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脚趾甲为什么开裂:净宗经典开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57:36
 、果求  
(1)实践四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成就自身,庄严众行,规范具足。  
(2)效法华严五三善友,誓作世间众生、家庭、工作、社团之好模范。  
(3)和睦各各族群、宗教、文化,存异求同,共存共荣。  
(4)安定社会,崇德兴仁,互助合作,人皆均富乐利幸福美满,劝谕策进世界永久和平。  
(5)深信因果,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共诸上善,同会弥陀一乘愿海。   
 以上四纲要谨贡献给首届净宗联谊会诸上善人参考指教  
 一、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二、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三、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四、 不计众苦。
 五、 少欲知足。
 六、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 
七、 和颜爱语,劝谕策进。
 八、 恭敬三宝。
 九、 奉事师长。
 十、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十一、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十二、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十三、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十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十五、奉持斋戒。
十六、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十七、不当瞋怒嫉妒。
十八、要当孝顺,至诚忠信。 
十九、当信作善得福。
二十、不得贪餮悭惜。
二一、不杀生。
二二、不偷盗。
二三、不淫欲。
二四、不妄言。
二五、不绮语。
二六、不恶口。
二七、不两舌。
二八、不贪。
二九、不瞋。
三十、不痴。
三一、检敛端直,身心洁净。
三二、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 
三三、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三四、择其善者,勤而行之。
三五、当勤精进。
三六、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
三七、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三八、敬于佛者,是为 
三九、实当念佛,截断狐疑。
四十、开示正道,度未度者。
四一、洗除心垢。
四二、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四三、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四四、端心正意,不为众恶 
四五、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
四六、独作诸善,不为众恶。
四七、尊圣敬善。
四八、仁慈博爱。
四九、身心洁净,与善相应。
五十、勿随嗜欲,不犯诸恶。 
五一、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
五二、慈心专一,斋戒清净。
五三、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
五四、所作如犯,则自悔过。
五五、去恶就善,朝闻夕改。
五六、改往修来,洗心易行。 
五七、心无下劣,亦不贡高。
五八、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
五九、当孝于佛。
六十、常念师恩。
六一、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六二、积功累德。 
净宗经典开示选录:《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1. 以种种柔软言词,为说法要令其欢喜。
2. 见在家出家菩萨乘人,常生信敬起教师想。
3. 不求他过失。 
4. 不举人罪。
5. 离粗语悭吝。
6. 当舍于懈怠。
7. 远离诸愦闹。
8. 寂静常知足。 
15.护持正法,不惜身命。
16.常勤精进,不求利养。
17.于四众中,宣说正法。
18.善入一切众生心行。
19.心意调柔,常怀慈愍。
20.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 
21.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
22.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
23.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
24.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
25.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
26.清净殊胜业,爱乐常修习。
27.当舍下劣业,应求胜上法。 
28.读诵、修行、为人演说。
29.于一勤修禅定菩萨,亦当亲近供养承事。
30.于智慧中当勤修习。
31.戏论诤论处,多起诸烦恼,智者应远离。
32.深信因果。
33.不贪睡,不贪吃。
34.心无嫉妒。 
35.供养三宝。
36.为求无上道,闻法无厌足。
37.当舍一切,非法之戏论。
38.不应见人过,自谓最尊胜。
39.骄恣放逸本,莫轻下劣人。
40.安住精进力,觉悟生惭愧。 
41.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
42.所行罪业,惭愧发露。
43.勤修忍辱行,安住于忍辱。
44.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9. 不著名闻利养果报。
10.常为众生广宣正法。
11.住清净行,生觉悟心。
12.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
13.发起精进,普护正法。
14.一切行中,随顺而住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淨業學人修行五大科目】
(一) 三福 

1、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2、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3、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回复
妙音居士(1165832914) 20:43:33 
(二) 六和 
 
1、見和同解 2、戒和同修 3、身和同住 
4、口和無諍 5、意和同悅 6、利和同均
(三) 三學 

1、戒學 2、定學 3、慧學 

1、布施 2、持戒 3、忍辱 
4、精進 5、禪定 6、般若 

(五) 十願 


1、禮敬諸佛 2、稱讚如來 3、廣修供養 
4、懺悔業障 5、隨喜功德 6、請轉法輪 
7、請佛住世 8、常隨佛學 9、恆順眾生 
10、普皆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