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中转站演员:中国外贸版54式手枪射击实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41:12
众所周知,中国的54式是翻版老毛子的一代名枪托卡列夫(TOKAREV)TT-33型的半自动手枪,曾经大量装备军警。TT-33由苏联图拉兵工厂于1933年开始生产并装备苏联红军,中国则是在1954年开始生产。54式和TT-33都是经历过实战考验的好枪。中国生产的54式除了供应军警之用外,还曾经在越南战争期间大批援助越南军队和南方游击战。由于流转实在太广泛,战后有不少流入海外江湖道上的人士手中,由于性能良好,威力巨大,一度大受海内外江湖中人欢迎,在港台两地成就了黑星手枪的鼎鼎大名,那可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54是经典老枪了,相信军迷中熟悉54历史和性能的人太多了,这里就不多介绍关于历史方面的了。
54-1 外贸版手枪

我收的这把54-1式,应该是北方公司在1992年至1994年间出口美国的改装版。为了更加适应北美市场,原来军用的7。62x25 mm 口径枪管换成了更加流行的9mm。 同时为了满足美国的枪支安全要求,在枪身加上了保险装置。这款枪推出的时候价格在一百多美元左右,由于价廉物美而广受美国用家欢迎。不到一年半,中国造枪支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全美总进口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这趋势简直震撼了当时的美国民用军火市场供应商。间接导致了1994年克林顿为了得到军工企业支持批准中国最优惠国待遇,而以防止武器扩散为理由,发出了总统行政指令,禁止中国攻击性武器弹药进口。随着岁月流逝,现在美国市场上已经越来越少见得到54式了。物以罕为贵,价钱当然也水涨船高,已经是翻了两三倍了。相对来说,加拿大的朋友就幸福多了,据说那里一把全新的54才一百多加币。
虽然是九毫米,但是装上高速开花弹,杀伤力照样不小
说来原版54式7。62 口径子弹的穿透性极强,威力当然不是改动后的9mm可比的。其实美国市场上也可以找到7.62的54。不过有部分是由越战美军带回来的缴获品。由于当年越南战争期间,中国无偿支援了大量54给越南人,当中有部分落入了美军手中,当成战利品带了回国。这类枪多是可遇不可求,而且价钱绝对不便宜。还有一小批是当年中国出口的,不过现在是不太容易找得到了。可是不少拥有9毫米版的枪迷还是很想拥有原版而又不可得,因此爱动脑筋的枪迷们想出了好办法。由于后来苏联解体,1994年美俄蜜月期间大批俄式军火开始涌入美国 (巧了不是?94年禁中国枪进口,俄国佬立马从93年的出口不到三千把暴增至94年的25万把)。 因而大批老毛子的TT配件随手可得,只要买一老毛子TT30的7.62口径枪管,把枪柄里的一块阻铁去掉,就能换上7.65的弹夹直接变成原来的7.62 口径。整个过程不用两分钟,由于7.62 的子弹难找,有不少人练习的时候换上9毫米枪管,平时就用7.62的护院防身。
这个造型怎么样? 
曾经有一老美枪迷用花了两百美元买回来的54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25米距离处,放上两个50年代的美国军用钢盔作为目标。其中一个头盔使用9x19帕拉贝姆弹,另外一个头盔使用7.62X25毫米苏联制托卡列夫弹。所使用的9毫米子弹初速约为350米/秒,而来自俄罗斯的7.62毫米子弹初速约为415米/秒。两个头盔各打上一个弹夹,结果打完以后发现9X19子弹只是在头盔上砸出了几个坑坑,没有一发洞穿钢盔的。相反,使用7.62X25毫米苏联制托卡列夫弹的头盔每发子弹都造成两面穿透的弹孔。还有人在100米的距离作过类似的试验,在一百米外树立一个一米八高,胸部中间有黑色圆圈的人形靶。同样以9毫米和7.62的子弹射击目标。结果9毫米的子弹全部偏低,击中大腿膝盖以上位置。而7.62的子弹全部击中胸部高度,其中有两发子弹还命中黑色靶心。
9毫米枪管

现在来看看我这把54-1,买的时候随枪手册上有这样的数据:
口径:9毫米
膛速:330米/秒
有效射程:50米
全长:203毫米
枪管长:116毫米
 
瞄准线:156毫米
重:0。94公斤
高:138毫米
宽:35毫米
弹夹容量:8发
使用寿命:3000发
3000发的使用寿命在国外来说是短了点,不过我已经打了不下数千发了,除了有时卡卡壳,基本上还是挺好用的。好在54跟老毛子的TT几乎可以互换零件,这样要换个什么零件也就比较容易了,价钱也不贵。总的来说,撇开感情因素等私人原因,绝对是把物超所值的好枪。
有人怀疑老美有那么多的选择,怎么可能还会喜欢这种便宜的中国老枪呢?这里引用一下几个老美用家在网上的留言:
1.Mine shoots very good. But it has the rear sight too high. It's good at about 80m..lol. I thought about deepening the rear sight groove to drop the range down a bit. I hate having to aim so low at 25-50m etc.
我的54打起来很好。只是它后面的瞄准线太高。如果目标在大约80米左右刚好,我想把表尺槽挖深点以便把瞄准线降低,我讨厌在25 到 50米的距离里面要瞄准目标以下较低的部位。

