坦克,并且这两个师都有些部队还来不及赶到战场,这使得德军无法严密地封锁所有苏军突围的道路,结果被围的两个苏军骑兵-机械化集群在空军掩护下(现在苏联空军已经占有了制空权),在毁掉所有无法带走的重装备后成功地突出包围,于10月27日抵达苏军防线。至此苏军第一阶段的攻势告一段落。

  在这次战役结束后,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者,对于Freissner 将军来说,他在兵力占极大劣势的情况下,成功地阻滞了苏军向匈牙利内地的前进,他成功地争取到了时间,使得希特勒有时间调动援军,也使得德军能消除霍尔蒂海军上将使匈牙利退出战争的企图,虽然德军被迫后退,但其总的防线仍保持完整,并且在战役后期德军还使得苏联坦克部队受到重创。

  对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来说,他也有理由庆祝胜利,他使他的部队成功地越过了喀尔巴阡山脉的天险,他占领了匈牙利东部,这为将来向布达佩斯的进攻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后方基地,有了这个基地他几乎可以保证能征服匈牙利。

  也许苏军可以算取得了一个战术上的胜利,但这也是一个皮鲁斯式的胜利,在这场战役中,苏军的损失高达84010人(阵亡和失踪19713人,受伤64297人),这已经超过了苏军在罗马尼亚两个方面军损失的总和,在坦克上苏军的损失也很惨重,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损失了约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Pliev 和Gorshkov的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损失坦克数量至少也在150辆以上(Mars注,我不知道德国损失的坦克数量,但显然要比苏军的损失小得多)。这个损失使得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将退出战斗几乎达两个月之久,那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在几个星期中也无法参战,如此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使得苏军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只能以手头半数的坦克部队参加战斗,更糟的是当在后方整补的那50%坦克部队恢复战斗力时,在战场上的那50%的坦克部队却不得不因战损而退出战斗,这个恶性循环将在随后的布达佩斯战役中不断地表现出来。

  在Debrecen战役结束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立刻开始计划下一步对布达佩斯的攻势,虽然在Debrecen战役后期他的部队损失很大,但他对即将到来的布达佩斯战役仍很乐观,毕竟他的步兵元气未伤,而且苏联最高统帅部还拨给他两个机械化军(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凭着这些兵力,他觉得有信心迅速攻克布达佩斯,这个攻势将比预计得要来得早。

在我叙述具体战斗过程之前,我想先描绘一下地形和双方军队部署的情况。在即将上演一场大战的匈牙利内地是一个大平原,很有利于装甲部队的运动,但当地的道路状况很不好,如遇到雨雪天气,道路很容易变得泥泞不堪,这将是对双方装甲部队运动的最大障碍。在匈牙利平原中,河流纵横交错,在首都布达佩斯附近形成一个“-|”状的河湾,布达佩斯正坐落在这个河湾的交叉点上,多瑙河由西向东流到布达佩斯,然后转而向南方流去,在河湾北边那个较短的支流是Gran运河,在布达佩斯东部,Tisza 河从匈牙利东部边境的喀尔巴阡山脉下向西南以几乎和多瑙河平行地流经整个匈牙利中部。而德军就是依托Tisza 河建立了防线。在布达佩斯东部和北边,地区多河流,在泥泞季节里,道路情况非常差,在Gran运河北部是Matra和Tatra山脉,地形狭窄不利于装甲部队的运用。(Mars注,大家将会看到,围绕着布达佩斯市区及其北部地区在45年1月间将会成为双方坦克部队的坟墓)。在多瑙河向南的河床周围,地形比较平坦,在河东西两边都有不少小河流入多瑙河中,在河西边还有一些湖泊,包括著名的Balaton湖和Velencei 湖,这些地形如果加以有效的利用,也可以对进攻一方坦克部队形成严重的阻碍。

  在1944年10月下旬,在匈牙利的苏军只有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托尔布欣元帅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还在南斯拉夫和德国“E”和“F”集团军群作战,彼得罗夫将军的第四乌克兰方面军在匈牙利北部的斯洛伐克边境上和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作战)。苏军的防线大部分是沿着Tisza 河由北往南延伸,只是在战线的南部,苏军的控制区域越过了Tisza 河向西直达多瑙河。在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最右翼(北部)是第40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只有2个军(第50和51军)共6个不满员的师大约40000~45000人,另外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第二和第六军)也归其指挥,第40集团军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方面军的右翼安全,并和第四乌克兰方面军保持接触。第40集团军南边是第27集团军,下辖3个军(第103步兵军,第35近卫步兵军和第33步兵军),9个师共50000人,此外Pliev 和Gorshkov的骑兵-机械化集群就在该集团军后方休整,这里正是Debrecen战役后期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在第27集团军南方是第53集团军共2个军(第49和第57军),8个师大约65000人。第27集团军的左翼是第7近卫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包括3个步兵军(27、24和25近卫步兵军)共12个步兵师。此外罗马尼亚第一集团军的第四和第七军也归该集团军指挥。苏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在第七近卫集团军后方休整。

  在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最左翼(南部)是第46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的是唯一越过Tisza 河并抵达多瑙河的苏军部队,它下属3个步兵军(第106步兵军,第10近卫步兵军和第31近卫步兵军)。苏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第57集团军理应在第46集团军左翼占领阵地,但其主力还不曾抵达。

  除此以外,马利诺夫斯基还新得到了第二近卫机械化军(18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四近卫机械化军(14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包括100辆T-34/85和T-34/76,26辆T-70和20辆自行火炮)和第23步兵军,不过到10月28日,只有第2近卫机械化军抵达了前线,其余2个军仍在路上。

  综合起来看,马利诺夫斯基总共有60万苏军(包括庞大的后勤部队)和大约8万罗马尼亚军队,从理论上来看,他有7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正如我在以前提到过的,其中一半正在后方休整,能够立刻投入战斗的只有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的33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已。不过对马利诺夫斯基有利的一点是他的情报部门很可能破译了德南方集团军群的军队密码,这使得他对对面德军的兵力部署有一点了解(这是著名的二战史学家David Glantz上校的观点,因为他发现马利诺夫斯基的每一次进攻都几乎是打在德军防线上的薄弱地段上。但无论是真是假,这一点还没有得到苏联官方资料的证实)。

  在苏军的对面,德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部署如下,在其最左翼(北部)是德第8集团军的第17和29两个步兵军已经匈牙利第一集团军的第九步兵军,这些兵力面对着苏第40集团军和第27集团军的右翼部队。德第8集团军的南边是德第6集团军和匈牙利第3集团军,和北部德第8集团军相邻的是匈牙利第2军,在这个军南边是德国第72军,在这两个军后方是德国第3装甲军,这是一个相当强大的装甲部队,包括德国第1、23、13装甲师和“FH”装甲掷弹兵师。另外匈牙利陆军中的骄傲匈牙利第二装甲师也在这个地区。这些德国部队面对着苏联第27集团军左翼部队和第53集团军。

  在德第72军左翼是德国第4装甲军(党卫军“警察”师和匈牙利第20步兵师)和一些独立部队面对着苏第7近卫集团军右翼的第27和24近卫步兵军。第4装甲军左翼是匈牙利第8军,这个军由北向南部署着匈牙利第8步兵师,第一轻骑兵师,第一装甲师和第10步兵师,在这个军后方部署着作为预备队的德国第24装甲师,装备着虎王的第503装甲营也附属在第24装甲师之内,使得这个装甲师的实力达到约10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匈牙利第8军的右翼依托着多瑙河,在河西岸则由匈牙利第二集团军防御。

  总得来说,德军在10月底的兵力为近40万人(25万德国人和15万匈牙利人),他们一共有大约35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从兵力对比看苏军占了1.7:1的优势,在装甲数量上从理论上看苏军有2:1的优势,但不幸的很从双方投入战场的装甲数量上看,双方的比例几乎为1:1。

  综合了战场上的形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制定了作战计划,从上一个战役以来,双方注意的焦点集中在战场北部,不错那里离布达佩斯比较近,但是那里道路情况不好,而且德国人将其主要的装甲部队都集中在北方,苏军在那里很难达成突破。不过这样也好,既然德军的主力在北部,在南部主要由战斗力较差的匈牙利部队防御,那么马利诺夫斯基决定将他的突破口选在南部,不错那里离布达佩斯较远,但那里德军防御较弱,苏军比较容易达成突破,而且一旦在那里达成突破,苏军可以先向北进直指布达佩斯,然后向东席卷,就可以将大量德军包围起来。

  因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决定将攻击重点放在第46集团军和第7近卫集团军的左翼上,为了保证达成突破,他决定将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以及第23步兵军全部用来加强第46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将突破由匈牙利第8军的防御,然后在德军能从北部调集援军前,一举突入德军防御纵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行进间攻占布达佩斯。这场战役的成功取决于攻击的突然性和第一打击的力度,进攻的苏军必须在第一时间击破守军的防线(主要是德国第24装甲师和匈牙利第一装甲师的拦截),在北部德军做出反应前攻克布达佩斯。为此,马利诺夫斯基很注意保密措施,在北部的苏军仍奉命不断向当前德军施加压力,这个行动很成功,直到苏军攻势发起之时,德军对苏军在南部的兵力集结都毫无察觉。到10月28日马利诺夫斯基唯一要等待的就是第4近卫机械化军和第23步兵军的抵达,为了加快其行进速度,马利诺夫斯基集中大量的卡车运送第23步兵军的步兵,但即使如此,这两个部队也无法在10月31日以前达到前线,所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将进攻发起日定为11月2日。现在马利诺夫斯基觉得自己已经做了所能做的一切,看来一切准备工作都很顺利,除了静等进攻时间到来以外,他已经无事可做了。但他错了,斯大林在10月28日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一切。

  10月28日,斯大林给马利诺夫斯基打电话了解战役准备情况,当马利诺夫斯基汇报完后,斯大林忽然告诉他,出于某种“政治上的原因”,最高统帅部决定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必须在第二天也就是10月29日发动攻势,并必须在2~3天内攻占布达佩斯。在听到这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命令后,马利诺夫斯基深感震惊,他争辩说,如果要他在第二天就发动攻势,那么他的许多准备工作将无法完成,并且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和第23步兵军怎么办?他们根本不可能在攻击前赶到前线!如果按他的计划,将攻势延后5天,他几乎可以保证在2~3天内攻克布达佩斯。但斯大林不为所动:你的建议也许在军事上很有道路,但政治形势要求你一天也不能耽搁,攻势必须在明天发动!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沮丧地表示服从命令,他修改了作战计划:第46集团军和第七近卫集团军的左翼将在29日早晨发起进攻,他的已经在第46集团军后方就位的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将在当天中午投入战斗,预计在30日,该军将抵达距布达佩斯一半的位置上,他的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和第23步兵军在31日抵达前线后,将不加任何停顿地在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左侧投入战斗,到11月1日,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将抵达距布达佩斯半途的位置上,到11月2日,该军将抵达布达佩斯南郊。然后11月3日这两个机械化军将向右旋转,从布达佩斯南郊以一个弧形行军占领该市的东部和北部,然后将攻占市区的任务交给紧跟上来的步兵。

  马利诺夫斯基看着这个计划,他感到毫无把握,他手中坦克本来就不足,现在当攻势即将开始时,剩余的坦克又有几乎一半无法投入战斗!他本来他预备一次投入战斗的3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确保能迅速突破德军防线,现在光靠第二近卫机械化军行吗?很可能苏军的装甲矛头无法迅速突破德军装甲部队的拦截,那时他最害怕的情况很可能出现,在北部的德军装甲部队主力很可能在苏军形成突破前就赶到,当第四近卫机械化军投入战斗时,很可能已经太晚了!在以后的数十年间,马利诺夫斯基一直对斯大林的这次干涉他的指挥的行动耿耿于怀,他一直认为如果不是斯大林为了某种莫明其妙的“政治原因”(有趣的是斯大林从未解释过这个所谓政治原因是什么)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他的作战计划的话,布达佩斯战役将不会3个多月之久,而会象他所计划的那样在一星期内就见结果。事实是否会这样?在研究战史时,我们经常发现当将军们有二个方案可以选择,而当其中之一失败时,他们往往会假设“假如”他们采纳另一个方案,就一定会成功。他们往往忘了那“另一个方案”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在这里马利诺夫斯基如果能同时投入2个机械化军,不错这会大大加强其打击力度,无疑成功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但是否一定会成功呢?并不一定,因为这还要取决于当地德军防守的顽强程度和北部德军装甲部队主力的反应速度,事实上虽然德军并没有察觉到苏军的进攻企图,但Friessner 将军已经在担心他的左翼(南部)防线过于薄弱,当北部防线比较稳定以后,他已经命令第一和23装甲师做好南下的准备了,同时我们不应忘记苏军在装甲部队的数量上根本不占任何优势!

10月29日凌晨,紧随着一阵猛烈的炮击之后,苏第46集团军所属的第37近卫步兵军、第10近卫步兵军和第31近卫步兵军开始了他们的进攻。在进攻开始的时候,担任第一线防守任务的匈牙利第8军确实措手不及,苏军迅速突破了第一条防线,当天中午作为方面军机动部队的第2近卫机械化军奉命在第37近卫步兵军打开的缺口中进入德军纵深。在他们面前,匈牙利第8步兵师和第一轻骑兵师开始节节败退。但在第46集团军左翼,匈牙利第一装甲师和第十步兵师打得相当顽强,使得苏第46集团军左翼的第10和31近卫步兵军进展不大。

  当德南方集团军群司令Friessner 将军得知苏军进攻的消息时,他立刻意识到他的右翼(南部)防线是苏军的主攻方向,当时他手头的第一装甲师和第23装甲师已经做好南下的准备(这两个师的一些先头部队已经在南下途中),现在Friessner 将军命令这两个装甲师立刻全部南下。这两个装甲师中,第一装甲师一向号称德军“王牌中的王牌”,在9月间这个师刚刚在战线后方完成了整补,整个师的坦克数量上升到120辆“豹式”和四号坦克,经过10月份的战斗和机械故障,在这次战役前,第一装甲师完成战备的坦克数量为30辆“豹式”、14辆四号和10辆四号驱逐坦克,如果加上在后方维修的坦克,第一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当在80~90辆左右。以第一装甲师加上第23装甲师的实力,如果能在苏军突破整条南方防线以前赶到,德军显然有相当把握稳定那里的局势。

  在南部,作为德军保留在其右翼的机动预备队的第24装甲师在当天中午开始向前对着苏第二近卫机械化军突破的方向移动。在北部Friessner 继续在调兵遣将,“FH”装甲掷弹兵师和党卫军第8骑兵师也开始作南下的准备。对于苏军来说,他们第一天前进的速度不够快,时间已经在无可挽回的流逝了!

  30日早晨,德军第24装甲师和苏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几乎是迎头向撞,由于一方面苏军对德军反应之快意料不足,另一方面德军也对苏军第二机械化军在此地出现毫无所知,因而对于这次“碰撞”双方都很意外,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一整天,经过苦战,苏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和第37近卫步兵军终于突破了德第24装甲师的第一梯队的防线,但随即德军的抵抗越来越强,在这个地段上苏军的前进速度犹如爬行。而与此同时,南下的德第一和23装甲师越来越近了!

  对于这个情况,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丝毫不感到吃惊,事实上如果这次攻势能一帆风顺他才会感到惊讶呢!这时他等待已久的第23军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开始抵达前线,其主力预计在31日能够抵达。马利诺夫斯基在衡量了战场形势后得出了结论,显然第二近卫机械化军的攻击已经不可能取得预想中的成功,但它却的确吸引了德军的大量兵力。

  而这时在其左侧的第10近卫步兵军的攻势却得到了稳步发展,守军匈牙利第一装甲师已经表现出抵挡不住的迹象,于是他当即决定当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和第23步兵军抵达后,立刻在行进间就将其投入到第10近卫步兵军的地段上,力争在最短时间中突破守军的防御,然后迅速向右旋转,直扑北方的布达佩斯。

  10月31日,在苏联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和第37近卫步兵军的地段上继续进行着激战,在这里德国第24装甲师的顽强防守使得苏军再次无法前进一步,更为关键的是德第一和23装甲师的前锋已经赶到了,而且“FH”装甲掷弹兵师和党卫军第8骑兵师也已经开始南下。

  到这一天傍晚的时候,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终于得到了攻势开始3天来第一个好消息,第10近卫步兵军终于完全突破了匈牙利守军的防线,匈牙利人开始向多瑙河东岸溃退,得知这个消息后,马利诺夫斯基一刻也没有犹豫,立刻下令刚刚抵达的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和第23军进入第10近卫步兵军打开的突破口,同时,鉴于第二近卫机械化军无法突破其正面的德军防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命令该军借夜色的掩护,从其阵地上撤出来,然后向南运动,随着第四近卫机械化军的路径进入第10近卫步兵军的突破口。这个机动执行的相当漂亮(一个机械化军从战斗中撤出,后退,绕过己方部队,然后从另一个地点重新投入战斗,整个过程仅用了一个晚上!)。可惜的是对于苏军来说,这已经有些太晚了,因为德军的援军在同一晚上已经赶到了战场!

  11月1日,第四近卫机械化军以第14和15近卫机械化旅为第一梯队,第36近卫坦克旅和第3近卫机械化旅为第二梯队,开始向德军后方猛冲,匈牙利部队在苏军的压力下开始无秩序地向多瑙河西岸逃去,但苏军向北部布达佩斯的前进则很不顺利,德国第一和23装甲师已经在苏军前进方向上建立了稳固的防线,已经被“挤”在苏军突破口肩部的德第24装甲师在党卫军“警察”师的帮助下有效地阻止了苏第七近卫集团军左翼部队的前进,也就是说使得苏军的突破口无法扩大。同时南下的“FH”师和第8党卫军骑兵师的先头部队已经赶到战场,除此以外德第13装甲师和党卫军第22骑兵师也在这天接到了南下增援的命令。

  11月2日和3日,苏军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在第23步兵军的支援下连续两天企图从南部突入布达佩斯市区,但他们的每一次进攻都被击退,到11月3日晚这两个机械化军还能作战的坦克数量都下降到了100辆左右(即在5天内损失了约100辆坦克)。而德军的防御每时每刻都在增强。至此已经很明显苏军这一次攻势已经无成功的希望,但也就在这时,马利诺夫斯基以他那名将所特有的敏锐的觉察力,发现德军已经把越来越的兵力集中在其右翼,于是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战线的北方,因为他的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经过整补,战斗力已经开始恢复了。

当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在11月2日发现他在南部第46集团军地段内的进攻已无成功的希望后,他立刻开始准备在第46集团军的北部发动另一个攻势,这时他得到了一些增援,首先他的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已经基本恢复了战斗力,其次他新得到了实力约为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第23坦克军,另外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在南斯拉夫的战役已经临近尾声,该方面军的第一支部队第57集团军(第75和64步兵军、第六近卫步兵军)在11月1日在第46集团军的左翼就位,并暂时归他指挥。马利诺夫斯基的计划很简单,他将Gorshkov骑兵-机械化集群(第五近卫骑兵军和第七近卫机械化军)投入第27集团军的地段,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第27集团军和其左翼的第53集团军将强渡Tisza 河,向西挺进,他希望这个进攻将吸引至少一部分德国装甲部队北上,同时第46集团军将继续向当前的德军施加压力,同时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将秘密地从第一线撤出,然后北上进入第7近卫集团军的地段,在这里它们将和Pliev 骑兵-机械化集群(第四和第六近卫骑兵军,第23坦克军)会合,在这里苏军将发动他们的的主攻,苏军将向西北方向突破当前德军的防线,然后从东部和东北部包围布达佩斯。这个攻势计划在1月10日发动,参加这次攻势的苏军坦克数量上升到约400辆,同时苏军最左翼的第57集团军也将发动一个攻势,强渡多瑙河,在河西岸占领桥头堡。

  正当苏军在加紧他们进攻的准备的时候,在南部的德军忽然向苏第46集团军发动了一次强大的反击,这次攻势一直持续到11月8日才结束,虽然苏军得以击退了德军的反击,但德军的这次攻势的确使得苏军的准备工作受到了干扰,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被迫将攻势发起日推延了一天。

  这时,苏军北部战线上的第27和53的攻势开始发挥作用,苏军成功地渡过了Tisza 河,并切入了德军第六和第八集团军的接合部,为了应付这个威胁,Friessner 将军于11月9日,也就是苏军发动攻势前2天,将第1和24装甲师调往北方,另外他手头所剩下的唯一机动部队——匈牙利第二装甲师也奉命在北部投入战斗。这样马利诺夫斯基成功地将相当一部分德国装甲部队从他选定的突破方向上引开了。

  11月11日,苏军第七近卫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军(第24、27和25近卫步兵军)忽然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他们的面前是德第四装甲军,包括了匈牙利第20和第五步兵师、党卫军“警察”师、党卫军第18装甲掷弹兵师和德国国防军第46步兵师,在这些第一线的德军后方是作为预备队的德第13装甲师,显然守军的实力相当强劲,而且德“FH”装甲掷弹兵师和第23装甲师就在南部不远的地方,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苏军的突破口。这使得苏军的进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不久马利诺夫斯基不得不将他的坦克部队投入战场以支援步兵突破,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首先进入战斗,接着Pliev 骑兵-机械化集群以第23坦克军为先锋,第四和第六近卫骑兵军紧跟其后,也开始向德军防线猛攻。防守的德军打得相当出色,一直到11月15日,苏军才突破德军第一条防线,接着德军开始缓慢地向已经构筑好的第二条防线退去,沿途以一连串精彩的反击有效地迟滞了苏军前进的速度,(他们甚至没有命令第一和24装甲师南下增援!),苏军在这一地段上的攻势将持续14天,苏军仅仅向前推进了40公里。和前一次攻势一样,苏军虽然在布达佩斯方向上推进了一段距离,但他们仍然无法冲入市区。

  在其主攻方向,苏军进展甚微,但他们在其他地段上却有所得。在苏军最左翼,苏第57集团军于11月15日成功地渡过了多瑙河,在河西岸建立了两个小桥头堡。失望中的马利诺夫斯基立刻察觉了这个战机。他觉得现在随着苏军越来越接近布达佩斯,这一地区的德军也越来越密集,如果他能在多瑙河那“-|”下面那一竖的地方强渡到河西岸,然后向北旋转,从河西向布达佩斯作一大迂回,这样他就有希望向大量在河东岸的德军装入口袋,当然现在他还不具备进行如此野心勃勃的计划的兵力,但他至少可以先开始做准备工作。于是在11月20日,他命令第46集团军右翼的第37近卫步兵军从前线撤出,并转移到集团军左翼,22日该军向占据多瑙河中Csepel小岛的匈牙利第一骑兵师发起了进攻,这次进攻非常顺利,在一天中苏军就攻占了这个小岛。这就为以后的行动提供了一个立足点。苏军在南部的进展很快引起了德军的关注,德国人做出的反应是让匈牙利第三集团军南移以加强匈牙利第一集团军的防御,同时在南部的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的部队开始北移以加强和匈牙利人的联系。同时德军陆军总部开始考虑向匈牙利的德国守军提供增援兵力。

  这时在在苏军在其第七近卫集团军地段上的进攻几乎已经完全停顿了下来,显然在得到更多的兵力以前,苏军不可能攻克布达佩斯。

 正当苏军在布达佩斯东北部的主要攻势逐渐陷于停顿时,在南部的第57集团军在多瑙河西岸建立的桥头堡逐渐站稳了脚跟,这无疑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当时获得的最好的消息。

  另外从11月20日起,他开始得到他所期待以久的增援兵力。最先抵达的是原属于第四乌克兰方面军第18集团军的第30近卫步兵军,马利诺夫斯基立刻决定这个军将在下一个攻势中被使用在第七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另外随着南斯拉夫的战事逐渐平息,又有一个属于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集团军第四近卫集团军(辖第20和21近卫步兵军共6个师)也开始抵达前线,这些部队暂时也由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司令托尔布欣元帅将在12月中旬接管这些位于南部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马利诺夫斯基命令第四近卫集团军插入到第46集团军和第57集团军之间,并把原属第46集团军的第31近卫步兵军划给第四近卫集团军。

  到11月25日,第四近卫集团军已经占据了它所负责的防线。

  11月26日,第四近卫集团军左翼的第20近卫步兵军和第57集团军右翼的第六近卫步兵军忽然从多瑙河桥头堡中冲出,然后向右旋转,开始向北进攻。在苏军面前的是属于匈牙利第二军的党卫军第31师、第271国民掷弹兵师和匈牙利第44步兵师,这些部队抵抗得相当顽强,但他们无法阻止苏军的猛攻,开始向后退去。一向对南部战场十分敏感的Friessner 将军于11月28日对这个威胁做出了反应,鉴于北部的战场形势开始稳定,他命令第一和23装甲师已经匈牙利第20步兵师立刻南下,阻止苏军继续向北前进。在苏军向北推进了40公里后,这些增援的部队终于使苏军的攻势再一次停顿了下来。

  从11月20日后,除了布达佩斯南部地区还处在激战中以外,其他地区暂时平静了下来。双方都在利用这段短暂的时间来重组部队。在苏军方面,马利诺夫斯基已经在准备对布达佩斯的第三次攻势。这时他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终于再一次可以参战。

  同时他也尽可能补充他的那几个独立坦克部队的损失,(比如第23坦克军奉命将它的坦克留给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后,撤到后方休整)。马利诺夫斯基的计划是这样的,对于呈 “—|”状的布达佩斯地区,布达佩斯正处于那“一横”和“一竖”交接的地方,苏军这次总攻的方向仍然在位于布达佩斯东北部的第七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在这个地段上,从北到南部署着第24、27、30和25近卫步兵军,在这几个军的后方部署着作为辅助部队的罗马尼亚第七和第四军。马利诺夫斯基将Pliev 将军的骑兵-机械化集群(第四和第六近卫骑兵军,以及拥有1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第四近卫机械化军)投入在第27近卫机械化军的地段,而克拉夫岑科将军的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第五近卫坦克军和第九近卫机械化军)共3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有一半是美制谢尔曼坦克),将在第30近卫步兵军的地段投入战斗。在这里苏军计划于攻击开始后的第二天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Pliev 骑兵-机械化集群投入由步兵打开的突破口,然后骑兵-机械化集群将转而向东北方攻击,以扩大突破口,并将那里的德军尽可能得赶到远处。而同时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将先向西北方向前进,到它投入战斗的第3天,预计该集团军将抵达Gran运河(一横上面的那一竖),然后它将向左旋转从北部和东北部直接攻击布达佩斯,而第七近卫步兵军和附属它的罗马尼亚部队将从东面向布达佩斯攻击前进。在苏军的预定的突破地段上的德军只有2个师;党卫军第18装甲掷弹兵师和新到的第357步兵师。不过德第13装甲师和匈牙利第10和12步兵师离突破口很近,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加入守军的行列。

  苏军的第二个攻击地点是在“一横”下面那“一竖”的中间部位,在这里苏第46集团军第37近卫步兵军的3个师和第23步兵军的2个师在第二近卫机械化军的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支援下将从突破由德国第271国民掷弹兵师和少量匈牙利部队守卫的多瑙河西岸阵地,在扩大了在河西岸的阵地后,苏军将向北旋转从南部向布达佩斯前进,预计在攻势发起后第4天,第46集团军将和南下的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会合,从而形成对布达佩斯的内层包围圈。

  最后位于“一竖”最下端的苏第57集团军和第四近卫集团军将在第五近卫骑兵军和第18坦克军(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支援下,从已经占领的阵地继续向北推进,并最终形成对布达佩斯的外层包围圈。这个攻势的发起日被定为12月5日,截至12月中旬为止,投入匈牙利的苏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苏军和罗马尼亚军队兵力为95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约800辆。

  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计划看,苏军的“胃口”很大,尤其是最南部第57集团军和第四近卫集团军的攻势一旦得手,德军失去的将不是仅仅是布达佩斯而已,而且部署在多瑙河西岸的全部德国和匈牙利部队都将陷入包围。那么苏军的计划是否有什么弱点呢?我认为首先是苏军的坦克数量上占的优势仍然不够大(我很快就会谈到德国的装甲部队实力),这使得马利诺夫斯基只能在一个方向上集结起他的坦克部队主力,也就是在布达佩斯的东北部,即使在这里,他也不是没有问题,在布达佩斯东部和北部道路情况极差,地形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而且在这里苏军已经很接近布达佩斯,这使得德军的防守十分紧密,各个阵地间的德军可以迅速互相支援,这使得苏军很难找到德军防线上的薄弱环节,这就意味这这次攻势主要将是一场强攻。

  在南部的两个攻势,苏军的坦克实力不够充足,尤其是在最南端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地段上,苏军只投入了第18坦克军的100辆坦克,而他们面对着德军的坦克数量却接近于200辆!

  很难相信马利诺夫斯基能够对这里的攻势成功抱多大希望。在第46集团军的地段上,苏军在兵力和坦克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一旦他们向北旋转,将立刻面对“FH”装甲掷弹兵师、党卫军第8和22骑兵师以及匈牙利第一装甲师,这也将是一场苦战。我猜想当马利诺夫斯基在制定这个计划时一定曾暗暗想过“如果我有第一乌克兰方面军或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的一半的坦克兵力!”可惜作为对苏军来说是次要战场的匈牙利,即使到1945年3月,苏军在此地投入兵力最多时,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坦克数量(大约1100辆)也只相当于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或第一乌克兰方面军一个方面军的一半!而且当在主战场上的苏军坦克部队已经装备了大量新式坦克时,在匈牙利的苏军坦克部队中还有相当数量美制或英制的坦克!我认为这是匈牙利战役拖得很久的原因所在。

  面对着即将发起攻击的苏军的Friessner 将军的德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的部署是这样的,第24装甲师和党卫军“警察”师、匈牙利第二装甲师仍然在北部面对着苏第53集团军,第13装甲师和“FH”装甲掷弹兵师、匈牙利第一装甲师在布达佩斯周围,第一和23装甲师在南部以防止苏第三乌克兰方面军部队的北上。相对来说,Friessner 将军更为担心苏军在南部的攻势,因为在北方地形对防守者有利,而且那里德军的防御体系十分完备,而且即使苏军仍能突破这里的德军防线,那么德军最多也不过是被逼着向后方退却而已,而一旦苏军在南部的部队形成突破,那么大量德军非常有可能陷入重围。鉴于希特勒对匈牙利重视,德国陆军总部开始向匈牙利投入新的兵力,11月中下旬时,德153和371步兵师首先抵达,接着12月初,就在苏军发起攻击的前夕,Friessner 得到了德第八装甲师(60辆坦克)。他立即将它投入在南部地段。至此为止,战场的主动权一直在苏军手中,基本上是苏军发动一次攻势,德军再做出反应。但现在Friessner 将军决心要做出转变,因为他得知第八装甲师不过是第一个到达的装甲部队,第三骑兵旅、第三和第六装甲师(各50~60辆坦克)和3个齐装满员装备着“黑豹”的装甲营(第六装甲团第一营,第11装甲团第一营和第13“李尔”装甲团第一营,共约140辆“黑豹”)也已经划归他指挥,一旦得到这些部队,Friessner 将军决定他将集中这些兵力对南部的苏军发起一次大规模进攻,以毁灭给他造成如此大威胁的苏军左翼部队。

  但这些部队最快也要在12月15~20日间才能抵达,这样这次攻势最快也要在12月20日以后发动,在这以前的几个星期内,Friessner 将军必须为时间而战。Friessner 将军感到头疼的另一个问题是他缺乏步兵,自战役开始一个多月以来,他的步兵损失相当大,虽然他以将后勤人员投入战场,伤愈归队的人员加上按正常渠道得到的补充兵力,来尽量弥补步兵的损失,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他得到的师单位的步兵只有上面提到的2个师而已,这个缺陷暂时无法得到弥补,因为德军在各个战线上都缺乏步兵!

  由于双方在战役开始前后,都不断投入新的兵力,这使得我很难找出双方真实的兵力,但大致上到12月中旬,德军的兵力大约是50万人(35万德军和15万匈牙利人),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炮约400辆(苏军的兵力见前文),苏军的兵力优势在人员和坦克上都接近于2:1,到12月下旬,德军的装甲数量将增加到600辆以上,而同时苏军的坦克兵力也会增加到约900辆。

  又一场激战即将来临!

12月5日凌晨,苏军全线进入了进攻位置(mars注:大家注意围绕着布达佩斯苏德双方已经激战了2个月,双方都已应该是精疲力竭了,我很惊讶为什么他们仍能保持如此高昂的斗志,是因为爱国心?责任感?对敌的仇恨?恐惧?还是各点兼而有之?)直到苏军攻势启动的最后一刻,德军情报部门都没能察觉到苏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和Pliev骑兵-机械化集群的正确位置,这使得在苏军的主攻方向上,德军的防守兵力仍是十分危险的薄弱。


    伴随着一阵猛烈的炮火,苏军对布达佩斯的第三次攻势开始了。第7近卫集团军迅速突破了由德国第357师和党卫军第18装甲掷弹兵师的防线,到当天晚上,苏军所打开的突破口已经大到足以让整个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通过的程度,该集团军立刻以第5近卫坦克军在左第9近卫机械化军在右,迅速进入突破口向德军防守的纵深前进。第二天,12月6日上午,苏军的突破口进一步扩大,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当即下令Pliev将军的骑兵-机械化集群(第4近卫机械化军,第4和第6近卫骑兵军)在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右翼进入突破口,然后向东北方向扩张,以保护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右翼,并将德第8集团军尽可能远地赶离布达佩斯。苏军的这个攻势完全出乎Friessner将军意料之外,当时他正在前线视察部队,正好撞上苏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进攻,差点被俘。到12月6日晚上,苏军在北部的攻势进行得十分顺利,苏第7近卫集团军右翼的第24近卫步兵军继续向东扩展以进一步扩大突破口。Pliev骑兵-机械化集群已经深入到德军防线后方,在他们身后紧跟着第27近卫步兵军,在第7近卫集团军左翼的第30和25近卫步兵军已经开始向左旋转,从东面向布达佩斯挺进。同一天晚上,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下令将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兵分两路,第9近卫机械化军继续向西北方向前进,而第5近卫坦克军则开始向左旋转,准备从东北方向直接冲击布达佩斯。这时,布达佩斯北部的德军也开始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了过来,并开始做出反应。当时在苏军攻击正面上的德第357师已经崩溃了,党卫军第18装甲掷弹兵师则被苏军“挤压”到苏军突破口的右侧,现在该师和党卫军“警察”装甲掷弹兵师奋力抵抗苏第24近卫军向东的进攻,以防止突破口进一步扩大,同时第24装甲师(包括第503重装甲营)和第46步兵师奉命迅速南下,攻击Pliev骑兵-机械化集群的右翼。在布达佩斯城郊,德国第13装甲师和匈牙利第10,12步兵师迅速占据了阵地,这个行动证明十分及时,苏第5近卫坦克军刚刚完成旋转,就迎头撞上了占据良好防御工事的德国和匈牙利守军的顽强抵抗,苏军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在布达佩斯周围的道路情况很糟,苏军的坦克就象是陷入了无底的泥潭,立刻苏军的前进速度慢了下来。


    苏军在布达佩斯南部的攻势几乎在一开头就遇到了麻烦,5日凌晨,苏第46集团军第37近卫步兵军的部队从他们占据的多瑙河中间的小岛Csepel出发,准备强行在多瑙河西岸登陆,苏军的船只还来不及靠岸,就遭到早已在西岸占据阵地的德第271国民掷弹兵师密集火力的扫射,苏军损失惨重,那些登上河西岸的苏军在毫无遮蔽的地形下,被德军大肆屠杀,少量幸存者爬在地上,在德军的火力下,根本抬不起头来,整整一天,苏第37近卫步兵军仅仅在河西岸占据了几个立足点而已(记得“拯救大兵”吗。这里战斗的惨烈,当不在诺曼底的奥马哈滩头之下)。第二天苏军在多瑙河东岸集中炮火轰击西岸德军的阵地,在密集炮火的在河西岸的苏军开始艰难地扩大他们的地盘,守军德第271国民掷弹兵师进行了及其顽强地抵抗,每一个阵地都经过反复争夺,在付出重大代价之后,苏军终于逐渐扩大了在河西岸的桥头堡,越来越多的属于第37近卫步兵军的部队得以登上多瑙河西岸,同时包括大炮在内的重武器也开始运过河去,但苏军在河西岸的地盘仍没有大到足以让苏军投入第2近卫机械化军的程度,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明智地决定暂时不将第2近卫机械化军投入战斗,因为在背靠大河,如此狭小的地盘上投入坦克部队只会给德国人提供良好的靶子。在如此勇敢地战斗了3天后,第271国民掷弹兵师终于有些抵挡不住了,他们开始向上级要求援助。这时在战线最南端,苏第4近卫集团军在第18坦克军的约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支援下,开始向北进攻,这个攻势从一开始就毫无成功的希望。在他们面前德军部署了强大的装甲兵力,包括第1,8,23装甲师,党卫军第13和31师以及包括匈牙利第44师在内的一些匈牙利部队,在苏军开始进攻时,德国第8装甲师有约60辆坦克,我手头没有第1和第23装甲师当时的兵力数据,但我知道到12月20日,德国第1装甲师的实力为30辆“黑豹”,12辆IV号坦克,20辆IV号驱逐坦克,另外有15辆“黑豹”在进行短期维修。同一时间第23装甲师“至少”有25辆“黑豹”和10辆IV号坦克。所以我很有把握地估计在12月5日,苏第4近卫集团军面前的德军至少拥有200辆以上的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炮。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苏第4近卫集团军只前进了很短距离就被迫停止了前进。而当德军稳定了这里的局面后,德第8装甲师和匈牙利第1骑兵师于12月7日北上进入第271国民掷弹兵师后方,这些兵力立刻有效地阻止了苏第46集团军的前进。至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不得不承认他在南部的攻势失败了,他立刻开始为下一步攻势作准备,他命令第37近卫步兵军尽量扩大它在多瑙河西岸的桥头堡,经过近10天激烈战斗后,这个桥头堡终于扩大到能够使得苏第46集团军将第10近卫步兵军也送到合西岸。


    在布达佩斯北部,苏军的攻势则比较顺利,从12月7日起,德第24装甲师和第46步兵师开始猛烈攻击Pliev骑兵-机械化集群的右翼,但德军的攻击只能迟滞却无法阻止苏军的前进,12月9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发现第5近卫坦克军无法立刻突入布达佩斯市区,他开始调整他的部队。作为第7近卫集团军二线部队的罗马尼亚第7军奉命向前运动,处于第7近卫集团军最左翼的第25近卫步兵军将阵地交给罗马尼亚第7军(一般来说,罗马尼亚军队士气不高,但这次他们的任务是进攻他们的宿敌匈牙利人的首都,所以他们打得兴高采烈),然后从后方绕过他们右翼的第30近卫步兵军,以接替第5近卫坦克军的阵地,后者在脱离后,立刻加入第9近卫机械化军的行列,一起向西北方向前进,(这个机动在1天里完成!)。这时在他们面前的德军是党卫军“Dirlewanger”旅和匈牙利第2装甲师(这个师是匈牙利最好的一个师,全副德式装备,当时的实力约为50两坦克和自行火炮),党卫军“Dirlewanger”旅照战后德国老兵们的回忆是由一些“罪犯,人渣和犯了军法的党卫军军人”组成的,这个旅以它的残暴而著称,在44年8月这个旅参加了镇压波兰华沙起义的战斗,事后华沙被夷为平地,高达20万波兰平民被屠杀。在来到匈牙利后,这个旅还得到了额外一个营的补充,很古怪的这个营是由集中营中表示悔过的前德国共产党员和左翼分子组成的,有人因此叫它“共产主义营”,这个旅的旅长Dirlewanger为人十分古怪,他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是喝得醉醺醺的,即使在参加军事会议时,他的肩上也站着他的宠物:一只猴子!现在这个在屠杀平民时表现得如此英勇的部队,在苏军正规部队的攻击下,几乎是一触即溃,那个“共产主义营”更是几乎一枪未放就投降了。同时匈牙利第2装甲师则进行了激烈地抵抗,但他们最终被兵力占优势的苏军压倒,12月13日,苏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抵达了Gron 运河(mars注那“-|”上面的那一竖),至此布达佩斯在东,北和南三个方向上被围,只有西面还保持畅通。


    12月15日,苏军对布达佩斯的第三次攻势告一段落,在这次攻势中,苏军进一步接近了他们的目标,但没能实行合围布达佩斯的企图。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托尔布欣元帅开始准备于12月20日发动对布达佩斯的第四次攻势,在两次攻势之间的短暂空隙里,马里诺夫斯基元帅抓紧时间调整部署,他命令第7近卫集团军的第24近卫步兵军和第53集团军的第49军接替Pliev骑兵-机械化集群的防线,后者向西南前进,将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替换下来,该集团军在下一个攻势中将继续担任主角。


    同时Friessner将军面临着越来越危险的局势,他的问题是希特勒不可能下令放弃布达佩斯,并且希特勒的这个决定是有充足的理由,因为一旦失去布达佩斯地区,整个匈牙利也将不保,而一旦失去匈牙利的油田,德国将失去最后一个石油来源!他得到的一个好消息是他期待已久的援兵;第1骑兵旅,第3和第6装甲师,3个“黑豹”装甲营从12月15日开始陆续抵达前线,终于Friessner将军有了发动反击的力量。

随着包括第3和第6装甲师在内的增援部队的到来,Friessner将军立刻抓紧一切时间来准备进行反击来摧毁给他很大威胁的苏军左翼,但准备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由于前一段时间的激战,德军在一线的物资储备消耗很大,这使得大量发动进攻所需要的物资都必须从德国运来,运输这些物资再加上大量增援部队,使得德国铁路交通系统压力很大,运输的压力加上苏联空军对德军后方的轰炸使得德军进攻的准备工作比预料的长,Friessner将军不得不把这次攻势推迟到12月下旬。正当德军正在加紧进攻准备时,由于对德军装甲部队使用的不同意见,Friessner将军和陆军总部参谋总长古德里安将军之间爆发了一场
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将对战役结局有重大影响。

在苏军的上一次攻势中,苏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曾一度到达Gran运河,在12月15日,Friessner将军命令大约二分之一的第8装甲师北上渡过多瑙河,该师和德国第357步兵师和匈牙利第2装甲师一起迫使苏军略为后退,在多瑙河北部,如果你将多瑙河下面那一竖向上延伸,大致就是双方的接触线。另外注意苏军对布达佩斯的三面包围和布达佩斯南部苏军占据的桥头堡。很显然在苏军下一次进攻中,德军的防线面临来自两方面的威胁:在多瑙河北岸,苏军会冲向Gran运河,然后南下渡过多瑙河,切断布达佩斯西方的通道。同时,在布达佩斯南方的苏军也会从其占据的桥头堡中冲出,向北席卷,同样可以从西部包围布达佩斯,当然苏军很有可能同时采用这两个方法,这本来就是一个理想的钳形攻势。


     对于苏军可能采用的进攻途经,Friessner将军和古德里安将军并无多少分歧,他们意见的不同点在于应该将防御重点放在北部还是南部,Friessner将军认为应该集中力量于南部,先击溃苏军的左翼,与此同时北部的德军将死守当前的防线,直到南部德军主力成功地消灭苏军左翼部队为止,无疑这个方案会削弱北部德军兵力,但Friessner将军认为,如果他把兵力平均部署在防线的各个部分,只会造成处处薄弱,何况北部道路情况很差,这是对苏联坦克部队的一个重大障碍,在这个易守难攻的地形帮助下,在北部较少的守军是能够将苏军阻挡足够长的时间的。


     与此相反,古德里安将军认为Friessner将军对他在南部的进攻的成功抱了太大的希望,他很怀疑南部的德军是否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击溃苏军整个左翼部队。另外他指出德军集结速度过慢,同时各种迹象表明苏军的进攻准备即将完成,德军能否在苏军进攻开始前完成攻击准备?他很表示怀疑。对于北部地区防御,古德里安将军一直认为Friessner将军对此关注不够,现在在苏军和Gran运河之间只有那二分之一的德国第8装甲师比较可靠,德第357师和匈牙利第2装甲师都已经在战斗中遭到重创,光靠这些兵力能抵达苏军的攻势吗?很可能德军在南方的攻势无法迅速取得胜利,而北方的防线就已经崩溃了!所以古德里安将军倾向于将第3和第6装甲师,以及附属的那3个装甲营用于北部防线。


     Friessner将军很不同意古德里安的方案,认为这样将失去德军唯一获胜的机会,并且北部道路情况很差,将这些装甲部队调到北部,将会使其毫无作为!


