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瑞丽微整形医院:茶之道:茶之礼,茶之德,茶之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58:54
2011-10-29 08:22:35|  分类:诚兰书画收藏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一、中国茶道:饮茶之道
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式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陆羽,字鸿渐,又字季疵,号桑苎翁,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县人)。陆羽著《茶经》三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十章。四之器叙述炙茶、煮水、煎茶、饮茶等器具二十四种,即封氏所说造茶具二十四式。五之煮、六之饮说煎茶炙茶之法,对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水、煎茶、酌茶的程序、规则作了细致的论述。封氏所说的茶道就是指陆羽《茶经》倡导的饮茶之道。《茶经》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也是第一部茶道著作。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即是饮茶艺术。
中国的饮茶之道,除《茶经》所载之外,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明代朱权的《茶谱》、钱椿年的《茶谱》、张源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茶书都有许多记载。今天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工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工夫茶的程序和规划是:恭请上座、焚香静气、风和日丽、嘉叶酬宾、岩泉初沸、盂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薰洗仙容、若琛出浴、玉壶初倾、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三色、三龙护鼎、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细啜甘莹、三斟石乳、领悟神韵。



二、中国茶道:饮茶修道
陆羽的挚友、诗僧皎然在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认为,饮茶能清神、得道、全真,神仙丹丘子深谙其中之道。皎然此诗中的茶道是关于茶道的最早记录。
唐代诗人玉川子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脍炙人口,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代诗人钱起《与赵莒茶宴》诗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唐代诗人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诗中则有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这些诗是说饮茶能让人通仙灵,通杳冥,尘心洗尽,羽化登仙,胜于炼丹服药。
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赵佶《大观茶论》说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朱权《茶谱》记:予故取烹茶之法,米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乃与客清谈欺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赵佶、朱权的帝、王的高贵身份,撰著茶书,力行茶道。
由上可知,饮茶能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得道全真、探虚玄而参造化。总之,饮茶可资修道,中国茶道即是饮茶修道。



三、中国茶道:饮茶即道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化于一切物,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其弟子庞蕴居士则说: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其另一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则认为修道在于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道一的三传弟子、临济宗开山祖义玄禅师又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眠。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五灯会元》南岳下三世,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到:曾到此间否?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从谂是南泉普愿的弟子,马祖道一的徒孙。普愿、从谂虽未创宗立派,但他们在禅门影响很大。茶禅一味,道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用修,吃茶即修道。后世禅门以吃茶去作为机锋、公案,广泛流传。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诗曰: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五灯会元》南岳下四世,沩山祜禅师法嗣,仰山慧寂禅师,……又问:和尚还持戒否?师曰:不持戒。曰:还坐禅否?师曰:不坐禅。公良久。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听老职僧一偈: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攫头边。一仰山慧寂是沩山灵祜的嗣法弟子,师徒二人共同创立了禅宗五家中的沩仰宗。慧寂认为,不须持戒,不须从禅,唯在饮茶、劳作。
道法自然,修道在饮茶。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四、中国茶道:艺、修、道的结合
综上所说,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 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在茶道中,饮茶的艺术形式的设定是以修行得道为目的的,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介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各宽松、自由的氛围。
日本茶道 以礼开始以礼结束
日本茶道的茶禅一味,是喝茶时的安静,是对茶本身的思考,是心灵和行动的静默,是借助仪式去完成心理之修行。在茶水中体会禅的意义。
日本茶道原是以封建时代武士阶层为中心的一种修养和礼仪,而早些年,日本茶道被视为年长者的爱好,年轻人对其并不感兴趣,但是现在不同了,有不少年轻人开始学习茶道等日本传统文化。我认为这如同现在的中国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一样,是一种崇拜西方文化向注重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回归。
茶道的过程很繁琐,整个过程是安静的,只有主人在有条不紊中为客人做茶,动作虔诚优雅,客人也不出声,因为知道主人正在极力为自己准备美味的茶。在茶道仪式之中,只有在客人都喝完茶,对主人表示了谢意之后,才会开始交谈,交谈主要围绕着茶与茶具进行,客人会对茶具进行欣赏和鉴赏,然后会再次向主人的款待,表示由衷的感谢。
茶道在日本是传统文化,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而作为饮品的茶水,在现代日本也并不主流。在日本没有茶楼,只有咖啡厅,咖啡成为现代年轻人的最爱。就我个人而言,茶对于我,有三种功效:朋友聚会喝茶吃茶点,聊天;忙了一天之后,喝一杯茶让自己平静;吃饭之后,清除各种口中的异味。生活在北京,觉得北京人的饮茶习惯与日本人有所不同,这里喝茶是一种习惯,人们经常会在手边准备一杯茶当水喝。在日本这种饮茶的方式是少见的。
日本茶道很烦琐,但是在静静地等待之后,当一杯抹茶进入口中,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1.主人一般会准备专门的茶室。
2.擦拭装茶的容器和茶勺,茶碗需要经过象征性的涤净。
3.将抹茶(绿色粉末状)放入茶碗中,再用竹勺将煮开的净水注入,开始做茶。
4.用竹制茶刷把碗中的抹茶和开水打匀,使抹茶与水完美的结合。
5.主人默默地做茶后,再将茶碗放在特定的位置,以便客人端取。客人接茶的时候,端在手中,顺时针旋转茶碗,从三点到六点,将茶碗的正面面向自己。
6.(中原老师示意)客人喝完之后,将茶碗逆时针旋转,从六点到三点,正面朝向主人,致谢。
茶最好3口半喝完,因为这样比较好喝。



