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百度云 pdf:我所主张的“教师专业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3:47:01
 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相影相随的一对孪生姐妹,两个曝光率颇高的词汇一直在以最正当的理由盘踞着教师的大部分生活。客观地说,今天的教师比任何以往时候,都“专业”得多、深刻得多、丰盈得多。但同时,另一种质疑也随之泛起,发展专业化或者专业发展到底为了服务于什么样的目的?它解决了课堂沉疴已久的“病疾”了吗?它实现了师生相长了吗?它让教师找到了职业尊严和生命幸福了吗?它造就了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学生了吗?

教育的问题需要从教育本质上去审视。教师这个职业,的确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职业,如果教师的存在单单是为了传授知识,那么这种专业化只需要配置具有较高的学科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去从事。问题是,教师的工作却是惯常指称的“教书育人”,如果离开了“道德与道德”的呼应,“人格对人格”的影响,则不仅谈不上“化育”,更会因为教育主体——学生作为“人”这一角色的缺失而变得失血、陈腐和冷酷。诚然,教师必须发展,教育离开了教师的发展,则会显得苍白、肤浅和贫乏,有什么样的教师便有什么样的教育,更何况,教育必须为教师负责,让教师找到幸福并实现幸福的发展。

有人呼吁,教师再也不能跪着教书,可我想说的是,难道因此就有理由让学生跪着学习吗?教师必须站起来,但一定是和学生一起!让教师站起来的前提,首先是尊重教师——作为“人”而不是“职业”的自由、兴趣、爱好、理想,亦即尊重教师的生活和生命,可如今有多少“专业化”不是利用教师的节假日、休息日来替教师“负责”的?请问,教师何曾有过闲暇,又有过多少属于自己的实践?催促教师发展当然是负责任的,但我们也能不能容许教师“自主、合作、探究”,自己做主,为自己的专业做出发展性选择?今天,教师的负担过重甚至职业倦怠和快马加鞭甚至几近苛刻的“专业化”有没有关系?

教师必须具有专业化。可“专业化”如何界定?或者说什么样的专业化才是有意义的,而不是耗神费力、徒增负担的无用功?

我一向以为,教师的从职业的角度,其价值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学生的发展”,学生好比是镜子,镜子照见出来的才是“正意义”,否则,如果仅仅照见的是“教师”个体的所谓专业水平,则表现为“负意义”。如果从作为“人师”的角度,教师的意义则应体现出其能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负有责任、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立体人”。如果离开了“学生”,则教育既没有“温度”也没有“人性”,遑论什么专业化。可如今,却有不少的地方正一直在做脱离学生的“无根”的专业化,甚至这样的“专业化”越高越复杂,越搞离教育本质越远,越搞越怨声载道,越搞教师的负担越重,越搞越让学生厌学,越搞越“完美”到无法操作。

对于教师而言,当务之急是如何把“专业化”发展的诸多理念落实到具体实在的课堂上,变成一种能够操作的“行为”,而不是培养成一批又一批只懂得理念却穷于操作的“空谈家”,今天,有多少“教学能手”依然屹立在讲台上,自己舍绽莲花,而台下却听得昏昏欲睡?如果你不让他讲,那他反问你,“既然不鼓励讲,那发展我的专业化干什么?”看来,有不少的人以为,“专业化”就是独霸讲台,就是替代包办,就是固守“传统”,就是灌输和控制的一切正当理由。如果真是这样,那“专业化”岂不成了推进新课改的阻碍了?!如果“专业化”的目的在此,那么,这样的“专业化”本人就需要改革!

今天的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化?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回答清楚什么样的才是好老师。我从来没否认教师专业化承载着教育发展的方向问题。我们必须让教师知道,什么样的才是好教师,如何做才能够成为好教师。严格来说,好教师要具有较高的“道德和人格”、“观念和方法”、“技术与技能”,简单说,好教师一定是一个深受学生爱戴、让学生轻松学会并且注重“学力”建设,关注学习状态和精神成长的教师。单单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好教师一定是兼顾和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让课堂呈现出学习狂欢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必然懂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他必然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发现学生、研究学生、重视学情、指导学法。那么,说穿了,教师的专业化其实也就是“三个学”,即学生、学情、学法和学习目标,而不再单纯是研究教材、教法、进度和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