     经过几天的争论后,12月18日Friessner将军被召到位于Zossen的德国陆军总部参加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古德里安通知了他陆军总部的决定,第3和第6装甲师的坦克,突击火炮和工兵部队及其附属的3个装甲营将留在南部,其他装甲步兵,摩托化步兵和师属炮兵部队将北上,渡过多瑙河加入北部防御阵地。这个决定使得Friessner将军深感震惊!在战后他曾回忆当时的情景“我甚至不能相信我的耳朵,著名的装甲战大师古德里安会下这样的命令!”虽然Friessner将军对这个计划表示了强烈不满,但不幸的是相对于古德里安来说,他的“份量”未免太轻。Friessner将军只能接受了这个命令,第二天12月19日,第3和第6装甲师的部队开始北上。


     即使在我这样的外行看来,这个命令都是灾难性的,首先北上的第3和第6装甲师的步兵们在缺乏坦克和突击火炮的支援的情况下,能发挥多大作用?而留在南部的装甲部队在被剥夺了支援的步兵后,作战能力也同样大为下降,另外,由于第3和第6装甲师的整个通讯系统都已经北上,这使得那些还没完成集结的装甲部队的通讯成了一团糟,当然德军可以把这些装甲部队附属到也在南部的第1和23装甲师,但在苏军发动攻击前一两天要完成这些转换根本是不可能的,并且无可避免地在德军的指挥系统中造成了混乱。以古德里安的能力竟然看不到这点,简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且显然这不是希特勒的主意,因为在古德里安战后的那本对希特勒多有批评的回忆录中,对这个命令是只字未提!


     正当德军对如何进行防御举棋不定时,苏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他们的进攻准备,苏军的兵力部署是这样的。正对着布达佩斯,苏第7近卫集团军以(由北向南)第30近卫步兵军,罗马尼亚第7军和独立第18近卫步兵军形成对该城的三面包围,在布达佩斯北部,苏军已经深深切入了德国第6和第8集团军之间,苏军以第53集团军的第57,49步兵军和第7近卫集团军的第24近卫步兵军占据了面向北部的防线,防御德国第8轻步兵师,第76师,党卫军“警察”师,第46师和第24装甲师。在苏军突出部中间,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以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在左,Pliev骑兵-机械化集群在右,其后紧跟着第27和25近卫步兵军,苏军的计划是以Pliev集群向东北攻击,进一步扩大突破口,而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向西直扑Gran运河,然后向南旋转,向布达佩斯西部进军。在苏军攻击方向上的德军部队是第3,6,8装甲师各一部,德第357步兵师和匈牙利第2装甲师。


     苏军的另一攻击地点是在布达佩斯南部苏军建立的桥头堡,经过10余天的战斗,这个桥头堡已经大大扩大了,苏军已经把3个步兵军运过河去(第23步兵军,第37和第10近卫步兵军),另外马利诺夫斯基及其秘密地将第2近卫机械化军和第18坦克军也送到了西岸,这两个军得到了优先的补充,在攻击前各拥有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德军对苏军机械化部队在多瑙河西岸出现几乎一无所知),在这里,一旦苏联步兵部队达成了突破,第2近卫机械化军和第18坦克军将迅速进入突破口,然后第2近卫机械化军将迅速向右旋转,在最短时间内封闭布达佩斯的西部,以形成内层包围圈。同时第18坦克军将北上和南下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会师,并形成外层包围圈。在苏军攻击正面的德军部队从北到南是第271国民掷弹兵师,第8装甲师一部,匈牙利第23步兵师和匈牙利第1骑兵师。


     最后,在乌克兰第2方面军南部,托尔布欣元帅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也在准备他的攻势,这个攻势集中放在方面军右翼紧靠着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第4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托尔布欣元帅将攻击主力(第31和第21近卫军,第135军)放在集团军右翼,将集团军大部分的地段交给第21近卫步兵军防御,在苏军一线步兵的后方,托尔布欣元帅部署着新从最高统帅得到的增援部队第7近卫机械化军(约1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第68步兵军。(mars注:似乎双方逐次增兵是这次战役的一个特点)。托尔布欣元帅计划向西北方向进攻,以扩大突破口,并保护第46集团军的左翼。在这里苏军面对着德军第1,23装甲师,第3和第6装甲师的装甲部队,和匈牙利第20步兵师,约3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参加这次攻势双方装甲部队实力分别为900-1000辆苏联坦克和自行火炮和600-700辆德国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在装甲部队实力上,苏军占了1。5:1的优势。

 12月20日上午,苏军炮兵开始猛烈炮击德军防线,在多瑙河北岸,苏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在炮火掩护下,直接冲击德第357师的防线,本来已经遭到很大损失的德国357师根本无法抵挡苏军的猛攻,当天其防线就被突破,到20日晚上时,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已经抵达距Gron运河的半途。同时在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右翼的Pliev 骑兵-机械化集群紧随着苏军的装甲矛头之后,向东北方向猛攻,使得德党卫军第18师和第24装甲师无法威胁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右翼。在北方对德国人来说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德第八装甲师的北方战斗群和匈牙利第二装甲师仍能守住他们的阵地,使得苏军的突破口不至于太大。

  在南部战线,苏军在第一天的攻势中所得甚微,在苏第46集团军的地段上,德第八装甲师南部战斗群和匈牙利第一骑兵师,在匈牙利第22步兵师的支援下,基本挡住了苏第37和第10近卫步兵军的攻势,苏军虽然占领了一些守军的阵地,但还没能达成突破。同样在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第四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经过一天的激战,苏第31和21近卫步兵军也无法突破德第23装甲师的防线。

  12月21日,苏军攻势的第二天,对于德国人来说,局势开始急转直下。在多瑙河北岸,苏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沿途击破了德第357师和一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德国战斗群的拦截,抵达了Gron运河东岸,在其后方,Pliev 集群的攻势使得突破口进一步扩大。而德第八装甲师北部战斗群和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在苏第七近卫集团军第27和25近卫步兵军的攻击下,也开始退却。

  当天晚上,苏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基本肃清了Gron运河东岸的守军,接着其所属第五近卫坦克军和第九近卫机械化军各派出了一个旅为前锋部队,开始沿着Gron运河东岸向南急进。同一天,德第三和第六装甲师的步兵部队在多瑙河北岸集结完毕,准备拦截南下的苏军。

  在南部,苏第46集团军的地段内,苏第37近卫步兵军率先在德第八装甲师和匈牙利第一骑兵师的结合部打开了一个缺口,集团军的机动部队第二近卫机械化军立刻进入了这个不大的突破口,第18坦克军紧随其后,在这个地段上忽然出现这么多苏联坦克部队大出德军意料,这给德国守军带来了不小混乱。

  在苏第四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苏第31近卫步兵军也突破了德第23装甲师的防线,苏第七近卫机械化军也开始从这个缺口进入德军后方。

  12月22日,沿Gron运河南下的苏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前锋部队迎头撞上了德第三和第六装甲师,在随后的激战中,德军企图切断苏军的前锋部队,但没能成功,但在22日和23日两天中,德军确实挡住了苏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南下的势头。

  德军的危机在南部爆发了,苏第46集团军于22日彻底完成了对德军防线的突破,德军一切封闭这个突破口的企图都失败了,苏军的机动部队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和第18坦克军全部进入了德军后方。在第四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由于德军正在组织计划中对苏军左翼的反攻,加上第三和第六装甲师的步兵部队在最后一刻奉命北上,在这里德军的通讯组织系统正处在最混乱的情况下,这使得德军虽然在这个区域中其坦克数量是苏军的2倍,却无法及时对苏军的突破做出反应,结果苏第七近卫机械化军在进入德军防线后方后,有一度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一路大肆破坏德军的后勤和通讯设施,幸亏有一支德军增援部队第四骑兵旅刚刚抵达,他们一下火车就被命令立刻投入战斗,这才使得德军整个后方免于崩溃。

  12月23日,在苏第46集团军前方的德军已经开始崩溃,苏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开始向右旋转,准备封闭布达佩斯西部德军唯一的退路,而第18坦克军则开始向东北方多瑙河方向急进!

  在第四近卫集团军地段上,第七近卫机械化军继续向西北方向进攻,以进一步扩大突破口,并保护第46集团军的左翼,在这里该军遭到了德第一、三、六和23装甲师的多次反击,虽然德军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由于这些反击组织得很差,每一次反击只有一小部分德军和苏军接触,结果德军虽然在随后的3天中能延缓苏军的前进速度,但竟然无法阻止苏第七近卫机械化军的前进!

  12月24日,在北部,苏第六近卫集团军的主力赶到了,这个压力使得德第三和第六装甲师的步兵部队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德军的防线立刻被突破,苏军的这个成功使得德国在多瑙河北岸的守军(第三和第六装甲师的步兵部队,第八装甲师的北部战斗群,第357师,第13装甲师的一个装甲掷弹兵团和一个炮兵营,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和一些零星德国和匈牙利部队)陷入被切断包围的威胁,从25日起,这些德军开始艰难地向西突围,在遭到惨重损失并几乎丢弃了大量重武器后,德军于27日,退到了Gron运河西岸。26日,苏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抵达了多瑙河北岸。

  在南部,第46集团军地段上,第二近卫机械化军的攻势十分顺利,该军一路向布达佩斯西部猛冲,第37和第10近卫步兵军紧随其后,12月25日,苏军完全切断了布达佩斯向西的通道,苏军对布达佩斯的内层包围圈形成了。同时第18坦克军继续向多瑙河前进,德第271国民掷弹兵师无法阻止它。在第四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第七近卫机械化军继续陷入苦战,进展缓慢,苏军的反应是将第五近卫骑兵军和第68军投入战斗,该两个军和第31和20近卫步兵军向东北方前进,紧随着第18坦克军之后,只留下第135军继续支援第7近卫机械化军向西北方的攻势。当德军发现第18坦克军队其防线造成的威胁后,德军以第三和第六装甲师的装甲部队(包括那3个“豹式”装甲营)从25日起,猛烈攻击第18坦克军暴露的左翼,虽然德军的攻击给第18坦克军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该军的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攻势结束后还能运作的只剩下90辆)但德军无法阻止苏军的前进,26日,第18坦克军抵达多瑙河南岸,和南下的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会师,这样苏军对布达佩斯的外层包围圈也形成了。在随后两天中,第46集团军的步兵部队在第二近卫机械化军的支援下,试图从布达佩斯西部冲入市区,但德党卫军第八骑兵师击退了这些攻击,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意识到他无法迅速夺取布达佩斯,于是他下令第46集团军略微后退,以重组部队。(Mars注,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指挥风格)。

  布达佩斯城被围后,希特勒立刻下令该城将成为堡垒并坚守到最后,为了统一指挥,被围的德军由党卫军第九山地军军长Karl von Wildenbruch将军指挥(很奇怪的番号,因为这个军的所属部队中并没有山地部队),这些部队包括“FH”装甲掷弹兵师、党卫军第八和22骑兵师全部、第13装甲师主力(该师有一个装甲掷弹兵团和一个炮兵营在包围圈外)、第271国民掷弹兵师一部(约2个营)、一个党卫军保安警察组成的独立团。匈牙利部队包括匈牙利第一装甲师、第10和12步兵师全部,以及第一骑兵师的一部,此外还包括负责保卫布达佩斯的一些独立炮兵部队和高炮部队,以及几个匈牙利禁卫营。至于被围德军兵力,苏联提供的18万人的数字显然过高,而德国人提供的7万人的数字(33000德军和37000匈牙利部队)又有些过低,要知道当一个多月后,德军突围时仍有45000人。所以我想加上匈牙利法西斯“箭十字党”民兵,守军兵力也许会在9万到10万之间。(“箭十字党”民兵部队是匈牙利法西斯党徒,以武装党卫军为样板建立的,当时这些部队装备很好,但没有战斗经验,在围城中这些民兵以他们的勇敢和残忍著称,在战斗间隙中,他们的“消磨时间”的方式是前往犹太人聚居区,屠杀犹太人!),在武器装备方面,“FH”师和第13装甲师大约共有50辆“豹式”和四号坦克,匈牙利第一装甲师有约20辆坦克(包括德制三号和四号坦克以及匈牙利自制的轻型坦克),另外守军至少有40辆突击火炮,担任布达佩斯防空任务的独立高炮部队也可以提供40门以上的88毫米高射炮。守军的弹药和食品储备也很充分。在士气方面,德军仍坚信可以很快得到援救,所以他们的士气十分高昂,对于匈牙利人来说,由于背后就是他们的首都,这极大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绪,在这次围城战中,匈牙利人将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顽强,尤其是由东部战场老兵们组成的第10步兵师表现得尤为出色。对苏军来说,布达佩斯将是一个“硬核桃”。

  希特勒很快对布达佩斯的被围做出了反应,他首先解除了令他失望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Friessner 将军的职务,德第六集团军司令Fretter-Pico将军也同时去职。德第八集团军司令Wohler将军接任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而德军中著名的勇将赫尔曼·巴尔克将军则担任第六集团军司令,在下一阶段作战中,巴尔克将军将负责指挥匈牙利中部的全部德国和匈牙利部队,他将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托尔布欣元帅的主要对手。为了解救布达佩斯的守军,希特勒迅速向匈牙利投入了Gille 将军的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党卫军“骷髅”师和“维京”师、国防军第96步兵师,加上配属给“维京”师的装备“虎王”重型坦克的第509装甲营、党卫军第四装甲军拥有270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又一场激战即将来临!

当德军在布达佩斯的形势日益恶化的时候,在柏林围绕着是否应该继续在匈牙利投入更多的兵力的问题,希特勒和以古德里安将军为首的陆军总部之间展开了一场争论,以古德里安的观点,显而易见,即将到来的苏军的总攻方向必然是在波兰,因而为了挽救危局,每一个能抽调出来的师都应该被派往那里,因而他即反对继续将兵力投入匈牙利,也反对西线的突出部之役,在他看来这简直是浪费兵力!而希特勒虽然对苏军的总攻方向并没有不同意见,但对如何使用德军最后的预备队却看法不同。而希特勒的决定也将给德国带来致命的后果,但为什么希特勒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如果仅仅以“愚蠢”来解释未免过于简单了,在我看来到1945年,希特勒对战争的胜利已经不抱希望,他把希望放在尽量把战争拖下去,以等待苏联和西方国家的联盟出现裂痕。到1945年,德国已经处在苏联和英美的东西两方攻势的夹缝中,固然波兰很重要,但如果他把兵力都放在波兰,那么西线怎么办?如果不保住匈牙利的最后一块油田,德国如何继续战争?在当时如果说德国还有任何优势的话,那就是她处于内线作战的局面,而希特勒很有根据地肯定由于冬季气候的影响,苏军在波兰的攻势不可能在一月底或二月初前开始,(这一点是正确的,按计划苏军的总攻本来定于1月下旬,只是由于为了帮助在突出部之役中陷入险境的盟军,才提前到1月12日,这个临时改变使得苏军前线将领们怨声载道,详见我的《维斯图拉战役》),因而在此前德国人有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如果他能在这段时间中能有效地使用他的预备兵力,首先打击较弱的敌人,如果他在西线取胜,那至少在几个月中他在西方将不再受到英美军队的威胁,同样在匈牙利的战斗使得希特勒相信苏军在那里所占的优势不大(这点十分正确),如果他趁苏军因久战而虚弱的时候,在那里投入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他不但可以保住匈牙利油田,而且可以重创苏军,这样也许在波兰前线的苏军将不得不抽调兵力去援救他们在匈牙利的战友,而如果德军的行动迅速的话,在苏军发动总攻前,他仍有充份时间将他的预备队和那些其他战线上因取胜而解放出来的部队调到波兰,而这些部队将远较以前的强大!是的,这样做有些冒险,但有什么不呢?他还能失去什么?如果象古德里安所建议的那样部署部队那么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延缓一点全线崩溃的时间而已!希特勒所唯一没有预料到的也许只是现在即使是他最好的军队也已经无法击败他眼中的“较弱”的敌人了!

  虽然希特勒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绝望的古德里安在1944年12月24日的会议上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在会议上,他向希特勒提供了一份由能干的盖伦将军提供的波兰前线苏德双方实力的对比,报告中称在即将到来的苏军攻势中,苏军将在“兵力上占11:1的优势,坦克上占7:1的优势,大炮上占20:1的优势”,如果古德里安将军希望以这份报告说服希特勒的话,那么它的效果恰恰相反,希特勒是暴跳如雷!希特勒的暴怒并非是没有理由的,他很清楚德军在波兰前线的兵力,一共大约56万人,这个数字乘以11是多少?骗人也不是这样骗法的呀!(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古德里安会相信这个数字,并且把它收入他战后的回忆录中,难道他真的相信苏军在波兰集结了多达6百万军队?苏军在人员和坦克上的优势的真实数字是4:1和5.5:1,我不清楚双方在火炮方面的差异),希特勒不但更坚定了他向匈牙利增兵的决心,而且从此和古德里安的关系每况愈下。

  当奉命担任第六集团军司令的巴尔克将军抵达前线时,他发现前线的局势是“一团糟”,许多部队经过长期激烈的战斗损失很大,从军事上看这些部队所需要的是休整而不是战斗。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是虽然遭到挫败,德军的士气仍然很高,这也许可以从德国军官们对士兵所作动员中找到答案:“士兵们,我们背后就是维也纳!我们要在这里保卫她!”

  在即将到来的德军攻势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显然是新到的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包括精锐的党卫军“骷髅”和“维京”装甲师,以及国防军第96步兵师(这个师被认为是二流部队,但我们即将看到它在匈牙利将表现得相当优秀),巴尔克将军一向和党卫军的关系处得不好,作为一个传统的普鲁士军官,他瞧不起那些“革命化”的军人,而且他从不掩饰他的看法。

  即使是对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军长Gille 将军那样身经百战的党卫军军官,而这里由于巴尔克将军十分信任的参谋长Hans Gaedcke将军和Gille 将军的私仇使得双方的关系更为紧张(双方对结仇的经过说法各有不同,Gaedcke将军声称是某次Gille 将军拒绝将车辆借给某个准备撤退的国防军部队,使其遭到严重损失,而照Gille将军的说法则是在某次突围中,Gaeduck将军抛弃了他的部队,临阵脱逃,Gille将军向上级举报了这个行为,但在巴尔克的影响下,最终不了了之,当Gaeduck知道是Gille 告发了他以后,两人从此结仇)。

  虽然双方的关系很僵,但他们毕竟是职业军人,还不至于因此而影响他们在战斗中的合作。

  当时让巴尔克将军最头痛的是他缺乏步兵,他手头的各个步兵师在战斗中损失很大,虽然各个师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一些补充,但并不足以完全弥补在战斗中的损失,为此巴尔克将军采取了两个措施,首先他将匈牙利步兵部队拆散,以团或营为单位补入德军部队中,(事实上他的前任Freter-Pico 将军已经开始采用这个办法了),为了更好的使用这些部队,他派遣了一些德军下级军官(有时是资深士官)以“联络员”的身份进驻匈牙利部队,并以“提建议”的方式指挥他们。其次他一再向陆军总部要求更多的步兵部队,在这方面他只得到了部分的满足:第711国民掷弹兵师和第153后备师将在1月上旬抵达匈牙利,这两个师也许将赶不上德军的攻势,但他们可以被用以扩大战果。

  就这样,经过超人的努力,巴尔克将军做到了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在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使得刚刚遭到挫败的德军做好了反攻的准备工作。

  在描述巴尔克的反攻计划前,我先说一下苏军的部署。在达成对布达佩斯的包围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首先下令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撤到后方休整。在对布达佩斯的围困上,在该市的东半部(佩斯),从北到南苏军部署了第七近卫集团军的第30近卫步兵军,罗马尼亚第七步兵军和独立第18近卫步兵军,在其后方是刚刚完成整补的第23坦克军,在西半部(布达)担负包围任务的是第46集团军的第10近卫步兵军,第37近卫步兵军和第23步兵军,第二近卫机械化军(11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部署在这三个军的后方(很奇怪的部署,围攻布达佩斯的部队分属两个不同的集团军,没有统一指挥,大家不妨猜一下为什么?)在多瑙河北岸,第七近卫集团军的第27和25近卫集团军隔着Gron运河和德军对峙。在多瑙河南岸苏军外层包围圈上是属于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第四近卫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暂时归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在最北面是第31近卫步兵军,这个军以第四近卫步兵师面向北部,隔多瑙河和德军对峙,在该师的南部分别是第80和34近卫步兵师,面向西方,在这个军后方是拥有90辆坦克的第18坦克军,该军以一个旅(约30辆坦克)部署在步兵防线之后,其主力在大约20公里以外的后方。在第31近卫步兵军南部分别是第68军(第223、52和93师),第20近卫步兵军(第40近卫师、第七和第五近卫伞兵师),第135步兵军(第84和252师)和第21近卫步兵军(第69和62近卫师、第一近卫筑垒地域),由于长期激战和补充不及时,苏军步兵师的兵力为大约4千人。在坦克部队方面,马利诺夫斯基将第七近卫机械化军部署在第20近卫步兵军的左翼,将第五近卫骑兵军和新到的第一近卫机械化军分别部署在第135军和第21近卫步兵军的后方,显然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认为德军的攻势将和以前一样,指向苏军南部防线。从种种迹象来看马利诺夫斯基并没有预料到德军会这么快就完成进攻准备,他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对布达佩斯的围攻上,12月28日,他曾经派遣两个军官前往布达佩斯向守军递交最后通牒,要求守军投降,但德军不但没有接受这个通牒,而且处决了这两个军使(战后德国人对这个违反军人传统的暴行提出了许多解释,有些解释十分可笑,比如宣称这两个苏联军官是间谍,当他们进入德军防线后,立即向苏联炮兵发出信号,炮击德军目标,因而被愤怒的德国士兵打死)。

  和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预期相反,巴尔克将军决定将他的主攻方向方在北部,他将党卫军“骷髅”和“维京”师,并加强了第八装甲师的一部和第271国民掷弹兵师作为攻击的主力,当第711国民掷弹兵师抵达后,也将加强到这个方向,这些兵力将在北方以多瑙河为界集中攻击苏军第31近卫步兵军的第80和34近卫步兵师8000人守卫的阵地,同时第96师12000人并得到匈牙利第二装甲师的支援,将在攻势的第二天从多瑙河北岸强渡攻击苏军第31近卫步兵军第四近卫步兵师4000人防守的多瑙河南岸的阵地。在德军主攻部队的南边,巴尔克部署了第六装甲师(大约60~7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匈牙利第一骑兵师和几个德国独立战斗群,他们将攻打苏第68军最北边的第223师(4000人)的防线,这样在攻势的第一天中,在德军的突破方向上德军占有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尤其在坦克数量上德军更几乎占了4:1的绝对优势(大约是350:90),但德军的面临的问题是在整个匈牙利战场上,苏军的兵力仍比德军强,除非在苏军能够调集足够兵力于德军主攻方向前,击溃当面的苏军防线,德军的攻势仍没有成功的可能,于是为了迷惑苏军,巴尔克将军在苏军预料德军最可能发动进攻的地段(第135军和第21近卫步兵军的防线上)由第一和23装甲师同时发动一场佯攻,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的拖住苏军坦克部队主力,在这两个攻击矛头之间,巴尔克部署了第四骑兵旅和第三装甲师,以随时策应这两个攻势。在多瑙河以北,Gron运河西岸,巴尔克将军部署了第357师,第八、六和三装甲师各一部和匈牙利“Szt Laszlo”师,以保护德军左翼。在这次攻击前,巴尔克将军成功地在攻击方向和时间上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这次攻势发起时间被定于1945年1月1日。

 1945年1月1日凌晨,德军对布达佩斯的反攻开始了。在战线的北段德军的主攻方向上德军的兵力部署上看,我们可以发现当两个对手在长期较量后,双方的战术往往有雷同的地方。

  在这里为了保证达成突破,巴尔克将军将整个党卫军第四装甲军(“骷髅”师在北,“维京”师在南)和第271国民掷弹兵师(也许只剩下相当于1个团的兵力)全部集中在非常狭窄的一个地段上,而德国炮兵也集中力量向这个地段猛烈轰击,顿时整条苏军的防线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防守这个地段的是苏第四近卫集团军第31近卫军第80近卫步兵师的4000名苏联近卫军军人,我面前有一张1月1日的战场形势图,我无法掩饰我的惊讶的心情,因为直到1日夜晚,虽然第80近卫师的防线开始向后弯曲,但仍然没有破裂!要知道这个师面对着几乎是德军攻势的全部主力,而且该师只是在12月30日才刚刚开始在这里构筑工事,我无法理解这个师是如何挡住德军主力的猛攻!在这里第四党卫军装甲军每攻克一个苏军阵地都要经过反复争夺,从当天下午开始,苏第18坦克军的一个坦克旅在第80近卫师的地段上投入了战斗。在少量步兵的支援下,该旅连续向德军的装甲矛头发动反冲击。

  如果说在战线北部苏军的顽强抵抗出乎巴尔克将军意外的话,那么另一个意外则对德军十分有利。为了迷惑苏军,巴尔克将军命令在第四党卫军装甲军发动攻击的同时,第一和23装甲师在战线南段也将发动一个牵制性的攻击,对于这个牵制行动能否达到迷惑苏军的效果,本来他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但结果证明成功地出乎意料。

  在战线南段,德第23装甲师和第一装甲师以及匈牙利第25步兵师将进攻由苏军第135步兵军的两个师(第84和252师),第21近卫步兵军的最北面的一个师(第69近卫步兵师)。由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一直以为这里将是德军的主攻方向,所以在一线苏军后方,苏军部署了强大的预备队,包括第135军的第41近卫步兵师,以及第一和第七近卫机械化军。在南方的德军部队的状况远无法和北部相比,德第23装甲师在连续的激战后,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坦克,匈牙利第25师的战斗力十分可疑,只有作为王牌部队的德第一装甲师由于得到优先补给,虽然该师经历了整个匈牙利战役,但在任何时候总是能维持大约50~60辆坦克和驱逐坦克的实力。

  所以该师被定为南线德军攻势的主力。在攻势发动后,德第一装甲师在匈牙利第25师的支援下,攻击得如此凶猛,以致使得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南部,在整整一天中,他未向北部派遣任何援助!

  1月2日,苏军北部的形势开始恶化,在第四党卫军装甲军的猛攻下,苏第80近卫师的防线终于开始破裂,同时德第96师在匈牙利第二装甲师的协助下,开始强渡多瑙河。这个本来被认为是二流师的部队,在这里表现得非常出色,仅仅一天,该师就成功地渡过多瑙河并突破了苏第四近卫步兵师的防线,当天晚上就和第四党卫军装甲军的坦克部队会师。到2日晚上,在第四党卫军装甲军右翼的德第八和第六装甲师也突破了苏第34近卫师的防线,至此整个苏第31近卫步兵军的防线瓦解了,苏联守军被分割成几快,德国装甲部队开始绕过残余的苏军阵地向纵深急进。但在德军装甲矛头后方,被分割的苏军仍然在抵抗,他们给紧跟在德装甲部队后方的装甲步兵和后勤单位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

  同时在南方,德军的攻势开始减弱了,显然他们无法突破苏军的防线。但令人吃惊的是直到此刻,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依然认为德军攻势的主力在南部,因而在南部的苏军坦克部队依然没有接到北上的命令!对于德军的北部攻势,苏军仅仅是在第四近卫集团军内部做了一些兵力调整:属于位于第31近卫步兵军南部的第68军的一个师(第93师)奉命北上,在第31近卫步兵军后方的第18坦克军主力(2个坦克旅和1个摩托化步兵旅,约60辆坦克)也奉命向德军装甲矛头发动反击,另外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也勉强同意将布达佩斯西部包围圈上第46集团军第10近卫步兵军的一个师(第49近卫步兵师)调到德第四党卫军装甲军的前进路线上,建立第二条防线。虽然采取了这些措施,但这点兵力并不足以抵挡德军的重击,德军依然在向布达佩斯前进!

  一直到2日晚上,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才终于发现德军攻势的主力在北部,一旦发现了这点,他的反应非常快,苏军防守的重心立刻开始向北部转移。2日整个夜晚,北部德军突破地段上都进行这激战,苏第18坦克军和第93步兵师连续的反击都被德军击退,但这些反击确实延缓了德军前进的速度,同时被切断在德军装甲矛头后方的苏军开始奉命穿过德军防线,向东部己方防线靠拢。

  从1月3日早晨起,苏联空军开始集中攻击战线北段的德军部队,同时奉命北上的部队,包括第五近卫骑兵军的两个师(第11和12近卫骑兵师),第一近卫机械化军主力和第七近卫机械化军一部,第135军的第41近卫师和第21近卫军的第62近卫步兵师都以急行军的速度向北急进,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苏军的这个机动和前一阶段德军在防守苏军攻势时德军部队在南北两地的调动相比,很明显,苏军部队尤其是其步兵部队的的运动速度要比德军强,通常德军完成同一机动需要2~3天,而这里即使是苏联步兵通常在一天之内就能从南部防线赶到北部。每当一个苏军部队(也许只是一个团加上少量炮兵)抵达目标时,他们立刻就地构筑工事准备抵抗。

  而德军每攻克这样一个工事,都要付出一定代价并耗费一定时间,而接下来在他们前面又会发现另一个同样的阵地。这样到1月3日晚上,在德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前方,苏军的一条新防线基本成形了。第二天,1月4日,马利诺夫斯基继续向北部调集部队,第20近卫步兵军的第40近卫步兵师开始北上,同时担任围攻布达佩斯西部布达的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和第十近卫步兵军开始向西,加入对德军攻势的防御。为了统一指挥,他命令南部的第21近卫步兵军军部将所属的部队转交给第135军后北上统一指挥在德军突破口南侧的全部苏军,同时所有在德军突破地段上的苏军都从第四近卫集团军转给第46集团军指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这些措施有效地发挥了作用,到4日晚上,一条苏军完整的防线已经完成,德军除非能够从正面强行击破这条防线,否则他们的攻势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到1月5日,很明显的,德党卫军第四装甲军的攻势已经失去了冲力,巴尔克将军意识到这一次攻势失败了。

  在布达佩斯外围激战的同时,在城内双方同样在进行逐街逐巷的激烈战斗,巷战的激烈程度使那些苏联第七近卫集团军(原第64集团军)的老兵们想起了斯大林格勒。由于守军的顽强抵抗,加上参加围攻的苏军部队不断被调走,而攻击布达和佩斯两部分城市的苏军分别属于两个集团军,双方之间几乎没有协调可言,所以虽然马利诺夫斯基一再催促,苏军无法很快攻克该市,对布达佩斯的攻击也陷入了僵局。

  从1月5日到1月8日,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反复攻击苏军防线,但徒增损失而无法达成突破。

  就在这段时间里,犹如两个象棋大师,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巴尔克将军都在思考如何打破这个局面。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计划是动用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3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多瑙河北岸强渡Gron运河,向西发动一个攻势,在这里他计划投入第七近卫集团军的第25和27近卫步兵军共6个师的兵力,一旦达成突破,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将在第25近卫步兵军的地段上进入突破口,在突入德军防线纵深后,该坦克集团军的第五近卫坦克军将向西攻占重要的铁路枢纽 Komarom,同时第九近卫机械化军将向北旋转攻克另一个重镇Nove Zamky,马利诺夫斯基希望这个攻势将迫使德军将兵力调往北方,如果德国人无视这个威胁,他就会让他的部队在攻克了 Komarom,切断了德军的重要补给通道后,转而南下,攻击党卫军第四装甲军的左侧背。在1月4日提出了这个计划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只给了第七近卫集团军两天的时间做进攻准备,进攻时间定为1月6日。

  同时,巴尔克将军也在调整部署,这时德军的增援兵力在不断抵达前线,他已经把第711国民掷弹兵师加强给党卫军第四装甲军,此外在多瑙河北部,他得到了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和第153后备师,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又有一个装甲师第20装甲师也开始运抵前线(Mars注,苏军对这几个部队尤其是第20装甲师的出现几乎一无所知,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此事的后果),在多瑙河南部,他的第三装甲师已经经过补充,恢复了战斗力,另外他知道德国第一骑兵军即将抵达匈牙利。在这种情况下,他命令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加强多瑙河北部令他担忧的薄弱防线,第20装甲师和第153后备师加紧集结。原本在多瑙河北部的第八装甲师的部队后撤到Komarom 集结,准备南下,加强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同时他命令第三装甲师和第四骑兵旅,在战线的中部(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和第一装甲师进攻地段之间)发动一个攻势,巴尔克将军并不指望这个攻势会取得成功,他有他的目的,在时机到来前他并不准备把底牌打出来,这个攻势被定于1月7日。

1月6日,随着一阵猛烈的炮火,位于多瑙河北岸的苏第25近卫步兵军开始强渡Gron运河,苏军的这个攻势完全出乎巴尔克将军的意料,事先他根本没有发现苏军在多瑙河以北有任何集结兵力的迹象。就在前一天,他才下令第8装甲师后撤准备南下,这使得防守Gron运河西岸的德军只剩下3个师的兵力(第357师,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和匈牙利“Szt Laszlo”师),这使得苏第25近卫步兵军轻易在河西岸夺取了一个桥头堡,到当天晚上,苏军已经深入德军防线近10公里,处于第二梯队的苏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也已渡河,准备在第二天投入战斗。面对这种情况,巴尔克将军清醒地看出了苏军的企图,他决定不为所动。他命令第8装甲师停止南下,所有被突破地段上的德国和匈牙利部队以逐次掩护的方式向Komarom退却,然后这些部队将不惜一切代价死守这个有着完好防御设施的重要的铁路枢纽。同时他命令第20装甲师和第153后备师加紧集结,当苏军的装甲矛头开始过于延伸时,这两个师将猛烈打击在苏军的右翼上。在为多瑙河北岸的苏军设置了这个陷阱后,巴尔克将军继续将主要注意力防在第3装甲师和第4骑兵旅即将在7日发动的攻势上。同一天,党卫军第4装甲军的攻势几乎完全陷于停顿,在一个星期的激战中,“骷髅”师和“维京”师共损失了3000余人,他们的可以运作的装甲数量从1月1日的约270辆下降到7日的120辆!当然并非其余的坦克都是战损,因为在布达佩斯附近及其糟糕的道路情况使得德军因机械故障退出战斗的坦克数量高得吓人,而且即使是战损的坦克也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修复。但不管怎样,德军的攻击能力已经大大下降了。


    即将发动的德第3装甲师的进攻显然组织不佳,因为在德军进攻前一天,苏军就发现了德军正在集结部队的准确位置,因此从6日晚上,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就命令第93师,第1和第7近卫机械化军重新南下,在第20近卫步兵军背后占领阵地,第5近卫骑兵军留在南部的第63骑兵师也被派往这个方向。


    1月7日,当德第3装甲师和第4骑兵旅刚刚离开攻击发起位置就遭到早已严阵以待的苏第20近卫军的第7和第5近卫伞兵师的迎头痛击,这些背靠强大预备队的苏联守军使得德国人在2天中仅仅前进了不到10公里,显然德军的这个攻击从一开始就毫无成功的希望。


    在多瑙河北岸,苏军打开的突破口在继续扩大,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3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已经进入了德军纵深,第二梯队的步兵第24近卫步兵军也以开始渡河,准备在8日加入战斗。7日傍晚,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已经接近Komarom,在这里,苏军坦克部队开始兵分两路,第5近卫坦克军开始向Komarom猛攻,而第9近卫机械化军开始向北旋转向Nove Zamky前进,对于苏军来说十分不幸的是他们并不知道德第20装甲师已经集结完毕,正在等待他们。


    1月8日,第5近卫坦克军在少量苏联步兵的支援下,反复攻击Komarom,但德军在该地的集结了相当强大的防御兵力,包括第8装甲师在多瑙河北岸的部队(第98装甲掷弹兵团,少量坦克和突击炮和炮兵),第13装甲师在包围圈外的部队(一个装甲掷弹兵团和一个营的炮兵),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匈牙利“Szt Laszlo”步兵师,第13驱逐坦克营,第208坦克营(12辆坦克)和装备88毫米高射炮的第286高射炮营。这使得缺乏步兵和重炮支援的苏第5近卫坦克军根本无法攻克该地。在1月8-9日,苏军的每一次攻击都在遭受惨重损失后被击退。同一天,蓄势已久的德第20装甲师在第153后备师的支援下,忽然向苏第9近卫机械化军发动了反击,猝不及防的苏军遭到了沉重打击,事后德军在战场上发现了大量被击毁英制和美制坦克。1月9日,德第20装甲师绕过了苏第9近卫机械化军,他们的打击落在正在泥泞的道路上挣扎前进的苏第25近卫步兵军的右翼上,苏军的防线立刻被冲破,德军几乎已经要切断了苏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和后方的通道。在这种情况下,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只能下令将苏军在多瑙河北岸的唯一的机动部队,第4近卫机械化军(大约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投入战斗,第4近卫机械化军的反击终于击退了德第20装甲师,使得苏军的装甲矛头不至于被切断。在3天的激战后,苏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可以运作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数量也下降到200辆,当然苏军的损失也包括因机械故障而退出战斗的坦克在内。(mars注,大家比较一下党卫军第4装甲军和苏联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在短短几天中损失的坦克数量,由此可见在布达佩斯附近机械化部队的运动有多困难)在随后直到1月中旬,多瑙河北岸的苏军在德军的压力下,步步后退,最后苏军只在Gron运河西岸占据了一个不大的桥头堡。这样,苏军在多瑙河北岸的攻势也失败了,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再次奉命后撤休整。


    1月9日,很明显的,双方发动的两个新的攻击都失败了,但有所不同的是,巴尔克将军从一开始就没有指望他的第3装甲师能够突破苏军防线,就在这一天,当他确定相当数量的苏军已经南下后,他摊出了他的底牌。巴尔克将军的计划是以第3装甲师的佯攻将尽量多的苏军引开,然后他计划将“维京”师从前线撤出,绕过本来在其左翼的“骷髅”师,以一个“左钩拳”打在苏军防线的右侧背上。这个由巴尔克将军制定,Gille将军执行的机动简直是妙不可言:从9日上午开始,党卫军第4装甲军继续在向对面的苏军施加压力,但同时在几乎是不知不觉间,“骷髅”师的右翼开始向南延伸,而“维京”师则开始后退,在对面的苏军根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维京师”已经运动到“骷髅”师的背后,然后该师以急行军的防式北上直抵多瑙河,向右转,到当天晚上,全师已经进入预先指定的攻击位置,这个机动真是漂亮得无话可说!完美得无话可说!