茶艺“茶艺”一词最早出现于七十年代的台湾。
朝鲜茶礼——清、敬、和、乐 朝鲜与中国土相连,自古关系密切,中国儒家的礼制思想对朝鲜影响很大。儒家的中庸思想被引入朝鲜茶礼之中,形成“中正”精神。创建“中正”精神的是草衣禅师张意恂(公元1786-1866年),他在《东茶颂》里提倡“中正”的茶礼精神,指的是茶人在凡事上不可过度也不可不及的意思。也就是劝要有自知之明,不可过度虚荣,知识浅薄却到处炫耀自己,什么也没有却假装拥有很多。人的性情暴躁或偏激也不合中正精神。所以中正精神应在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从而使消极的生活方式变成积极的生活方式,使悲观的生活态度变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人才能称得上是茶人,中正精神也应成为人效中的生活准则(尹炳相:《韩国的茶文化与新价值观的创造》,载于《农业考古》1997年2期)。后来韩国的茶礼归结为“清、敬、和、乐”或“和、敬、俭、真”四个字,也折射了朝鲜民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由此亦可见,朝鲜的茶礼精神就是茶道精神。



中国茶德——廉、美、和、敬 和韩国的茶礼一样,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只是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许多人觉得应该对中国的茶道精神加以总结,归纳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茶德”。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杂志上发表的《茶文化浅议》一文中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他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具体内容为:
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
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
敬——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
大约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1990年6期《中国茶叶》杂志上发表的《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则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来表述:
理——“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
清——“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1982年,首都春节团拜会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显示既高尚又文明,'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表明了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强调廉政建设,提倡廉洁奉公,'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发扬。'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已故的朱德委员长曾有诗云:'庐山云雾茶,示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体会之深,令人敬佩。”
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朋友,亲人见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组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两位专家还认为:中国的茶,“能用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育德,直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脘二甲苯的民族精神。所以,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茶德,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在此之前,台湾的范增平先生于1985年提出中国“茶艺的根本精神,乃在于和、俭、静、洁。”(《台湾茶文化论》43页“探求茶艺的根本精神”,台湾碧山出版公司出版。)范先生的茶艺根本精神,就是茶道的精神,也就是上述的茶德。虽未加以详细解释,但其含义仍不难理解,与前述几位专家的意见相去不远。
更早一点,在1982年,台湾的国学大量林荆南教授将茶道 精神概括为“美、健、性、伦”四字,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称之为“茶道四义”。其具体解释如下:
美——“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建茶功立茶德。洁身的要求及于衣履,正心的要求见诸仪容气度。所谓物,是茶之所属,诸如品茶的环境,的器具,都必须美观,而且要调和。从洁身、正心,至于环境、器具,务必须知品茗有层次,从层次而见其升华,否则茶功败矣,遑信茶德。”
健——“'健康’一项,是治茶的大本。茶叶必精选,劣茶不宜用,变质不可饮;不洁的水不可用,水温要讲究,冲和注均须把握时间。治茶当事人,本身必健康,轻如风邪感冒,亦不可泡茶待客,权宜之法,只好由第三者代劳。茶为健康饮料,其有益于人身健康是毫无疑问的。推广饮茶,应该从家庭式开始,拜茶之赐,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一国健康,见到全体人类健康;茶,就有'修、齐、治、平’的同等奥义。”
性——“'养性’是茶的妙用,人之性与茶之性相近,却因为人类受生活环境所污染,于是性天积垢与日俱加,而失去其本善;好在茶树生于灵山,得雨露日月光华的灌养,清和之气代代相传,誉为尘外仙芽;所以茶人必须顺茶性,从清趣中培养灵尖,涤除积垢,还其本来性善,发挥茶功,葆命延所,持之有恒,可以参悟禅理,得天地清和之气为已用,释氏所称彼岸,可求于明窗净几之一壶中。”
伦——“'明伦’是儒家至宝,系中国五千年文化于不坠。茶之功用,是敦睦耸关系的津梁:古有贡茶以事君,君有赐茶以敬臣;居家,子媳奉茶汤以事父母;夫唱妇随,时为伉俪饮;兄以茶友弟,弟以茶恭兄;朋友往来,以茶联欢。今举茶为饮,合乎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友信、朋谊、君敬、臣忠),则茶有全天下义的功用,不是任何事物可以替代的。”(蔡荣章《现代茶艺》200页,台湾中视文化公司,1989年7版)
此外,台湾的周渝先生近年来也提出“正、静、清、圆”四字作为中国茶道精神的代表。(周渝:《从自然到个人主体与文化再生的探寻》,《农业考古》1999年2期)
以上各家对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茶德)的归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主要精神还是接近的,特别是清、静、和、美等是符合中国茶道的精神和茶艺的特点,和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的基本精神也是相通的。大家可以细心领会,把握其主要精神,在自己的茶艺表演和茶事活动中贯彻这些精神。
据陈香白教授研究,他认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和”的内涵非常丰富,作为中国文化意识集中体现的“和”,主要包括着:和敬、和清、和寂、和廉、和静、和俭、和美、和爱、和气、中和、和谐、宽和、和顺、和勉、和合(和睦同心、调和、顺利)、和光(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和衷(恭敬、和善)、和平、和易、和乐(和睦安乐、协和乐音)、和缓、和谨、和煦、和霁、和售(公开买卖)、和羹(水火相反而成羹,可否相成而为和)、和戎(古代谓汉族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交和(两军相对)、和胜(病愈)、和成(饮食适中)等意义。“一个'和’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请相信: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陈香白:《中国茶文化》43页,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香港的叶惠民先生也同意此说,认为“和睦清心”是茶文化的本质,也就是茶道的核心(《茶艺报》19页,香港茶艺中心1993年出版)。
我们认为,陈香白教授的这番话,不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茶道精神的把握,也有助于我们对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的理解。
总之,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我们应该根据茶道精神来从事茶文化活动。一切有悖于茶道精神的行为,都要加以纠正、克服,使中国茶文化事业永远沿着健康、文明的道路发展。 3.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当我们文化的各个层次及其核心部分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白茶文化与一般的饮食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即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茶道精神是在茶艺操作过程中体现的,是人们在品茗活动中一种高品位的精神追求。人们走进现代的茶艺馆,并不是为了解渴,也不仅仅是为了保健的需要,更多是的一种文化上满足,是高品位的文化休闲,可以说是一种高档次的文化消费。经营茶艺馆都,当然讲究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非常重视茶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经常举行茶艺表演,开办茶艺知识讲座和培训,积极参与茶文化活动,显示出自觉的文化积极性,这是其他餐饮业所不能比拟的。对在茶艺馆从事茶艺工作的人员,在文化素质上的要求也要比餐厅服务员更高一些,她们除了服务顾客之外,还肩负着普及茶艺知识、推广茶文化的高尚任务,应该具有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



