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7全武将解锁:抗美援朝其间 蒋介石三度拟出兵朝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1:40:47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南北朝鲜的双方军队,在三八线上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同日上午6时,朝鲜人民军大举反击,在飞机、坦克和重炮的掩护下,对瓮津、开城、议山、春川等地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并在江陵以南施行两栖登陆。上午9时,守备瓮津、开城的南朝鲜步兵第一师在遭到歼灭性的打击后,放弃瓮津和开城,春川也陷入重围。南朝鲜总统李承晚马上通过台湾驻南朝鲜"大使"邵毓麟向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发出紧急求援的密电。
6月25日中午,蒋介石获悉后,当即向李承晚驰电声援,并表示将采取有效步骤对南朝鲜进行援助。同时在台北阳明山"总统官邸"召集陈诚、何应钦、周至柔、孙立人、张群、吴国桢、俞大维、王叔铭、桂永清、蒋经国等人,召开紧急军政会议。会上决定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地区从6月26日零时起,全面紧急备战。台湾当局还动员居民普遍构筑防空掩体,安置防空窗帘,设置对空监视警戒岗哨,实行灯火管制,进行防空预习,使本来已经人心惶惶的台湾,一下子变得更加恐慌动荡了。当时许多有钱的人家,纷纷把他们的资产向外国转移,并举家外迁。
针对朝鲜战况的发展趋势,驻日占领军司令官麦克阿瑟提出了一份"在亚洲遏制共产党的战略计划",交给杜鲁门总统。该计划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
1、立即援助南朝鲜,并建议由台湾调一个军驰援南朝鲜;2、台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应以海空军保卫该岛,并给予蒋介石以广泛的军事援助;3、加强菲律宾和印度支那的军事力量;4、保卫日本的安全。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连夜派出以费尔德为组长的"驻台湾军事联络组"进驻台湾。同时请求蒋介石在确保台湾安全的前提下派出1个军驰援南朝鲜。
6月25日中午,蒋介石收到了麦克阿瑟的电报后,立即召集陈诚、俞大维、叶公超、周至柔、孙立人、王叔铭、桂永清、黄镇球、彭孟缉、肖毅肃、俞济时和王世杰等人再次到阳明山"总统官邸"开会,直到深夜。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等人一致认为,出兵朝鲜参战这是反攻大陆的一个天赐良机,到时可以借助美军的力量,由南朝鲜北进大陆,先在东北打开一个缺口,然后再在东南沿海相机发起反攻大陆的作战。因此,蒋介石等人根据麦克阿瑟和李承晚的请求,决定派遣其王牌第五十二军3.3万人前往增援南朝鲜。
6月27日晨,周至柔、孙立人、肖毅肃、刘玉章、郭永等人继续开会研究向朝鲜半岛出兵的实施方案。当天下午,孙立人在台北陆军总司令部小会议室召集有关人员开会,传达了蒋介石关于派第五十二军前往参加朝鲜战争的指示,并决定由郭永任军长,王楚英任参谋长,并具体负责做好第五十二军准备派往南朝鲜参加朝鲜战争的组织准备工作。