    1月10日,“维京”师在第96师部分兵力的支援下,忽然扑向苏军防线最右侧的第86近卫步兵师,由于在前几天中,该师所受压力不大,这使得这里的苏军比较大意,结果在“维京”师的猛击下,第86近卫步兵师的防线立刻被突破!又一次,苏联普通官兵的顽强使得苏军的防线免于崩溃,虽然被切成了数块,第86近卫师仍然在战斗,他们成功地为苏军做出反应争取了时间。


    当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发现这个新的威胁时,他立刻命令第5近卫骑兵军的两个师(第11和12近卫骑兵师)和第2近卫机械化军前往“维京”师突破的地段,在1月5日,他已经命令第46集团军负责围攻布达佩斯西部的第23军在德军前方构筑第二道工事(这样包围布达佩斯西部的只剩下第37近卫步兵军一个军了)。现在他命令第23军不惜一切代价阻止“骷髅”师和第6装甲师从正面突破,而第10近卫军则向北移动以阻止“维京”师的前进。激烈的战斗持续到1月13日,德军的前进速度明显得慢了下来,但这时“维京”师已经前进到距离布达佩斯不到20公里的地方。但就在这时,希特勒下令党卫军第4装甲军停止继续进攻,这个命令使得尤其是“维京”师的官兵极为不满,在战后的回忆中,他们称正是这个命令使得德国布达佩斯守军丧失了最后一线获救的希望,“当时布达佩斯已经在望,如果我们一鼓作气攻下去的话,我们很可能会成功的。”这个说法是否属实呢?我以为和44年10月马利诺夫斯基声称如果不是斯大林命令他提前发动攻势,他可以在几天中就攻占布达佩斯一样,我们要十分小心地对待这种“如果。。。那么”的情况,尤其是实际采用的那个计划失败后,更要小心。我的意见是如果德军继续攻下去,他们确实有成功的可能,但如果说到“一定成功”,那未免言之过早。巴尔克将军的这个机动确实漂亮,但它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新的攻击地点和原来的攻击地点相距过近,于是虽然苏军被打个措手不及,但相对地他们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将部队运动到受威胁的地段。另外德国人在战后暗示的他们面前的苏军已经崩溃和事实不符,到1月13日苏军以第18坦克军,第23军和第21近卫军抵挡“骷髅”师,第3骑兵旅,第6装甲师和第711国民掷弹兵师,同时在“维京”师和第96师面前是苏军的第2近卫机械化军,第5近卫骑兵军和第10近卫步兵军,固然“维京”师已经前进到离布达佩斯约20公里的地方,但前面这20公里是密集的苏军防御阵地,“维京”师是否一定能击破苏军的防线抵达布达佩斯?即使能抵达并和守军取得联系,该师是否有能力维持这条“走廊”直到守军被救出?而且如果希特勒命令不许放弃布达佩斯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永远无人能回答了。不过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似乎认为德国人无法打到布达佩斯,因为他始终没有命令南下的第1和第7近卫机械化军重新北上。


    至于希特勒为什么要取消进一步的攻势,显然是由于他也认为德军在这个方向上的进攻已经失去了冲力,在这个地区已经密集了太多的苏军!不过他发现了一个战机,随着越来越多的苏军北上,在南部苏军兵力越来越薄弱,为什么不向苏军的这个弱点发动一次大胆的进攻呢?虽然这里离布达佩斯距离较远,但德军可以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先突破薄弱的苏军防线,然后向左旋转,从西南方向进攻布达佩斯,一旦成功不但可以解布达佩斯之围,而且可以把大量苏军包围在多瑙河西岸!于是希特勒命令南方集团军群立刻准备这样一个攻势。

 当德国陆军总部决定在战线南部Balaton 湖地区发动对布达佩斯的第三次解围攻势后,第六集团军司令巴尔克将军面临一个难题:如何把预定为进攻主力的党卫军第四装甲军从北部不为苏军察觉地调往南部,当时在德军北部攻击地段南部是苏第68军的防线,再南部是苏第20近卫军的防线,这里也是德第三装甲师和第四骑兵旅发动佯攻的地段,再南边才是德军预定下一次攻势发起点,守卫者是苏联第135步兵军。从北部到该攻击位置距离超过100公里,在当时苏联空军占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以两个装甲师如此大规模的兵力,做如此长距离的机动,不被敌军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德国人偏偏做到了这一点!从1月14日起,到1月17日的4天里,“骷髅”师和“维京”师在苏军毫无所知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完成了这个机动,在Balaton 湖南部占据了进攻发起位置!德国人是如何做到这点的我几乎是一无所知,我只能猜想从德军用了4天完成了100公里行军看,显然德军是分阶段完成这个机动的,比如只允许部队在夜晚行军。另外在1月中旬,布达佩斯地区下起了大雪,这很可能使得苏联空军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有助于德军隐蔽他们的行动。

  而在这关键的4天里,苏军在干些什么呢?看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过于乐观地认为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已经遭到沉重打击,因而至少在一段时间里无法再对他造成威胁。其次他也估计到在北部的攻势遭到挫折后,德军很可能在南部发动一个新的攻势,但他错误地预计德军这个攻势将从原德第三装甲师进攻的地段(即第20近卫步兵军)发动,所以当北部形势基本稳定以后,他迅速地将第21近卫步兵军调往第20近卫步兵军后方。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另一个关心的重点是如何迅速攻克布达佩斯城,在这个城市上苏军已经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了!苏军对布达佩斯的久攻不克,除去守军的顽强抵抗和苏军被迫将大量攻城的部队调往前线阻击德国援军以外,另一个问题是攻城的苏军的指挥系统十分混乱,围攻布达佩斯东部佩斯城的是苏第七近卫集团军所属的第30近卫军和罗马尼亚第七军,以及属于方面军直属部队的第18近卫步兵军,而负责围攻布达佩斯西部布达的最后只剩下第46集团军的第37近卫步兵军,这三部分部队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在他们上面没有一个指挥系统,从而造成这些部队在作战中完全是各行其事,毫无协调可言!以致于苏联最高统帅部不得不于1月10日命令马利诺夫斯基将围攻布达佩斯的部队归于一个统一的指挥之下!这里有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统帅,马利诺夫斯基会允许这样的混乱情况存在?我个人以为这是由于1945年时,苏联军队已经不光是在为胜利而战,而且是在为荣誉而战了,第七近卫集团军和第46集团军都希望在他们的部队战史上记载着攻克欧洲名城布达佩斯的荣誉,所以从军事上来说把攻城部队归于一个集团军指挥会更好一些,但这会使得失去这一荣誉的那个集团军的军官们会不高兴的!在苏联高级将领中,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一向是以对部下比较宽厚著称,显然他并不想惹任何人不高兴!由于这个原因,即使是在接到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后,他所任命的攻城部队司令是方面军直属第18近卫步兵军军长Afonin少将,而当Afonin少将受伤以后,他宁愿命令一个“外人”第53集团军司令Managarov 将军来指挥这些部队!但无论怎么说,在建立了统一指挥后,苏军对布达佩斯的进攻立刻取得了进展,1月12日苏军攻克了布达佩斯市内最后一个机场,这使得以后被围的德军只能通过空投来取得补给。1月17日,经过连日激战,苏军终于攻克了布达佩斯的东半部佩斯,德国和匈牙利守军在炸毁了多瑙河上的桥梁后,全部退入布达。

  就在苏军攻克佩斯的同一天,德军完成了进攻准备。德军的部署是这样的,在战线北部原来党卫军第四装甲军进攻的地段上,巴尔克将军部署了第711国民掷弹兵师,第96步兵师第三骑兵旅和第六装甲师,他们的任务是尽量保持对当前苏军的压力,使苏军认为党卫军第四装甲军仍留在当地,事实证明他们的这个任务完成得十分成功,直到德军的攻势在南部发动,苏军仍认为党卫军第四装甲军仍在北部!在德第六装甲师南部是新到的德国第一骑兵军,他们面对着苏联第68步兵军的防线,在第一骑兵军右翼是德第四骑兵旅,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和德国第23装甲师,原来在这里的德第三装甲师也已经南下,在这里德军的任务是发动一个佯攻,尽可能久地拖住苏军,使得南部德军主攻能顺利进行。

  在最南部,德军主攻方向上,德军的兵力部署是这样的,在最北部是德第一装甲师,该师右翼是“骷髅”师,然后是“维京”师,最南部是第三装甲师,在这4个装甲师后方是匈牙利第25步兵师。为了在进攻地段上占有绝对优势,巴尔克将军把集团军大部分炮兵部署在这个地段上,同时他尽了最大努力以补充这4个装甲师在以前作战中的损失,在进攻开始前,“骷髅”师和“维京”师共有约12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附属于“维京”师的第509重坦克营有约30辆“虎王”,第三装甲师有45辆坦克,第一装甲师有约60辆坦克和驱逐坦克,此外德军在这个地段上的装甲兵力还包括几个才抵达前线的独立突击炮营,这使得德军在Balaton 湖南岸的装甲数量接近于300辆,最后为了弥补德军步兵兵力的不足,巴尔克从北部各个德国和匈牙利师中以营为单位组建了一些战斗群,准备紧随着德军装甲矛头后方投入战斗。

  那么在德军的攻击地段上,苏军的实力如何?根据德军情报部门的报告,巴尔克将军认为苏军的实力为5~6个步兵师位于一线,另外在后方有实力不详的坦克部队,由于战后东西方资料不流通,长期以来德国一直采用这种说法。实际上根据苏方资料,可以说德国人大大高估了防守的苏军的实力。

  在德军4个装甲师前方,苏联守军是第135步兵军,从北到南60公里的防线上只有第84步兵师、第252步兵师和第一近卫筑垒地域(有炮兵营和机枪营组成,兵力相当于1个加强团,火力极强而机动性极差,用于防守尽量宽的防线,以腾出兵力用于主攻方向),大约1万人,整个地区苏军没有哪怕1辆坦克,在这个军的后方直到布达佩斯,苏军几乎没有一兵一卒!

  显然德军选了一个极好的突破地点,德军的这个攻势将在1月18日发动。

1月18日凌晨,在一阵密集的炮击后,德军的进攻开始了,第1装甲师在左翼,该师的任务是在一旦获得突破后,迅速向北扩大突破口并保护党卫军第4装甲军的左翼,第3装甲师在德军右翼,同样担负保护党卫军第4装甲军右翼的任务。位于中间的党卫军第4装甲军(“骷髅”师在左,“维京”师在右)将他们的打击落在苏联第135军第252师和第1近卫筑垒地域的结合部上。德军的这个攻势完全出乎苏联守军的意料,仅仅几个小时内,德军就达成了突破,于是惊慌失措的情绪开始在苏军阵地上蔓延开来,许多士兵不再服从命令,开始可耻地抛弃了武器向后方逃去。在突破苏军防线后,德第1装甲师开始转向北方,防止苏军部队南下突击德军侧翼,同时“骷髅”师,“维京”师和第3装甲师则肩并肩地向多瑙河方向冲去,德军在27个小时内前进了85公里,德国第3装甲师的军官Von Rotberg在40年后回忆当时的情形“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战争初期的美好日子里,可惜这是我们最后一次领略到这种滋味”。现在德军的装甲矛头面前直到布达佩斯几乎根本没有苏军任何成建制的部队,似乎现在只有一个奇迹才能挽救苏军。这个奇迹确实发生了。


    18日早晨,当德军发起进攻后不久,第一批报告送到了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手里(mars注:报告可不会是诸如“党卫军第4装甲军向我防线X处发起进攻”而是诸如“X师报告,他们遭到德军重炮轰击”,“X师报告,他们和XX,XXX处前沿阵地失去通讯联系”,“据X师报告,他们位于XX阵地的部队遭到德军攻击,德军有重坦克,德军未能突破我防线!”),这些模糊不清的报告已经足以让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相信德军已经开始从Balaton湖地区发达了一次新的攻势,德军从哪里得到的兵力?联想到这几天北部防线的平静,他立刻想到唯一的可能,德军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把党卫军第4装甲军从北部调到了南部,没有时间去赞叹这个绝妙的机动,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立刻开始寻找对策,他手头离突破口最近的机械化部队,是第7和第1近卫机械化军,但这两个军都部署在第21近卫军的防线上,要把他们撤出阵地,安排他们南下,显然需要时间,现在他唯一能立即动用的机械化部队是第18坦克军,这个军在不久前阻止德军北线的攻势时,损失很大,现在刚刚撤出一线修整,虽然这个军的状况不是很好,但它是唯一一个已经完成集结随时可以出发的部队,于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立刻命令该军南下!这样在德军发起攻势后仅仅几个小时内,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就准确地判断出了德军的意图,并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在接到命令后,第18坦克军狂奔了60多公里,于18日晚上到达了指定位置,这样在18日上午德军的装甲矛头前方还一无所有,但到晚上,一道仓促构成的防线已经成形!这个机动实在是太漂亮了!不亚于党卫军第4装甲军的在苏军眼皮底下的南下机动,真的只有看了二战东部战场的双方对装甲部队的运用后,我们才能理解什么是坦克战!


    在派出了第18坦克军以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开始把步兵调向突破口,在几天前,他把第133步兵军从北部调到布达佩斯以东作为预备队,现在他命令该军立刻以强行军赶往突破口,在渡过多瑙河后,加入第18坦克军的防线,由于时间紧迫,这个军不可能得到集结完成后才投入战斗,只能到多少算多少,逐次加入战斗了。实际上,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并不指望这些部队能挡住德军,因为第18坦克军本来已经遭到重创,现在该军的坦克不超过40辆,以这样的实力加上三个逐次投入战斗的步兵师,在没有时间构筑工事的情况下,想要挡住3个德国装甲师的攻势是不可能的。马利诺夫斯基的意图是他需要时间,而这些部队将为他争取到时间。


    19日,德“骷髅”师,“维京”师和第3装甲师和苏第18坦克军和第133军正面相撞了,正如马利诺夫斯基所预料的,苏军无法阻止德军的攻势,但德军也不得不用了一天的时间才突破了苏军草草建成的防线,就在这一天,德军抵达了多瑙河西岸。苏第18坦克军和第133军陷入了包围,现在德军主力开始准备向北旋转,沿着多瑙河直扑布达佩斯。这时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并没有浪费他所获得的一天时间,苏军部队开始从北部源源南下。到19日晚上,一条由第5近卫骑兵军的3个骑兵师(第63骑兵师,第11和12近卫骑兵师),第69近卫步兵师,第135军退往北部的残兵所组成的防线已经成形,此外马利诺夫斯基命令第7近卫机械化军继续防守原来的阵地,防备德军同时发动一个正面的攻势,而第1近卫机械化军则开始向东运动,19日晚上该军的第一个机械化旅已经抵达第5近卫骑兵军的阵地后方,(该军主力将在随后2。3天中到达),这个地区的苏军统一由第5近卫骑兵军军长指挥。20日,德“骷髅”师,“维京”师和第3装甲师开始北上,但这一次他们立刻遭到早已占领了防御阵地的苏联守军的顽强抵抗,这一天中,苏军无法阻止德军的攻势,但德军也没能达成突破,虽然德国人宣称到这时为止他们已经击毁了苏军193辆坦克(mars注:这个数字肯定不对,到这时为止苏军在南部的坦克部队只有第18坦克军和第1近卫机械化军的一部分,全部坦克数量不会超过100辆),但对苏军来说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从此德军的攻势变成了血腥的正面强攻。


    这时在德军后方开始有了麻烦,当德军主力北上后,德国人缺乏步兵支援的弱点开始显现出来,在德军后方只凭匈牙利第25师和几个德国营规模的战斗群如何能够吃掉苏联三个师和一个坦克军!结果苏第133军和第18坦克军轻而易举地向南突破了德军的包围(俄国人将德军的包围圈形容为“象鸡蛋壳一样薄弱”),然后他们开始回过头来,向德军右翼发达连续的攻击,德军开始感到这一来自侧翼的威胁。


    21日,马利诺夫斯基继续调整部署,一方面他不断地从第68军和第20近卫军的防线上抽调兵力来加强第5近卫骑兵军的防线,另一方面他决定将加强对德军右翼的压力,由于苏军在17日攻占了布达,于是第30近卫步兵军和独立第18近卫步兵军可以被使用在其他地段,现在马利诺夫斯基命令第30近卫步兵军渡过多瑙河,在第133军的右翼(紧靠着多瑙河)占领阵地,然后这两个军将并肩向德军右翼发达反击。为了便于指挥,马利诺夫斯基决定新成立一个集团军(第26集团军),统一指挥第133军和第30近卫集团军,大家注意这个集团军是在部队行进中组建的,各个部队一边行军,一边接受配属的炮兵和后勤等单位并建立通讯设施,当第30近卫军于24日完全进入阵地后,第26集团军司令部也开始运作。另外第3乌克兰方面军司令托尔布欣元帅也开始向突破口增派兵力,一方面他收集了退向南部的原第135军的剩余部队,另一方面他从南部的第57集团军中抽调了2个师(第233和236师北上),由于当时是南部的苏军有兵力但不了解当地的情况,而第135军军长了解情况却没有兵力,托尔布欣明智地决定把这两个师都转给第135军。


    由于苏军在德军右翼的压力开始增大,德军不得不将整个第3装甲师从进攻中撤出,用来保护其右翼的安全。同时,21日“骷髅”师和“维京”师仍在向北挺进,但他们前进的速度已经大大慢了下来,而苏军的防线变得越来越强,显然德军快速突破苏军防线的时机已经失去了,事实上虽然德军的攻势仍在进行,但从21日起,德军的这个攻势已经没有成功的希望了。


    虽然如此,但顽强的巴尔克将军还不准备如此轻易的认输,从22日起,他又一次调整了部署,首先他用匈牙利第2装甲师替下了德国第1装甲师,第1装甲师将加入党卫军第4装甲军的行列,这次德军的攻势不再是指教指向北部布达佩斯,而是忽然转向西北,同时第23装甲师,第4骑兵旅和匈牙利第2装甲师将猛攻苏第21近卫军的防线,而德国第1骑兵师和匈牙利第1轻骑兵师将攻击苏第68军的防线,巴尔克的意图是以党卫军第4装甲军出其不意的改变攻击方向,改而从背后攻击苏联第21,20近卫军和第68军,在从正面进攻的德军的配合下,先消灭这部分苏联部队,然后在联合了正面的德军一同攻击布达佩斯。


    23日,德军的攻击开始不久后,巴尔克将军就发现自己的企图失败了,首先进攻苏第20近卫军的德军部队十分虚弱(德第23装甲师也许只剩下20-3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匈牙利第2装甲师更是一个空壳子),得到第7近卫机械化军支持的苏第20近卫军轻易地挡住了德军的攻势,使得他们几乎未能前进一步,在北边一点,德第1骑兵师虽然是生力军,但他们和匈牙利第1轻骑兵师仅仅前进了数公里,就被迫停了下来。而党卫军第4装甲军也没有能取得什么进展,更糟的是由于德军右翼所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巴尔克将军被迫将“维京”师一半的兵力调往他的右翼,这进一步削弱了德军的攻击力。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这时已经十分自信他已经遏制住德军的攻势,于是他开始准备反击,苏军第23坦克军从12月撤出战斗后,一直在休整,除了以一部分兵力支援步兵在布达的巷战以往并没有参加战斗,现在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命令这个拥有1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坦克军渡过多瑙河,在第5近卫骑兵军的后方集结,他准备以这个军和在德军右翼的苏军相配合发动一个猛烈的反击。


    24日,“骷髅”师和第1装甲师又一次开始发达攻击,这一次德国人的攻击方向又是指向北方布达佩斯方向,双方激战一天,德军进展很小。25日,德军竭尽全力地发动了最后一击,这一次德国人成功地突破了第5近卫骑兵军的方向,出人意料地撞在正在集结的苏第23坦克军的身上,第23坦克军在仓促间奋起迎战,这场激烈的坦克战的结果正如苏联方面在事后的评论“这次坦克战打乱了我军发动反击的计划,但同时也耗尽了德军继续进攻的力量”。从这一天起,德军开始转入防御。


    26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把第31近卫步兵军投入前线,27日苏军从北部和东部两个方向开始对德军发动反击,顿时党卫军第4装甲军面临着被切断的威胁,于是巴尔克将军命令进攻中止,德军开始向后退却,31日,双方恢复了原来的防线。德军这次进攻的失败使得布达佩斯守军丧失了最后一线获救的希望,更重要的是“骷髅”师和“维京”师这两个德国王牌装甲师受到了重创,1月31日,“骷髅”师只剩下9辆坦克,而“维京”师只有14辆!这两个师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在随后希特勒发动的春季攻势中,这两个师只有能力担任掩护进攻部队侧翼的任务!


    当德军的解围失败后,布达佩斯城内德军的情况越来越恶化了,他们的伤员越来越多,弹药和给养越来越少,虽然德国空军尽了最大努力向守军空投物资(为此他们损失惨重)但无法满足守军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守军指挥官党卫军第4山地步兵军军长Wildenbruch将军决定突围,当时德国和匈牙利守军大约还有45,000人,其中1万人是伤员,他们在少量志愿者陪同下,留在城内,其余大约35,000人于2月11日晚上开始秘密集结,突围行动将在2月12日凌晨开始。但对于德国人来说十分不幸的是,苏军在事先就发现了德军突围的企图,Managarov将军和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将大量炮兵集中在德军预定突围的地区,就在德军开始走出阵地的时候,一场钢铁的暴风雨开始了!“喀秋莎”火箭在呼啸,大口径的火炮在怒吼,成吨成吨的钢铁被倾泄在不大的突围出发点上,据说苏军炮兵在这一晚上共发射了超过10万发各种炮弹。仅仅只有5000名德国人和匈牙利人冲出这个火与铁的地狱,其余3万人中,大约2万人当场阵亡(包括党卫军第8和22骑兵师,第13装甲师师长)其余不是受了伤就是过于震骇以致无法移动,只能原地躲藏着,等待苏军在天亮后来俘虏他们(这些俘虏中包括了Wildenruch将军)。那幸免的5000名德国和匈牙利军人在天亮后遭到苏军的围捕(不,我不称之为战斗),最后只有785名德国人和匈牙利人能够抵达德军防线。这样在经过近4个月的苦战后,布达佩斯终于落到了苏军手中,为此苏军付出了沉重代价,在44年10月29日45年2月13日,苏军在匈牙利共损失了320,082人,其中阵亡和失踪80,026人,伤病240,056人,损毁坦克和自行火炮1766辆。现在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双方都需要一个时期的休整,但很快另一场大战即将在匈牙利上演。

当1月中旬,德军对布达佩斯的解围行动一再失败后,希特勒开始考虑向匈牙利投入更多的兵力,他做出这个遭到许多德国高级将领反对的决定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匈牙利作为德国最后一个石油来源的重要性,德国失去了这块油田后,将无法继续坚持下去,其次在前几次对布达佩斯的进攻中,希特勒不止一次地觉得胜利就在眼前了,这使得他认为如果投入更多的兵力,完全有可能摧毁在匈牙利的苏军,并极大改善德军的处境,最后苏联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一乌克兰方面军在抵达奥得河后,显然由于后勤跟不上而停顿了下来,希特勒认为苏军在至少一到二个月里不会在这里发动攻势(又一次,他猜对了),这样他可以放心将他的预备队使用在其他地段上,当然这会有风险,如果他的这些最后的预备队被击败的话,他就没有足够坚强的部队来保卫柏林了,但他决定冒这个险。

  希特勒将在匈牙利的春季攻势(代号“春季觉醒”)的主要进攻任务赋予他所信任的党卫军上将迪特里希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该集团军将在德第六集团军和第二装甲集团军的协助下,在布达佩斯南部的Balaton 湖地区发动进攻,目标是摧毁苏军的整个南翼。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刚刚从失败的阿登攻势中撤退下来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得到了优先的兵力和武器装备的补充,在很短的时间内,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两个军(第一党卫军装甲军,辖“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第二党卫军装甲军辖“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达到了满员的兵力。比如当抵达匈牙利时,“阿道夫·希特勒”师的兵力是19000人,而“希特勒青年”师也达到了16800人(不过这些新补充的人员无法和以前的老兵相比,比如“希特勒青年”师就接受了数千名来自空军和海军的人员,这些人不但不是志愿人员,而且也缺乏训练,不过他们确实提升“希特勒青年”师的平均年龄)。

  在武器装备上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实力十分强大,比如2月17日,“阿道夫·希特勒”师共有37辆四号坦克,41辆“豹式”,21辆四号驱逐坦克和3辆突击火炮,另外附属于该师的第501党卫军重装甲营共有36辆“虎王”,这样该师的实力达到138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同时“希特勒青年”师的实力为38辆四号坦克,44辆“豹式”,21辆四号驱逐坦克,附属于该师的第560党卫军重驱逐坦克营有31辆四号驱逐坦克和16辆“猎豹”,这样该师的实力为150辆坦克和驱逐坦克。整个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至少拥有500辆以上的坦克和驱逐坦克。

  除了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以外,在匈牙利的其他德军单位也得到了优先的补充,将参加“春季觉醒”攻势的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实在是有名无实,一共只有大约7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而德第六集团军仍具有相当实力,作为集团军攻击主力的第一装甲师在2月底拥有10辆四号坦克,25辆“豹式”,16辆四号驱逐坦克,另有30辆“豹式”正在接受短期修理,这样加上其他德国装甲部队(德第三、六、23装甲师、“骷髅”师、“维京”师、“Feldherrnhalle”装甲军和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及独立坦克和突击火炮部队,到3月初德军在匈牙利的装甲数量将至少达到800辆以上(Mars注,按苏方资料,德军的实力为900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一半为“虎王”和“豹式”,这个数字即使有夸大也不会太离谱)。如果能有效运用的话,这个强大的兵力确实能给苏军造成严重威胁。

  不过在“春季觉醒”攻势前,德军首先想要解决苏军在Gran运河西部建立的桥头堡,德南方集团军群司令Wohler将军和第六集团军司令巴尔克将军都十分担心这个桥头堡,显然他们并没有忘记1月上旬苏军跨过Gran运河的攻势,如果当德军在南部发动攻势的同时,苏军从这个桥头堡发动进攻怎么办?尤其是本来在这个地区的第20装甲师已经奉命调往德国,使得这个地区的德军防守比较单薄。经过考虑后,Wohler将军决定首先发动一个代号为“南风”的攻势,先摧毁这个桥头堡。这次进攻的主力将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

  迪特里希党卫军上将并不同意这个行动,他认为为了确保“春季觉醒”攻势的成功,应该尽可能久地隐藏实力(为此他已经命令他的党卫军部队取下臂章),现在即使他“南风”行动获得完全成功,也会使得他的部队的实力曝光。尤其当他知道在苏军占据这个桥头堡1个多月后,南方集团军群的情报部门对桥头堡内苏军部署情况仍几乎一无所知后,更是觉得愤怒。但在Wohler将军和巴尔克将军的坚持下,“南风”攻势仍将发动。

  苏军在Gran运河西岸的桥头堡宽和深都为20公里,在桥头堡的中间部位,另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运河Parisz和Gran运河相垂直,苏军的兵力部署如下:在桥头堡北部是第七近卫集团军的第24近卫步兵军,该军以第72近卫步兵师和第六近卫伞兵师为第一线,以第81近卫步兵师占据第二道防线。在Parisz运河南部是第25近卫步兵军,该军以第375和第63步兵师防守桥头堡西部,以第93近卫步兵师占据多瑙河北岸,防止南岸的德军北上,此外第409师占据第二道防线。在苏军步兵部队后方是第四近卫机械化军(这个军的实力大致为50~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另外有数十辆被苏军缴获的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德国制造的坦克或者由于“不中用”或者由于缺乏零件,于是被分配给各个步兵师作为支援步兵或干脆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从桥头堡的面积看,苏军在这里集结的兵力的密度很高,大约是40000人和100辆左右坦克和自行火炮。

  看一下德军的进攻计划,我觉得十分有趣,因为这完全是苏军进攻模式的一个翻版,在这里德军不采用传统上以装甲部队直接冲击苏军防线的战法,而是象苏军一样首先以步兵在坦克的支援下撕开敌军防线,然后才投入装甲部队。德军的计划是这样的,在桥头堡西部,匈牙利第20步兵师和23步兵师在德国第13装甲师残余部队的支援下,将向当面苏军施加压力,尽可能拖住苏军。德军的主攻来自北方,首先进攻的是新组建的“FH”装甲军,包括第44和46步兵师、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和“FH”重装甲营(就是前第503重装甲营,共有25辆“虎王”)。当“FH”装甲军一旦突破苏军防线后,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将以“阿道夫·希特勒”师在前,“希特勒青年”师在后的方式进入突破口,然后“FH”装甲军主力将向左转,从正面压迫苏军的防线,而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将以一个向左倾斜的“U”的方式前进,先向东南前进直到抵达Gran运河和多瑙河相交处,然后向北旋转沿着Gran运河北上,切断苏军退向Gran运河东岸的道路。为了配合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攻势,当该军接近多瑙河时,在多瑙河南岸的德第96步兵师将以两个团的兵力在20辆突击火炮的支援下,强渡多瑙河,从两面夹击苏军防线。为了确保胜利,在Gran桥头堡上,德军集中了占优势的兵力(在人员上约2:1,在坦克上是3:1)在突破口选择上,德军“FH”装甲军的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攻击地段集中在苏第六近卫伞兵师一个师的防御地段上,这简直和苏军进攻模式一模一样。

  德军的攻势开始于2月17日凌晨0050时,德军的这一次攻势再一次出乎苏军意料之外,仅仅4个小时,“FH”装甲军轻易地突破了苏军第一道防线,于是“阿道夫·希特勒”师立刻进入了突破口,该师以“虎王”坦克为前锋(带队的是著名的派普尔上校),一路上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到当天1700时,“阿道夫·希特勒”师前进了10公里,抵达了Parisz运河,只是由于守军及时炸毁了河上的桥梁才使得德军停了下来,当天晚上,“阿道夫·希特勒”师的装甲掷弹兵们乘坐冲锋舟渡过了Parisz运河,在对岸占据了一个小型桥头堡。

  在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向南突击的同时,“FH”装甲军的的进展确并不顺利,当完成突破后,第46步兵师跟随“阿道夫·希特勒”师南下,第44师则在扫荡桥头堡西部的苏军,而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在“FH”重装甲营“虎王”坦克的支援下开始向东进攻,但这时苏军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过来,德军的攻势遭到苏联第72近卫步兵师的顽强抵抗,德军未能前进一步。

  对于德军第一天攻势的进展,南方集团军群司令Wohler将军表示满意,但他同时也十分忧虑苏军向河西增派部队,尤其在他得到空军报告称在Gran运河东岸有大量苏军北上的消息后,他更加焦急,于是他下令第96师提前强渡多瑙河。又一次,第96师表现得相当出色,在17日晚上该师在炮火掩护下,成功地渡过了多瑙河,在北岸占据了一个桥头堡,从18日开始,苏第93近卫步兵师连续向这个桥头堡发起进攻,但这些进攻都被击退了,虽然苏军确实防止了德第96师冲出这个桥头堡。

  2月18日凌晨,德军再次发起了猛攻,“阿道夫·希特勒”师在第46步兵师的支援下,首先渡过来Parisz运河,随后“希特勒青年”师在第44师的协助下在“阿道夫·希特勒”师的右翼也渡河成功,但这时苏军的防守变得越来越坚强,苏军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反坦克炮,依托着这些反坦克炮火,苏军几乎是寸土必夺,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也以坦克在步兵支援下不断发动反击,苏军的顽强防御使得德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用了几乎2天的时间来走完剩下的距离多瑙河的大约10公里的路程,2月19日,党卫军中著名的勇将,“希特勒青年”师第26党卫军装甲掷弹兵团团长Krause党卫军中校(“希特勒青年”师的官兵们都亲昵地叫他“老爸”)就在这里阵亡。

  2月19日下午,“阿道夫·希特勒”师已经接近了多瑙河,但苏军拼命防守最后一段防线,阻止党卫军和德第96师汇合,于是巴尔克将军命令在多瑙河以南的第711国民掷弹兵师一部渡河加入第96步兵师,在得到这个支援后,第96师终于冲出了桥头堡,当晚,南北两路的德军会师了。德军开始向北旋转,同时苏军向北退去,就在Parisz运河南岸,苏军以Kamenny Most为中心占据了坚固的阵地,20、21两天中,苏军打退了“阿道夫·希特勒”师和第46师的全部进攻。同时第211国民掷弹兵师仍然无法突破苏第72近卫步兵师的防御,在几天的攻势中,德军损失很大,却几乎未能前进一步。面对这种情况,德军开始修改作战方案,现在在桥头堡南部,德军聚集了2个装甲师和4个步兵师的兵力,这对于这样狭小的地区来说未免太“挤”了,比如现在德军的攻击主力主要由“阿道夫·希特勒”师和第46步兵师担当,同时“希特勒青年”师的大部份兵力在一边干着急使不上劲(Mars注,我认为这是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在参谋作业上的一个失误,他们应该预料到这个情况),现在“阿道夫·希特勒”师和第46师将继续从正面攻击Kamenny Most,而“希特勒青年”师将回师北上,加入第211国民掷弹兵师的进攻地段,向西突破苏军以Bruty 为中心的防线,然后以一个钳形攻势将苏军包围在Gran运河西岸。

  直到现在为止,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仍没有做出反应,事实上他在犹豫,到19日,形势很清楚,在Gran运河西岸的苏军无法独立挫败德军的攻势,那么如果要保住桥头堡,他必须将增援兵力派往西岸,但这样一来却会打乱他正在准备的反攻计划(详情见下一节),和德国人想的不同,他的反攻并不准备从Gran桥头堡出发,经过几天的考虑,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终于决定宁愿暂时在这场局部战斗中认输,从20日开始,苏军奉命撤出桥头堡,第一批撤出的是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同时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下令在Gran运河东岸集结了大量炮兵,因为他预料到战斗不会因为苏军的撤出而减弱,反而会更激烈,为了保证能顺利地把部队和装备撤出,那些后卫部队必须做到不后退一步!

