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2标马牛场视频:少年林彪-新思想 新青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22:00

摘选自《党史博览》 作者:黄瑶

林彪原名林育蓉。1925年,林彪在武汉共进中学读书时,被共青团推举为湖北省的四个代表之一,赴上海出席了第一届全国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为了防备迫害,林彪化名尤勇。尤勇和育蓉,用湖北方言读,语音相近。当时,召开这种会还处于秘密状态。出席会议的人,是当时已经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少数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林彪有两位当时思想非常进步的堂兄:一位是林育南,一位是林育英。通过他的这两位堂兄,林彪还得到过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陈潭秋的教诲


    林育南是林彪的三伯父林协甫的儿子,比林彪大9岁。1937年,林育南在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读书时,结识了教师恽代英,参加了由恽代英发起组织、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的互助社。    
    林育英比林彪大10岁。他的曾祖父同林彪、林育南的曾祖父是亲兄弟。由于家境贫寒,林育英18岁时便辍学当了织布工人。五四运动后,在北京读书的林育南写信给林育英,介绍了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情况,鼓励林育英在家乡也干起来。于是,林育英便在家乡开始宣传妇女解放、破除迷信。

    1920年春,恽代英建议林育南在家乡办一所试验新村的学校。于是,浚新学校应运而生。校址就设在林彪的家乡黄冈县林家大湾后面白羊山的半山坡八斗湾的一座家庙里。林彪成为该校的第一批学生之一。

    
    1921年上半年,恽代英、林育南等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商量成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并决定在浚新学校召开一次大会,来讨论和决定这一问题。

1921年7月上旬,会议在浚新学校召开,出席者有恽代英、林育南、林育英、唐际盛、李书渠、李求实、林洛浦、廖焕星等24人,会议决定成立“共存社”,并确定其宗旨为:“以积极切实的准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
    在召开这一会议时,林彪还不到14岁,自然没有资格出席这样的会议。但是他仍然每天吃了饭就往学校跑,帮忙打打开水,做一些跑腿的事。没有什么事,就坐在一旁,以崇敬的目光注视着恽代英等,似懂非懂地聆听他们讲的道理。

尽管此时林彪还不能弄清什么是共产主义,但是,后来他能走上革命的道路,林育南、林育英、恽代英以及浚新学校的教员唐际盛、李求实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1922年,林彪到武汉共进中学读书。这所学校是由另一位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等创办的,并且陈潭秋还在校中兼课。
    1925年,孙中山逝世。林彪随同学在陈潭秋等领导下,利用召开追悼会之机,大力宣传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当陈潭秋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讲时,为了防止国家主义的“醒狮派”破坏,林彪组织同学护卫在陈潭秋的周围

由于各学校进步同学的努力,在蛇山大厅组织的孙中山追悼会和在阅马场举行的讲演,都取得成功。在支援上海五卅运动和反对帝国主义在武汉的六月屠杀( 1925年6月11日,英国水兵在汉口用机枪扫射工人群众,当场死数十人,重伤三十余人)中,林彪都积极参加了游行、示威、罢课,到督军府门口请愿等活动
    

就是在这一年,林彪作为湖北四名学生代表之一,到上海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同他一起去上海出席会议的还有杨松。杨松曾任延安《解放日报》总编辑,1942年因病早逝。
    

1925年秋天,林彪中学毕业后便去投考黄埔军校。他又一次改名,这一次不叫尤勇,而叫林彪。由育蓉而尤勇是谐音,由尤勇而彪是义近。经过这么两次跳跃,林彪的名字便从文质彬彬化为虎气森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