在一幅朝鲜半岛的大挂图前,孙立人用指示杆在地图上向与会的人员说明朝鲜半岛的当前的态势:目前北朝鲜已投入了9个装备优良、训练有素的步兵师,在苏制新式飞机、坦克和重炮的掩护下,进攻瓮津、开城地区,歼灭了南朝鲜第一师,在春川、江陵击溃了南朝鲜第七师,现正集中3个师猛攻汉城,另以诸兵种联合纵队约两个师的兵力,从汉城、春川之间的杨平附近击溃了南朝鲜第六师,正强渡汉江南下,企图夺取水原,切断汉城的退路;在东线的北朝鲜军约3到4个师正向原州围攻,此刻正在柳洞里、长坪里、平昌之线激战中。南朝鲜政府已由汉城向大丘撤退,金浦机场已被北朝鲜军炮火封锁,汉城可能被迫放弃。守卫汉城的南朝鲜第三、第五师已陷入重围;南朝鲜的第二军主力正在竹山里、长湖院、忠州、丹阳、莱州之线赶建第二线阵地。看来汉城、原州将不保,其第二线阵地恐怕也难阻挡北朝鲜军的进攻。
孙立人在分析南朝鲜招致这样迅速惨败的原因时指出:一是战前,南朝鲜只有7个师共约85万人,既缺乏坦克和炮兵,更无空军,战争爆发后制空权一直掌握在北朝鲜人的手中;而北朝鲜军战前已达20余万,三倍于南朝鲜,且装备着苏制新式的坦克和重炮,部队训练有素,官兵政治信念坚强,士气高昂,作战勇敢,不但兵员数量远远超过南朝鲜,而且火力和士气也占绝对优势。二是北朝鲜军在作战中善于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利用南朝鲜兵力分散和空隙多的弱点,使用钻隙迂回的方法,各个包围南朝鲜分散孤立的部队,予以各个击破或者就地歼灭。三是北朝鲜在南朝鲜的后方,进行着威力强大的游击战,在汉江以南,锦江及洛东江两岸,游击队十分活跃,给南朝鲜的交通、通讯和军需补给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使南朝鲜军队时时处于前后受敌之中。四是美国的支援很不及时,且很不得力。
在谈到此处时,孙立人便当着所有与会人员的面,极为不满的指出:朝鲜战争的爆发,是美国政府拿朝鲜人的生命进行政治赌博,是一种最愚蠢的可耻的儿戏,但是我敢断定这绝不是麦克阿瑟和五角大楼(即美国军方)的主张。最后,孙立人传达了蒋介石对朝鲜战争及台湾出兵朝鲜的五点指示,其内容要点如下:
基于台湾对"大韩民国"的义务和共同利益的需要,应李承晚总统的请求,决定派遣第五十二军前往增援。其第十三师已由马祖启航回台归还第五十二军建制。该军应于两日内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并先以一个团集中于松山机场待命出发。
第五十二军到达朝鲜战场后受麦克阿瑟将军直接指挥,并受他派驻南朝鲜的代表的节制,特派侯腾、陈麓华、侯程达、王楚英四人组成"先遣参谋团"即日飞往釜山,同美、韩双方商定第五十二军参战的有关各项问题。
联勤总部应立即向第五十二军提供军需物资,要求补给到连。国防部应向第五十二军补充急需的技术人员和作战官兵、政工干部等。
28日下午,五十二军军部召开营以上的军官会议,传达了蒋介石、孙立人等人的指示,并请美军联络组长费尔德介绍了朝鲜战场情况。
费尔德说:南朝鲜目前残存的部队不足5万人,而北朝鲜军已有10余万人,兵力超过南朝鲜三倍,火力和士气更占优势,如果没有台湾军队的及时增援,又不能从日本调动美国地面部队投入战斗,南朝鲜的下一步局势将是悲观的。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于6月26日在布莱尔大厦召集约翰逊和布莱德雷等人开会,研究有关朝鲜半岛战争局势。会上杜鲁门第一次听到关于蒋介石出兵朝鲜的建议,约翰逊、布莱德雷和柯林斯从朝鲜战争的实际需要和军事部署考虑,都积极主张总统杜鲁门接受麦克阿瑟的建议。杜鲁门当即表示:"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建议,美国应当接受蒋委员长的这番好意,我希望看到有尽可能多的联合国会员国积极地参加对朝鲜的行动,建议联合国发出这样的号召并组织这样的行动。"
但是,迟迟不肯表态的国务卿艾奇逊,在总统表态过后却发表了坚决反对的意见:"当前台湾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地区,对此,麦克阿瑟已经明确指出了这个危险,所以我们才不顾中共的极力反对,决定派第七舰队和第十三航空队去保卫那个岛屿,现在怎么反而叫这个岛上的受保护者跑到别处去保护别人呢?况且蒋介石的军队并不比南朝鲜的军队强到哪里去。即便是让蒋介石的军队去,也还需要我们给他们换上全套装备。这样做莫不如把这些装备直接送给南朝鲜,其效果更是显而易见的。"