  有趣的是,这时Wohler将军,巴尔克将军和迪特里希将军也在担心苏军向Gran桥头堡增派援兵,因为虽然迄今为止,德军的攻势不断获得进展,但很明显德军没能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随着“春季觉醒”的发动日期的临近,他们自然不希望把如此多的兵力拖在北部,所以当他们21日得到德国空军的报告,苏军正在把他们的坦克部队运往Gran运河东岸的消息后,都感到松了一口气,显然俄国人并不准备增援,这一仗德军赢定了。

  2月21日和22日,是Gran桥头堡战斗最为激烈的日子,在南部“阿道夫·希特勒”师和第46师继续猛攻Kamenny Most,但德军的整个右翼正好暴露在位于Gran运河东岸的苏联炮兵的火力下,加上苏联空军几乎不停顿的轰炸,使得德军损失很大,在白天德军几乎无法离开他们的工事,“阿道夫·希特勒”师只能在夜晚进攻,往往德军在夜晚夺取的阵地,苏军在白天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又夺了回去,这样经过反复争夺,到22日晚上“阿道夫·希特勒”师终于夺取了Kamenny Most,并渡过了Parisz运河,在这里再一次被阻挡了下来。同一天,在北部“希特勒青年”师、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和“FH”重装甲营经过苦战,也突破了苏第72近卫步兵师的防御,夺取了Bruty。

  2月23日,出人意料的,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奉命暂停进攻,从新集结部队,准备在24日发动最后的攻势。这个命令真是莫名其妙!德军已经知道这时苏军正在撤出桥头堡中的部队,每过一个小时,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苏军逃出这个陷阱,现在德国人却供手给了俄国人整整24小时来撤退他们的部队!虽然事后迪特里希将军给出了种种理由,比如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已经付出了很大损失,在最后攻势发动前,他们需要时间来重整部队等等。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理由,我推测是由于这个原因,事先迪特里希并不愿意将他的部队投入这场战斗中,现在他的部队已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春季觉醒”的发动日期已经不远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不愿意在这个次要的地段上付出过多不必要的损失,尤其现在苏军已经决定放弃这个桥头堡,而苏军的炮火和空军轰炸是那么猛烈,迪特里希将军做出这样的决定也许是很自然的。

  2月24日,“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同时发起了进攻,一开始,苏军后卫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军的进展很慢,但到中午,苏军的防线开始破裂了,担任后卫的苏军部队抛弃了所有重武器,乘坐早已准备好的卡车向渡口急驶而去,德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当德军追到Gran运河西岸时,就在他们面前,河上的桥梁随着轰然巨响,倒塌了下来。这样Gran桥头堡之战结束了。

  无论从哪方面看,德军都取得了桥头堡之战的胜利,在这一星期的激战中,苏军损失了8800人,其中约2100人阵亡,537人被俘,德军宣称击毁了40辆坦克,另外缴获了30辆坦克(缴获的坦克中有两辆是完好无损的T-34/85,其余的都是我在上面提到的“杂牌”坦克),此外还摧毁苏军各种火炮179门。尽管如此,德军消灭苏军主力的目的没有达到,而且德军本身的损失也相当大,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伤亡人数为2989人,如果加上“FH”装甲军等部队,德军的损失应该在4000~5000人之间。在武器装备上,德军损失的情况很难搞清楚,这是由于德国不久就战败了,有许多报告毁于混乱之中,现在唯一留下的数字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至少有3辆四号坦克、6辆“豹式”和2辆“虎王”或者被摧毁或者受创过于严重只能运回德国修理,不过据当时的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老兵回忆,以上数字“可能不完整”,而且我们不知道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因战伤必须暂时退出战斗的坦克数量,至于“FH”装甲军的坦克损失,我一无所知。

  总得看来,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这一仗胜得并不漂亮,除了在战役的第一天,给我的印象该军的进攻并不象一把尖刀,更象是被作为大棒来使用,他们的每一次攻击,虽然最后都能克服苏军的抵抗,但却没能象往常那样包围苏军,苏军往往是简单地退往下一个阵地,继续抵抗,这对于德国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不详之兆。

   到2月底、3月初时,德军基本上完成了进攻的部署,在东战场,从库尔斯克战役以来,德国人还没有在一个地区集中过如此多的精锐部队。这时,准备参加这场战役的是德国第六集团军、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三集团军全部、德国第八集团军的右翼和第二装甲集团军的左翼。从兵力部署上看。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调整了部署,现在在东西走向的多瑙河成为了德国第八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的分界线。在多瑙河以北,从北到南是第八集团军的第29军、第72军和“FH”装甲军,他们的任务是保护德军的左翼。

  在多瑙河以南是混合部署的巴尔克将军的第六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三集团军,由北到南是匈牙利第23步兵师、德国第711国民掷弹兵师、第96步兵师、第6装甲师和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

  再往南是遭到重创的第四党卫军装甲军,该军防线从北到南是匈牙利第二装甲师,“骷髅”师和“维京”师。以上这些部队主要也是担负防御的任务,不参加即将到来的攻势。

  第四党卫军装甲军南面Balaton湖地区部署了德国第三装甲军,这个军由第356步兵师、第一和第三装甲师组成,该军将是巴尔克将军手下唯一参加进攻的部队。

  第三装甲军的右翼是这次攻击的主力,迪特里希将军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该集团军左翼是第二党卫军装甲军,这个军将第44步兵师和第23装甲师(大约有30辆坦克)放在第一线,当这两个师突破苏军防线后,部署在第二线的“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将随后跟进。

  在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右翼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阿道夫·希特勒”师在北,“希特勒青年”师在南,他们并得到匈牙利第25步兵师一半兵力的加强。

  大家要注意作为攻击主力的第三装甲军,第1和第2党卫军装甲军是集中在非常狭窄的地段上,在这里德军还集中了他们炮兵部队的主力,在突破地段的兵力对比上,德国人占有很大优势,比如第三装甲军是以2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攻击苏军一个筑垒地域(第一近卫筑垒地域)的防线,第二党卫军装甲军是以3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攻击苏军2个步兵师的防线(第155步兵师和第36近卫步兵师),而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2个装甲师和半个步兵师面对的也是2个苏联步兵师(第68近卫师和第233步兵师)。显然在苏德战场上,双方都认为集中优势兵力于一个非常狭窄的地段上,是突破敌人防线的最好方法。

  在德军的最右翼是第六党卫军装甲军的第一骑兵军,下属第三和第四骑兵师,并加强了匈牙利第25步兵师步兵师剩下的一半兵力。第一骑兵军南部就是第二装甲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将投入第22和67二个军,共7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配合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攻势。参加这次战役的德军兵力大约是43万德国人,10万匈牙利人,800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

  德国人的计划是摧毁苏军左翼第26和57集团军以及新到的第一保加利亚集团军,夺取大量武器装备,然后在下一阶段,再向布达佩斯进军。

  虽然德军的部署即将完成,但德军的这次攻势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准备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几乎不可能完全瞒过苏军,德国人发现对面的苏军在拼命加强阵地,从刚刚结束的Gran桥头堡之战中德国人已经可以看到,他们将面临怎样的一场苦战。

  另一方面,有许多德军高级将领怀疑迪特里希将军的指挥能力,迪特里希将军虽然勇猛,但他是否能指挥如此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巴尔克将军曾尖刻地说“迪特里希这家伙最多只配当个师长”,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我也认为如果让巴尔克将军指挥这次攻势会更好一些,但既然这次攻势的主力是党卫军,让一个“外人”来指挥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后一点是从2月底开始,当地的天气变得出乎意料的暖和,这造成泥泞季节的提前到来,在Balaton湖地区,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有的地方泥浆深达人的膝盖。迪特里希将军曾回忆:在第一党卫军装甲军进攻地段上,原来只有2条所谓的“公路”,现在即使这两条公路也变得很难通行,更别提野地了。迪特里希将军忧虑地看着面前的地形,这里几乎是一片毫无障碍的平地,他想象着如果他的坦克在这片平地上陷入泥潭动弹不得时,将会成为守军多么好的靶子。另一个让他担忧的是,在这种路况下运动,使得他的坦克部队机械故障急剧增多,(Mars注:事实上,在发动攻击时,第一党卫军装甲军有一半坦克因为机械故障无法在第一天投入战斗!但从另一方面看,德国人在战后的报怨中,对苏联守军在同样的气候下构筑工事和发动反击所遇到的同样的困难一字不提)。为此迪特里希将军曾向陆军总部提出请求,希望延后这次攻势,但他的请求被驳回了,进攻将如期发动。

  苏联方面早已经在预计德军会发动一次攻势,到2月下旬,他们准确地判断出德国人的攻击方向将是南部的Balaton湖地区(Mars注,这也是为什么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对于德军在北部发动Gran桥头堡之战感到十分惊讶的原因),当时苏军在匈牙利的兵力大约是100万苏军和大约20万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和南斯拉夫人,苏军拥有的坦克数量大约是1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二乌克兰方面军700辆,第三乌克兰方面军400辆)。在人员上苏军占了大约2:1的优势,在装甲上苏军的优势仅仅是1.4:1。因此苏军并不准备打一场坦克大战,面对着也许是德国最精锐的坦克部队,苏军即使能获胜也将付出重大代价,而战争到了这个阶段,苏军的目的不再仅仅是消灭敌人而已,也许更重要的目的是为战后夺取更多的利益,在夺取了匈牙利后,这里的苏军被赋予了征服奥地利并向捷克进军的任务,如果在这里苏军的坦克部队受到严重损失的话就会影响后面这些任务的完成。因为谁都直到,在东普鲁士还在激战,柏林战役又即将开始时,匈牙利的苏军不可能得到多大的补充。所以苏军决定在德军的攻击面前,首先采取防御,以一个大纵深的防御体系消耗掉德军的攻击能量,摧毁他们的坦克部队,消耗他们的兵力,当德军攻势面临衰竭时,苏军的坦克部队将攻击德军薄弱的侧翼。

  为了调节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互相配合问题,苏联最高统帅部派了铁木辛科元帅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来匈牙利,在这里3个苏联元帅一起制定了作战计划,从事后看,这个作战计划令人吃惊地准确预计了德军的行动,在计划中苏军估计到这次战役的主要任务将落在托尔布欣元帅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身上,为此大量反坦克炮部队被派往该方面军的地段,从进入匈牙利以来第一次,苏军有了充足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来构筑防御体系,难怪战后苏军把库尔斯克战役和Balaton湖战役作为苏军防御作战的典范。

  苏军的部署是这样的,在多瑙河北部,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最右翼是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其左翼是苏第40集团军(第50和51军),第40集团军左翼是第一罗马尼亚集团军(罗马尼亚第四和第七军),罗马尼亚人的左翼是第53集团军的两个军(第57和49军),在53集团军左翼是面对德“FH”装甲军的苏联第七近卫集团军的第27、24和25近卫步兵军,在第7近卫集团军后方,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Pliyev骑兵-机械化集群正在集结待命。

  在多瑙河以南,苏军部署了第46集团军(第10近卫军、第23和68军),这几个军都是以2个师占据第一线,第三个师占据第二道防线,他们面对着由匈牙利第23师到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防守的防线。在集团军后方是作为集团军预备队的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另外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掌握着第18近卫步兵军和第75军作为方面军预备队。

  第46集团军南部就是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地段,方面军右翼是第四近卫集团军,集团军有3个步兵军,集团军右翼是第20近卫步兵军(第七和第五近卫伞兵师在第一线,第80近卫步兵师在第二线),左翼是第21近卫步兵军(第62和69近卫步兵师在第一线,第41近卫步兵师在第二线),在两个军的后方是由第31近卫步兵军(第40、第四和第34近卫步兵师)组成的第三道防线,另外第23坦克军也归该集团军指挥,事实上托尔布欣元帅并不认为德军将在第四近卫集团军地段上进攻,德军的攻击方向还应该在更南部,所以他是把第四近卫集团军作为方面军在第二阶段战役中的攻击方向(Mars注:他们将攻击第四党卫军装甲军的防线)。事实上我们会看到除了集团军最左翼的第一近卫筑垒地域以外,第四近卫集团军的部队确实没有受到攻击。

  在第四近卫集团军南部的第26集团军被认为是德军攻击的主力方向,集团军右翼是第30步兵军共4个师,以第155、第36和68近卫师为第一线,第21步兵师为第二线,托尔布欣元帅认为这个军的防线最为重要,他将第18坦克军(72辆坦克)部署在这个军的后方,第18坦克军是苏军唯一计划投入防御作战的坦克部队,顺便说一下,第30步兵军的防线确实是德军攻击重点,整个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和“阿道夫·希特勒”师都将突击这个地段。

  第30军左翼是第135军,该军将第233和74步兵师放在第一线,以第236师为第二线。第135军左翼是第104军,这个军也将手下的3个师分别占据两条防线,第151和93师为第一线,第66师为第二线。

  在第26集团军后方,托尔布欣元帅部署了新从第二乌克兰方面军调来的第27集团军,第35近卫步兵军(第三近卫伞兵师、第78和63师)和第37军(第108近卫步兵师、第316和320步兵师)被部署在多瑙河西岸,另一个军第33步兵军(第20近卫步兵师、第202和337步兵师)则保留在多瑙河东岸。此外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第一近卫机械化军和第五近卫骑兵军也在这一区域。

  在第26集团军左翼是苏联第57集团军(第66和64步兵军),第一保加利亚集团军和第12南斯拉夫步兵军,他们将面对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的攻势。

  在多瑙河东岸后方,由最高统帅部新调来这个地区的第九近卫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共有3个军:第37近卫军(第98、99和103近卫步兵师),第38近卫军(第104、105和106近卫步兵师)和第39近卫军(第100、107和114近卫步兵师),9个师实际上都是精锐的伞兵部队,由于在战争中苏联几次空降行动都失败了,所以以后苏军将这些训练有素的伞兵部队作为突击部队使用,用来突破敌军防线,这些部队通常只使用在关键的地点。当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所属各师的平均兵力只有3500~4000人的时候,第九近卫集团军确是齐装满员,整个集团军的兵力高达10万人。从编制上来说,这个集团军仍属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都得到明确命令,使用这个集团军前必须得到最高统帅部同意,并且绝对不得将该集团军用于防御,他们将只被用来进攻!

  最后对于苏军防御系统的特点,我将以第233步兵师为例。他们的防线正好在“希特勒青年”师的攻击途经上,这个师共有3500人,他们防守的地段长度为5公里,在2月18日到3月5日之间,该师共挖掘战壕27公里,火炮和迫击炮发射点130个,113个掩体。埋设反坦克地雷4249枚,反步兵地雷5058枚!虽然人员不足(平均每个团只有600人),但师拥有的火力十分可观,全师共有各种火炮和迫击炮114门,包括6门122毫米榴弹炮和33门120毫米大口径迫击炮。这样全师防线平均每公里拥有火炮达22门,经过集中后在重要地段上每公里火炮拥有量更高达67门!虽然没有坦克,但平均每公里部署的反坦克炮高达17门!各个火力点构成交叉火网,一旦突入苏军防线,德军的装甲部队将在四面八方遭到猛烈火力的攻击,即使他们能继续前进,后面的步兵也将遭到隐蔽良好的苏军阵地中密集火力的扫射。

  守军已经做好了防御的准备,满怀信心地等待德军的到来。

  在进攻开始前,德军情报部门为查明对面苏军的兵力部署做了最大努力,结果他们基本探明了苏军第一线部队的部署情况,但对第二线兵力所知很少,比如对于第27集团军,他们只发现了第37近卫步兵军,但对第33和35军的存在却一无所知,至于第九近卫集团军,直到苏军反攻开始,德军根本没有发现这个集团军已经来到匈牙利。至于德军的士气,仍然相当高,但即使是最狂热的党卫军也已经对最后的胜利不抱希望,他们唯一的指望是近可能久的坚持下去,希望东西方的联盟会破裂,那样德国就得救了。在进攻前夕,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官兵们越来越多的谈到“瓦尔哈拉”,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德军开始了他们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3月6日凌晨0430时,在Balaton湖以南地区,德军突然开始全面炮击苏军防线,随后党卫军第六坦克集团军和第三装甲军的各个师开始了进攻。如果说德国人还对他们的进攻达成突然性抱有一丝希望的话,那么在进攻刚刚开始他们的希望就破灭了!首先他们发现德军的炮火准备没能有效地破坏雷区,进攻的第一波德国坦克连续触雷而停了下来,通过雷区后,他们立刻陷入了苏军完善的防御体系中,德军发现苏军在这里部署了大量反坦克炮,这些大炮伪装良好,在开火以前,几乎不可能被发现。这些炮火构成了严密的火网,几乎没有死角的存在。要克服这样的防御,只有正面强攻一条路。而当德军装甲部队前进了以后,随后跟进的装甲步兵们则立刻处在精心布置的大量机枪和迫击炮形成的密集火力中,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泥泞的道路使得德国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大为下降,从一开始起,这就成了一场苦战!到第一天结束时,德军进展最大的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该军以“阿道夫·希特勒”师在左,“希特勒青年”师在右,在苏军第68近卫步兵师和第233步兵师之间打开了一个缺口,并前进了大约4公里。除此之外,德军的进展根本无法让人满意,在最北面,苏军第一近卫筑垒地域虽然在前一次对第四党卫军装甲军的战斗中表现不佳,但这一次这个兵力不过相当于一个加强团的部队,在其大约5公里长的防线上,击退了德国第三装甲军2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第一和第三装甲师,第356步兵师)的轮番进攻,直到夜晚德第一装甲师才前进了大约2~3公里,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在接下来的2天里,在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援助的情况下,第一近卫筑垒地域使得德国第三装甲军几乎无法再前进一步!我们将会看到,这个成功意味着在德军开始后最关键的几天里,苏军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战线南部。

  如果说德第三装甲军的进攻不能让人满意的话,那么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攻势几乎是一场灾难,首先担任第一线突击的第23装甲师和第44步兵师未能突破苏军防线,其次当第一线德军急需第二线的“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的援助时,这两个师在6日日落前甚至没能进入攻击出发位置,因而他们根本无法在第一天投入战斗!事后德国人把这个拖延归咎于道路情况太差,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但我认为这是参谋部门计划不周的结果,因为这些党卫军部队到达本地已经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他们的进攻出发位置本来就在德军后方,他们应该在事先就预计到道路不良对部队运动的影响,除非以后有人告诉我德国人没有工兵部队,否则这样在关键时刻的拖延是不可原谅的。正是由于第二党卫军装甲军没能达成突破,使得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左翼开始暴露了。

  在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右翼,德国第一骑兵军一度突入苏104步兵军的防线,但在下午苏军发动了一个反击,将德军打回了攻击出发地点,这样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右翼也暴露在苏军攻击的威胁下。而同时作为德军钳形攻势另一端的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对苏军第57集团军左翼和保加利亚第一集团军右翼的攻击从一开始就明显让人看出没有成功的希望。这样在德军攻击的第一天,除了第一党卫军装甲军以外,其他地段上德军的攻势都很不乐观,这实在是一个不详之兆。

  对于苏军来说,第一天的情况非常令人满意,德军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段突破苏军的第一道防线,现在他们大致已经弄清了德军的主攻方向,托尔布欣元帅开始调整部署,他命令第27集团军第35近卫步兵军以一个师(第三近卫伞兵师)在第一近卫筑垒地域后方占据第二道防线,同一集团军第37步兵军抽调出一个师(第108近卫步兵师)给第一线的第26集团军(Mars注:注意这里苏军把预备队拆散,增派给第一线部队是因为前者的指挥员熟悉前线情况),在得到了这些兵力后,第26集团军司令Gagyen将军命令将第108近卫步兵师和第30步兵军的预备队第21步兵师一起在30军后方占据第二道防线,他们的任务是防止德国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在第二天达成突破并扩大突破口。托尔布欣元帅也很担心这点,他命令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第18坦克军派出2个坦克旅,第一近卫机械化军派出1个坦克团(大约70~80辆坦克)在第21步兵师和第108近卫步兵师后方占据反击位置,一旦德军突破防线,这些部队将立刻投入反击。不过这里有一点十分奇怪,我不明白为什么托尔布欣元帅和Gagyen将军对于当天进展最大的第一党卫军装甲军没有加以太大重视,在“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的前面只有第233和236步兵师前后两道防线,兵力不过7000~8000人而已。

  7日,德军继续他们的攻势,这一天,下着小雪,但气温不足以使得道路冻结,结果大量德军车辆陷在泥里难以动弹,道路情况的恶劣和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的攻势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在左翼第三装甲军几乎寸土未得,在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地段上,“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接替了第23装甲师和第44步兵师的位置,开始进攻苏军防线,但他们的运气并不比前一天国防军部队好,这一天德军的进展只能用“米”来衡量,令人惊奇的是防御这包括有王牌中的王牌之称的“帝国”师在内2个装甲师的苏军部队只是一个步兵师:第155步兵师,大约4000人。现在在我面前有两张地图,分别绘画着德军攻势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战场形势,在这两张地图中,苏联第155师的防线在10天中仅仅后退了数公里,她的防线从未破裂,在该师后方的苏军部队如第108近卫步兵师和第18坦克军的坦克旅甚至没有出手的机会,在这个师的防御地段上,第二党卫军装甲军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坦克,但没能达成突破。

  在德军第二天攻势中,唯一获得进展的仍然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现在“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联手猛攻第233师的防线,令人吃惊的第233师仍然坚持了下来(这个师现在大概只有3000人!),但显然这个师的防线已经岌岌可危了!这样苏军的注意力也开始集中在这个方向上,托尔布欣元帅命令第27集团军在多瑙河以东的第33步兵军(第337、202和206步兵师)立刻渡过多瑙河,在第233和236步兵师后方占据第三条防线。同一天,德军第六装甲师奉命南下,加入第三装甲军的行列。

  3月8日,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终于突破了第233师的防线,该军的前进速度明显加快,占据第二道防线的第236步兵师很难抵挡他们的进攻。果然3月9日,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突破了苏第236步兵师的防线,在这一天中德军狂进了近20公里,当迪特里希将军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他立刻命令将属于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第23装甲师加强给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得到命令后,第23装甲师甚至还得到了一些坦克的补充(该师坦克数量从战役开始前的大约30辆上升到50辆)。预计在10日该师可以投入战斗。

  3月9日,是苏军感到最危急的一天,除了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突破以外,在德军左翼,第一装甲师突破了苏军第一近卫筑垒地域的防线,并已经开始和第二条防线上的苏第三近卫伞兵师交战。德国第一装甲师不愧是德军王牌部队,这个师已经在匈牙利连续不断地战斗了近6个月了,她的表现一向不错,在这次德军的攻势中,第一装甲师是除了“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以外唯一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的德军部队。

  同时在德军右翼,德国第一骑兵军的第三和第四骑兵师也在这一天在苏军第74步兵师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为了应对这个危机,托尔布欣元帅命令第27集团军的第35近卫步兵军和第37步兵军剩余的4个师(第78、163、316和320步兵师)立刻向西,在苏第30近卫步兵军后方建立第三道防线,防止德国第三装甲军和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突破。同时他命令在第26集团军右翼的第四近卫集团军的预备队第31近卫步兵军南下,面向南部建立防御,这是为了防止德第三装甲军突破后向北旋转,攻击第四近卫集团军后方。

  在采取了这些措施后,托尔布欣元帅仍不放心,实际上他越来越担忧他面对的情况,他分别向最高统帅部代表铁木辛哥元帅和斯大林本人提出请求,立刻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九近卫集团军交给他,他将利用这些部队向德军发动反击,否则他的防线有崩溃的危险!

  托尔布欣元帅的这个举动很难令人理解,虽然9日德军在几个点上突破了他的防线,但这些缺口并没有连接起来,而他第二线的部队还十分完整,他的机动部队(第18坦克军、第一近卫机械化军和第五近卫骑兵军)还没有投入战斗!在这种情况下,他竟然要求中止苏军自己进攻的准备来应付他面前的危机!(Mars注:一个十分有趣的现像,Balaton湖战役中双方的战场指挥官迪特里希将军和托尔布欣元帅大概都不是最理想的人选,如果换上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巴尔克将军对垒,必定更为精彩)。结果很快他得到了答复“那些部队将只被允许用于进攻!用你手头的部队去化解你的危机,我们认为你的部队已经够多了!”

  十分有趣的是,正当托尔布欣元帅忧心仲仲的时候,他的危机已经过去了,虽然突破了苏军两条防线,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却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其攻击力已经大大减弱了,10日该军冒着雨雪交加的天气,虽然得到了第23装甲师的加强,但无法再突破面前苏联第33步兵军的防线,在其右翼德国第一骑兵军的攻势也在苏第66近卫步兵师的防线上顿挫。

  11日,德军在南部仍无大的进展,但在其左翼,第一和第三装甲师却突破了第三近卫伞兵师的防线,并和占据第三道防线的苏第78和163步兵师交火。如果德军在这里达成突破,那将危及已被定为苏军进攻主攻部队第四近卫集团军的进攻准备工作,于是托尔布欣元帅很不请愿的下令将第23坦克军从第四近卫集团军调到第26集团军后方担任反击力量,我们很快会看到这个决定带来的恶果,因为这个调动剥夺了第四近卫集团军原本担任支援步兵突破的坦克部队,更糟的是,当苏军完成了这个机动后,德国第三装甲军也已经因为损失过大而被苏第78和163步兵师阻止了前进,为了对付这个不存在的危机,托尔布欣元帅让第23坦克军在关键的时候离开了进攻地域,并且由于这个调动,苏军不得不把进攻日期从原来的3月15日退后了一天。

  从12日到15日,德军继续攻击苏军防线,但很明显德军攻击的势头已经过去了,在这4天里德军只前进了数公里。而苏军的防御相对比较轻松,只是在3月12日,托尔布欣才第一次投入坦克部队,第一近卫机械化军的一个坦克团去反击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在德军整个攻势期间,苏军真正投入战斗的坦克绝不超过100辆,此外托尔布欣手中还有一个完整的第五近卫骑兵军尚未参战。

  在战后,德国人把他们在Balaton湖地区的攻势失败归咎于道路情况的极端恶劣,但我认为这只是原因之一,固然路况恶劣使得德军机动困难,但这也会导致苏军构筑防御攻势的困难和调动预备队的困难。我认为德军攻势的失败一个原因就是计划不周,德国人计划以一个钳形攻势包围并消灭苏军右翼,但担任其中一个“钳子”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实力太弱,几乎无法对苏军造成任何威胁,这使得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事实上面临着正面强攻苏军完善的防御体系的局面,其二虽然在进攻地段上,德军在兵力上略占优势,在坦克上占绝对优势,但在火力和空军方面却不占优势,德国人给我的映象是仍然以老一套的办法以装甲部队在狭窄的地段上强行突破,但现在不是1940年,45年的各个军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已经做好了对付坦克部队的准备,现在要突破敌军坚固防线必须要以坦克部队、步兵部队、炮兵和航空兵密切协同才能办到,而德国人没能意识到这点或者即使意识到也无法做到这点,这使得德军在这次攻势中表现出缺乏在复杂地形的条件下突破敌军坚固防线的能力。

  而且德军的损失情况是惊人的。到3月16日,德军的装甲实力如下:“阿道夫·希特勒”师有37辆四号坦克和“豹式”,4辆四号驱逐坦克和9辆“虎王”,“希特勒青年”有18辆四号坦克和“豹式”,23辆四号驱逐坦克和“猎豹”,第23装甲师有28辆四号“豹式”和四号驱逐坦克。“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总共有91辆坦克和驱逐坦克,“骷髅”师和“维京”师共有89辆坦克和驱逐坦克,第一和第三装甲师共有坦克34辆,第六装甲师的坦克数量为36辆,与攻势开始时相比可以看出德军损失了350~400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有大约200辆被送往后方修理(我们将会看到,随着苏军攻势的开始,这些坦克大多被抛弃了),德军的损失不光是损失了大约50%的装甲兵力而已,其剩下的兵力在10天的激战后,大多也精疲力竭了,而苏军的坦克部队却几乎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从3月6日到15日,苏军共损失了32899人,其中阵亡和失踪8492人,受伤24407人,苏军的坦克损失大约在50辆左右。在即将到来的苏军的攻势中,在坦克上苏军在坦克上将会占3:1以上的优势。

从2月份开始,苏军就在开始准备他们自己的攻势,当发现德军进攻的企图后,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先以防御消耗掉德军的实力,然后发动自己的攻势,所以担负这次进攻主力的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九近卫集团军一直被部署在苏军防线的后方,这一方面是为了不让德军了解苏军真正的实力,以引诱他们发动攻势,另一方面万一形势失去掌握,这些部队可以被用来挽救局势。到3月10日以后,德军的攻势变得越来越无力了,于是在3月11日,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九近卫集团军先后奉命向前移动。到14日,这两个集团军已经占据了进攻出发位置,本来苏军预定的进攻日期为3月15日,但由于上文提到的德国第一装甲师的突破,使得苏军将进攻推迟到3月16日。

  在苏军发动进攻前夕,战线北部德军的兵力部署是这样的:在多瑙河南岸混合部署着德国第六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三集团军,从多瑙河南岸开始由北向南是匈牙利第23师,德国第711国民掷弹兵师,第96步兵师,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和党卫军第四装甲军(“骷髅”师和“维京”师),再南部就是参加德军攻势的第三装甲军。在这里德军的防线相当坚固。

  面对着德军的防线,苏军的进攻计划如下: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在多瑙河北部的部队第53集团军和第七近卫集团军在Pliev骑兵-机械化集群的支援下,将进攻德国第八集团军右翼部队,位于方面军最左翼的第46集团军将负责突破从多瑙河以南,德国第四党卫军装甲军的防线以北的德军防线,在这里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兵力部署展现了典型的苏军集中兵力于突破点的战法,在第46集团军的10个步兵师中,他以3个师和匈牙利第23师,德国第711和96师对峙,集团军其余7个师和第二近卫机械化军被集中在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的防御地段上,在第一线苏军身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不但集中了他的炮兵主力,而且部署了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第18近卫步兵军和第75军共6个师,这样苏军将13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军攻打仅有1个匈牙利师防守的地段,除非守军能及时得到增援,否则苏军的突破肯定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第46集团军南边就是担任这次苏军主攻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第四近卫集团军,托尔布欣元帅的任务比较艰巨,他面对这3个装甲师防守的地段,其中的“骷髅”师和“维京”师虽然损失很大,但经过一个多月的修整,已经恢复了一部份元气,虽然无力进攻,但在防守时,以这两个师的大约90辆坦克(其中相当一部份是“虎王”和“豹式”),仍然有能力给进攻者造成严重威胁,而原属这个集团军的第31近卫步兵军和第23坦克军又已经南下。这给苏军的进攻更带来了困难。在衡量了局势后,托尔布欣元帅决定将第九近卫集团军“插入”第四近卫集团军的右翼,在第一线上他从北到南部署了第九近卫集团军的第38和37近卫步兵军,第四近卫集团军的第20和21步兵军,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九近卫集团军的第39集团军作为预备队在二线,他决定只有当步兵打开缺口后,他才会投入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坦克。

  苏军的总的计划是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将在16日首先发起进攻,而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将在17日跟进,当突破德军防线后,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主力将挺进捷克和斯洛伐克,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和第二乌克兰方面军最左翼的第46集团军将进军奥地利。这里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地方,在苏军的计划中,突破德军防线后,苏军将不会向南旋转,以包围Balaton湖地区的德军主力,他们只是奉命向德军后方挺进,而南部的苏军并没有被要求同时向德军反击,而仅仅被要求尽量“拖住”当前的德军,显然苏军并不准备打一个歼灭战。俄国人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因为当战争即将结束时,苏联方面对于“抓地盘”越来越感兴趣了,为了战后的利益,苏联十分希望夺取中欧地区,如果苏军试图在匈牙利消灭德军主力,即使能顺利做到,也将是一场花费时间很长的苦战,因为在匈牙利当时集中这德军最精锐的部队,而显然对于苏联来说现在时间非常宝贵,并不愿意浪费在这里。另一个原因也许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托尔布欣元帅都属于苏军中比较体贴部下的高级将领,在战争接近尾声时,他们已经不大愿意让部下付出过大伤亡了,这可以从苏军进入捷克和奥地利后的表现看出,苏军更多是采用随后追击的方式作战,很少采用那种远距离的抱抄运动。

  对于苏军的这次攻势,德国情报部门未能提出任何警告。所以到16日,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忽然开始进攻后,德军对于苏军攻势之猛烈完全出乎意料。但尽管取得了突然性,苏军的攻势进行得并不顺利,苏第九和第四近卫集团军并没有坦克支援,那些阻碍德军进攻的路况问题现在也开始影响苏军的进攻,而担任防御的第四党卫军装甲军和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又表现十分出色,这使得苏军在第一天的攻势中几乎没有任何进展。17日,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第46集团军开始进攻,在这里苏军比较顺利,虽然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进行了相当顽强地抵抗,但苏军仍然在第一天就突破了守军的防线,虽然德军进行了反击,但显然在这里苏军的突破已经形成了定局。与此同时,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攻势仍然进展缓慢,17和18日两天中,苏军和德军对于每个阵地都反复争夺,在这里苏军损失惨重,直到18日晚上,苏军才勉强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但这仍不是一个“干净”的突破,因为在突破路线上,德军仍占据这相当数量的阵地,继续抵抗。

  当苏军的攻势于16日开始时,在Balaton湖地区的迪特里希将军并不感到意外,但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他奉命继续他的攻势!一直到18日,德军的攻势才最后停止,19日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奉命准备北上。但当时虽然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已经脱离了战斗,但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却一时无法撤出,该军仍在激战中(Mars注,许多人认为“帝国”师是党卫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师,但这个师在匈牙利的表现却是党卫军四大王牌师中最差的一个,先是没能突破苏军防线,现在又在光键时刻没有及时脱离战斗),这样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只有一半兵力可用。更奇怪的是迪特里希将军所接到的命令,在如此紧要的时刻,德军的指挥系统奉命进行巨大的改变,迪特里希奉命率领除第一骑兵军以外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北上,除本集团军外,他还将指挥第四党卫军装甲军,匈牙利第三集团军和多瑙河南岸的所有德国部队,他的任务是阻止苏军的攻势,防止他们进入奥地利,同时,原来担任北部防御任务的巴尔克将军却奉命南下,他将指挥第三装甲军,第一骑兵军和匈牙利第二集团军,并暂时指挥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直到该军撤出战斗北上为止),他的任务指挥部队脱离接触,并保障德军侧翼安全。切不说这个来自希特勒的命令是对巴尔克将军的当众侮辱(他显然被认为没有能力担任保卫奥地利这个最重要的任务)而且即使从当时情况看,巴尔克将军在这个地区已经有近3个月了,他十分了解当地的情况,现在在最光键的时刻,改变指挥系统,让无论从指挥部队的经验和对前线了解程度都较差的迪特里希将军来替换他,肯定会造成混乱,在如此重要的时刻,这样的混乱是致命,当时德军所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将部队提供给巴尔克将军,这样才能起更好的作用。

  当托尔布欣元帅发现南部德军已经准备北上时,他立刻下决心在未能完全打开突破口的情况下,提前将拥有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提前投入战斗。19日,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奉命参加了攻击,这个最后的重击终于超出了“骷髅”师和“维京”师的承受能力,德军防线就在这一天被突破了,匈牙利部队开始崩溃,他们成连、成营、成团的放下武器投降了。当第一党卫军装甲军于20日赶到时,一切已经太晚,德军的反击被击退。迪特里希将军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延缓苏军的攻势,使得尽可能多的德军撤回奥地利而已。担任后卫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损失惨重。对于他们另一个打击却是来自于希特勒本人,3月27日,希特勒下令“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取下带有他名字的袖章,因为“他们已经被证明不配享有这种荣誉了”,虽然这个命令在技术上并不需要(在进入匈牙利前,为了保密这两个师已经取下了袖章),而且迪特里希将军下令不将这个命令传达给下级,但消息还是很快泄露了出去,虽然传说的党卫军老兵们将他们的勋章放入夜壶还给希特勒的事完全是无稽之谈,但有趣的是许多党卫军老兵也许是不“忍心”责怪希特勒本人,却把气出在巴尔克将军身上,他们指责是由于巴尔克将军在希特勒面前说了他们的“坏话”才会导致了这个命令的下达,虽然这个指责并没有证据,但以巴尔克将军对党卫军的一向看法,这到不是没有可能的。

  苏联第三乌克兰方面军于4月1日将德军全部赶出了匈牙利,但在进入奥地利后,德军的抵抗明显增强了,在这里德军离其本身的补给基地越来越近,他们得到的人员和物资的补充也越多,比如“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在匈牙利都损失了60%以上的兵力和大部分坦克,但在退回奥地利后,他们迅速得到了补充,在4月2日一天中,“阿道夫·希特勒”师就得到了新出厂的10辆四号坦克和一个排的“豹式”,当这两个师向美军投降时,其实力又多恢复到1万人以上。德军抵抗的增强使得苏军的损失不断加大,这并不是一次轻松的战斗。随着苏军逐渐接近维也纳,他们越来越担心德国人会破坏这个欧洲名城,或迫使苏军在那里打一场巷战,于是托尔布欣决定以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在德军完成防御准备前抢先攻占维也纳。

  集团军司令克拉夫岑科将军在接到命令后,决定实施一个大胆的行动,派遣一支小部队提前一天出其不意地突入维也纳,为主力部队开辟一条通道。奉命指挥这个突击部队的是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第九近卫机械化军第46近卫坦克旅第一营营长Dmitriy  Loza近卫军大尉,他的部队包括他的坦克营(18辆M4A2“谢尔曼”坦克,注意这相当于满员坦克营的一半兵力)、3辆JSU-152和大约90名伞兵。

  在接受命令并领取了双份的燃料和弹药,Loza大尉的部队在4月8日晚上出发了,在急行军了一天后,在9日傍晚抵达了维也纳南郊,Loza第一次企图从南部突入维也纳没有成功,一个警觉心很高的德国反坦克炮连发现了他们,迅速开火,击毁了一辆美制“谢尔曼”。发现前进受阻,Loza立刻下令撤退,机动到东南郊,在这里苏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在50年后,Loza仍以赞赏的语气回忆澳地利那些高质量的高速公路“这些公路似乎没有遭到任何战争的破坏,路两边是看不到头的高大茂盛的树木”,当苏军坦克进入市区时,他们发现维也纳似乎还处在和平时期,“街道上到处都是人群,街道上灯火辉煌,交通警察很尽职的指挥交通让我们通过”但好景不长,“在我们通过几个街道后,终于有人发现了我们是俄国人,立刻造成了混乱,几分钟后,大街上就一个人也看不见了”。

  在未受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Loza的部队成功地穿插到市中心博物馆附近,在那里Loza决定就地占领阵地,他通过电台将位置报告了上级,并得到了就地固守的命令。Loza回忆德国人显然没有料到他的小分队会在离大部队如此远的情况下,突入市区,所以在当天晚上除了一些零星的战斗以外他的部队没有遭到袭击,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德国人居然没有切断电源,使得“我有充份的照明来布置防御阵地,直到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德国人才发现了这个错误,并切断了电源,不过那时我已经不再需要这些路灯了”他唯一的一个损失是他的一辆坦克由于坦克手过于大意,竟然没有关闭炮塔门,结果在半夜被一个德国人将一个反坦克手雷仍进了坦克,这辆坦克连同乘员全部损失了。

  第二天,4月10日,一早就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件,“德国人在夜里把一门轻型反坦克炮拖到了我对面的一座二层楼的天台上,在早上他们向我们射击,并打伤了我们一辆坦克,我下令我的一辆JSU-152去打掉这门防炮,正当JSU-152瞄准时,我们许多战士都好奇地站在街边想看看结果,一声巨想,那座楼的整个二层楼都垮了下令,那门炮自然也成了碎片,但我们还来不及喝采,我们两边楼房的玻璃都被震碎了,于是象刀片一样锋利的玻璃碎片象雨点一样向我们洒了下来”,还好他们大多戴着钢盔,穿着战斗服,只有两个人重伤。

  在这个事件后,Loza下令炸毁几座楼房,以堵塞交通。他的伞兵已经在街边的楼房里占据了阵地,他的计划是当德军进攻时,他将以他的坦克将德军引过来,而那时他经过巧妙伪装的JSU-152将忽然向他们开火。

  对于苏军突入维也纳,德军的反应非常迟钝,只是在10日上午苏军才受到德军的第一次攻击,在一天里,苏军击退了德军三次攻击,在战斗中2辆“谢尔曼”被击毁,10人阵亡和15人受伤,苏军的JSU-152击毁了4辆“豹式”,大约100名德国官兵阵亡。从Loza的回忆录看,他的阵地从未有过被突破的威胁,他甚至还忙里偷闲的去参观维也纳博物馆,在中午时,他发现在他的阵地旁边有一家饭店,于是他决定给他的士兵们准备一顿“美餐”,他和饭店老板商定准备供应180人的午饭,他的士兵将分批去用餐,“我们许多人自从战争开始以来还没有在铺着白桌布的桌子上吃过饭呢”,虽然后来传说他的部队在维也纳“畅饮”香槟,但实际上只是每两人开一瓶正宗的法国香槟而已,这显然是因为“我们还在打仗”。Loza在50年后还能回忆这顿“他在战争中吃过的最好的一餐”。吃完饭付帐的时候,Loza身上带着旅部下发的经费,“我拿出3个密封的钱袋,分别是美金,马克和奥地利先令。我问老板要哪种,他说要美元,于是我随手把那袋美元给了他,他拆开封条,看了一眼,我忽然发现他的瞳孔睁得好大”。Loza大尉要在2年后才知道原因,那个钱袋里装着100张面额100美元的钞票。

  11日凌晨,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进入了维也纳市区,由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Loza被授予“苏联英雄”的金星勋章。

  13日,维也纳全部落入了苏军手中,15日维也纳战役结束,苏军奉命停止了进攻,在3月16日到4月15日,在将德军赶出匈牙利到攻占维也纳为止,苏军共损失了177745人,其中阵亡和失踪41359人,受伤和生病136386人,在武器装备上,苏军损失了603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战争结束不久,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主力奉命回国。据红军士兵Garbiel Temkin回忆,苏军奉命“穿上最好的衣服,排起整齐的行列,以接受检阅的形势步行回国”,原因据说是为了“给欧洲人民留个好映象”,部队奉命必须严守军纪,这时再违反军纪将被严惩不怠。Temkin回忆这种在夏天在太阳下行军可不是一件轻松事,有许多人中暑昏倒。但在经过了如此残酷的战争中即将和家人团聚使得士兵们情绪很好,每个师都组织了自己的乐团,一边演奏一边行军,士兵们在行军时大唱流行歌曲,据Temkin回忆,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Mother is not home,

   father is not home,

   there is nothing to be afraid of,

   come to me and we'll be kissing!”

