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拉不能选开局时间:辛亥革命百年与日本的舆论诱导兼析新“兴亚论”的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03:51
辛亥革命百年与日本的舆论诱导兼析新“兴亚论”的背后 

  中国大陆和台湾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热潮虽已消退,日本列岛的相关研讨会、演讲会和展览活动仍在持续。纵观辛亥百年的纪念活动,日本比任何国家都显得积极和忙碌,各种研讨会和纪念活动自不用说,就连有关的学会和“推进会”也借此良机得以设立。日本如此忙碌,究竟为哪般呢?有曰:要以辛亥百年为契机,重新构筑亚洲共同的价值观,进而实现“兴亚”的理想。“兴亚”这个词对年轻一代的亚洲人来讲也许并不怎么熟悉,但在日本,“兴亚”却与“脱亚”和“入亚”齐名,成为缠绕着日本整个近代史,挥之不去的关键词。显然,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日本大众传媒如何解读辛亥百年及其舆论动向是值得关注的。

“入亚”求存、振兴旅游业

  翻开日本国性各大报纸,最令人注目的话题恐怕是“孙文与梅屋庄吉”了。梅屋庄吉是日活电影公司的创始人,出生于长崎,自1895年与孙中山在香港结识,并承诺“君若举兵,我以财政相助”。现在,“物心两面”(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支持孙中山和中国革命的日本资产家梅屋庄吉,在日本已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要归功于日本媒体开足马力的宣传。其实,早在去年的上海世博会,就有日本媒体大量报道“孙文和梅屋庄吉展”的消息及其后在北京、武汉和南京的巡展情况。当时,有文章清楚指出:“希望中国人广泛知晓,100年前在亚洲的和平方面,中日志向是相同的。”接着又有报章披露,当局有意借助“孙文的盟友”振兴观光,招揽中国的观光客。于是,一个为推进“孙文和梅屋庄吉”活动的官民一体协议会于2月8日成立。

  换句话说,“入亚求存”,应对经济不振的现实做法,已经成为日本各界心照不宣的默契。至于大众传媒,更是心领神会,推波助澜。尤其在311的天灾人祸发生后,福岛成了重灾区,而九州遂成为远离灾区辐射的区域。日本不等于福岛,号召外国人来九州,几乎成了改变日本受灾形象,拉动旅游经济的当务之急。正是在“震灾后的日本经济靠九州拉动”的指导思想下,《读卖新闻》从7月底开始以“孙文与九州”的关键词推出了《辛亥革命100周年“孙文和九州”中国热视线》等系列报道。紧接着,《每日新闻》又将孙文和福岛联系起来大做文章,通过《中国交流史学会:今日成立 研究辛亥革命和福岛的关系》一文,引出了另一位与孙中山关系密切的历史人物——铃木天眼。该交流史学会事务局的大槻直司直言不讳“现在是改变震灾、原发事故影响的时候。天眼的时代,日本和中国是重叠的。这个研究会是想借机告诉当地的孩子们天眼等人的存在。”

  或许感到借题发挥做得过头了,《读卖新闻》于10月12日刊登文章——《为了真正的中日友好》。文中指出,迄今为止对辛亥百年的纪念热情来自于想招揽中国观光客,而现今中国贫富两极化,言论自由受限制,真正的友好是应该对此直言,从而促进中国的改革。

模糊史实 歌颂“亚细亚主义”

  谈及“友好”,除了被打造成中日友好最大招牌和旅游代言人的梅屋庄吉之外,宫崎滔天、头山满、铃木天眼等日本人和黄兴等留日学生也成了议论焦点。日本媒体的基本论调认为以往对他们之间交往的重要性评价过低。原因是这些日本人士与孙中山有着不可忽视的“纯粹友谊”和“超越国境的共同理想”;而留日学生是当时中国舞台上的活跃分子,是促进中国社会改革的原动力。

  留日学生活跃于当时的中国舞台没有错,但日本人士与孙中山有着怎样不可忽视的纯粹友谊和共同理想,日本媒体并未详加说明。可见,如果我们的观察仅停留于此,就会陷入水中望月般的媒体表象之中,无法保持清醒的认识。因此,需要进一步具体而微地分析其表象背后的舆论动向。    《读卖新闻》最先介绍了戏剧《玄洋致七海》的创作意图,《朝日新闻》随后跟进,对头山满等的玄洋社详加报道。其中有文描述:“玄洋社在明治的自由民权运动中诞生,以敬戴皇室、爱重本国、固守人民的权利为基本方针。致力于亚洲结为一体对抗欧洲的亚细亚主义,支持各国的独立运动家。”并且宣称“在中日战争中曾经暗中进行和平工作。”至于,玄洋社如何支持亚洲各国的独立运动家?又在战争中进行怎样的和平工作,《朝日新闻》没有清楚说明。但有一点非常清楚的是,在战后,玄洋社已被公认为“侵略主义者”团体而遭到盟军总司令部GHQ的解散,在日本的名声落到“连为墓碑除草都要偷偷进行”的地步。当年,针对日本令人忧虑的走向,孙中山在神户发表题为“大亚细亚主义”的演讲时,就特意告诫日本不要沦为“西方霸道的鹰犬”。   《朝日新闻》除了关注玄洋社,还热心报道了福岛县调查铃木天眼功绩的研究会。本来,天眼是国粹主义者已成不刊之论。尤其是他曾主张日本应确保在朝鲜和“满洲”的利益,即日本“应该成为大陆国家”。但一向标榜“客观”、“公正”的《朝日新闻》却对此避而不谈,人们不禁要问《朝日新闻》如此片面宣扬铃木天眼和头山满等的玄洋社,原因究竟何在?尽管,有论调表示:“这些亚细亚主义者与孙中山合作是基于自由民权运动的影响,这也正是可以活用于今日中国社会的遗产。”显然,并不能冰释人们的疑虑。

  从日本媒体对辛亥革命的总体报道来看,舆论不外乎想助力当局实现一箭三雕的如意算盘:一、促成“民众的亚细亚”(“兴亚”所需);二、以“自由民权”的价值观来掣肘中国;三、更进一步,通过再评价“亚细亚主义者”模糊侵略扩张的史实,为今后日本迈向“正常国家”打开方便之门。

  此次借辛亥百年之机,日本主流媒体有意打孙中山的旗号,大肆宣扬亚细亚主义者的功绩,并以示“友好”。但翻开历史,日本幕末以来逐渐形成的“亚细亚主义”思潮,不但与“海外雄飞”意识相联系,又包含着日本民族优越感以及由此产生的统治亚洲“落后民族”的使命感。名为“解放东亚”,实为取代白色人种、奴役亚洲人民的战前“兴亚论”,迄今还有人信以为真,或者以此为借口,否定历史事实。如此这般对战前“兴亚论”毫无反思背景下倡导的“新兴亚论”,在亚洲人看来,其实质内容恐怕难以跨越战前的理论框架(非以平等与和平理念为前提)。因此,“兴亚论”,或者以此为基础重新包装的“新兴亚论”,乃至东亚共同体,要获得亚洲人的信任与支持,看来并不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