国防部长约翰逊当然要站在麦克阿瑟的这一边,他马上进行辩解说:"阁下的意见我不能苟同。台湾只是缺乏海空军,其地面部队的战斗力和阵容在亚洲地区的反共国家中却是最强大的,对此,我们不应该小看我们的这位盟友。况且蒋介石要求派去支援南朝鲜的第五十二军是台湾的最精锐的部队,也是蒋介石在满洲的60万军队中唯一没有被中共消灭的一个军。因此,我认为在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后,从台湾抽第五十二军去增援南朝鲜是可取的。"
对此艾奇逊毫不退让:"这恰恰说明了阁下的短视,只是看见了朝鲜半岛的局部利益,而没有从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全球战备格局考虑问题。如果说总统阁下批准了福摩萨(即台湾)出兵参加朝鲜半岛的战争,将有可能激怒人口众多的中国,引发新的战争,到那时我们美国将会在远离本土的情况下,同时面临两个地区的战争,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的解决,而且极有可能危及福摩萨的安全,岂不是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老话:逐两兔者难得一兔。"
杜鲁门看到双方相持不下,争论不休,遂宣布暂予搁置,留待下次会议再议。
6月27日,正在南朝鲜战场上视察的麦克阿瑟,目睹了南朝鲜军队一败涂地的惨状,便再次致电杜鲁门,请求批准蒋介石出兵朝鲜的建议。但是,大胆的艾奇逊却将麦克阿瑟的电报擅自扣压,不仅没有及时向杜鲁门报告,反而继续反对蒋介石派兵援助南朝鲜的建议。
6月28日,台湾驻美"大使"顾维钧和"特使"胡适,根据蒋介石的指示,请求在白宫会见杜鲁门,进一步游说有关国民党要求出兵朝鲜半岛战争的问题,并面交了蒋介石6月26日向杜鲁门建议派国民党第五十二军驰援南朝鲜的电报的副本。
对此,左右为难的杜鲁门面对军界和政界截然相反的两种不同意见,对国民党派来的"大使"和"特使"没有明确的表态,只是表示他十分欣赏蒋介石的意见,同时答应将进一步扩大对台湾的军事援助。
6月29日,麦克阿瑟从朝鲜战场前线视察回到东京后,第三次急电杜鲁门,请求从速采纳蒋介石派第五十二军驰援南朝鲜的建议。当日,由东京回到华盛顿汇报朝鲜战争局势的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上将也向杜鲁门进言,应当接受麦克阿瑟的请求,批准蒋介石的建议。
6月29日晚,杜鲁门再次召集国务会议研究关于是否批准蒋介石出兵朝鲜的问题。约翰逊、布莱德雷、柯林斯都主张动用蒋介石的第五十二军,迅速出兵南朝鲜,以遏制北朝鲜军队的攻势作战,而不想急于使用在日本的两师美军。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可以争取时间,及时稳定战局,而且可以减少美军的伤亡损失,使有限的美国现役地面部队能够在紧急的情况下使用到别的更重要的地方去。
可是,大胆而又固执的艾奇逊和国务院的那帮人却坚决反对。艾奇逊用不容置疑的情绪提醒约翰逊和布莱德雷等人:我提议总统先生和诸位阁下,请你们要注意中共6月28日声明所包含的严重性和在我们盟国中所引起的震动和惊愕(注:6月28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针对杜鲁门的6月27日声明所发表的声明)。中共的声明不只是一种威胁,而是他们打算出兵干涉的预兆。如果蒋介石的军队开进朝鲜打击北朝鲜共军,毫不怀疑,中共必将加倍地进行还击。那样一来,朝鲜战争马上就会扩大,局势的发展也必然难于控制,其结果不仅美国将要深深地陷进去,而且会把我们的盟友吓跑。再说我们美国如果把扭转朝鲜的局势放在蒋介石军队的身上,也将会有损于我们美国在盟国中的地位和形象,这是违背美国的传统和民众意志的愚蠢做法……
在艾奇逊的坚决阻挠下,杜鲁门总统最后否决了麦克阿瑟的建议。