  这些部队中许多人不知道,在回国后,他们将立刻奉命前往远东地区,在战火完全平息前,他们中许多人将倒在疆场上。

 

194412浴血多瑙河-布达佩斯包围战

 

前言

只要一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著名围城战,大多数军事爱好者的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塞瓦斯托波儿、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柏林……这些熟悉的名字,而很少有人会将注意力放在布达佩斯这座被称之为"多瑙河女儿"的南欧都市上。然而在1944年底至1945年初,围绕着这座城市爆发的攻防战,无论是在战斗持续时间、激烈程度或是伤亡损失上,都可以称得上是二战时期最惨烈的攻城战之一。

本文中的主线将围绕德国国防军"统帅堂"装甲师和第13"统帅堂"装甲师展开。长久以来,人们一直都认为德军在布达佩斯巷战中的主角是武装党卫军部队,我想之所以会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因为战役期间的城防司令、守军指挥部和后来的解围部队都是隶属于武装党卫军,一般人就很自然地认为整个布达佩斯战役都是围绕武装党卫军发生的;其次,由于相关中文史料的缺乏,德国国防军"统帅堂"装甲师本身也不被国内的二战爱好者知晓。事实上,两支"统帅堂"装甲师不仅是城防军中身经百战的主力部队(证明之一就是这两个师在围城战期间总共有2人获得橡叶骑士十字勋章,13人获骑士十字勋章,9人获德意志十字勋章,3人获陆军荣誉条章),而且作为布达佩斯城内仅有的两支装甲师,其火力不是以骑兵为主的党卫军部队可以相提并论的。这些也是我要以其作为主角的理由。

序章--暴风雨前夜

1944年12月底,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座曾经辉煌不已的欧洲都城,如今却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前的阴云之中。王宫山顶上阴森飘扬的万字军旗,广场上荷枪实弹的士兵,大街上川流不息的军车,随处可见的防御工事和不远处清晰可见的炮火,这一切都清楚地说明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事实:已持续了4年之久的战火终于就要燃烧到这座城市了。

1944年3月19日起,匈牙利被纳粹德国完全控制,成为希特勒在欧洲"新秩序"的一部分,虽然米克拉斯·冯·霍尔蒂海军上将仍然保留了国家摄政王的职位,但是真正的独裁大权已经落到了纳粹德国驻匈牙利的帝国部长艾德蒙德·费森迈耶博士(Dr Edmund Veesenmayer)手中。

1944年夏天,德国在巴尔干和东线遭受了一系列严重的打击,在此不利局势下费森迈耶博士不得已勉强同意了霍尔蒂海军上将向内阁安插新成员的要求。8月29日,忠于霍尔蒂的洛格特什·戈热将军(Géza Lakatos)被授权组建新政府,霍尔蒂再次掌握了匈牙利的国家大权。

正如他在1942年至1944年之间所做的一样,摄政王立刻再次向盟军秘密和谈,希望能将匈牙利从希特勒的阵营中解救出来,避免战争的威胁。9月底他甚至向斯大林试探是否对匈牙利的未来感兴趣,10月1日,匈牙利代表团抵达莫斯科签署停战协定(但是三天以后德国人一获悉这次谈判的情况,德国驻军便立即占领了匈牙利所有的交通枢纽)。由于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再加上西方盟国对于多瑙河盆地命运的莫不关心,霍尔蒂的计划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他原本希望在1944年10月15日签定一份停战协定,但是由于内部背叛等种种原因未能如其所愿。而且更加不幸的是,他们的计划被泄露了。

在柏林方面,早有察觉的希特勒马上下令党卫军别动队执行"铁拳计划",在几小时内逮捕了霍尔蒂唯一的儿子和洛格特什·戈热将军,以此要挟摄政王辞职和允许亲纳粹党派上台。但是年迈的霍尔蒂并没有屈服,而是按照既定计划准备向公众宣布"停战声明"。德国人随即迅速采取行动,突袭占领皇宫,霍尔蒂被迫逃亡。当时所有本应忠于霍尔蒂的匈牙利将军和参谋部军官们对于德国人的这个举动无动于衷,多数人对于苏联人胜利后可能影响自己个人安危的恐惧,远远大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在希特勒的扶植下,匈牙利法西斯政党"箭十字"党在10月16日上台,组成了新一届的亲德政府---这是纳粹德国的最后一个傀儡政权。甚至连费森迈耶也将此形容成为是"一次绝望的举动"。同时,匈牙利军队最高司令部被完全隶属于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有部分匈牙利军官进行了反抗,例如匈牙利第1集团军司令米克洛什于10月18日倒向苏军并首先发布公告,告戒全体匈牙利人把德国人当作敌人。但是德国人几乎已经完全控制了大局, 11月4日,"箭十字"党党魁-前总参谋部退伍少校萨拉西·费伦茨(Ferenc Szálasi)被任命为国家领袖。这样一来,匈牙利已被牢牢的捆在了纳粹德国的隆隆战车上,不可改变的向毁灭的深渊步步驶去。

在城堡山的第503重装甲营的"虎王"式重型坦克,这个营在10月14日从德国调往布达佩斯,并在15日参加了德军袭击布达皇宫的行动。(后来该营在10月底被派往布达佩斯东南凯奇凯梅特和索尔诺克之间与德国第24装甲师抵抗第2乌克兰方面军对布达佩斯的第一次进攻,失败后又于12月转往塞克什白堡抵御第3乌克兰方面军向西北发动的攻势,12月21日被改名为"统帅堂"重装甲营--schwere Panzer Abteilung. "Feldherrnhalle")

再来看看外部的局势:从1944年6月开始,轴心国军队在苏军压力下,缓慢地从南乌克兰,经罗马尼亚向匈牙利中部后撤。8月25日,正在与苏军交战的罗马尼亚突然倒戈一击,对德宣战,这导致在比萨拉比亚(Bessarabia)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全面崩溃。随即轴心国军队在9月中穿越特兰西尔瓦尼亚进入匈牙利境内,德国和匈牙利军队在重镇德布勒森附近勉强建立了一条防线。9月24日,南乌克兰集团军改称为"南方集团军群"(Heersegruppe Süd),

1944年10月6日,已经攻占了罗马尼亚的苏军开始向匈牙利发动大规模进攻,意图歼灭在其领土上的轴心国部队,一举占领该国。经过近一个月的激战,红军部队已夺取了包括德布勒森在内的匈牙利东部大部分领土,并于10月底抵达首都布达佩斯附近。

在斯大林眼中,匈牙利人的首都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战利品:如果苏军能够迅速拿下布达佩斯和维也纳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在3个月后的雅尔塔会议上大大增加自己和英美谈判的筹码,他甚至暗示丘吉尔苏军肯定能在圣诞节前拿下布达佩斯。于是在10月28日,斯大林下令由罗迪昂·马利诺夫斯基元帅(Marshal Sovetskogo Soyuza Rodion Malinovsky)指挥的红军第2乌克兰方面军(下辖第40,第27,第53,第46,近卫第7集团军,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罗马尼亚第1,第4集团军,普利耶夫骑兵机械化兵集群和空军第5集团军,39个步兵师、2个坦克军、2个机械化军、2个筑垒地域,2个骑兵军以及14个罗马尼亚步兵师,约62.5万人,750辆坦克或自行火炮,1100架飞机)"务必在最短的时间--甚至几天内"攻取布达佩斯。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要求能够有5天时间来准备--他的部队自从7月份以来就一直在罗马尼亚、特兰西尔瓦尼亚和匈牙利动部毫不停息的战斗,,现在很需要休整和增援,但是这个请求几乎立刻就被斯大林回绝,他的回复是:"我明确要求你在明天开始对布达佩斯进攻。"

     第二章.地狱里的圣诞节

在地图上看,布达佩斯被由横穿全市的多瑙河分成一对双子城--东岸的佩斯和西岸的布达。布达依山而建,地处河岸台地和石灰岩丘陵上,地势较高。周围被城堡山、格列特山和玫瑰山等山丘环抱,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要冲--尤其是抵御来自东面的侵袭。而都市化的佩斯地处平原, 无险可守,数个世纪来屡次暴露在来自东方的蒙古,土耳其,俄罗斯和罗马尼亚入侵者面前。

    最初两支“统帅堂”师都部署在多瑙河以东的佩斯:“统帅堂”装甲师在新佩斯对面的北区布防。第13“统帅堂”装甲师的战区则由佛特一直延伸至首都以东和东南面的拉科什宫地区。同时两个师还有少数兵力和其它部队一道并肩在多瑙河西岸的布达作战。

    早在布达佩斯包围圈形成之前,德军司令部就决定将2个装甲师所属装甲团内全部剩余坦克和炮兵团的“熊蜂”式自行火炮集中起来,组成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统帅堂”装甲群,以便可以随时提供迅速强大的火力支援。因此在12月23-24日夜,这些机动兵力撤离了原先的阵地,乘着夜色渡过多瑙河,进入到城市的西南区--那里正是苏军攻城主力集中的地段。

正当他们的战友在多瑙河东岸战壕中俭朴地庆祝1944年的平安夜之际,“统帅堂”装甲群的士兵们已经投入了西岸的“炼狱”之中。在向布达南区前进的路上,装甲群首先遇到了在特勒克巴林克(T?r?kbálint)的红军阵地,德国坦克在自行火炮的支援下很快的就将其一一摧毁。随后中午时分,一场大规模的交战在布达厄尔什(Buda?rs)以南的山丘上爆发:整个“统帅堂”装甲群在这里和主力敌军迎头相撞!经过几小时的激战后,苏军被迫撤退,身后留下了20辆坦克的残骸和大约1000具尸体。由于这次局部胜利,德国人能够如愿以偿地组织起该地区的防线。

   很快的,新战线的牢固程度就得到了考验:苏军在平安夜当天再次发起强攻,德国人的战壕里到处都在进行着残酷的白刃战,许多地段多次易手。尽管如此,红军最终还是重蹈覆辙。不过胜利者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圣诞节早上,红军集中炮火对“统帅堂”装甲群进行毁灭性轰击,他们咬牙切齿的意识到:面前这群缺弹少粮的德国人正在使自己3天内拿下布达佩斯的愿望逐渐化为乌有。

当天苏军炮兵的炮火不仅仅落在了“统帅堂”装甲群士兵们的头上,还一直蔓延到了整个包围圈内--这也是大战时期最猛烈的炮击之一。一名名叫托普·舒尔茨的德军少尉回忆了当时的情景:“……天空笼罩着厚厚的烟雾,东面的地平线上升起了成千上万道“礼花”,在黑夜中显得格外耀眼,如果忘记这可怖的战争,这是多么壮丽的景色啊!它们齐齐地穿破夜空,划着美丽的弧线向东岸飘去,可惜这不是节日的烟火,而是俄国人的“斯大林管风琴”!(这是德军给苏军喀秋莎火箭炮取的外号)佩斯顿时陷入一片火光之中,血红的色彩映亮了阴沉的夜空……”

德国人的圣诞节就笼罩在这片翻天覆地、浓烟滚滚的致命烈炎中,对于一些久经沙场的老兵们来说,接下来的事情已无须置疑:俄国人准备对匈牙利人的首都发动最后总攻了!

布达地区的情况一度十分危急:在圣诞节中午,苏军的装甲侦察部队经布达山渗透进入了宁静的

城堡区。匈牙利警察首先发出警报,布达地区的匈牙利人顿时一片大乱,雅诺斯(St. János)医

院附近布达佩斯大学突击营一连未经训练的学生们在匆忙混战中奇迹般止住了苏军最初的试探性

进攻。驻守在多瑙河以东20公里处维切什的党卫军第8骑兵师在接到紧急命令后,马上停止了他们

的圣诞节庆祝活动,火速赶往西区市郊。在几小时内,他们就搭乘卡车驰过多瑙河上的大桥,占

据了布达区的阵地。这些风驰电掣般的变动促使小规模的遭遇战逐步升级,双方将越来越多的军

人投入到血腥的战场中去。

最初的战斗在相邻的房屋、山岗和大道间四处爆发,双方都在尽可能的力争上风,由于没有足够的兵力展开象布达佩斯城外那样的突袭战,苏军只能一寸一寸地强攻。德国和匈牙利军队拼尽全力才勉强阻止苏军占领全部布达区重要高地的企图,保住部署在多瑙河东岸佩斯低地的轴心国部队不会腹背受敌。

苏军的“假日攻势”拆散了许多普通的家庭:他们抓获了众多正在城外进行圣诞节粮食采购的布达佩斯居民。而当布达佩斯内区居民通过仍然运作的电话线,接到布达西区内的亲人或是朋友打来的电话,得知那里已经被占领时,个个大惊失色:他们根本没想到“可怕的俄国熊”已经包围并突进了这座城市。正在紧急集合的德国士兵们惊讶地看到许多平民都不顾一切的要求搭车,试图回到正在垂死的布达佩斯:一辆德国军用邮件卡车捎带了一位年轻的妇女,当时她正在比奇凯采购食物,就当卡车在黄昏时分抵近首都的时候,德国人和那名妇女都目睹了眼前的不详之兆:将整个正在暗淡天空点亮的炮火火光--这预示着俄国人已经不远了。

当红军在西面的突破被阻之后,他们马上将矛头转向布达佩斯盆地的东区,北区和南区。12月26日,正当“统帅堂”装甲师牢牢坚守自己的阵地时,在他们东北面的第13“统帅堂”装甲师防线上通往Mogyorád以南的地段已被击穿。经过几乎2天2夜的血战,红军的攻势才于12月28日暂时被阻止。

为了尽快的占领布达佩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在斯大林的许可下,于12月29日向德国-匈牙利守军劝降,并派出2名军官—伊利雅·阿达纳舍维奇·奥斯达本科上尉(Kapitan Ilja Afanaszjevics Osztapenko) 和米克罗斯·斯坦梅茨上尉(Kapitan Miklos Steinmetz)分别前往布达和佩斯递交最后通牒。但是两人的命运都很不幸:斯坦梅茨的吉普车在接近德军防线时不幸碰上地雷,车毁人亡。奥斯达本科虽然将通牒递给了守军,但是在回程途中穿越一片无人地带遭到迫击炮炮击,当场被弹片击中身亡。当天苏联新闻机构--塔斯社(Tass)向全世界对该事件发表评论,将其称为“法西斯匪徒犯下的一次严重战争罪行”。 而守军也很快给予的回复:“拒绝投降!”

战后,被俘的德国“统帅堂”装甲师所属炮兵团第1营营长埃里克·克莱恩上尉被苏联军事法庭指控“故意指使谋杀” 奥斯达本科上尉,尽管在身体状况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仍极力否认这一指控,但最终还是在1945年被判罪名成立,入狱25年。克莱恩后于1953年被证明无罪而被释放,并由苏联军法署署长亲自为其恢复名誉。

    战火随即在29日再次重燃:在坦克和飞机的支援下,苏联步兵摧毁了匈牙利部队最后仅存的一点战斗力,成功撕开了在北部小镇恰姆尔(Cs?m?r)的防线。现在,他们终于开辟了一条进入布达佩斯的主要通道。德军马上意识到所面临的危险性,经过几小时的拼死反击,红军的势头终于被抑制,短暂的危机暂时平息。但是从长远来看,德国人也不得不被迫后撤,紧缩防御圈。

第三章 血洒佩斯

尽管损失惨重,布达佩斯守军目前还是顶住了苏军的压力。然而形势还是非常严峻,一名第13“统帅堂”装甲师的老兵回忆道:“……我们打得不坏,但是俄国人可以随时补充损失的人员和装备,对我们来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想到这点就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真令人沮丧……”。这名士兵的话可以说是一语中的,事实上根据当年的作战日记来看,此时维登布鲁赫党卫军上将对于己方补给的担忧甚至要大于来自敌人的压力--守军每天至少需要80吨的给养。要是再不进行空运的话,他们连一个星期都不可能再支持下去了。在29日至30日夜,以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驻扎在奥地利、匈牙利和巴尔干地区)所属第4轰炸航空团和第2运输航空团为主的轰炸机/运输机编队对要塞内进行了第一次补给,它们冒着重重的高射炮火在市内的一条由赛马场临时改造的跑道上降落,在卸完补给物资后又一同撤走了268名伤兵(其中包括国防军总司令威廉·凯特尔元帅的儿子)。就算这样,仍然有数以千计的德国伤兵瑟瑟发抖地躺在地下室里痛苦地呻吟着。现在大约有20余万名装备精良的苏联红军将布达佩斯团团包围,而他们面前的几万名德国和匈牙利士兵却是筋疲力尽,丧失重武器,缺少食物、弹药和装备。同时包围圈内的局势还在进一步恶化:作为1944年的终结,红军10000门火炮在31日夜再次齐声怒吼,向德军阵地集中倾泻了一场钢铁风暴。

如果对于饱受磨难的守军来说,1944年是在一片惨状中化上句号的,那么1945年的第一天又让他们的希望再次复苏:自从布达佩斯被围后,德军内部一直在为如何打开苏军强大的内外双层包围圈而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解围行动是应该放在南面还是在北面。北面的方案主张发动一次快速的攻势直取布达佩斯,这样距离最短,时间也最快,但是缺点是必须穿过一片多坡的茂密丛林地区,这给进攻部队的前进带来很大困难。而南面的计划则看上去更加合理一点:德军从巴拉顿湖和韦伦采湖之间向东进攻,夺回重镇塞凯什白堡,然后朝着东北方向,穿过相对平坦的地带直逼布达佩斯。如果能够成功的话,那么轴心国军队不仅仅能突进匈牙利人的首都,而且还能撕开半个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防线。但是它也有致命的缺点:耗时太长,也许守军坚持不了那么久了。在经过多方面的慎重考虑后,最终德军最高统帅部选择了更直接,但是也更困难的北面进攻的方案,并且将其定名为“康拉德行动”(Unternehmen Konrad)。(后来根据曾在1945年担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一级上将副官的瓦尔特·温克将军回忆:其实希特勒的本意并不是解救守军,而是希望能暂时缓解包围圈的压力,尽可能的坚守住布达佩斯。德军解围攻势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条在多瑙河流域和布达佩斯之间的走廊,将布达佩斯作为今后轴心国全面反攻的前进基地)。

1945年元旦,由赫伯特·奥托·吉列党卫军上将指挥的党卫军第4装甲军(拥有坦克200辆,兵员60000人)从布达佩斯西北面发动了代号为“康拉德1号”( Konrad 1)的解围作战,其先锋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和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在经过短暂炮火装备的情况下突进了陶塔(Táta---布达佩斯西北60公里处的一个小城)以南苏军第4近卫集团军第31近卫军的战线。虽然苏联情报部门事先知道吉列将军的装甲军已经从波兰调至匈牙利,但是他们还是失去了这两个精锐党卫军装甲师的踪迹,主要原因是党卫军装甲师使用的是和众多国防军部队不同的无线电保密系统,结果德国人的行动完全达到了战术突然性和快速突破的效果:到反攻的次日他们就将第31近卫军击退了32公里远!

在突破取得成功后,援军先头部队还给“布达佩斯要塞”发来一封令人振奋的电文--“Wir sind auf den weg, bitte wartet auf uns!”(“我们正在路上,坚持住!”)。面对德国增援部队的突破,苏军对此进行了大规模心理战,例如他们向守军广播道:“Gille kommt aber kille Gille”--“吉列正在赶来,但是我们也会杀了他”。虽然这些攻心战术对于匈牙利人,尤其是刚招募的新兵却打击不小,但是却没有丝毫影响到德国人的士气,直到最后一刻他们都深信自己会被友军解救。(之前提到过的“帕佩集群”也参加了这次解围行动,该部在作战开始时部署在布达佩斯西北地区,负责确保党卫军第4装甲军右翼的安全)

同时,德国空军也在尽最大努力缓解城内压力:1月2日,19架Ju52运输机和59架He111轰炸机对包围圈实施了空运,这多少减轻了守军缺少食物和弹药的痛苦--尽管状况相当不稳定。要塞司令部也集中了城中所有的防空武器,全力掩护这座生死忧关的“空桥”。此外,为了弥补严重的兵员损失(截止至1月6日,整个党卫军第9山地军的伤亡数字已达到5621人),包围圈的一切后方人员都被武装起来拉上前线,另外还包括失去坦克和大炮的装甲兵和炮兵们,所有的人都作为步兵继续作战。

守军们对于援军报予的希望也越来越大:1月3日,党卫军第4装甲军的先锋部队已经在3天内已经切入了40-48公里的崎岖地带,并且成功夺取了多瑙河南岸的部分地段,现在他们离布达佩斯仅剩下一半的路程了!苏军布达佩斯包围圈外围指挥官托尔布欣元帅被迫将注意力放在这股来自西边和西北边的威胁上,他匆忙向塞凯什白堡以北投入了4个军(每个军的兵员平均在15000到25000人左右),试图维持濒临崩溃的战线。同一时刻指挥着布达佩斯包围圈内圈的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也将一个攻城的步兵军调往西面“救火”。苏军的这些紧急调动勉强顶住了德军在比奇凯的前进步伐----后者距离布达佩斯仅大约30公里

为了缓和外围的压力,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最主要的装甲部队--拥有250多辆坦克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在第7近卫集团军的协同下于1月6日在多瑙河以北发动了一次反攻,成功的在埃斯泰尔哥姆附近的德国/匈牙利军队阵地上凿开了一个1.6公里宽的缺口,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他们象一把尖刀般一直切入了80公里,直指匈牙利战役中轴心国军队最重要的补给站--科马隆(Komárom)铁路交叉口。由于轴心国部队的殊死顽抗,1月8日,苏军的攻势在科马隆外围被阻滞,很巧的是,德军的解围行动同时也因为无法深入红军阵地,结果在距离布达佩斯大约25公里的比奇凯三叉路停了下来。这仿佛就象两个攻势被中和了一般:德军沿着多瑙河南岸向东前进,而相等强度的苏军部队却在沿着多瑙河北岸向西推进。

虽然援军的突破势头已近强弩之末,但是顽强的吉列将军却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将“维京”师从前线撤出,在三天时间内秘密运送到多瑙河河曲附近埃斯泰尔哥姆以南地区。在恶劣的气候中,身经百战的“维京”师沿着派力什(Pilis)山脉的狭窄山路一直向南朝着布达佩斯前进。1月12日,由斯堪地那维亚志愿者组成的党卫军“维斯特兰”团率先抵达离布达南区仅有22.5公里的派力司。当天早上,在道波戈科(Dobogoko)附近高地上的德国士兵们透过晨雾,甚至已经能隐约望见布达佩斯教堂特有的塔楼和尖顶,听见城内传来的空袭警报了!尽管如此,拉得过长的德国解围军已经无力再发动哪怕一次小规模的攻势了,他们最终不得不被迫后撤重组。

     而在1月7日,德国“贝雷特”装甲群(指挥官为赫尔曼·贝雷特装甲兵上将)下辖第3装甲军(辖第271步兵师和第3装甲师)和第1骑兵军(辖第1装甲师,第23装甲师,第4骑兵旅和“统帅堂”重装甲营)以137辆坦克、116门火炮和5700名步兵的兵力在布达佩斯西南面摩尔——扎莫利一线(Mor-Zamoly)发动了“康拉德2号”的牵制性攻势,但同样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在3天内仅前进了16公里,最终被迫于11日终止行动。至此,德国的前两次解围行动均宣告失败。

    与此同时布达佩斯要塞内的形势也在急转而下:1月9日,苏军炮火摧毁了城内最后一个可以使用的跑道,德国人只好将补给接收地转移至多瑙河西岸布达城堡山脚下正对面的“血野”广场(Vérmez? tér——这里曾经是阅兵操练和处决犯人的地方),这里有一条长730米的狭窄停车道,由于不能起降象Ju52运输机这样的大型飞机,于是每天许多来自德国国内各地初级航空俱乐部的希特勒青年团成员驾驶着DFS230滑翔机,由轻型飞机拖拽在这块弹丸之地上强行起降。恶劣的条件环境加上生疏的驾驶技术,使得这些十几岁的热血青年们死伤惨重。东岸机场的失去也意味着所有伤员将不再可能被撤出,同时补给形式大部分将由空运被迫改为空投,这样一来,一部分物资很有可能会落到苏联人的阵地上。可是坏消息还远远不够:德国空军气象部门预测,1月第二个星期转坏的天气状况将使得任何飞机都无法升空,为了继续维持供给保障,德国人开始试图使用机动艇和驳船从重新被夺回的埃斯泰尔哥姆驶出,经由北至南流向的多瑙河将补给运进布达佩斯。恶劣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让这条生死攸关的河运动脉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曾经有一次,一艘装载了4000吨弹药的驳船撞在离该城以北24公里处的一座沙洲上。尽管遭受了如此惨重的挫折,德国人还是成功在黑夜和浓雾的拥护下,千幸万苦地将一船船的货物送进了布达佩斯。但是苏军越来越紧的压力还是在1月中旬将这条脆弱的“水上生命线”给完全切断。布达佩斯要塞内面临的补给危机已达到顶峰,现在守军主要的口粮就是一点马肉和稀汤:虽然在布达佩斯被围前已经有一些骑兵的战马被带出城外,但是仍然有超过20000头马畜留了下来,这已经成了守军的一个重要的肉食来源。凄惨的屠宰场面随处可见:商店内部,花园还有狭窄的街道上,到处都能听见马匹被屠宰时悲哀的嘶鸣,到处都能看到被宰割后血淋淋的马畜残体。

      而那些蜷缩在城内的地下室,防空洞和地底坑道中的平民们也在忍受着无尽的饥饿和恐惧。让我们来看看当时德国的<<时代>>周报对这些情景的描述:“……最初布达佩斯的女孩、妇女和男子们都在继续工作。他们穿着皮毛大衣,在党卫队的指挥下修筑路障。刚开始每当有炮弹在周围落下时,他们还能畏缩在一起,但是没过多久,情况就失控了,最后他们不是消失在地下室中,就是由于饥饿而瘫倒…就和布达佩斯人一样,这座城市本身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四处崩溃---比如那些蜷坐在地下室里的人们:披着皮大衣,穿着象空气一样透明丝袜的妇女,偶尔机械地去摸出口红和小粉盒的少女,她们就好象要以一种大城市中惯有的“高贵”死亡礼节去打扮自己,就连不知所措的农家女孩也都裹着华美的头巾,她们中间还有许多垂着长长睫毛的孩子们。他们没有任何食物,也没有任何人会再感到饥饿……是的,这副景象令人难以承受。平民的尸体已经横卧街头。”同时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每天夜晚,在多瑙河河岸和位于第14区的“箭十字党”总部一带,都会有屠杀犹太平民的暴行发生。一时间里城内四处荡漾着一片腥风血雨。

    在外围的战斗仍然在激烈的进行着,现在苏军将所有的突破能力都放到了包围圈的东面——这里聚集了要塞守军1个高射炮营,1个警察营和2支“统帅堂”师大约4/5的残余兵力,他们面对的是由自行火炮,坦克,炮兵和战斗工兵支援的3个苏联步兵军。1月7日,红军突破了德军在奇斯佩斯的防御。2天后,在恰姆尔-欣科塔(Cs?m?r -Cinkota)地区,红军已经深深的锲入了防线,以无人可挡之势向多瑙河杀去。这一结果导致“统帅堂”装甲师的战线侧翼被完全暴露,为了避免灭顶之灾,他们被迫立即撤退,放弃新佩斯区。同一时刻,第13“统帅堂”装甲师在苏军更凶悍的打击下也撤至拉科什宫和佩斯新地。而在遥远的莫斯科,斯大林对布达佩斯城内苏军突击的缓慢进展暴跳如雷,1月11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在他的个人压力下,下令重组攻城部队:为了加强突击力度,苏联人还特意成立了一支特别战斗群,这支部队由依凡·M·阿方茵少将(Ivan M. Afonyin)指挥,装备了大量喷火器和重武器,专门用于对付附隅顽抗的守军据点。除此之外,苏军还大大加强了攻击密度,一些步兵师被投入只有400—800米宽度的进攻地段,每个团为150—300米宽,而122毫米,152毫米和203毫米口径的重炮则直接为他们进行火力支援。在如此高强度的打击下,佩斯西北面最后的开阔地带---城市公园(Város liget)和英雄广场(H?s?k tér)经过激战于1月12日失陷。从那里,苏军大大开始加快了他们的进攻速度,迅速穿过了沿途坐落着众多大使馆和华丽别墅的安德拉什大街(Andrássy út)。面对汹涌的红军攻势,2位师长们只能依靠自己手下这群杀红眼的士兵了:在没有任何重型武器掩护,缺少弹药和失去所有突围希望的情况下,“统帅堂”部队的掷弹兵们发动了一次近似绝望的反扑。那段时期的东区战线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屠场:“每一栋房屋,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平台,每一个地下室---到处在进行着血腥野蛮的巷战”。

     在安德拉什大街的苏军士兵。通常苏军在攻下一条街道继续前进时,都会从后面遭到躲藏在废墟和房屋里的残余德军攻击,向这样的拉锯战几乎每条街区上往往要进行2,3次。

一位名叫维尔纳·汉尼曼(Werner Hannemann)的德军记者这样描述到:“一片红色和紫色的天空笼罩着匈牙利人的首都。大炮的轰隆和机枪的撕鸣,混杂着盘旋的飞机引擎声,充斥着布达佩斯的每一处角落。躲在临时路障后面或小心翼翼从一个地窖转移至另一个地窖的党卫军士兵,陆军的装甲掷弹兵和匈牙利伞兵,在德国坦克的支援下,一次又一次地向俄国突击部队反击。布达佩斯的每一个保卫者都清楚这场战斗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始终坚定不移的多次冲向优势敌人……”

     另一位来自中立国的新闻记者也目击了当时的景象:“这是一场可怕的战斗,在斯大林格勒之后我们已经再也没有见过象这样的景象了……街道和庭院布满了尸体,整座城市仿佛都被罩在一快灰尘和烟雾的巨型斗篷下。”

    如此残酷的激战中还发生了整个布达佩斯战役期间最令人震惊的一幕插曲:1月14日,由于苏军步步逼近,匈牙利“箭十字”党徒丧心病狂的计划消灭位于第6区的整个犹太人区,第二天,得知此事的德国第13“统帅堂”装甲师师长哥尔哈德·施密特胡伯少将为了阻止这场兽行,于上午7:20下令一支德军部队保卫犹太人区,直到苏军17日最终占领此处为止!---该史料来自匈牙利国家博物馆资料库

这里还不得不说一下同一时刻匈牙利人和罗马尼亚人之间发生在东区布达的血斗:1月14日,匈牙利步兵和突击炮部队在东区火车站和尼古拉·索瓦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Nicolae Sova)的罗马尼亚第7步兵军展开血战——综观整个布达佩斯战役,匈牙利部队的表现都比较消极,但是这次在面对他们世敌的战斗中,匈牙利人却打得十分残酷野蛮。战斗从一条铁轨打到另一条铁轨,从列车上一直打到候车大厅内。1月16日,数量上占优并且兴奋异常的守军在已经坍塌的火车站废墟中与疲惫的罗马尼亚军队打起了白刃战。筋疲力尽的罗马尼亚人最后被赶到了多瑙河畔,索瓦中将的步兵军36000人中现在已经伤亡了11000人,这导致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不得不将其撤出,因为他恼火的发现,原本士气低落的匈牙利人由于罗马尼亚人的出现而变得越来越狂热!

激战在继续,守军补给状况也在持续恶化中:1月15日,党卫军第9山地军军部在向南方集团军的电文中陈述到:“炮兵弹药已经全部告罄……燃油也所剩无几……伤员情况十分严重。”由于天气关系,当晚德国空军拼尽全力也仅仅向包围圈内成功降下6吨补给。几乎掩埋在废墟之中的德军指挥部现在不得不靠猜测来判断自己部队的位置,他们遍布四处,以瓦砾堆和建筑废墟为界,几小时内这些队伍的伤亡数字就会成百得上升,他们中最大的部队之一第13“统帅堂”装甲师第93装甲掷弹兵团已经失去了建制,残余的士兵们被编入同师的第66装甲掷弹兵团作为预备队,这只是残酷战斗中的一个例子。1月17日,要塞司令部在作战日志中记载到:“在炮兵,坦克和飞机的掩护下,俄国人发动了对东岸桥头堡的新一轮攻势……我们只能一步一步地缩小防御圈……”

 1月16日,在经过苦战攻下西区火车站之后,苏军现在离多瑙河仅有几千米了!多瑙河东岸的战斗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现在没人会怀疑东区会最终陷落。市内几座横跨多瑙河两岸的大桥将是东区守军撤退的唯一途径。1月17日19:00,最高统帅部终于下达了允许要塞守军“自由行动”的命令。22:00,驻守在佩斯的守军先遣分队渡过了多瑙河。随即在夜幕的掩护下,各部队、物资和伤员的撤退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殿后的任务再次落在了2支“统帅堂”装甲师的身上。总体来说,撤退行动完成得比较成功,18日清晨7点,德国工兵炸毁了多瑙河上最后的一座桥梁—弗朗茨·约瑟夫(Franz-Joseph híd)大桥,至此,所有的残余守军已全部退入西岸的布达区。整个撤退行动可以说是悄悄完成的,唯一的例外出现在链子桥(Lánc híd)和伊丽莎白桥(Erzsébet híd)上,撤退队伍在这里被堵住了,更糟糕的是,他们引起了红军的注意。一名德军记者记录了这次可怕的骚乱:“大桥不断遭到猛烈炮火的轰击,但是尽管这样,所有人都跑着、滚着或者爬着努力想从桥上逃到布达……这其中夹杂着可怜的母亲,哭喊的妇女儿童以及众多受伤的士兵,他们伴随着各种车辆和马拉的货车不顾一切的向对岸涌去……每当有迫击炮弹落入涌动的人群中时,就有一大片人和物被甩出大桥两边,坠入多瑙河中。”从河面低空呼啸掠过的苏军伊尔-2攻击机也在向毫无遮拦的人群和码头进行狂轰滥炸。驻守在布达高地上的德国高炮部队全力反击,力图减少撤退人员的损失。18日凌晨,撤退行动基本完毕,德军不顾匈牙利军队最高指挥官伊凡·欣迪中将的极力反对,炸断了链子桥和伊丽莎白桥。

   鉴于这段时期内的出色表现,第13“统帅堂”装甲师师长哥尔哈德·施密特胡伯少将和“统帅堂”装甲掷弹兵团团长威廉·舒宁格少校获得橡叶骑士十字勋章,这也是“统帅堂”部队中唯一两个获得如此高荣誉的陆军军官(“统帅堂”部队主要有陆军和冲锋队成员组成)。此外,还有4人获骑士十字勋章——其中一人是“统帅堂”装甲师的临时指挥官沃尔夫中校,6名分别来自两支“统帅堂”师的士兵获德意志金质十字勋章。希特勒本人也于1月21日亲自向布达佩斯要塞军发来电报,嘉奖其作战表现,并在全军通报。

     另一方面,攻陷佩斯的苏军受到了上万名犹太人的欢迎。之前当炮击和空袭间隙的时候,他们每天都会遭到“箭十字党”暴徒们的屠杀。红军的到来将他们从地狱中拯救了出来。

一名年轻的布达佩斯犹太人幸存者乔治·朗(George Lang)后来写到:“那是一段上帝把我们放在他左手的日子,那是一段魔鬼酝酿已久的日子。整座城市都在颤抖,这不仅仅是因为异常寒冷的天气,在俄国人炮火和飞机机枪扫射下的建筑物就像树上随风吹动的叶子,人们也成了被这座城市恐吓住的傀儡。多数人为了自己能苟且活下来而对他人的生死漠不关心。一伙只有14岁的匈牙利法西斯分子向数千名手无寸铁的犹太人开枪——这些野兽们可能以前还是和我一起踢过足球的邻居!!他们甚至还在把被害者仍进多瑙河前先拔去所有的金牙!!在我的余生中,我永远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上帝不像圣经中一样,再次降下洪水终结这所有的罪恶。”

 

194503“冬季春醒”行动-----纳粹德军在东线战场最后的攻势

 

当二次大战进行到1945年时候,战争形势就是连瞎子都看得一清二楚,轴心国的失败已是不可避免。但有一个人却仍准备最后一搏,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他集中了残存的德军精锐装甲部队于1945年3月6日至15日,向东线匈牙利巴拉顿湖地区的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展开大规模的装甲进攻,代号“冬季春醒”行动。   
    当德军对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屡败屡战的解围作战进行到1月中旬的时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希特勒不是准备把在匈牙利的德军转入防御,而是开始考虑向匈牙利投入更多的兵力,展开更大规模的进攻。   
    希特勒将“冬季春醒”的主要进攻任务赋予他所信任的党卫军上将迪特里希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刚刚从失败的阿登攻势中丢盔弃甲溃退下来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得到了优先补充(当时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几乎损失过半,重武器没剩下几样)。   
    在很短的时间内,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两个军(第一党卫军装甲军,辖“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第二党卫军装甲军辖“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达到了满员的兵力。比如开战前一个星期,“阿道夫"希特勒”师的兵力约有19000人(西线的德军师绝大部不超过1万人),而“”希特勒青年师也达到16800人。不过这些新补充的人员在各方面是无法和以前的老兵相提并论了,比如“希特勒青年”师就接受了数千名来自空军和海军的人员,不但不是志愿人员,也缺乏训练,仅仅剩下对希特勒的狂热。   
    虽然党卫军人员素质是江河日下,但武器装备却是更上一层楼。以“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为例,到2月22日,前者共拥有138 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包括隶属于该师第501党卫军重装甲营的36辆“虎王”。而“希特勒青年”师拥有近1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整个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拥有多达500辆以上的坦克和驱逐坦克,这是当时德军其它任何一个集团军都没法比的。   
    除了补充装备外,德军还尽可能多地从其它战区抽调精锐部队参加。算上众多的独立坦克和突击火炮部队,到3月初,德军在匈牙利的坦克数量将至少达到800辆以上(按苏方资料,德军的实力为900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一半为“虎王”"和“黑豹”)。这是德军最后的装甲精锐了。   
    到3月初时,德军基本上完成了进攻的部署。在东线战场,自库尔斯克战役以来,德国人还没有在一个地区集中过如此多的精锐部队。这时,德军集中了“南方”集团军群和“E”集团军群所属31个师(包括11个坦克师)、5个战斗集群、1个摩托化旅、4个强击火炮旅,共计拥有德军官兵43.1万人、匈牙利军队1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630门、坦克和突击火炮877辆、装甲输送车900辆、飞机850架。德国人的计划是摧毁苏军左翼第26和57集团军以及新到的第一保加利亚集团军,然后在下一阶段,再向布达佩斯进军   
    虽然德军的部署即将完成,但德军的这次攻势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准备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几乎不可能完全瞒过苏军,德国侦察系统不断地发现对面的苏军正在拼命加强阵地。另外情报工作也相当差劲。在进攻开始前,德军情报部门只查到了苏军第一线部队的部署情况,对第二线兵力所知很少。比如直到苏军反攻开始,德军根本没有发现精锐的苏军第9集团军来到匈牙利参战。而且天气也不帮忙。从2月底开始,当地的天气变得出乎意料的暖和,这造成泥泞季节的提前到来。在巴拉顿湖地区,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有的地方泥浆深达人的膝盖。这对装甲部队来说无疑是最可怕的事情,在进攻中,行动迟缓的装甲车辆将会成为反坦克火力最好的靶子。而且面对这样的气候和路况,德军装甲车辆的机械故障急剧增多,还没开战,就把维修人员给累垮了。   
    为此迪特里希将军曾向陆军总部提出请求,希望延后这次攻势,但他的请求被驳回了,进攻将如期发动。此时此刻,对德军来说,唯一值得放心的仅剩下德军的士气。但即使是最狂热的党卫军也已经对最后的胜利不抱任何希望,他们唯一的指望是尽可能久的坚持下去,希望东西方之间的联盟会破裂,那样的话德国就得救了。   
    几乎在希特勒准备进攻的同一时刻,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司令为托尔布欣元帅)于1945年2月 13日结束布达佩斯战役后即着手准备向维也纳方向发起进攻。当得到德俗急附ィ夜セ鞣较蚪悄喜康陌屠俸地区的情报时,不仅仅是这两位方面军司令甚至是斯大林都相当吃惊,毕竟当时的德国已是朝不保夕了。从总体军力看,苏军占优势,有些还是绝对优势。仅苏军在匈牙利的兵力就接?00万,另外还有近20万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的部队。苏军拥有约1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二乌克兰方面军700辆,第三乌克兰方面军400辆)。在总体军力上,人员苏军占了大约2:1的优势,在装甲上苏军的优势也拥有1.4:1。

经过争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心以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实施顽强而积极的防御,疲惫和消耗德享突击集团;当德军实力衰竭时,苏军的坦克部队将攻击德军薄弱的侧翼,尔后向维也纳方向发起进攻。   
    为了顺利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斯大林特意派了铁木辛哥元帅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来到匈牙利,在这里三位苏联元帅一起制定了作战计划。在计划中苏军估计到这次战役的主要任务将落在托尔布欣元帅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身上,为此大量反坦克炮部队被派往该方面军的地段(包括数量众多的SU100自行反坦克战车,该车因此战而一举成名)。从进入匈牙利以来第一次,苏军有近一个月的充足时间来构筑防御体系,难怪战后苏军把库尔斯克战役和巴拉顿湖战役作为苏军防御作战的典范。   
    开战之初,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编成内计有37个步兵师6个保加利亚步兵师、2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1个骑兵军(官兵40.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70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407辆、飞机965架)。方面军的战役布势为两个梯队。诸兵种合成近卫第4集团军(司令为扎哈罗夫大将),第26(司令为加根中将)、第57集团军(司令为沙罗欣上将),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在第一梯队担任防御,第27集团军(司令为特罗菲缅科上将)为第二梯队,坦克第 23、第18军,近卫机械化第1军,近卫骑兵第5军,步兵第84师和6个炮兵旅为方面军司令员的预备队。基本兵力集中在德军主力可能进攻的近卫第4集团军和第26集团军的防御地带。   
    防御计划规定了几种行动方案,这些方案都根据敌军可能实施突击的情况,在现地进行过实兵演练。防御(包括对坦克防御)纵深为25~50公里,包括主要防御地带、第二防御地带、集团军防御地带、两个方面军防御地区、若干中间地区和斜切阵地。对坦克防御的基础是坚固的防坦克地域和强大的反坦克炮兵预备队。反坦克炮的平均战役密度为每公里18门,个别地段的地雷障碍物密度为每公里2700枚防坦克地雷和2500枚防步兵地雷。方面军建立了68个快速障碍设置队。第三乌克兰方面军所属空军第l7集团军(司令为苏杰茨空军上将)及第二乌克兰方面军所属空军第5集团军(司令为戈留诺夫空军上将)一部对陆军进行支援。方面军及时而妥善地做好了抗击德军突击的准备,巧妙地组织了协同动作和军队指挥。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苏军防御体系,其在巴拉顿湖的防御系统之完善,配备之强,完全超过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的防御体系。比如对预计的敌重点进攻地段,防御阵地共拥有27公里的战壕,火炮和迫击炮发射点130个,113个掩体,埋设反坦克地雷4249枚,反步兵地雷5058枚!一线师虽然人员不足 (一个师仅有3500人,平均每个团只有区区600人),但拥有的火力十分可观,全师共有各种火炮和迫击炮多达114门,包括6门122毫米榴弹炮和33 门120毫米大口径迫击炮。这样全师防线平均每公里拥有火炮达22门,经过集中后在最关健的地段上每公里火炮拥有量更高达70门!虽然没有坦克,但平均每公里部署的反坦克炮高达22门!各个火力点构成了严密的交叉火网,苏军等待德军的到来   
    3月6日凌晨4时30分,战场短暂的平静终于被打破了。在巴拉顿湖以南地区,德军突然开始全面猛烈炮击苏军防线,随后首先由巴拉顿湖以南地域向考波什堡,从德拉瓦河地区向北分别实施辅助突击。正如苏军所预料的那样,德军对防守在韦伦采湖和巴拉顿湖之间的近卫第4集团军和第26集团军实施了主要突击。德军集中了强大的装甲突击集团,主要为党卫军第六坦克集团军和第三装甲军的各个师,在个别方向每公里正面有50~60辆坦克,企图分割苏军,并向多瑙河挺进。   
    进攻的结果却让德军大吃一惊。其凌晨的炮火准备根本没起到应有的作用,进攻的第一波德国坦克进入苏军的防御体系后即连续触雷停了下来。在付出不小的代价通过雷区后,他们立刻受到苏军火力网的攻击,铺天盖地的火力打得德军不知所措。此时德军才发现苏军在这里部署了大量反坦克炮。这些炮伪装良好,在开火以前几乎不可能被发现,一些坦克甚至被摧毁后都不知道炮火来自何处。这些炮火构成了严密的火网,几乎没有死角,要克服这样的防御,只有正面强攻一条路。更要命的是,当德军装甲部队前进以后,跟进的装甲步兵们立刻处在精心布置的大量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形成的密集火力中,步兵一片一片地被扫倒,损失惨重。   
    苏军除了在地面抗击德军进攻外,还以不间断的航空兵突击对付德军突击集团。仅在3月6日一天,空军第17集团军即出动358架次,其中227架次是对党卫军坦克第6集团军实施突击。虽然德国空军拚命掩护,但进攻部队因空袭造成的损失还是相当的大.