2.Have the same gun. Ammo are a bitch to find now a day.. Since its an old miltary round (7.62x25). hardly any gun shop sell it in California. Only one shop need me sell them. And it only in pastic bag of 25round for $15. I bought a few bags and went shooting.. Sucker is loud and shoot true too. Too bad its only 8 round. :( I also have a Beretta P92 that have US Marine, Army, and Navy stamp on it with a pre-ban 15 round Clip. Loved it but don't shoot as straight as the Norinco 7.62x25.
我也有把同样的枪。现在这种军用的老式7.62x25弹药可太难找了,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枪店出售,尤其是是在加利州。我只在一家找到,一塑料袋25发要卖15元。我买了几袋上靶场,那枪真能打呀,枪声可真响。可惜弹夹就8发。(我也有一把贝雷塔P92,上面还有美国海军陆战队,陆军,海军的标记。还是攻击性武器禁令颁布前的15发弹夹。 我很喜爱它,但它打起来可不如北方公司的7.62x25 54式)。
部分分解图

3.I've shot this pistol and own one and several friends have as well and it's pretty damn good for the price. I bought one for $99, and it outshoots several American, Italian and a German brand name I own。I can't imagine anything of that quality provided by Beretta, Ruger, Steyr, or Smith and Wesson for that price, or a fifth of it.
我自己打过这把手枪,也拥有一把。我好几个朋友也一样拥有它。我花了99美元买下来的,那绝对是相当好的价格。它打起来的性能比我拥有的其它美国,意大利和德国的著名品牌产品都要好。我实在无法想象如贝雷塔,鲁格,斯太尔,史密斯和韦森等公司能以相近甚至五倍的的价格提供这样高质量的产品。

4.I like mine. But I disabled the thumb safety on it, because it works backwards. It's on when it's forward. Nothing more infuriating than pulling a trigger for a second or third shot and finding out you're on safety...
我喜欢我的54。但我把拇指处的保险装置给拿掉了,因为它跟其它枪的保险刚刚相反。向前是开,向后是锁。想想当你开枪的时候,连扣了两三次扳机后才发现枪的保险给锁上了,那能不令人生气吗。
5. I like mine. It goes "bang" quite reliably, and seems to shoot decent groups. It's also easy to field-strip and clean. But the sights are small, and it shoots way high. One of the neat things about the gun, that whole assembly is modular, and you can lift it right out when you field-strip the gun. It makes repairs under battlefield conditions a lot easier; if something breaks you pop the old assembly out, stick in a new one and you're good to go, instead of having to take little-bitty pieces apart to replace a spring, firing pin or whatever.
我喜欢我的枪,打起来十分可靠,而且打出的弹组相当集中。还很容易分解和清洁。可惜瞄准有点小,瞄准线有点高。这把枪的另一个好处是模块化的设计,你可以轻易地在战场上快速分解修理和替换模块化的部件,而不用理会诸如弹簧,撞针等小零件。



原装的盒子和说明书





摆两个人物造型,那个那个谁,别笑。。。


我一直以来有个疑问,五四手枪可以快速换弹匣吗?如果可以的话,用什么战术动作才是最正确有效的呢?

众所周知,五四手枪是五十年代翻版老毛子的一代名枪托卡列夫TT-33型的。而TT-33是苏联图拉兵工厂于1933年生产并装备苏联红军的。手枪在二战时期主要是作为军官防身的武器,早期的手枪射击都没有快速退弹匣的功能的。远的不说,就拿中国早期的59式手枪来说吧,退弹匣那叫一个烦,根本不可能用现代快速单手快速换弹匣的方法。而五四手枪延续了部分1911的设计,按下退弹匣的按钮后,弹匣会弹出握把底部少许,甚至整个退出,因此快速换弹匣应该不成问题。可是我找遍了国内,国外的网站,都找不到关于五四或者托卡列夫手枪快速换弹匣的视频甚至描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我没有找对还是国内的被和谐了?有知道的朋友麻烦告诉一下。
这把中国造的外贸版54-1手枪,除了是半自动和加了套筒座左则保险外,基本上和五四是一样的。 这把54-1共有三个弹匣,其中原配的54弹匣在按下退匣钮后只能弹出少许,由于弹匣和握把内壁的摩擦,根本不可能甩出来,而另外一个我自己配的毛子托卡列夫弹匣却可以轻易甩出。第三个弹匣也是托卡列夫的,效果和原配的54弹匣一样,在按下退匣钮后只能弹出少许。这种因弹匣而异的现象我不知道是我的枪出了问题呢,还是由于工艺加工水平的关系是这类托卡列夫枪系的通病? 我和不少网友交流过这个问题,主要倾向于不同厂家的工艺水平问题,据有的老兵说,他们当年也面对国弹匣滑不出来的问题。
佩上黑鹰快拔枪套的54




号称绿色子弹的包底弹头,据说能减少铅污染。

在发射机视频前,我先来了个54快速换弹匣的练习视频)。我基本上用了两种手法,能甩的就甩,不能甩的用新弹匣底部敲出旧弹匣,手法肯定不是正统的,因为摩擦力的关系,甩弹匣的动作幅度要比现代手枪的大。由于是第一次用54练习单手快速换弹匣的动作,开始的时候可能不是很流畅,不过到了视频后面已经有所改善了,下面第二个视频里面的实弹射击也用上了这种手法。我打算练熟了以后试试看用54来玩战术射击,让子弹再次狂飚,呵呵。。。
下面这个是练习快速换弹匣的视频:
',1)">
这个是实弹射击的视频,54手枪暴打女僵尸,射击的当天刚好是五月四号,我带了三把枪和500发子弹上靶场,54手枪毫无疑问的成了当天的主角儿,还有两把是什么枪?看看视频就知道了,最后出场的那把配角,是我的心头之好!在中国估计没有人不认识的一把充满历史性的老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