当晚,消息传到日本东京后,使一向以老自居的麦克阿瑟大为不满,立即致电在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司令部参谋长斯塔诺德和第十兵团司令官阿尔蒙德等人做好坚持独立作战的思想准备,并用极为不满的语言愤怒地斥责杜鲁门和艾奇逊等人。他们说,他们没有看到朝鲜半岛的战争局势的重要,不敢动用国民党中国的武装力量,这是怯懦和愚蠢的表现。他们简直是在讨好共产党,屈从共产党的意志,这是很可耻的。杜鲁门总统曾主张在每个地方狠狠地打击共产党,希望看到有尽可能多的联合国会员国积极地参加对朝鲜的行动,现在共产党正在狠狠地打击我们。
麦克河瑟建议的被否决,导致了国防部长约翰逊于9月20日的愤然辞职,并由此引发了美国国会中一些议员和美国公众猛烈抨击杜鲁门政府,并要求撤换艾奇逊,以谢国人的轩然大波。
6月30日晚上,蒋介石在阳明山"总统官邸",召集最高国策会议,他当着陈诚、王世杰、俞大维、叶公超、吴国桢、周至柔、孙立人、桂永清,王叔铭、黄镇球、彭孟缉、蒋经国等人的面,谴责杜鲁门和艾奇逊等人:"华盛顿那帮可恶的东西,显然是患了恐共症和软骨病,完全是在重演当年张伯伦的故伎。美国人肯定要为他们这种愚蠢的作法付出代价。既然他们不肯让我们出兵,那就让他们去吃共产党的苦头吧!"
7月7日,无可奈何的麦克阿瑟又通过约翰逊、布莱德雷、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和陆军部长佩斯等人,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在朝鲜设立联合国军司令部并任命麦克阿瑟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派往部队"的决议。在此基础上,7月12日,美国任命第八军军长瓦尔顿·沃克中将建立了联合国军前线的司令部,负责指挥在朝鲜战场上的联合国军。
8月初,美国派往朝鲜战场的地面部队已达7个师,另外还有南朝鲜的3个师、英军的1个旅和土耳其、菲律宾、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等国的地面部队共约15万人,由联合国军前线司令部指挥官、美军第八军军长沃克中将统一指挥。
9月15日,美军陆战第一、第七师在仁川登陆,美军第八军的骑兵第一师等部队同时由釜山发起反攻,于9月26日在水原附近会师,9月28日又夺取了汉城。与此同时,美军第十兵团在阿尔蒙德少将的指挥下,由东海岸元山登陆。
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仁川的登陆作战,拦腰截断了北朝鲜人民军,使朝鲜半岛的战争形势开始发生了逆转。
在此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0月3日发出了严正警告: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继续北犯,中国将不得不出兵援助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共同打击侵略者。
麦克阿瑟却无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公然发表了"通牒",要求"北朝鲜立即投降"。随后,麦克阿瑟命令美军第八军沿着朝鲜西海岸线一路北犯,于10月9日侵占了平壤。同时,第十兵团在东线于10月2日越过三八线继续北进,越过清川江和长津湖,兵锋直逼中朝两国边境的界河--鸭绿江,并派出飞机到中朝边境先后炸毁了安东(今丹东,以下同)达新义州、长甸河口达清城郡、上河口达清水镇等几座横跨鸭绿江上的铁路和公路桥梁,并深入到鸭绿江下游的重镇安东和长甸河口等地进行狂轰滥炸,使许多中国平民遭受无辜的伤亡。
在此严重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于10月下旬开始与美军展开了血与火的较量,首先在云川给孤军冒进的美军第八军骑兵第一师以迎头痛击。第八军在遭到重创后,仓皇退守清川江一带,东线的第十兵团则龟缩在咸兴、庆兴里地区。