在第一天进攻中,德军进展最大的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在苏军第68近卫步兵师和第233步兵师之间打开了一个缺口,并前进了大约4公里。除此之外,德军根本无法取得进展。在最北面,苏军一个加强团在其大约5公里长的防线上,击退了德国第一和第三装甲师,第356步兵师的轮番进攻,直到夜晚德第一装甲师才前进了大约2~3公里。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在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援助的情况下,这个加强团使得德国第三装甲军几乎无法再前进一步!   
    而第57集团军及保加利亚第一集团军、南斯拉夫第3集团军,同样顽强地抗击了在巴拉顿湖以南和从德拉瓦河各登陆场进攻的德军。
   
    参加首轮进攻的还有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其担任第一线突击的第23装甲师和第44步兵师未能突破苏军防线。当第一线德军急需第二线的“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的援助时,这两个师在6日日落前都没能进入攻击出发位置。'    

德军在进攻第一天以惨重伤亡的代价,才在主要突击方向模入苏军沙尔维兹运河以西防御约2公里,楔入谢赖盖耶什地域的防御约3~4公里。对于苏军来说,战役第一天的情况非常令人满意,德军不仅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段突破苏军的第一道防线,还被苏军大致弄清了德军的主攻方向。方面军司令员托尔布欣元帅一经判明德军主要突击方向,立即开始调整部署,当即加强了近卫第4集团军和第26集团军的防御。各快速预备队被调到谢赖盖耶什以南预先构筑的防御地带。第 27集团军务兵团占领了韦伦采湖至沙尔维兹运河地段。为了加强南翼,从方面军预备队抽调步兵第133军集中到佩奇地域。   
    3月7日,交战更加激烈。德军不顾损失,继续他们的攻势,约有2个步兵师和170余辆坦克在第26集团军地带内进攻。这一天,下着小雪,但气温不足以使得道路冻结,结果大量德军车辆陷在泥里寸步难移,道路情况的恶劣和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的攻势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这一天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进展只能用米来衡量,而损失却是出奇的重,第二党卫军装甲军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坦克,但没能达成突破。   
    在德军第二天攻势中,唯一可以称得上进展的仍然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经过“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联手猛攻,血战至3月8日,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终于突破了苏军第233师的防线,该军的前进速度明显加快,占据第二道防线的第236步兵师无法挡住他们的进攻。第一党卫军装甲军一鼓作气于3月9日突破了苏第236步兵师的防线,在这一天中德军狂奔了近20公里。当迪特里希将军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他立刻命令将属于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第 23装甲师加强给第一党卫军装甲军,企图扩大战果。   
    3月9日,是苏军感到最危急的一天。除了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突破以外,在德军左翼,德军另一支王牌部队——第一装甲师也突破了苏军第一条防线,并已经开始和第二条防线上的苏第三近卫伞兵师交战。同时德军右翼的第一骑兵军第三和第四骑兵师也在苏军第74步兵师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了应对这个危机,托尔布欣元帅命令第27集团军的第35近卫步兵军和第37步兵军剩余的4个师(第78、163、316和320步兵师)立刻向西,在第30近卫步兵军后方建立第三道防线,防止德国第三装甲军和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突破。同时他命令在第26集团军右翼的第四近卫集团军的预备队第31近卫步兵军南下,面向南部建立防御,防止德第三装甲军突破后向北旋转,攻击第四近卫集团军后方。   
    在采取了这些措施后,托尔布欣元帅还是不放心,他甚至分别向最高统帅部代表铁木辛哥元帅和斯大林本人提出请求,立刻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九近卫集团军交给他,利用这些部队向德军发动反击,否则他的防线有崩溃的危险!结果他很快得到了斯大林的电话:“那些部队将只被允许用于进攻!用你手头的部队去化解你的危机,我们认为你的部队已经足够多了!”   
    正当托尔布欣元帅忧心仲仲地向斯大林求救的时候,连续突破了苏军两条防线的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却已损失惨重,攻击力大大减弱了。10日,该军在得到23装甲师加强后继续攻击,但无法再突破面前苏联第33步兵军的防线,在其右翼德国第一骑兵军的攻势也在苏第66近卫步兵师的防线上受挫。   
    11日到15日,德军统帅部不顾巨大损失,继续增兵,并不顾一切地继续攻击着苏军防线。虽然每次都碰得头破血流,但德军不为所动,攻势依旧。   
    其中3月14日,德军孤注一掷将最后的预备队——担克第6师也投入了战斗。两方都杀红了眼,在许多阵地的争夺中,双方拚完了火力,就近身肉搏,铁铲、钢盔、刺刀、水壶、以至于牙齿、拳头都用上了。激烈战斗持续了一个昼夜,德军仅取得了一些战术成果,即楔入苏军韦伦采湖以南的防御12公里,楔入沙尔维兹运河以西的防御约30公里。此时此刻的德军已打得筋疲力尽,被迫于3月15日转入防御。虽然一些地区的进攻还在进行,但己对整体战局不起任何作用。和德军相比,苏军的防御比较轻松,只是在3月12日,托尔布欣才第一次投入坦克部队,第一近卫机械化军的一个坦克团去反击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在德军整个攻势期间,苏军投入战斗的坦克不超过100辆,此外托尔布欣手中还有一个完整的第五近卫骑兵军尚未参战。

    血拚到3月16日,德军已损失近4万人,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被击毁或失去战斗力,损失各型火炮约600门。德军的损失不光是大约50%的装甲兵力,其剩下的兵力在10天的激战后,大多也精疲力竭了。苏军的坦克部队却几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从3月6日到15日,苏军共损失32899人,其中阵亡和失踪8492人,受伤24407人,苏军坦克损失大约在50辆左右。在即将到来的苏军攻势中,在坦克上苏军将占3:1以上的优势。

    在苏军发动反攻的前夕,德军开始逐步转入防御,但由于苏军的反攻过于迅速,德军的防御体系远未完成,许多部队只来得及构筑了一些野战工事。在兵力部署方面,多瑙河南岸混合部署着德国第六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三集团军,从多瑙河南岸开始由北向南是匈牙利第23师,德国第711国民掷弹兵师,第96步兵师,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和党卫军第四装甲军(“骷髅”师和“维京”师),再南面就是参加德军攻势的第三装甲军。面对德军防线,苏军的进攻计划如下:马利诺夫斯基元帅部署在多瑙河北部的第53集团军和第七近卫集团军(隶属乌克兰第2方面军)在普列夫骑兵-机械化集群的支援下,将进攻德国第八集团军右翼部队,位于方面军最左翼的第46集团军将负责突破从多瑙河以南,德国第四党卫军装甲军防守地域以北的德军防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抽调第46 集团军10个步兵师中的3个师去和德国第711和96师以及匈牙利第23师对峙,第46集团军其余7个师和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则与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相对峙。在第一线苏军身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不但集中了他的炮兵主力,而且部署了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第18近卫步兵军和第75军共6个师,这样也就意味着苏军将13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军攻打仅有1个匈牙利师防守的地段。苏军总的计划是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将在16日首先发起进攻,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将在17日跟进,当突破德军防线后,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主力将挺进捷克和斯洛伐克,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和第二乌克兰方面军最左翼的第46集团军将进军奥地利。   
    对于苏军的这次攻势,德国情报部门未能得到任何消息。所以到16日,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突然开始进攻后,德军对于苏军的攻势目瞪口呆。但尽管取得了突然性,苏军的攻势进行得并不顺利,那些阻碍德军进攻的路况问题现在也开始影响苏军的进攻,而担任防御的第四党卫军装甲军和匈牙利第二装甲师的拚死抵抗,使得苏军在第一天的攻势中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17日,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第46集团军开始进攻。在这里苏军比较顺利,虽然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进行了顽强抵抗,但苏军仍然在第一天就突破了防线,德军软弱的反击没有起到丝毫作用。与此同时,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攻势仍然进展缓慢,苏军和德军对于每个阵地都反复争夺,直到18日晚上,苏军才勉强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但突破口并不大,而且德军仍占据着相当数量的阵地,继续可抵抗。   
    19日,拥有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提前投入战斗。这个最后的重击终于超出了“骷髅”师和“维京”师的承受能力,德军防线就在这一天被突破了,匈牙利部队开始崩溃,他们成连、成营、成团的放下武器投降了。当第一党卫军装甲军于20日赶到时,一切已经太晚,德军的反击被无情击退。迪特里希将军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延缓苏军的攻势,使得尽可能多的德军撤回奥地利而已,但惨重的损失是不可避免了,许多部队甚至是徒手逃入奥地利。   
    对于党卫军的惨败,希特勒失望到了顶点。3月27日,希特勒下令“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取下带有他名字的袖章,因为“他们已经被证明不配享有这种荣誉了!”

 

194504柏林会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军攻占法西斯德国首都柏林的战略性战役。1945年春,苏军已进入德境,A.希特勒为拖延战争,等待反法西斯同盟内部分裂,调集军队约100万人死守柏林,集中力量对付苏军。苏军最高统帅部为彻底消灭德军于其巢穴,结束欧洲战争,以3个方面军250万人的兵力进攻柏林。战役于 1945年4月16日发起,先后突破奥得河、尼斯河防线。25日又对柏林形成包围。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 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H.魏德林将军率部投降。8 日德军统帅部代表W.凯特尔元帅在柏林签署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整个战役,苏军共消灭德军93个师,俘获官兵约48万人,缴获火炮8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损失30.4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 1220门和飞机527架。柏林战役的结局,标志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苏德战争和欧洲战争的终结。

  1945年1月至4月中旬,德军在东西两线战场都遭受到盟军优势兵力的沉重打击。在东线战场,苏军已在宽大正面上前出到奥德河和尼斯河,攻占了维也纳,从东、南两面包围了柏林,距柏林最近距离仅有60公里。在西线战场,美英盟军进抵易北河,并向汉堡、莱比锡和布拉格方向发展攻势,距柏林也只有100余公里的距离。

  虽然德国已完全失去了取胜的希望,但希特勒仍然决心把战争进行到底。德军统帅部在柏林地域部署了“维斯瓦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两个集团军群的兵力,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和6个装甲师,共约100万人,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3300架作战飞机,并将陆军总部的8个预备师也用于柏林防御,此外柏林市内还有守备队20万人。为了坚守柏林,德军在柏林外围的奥德河——尼斯河地区构筑了纵深达20至40公里的三道防御地带。柏林市区防御围廓沿环城铁路构筑而成。市内设置了大量的街垒防御阵地,甚至在临街房屋的窗户上都修筑了坚固的射击孔,使整个柏林城变成了一座巨型掩体和射击阵地。希特勒声称:“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战斗下去,正如菲德烈大帝所说,要一直打到那该死的敌人中有一个精疲力竭不能再战为止”。

  为了先于美英盟军攻占作为德国政治中心的柏林,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从1945年4月中旬对柏林发起总攻。为此,苏军调集了3个方面军的强大兵力,共计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共约250万人,42000门火炮和迫击炮,6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7500架作战飞机。苏军计划以三路进击柏林:以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作为最强大的集团和攻击的先头部队突破奥德河东、西两岸防线和附近若干地段,从东面攻击。以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前出到尼斯河东岸的南部直到苏台德山麓,从南面攻击。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前进到奥德河下游,从北面攻击。

  进逼柏林

  4月16日凌晨5时整,朱可夫下达了攻击命令,苏军的炮弹呼啸着倾泄到德军的防御阵地上,轰炸机轰鸣着向德军头顶投掷下大量炸弹,整个大地都在可怕的颤抖之中。20分钟后,140多个探照灯一下子全部亮了起来,把德军阵地照得通明,德军士兵们目旋眼花,苏军乘机向对方阵地冲去。很快,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破了德军在柏林外围的第一道防御地带。与此同时,南面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亦于4月16日晨在尼斯河畔发起进攻,迅速渡过了尼斯河。

  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御地带后,当天中午即进抵到德军第二道防御地带,但是,当苏军推进到该防御地带的枢纽泽洛夫高地时,却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凭借有利地形,顽强扼守每一条战壕,每一个散兵坑,给予苏军很大的杀伤。朱可夫不断增加突击力量,并将两个坦克集团军投入战斗,但几次进攻都被德军打退。4月17日晨,朱可夫集中了方面军的几乎所有炮火,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近千辆坦克排成一列纵队向前推进,前面的一批坦克被击中起火,后面的顶走它继续前进。苏军士兵高喊着口号向前冲击,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接着往上冲。此时防守在高地上的数师德军已是伤痕累累,最终经受不住苏军狂潮般的冲击,开始向柏林市区方向退却,4月18日晨,苏军终于攻占了泽洛夫高地,继续向柏林城挺进。20日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先头部队第3突击集团军在库兹涅佐夫上将的率领下,抵达柏林近郊,使整个柏林城市区处于其榴弹炮和加农炮的射程之内。20日下午1时30分,苏军的地面炮兵群首次向柏林城内轰击。

  南面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强渡了尼斯河后,突破了德军在尼斯河的防御地带,尔后强渡了斯普雷河,前进了30公里。当朱可夫的部队在泽洛夫高地受阻时,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各坦克集团军首先从南面向柏林突击,至4月20日夜间,第3坦克集团军突入了柏林市南郊,第4坦克集团军也突进到柏林市西南郊。北面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于4月18日发起进攻,至19日强渡了东奥德河,牵制住了柏林以北地区的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的兵力。

  至此,德军在奥德河——尼斯河的防御体系被苏军突破,苏军3个方面军昼夜不停地向前突进,开始对柏林实施合围。至4月24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左翼部队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柏林东南会合,切断了德军第9集团军与柏林的联系,并合围了该集团军。4月25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从北面迂回柏林的部队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4坦克集团军在柏林以西会合,从而完成了对柏林的合围。柏林以北地区的德军集团,也遭到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部队的夹击,处境十分困难。同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所属近卫第5集团军西进到易北河,在托尔高地与西线美军第1集团军会师。

  市区激战

  鉴于苏军已兵临柏林城下,希特勒决定德军统帅部撤离柏林,他本人则留下“与柏林共存亡”。他下令军事机关的所有参谋和文职人员都毫无例外地参加战斗,并决定对按兵不动的指挥官要在5小时内处决,对退却的官兵不仅要处死,还要在他们的尸体上挂起“逃兵”、“胆小鬼”、“他背叛了国家、玷污了德意志民族”的牌子示众。

  4月26日清晨,在柏林上空,苏军数千架飞机再一次投下了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和汽油弹。在地上,平均每英里已部署到近千门的各种火炮集中射击,柏林转眼间成了一个昏暗的世界。轰炸和射击结束后,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派出无数个突击群和突击分队,从四面八方向市区突进。越是接近市中心,苏军前进越艰难。坚固的楼房、隐蔽的地下室、地下铁道、排水沟壕等等,都为德军提供了发扬火力的支撑点。因此,苏军不得不逐栋楼房争夺,逐条街道攻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此时希特勒仍在做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对柏林守备司令魏德林说“局势会好转的,我们的第9集团军即将到达柏林,同第12集团军一起,对敌人实施反突击,俄国人将在柏林遭到最惨重的失败。”一向对希特勒“报喜不报忧”的德军将领,使他们的元首不了解,部署在柏林东南的布施将军指挥的第9集团军已被苏军分割包围了,无法向柏林运动。在柏林西南防守易北河的第12集团军,由温克将军率领拼命向柏林靠近,但终因受到美军的牵制和苏军的阻击,在进至费尔希地域后就再也前进不了了。几乎与世隔绝的希特勒,呆在总理府的地下暗堡里不清楚上述情况,仍不断地发出由他签署的无线电报,调兵谴将。实际上,一些将领已不再那么坚决地执行他的命令了。

  4月27日,苏军已攻入柏林市的第9区,凯特尔才给柏林打来一个道出实情的电报,电报承认第12集团军不能继续前进,第9集团军也无法突出合围。希特勒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柏林守备司令魏德林向希特勒提出了守军从首都突围的计划,并保证“国家元首安全撤离柏林”,他还报告说,弹药只够2昼夜了,粮食和药品几乎告罄。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支持魏德林的突围建议,认为从军事的观点看,这个计划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希特勒意识到他已彻底输掉了到这场由他发动的战争,他拒绝离开柏林,他要在这里坚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4月28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所属的第3突击集团军和近卫第8集团军逼进了柏林的蒂尔花园区,这个花园区是柏林守军最后一处支撑点,由于该阵地有政府办公厅、国会大厦、最高统帅部等象征第三帝国权力的最高首脑机关,所以,柏林守备司令部把党卫军最精锐的部队部署在这里。崔可夫上将指挥的近卫第8集团军首先向该阵地发起了进攻,当天下午跨过了兰德维尔运河,占领了德军的通讯枢纽,掐断了柏林与外界的主要通讯联络。深夜,第3突击集团军在库兹涅佐夫上将的指挥下向国会大厦外围的内务部大楼发起强攻,德军进行着绝望却又是最顽固的抵抗,战斗一直持续到29日深夜,在守敌几乎全部阵亡的情况下,这座大楼才被苏军攻占。

  29日凌晨1时,希特勒宣布与等了他12年的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婚礼之后,希特勒口述了他的遗嘱,指定海军元帅邓尼茨为他的接班人,他决定自杀并希望他们夫妇的遗体在总理府进行火化。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与结婚才一天的妻子在地下暗堡的寝室里双双服毒自杀,并且,希特勒在服毒的同时,还举枪对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接着,戈培尔等人将希特勒和爱娃的遗体抬到总理府花园的一个弹坑里,浇上汽油进行火化。

  4月30日21时50分,苏军战士将胜利的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圆顶

  苏军攻占国会大厦的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着。30日下午6时,苏军士兵又一次向这座大厦发起冲击。盘踞在这里的近2000名德军,不愧是第三帝国的“御林军”,他们的顽强抵抗,使苏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血战中,即使苏军占领了大厦下面的楼层,在上面楼层守备的德军也不肯投降,苏军只好一层楼一层楼地与守敌搏斗,在大厦的任何一角,都在进行激战。苏军靠着源源不断涌进大厦内的强大兵力,才逐一粉碎了守敌的抵抗。21时50分,苏联英雄米哈伊尔.耶果罗夫中士和麦利唐.坎塔里亚下士将苏联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

  30日深夜,德军通过广播请求临时停火,要求与苏军进行谈判。5月1日凌晨3时55分,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打着白旗钻出帝国办公厅的地下掩蔽部,前往苏近卫第8集团军的前线指挥所谈判,克莱勃斯对崔可夫说:“我想告诉您一件绝对机密的事,您是我通报此事的第一位外国人,希特勒已于昨天自杀了”。克莱勃斯接着要求苏军先停战,然后等到德国组成新的政府后再进行谈判。崔可夫立即用电话将情况向朱可夫做了报告。十几分钟后,斯大林从莫斯科发来了最高指令:“德军只能无条件投降,不进行任何谈判,不同克莱勃斯谈,也不同任何其他法西斯分子谈”。9时45分,朱可夫根据斯大林的指示精神,代表苏军向柏林德军发出最后通牒:德军必须彻底投降,否则苏军将在10时40分对德军实施最后强攻。崔可夫让克莱勃斯把这份通牒带回给戈培尔等人,戈培尔见到通牒后,知道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了,傍晚便与妻子及六个孩子自杀了。

  5月2日7时,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前往崔可夫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时分,柏林守军全部投降。至此,苏德战争最后一次决战——柏林会战结束。此役苏军俘虏德军38万人,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而苏军也付出了30万人牺牲的代价。

  1945年5月9日,受希特勒继承人邓尼茨的委托,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什图姆普弗上将、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在柏林军事工程学院的食堂大厅内,向苏联及其盟国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3个月后,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以同盟国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

 

柏林战役的血腥记录

(1):苏联红军大兵压境

柏林——德国首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欧洲战争的策源地和纳粹制度控制下的德国的权力中心。在这里,希特勒策划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由于闪击战的成功而横扫了大半个欧洲。但是,当历史的脚步走到了1945年时,这个躲在柏林的西方帝国即将被东方复仇的烈焰所吞没。

攻克纳粹德国的权力中心柏林,无疑是反法西斯战争中无可替代的荣誉和功勋,日后也会给占领它的国家带来巨大的政治利益。作为在欧洲反法西斯战场上付出的代价最为惨重,也是以铁腕着称的斯大林来说,柏林乃是志在必得——除了荣誉和雅尔塔会议的讨论结果外,战后重建欧洲政治版图时,苏军在这里的存在无疑是促使在天平向苏联一端倾斜的重要砝码。早在1944年11月,苏军最高统帅部就基本上确定了柏林战役的企图,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期间又进一步进行了明确。在美英盟军一方,此时对柏林问题发生了小小的分歧:坚定的反共分子丘吉尔出于战后对抗苏联的需要,强烈要求由美英军队占领柏林,而以军人角度看待问题的欧洲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威尔出于对巨大的伤亡畏惧,决定遵守与苏联业已达成的协议(该协议将柏林划入了苏军的作战区域内)。丘吉尔到底没能说服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欧洲战场最后决战的重任落到了苏军的肩上。

[1945年4月1日-10日]奥得河

1945年4月初,苏军已经进抵柏林只有60公里。朱可夫元帅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已抵达奥得河,并在屈斯特林地域夺占了数个登陆场;科涅夫元帅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大加斯特罗泽至彭齐希间逼近了尼斯河,并在某些地段逼近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罗科索夫斯元帅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肃清了格丁尼亚地域的德军集团,一部由但泽西北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肃清了德军东普鲁士集团。4月13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攻占了维也纳。柏林此时也已经成为了一块风雨飘摇中的“孤岛”,其东、南两面都直接暴露在苏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按照大本营的决心,直接参加柏林战役的苏军共计3个方面军和配属的空军(即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一部,空军远程航空兵第18集团军(飞机800架),国土防空军和第聂伯河区舰队,再加上参战的波兰2个集团军,苏军总兵力达到了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总兵力25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余辆,作战飞机7500架。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实际上是担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右侧翼保障任务,以防止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受到来自北方的侧翼打击。按照最初的作战计划,乌克兰第1方面军只是执行助攻的任务:该方面军应以其右翼部队参加柏林战役,左翼在突入德军纵深后要左转去参加布拉格战役,其作战计划的第一方案只以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的1个坦克军由南面向柏林行动,其所属的两个坦克集团军(即近卫坦克第3、4集团军)的主力的行动方向是勃兰登堡、拉特诺和德绍方向。当然,该方面军也有一个以两个近卫坦克集团军向柏林行动的第二方案。苏军统帅部的最初计划将攻占柏林的任务基本上交由朱可夫元帅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来完成,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战斗分界线分别划在了柏林的北面和南面。

在准备柏林战役的时候,朱可夫曾经在建议总攻应在4月22日-23日发起,但已经把目光放在了战后新欧洲的斯大林,为了防止柏林成为英美联军的猎物,要求在中旬就必须开始向柏林的最后冲击。对于朱可夫在莫斯科向他呈报的作战计划,他在组织各方面军司令讨论确定了全线突击的作战方案后,4月1日正式批准。根据斯大林亲自审定的战役部署,攻占柏林这一无尚的光荣理应归属于朱可夫——他的 “胜利元帅”。

从实力上看,朱可夫的方面军也理应获得这样的荣誉:由近卫第1、2坦克集团军(其中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又加强了独立坦克第11军)、近卫第8集团军、突击第3、5集团军、第3、69、47集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及近卫骑兵第7军和最高统帅部炮兵部队组成的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在柏林正面集中了77个步兵师、315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4628 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1531门火箭炮——他的技术兵器相对于整个柏林地区的德国军队来说,已占有绝对优势。朱可夫4月12日的战役命令,则更体现了他集中优势兵力实施纵深突破的习惯:每个集团军在预计的进攻中正面只有7公里-10公里;在30公里正面上,平均每公里部署了76毫米以上炮270门-300门、坦克超过40辆!

在技术兵器的质量上,按坦克集团军-坦克军-坦克旅进行编成的苏军装甲部队,尽管还有一部分T-34/76和甚至少量的KV-1S坦克在使用,但一线部队的主体已经换装了威力巨大的T-34/85和IS-2坦克——根据坦克手泽马洛夫的回忆:为了图省事,不少IS-2坦克车组把炮塔顶部的DSHK机枪拆了下来。在重型突击兵器方面,除了坦克军/集团军所属的重型坦克和重自行火炮部队外,苏军新编的独立第7、9重型坦克旅也参加了战斗,以二战的标准来衡量,这两个旅是令人畏惧的:尽管每个旅只有1665人,但装备有IS-2坦克65辆,SU76自行火炮3辆,美制M3半履带装甲输送车19辆,装甲汽车3辆,其突击力已经远远超过德国的独立重坦克部队。除了IS-2重型坦克,也有一种说法是IS-3重型坦克也参加了柏林战役,但一方面缺少具体的证据,另一方面到1945年5月苏军才开始将第一批IS-3装备部队,因此IS-3参加柏林战役很可能是一些不太严谨的记者,根据胜利阅兵式上看到的IS-3做出的推论。

为了拔掉苏军在奥得河西岸的屈斯特林桥头堡,德国军队在不影响防御稳定性的前提上已经尽了全力:纳粹空军甚至杀鸡取卵式的出动了 “寄生飞机”——异想天开的德国工程师在战争后期把一架ME109或FW-190和一架JU88放在一起组成的怪物,在目标区上空分离后,在战斗机驾驶员操纵下,无人驾驶的JU88会像导弹一样携带3800公斤炸药撞向目标。但苏联红军历来在固守桥头堡方面颇有一套,无论是第聂伯河的渡口还是后来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引以为豪的“小地”(这是有理由自豪的),德军都没能消除苏军的桥头堡,在苏军已经空前强大的1945年,德军这样做显然是徒劳的。

与政治家的丘吉尔一样,斯大林此时的眼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战场,为了保证日后与波兰流亡政府的博弈中有更多资本,因此计划中参加柏林战役的除了苏联红军,还包括波兰第1和第2集团军——这支由“流亡”苏联的波兰共产党员和1939年被俘的波军组成的队伍,也是有相当战斗力的,他们分别被配属于白俄罗斯第1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1944年底到1945年3月,苏军向他们提供了1个SU-85自行火炮团(第13团)和更多的SU-76,除此之外,苏军还为波兰军队提供了T-34/85坦克328辆,并以71辆IS-2坦克组成了波兰第7和第8两个重型坦克团(不过柏林战役前,这两个团已经损失了45辆坦克,剩余的IS-2中有21辆又支援了在柏林以东损失较大的苏军)。

为了确保自己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苏军按照最高统帅部划定的进攻分界线,各方面军在4月5日—7日进行了沙盘上的图上演习。当然,在这最后一次攻势即将开始前,苏军虽然在兵力和兵器方面享有极大的优势,并且做出了周密的安排,但在德国腹地如果想像斯大林格勒的天王星行动一样达成进攻的突然性,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尽管苏军采取了很多战役隐蔽措施,但这些努力基本上是徒劳的了。在1945年4月15日,一个在屈斯特林桥头堡南部被俘虏的红军士兵则又告诉德国人,明天早上,得到新式坦克和强大榴弹炮加强的苏军将发动攻势,他同时供称,由于红军此前在德国领土败坏的军纪,斯大林还要求前线部队必须军装齐整、梳洗干净,以“有教养的形象”出现在柏林。德国将军闻此消息后得出的结论是,俄国人准备在德国建立长期的共产主义制度,而其中心就是目前还在第三帝国手中的柏林。斯大林将在这里结束战争。

 

(2):他们为法西斯殉葬

 

这时的德国军队,已经不再是1939年-1943年有组织的精锐之师,半大孩子、老头、各种各样国籍的“志愿兵”、高射炮手、水兵、甚至飞行员,都通过陆军、党卫队、地方纳粹党机关被拉到战场上当步兵:在1945年4月5日,德军第3军区就向第5党卫军山地军提供了2100人,向第11党卫军装甲军提供了2300人,德国空军则从8000人的训练部队中向第101军提供了2700人。靠着这些手段,德国人得以集结了大批兵员。以柏林战役的德军主力部队第9集团军为例:根据前民德军事档案馆保存的德军原始文件(编号MA DDR WF-02/7061, SHEETS 222),在4月15日,第9集团军“战斗力量”有90836人(详见附录)。 “战斗力量”这个词专指各步兵营和师属工兵营、侦察营的人数,甚至连炮兵(包括团属炮兵、高射炮兵、反坦克炮兵、各级野战炮兵)、装甲兵和自行火炮部队都不包括在内,自然更不会包括各种后勤和战斗保障部队。至于“战斗力量”和“总兵力”的具体数字差异,可以从保存在美国和西德档案馆的另外两份文件中清楚的显示出来:在库尔斯克会战前夕,德国第9集团军“战斗力量”为75713人,而“总兵力”则有335000人。总兵力是“战斗力量”的四倍(参见即将发表的《东线》第6卷)。同时根据这些材料,我们还不难发现,柏林城下布赛将军第9集团军的“战斗力量”,居然比库尔斯克会战时还要多出15000多人(如果两份资料的统计标准一致的话)。

第9集团军4月15日“战斗力量”统计
第101军 16391人

第5轻装师 4970人

第606步兵师 5495人

第309“柏林”步兵师 5926人

第39装甲军/第56装甲军 7591人

第25装甲步兵师 5605人

“明赫贝格”装甲师 1986人

党卫军第11装甲军 30654人

第9伞兵歼击师 6758人

第20装甲步兵师 4848人

第303“德贝里茨”步兵师 3860人

第169步兵师 5956人

第712步兵师 4882人

“库尔马克”装甲步兵师 4370人

党卫军第5山地军 15190人

第286步兵师 3950人

党卫军第32装甲步兵师 6703人

第391警卫师 4537人

集团军直属部队

法兰克福筑垒地域 13945人

第606俄罗斯步兵师 7065人

 

笔者没有找到柏林城下第9集团军总兵力的准确档案数据(通说是20万),不过当时该集团军各步兵师的总人数为7000到8000人,而“战斗力量”为6758人的第9伞兵歼击师在4月8日的总兵力更是达到11800人,第303“德贝里茨”步兵师也有1万人。除了编制内的陆军和党卫军野战部队外,第9集团军还拥有大量加强部队。如第404、408人民炮兵军,第23空军高射炮师(82个高炮连),第25炮兵团,5个反坦克营,1个迫击炮旅,1个迫击炮营等等。从这些资料判断,第9集团军总兵力大约在20—30万之间。另外根据西德资料,第9集团军在柏林战役前夕,共有658个炮兵连(包括139个高射炮连),2625门火炮。其中包括744门野战炮(不包括反坦克炮和步兵炮),695门高射炮(据说有一半高炮是88毫米口径)。上述数字没有包括迫击炮的可能性很大。就当时德军的实际装备水平和编制而言,第9集团军81毫米120毫米级别的迫击炮数量可能会在1000到2000门之间。

当然,在柏林战役方向的德国军队绝不仅仅只有第9集团军,还包括第3装甲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团军(苏联人还另外加上了第17集团军,这个拥有13个师及大量加强部队的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道对付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却往往被西方史料所遗忘)。根据德国陆军总部的统计,在3月初,维斯瓦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在奥得河和尼斯河分别有52万7千和41万3千兵力。按照苏联人的估计,4月中旬,第9集团军、第3装甲集团军,柏林卫戍部队,共有61万人;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有36万人。而代表西方观点的堪萨斯大学《当巨人冲撞》一书也认为,4月中旬,第3装甲集团军,第9集团军,以及柏林卫戍部队共有67万人(比苏联人的说法多6万),第4装甲集团军有15万人,第17集团军兵力不详。从这些资料看,传统所谓德军有百万之众参加柏林战役的说法丝毫也没有夸张。而战役进程中参战的兵力还不包括其中。

在装甲力量方面,柏林城下的德军也还是有一定实力的。根据民德军事档案文件MA DDR WF-03/5099 SHEETS 303-4,在4月13日,第9集团军共装备有坦克和强击火炮656辆,自行高炮16辆(未包括各种自行榴弹炮和自行步兵炮),其中有81辆“黑豹”坦克,49辆重型“虎王”或者“虎”式1型坦克。几乎每个德国兵团,包括步兵兵团都有了自己的装甲单位:第5轻装师编制有第1005坦克歼击连,拥有10辆长身管四号坦克、1辆三号强击火炮;而党卫军第11军第303“德贝里茨”步兵师拥有1个“德贝里茨”坦克歼击营(7辆长身管四号坦克,17辆三号强击火炮)和第303装甲侦察营(2辆三号强击火炮);第25装甲步兵师的坦克强击火炮自行高炮总数达到123辆,其第5坦克营拥有1辆四号坦克、30辆“黑豹”、7辆四号长身管、2辆四号自行高射炮,另外还有第25坦克歼击营(12辆四号长身管、31辆三号强击火炮、1辆四号坦克歼击车),第560党卫军坦克歼击营(5辆三号强击火炮,37辆“追猎者”),而配属的“第101夜战”集群也有37辆“追猎者”。

在德国第9集团军序列中,还有2个老牌的精锐坦克部队:党卫军第502、503重型坦克营。前者有29辆重型坦克、4辆四号自行高射炮;后者有10辆重型坦克。这些重型坦克大部分都是“虎王”(党卫军第502营1945年2月14日3月6日之间装备了31辆“虎王”,党卫军第503重型坦克营1945年1月25日装备了39辆“虎王”)。当然,德军的坦克力量在战役开始前的2天内估计还有些变化,以党卫军第503重型坦克营为例,根据其4月15日最后一次正式报告,共有12辆“虎王”,其中10辆可用,比4月13日增加了2辆。根据苏联人的估计,第9集团军、柏林卫戍部队、第3装甲集团军的坦克强击火炮总数为860辆。如果再加上中央集团军群的装备,德国人在柏林前线一共有1519辆坦克强击火炮可用。从各种德国档案看,这个数字是非常准确的。按照前民德军事档案馆资料(MA DDR WF-03/5099,BI.289f;d HGr weichsel,9,3.1945,Beitrag zum KTB),在1945年3月27日,仅仅维斯瓦集团军群就有452辆坦克和495辆强击火炮。

相对于空前强大的苏军,德国的兵力确实不够强大;负责柏林正面防御的海因里希大将所能指望的只有坚固的阵地。在托特劳工组织的配合下,“防御专家”海因里希麾下的德军在1945年4月完成了柏林防御阵地的构筑和完善。德军的防御阵地分为两大区域,包括奥得河—尼斯河地区和柏林防御地域。奥得河——尼斯河地区的防御是纵深梯次配置的,纵深为20—40公里。该地区由3个地带组成。第一地带为主要防御地带,由2—3道阵地组成,纵深为5—10公里,每个阵地都包括许多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并用1—2道战壕连接起来。第二防御地带距第一防御地带前沿10—20公里,由1—3道战壕和许多支撑点组成,其前沿通过河流、湖泊、沟渠和制高点等有利地形,纵深约在1—5公里之间。第三防御地带距第一防御地带前沿20—40公里,由许多坚固的抵抗枢纽部组成,并以1—2道战壕或交通壕连接,某些地段还掘有防坦克壕。总的来看,德军的防御还是相当坚固的。由于正面较狭窄,相应加大了德军纵深内的兵力,使第二防御地带也有军队占领。

此时,海因里希最后一个武器,就是大多数德军的士气和战斗意志。德军中自觉为纳粹制度尽忠到底的毕竟是少数,守卫国会大厦的那些党卫军无疑属于这类人,在后来战斗中表现顽强的希特勒青年团十几岁的孩子,恐怕更多的是出于对希特勒的个人崇拜而作战到底的;由于苏军此前的纪律败坏和戈培尔的宣传,才使得大多数德军还是愿意与苏军决一死战的,他们一厢情愿的指望着英美军队会将他们从“红色恐怖”中拯救出来。不过,不管德军的顽强战斗出于什么想法,在庞大的苏制战争机器前,现在什么东西都无法阻止纳粹德国这头怪兽摇摇晃晃地走向无底的深渊——多少生灵为这头怪兽殉葬,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3):砸碎“柏林之锁”

 

1945年4月16日-17日

奥得河-泽劳高地

1945年4月16日凌晨,莫斯科时间5时整(柏林时间3时)。

按照斯大林的计划,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空军第16、第2集团军的航空兵支持下发起了进攻,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第18集团军也以4个航空兵军的兵力,对德军第二防御地带的各支撑点开始进行突击。地面上,40000门火炮的齐射(突破地段每公里正面密度最大超过了300门)使得在柏林居民的远眺中,奥得河畔成了一个正在喷发的巨大火山口,在雷霆万钧的炮击中,除了师、团属中小口径火炮和“喀秋莎”外,军属和来自最高统帅部炮兵预备队的B-4M203毫米、BR-17型210毫米履带式牵引加农炮和BR-18型305毫米履带式牵引榴弹炮也不断发出令人恐惧的怒吼——苏联人的习惯把它们称呼为大威力炮兵,其中的BR-18榴弹炮,弹重330公斤,直射时可以摧毁2—2.5米的混凝土墙!