为此,麦克阿瑟在11月28日发给杜鲁门的告急电报中惊呼:"我正面临一次全新的战争,使朝鲜战争局部化一切希望都不存在了,中国人简直要想把我的部队全部加以消灭。"
麦克阿瑟为了遏制中朝两国军队的进攻,以期挽回败局,减少美军的伤亡,再次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请求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1、紧急从台湾空运一个军增援第八军,进而救援在东线被围的第十兵团向兴南突围;2、请求授权他派飞机轰炸中国境内的军事目标,并封锁中国的海岸;3、促使蒋介石在华南、华东地区采取积极的军事行动以牵制中共大陆,使其不敢向朝鲜战场增兵。
麦克阿瑟在致电杜鲁门的同时,还致电蒋介石告以南朝鲜在战争中的危急情况,请其仍派第五十二军前往朝鲜战场解第八军之围,并说明他分别从冲绳和菲律宾派出飞机和船舰装载着补充第五十二军的武器装备驶向台湾,以接运该军从空中和海上驰赴平壤地区。
11月28日上午,蒋介石收到了麦克阿瑟的电报后,不由得喜上心头,略做一番谋划后,当日下午便在阳明山召集紧急军事会议。会议上,蒋介石的情绪特别好,他先是洋洋自得地自我吹嘘一番:"我早就说过,美国人必将为他们愚蠢的做法付出代价。今天的处境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们付出血的代价以后,才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现在根据麦克阿瑟的请求,我宣布仍然由第五十二军驰援南朝鲜。"
同时,他指派的侯腾、陈麓华、郭永和王楚英四人"先遣参谋团",于11月29日凌晨飞往汉城。
美第八军副参谋长介绍情况说:目前联合国的兵力不足10万人,而中共进入朝鲜的军队目前已达30余万人,投入战斗的已有26个师,另在东北境内靠近朝鲜边境还集结了20多万人的预备兵团,以满洲为基地的中共各式苏制飞机达300余架,对美国的空军和地面部队造成了严重威胁,北朝鲜军队的残部已退入满洲进行整补。27日晚东线第十兵团分三路到达清津附近的镜城、白岩和惠山、丰西、长津江附近,即遭到埋伏在那里的中共军队的猛烈狙击,陷入重围,现正沿着东海岸及摩天岭东西麓向咸兴和兴南突围,进展速度甚慢。第八军于28日清晨,分别在狼林山西麓的江界、朔州和盐州等地遭到中共军队的强有力的抵抗和反击,旋即次第被围,经过艰苦的突围战斗后,部队伤亡损失较大,现已退守清川江一线,战斗还在激烈进行中。整个战局对联合国军不利,急待友军前来增援。"
侯腾等人向柯尔介绍了第五十二军的编制,装备、人员情况、部队素质和战斗经历等,随即就下列问题进行研究并达成协议:
1、第五十二军的作战地区在清川江以北,应以一个师空运平壤集中,其余部队海运可在南浦、海州、仁川登陆;2、第五十二军抵朝后归联合国军司令部指挥,由美方派出联络军官进驻团以上指挥机关,由中方派参谋军官5人参加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工作;3、第五十二军抵朝后的补给由美方负责,按常规办理;4、第五十二军的作战行动以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命令行之,其内部统率管理、指挥调度、部队编组、人事调动、官兵奖惩由该军长按台湾的规章自行处置,非因作战需要的行动,联合国军事司令部不加干预;5、第五十二军所需译员自行配备,享受联合国军作战人员待遇。
柯尔和候腾等人商定的这五条协议,当即得到了联合国军参谋长诺斯德中将的同意。当晚9时,"先遣参谋团"在柯尔的陪同下,由釜山乘飞机到达平壤,在联合国军司令部前线指挥所里见到了第八军军长沃克。