这场战役计划中的主角朱可夫元帅,在莱茵文特镇近卫第8集团军的指挥所中同崔可夫将军一起观看这场规模空前的炮击;在奥得河上的交战第一昼夜,苏军空军仅轰炸机就出动了6550架次支援步兵。在半个小时的炮击过后,红军将领们按照战前图上预演的结果确信: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障碍也许就是炮击后月球表面一样的地形。但是,对苏军行动方式和时间已经有充分预计的海因里希大将,根据自己在东线的经验,在炮击开始时已经将部队主力撤出第一线防御阵地。

紧接着,苏军阵地前沿间距为200米的140部防空用大功率探照灯一齐打开——这是朱可夫的创意,但不完全是独创:3个多月前德军在西线发动攻势时,也曾用了大量的探照灯借助云层为进攻部队照明。对于这个举动,事后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否定者中还包括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官崔可夫。

在强光的照射下,苏军的坦克、步兵像潮水般冲向德军第一防御地带。最初的突破是很顺利的,由于登陆场的面积有限,一部分苏军不得不强渡奥得河(奥得河在柏林以东又分成东、西两条支流,分别宽约150—200米)发起冲击。残存的一线德军对进攻者进行了绝望的狙击,但这只能略微迟滞苏军的行动而已。

进攻开始后的最初半个小时,德军几乎没有还击,因为其观察所和指挥所以及发射阵地均被苏军炮兵和航空兵压制,只有隐蔽在石头房屋和某些掩体内的少数未被摧毁的机枪、自行火炮和火炮能进行微弱的抵抗。苏军步兵部队与坦克,在炮兵的徐进弹幕射击过后实施进攻,最初的2公里进展顺利,虽然速度不是很快。但是在这之后,小河和沟渠阻碍了前进的道路,坦克和自行火炮开始落在步兵的后面;苏军进攻队形与炮兵、步兵和坦克之间的协调动作开始遭到破坏,原规定按准确时间实施的徐进弹幕射击逐渐停了下来,苏军的压制炮兵不得不改用逐次集中射击的方法来支持步兵和坦克。

黎明时分,苏军顺利地克服了第一防御地带,并开始向第二防御地带发起冲击,但德军未被摧毁的火炮和迫击炮恢复了火力并开始对着道路进行射击。此时苏军步兵和技术兵器正以密集的队形挤在前进的道路上,遭猝然一击,有几个团和营失去了指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近卫第8集团军,在这里碰上了强硬的“钉子”:德军第二防御地带的主要支撑点,被称为“柏林之锁”的泽劳高地。泽劳高地山势陡峭,下面还环绕着一条名叫哈乌普特的运河,时值春汛季节,河深水大,阻挡住了苏军的坦克。德军配置在泽劳高地上的火炮和经过伪装的设伏坦克,以火力封锁了河上为数不多的几座桥梁。

在苏军的进攻开始后,德军通过苏军进攻开始前从第一防御地带上撤下来的部队,进一步加强了泽劳高地上的兵力。原来驻守这里的德军是第9集团军所属的第9伞兵师和第20装甲步兵师,分别拥有6758人和4848人的“战斗力量”,加上从第一防御地带来的部队,人数会更多。对这一点,朱可夫元帅显然估计不足,他企图以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从行进间一举突破泽劳高地,以打开突破口使担任快速集群任务的近卫坦克第1、2集团军进入敌纵深以合围柏林。第20装甲步兵师的德军,采用以往苏军在防御时的战术,将为数不多的IV号坦克和3号强击火炮隐蔽在伪装良好的地下攻势中,在配属火炮和伞兵轻火力的支持下(个别伞兵装备了FG42突击步枪),在这里粉碎了朱可夫独占柏林的计划。

直到下午1时,苏军仍毫无进展,心急如焚的朱可夫了解到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已经顺利突破了德军尼斯河防线,突破纵深高出这里一倍的情况后,立即决定将用于纵深作战的卡图科夫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尤舒克的独立坦克第11军和波格丹诺夫的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分别沿近卫第8集团军和突击第3集团军打开的突破口,投入到泽劳高地地域。

以咆哮的IS-2坦克和ISU-122/152自行火炮为先导的苏军装甲部队,很快在遍布沟渠的沼泽地带陷入了混乱:当卡图科夫的坦克兵团开始通过近卫第8集团军的战斗队形时,道路变得更加拥挤,但又无法退到路两旁。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的坦克,简直是顶在一线苏军炮兵牵引车后面,结果使近卫第8集团军各师、军的第2梯队的机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投入交战的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面对此种情况也无能为力,因为它们无法展开,只能停留在奥得河河湾洼地的道路上。此时,如果德军还能集结出一个像样的轰炸机部队进行突击这里,无疑将给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带来灾难性打击——但此时德国空军有限的燃油已经优先发到了战斗机部队,轰炸航空兵已基本退出了战场。到这天黄昏时,近卫第8集团军只是在右翼的近卫第4步兵军略有进展,进抵泽劳以北并在火车站一带与德军陷入激战;在该集团军右面的突击第5集团军也略有进展,突破了德军一线阵地,但其左面的第69集团军也没能向前推进多远。

4月16日夜,冷静下来的朱可夫在向最高统帅部汇报后,不得不变更了兵力部署,集中炮兵准备强攻泽劳高地。翌日,在30分钟的强大的炮火准备之后,苏军于莫斯科时间上午10时30分再次以密集的炮火开始了进攻,这一天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配属的炮兵发射了123万发炮弹,约合2450车皮,98000吨!在空前强大的炮火支援下,苏军从近卫第8集团军右翼进展相对顺利的近卫步兵第4军(坦克第11军也加强该部)开始,逐步撕开了德军防线。尽管德军此时又向高地增援了第28摩托化师和168步兵师,但在这个血腥高地上镇守的德军,已经慢慢损失殆尽。当日下午到日终时,苏军终于局部突破了布塞将军的德国第9集团军依托泽劳高地的防线,日落以后,在这里开始了夜战。

与朱可夫的焦灼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从右翼向柏林以南波茨坦方向发动的进攻,由于没有地形作梗,进展十分顺利。17日晨,得意的科涅夫按计划投入了近卫第3和第4坦克集团军向柏林以南发动了强大攻势,这两支部队当天就前进了20-25公里。鉴于此时朱可夫预定实施纵深突击的坦克部队,仍然身陷于与泽劳高地德军的苦斗,急不可耐的苏军最高统帅部调整了战役计划,要求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共同完成攻克柏林的使命。

1945年4月18日—19日 泽劳高地-措森

4月18日凌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仍然在泽劳高地周围与德军纠缠,不过这时德军残部的抵抗只能是垂死挣扎了,战斗一直持续到4月18日晨,苏军以3万人的伤亡和大量坦克损毁为代价,终于冲上了泽劳高地但并未完全肃清德军。由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用了3天时间才完成了计划中第1天的战役目标,而且本来预定用于向柏林市突破的2个坦克集团军在战斗中遭受了一定的损失,按照斯大林的命令,科涅夫在他手下的两个坦克集团军到达吕本后,转向柏林,以完成与朱可夫共同攻克柏林的任务。

科涅夫在4月18日2时47分亲自起草的这份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为“第00215号”的训令时,心情肯定是极为愉快的,这是对一个参加苏德战争的苏联军人的最高奖赏;而此时的朱可夫的心头肯定是阴霾满天,攻克柏林的头功要被别人分去一半了。至4月19日日终前,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终于完全突破了奥得河地区的三道防御地带。其左翼的第47集团军和突击第3集团军进展顺利,为从北面和西北面包围柏林创造了条件,方面军左翼也形成了从北面包围德军法兰克福——古本集团、截断该集团与柏林地区联系的条件。此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坦克已开始向柏林以南20公里的小镇措森(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所在地)和卢肯瓦尔德发起冲击。但在措森近郊的森林地带,雷巴尔科将军的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遭到了德军和“国民突击队”反坦克火箭筒手的顽强抵抗,接受了朱可夫教训的科涅夫,随即命令坦克部队主力停了下来。根据德国人的吹嘘,在从4月1日4月19日,东线苏军一共损失坦克2087辆。 4月16日,布赛将军宣称他消灭了211辆苏联坦克,4月17日又干掉了106辆。但这些夸大的数字并不能够改变俄国人步步紧逼的事实。

4月18日,眼见在泽劳高地的柏林外围第二道防御阵地即将被突破,下午,戈培尔在总理府发出电令,要求包括国民突击队在内的所有部队紧急向第9集团军摇摇欲坠的二线阵地增援。当日,德军“库尔马克”和“明赫贝格”师投入了战斗,随后投入战斗的“国民突击队”有10个营,他们乘坐米色双层巴士赶到了战场——按照某些西方人的说法,这是此时德军尚能有组织参加作战的所有“国民突击队”1线部队,但是苏联人则宣布,在柏林先后组建了“国民突击队”200多个营。

柏林地区“国民突击队”的主力是那些尚未被抽调到其它战区的第2线部队,由于这些人主要是超过服役年龄和身体条件不适合服现役的人组成的,再加上只经过几天甚至几小时的训练,战斗力可想而知。至于他们的装备,则更加可笑:按计划,国民突击队的1层营应有649人,配备轻机枪31挺、重机枪6挺和步枪,2线营则应有576人,装备步枪和冲锋枪576支,但到苏军打到柏林城下时,他们的装备则是五花八门:正规军的装备,缴获的法国、捷克、苏联枪支、猎枪以及为他们特制的简陋枪支(正式产品的简化版)都有,步枪型号超过了15个,机枪型号也有10个——但这也仅仅是一部分人的装备。当时63岁的马克斯回忆,在柏林战役发起后自己的部队只有一些火箭筒;而胡贝尔则回忆,自己的部队平均每三四个人有一支枪和75发子弹。在国民突击队的武器中,惟一比较充足的是“铁拳” 反坦克火箭筒(也称为“长柄火箭弹”),主要是其型号铁拳60。这种一次性反坦克武器,尽管在城市巷战中是难得的反坦克利器,但在开阔地上直接用于抵挡坦克部队的快速冲击,则需要很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经验——但缺乏训练的国民突击队员往往缺少这些。由于“国民突击队”和希特勒青年团没有受过什么训练,作战技能很差,尽管后来的柏林巷战可以为这些作战技能不怎么样的人提供了较为有利的作战环境,但这些人在野战条件下与苏军坦克和精锐的近卫军老兵过招,与白白送死无异。

为了反击苏军的攻势,第56装甲军还向苏军后方派出了战斗群,期望以这种行动延缓苏军的攻势,但这个行动最终也失败了:在迪德斯多夫地域内,企图切断科斯钦至柏林的公路从而威胁近卫第29军和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物资供应的德军,与苏军派出的近卫第39师(在此之前属第2梯队)遭遇。苏军近卫第117团向德军发起了冲击,虽然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企图,但苏军的进一步攻势也被利用缓斜坡和反冲击遏制,双方以冲锋枪、刺刀、手榴弹和“铁拳”进行了混战。由于步兵没有消除这一威胁,苏军又投入了近卫机械化第8军的坦克,这才最终击溃了德国人,并击毁战车8辆。

 

(4):希特勒在炮声中过生日

 

1945年4月20—24日柏林近郊与市区外围

4月20日 ,柏林电台:苏军距柏林北郊只有7.5英里

奥得河畔德防线彻底崩溃后,任何一个清醒的人都可以看出,第三帝国存在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这一天开始,柏林电台的战报开始为帝国的末日进行倒计时:每日公布苏军距柏林市区的距离。

4月20日,前一阶段尚未全面投入交战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渡过奥得河发起了总攻,以牵制并歼灭德军第3坦克集团军主要兵力,保障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右翼安全。得到步兵支持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顺利攻占了措森后,向柏林以南攻击,并即将切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维斯瓦”集团军群的联系。德军将弥尔罗泽、吕本、措森、巴德的兵力向西调往柏林的企图尚未实施,就被卢钦斯基和戈尔巴托夫将军的集团军合围在弥尔罗泽、吕本、措森、巴德。进攻一直不太顺利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20日局面则终于有所改观:19日日终完全控制泽劳高地后,部队半天之内就推进了10余公里,并攻占了明赫贝格等德军据守的要点。已经全线后退的德军,在撤退时还没有忘记为苏军留下许多“意外的礼物”,道路和田野里丢弃的汽车、火炮,都可能在苏军抢夺战利品时爆炸;德军布设的地雷,尤其是有反扫雷装置的地雷,也给沿公路推进的苏军装甲部队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对于明赫贝格这样的小城镇,苏军则是以先遣小分队尾随溃退的德军冲进城区,然后在主力到来时再里应外合,瓦解了德军仓促间建立的防御。为了迟滞苏军,德军不得已派出了一些坦克和强击火炮进行自杀式的伏击,尽管偶尔能略微打乱苏军进攻的节奏,但德军在柏林外围的防御土崩瓦解谁也改变不了。

“这一天”,德国第56装甲军军长魏德林后来回忆道,“这是德军最为困难的一天,各部队遭受了巨大损失,筋疲力尽,再也顶不住优势俄军的进攻”。同一天,德国国防军统帅部的作战日志也作了类似的评论:“对最高指挥机构来说,德国武装部队悲惨灭亡的最后一幕业已开始……一切都是在匆忙之中进行的,已经可以听见俄国坦克在远处开炮……情绪十分沮丧。”

对魏德林炮兵上将个人来说,当天灾难性的战局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从4月20日下午8时开始,他和他的第56装甲军与柏林的联系就断绝了。城里谣言四起,说魏德林已经带着下属逃到了柏林西面的奥林匹克村,感觉自己被出卖的希特勒为此下达了逮捕魏德林的命令。

希特勒的这种情绪看来是很值得理解的,这天13点50分,突击第3集团军步兵第79军的远程炮兵的152毫米加农炮和第47集团军近卫第30加农炮旅203毫米加农炮开始炮击柏林——这是德国首都20世纪以来首次遭到敌军地面炮火的袭击,尽管已被美英轰炸机炸的面目全非,但苏军已到家门口的信号,这也即将给德国人带来巨大的心理震撼。就在第二天,德国人终于发现,他们受到的轰击不是来自空中,而是来自近在咫尺的攻城苏军——有位德国将军为了开脱还向希特勒保证:奥得河上没有铁路桥,苏联人是在用缴获的德国重炮轰击柏林。不久德国人从动物园防空掩蔽部上的观察所,发现红军炮群距离柏林只有8英里——从这一刻开始,将有180万发苏联炮弹,36000吨钢铁被无情地倾泄在柏林城内。

此时,德军在外围继续顽抗已经毫无意义,仍与柏林保持联系和已经失去联系的德军部队开始全面向西溃退。在德军的战斗序列中,虽然充斥着新兵和国民突击队员,但是一些陆军、武装党卫队中的老兵,仍然是一支令人畏惧的力量。以大名鼎鼎的党卫军503重装甲营为例,该营军士长卡尔?克纳的虎王重型坦克防守邦斯多夫时,先是在掩护步兵进攻时摧毁了2辆IS-2重型坦克;在接下来的撤退行动中,他又与正进行野战补给的苏军11辆IS-2重型坦克和120—150其它坦克遭遇,在这次偷袭中他又摧毁了39辆苏军坦克……在从在邦斯多夫撤向施特劳斯贝格的路上,卡尔?克纳的总战绩据说达到了100辆坦克和26门反坦克炮!因为这些战绩,他本人于4月29日被授予了骑士十字勋章,但这个数字是否准确,我们现在也有一定理由表示怀疑:从法兰克福向邦斯多夫进攻的是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第69和第33集团军,这两个以步兵为主的方面军,在理论上是不会有脱离步兵掩护的大型坦克部队集群的。不过对此时的德军来说,夸大吹牛已经是家常便饭。德国陆军第503重型坦克营甚至宣称他们在3天时间里就摧毁了1500辆苏联坦克和120门反坦克炮,其吹牛魄力之大,真是令人叹服。

整个柏林市,这时已经在所有居民和守军的努力下成为了一座巨大的堡垒,德军把城市接近地分成了3道防御地区:外阻击区、外城廓和内城廓。柏林城内的防御,共分为9个防御区,其中1个是特别防御区,负责掩护政府各办公大楼、帝国办公厅、秘密警察总部和国会大厦所在的柏林市中心区,其余8个防御区分别位于城市中心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各有两个区,每个区又区分为3—4个分区。市区构筑了交通壕并普遍地筑起了街垒,所有的临街建筑都被改造成为防御工事,高层建筑的窗户被加固后封死成为射击孔,以和地面上的街垒及地下射击工事构成交叉火力。在街道上,除街垒外还增设了防坦克障碍、鹿砦和混凝土工事。所有的火车站、桥梁和叉道口的接近地都被改造为坚固的支撑点,各条运河也是重要的防御地区。由于美英空军对柏林的空袭已经结束,为了不让保卫帝国首都天空的众多大小口径高炮“失业”,大量高炮被抽调去加强地面守军的火力,其中不乏威力巨大的88毫米高射炮。正在修理中的坦克,只要火炮还能射击就被拉去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隐蔽在十字路口和铁路桥边。

吸收了斯大林格勒经验的德军,这时只能希望在城市的瓦砾堆中拖住苏军前进的脚步,柏林城防司令部还警告居民要作好逐屋战斗和激烈巷战的准备。按照德军的计划,巷战将同时在地面和地下进行,为此德军在地下铁道、地下下水道网中也建立了防御工事并设置了通信器材,地下铁道和下水道网成了军队运动的通道和用来隐蔽的最佳工事。柏林市通向外部的公路,现在也都开始用填满石头的公共汽车进行堵塞。

有意思的是,4 月20日这天也是希特勒的生日。在炮声中,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勃劳恩精心设置了一个生日晚会,戈林、戈培尔、希姆莱等第三帝国的缔造者和邓尼茨、凯特尔和约德尔等尚在柏林的高级将领悉数出席了这最后的晚餐。除希特勒外所有在座的人,此时都已意识到柏林存在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但希特勒倒没显得特别沮丧,他对在座的人断言:“俄国人在柏林城下要遭到最惨重的失败。”不过,晚会刚结束,不少人就开始逃之夭夭。

 

(5):红旗出现在柏林城下

 

4月21日 柏林电台:苏军距市区已只有3—4英里

4月21日,苏军在前一天全线突破的基础上,开始部署对柏林的进攻。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突击第3、5集团军、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和第47集团军部队突入柏林城郊的环城公路,与据守城市最外层防线的德军展开了交战;第61集团军、波兰第1集团军则从城北穿过冲向易北河,准备与美军会师。为了防止泽劳高地的悲剧重演,朱可夫决定,近卫第1、2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8集团军也将全力投入柏林攻城战。乌克兰第1方面军此时,在柏林以南也开始对从法兰克福—古本地域退下来的德军进行突击,争取在柏林以南围歼该部,防止其退入柏林市区。

刚刚度过生日的希特勒到这天却还没有绝望,在3月6日被任命为柏林城防司令的原第11步兵师师长雷曼将军则摆脱了这个毫无前途的职务,希特勒要亲自掌握柏林防务——由于4月18日希特勒就下令:“柏林划入第9集团军防区。柏林地区的所有武装部队,其中包括国民突击队,均应由第9集团军指挥”,雷曼的职务事实上早就变得可有可无。这一日希特勒接管柏林防区后,亲自下令给党卫军的菲里克斯?施坦因纳将军,叫他向柏林南郊的苏联红军乌克兰第 1方面军的部队发动全面的反攻。柏林地区的所有一兵一卒,包括空军部队则也将全部投入战斗。发布命令的当天和第二天,希特勒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着施坦因纳反攻的消息。然而施坦因纳并没有反攻,他压根就没有想按希特勒要求的那么做。此刻施坦因纳心里已明白,凭他手中的4个七拼八凑、残缺不全的师去反击苏联的坦克集团军,无疑是以卵击石。

巧合的是,这一天,已经与德军城防部队交火崔可夫近卫第8集团军等部队,按朱可夫调整后的计划需要调往柏林南部和东南,因此也面临着阵前转向这样比较复杂的局面。如果德军此时有能力采取积极行动,很难说柏林战役的日期是否还会拖延几天。然而,崔可夫令近卫第4军继续佯攻等隐蔽措施也没发挥多大作用——因为柏林城内的德军高级将领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的勇气,根本不愿意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

在柏林以南的第9集团军一部分部队,也已经处于即将被苏军合围的态势中,纵然有心,却也难以挽救帝国的命运了。对于在科特布斯已经所剩无几的第4装甲集团军,希特勒的命令是向第9集团军靠拢。在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交战中,该集团军南翼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面对源源不断的苏军很快也使希特勒的期望落空了。

4月22日,柏林电台:柏林城郊有16个地点发现苏军

4月22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击集团所有的集团军都基本完成了调整,开始在市区作战全线展开。从朱可夫手中获得分享柏林权力的科涅夫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将实力最强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也前出至柏林南郊特尔托运河一带。同日,在柏林西南的易北河畔,温克将军的第12集团军按希特勒的命令,彻底放弃了对西线的防御,期望加入到柏林城防中去,但此时苏军已经到达了柏林以南,第12集团军几乎寸步难行。当天晚间,奉希特勒的命令,德国国防军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元帅奉命前往温克将军的司令部,督促该部向柏林进发。

在苏军方面,情况开始分化:一部分仍处在柏林外围的苏军,在向柏林市区的进击中可谓一帆风顺,特别是近卫第29步兵军,当天就前进了15公里,而已经遭遇到巷战的苏军,则开始再一次寸步难行。按照朱可夫命令投入市区作战的卡图科夫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在城市外围的巷战第1天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苏军的坦克手原本喜欢打开舱盖作战,但是为了防止德国人从炮塔舱口投进手榴弹,1945年的苏军作战条令中规定城市作战命令必须关闭舱盖。在IS-2坦克手泽马洛夫大尉的回忆中,对这条命令颇有意见:

苏军坦克在火力准备后,以纵队队形鱼贯开进了柏林郊区的大街,街道上遍地的瓦砾,使本来对坦克部队来说就不宽的街道变得更加狭窄。苏军坦克几乎只能以一路纵队行进,车长和炮长紧张的注视着周围的情况,然而在坦克内视野受限的情况下,他们根本发现不了什么目标。德国士兵(当然也包括那些“国民突击队”和希特勒青年团)静静地伏在建筑物内或废墟中间,等着他们的猎物进入陷阱。等到苏军坦克完全进入街道后,德国人则有无数长柄火箭弹、燃烧瓶和88毫米反坦克炮弹从瓦砾堆和建筑物内飞出,迎接这些不速之客。

尽管对付IS-2的正面装甲很吃力,但从侧后甚至从顶部摧毁这些红色巨兽,铁拳火箭筒则十分称职;而没有多少战斗经验的“国民突击队”和希特勒青年团,也正适合在几乎不需要瞄准的距离上给苏军以猝然一击。被“铁拳”命中的IS-2从外表看并不会形成多大的穿孔,但金属射流往往会引爆坦克里的燃料和弹药,使这种巨无霸在耀眼的爆炸中成为坦克手的坟墓。那些侥幸没有殉爆的坦克里,很多坦克手会因为受伤而无法打开舱盖,战友们这时简直可以听到坦克手们敲打炮塔壁的声音和嚎叫——但谁也不能去救他们,因为MG-42的机枪手可能就在某一个角落里等待他们。在泽马洛夫的回忆中,这最后一战也是他经历的最艰难的一战。

苏军坦克在进入较宽的干道时,往往会将4辆以上的坦克分成两组,第一组按一辆从街左侧、一辆在右侧的方法前进,第二组则负责掩护;通常情况下每个重型坦克连至少会配属1个步兵排遂行保护任务,但这样的部署并不能阻止德国“民兵”采取打了就走的战术。德军的88毫米炮则往往躲在街角的废墟中,随时准备向在街道上几乎无法横向机动的苏军坦克开火。德军的75毫米反坦克炮,往往会躲在建筑物的半地下室中,从地下室高出地面不过半米的窗口中狙击苏军——在这里它们往往很安全,因为近距离上仰角的限制使得坦克根本无法进行还击。

如果进入一个街区的坦克部队遭遇到首、尾坦克被击毁的情形,那么不幸的苏军坦克纵队就会如一条被掐住头尾的蛇一样只能疯狂地扭动身子,却不能移动半步。遭到突然袭击而惊慌失措的坦克乘员无法看清目标,只能对两侧建筑物进行盲目射击。苏军坦克上空有威力巨大的坦克炮,却无法把致命的弹药准确地发射到对手的身上。随着越来越多的苏军坦克被击毁,他们反击的火力也逐渐减弱下来。这时,德国士兵像一群猎犬一样围攻上来,使用“铁拳”对残存的和受伤的苏军坦克挨个“补枪”。逃出坦克的苏军坦克乘员自然也无法幸免,他们手中的手枪根本无法与德国士兵手中的毛瑟98K、MP40甚至是MP44抗衡。等到喧闹的街道重新沉寂下来后,整个大街上到处都是战死的苏军坦克乘员尸体和起火的坦克残骸,只有燃烧中的坦克发出的声音和车内偶尔殉爆的弹药发出的爆炸声。所有在独立方向上单独使用的坦克部队,都遭受了极为可怕的损失,仅后来参战的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就在柏林城内损失了104辆坦克,其它在步兵军编制内参战时间长的部队损失更为巨大。

4月23日,柏林电台:苏军占领奥拉宁堡、法兰克福,并在渡过哈弗尔运河后从北部进入柏林

4月23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二梯队第3集团军连同近卫骑兵第2军投入交战,隔断了德军第9集团军与柏林的联系。在柏林市区外围,别尔加林将军的突击第5集团军经过从凌晨开始的激战,强渡施普雷河后终于攻克了德军坚固设防的西里西亚火车站,菲尔索夫将军的第26步兵军和列热宾将军的第32步兵军率先冲入环城路以内的市区。紧接着,第9步兵军也渡过施普雷河插入德军内城。

柏林卫戍部队到底有多少兵力,没有准确的说法。希特勒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并在某次军事会议要求了解具体数字,回答是94094人。堪萨斯大学《当巨人冲撞》认为第56装甲军加上50个“国民突击队”营有12万人,《柏林:1945陷落》则认为有正规军45000人(包括拉脱维亚和法国伪军)、“国民突击队”40000人,希特勒青年团3000人。柏林城内尚有1万1千名警察,从其中曾经编组过至少2个警察营。但城内的消防队却指望不上了,他们很早就开着消防车逃之夭夭。由2700名希特勒青年团分子组成了坦克歼击特遣队,并参加过前线的战斗,其中很多人只有12、3岁,可战斗力并不差,美国人形容他们像“猎犬般敏捷,像克虏伯钢一样坚韧”。在柏林还有德国空军第1高射炮师,其师长奥托 瑟道少将最终成为了苏军的战俘,不过他们的88高射炮却是苏联人所不敢轻视的,当然一旦这种火炮被苏联人夺取并利用,给德国人造成的威胁同样致命。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德国高射炮师的人员总是多的惊人,有时甚至超过一个陆军军。

另外在柏林还聚集了很多乱七八糟的部队。如有2000人的元首警卫队;空投进来的罗斯托克等海军学校的上千学员,他们身穿有黄铜扣的蓝黄两色海军阅兵服,邓尼茨在临行前交给他们的任务是“救出元首”;希姆莱的部分卫队也被投入了战斗。另外各种各样的党卫军外籍“志愿部队”也都聚集在柏林,其中包括来自武装党卫军第15步兵师的拉脱维亚伪军(部分人员得以在易北河向美国人投降),据说有一个步兵营;由西班牙法西斯分子组成的党卫军第101连,有140到150人(1954年有21名西班牙党卫军分子被苏联施放);以法奸为主的武装党卫军第33“查理曼”装甲步兵师(法兰西第1师)也有一部分兵力进入了柏林,其中包括一个有300人的突击营,在战斗中据说有30名法国人被苏军俘虏。此外,还有恐怕永远也搞不清楚的诸多独立兵团的残山剩水。德国陆军第3军区在柏林可能也有一些分队,但军区司令部迁到了波茨坦。

苏联人对此有着另外一本帐。根据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部情报部的判断,1945年4月25日,在柏林城内有第9集团军的6个残缺师(其中5个师的番号搞清楚了,另有一个师不太清楚,奇怪的是西方史料也认为有5-6个师残部被围在柏林),1个党卫军警卫旅(估计是指元首警卫队),2个强击炮旅,3个坦克歼击旅(大概是希特勒青年团),6个反坦克营,1个高射炮师(应该是指第1高射炮师),2个高射炮师的部分兵力(其中一个可能指第23高射炮师,该师负责直接支援第9集团军;另外,第12高射炮师有部分兵力陷在城内),数十个国民突击队营,大批警察分队(如前所述,共有11000名警察)。其总人数为20万,装备25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有3000门火炮迫击炮。很难判断这些材料准确与否,毕竟德国人最终用于防御柏林的兵力是临时拼凑出来的,而且在1945年4月16日4月26日之间,其战斗编成发生过很大变化。首先是第56装甲军加入了城防序列,另外又有一些部队在4月24日前被派往前线。按照苏方说法,在4月18日从柏林城内就调出了1个警卫团、1个要塞机枪营、2个警卫营、2个警察营、第1旅(?)、21个国民突击队营、希特勒青年团坦克歼击旅、多拉坦克歼击旅(在德国正规军序列中没有找到这两个旅,估计是由希特勒青年团组成)给第9集团军(有些西方史料提到5个柏林的国民突击队营被派往前线,也有的认为前后有8万人),而这些兵力又有多少得以回到城内,也根本搞不清楚。其具体编成和人数还需要更多资料加以核对。

在这个对外联络尚未完全被切断的时刻,希特勒本来完全有机会离开柏林继续去掌控他的战争,但或许是对形势已经彻底绝望,或许是还在幻想最后一刻柏林的命运能有所转机,他拒绝了延续自己肉体和政治生命的选择。4月23日,原来部署在柏林郊区利希特非尔德士官学校兵营里的元首警卫队2000多名战斗人员在党卫军旅队长孟克指挥下,行军7英里,进驻希特勒所在的新总理府。孟克的部队接受过大量在前线作过战的伤员,因此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与希特勒做出同样选择的,除了一些死硬的纳粹和迫于律令的德国人,党卫军“诺尔兰德”师的挪威人、瑞典人,也即将退入柏林甘愿为即将灰飞烟灭的“千年帝国”殉葬。在这天收到柏林的命令后,在整补的武装党卫队第33“查理曼”师的法奸与卡姆伏斯卡尔军事学校的学员,找到了2辆小汽车和9辆重卡车向柏林进发,不过因为路途很长,在苏军合围柏林前几小时到达时,车队的卡车已经损失了2辆。

当然,战场总是以瞬息万变呈现在作战计划制定者面前的:在苏军面前出现意料外不利的同时,也有些意料外的惊喜。4月22日夜到4月23日凌晨,近卫第8集团军正在考虑如何强渡施普雷河时,苏军近卫第28、29军各部队已前出到河岸边。战士们在那里发现了很多供运动用的划艇和摩托艇,还有几艘载重量很大的驳船。各分队指挥员未等接到命令和指示,即在夜幕的掩护下,他们渡过了施普雷河,然后,苏军又顺利强渡了达米河。

渡河之后,近卫军营长谢马金和他的轻装步兵在没有重型火器支援的情况下即通过环城公路在森林的掩护下向市区进发,并且利用德军的疏忽和森林的隐蔽,以突袭方式歼灭了负责控制施普雷河渡口的德军,击毁SDKFZ251半履带装甲车3辆,俘虏德军100人。在城市防御作战中出现这样的漏洞,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无论是德意志民族细致周到的传统,还是中下级军官的主动意识都已荡然无存;而这些优势,很大程度已经转移到了久经战火的苏联红军身上。

(6):柏林成为“瓮中之鳖”

 

4月24日,柏林电台:苏军已经控制了柏林市区的四分之一

经历了4月22日—23日巷战的考验,朱可夫终于冷静了下来。在其回忆录《回忆与思考》中,他谈到了柏林巷战的中心任务:“柏林巷战的中心任务,在于不让敌人有可能把他们的兵力集中起来形成拳头,而要把他们的守备部队分割在各个单独的基点上,并迅速消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的关键点在于分割德国人的防守部队,朱可夫此时意识到以往苏军分割敌军的主要手段是大坦克兵团的纵深突击,但这一招在柏林的巷战中效果则完全相反。先不要说柏林是一座大城市,面积巨大,高层建筑众多,坦克部队的观察、指挥、协同均受到极大影响。光是先前的美英轰炸机和后来的苏军重炮,炸成的大大小小的弹坑和废墟,就可以使以机动作战见长的坦克的机动性极度降低,失去机动力的坦克的战斗力至少要下降一半以上,充其量只能起到伴随火炮的作用。笔者至今仍不很明白朱可夫元帅为什么会犯如此的兵家大忌,把大量坦克在缺少掩护的情况下贸然投入巷战。惟一较为合理的解释大概就是在泽劳高地前的停滞,使这位帅受到了斯大林的严厉指责,在急于建功的思想支配下,朱可夫命令坦克部队仓促进入柏林以分割柏林守军。遭受了当头一棒的朱可夫终于冷静下来,他毕竟是一位优秀的统帅,立即指示部队改变战术,稳扎稳打,一口一口地啃德国人的阵地。根据崔可夫的回忆,4月22日—23日后,苏军的柏林巷战转入了以强击支队和强击群为主要方式的新阶段。

4月25日,在易北河托尔高地域,乌克兰第1方面军所属近卫第58师的步兵与美国第1集团军步兵第69师的巡逻队会师。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联合起来的两个盟国的军人对相遇以握手和拥抱表示庆祝——尽管很快他们之间又将不共戴天。

这一天,在德军阵营中又发生了些有意思的事。在城市外围作战中与部队失散的第56装甲军军长魏德林炮兵上将总算到了还未被苏军控制的柏林郊区,拨通了一台公用电话。从电话的那一头却传来了令他震惊的消息: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已经下达了逮捕他的命令,罪名是临阵脱逃。现年54岁,在德国军队中服务了34年的魏德林此刻大概是百感交集。在他以炮兵团长的身份开始了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1942年1月1日,魏德林开始接管第86步兵师,带领这支部队在莫斯科城下应付苏军凌厉的冬季大反攻,一个月后晋升为陆军少将。从1943年到1944年他陆续晋升为中将、炮兵上将,并开始指挥装甲军。1945年4月10日,具有丰富东线战争经验的魏德林被任命为第56装甲军军长,他的军被集结在布赛第9集团军和曼陀菲尔第3装甲集团军背后,充当预备队。1945年4月12、13日夜间,第56装甲军被编入第9集团军——在苏军兵临帝国首都的时候,大概很少有人还会记得德国第9集团军和第56装甲军(1942年3月前称为第56摩托化军)曾经兵临莫斯科的往事(参见《东线》第3、4卷)。

就在这天,失踪多日的魏德林来到柏林,并打了那个倒霉的电话。而他的装甲军一部分此时正在柏林向东南方的施普雷河一线撤退中。在党卫军“诺尔兰德”第11装甲步兵师(该师是在4月18日夜间从第3装甲集团军调来的,是一支由北欧各民族“志愿军”组成部队)掩护下,魏德林的残兵败将渡过施普雷河,退入了柏林南郊和东郊。这项任务由“明赫贝格”装甲师的师长沃纳穆默特少将指挥。在德军撤退道路两侧的树木和电线杆上,吊着不少被处决的逃兵,而负责这项任务的各种党卫军特遣队和战地法庭则在混乱不堪的战场上到处晃悠,有时就把绞索装在箱子里。穆默特据说很不欢迎这种党卫军战地法庭,并扬言要对其格杀无论。不过话也说回来,除了党卫军以外,德国陆军的第3军区(驻柏林)也成立了类似的法庭,其任务同样是以最快的速度处决逃兵和意志动摇者。不过对于想开小差的人来说,陆军和党卫军的战地法庭和海军的相比,还是很人道的。邓尼茨毫不含糊的用处决维持着德国海军的反动传统。

而魏德林暂时管不了这么多,他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洗脱自己。为此他直接跑到了总理府。希特勒看来对魏德林的辩解非常满意,甚至还决定委任他为柏林城防司令。据说这项命令是由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向魏德林宣布的,而炮兵上将却并没有因此而欢欣鼓舞,却悲哀的回答说:“与其让我接受这项任命,倒不如先枪毙我”。魏德林此刻大概非常羡慕他的前任——雷曼将军。希特勒决定亲自接管柏林防区后,又据说突发奇想任命了一个只有27岁的中校贝伦芬戈尔担任城防司令,而在11个小时后又撤销了这道任命。不过此人还是被希特勒提拔为将军,负责柏林A、B防区。据说他在柏林战役最后的时刻还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搞来了12辆(!?)“虎王”或者“虎”式1型坦克(“明赫贝格”装甲师拥有后一种装备)。不过这个傲慢自大的年轻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很惨重:他最终沦为红军的战俘,而且一去不返。

不管魏德林乐意与否,他也只能接受元首的这项任命。不然的话,枪毙也只能是最佳的结果,搞不好还会被送到盖世太保,剥掉衣服,抽掉裤腰带,脖子上套上钢琴弦之类的玩艺。1944年720事件的几个主谋就是用类似的办法处决的,据说过程还被拍成了纪录片,在军队中放映过。而魏德林即便没有看过这部纪录片,对其间细节大概也会有所耳闻。于是他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把司令部搬进了班德勒大街,在那里指挥德国首都的最后防御战。 

这一天,苏军的进攻行动像正在收拢的绞索,在柏林市的周围越拉越紧。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近卫第8集团军、突击第5集团军、突击第3集团军、第28集团军等部已经从西南、西、北、南方向深入市区,进展最快的近卫第8集团军近卫第8集团军部队,在市区南部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部队在舍纳威德机场和特尔托夫运河会师。至此,柏林一带的德军被分割成两个部分:柏林集团和法兰克福—古本集团;德军在柏林东南作战的第9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各一部组成的强大的古本集团,已被苏联两个更强大的方面军合围。同时,该近卫第8集团军将进攻方向由南转向西北,与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一起向市中心突击。在柏林城外,第47集团军和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则从城北绕过市区后开始转向南下,即将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近卫第3坦克军北上的部队会师。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以主力关注法兰克福—古本集团外,坦克第3集团军也开始以一部兵力从柏林以东北上合围柏林,集团军主力从柏林市的南郊杀入市区。

傍晚,柏林通向外部的最后一条主要公路被苏军切断。

4月25日,柏林电台:苏联军队即将完全切断通往西方的道路

刚刚上任的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对属下部队的实力没有也无法进行准确统计,就匆匆忙忙的开始部署最后的战斗。他所防御的首都加上郊区,面积为325平方公里。全城居民此前疏散了150多万,但仍有300万人留下。城内本来有足够30天之用的粮食和弹药储备,但由于害怕在空袭中毁于一旦,大都被分散到了郊区和城镇,而这些地方正逐渐落入红军之手。一些逃跑的指挥官还炸毁了弹药库,使得城里的供应形势更加不利。此外,魏德林对于原城防司令雷曼将全城划分为9个防区也颇有些不满,因为这些防区甚至还没有配备好司令部。为此,他用自己带来的部队对城防进行了重新加固,大量国民突击队和独立部队则负责配合主力师团。

在柏林以南,乌克兰第1方面军所属雷巴尔科将军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在马林多夫区与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左翼会师,加强有卢钦斯基第28集团军3个师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肃清了柏林西南郊的敌人,正在进行争夺施马尔根多夫的战斗。由于协同方面出现了问题,雷巴尔科的坦克兵遭到了苏军自己的航空兵的攻击而受到了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军大本营下达了训令,确定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战斗分界线,这条分界线由腾瓦尔德通过马林多夫、腾珀尔霍夫直到波茨坦车站,线上各点均由乌克兰第1方面负责攻击。

在4月25日日终时分,从柏林以东北南下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47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的部队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近卫第3坦克军,在柏林以东的凯特坎地区会师,柏林市已经完全陷入了苏军的包围。但在市区的战斗中,尽管配属了步兵部队并根据斯大林格勒等城市作战经验组织了强击群,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在野战中所向披靡的IS-2坦克和T-34/85坦克,在城市作战中还是暴露出了以装甲部队攻城时的巨大缺陷:坦克手们把床垫等东西挂在炮塔周围来提前诱爆“铁拳”,这确实对保护坦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根据苏军的统计数字,柏林战役中毁伤坦克的80%是因为炮塔被命中,而所有毁伤的坦克中,70%是遭到了“铁拳”的致命一击!对火箭弹提前诱爆后在装甲表面形成的小坑,苏军坦克手们往往叫做“女巫之吻”。由于很多坦克手把IS-2炮塔上的机枪拆掉了,这给他们对付对于3层以上楼房里隐藏的德军带来了很大麻烦。为了保证向市区挺进的速度,朱可夫将方面军预备队,戈尔巴托夫将军的第3集团军沿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的路线投入交战。

此时,在魏德林麾下进行巷战的德军,主力战斗部队和部署情况如下:

“明赫贝格”装甲师负责柏林市区东部第1、2防区(或者叫A、B防区),主要敌人是苏军第5突击集团军。“明赫贝格”装甲师在1945年3月5日开始组建,3月8日在明赫贝格地区建成,一度被称为“明赫贝格”装甲旅。在柏林战役开始时,“明赫贝格” 装甲师的“战斗力量”为1986人,总兵力为6000人。拥有1辆三号坦克、2辆四号坦克、21辆“黑豹”、10辆“虎”、1辆四号长身管、1辆四号坦克歼击车。在该师短暂的历史上,只有一个师长,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那位很有个性的沃纳?穆默特少将。

“明赫贝格”装甲师战斗序列:

“库默斯多夫”坦克营

“明赫贝格”坦克营

“明赫贝格”炮兵团

“明赫贝格”装甲步兵团(第1、2营)

“明赫贝格”装甲侦察营

第682坦克歼击营

第301陆军摩托化高射炮营

“明赫贝格”摩托化装甲工兵营

党卫军“诺尔兰德”第11装甲步兵师负责东南部第3防区,对抗苏军第8近卫集团军和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等部队。该师在1944年12月有9000人,1945年4月13日装甲兵力包括第11党卫军坦克营(装备四号长身管10辆、三号强击火炮22辆),以及配属的党卫军第503重型坦克营(10辆重型坦克、7辆四号自行高炮),总计42辆坦克强击火炮,7辆自行高炮,其它类型的自行火炮不在统计之列。到了4月26日,据说只剩下8辆“虎王”坦克和强击火炮还可以使用。该师原师长旅队长齐格勒在此前的战斗中已经被苏联人打得丧魂落魄,魏德林便把他撤了职,并在4月25日指帕克鲁肯贝格古斯塔夫旅队长指挥“诺尔兰德”师。而倒霉的齐格勒最终在突围时被红军的炮弹炸死。新师长克鲁肯贝格在把司令部设在施塔特密特车站后,也差点成为了苏联炮弹的牺牲品:在4月27日,车站被从中间炸开了花,“诺尔兰德”师司令部有4人被炸死,15人被炸伤。而且克鲁肯贝格也同样不能对他的所有部下实施有效指挥,因为很多部队在进入市区时已经被分割包围,其中“挪威”和“丹麦”团以及党卫军第11工兵营的部分兵力部署在斯普雷河的桥梁附近,希特勒青年团在那里也有一些兵力。“查理曼”师的法国党卫军,也伴随该师在市中心一带布防。

“诺尔兰德”师战斗序列:

党卫军第23“挪威”装甲步兵团

党卫军第24“丹麦”装甲步兵团

党卫军第11歼击团

党卫军第11“冯?萨尔扎”坦克营

党卫军第11坦克歼击营

党卫军第11装甲炮兵团

党卫军第11高射炮营

党卫军第521火箭炮营

党卫军第11装甲侦察营

党卫军第11装甲通信营

党卫军第11装甲工兵营

德国空军第9伞兵歼击师负责防守柏林北部的第7、8防区,对抗红军第3突击集团军。这个师在4月8日有11800人(一说临战时12000人),4月15日统计的“战斗力量”为6758人。而在4月13日,其所属的第9伞兵坦克歼击营只有8辆“追猎者”。柏林战役开始时,师长为勃劳尔将军,4月19日为赫尔曼上校所取代。

第9伞兵歼击师战斗序列:

第25伞兵歼击团(3个营,迫击炮连,坦克歼击连,工兵连,自行高射炮排)

第26伞兵歼击团(3个营,迫击炮连,坦克歼击连,工兵连,自行高射炮排)

第27伞兵歼击团(3个营,迫击炮连,坦克歼击连,工兵连,自行高射炮排)

第9伞兵高射炮营

第9伞兵炮兵团(3个营)

第9伞兵坦克歼击营(3个连)

第9伞兵通信营

在柏林西南第5防区,部署了第20装甲步兵师,对付苏军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28集团军。该师4月15日“战斗力量”为4848人,总兵力8000人。4月13日第8坦克营有四号坦克15辆、四号长身管16辆、四号自行高射炮3辆。师长为朔勒泽少将。

第20装甲步兵师战斗序列:

第76装甲步兵团(3个营,坦克歼击排,摩托车排,通信排,工兵排,摩托化步兵炮连,摩托化机枪连)

第90装甲步兵团(3个营,坦克歼击排,摩托车排,通信排,工兵排,摩托化步兵炮连,摩托化机枪连)

第120装甲侦察营(轻型装甲车连,3个摩托车连,1个火力连)

第20坦克歼击营(3个自行反坦克炮连,1个自行高射炮连)

第8坦克营(3个强击火炮连)

第20炮兵团(3个营,1个营3个摩托化炮兵连)

第20工兵营(3个连)

第20通信营

实力最强的第18装甲步兵师是魏德林的预备队。3月份这个师曾经在东普鲁士被解散过,3月21日在维斯瓦河地区重建,主要兵力来自荷尔斯坦因装甲师和斯库恩森装甲师等部队。第18装甲步兵师在柏林战役开始时是陆军总部预备队,部署在屈斯特林以西的埃伯斯瓦尔德地区。师长是约瑟夫?鲁屈少将(1945年1月1日开始担任该职务)。根据 4月13日统计,该师连同配属的“东海”坦克训练队在内,有四号坦克26辆,追猎者19辆,黑豹2辆,四号坦克歼击车2辆。但在战斗中,该师的损失也不轻微,其第18炮兵团第3营在4月20日明赫贝格附近对抗红军坦克冲击的战斗中,有8名军官和163名士兵被打死,全部火炮都被摧毁。

1945年第18装甲步兵师战斗序列:

“斯库恩森”坦克营

第30装甲步兵团(2个步兵营)

第51装甲步兵团(2个步兵营)

第118装甲侦察营(轻型装甲车连,3个摩托车连,1个火力连)

第18坦克歼击营(3个自行反坦克炮连)

第18炮兵团(3个炮兵营)

第18工兵营(3个摩托化工兵连)

 

(7):总攻!突向市中心!