这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侵略朝鲜的美军正在新安州、顺川、新成川、阳德一带进行着激烈战斗。平壤已能听到前方的炮声,街上时有坦克、大炮和运输车急驶而过,市区时有枪声和爆炸声,气氛十分紧张。沃克在他的指挥所里很仔细地询问了第五十二军各方面的情况后,用极其简洁的语言结束了会谈:"你们到朝鲜时,空运和海运着陆地点暂不决定,临时以电报联络,其他的情况按照你们的部署办。"这时已是11新30日凌晨一点了,先遣团便立即飞返台北。
蒋介石右手取汇报中,还详细询问了中共参战部队的番号、有无原国民党投共的军队、现有多少共军战俘、东北境内的兵力情况,美军的现状、南朝鲜二线兵团情况、美方是否同意对第五十二军保持团、师级整建制使用等等问题。
散会前,周至柔拿着一封电报向蒋介石报告:"报告总统,现在已有7艘运输舰、3艘货船开进基隆港,另有30架C-47型运输机已在新竹和松山着陆。第五十二军现在是否可以移师出发。"
蒋介石当即决定:
1、 第二师随郭永、王楚英及军指挥所一道空运赴平壤,其余由程、李副军长率领到基隆准备上船;2、由联勤负责接收武器装备并及时向第五十二军换发;3、驻联合国军的参谋军官应包括海空军各一人,由孙总司令选派。
这次麦克阿瑟也是为了蒋介石能够出兵下了大本钱,从日本支来了装备有各种车辆200余辆,各种口径的火炮约千门,各种枪械器材工具约两万余吨,足可装备两个军。第五二十经过这样一换,装备是彻底美式化了,跃居于台湾各军这首。但是,从12月1日到6日,第五十二军虽然日夜处于整装等发之中,却迟迟得不到美国方面"恩准"。
原来,这期间在美国方面又为台湾是否出兵南朝鲜一事闹起新的矛盾。
11月28日上午当麦克阿瑟急电杜鲁门,要求空运台湾第五十二军驰援南朝鲜的消息再次传出后,当日下午杜鲁门立即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商讨挽回朝鲜半岛败局的问题。
在这次国务会议上,国务卿艾奇逊率先发言表态:我的意见依然没变。现在国内虽然已经无兵可派,但也不能同意蒋介石的军队入朝参战,其理由不再多叙,并建议总统先生,指令麦克阿瑟在朝鲜半岛先稳住战局,在军事上守住一条可以守得住的防线,以待美国通过联合国进一步谴责中国,在政治上对中国施加压力。
本来倾向蒋介石出兵的杜鲁门,这时又在艾奇逊的提安樟脑妥协了。另外,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和陆军参谋取条柯林斯这时也害怕在此败战的局势下,再动用蒋介石的军队会由此引起苏联出兵和中共增加兵力,便开始站在艾奇逊的一边,反对国民党军出兵朝鲜。因此,麦克阿瑟这次提议又被否决了。
1950年12月下旬至1951年2月中旬,侵朝美军经过志愿军第二次战役打击后,美国国内的决策者对朝鲜半岛上爆发的战争已经不再抱有胜利的希望,他们认为,从战备的观点出发,日本列岛的安全比朝鲜半岛更为重要。因此,决定美第八集团军所指挥的30余万部队,一旦朝鲜半岛战况再度危机时,应迅速带上装备撤出朝鲜,全力保卫日本 。
麦克阿瑟认为这种结果将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的失败,一旦真的出现这种局面,将会有损美国在联合国中所拥的领导地位,并将由此导致遏制共产党政策的大失败。因此,麦克阿瑟这个反共的"斗士",为了挽救朝鲜战场的败局,再次提出国民党军增援朝鲜问题。
12月30日,他从日本的东京再次致民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张美国应就力所能及的范围对中国采取报复措施。其中包括封锁中国海岸和从台湾国民党部队取得增援,进一步加强美军在朝鲜的力量。随后,麦克阿瑟私下邀请国民党"战备顾问委员会主任"何应钦到东京会谈,继续策划利用国民党军队入朝作战,增援美军以及稳住朝鲜半岛的战争态势等问题。
1951年1月上旬,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将美军赶到"三八"线地区。
在此情况下,参谋长联席会义于1月9日给予麦克阿瑟如下答复:
报复性措施已作了慎重考虑并将继续予以考虑,采取这些措施必然考虑多种利害关系,但无论如何不能同意从国民党在福摩萨的守卫部队中取得增援朝鲜的兵力,这是由于考虑到他们不可能对朝鲜的结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倒很可能有较大的用处。目前,应首先坚守现有阵地并重创中共军队。
远在日本东京的麦克阿瑟接到这个答复后,对着身边的人员气恼地说:"这就是五角大楼的阁员们费尽心机做出的杰作,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毫无意义的。"
尽管麦克阿瑟对大洋彼岸的五角大楼充满鄙视,但是对于他们的指示还是不能不去执行。1月下旬,美军开始实施全面的反击。2月11日,他拟定了一个彻底消灭志愿军的作战计划,该计划提出:如果我获准使用国民党中国军队,那么由于他们的增援,同时美国的增援部队也即将开到,我将在北朝鲜北端东西两岸同时进行两栖登陆和空聊登陆,从而就扣紧了一张巨大的罗网,这样中国人不久就会挨饿,否则投降。没有粮食和弹药,他们就会变得毫无办法了。这种景象有点像仁川,但规模要大得多……
麦克阿瑟这份振振有词的电报依然遭到了华府的断然拒绝。麦克阿瑟 对此彻底失望了,也彻底恼怒了,他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朝鲜半岛的战争将是军事生涯的最后一战。当然不想以朝鲜半岛战争的失败来结束他"最勇敢无畏"戎马生涯。因此,麦克阿瑟开始表现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样子,不仅对杜鲁门关于"禁止采取任何未经许可的行动,并用现有的兵力保住阵地并尽力保存实力;禁止发表任何未经国务院批准的政策性声明"的命令置若罔闻,反而分别向美国的著名民主人士马丁、惠里等申述他与杜鲁门、艾奇逊在朝鲜、台湾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并进而多次公开发表声明,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攻击杜鲁门的政策,特别是先后发表3月20日给马丁的信和3月24日的声明,使杜鲁门极为恼怒,于是在4月9日杜鲁门以发表总统广播讲话的形式,出其不意又干净利落地下令将麦克瑟撤职,由麦克阿瑟的学生、陆军参谋长助理李奇微接替其职务。
麦克阿瑟被解职,这是麦克阿瑟长达52年军旅生涯的重在打击,但他在辞职演讲中仍然高傲地说:"老兵永远不死,只是慢慢地凋零。"
到了1952年月月,随着美军远东总司令兼"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调往欧洲,遗职由美军陆军野战部队司令克拉克的继任,又利出一阵"调第52军去朝鲜战场替换美军"的风声。
原来,5月中旬,克拉克由意大利调到东京后,发现日本的防务极其空虚,除国内自卫队的7.5万名警察外,竟无美国的地面部队,他感到非常吃惊,于是,这位新上任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遂再次向五角大楼和华盛顿提出要蒋介石提供两个师的部队入朝接替美军的防务,以便从朝鲜战场抽出3个师的美军去防守日本。此时的蒋介石心里清楚,只要杜鲁门还在白宫,艾奇逊还当国务卿,从台湾派军队去南朝鲜的事就难以实现。
这一天,蒋介石以为机会终于来了。
1952年11月5月,杜鲁门下台了,艾森豪威尔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他在正式就职后,第一件大事主是在12月2日至5日秘密视察了朝鲜战场,旨在兑现竞选总统时的允诺,并力求使新政府和五角大楼达成共识,早日全面结束朝鲜战争。艾森豪威尔视察后,明确表态:"新政府希望早日结束朝鲜战争,反对战争的进一步扩大。因为理所当然也对蒋介石的军队介入朝鲜战争。"
至此,蒋介石三次企图出兵朝鲜战争的预谋才算彻底破灭了。
作者:张明金 点击次数:731
出处:《炎黄春秋》 上传日期: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