[1945年4月26日-5月2日]柏林市区

4月26日,柏林广播电台已不能正常播音,苏军发起了总攻

此时的围城中,不管魏德林手中的兵力是9万、12万还是20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在庞大的苏联攻城部队面前,他处于绝对劣势。到了4月26日,直接攻击柏林城的苏军共有464000人,装备1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2100门火箭炮,1500辆坦克、自行火炮。天空已经成了苏联飞机的天下,他们扫射地面任何一个看不顺眼的目标——仅从兵力对比上来看,就能看出德军的失败近在眼前了。

但是,苏军对胜利即将到来的憧憬又一次落空了。在柏林城高大的砖砌楼房、贴着巴伐利亚啤酒、巴黎美容膏广告牌和各种宣传品的灯柱之间,残酷的最后战斗开始了。苏联人的坦克开进了柏林,不但SU-152这样大口径自行火炮进入了市区,因为射角大而更适合巷战的BR-4型203毫米榴弹炮这样的大家伙也隆隆而至,在西里西亚火车站则有356毫米铁道炮用重达半吨的炮弹摧毁德军工事。在红军“像辛勤园丁在花园里洒水般”倾泄炮弹的时候,有经验的德军战斗人员则躲到地下室里。而炮击一停止,他们就爬到上面,依托每一条街道和每一座楼房向苏军射击。由老弱病残组成的国民突击队和“铁拳” 再次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而德国空军的88毫米高射炮则成为了苏联坦克的第2号杀手。在碎石垃圾成堆的柏林街道里,只要有一辆坦克被击中,其余的坦克就会被堵塞,然后德国人就可以用反坦克火箭弹逐个从侧面加以消灭。在市区建筑内,狭处相逢的两军官兵还展开了刺刀见红的白刃战,一个苏联士兵在把德国人掐死以后,才发现自己的肚子也被划开,肠子流了一地。柏林地下的下水道、地铁、地下管道和排水沟也变成了战场,德国人利用它们机动兵力,甚至往往能出现在苏军的背后。

4月26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强击柏林作战行动。由于苏军巨大的兵力和兵器优势,以及相对恰当的强击战术,德军的抵抗基点一个一个被摧毁了,苏军进展较为顺利。但随着与市中心的距离越来越短,德军的抵抗越来越猛烈,苏军的推进速度也缓慢下来,为了支持强击群的战斗,苏军1万多门炮每隔一段时间就同时开火射击。此时,柏林上空已看不到美英轰炸机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涂着红星机徽的苏军强击机和轰炸机,它们的轰炸威力虽然不如美英的重型轰炸机,但在巷战条件下攻击地面上的点状防御工事却较为有效。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负责从柏林的东面、北面和西北向柏林市区攻击,乌克兰第1方面军负责从柏林的西面和南面向柏林市区进攻。柏林市区被施普雷河一分为二,全长数十公里。柏林城的防御轮廓沿着帖尔托夫、哈费尔、帖格尔三条运河,围绕于市中心周围。柏林旧城高墙耸立,沿着城墙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施普雷河湾,河岸陡峭,又与兰德维尔运河相连,高高的河岸由水泥砌成,屏护着政府机关,其中包括国会大厦。

苏军各集团军的进攻地带都呈圆锥形,这是因为各集团军都在实施向心突击的缘故。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沿着兰德维尔运河向着提尔加登攻击。近卫第8集团军即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坚守斯大林格勒,立下赫赫战功的第62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有着丰富的巷战经验,特别注意发挥自动火器的近战作用和大威力火炮、坦克炮直瞄射击的毁灭性火力。在4月26日这一天,近卫第8集团军向柏林市中心推进了3公里,在个别地段上推进4公里左右。要知道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市区作战一般情况下苏军每昼夜只能推进2公里左右。该集团军右翼部队已进至布里采尔—茨维格运河,该运河在特里普托夫公园附近注入施普雷河,集团军左翼以及在主要方向上作战的部队攻占了布里茨和马里恩多夫两市区,并继续沿帖尔托夫运河向前运动。

在近卫步兵第79师进攻地带内,这天进行了一场典型的强击群夺占坚固建筑物的战斗。该师220团少尉瓦西里所指挥的强击群受领了消灭一座大楼德军的任务。这座大楼位于阿尔特?马尔肯大街和塔肯多夫大街的十字路口。德军将这座大楼改造成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所有的门窗都改造为射击孔,在地下室配备了小口径火炮,通过改造的通风口射击,在楼房二楼则配备有步机枪火力。他们还与邻近的防御工事保持着火力联系。瓦西里少尉命令重机枪班和两名反坦克枪手封锁楼房的窗户,命令配属的火炮消灭敌人机枪手和新出现的火力点。在苏军火力压制下,楼内守军的火力减弱了,苏军趁机发起冲击,一个突击组冲入大楼后,立即向地下室门窗内投掷手榴弹,然后消灭了德军的小口径火炮。巩固战果小组紧随突击组冲入大楼,在进入每一个房间前都先投入一颗手榴弹,然后冲入房间用自动武器横扫,逐屋肃清残敌。与此同时,另一个强击群则在攻击邻近的大楼,以使其不能以火力支持友邻。在柏林巷战的日日夜夜里,这样的场景反复不断的在柏林各处上演。

近卫第8集团军的近卫步兵第39、79师各团在强渡帖尔托夫运河后,立即对滕佩尔霍夫机场展开攻击。腾佩尔霍夫机场是当时柏林市能够使用的惟一“空中通道”。该机场的守卫部队是由高炮部队和党卫军组成的,还包括一些没有燃料被当作固定火力点使用的坦克。在该机场的地下机库里的飞机则注满燃料,随时准备起飞。为了掐断这一“空中通道”,防止纳粹头子们乘飞机逃走,苏军两个师包围了机场。苏军炮兵奉命以火力控制起降场。由于不了解地下机库出口的具体位置,苏军强击支队只好以机枪火力封锁了通向飞机跑道的道路。到4月26日中午,整个腾佩尔霍夫航空港及飞机场,连同地下机库、通信枢纽都被苏军占领。此时,柏林通向外界的所有通道全部被封闭,纳粹守军和纳粹党头子们成为瓮中之鳖(动物园附近的大街还能勉强起降飞机),被全部歼灭只是时间问题了。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不但“国民突击队”的防线一步步后撤,4月26日夜,尚有一些坦克的“明赫贝格”装甲师也抵挡不住苏军的压力,开始向A、B防御区内线。不过在选帝侯大街教堂前的广场上,武装党卫队则利用地雷,再一次阻止了苏军以独立重型坦克第34团为先导发起的攻势。在这之前,苏军主力在政府区南面的特雷普托公园开始对“诺尔兰德”师发起的进攻也不是很顺利,这里由党卫军第11工兵营和党卫军第11 “赫尔曼?冯?萨尔扎”坦克营的残余守卫。

4月27日,突向市中心的道路

27日,柏林的争夺战已经向市中心一带转移。根据东线战场的丰富经验,苏军在巷战攻坚中基本依靠强击支队和强击群。强击支队和强击群是指执行强行攻击坚固目标的战斗编组,强击支队通常下设若干个强击群。实际上,苏军早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就编组并使用了强击群,这时使用自然也是轻车熟路。苏军强击支队和强击群都是多兵种合成编组的,通常包括步兵、炮兵、坦克兵、工兵,有时也包括一些喷火分队。典型的强击支队一般由一个加强步兵营担任,具体编成是:1个步兵营,加强1个坦克排或连、1个自行火炮连、1个120毫米迫击炮连、1个122毫米榴弹炮排或连(或者更大口径的火炮连)、1个工兵连、有时包括1个喷火班。强击支队一般用以在某一方向(一条街道)作战或负责攻占某一个大的目标。强击群一般由步兵排至步兵连担任,加强有1至2个重机枪班、1至2个背囊式喷火器班、1至2个炮兵排、1个坦克排或自行火炮排。强击支队和强击群全体人员配备较多的手榴弹,包括发烟手榴弹、燃烧弹和反坦克手榴弹以及缴获的“铁拳”,以便于房内战斗和克服坚固工事。以上是步兵部队强击群的编组情况。坦克集团军在受领单独进攻地带后,也编组自己的强击群,具体由1个坦克连、40-50名冲锋枪手、1个工兵排、1个炮兵连组成,与步兵部队编组稍有不同。强击群通常用于攻占某一坚固的建筑物或工事。强击支队和强击群行动前都要进行猛烈的火力急袭。在攻打筑垒建筑时,通常分成两个组,一个突击组,一个巩固战果组。突击组在坦克和炮兵火力掩护下冲入建筑物后,首先应封锁敌屯兵洞(一般是地下室),然后以手榴弹和燃烧弹消灭里面的敌人,巩固战果组清除建筑物内敌其余兵力,然后组织对该建筑物的防御。

由于地形生疏,苏军在柏林巷战中主要以小规模的强击群作战,强击群的兵力虽然很少,但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对敌进行猛烈的冲击,就能取胜。在攻击中,在付出了血的代价后,苏军的强击群十分注意避开笔直的大街,专走斜街小巷,利用旁门后院以及在房屋中打穿的豁口进行穿插。如果是对一个街区实施冲击,则应把该街区分割成数块,使守敌变成彼此孤立的几个部分。对一座楼房或一个街区的冲击,应从不同的数个方向同时实施。炮兵以拦阻射击的方法对冲击目标的两翼和纵深进行周边射击,使该目标与友邻隔离开来,从而使敌人得不到外界支持,同时炮兵应以火力制止敌人反冲击。由于射击距离近,火炮必须精确瞄准以1—2发炮弹解决问题,否则必然被击毁。

在巷战中,苏军团级单位一般负责500—700米的正面,营级单位则沿着负责250—500米、2条街的正面组织强击。坦克部队通常编入强击支队,并直接在其战斗队形中行动。部分坦克留作预备队,用来抗击敌人反冲击和掩护侧翼。坦克在强击支队编成内主要任务是摧毁阻碍步兵前进的发射点,步兵则消灭敌人长柄火箭弹射手。坦克分队以车为单位向预定的楼层射击,行进时沿街道两侧行进,沿右侧行进的坦克向街道左边的高层建筑物射击,沿左侧行进的坦克向街道右边的高层建筑物射击。如果在沿街道进攻时,在冲击方向上没有防坦克障碍物而且反坦克火力较薄弱,则坦克搭载自动枪手高速前进,通过几个街道区进至十字路口、广场或街心花园处巩固下来。在坦克后行进的步兵肃清所过街区的敌军。在柏林巷战中,近卫坦克第2、3、4集团军均受领了单独的进攻地带,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则配合突击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8集团军执行战斗任务。这时,坦克部队只沿包括几条平行街道的基本方向行动。坦克旅一般沿1-2条街道进攻,机械化旅则沿3-4条街道进攻。当然,坦克旅和机械化旅也以强击支队和强击群形式行动。

为了对付苏军的强击群和空前强大的火力,德军的防御部队只能采取“打了就走”的战术,用手榴弹、铁拳、机枪和迫击炮对苏军进行灵活的狙击和偷袭。在街垒固守的部队,特别是庞大的88毫米高射炮,由于行动不便,往往在第一轮战斗后就会成为苏军重炮或强击机的牺牲品。城市作战同样影响德军坦克的机动性,其装甲车辆主要用于在有利地势下进行伏击。由于无法依托街垒或建筑物挡住苏军的去路,因此尽管德军的袭击可以给苏军造成较大伤亡,但对迟滞苏军行动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这一天,德军在赫尔曼?戈林大街、威廉大街等要道都与苏军发生了激战。魏德林以手中剩余的部队,在空军和其它形形色色武装人员的协助下,成功的击退了崔可夫近卫第8集团军强渡兰德维尔运河的第一次攻击。

在绝对优势的苏军的不断打击消耗下,德军的战斗力在不断减弱,阵地也在蚕食之下越变越小。在4月27日的日终时分,苏军已进至纳粹德军的最后防御地区——提尔加登,这里距离包括帝国办公厅、国会大厦等纳粹德国的核心权力机构已非常近;近卫第8集团军和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也进入了市中心区,在空军部一带与德军肉搏。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地段内,德军虽然也在逐步后退,但战斗同样极为紧张激烈。雷巴尔科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已经攻占过很多城市,以往每次都是通过机动和迂回,迫使德军放弃城市。但这次完全不同,每一寸土地都必须一寸一寸地攻占,擅长机动作战的坦克军团陷入了城区作战的泥沼。此时,苏军进攻节奏暂时停顿了下来,整个德军柏林集团已被压缩到市区由东到西的一条狭长地带,这一地带长16公里,宽2—3公里,个别地方宽5公里

(8):街头的尸山血河

4月28日—29日,提尔加登

苏联军队历来是“大炮兵主义”的崇尚者,这些红色战争之神也在柏林巷战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柏林,苏军大量使用了大口径火炮攻击德军的坚固建筑物,由于榴弹炮的射角更大,因此应用中也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炮弹能够贯穿1座小型住宅楼的152毫米火炮仍不能满足攻坚的需要,因此苏军把203毫米B4榴弹炮也拉进了柏林市区。对于已发现的德军工事或街垒,苏军的重型火炮时常在200—300米的距离上进行直接瞄准射击;如果是对强击支队的火力支持,以400米纵深为界实施密集射击,对更大纵深只射击广场、十字路口和拐角建筑。编入强击支队和强击群的火炮在攻击建筑物时,以大口径火炮和重型自行火炮向地下室和建筑物低层射击,中小口径火炮则向建筑物中层和高层窗口射击,迫击炮向屋顶射击,掩护强击群接近建筑物。配属于强击群的工兵,在强击群内担任在废墟和障碍物中开辟道路和扫雷的任务,此外工兵还对建筑物和其它工事实施侦察,进行坑道作业,同火灾作斗争,同时担负对坚固建筑物的爆破任务,喷火分队则用来消灭坚固工事和坑道内的敌人。

以上是苏军在柏林巷战中强击支队和强击群及其编成内各兵种的运用情况。

在夜间,战斗也没有停歇,从空中飞行员们可见看见苏联士兵手中的火把在黑暗中挪动。不过在残酷战斗中,越来越多的德国人逐渐明白,战败不可避免!苏联人开始尽量避免从街道上通过,而开始在加强的坦克和火炮支援下,逐个房屋的清剿。越来越多的德军士兵被打死在窗户旁,或者和碎石一道被炸上天、被坦克履带碾成肉泥。

笼罩在末日气氛中的德国人不仅士气瓦解,有时甚至连做人的尊严也开始丧失。过去道貌岸然的德国将军追逐半裸的女通信员;在希特勒总理府的角落里发生着集体淫乱;汹酒也成了摆脱灭亡恐惧的灵丹妙药。普通市民们对于驻扎的军队没有什么好感,因为他们会招来苏联人暴风雨般的炮击;而一些买卖人则用他们藏着的私货去讨好冲进来的东方征服者,某位德国老板就向红军提供了可口的白面包。柏林的工人阶级似乎多少有些指望,在他们中流行着某个德国女歌手的话:宁可让俄国人贴着我的肚皮,也不愿英国人的炸弹落到我的头顶。这种不怎么令人高兴的俏皮话背后另一个无情的事实是,不管斯大林是否打算让红军以“有教养的姿态”出现,事实这是不可能的。强奸和掠夺到处发生。现在红军士兵感兴趣的是报复、是发泄,或者是为战后注定艰难的生活创造一点物资保障,而不是国际主义。在苏德战争中,国际主义已经被希特勒枪毙了,并被送进焚尸体炉烧成了灰。

目睹了柏林地狱般的景象,魏德林炮兵上将早已对希特勒援军将至的保证失去了信心。事实上,他原来所隶属的第9集团军主力溃败,只有2-3万人(苏联人对这个数字异议很大,认为至多不过几千军人逃脱)得以逃到西方军队的阵地寻求庇护,而温克的“援军”也是自身难保。1945年4月28日早晨,已经另有打算的魏德林开始清点家当。他的第56装甲军还有4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可以使用,处在其指挥下的战斗部队大概有3万多人(大部分国民突击队看来没有包括在内)。魏德林和他的参谋长花了几乎一天的时间草拟突围计划。计划指出,德国人在柏林坚持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天,弹药即将耗尽,粮食和医疗物资仓库也大都落入红军之手。为此,魏德林打算把部队分成3个梯队突围。第1梯队包括第9伞兵歼击师主力、“爱德尔”战斗群、第18装甲步兵师;第2梯队包括2个团和空投的海军人员,希特勒的卫队将掩护元首和其它官员在该梯队突围;第3梯队包括“明赫贝格”装甲师和年轻的贝伦芬戈尔将军的战斗群,党卫军“诺尔兰德”第11装甲步兵师,第9伞兵歼击师的部分兵力。突围部队将沿维尔格尔姆施塔特以南的安德尔一黑尔街向城西北冲击,夺取斯潘道南面哈韦尔运河上的桥梁,杀开一条血路突出红军的包围圈。这些部队有3万人,40多辆坦克强击火炮。

当天夜间,德国飞机在柏林空投了6吨粮食,15到20发反坦克火箭弹,这点对魏德林来说几乎和没投一样的物资当然改变不了他的突围设想。22时,魏德林带着计划去见希特勒,可元首拒绝突围。他告诉魏德林,即使逃出柏林,也只不过是从一个“大锅”跳到另一个“大锅”。而且作为德国国家元首,他也不能容忍呆在露天或者农舍里坐以待毙的命运。希特勒宁可在他的总理府去迎接最后的时刻。

在残酷的巷战中,很多被苏军俘获的“国民突击队”员往往因为没有军装而被苏军处决(相对而言处死陆军士兵的情况还算少),因为不穿军服而手持武器者在战争中是不受保护的。当然,德军“诺尔兰德”师的党卫军也在国会大厦前的广场上枪杀了苏军战俘。但大多数德国人多少是有些动摇情绪,很多绝望的国民突击队开始脱下制服和臂章溜下火线。在帝国体育场,冲锋队营长霍尔特向他的残部宣告,尽管有可能被党卫队当作逃兵枪决,但大家最好还是回家。用他的话说:“现在惟一能做的是让他们回家,不然难道让他们向苏联坦克扔石头么?”党卫军军中,同样的倾向也存在,“诺尔兰德”师师长古斯塔夫少将25日已失去战斗意志,不过这支部队在党卫队旅队长库鲁肯贝格博士指挥下,与“查理曼”师的300人一起还在坚持战斗。

提尔加登是一个沙洲,四面环水,位于施普雷河与兰德维尔运河之间,形状酷似一个巨大的橄榄球,两个尖角分别指向西北和东南,大约8公里,宽约2公里。第三帝国主要的政府机关,包括帝国办公厅和国会大厦均在这一带,包括希特勒本人。防守提尔加登沙洲的是元首警卫队、第18装甲步兵师、党卫军“诺尔兰德”师主力以及一些退守到这里的海军和若干被打散部队的残部,他们凭借坚固的大楼,瞰制着四周的地形,以火力控制了所有通过沙洲的接近地和通道。

4月27日起,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5个集团军已把提尔加登沙洲团团围住。东南是别尔扎林的突击第5集团的3个军(即近卫步兵第26军、步兵第32军和第6军);南边是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的2个军(即近卫步兵第4军和第29军);西边是波格丹诺夫的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和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集团军的部队;北边是库兹涅佐夫的突击第3集团军的2个军(即近卫步兵第12军和步兵79军)。4月28日,苏军大大压缩了对提尔加登的包围圈,几个集团军全部压在河岸上进行强渡的准备。在准备进攻的时候,苏军各部队接到了这样的命令:“不要心疼炮弹,也不需要节省子弹,迫击炮弹和手榴弹要敞开打。”苏军也要毕其功于一役,使出全部的本事来了。各种口径的火炮,从反坦克炮到大威力要塞炮,比如203毫米口径的B-4型重型榴弹炮,全部用来进行直瞄射击。甚至把各种型号“卡秋莎”火箭炮也在烟幕和烟尘掩护下,直接推到河岸上,对德军防御工事进行齐射。苏军“以强制胜”的作战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至。

在近卫第8集团面前的兰德维尔运河上,只有在近卫步兵第79师第220团进攻地段上,还有一座拱形大桥完好的保留着。但这座桥也是德国守军“诺尔兰德”师“丹麦”“挪威”战斗群重点“关照”的目标。德军在运河向己方弯曲的弧形部分的各座桥梁下,靠近水面的地方构筑了很多火力点。位于对面大街上的苏军火炮根本打不到它们。无怪乎崔可夫的第一次强渡要失利。4月28日夜间,苏军通过往河里扔装有刨花的麻袋的办法,制造了强行泅渡的假象,引诱德军开火,从而摸清了对面德军的火力配备情况。清晨,苏军炮兵将侦察到的德军火力点全部摧毁。但是有几辆德军“虎”式坦克,隐蔽在纵深防御工事中未被发现。当苏联坦克刚刚开上拱形大桥,立即遭到了“虎”式坦克的射击,两辆坦克当即被击毁。吃了亏的苏军坦克兵把被打坏在桥面上的坦克拖回来后,决定采取一种从未使用过的烟幕掩护法。他们在坦克挂满发烟罐,点燃后直冲桥头。被搞得目瞪口呆的德国人还没缓过神来,苏军坦克已经冲过了大桥,在河对岸取得了一个立足点。与此同时,近卫步兵第59师的一名上尉连长巴拉金带领几名战士顺着下水道来到运河边,泅渡过河,再从那里顺着下水管道渗透到敌人侧后,一举消灭了两支德军守备队,并俘虏了68名“国民突击队”的成员。还有的部队利用穿过运河的地下铁道,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4月29日 柏林街头

在提尔加登沙洲的北面,突击第3集团军的步兵第79军受命向施普雷河南岸的国会大厦地区进攻,这是一个新投入战斗的新锐军。第79军军长佩列韦尔特金将军把强渡施普雷河夺取国会大厦的任务交给了步兵第171师和第150师。此刻除了提尔加登一带外,柏林市区的德军的抵抗已基本失去了组织。

4月29日零时30分,苏军第171师和第150师开始强渡施普雷河。第171师经过1小时激战,渡过了施普雷河。第150师到凌晨的时候也强渡成功。这时,挡在苏军进攻部队和国会大厦之间的是昔日党卫队头子希姆莱掌握的内务部所在的吉姆勒宫。4月29日白天和夜间,第171师和第150师的两个团为夺占内务部大楼展开了激烈战斗。这座红砖砌成的6层大楼已经被烟火熏得黑糊糊的。大楼的所有的角落都成了血腥的战场。在这里手榴弹、刺刀和冲锋枪成了最有效的武器。到29日午夜,苏军在又投入1个团的兵力之后才彻底占领了大楼。这时,已经是4月30日凌晨4时了。

与此同时,东面的突击第5集团军在渡过施普雷河后,把在政府区顽抗的德军分割成了几部分;西面的第47集团军占领了哈韦尔河西岸的波茨坦、施潘道一线,彻底封死了德军向西突围的道路,提尔加登被彻底孤立起来了。

就在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部队取得重大进展的4月28日24时,大本营传来的一纸命令却使先前心情愉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心头布满了愁云。该命令划分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之间最后的战斗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到马林多夫的一般仍和以前一样,然而它经腾珀尔霍夫车站、维克托一刘易斯练兵场至萨维尼亚车站,往下沿铁路经过沙尔洛腾堡、韦斯特克罗伊茨到鲁列本车站。这条“残酷”的战斗分界线将柏林市区几乎全部重要的纳粹首脑机关,都划到了乌克兰第1方面军进攻地带以外。然而,科涅夫此时根本不敢向因进攻进度缓慢而早已不耐烦的斯大林申辩。他只好在4月29日,从柏林市中心区,撤出了位于这条分界线以外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第28集团军的部队。然后命令他们从舍纳贝格南部向萨维尼亚车站方向进攻。看来,斯大林还是想把攻克柏林的最大桂冠戴到他的副手——朱可夫头上。

在柏林的其它地区,此时已快要平息了,但在季度尔加尔泰纳公园,德军的抵抗仍然很顽强。苏军第29近卫步兵军对安卡里斯科地铁站连续进攻了几天依然没有奏效。在地铁隧道瑞安装了探照灯并有坚固工事的德军,不但顶住了没有重火器支持的苏军,而且还偶尔主动出击,给苏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党卫军“明赫贝格”装甲师的残部,也还在动物园到勃兰登堡门一带凭借剩下的几辆坦克固守(包括虎式坦克),“查理曼”师的法国人,则在安联广场一带继续自己的最后的战斗。

(9):“元首在战斗中阵亡”

德国电台:元首在与布尔什维克的战斗中阵亡

4月30日,希特勒自杀毙命(据认为是15时以后,一说是15时30分,一说15时50分)。对于他的死亡方式,东西方将展开一场激烈的、至今也没有最终答案的、而且多少有些无聊的争论。(详见《东线》)

就在希特勒享用最后一顿午餐的时候,苏军步兵第79军所属步兵第150师和第171师开始了夺取国会大厦的战斗。国会大厦位于提尔加登中央公园的东北角,靠近勃兰登堡门,是一座有圆顶的大楼,由于受到了多次轰炸,已变成了空荡荡的庞然大物。国会大厦四周设置了环形防御,大厦西面有一个开阔的小广场,北面、西北面和南面都掘有堑壕、交通壕,有的堑壕中还注满了水。大厦所有的门和窗户都用砖石堵上,只留出小小的发射孔和观察孔,主要出入口前面均砌起了高墙和胸墙。大厦内大约有1200—1800人左右的德军部队(主要由党卫军、飞行员、军校学员、水兵等组成),主体是党卫军“诺尔兰德”师的一部分兵力和第18装甲步兵师余部防守。

4月30日11点,苏军开始了进攻前的火力准备。炮火急袭后,第150师和第171师的强击支队发起了冲击,企图从三个方向冲进国会大厦。但是未得到可靠压制的德军火力点立刻喷射出猛烈的火力。苏军士兵纷纷中弹倒地,掩护出击的十几辆坦克也被反坦克炮击毁大半,第一次冲击失利。下午13点,苏军89门火炮、自行火炮和火箭炮对国会大厦暴露的火力点进行了30分钟的直接瞄准射击。国会大厦的墙面顿时变得千疮百孔,用砖石堵住门窗构成的火力点连同后面的士兵都被炸碎,在大厦厚实的墙面也被炸开若干大洞。

趁着德军火力被压制的时候,苏军各强击支队在坦克23旅十几辆坦克掩护下重新发起冲击。他们利用空地上的障碍物和兵器残骸作掩护交替前进,避开德军正面火力,缓慢地向大厦推进。终于在14点25分,步兵第171师由萨姆索诺夫上尉指挥的一个营和第150师达维多夫少校和涅乌斯科罗耶夫大尉指挥的两个营,冲进了国会大厦。突入的苏军立刻分成小组逐层肃清大厦一层的德军。双方在房间内、楼梯上、走廊里展开了激烈的近距离交战。几乎动用了所有类型的武器,从匕首、刺刀、手榴弹直到重机枪、火焰喷射器。自动武器像刮风一样狂扫,大厦的墙壁全都变成了蜂窝状。急红眼的德国士兵把本来是“坦克杀手”的长柄火箭弹也用来对付苏军步兵,向冲进来的苏军分队胡乱喷射,击中的地方不是一片血雾就是轰然一个大洞。由于面积太大,苏军攻进来后,也只能攻占一块地方巩固一块地方,不可能像别的建筑物那样一蹴而就。苏军甚至把原来室内战斗根本用不上的重机枪也抬进来,向对面德军猛扫。落到苏军手中的长柄火箭弹也成了德军的噩梦,苏军摸到一枚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向德军发射。在硝烟弥漫光线昏暗的大厦内部,不断有双方士兵从楼梯或楼板上的大洞跌下,摔在坚硬的地面上死去。苏军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肃清了大厦的下面几层的德军。但据守大楼的德军拒不投降,要与苏军死战到底。 4月30日18点,苏军两个师的增援分队进入国会大厦。力量对比的天平开始向苏军倾斜。随着越来越多的德国士兵被打死,德军的抵抗开始减弱了。这时不想在即将胜利的时刻付出更大代价的苏军指挥官,召唤坦克向大厦尚在德军手中的楼层射击。停在大厦前面广场上的坦克立即开火,砖石夹杂着德国士兵的身体四处横飞。苏军的进展大大加快。在4月30日,红军战士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在国会大厦主楼圆顶上升起了突击第3集团军军事委员会授予的第5号红旗。

30日晚上,总理府里残剩下的人,包括鲍曼(这个惹人讨厌的家伙曾经试图指挥魏德林)和孟克等人开始突围。党卫军“诺尔兰德”师为此动用了5辆坦克:党卫军第503坦克营的2辆“虎王”、2辆“黑豹”、1辆强击火炮、8辆其他装甲车辆,被用于这次突围;参战者中不少于一半是非德国人。但2辆“虎王”据说在通过国会大厦附近的电车轨道时被干掉了;鲍曼死在了突围途中;而被打散的孟克等人则在通过贫民区时看见了工人从窗户里伸出的示威拳头。这是德国工人阶级在末日临头的党卫军分子面前显示的全部威力。无怪乎斯大林曾经以颇为藐视的口吻说道:德国工人会仅仅由于买不到火车票而取消罢工。孟克将军成为了苏联人的俘虏,并最终获释。总的来说这个党卫军头头在俄国没有受什么罪。

攻克柏林的标志性战斗接近尾声了,但柏林巷战仍然在激烈的进行着。

在国会大厦的战斗还在进行时,仅仅知道希特勒已死,自己继任为纳粹德国元首的邓尼茨,在通过电台“宣誓就职”的同时,向世人宣布:“元首在与布尔什维克的战斗中阵亡”。

5月1日凌晨4点,崔可夫在获得朱可夫的同意后,会见了德军最高指挥部的谈判代表克莱勃斯将军。克莱勃斯带来了希特勒自杀的消息,并要求停火。由于克莱勃斯在无条件投降问题上作不了主,只得返回向戈培尔请示。

5月1日,苏军步兵第416师与德军“明赫贝格”师激战,该师不足一营的剩余部队在勃兰登堡门附近的街垒和动物园的地堡里,进行着最后有组织的抵抗。有资料显示,来自波兰的IS-2坦克和坦克手,也参加了这里的战斗。中午,德军最后1辆虎I坦克被丢弃在距离勃兰登堡门只有几百米的地方,最后一门PAK40反坦克炮也被摧毁,失去了坦克的党卫军坦克手毫不犹豫地拿起了步兵武器,与步兵一起进行了最后的战斗。傍晚这里的德军被歼灭,一面红旗插在了勃兰登堡门上的青铜四驾马车上面。入夜,苏军用1.8吨炸药炸开了特拉特隧道顶部,向用水淹没了这里仍在顽抗的德军。

5月1日18点,返回地下室的克莱勃斯有了回音,表示德军最高统帅部拒绝无条件投降。此时,柏林市内只剩下个别地方还有德军在凭借为数不多的弹药固守在孤零零的街垒或大楼中,成了红色海洋中的孤岛。18点30分,苏军所有火炮一齐向德军阵地开火,明确警告德国人不投降只能自取灭亡。5月1日晚,苏军最后肃清了国会大厦的残敌,乌克兰第1方面军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市内很多地方会师。

5月2日零点40分,苏军电台收到了德军要求停火的呼叫。早上7点左右,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炮兵上将来崔可夫的指挥所。他告诉崔可夫戈培尔已经自杀,然后向柏林城防部队下达了立即停止抵抗的命令。5月2日15点,柏林城防部队全部放下武器,柏林巷战和整个柏林战役正式结束。第三帝国的首都仅仅抵抗了一周时间就落入了俄国人之手。

柏林巷战就其具体的作战方式来说,同斯大林格勒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以小型战斗群围绕坚固建筑物进行攻防作战,然而,柏林巷战就其战役层次来讲却有着本质不同,斯大林格勒由于背靠伏尔加河,使德军无法完全包围斯大林格勒。在德军沿河岸进攻受阻后,苏军始终保持了若干渡口在自己手中,保住了身后的水上运输线。苏军依靠伏尔加河的水上运输线,不断将有生力量增援到斯大林格勒城内。正是增援进来的新锐部队多次把斯大林格勒从崩溃的边缘拯救回来,并使斯大林格勒的防御愈加强固。如果没有这些新锐力量,不管苏军有多顽强,在拥有巨大优势的德军进攻下,斯大林格勒也是要迟早落入德军之手的。相比之下,柏林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苏军跨过奥得河和尼斯河后,很快完全包围了柏林,柏林守军得不到一兵一卒的增援,尽管能给苏军造成重大损失,但迟早要被优势苏军不断消耗并最后消灭。从战略层次讲,斯大林格勒后面是苏联广大的战略后方,增援的兵力、兵器有可靠的保障,并能积聚起强大的反攻力量。柏林的后面是被西线美英军队紧紧相逼的西部战线,大片领土已被占领,已经不存在稳定的战略后方,根本不可能得到实施反攻需要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从纯军事角度讲,柏林的失陷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苏方资料,投降就俘的柏林城防部队有13万4千多人。苏军在整个柏林战役中则付出了超过30万人伤亡的代价。城市还残存的建筑物窗口挂出了无数白布,却没有国际共产主义者们所期待的红旗。苏联人对此打趣的描绘道:“柏林的红色窗帘安然无恙,只是床单都不见了。”红军涌入了希特勒的总理府,女医生们掠夺了希特勒夫人的衣服,高兴的拿着花色胸罩扬长而去;而苏联下级军官们则让留下来的德国工作人员陪着他们喝酒庆祝。不过当苏联人发现戈培尔孩子尸体的时候,却被吓得脸色发白。总理府附近,被德国人处决的最后一批逃兵、包括几个小孩的尸体还没有被解下来。

在柏林城里,苏联人开始发放食物,这是斯大林收敛德国人心的措施之一。不过在执行中却也依然免不了敌视和暴力。据说一些德国居民曾经企图哄抢苏联人发放的面包,结果遭到了红军女兵的手枪射击。另外有些德国糊涂蛋由于没有把家里的气枪上缴,被拉出去毙了。妇女所遭受的苦难则真是一言难尽,德国人强加于俄国人的无穷苦难现在被以最原始的方式加以报复,据说那些从柏林附近战俘营里释放出来的苏军战俘加剧了这种报复。不过老实说,把40多万经历了死亡肆虐的战争的士兵放进一座巨大城市,即使他们没有报复之心,军纪的崩溃恐怕也在所难免。

相形之下,大街上成群结队通过的德军战俘的命运还不算太坏。而德军高级将领虽然得到了相当礼貌的对待(有时甚至是盛宴款待),却依然被装上飞机送往苏联。对斯大林来说,他们都是自己宝贵的战利品,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