那么,茶文化到底具有哪些社会功能呢?前述的众多有关茶道、茶德的论述,已包括这方面内容,也就是说,那些茶德所要求做到的,就是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就是茶文化对社会的贡献。
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曾将饮茶的功德归纳为十项: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其中“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等就是属于茶道范围。因此,除了增进人们健康、促进茶业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之外,还可以将茶文化的社会功能简化归纳为下列三个方面:
1. 以茶雅心——陶冶个人情操。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通过茶艺活动来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2. 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茶道中的“和”、“敬”、“融”、“理”、“伦”等,侧重于人际关系的调整,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3. 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商品大潮汹涌,物欲膨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心浮躁,心理易于失衡,人际关系趋于紧张。而茶文化是各雅静、健康的文化,它能使人们绷紧的心灵之弦得以松弛,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提倡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对人多奉献一点爱心,一份理解,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因此,必然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
范增平先生在《茶艺文化再出发》一文中曾将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具体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探讨茶艺知识,以善化人心。
体验茶艺生活,以净化社会。
研究茶艺美学,以美化生活。
发扬茶艺精神,以文化世界。(范增平:《台湾茶文化论》51页,台湾碧山岩出版公司出版)
范增平先生是以另一视角,从四个层面来论述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他这里所说的“茶艺文化”,实际上就是茶道精神,也就是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与我们上面所述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可以互相参照,互为补充。我们每一个从事茶文化事业的茶人,都应该自觉地以此作为我们的最高指导原则和最高追求,为祖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茶道中的五种道家理念


一、尊人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二、贵生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写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三、坐忘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四、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处世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五、道法自然,返璞归真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朴实味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好不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
品茶技巧
喝茶技巧 ---茶就是茶,不是饮料,也不是水。我很喜欢喝茶。这个习惯的养成和一直生活的丘陵地带,盛产铁观音有关。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地区种茶喝茶,不少人已经把喝茶当作了明目、减肥、利尿、降压、降脂的保健方法。不过,很多人对喝茶的技巧认识还不够了解。 生活中很多人一天到晚离不开茶,但对怎样泡壶好茶却知之甚少。要泡一壶好茶,不仅要有好的茶叶、好的水和一副适当的茶具,还要有泡茶的技巧。
泡茶首要的是水质,在城市里饮用自来水,泡茶时尽可能用纯净水或者说矿泉水,那么我们怎样可以使茶的味道更好呢?主要是掌握好茶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等问题。
茶叶的用量,有“细茶粗吃,粗茶细吃”之说。一般说来,细嫩的茶含茶汁较少,冲泡时要多放一点;粗茶含茶汁多,要少放些。以250毫升一杯水为计,一般茶叶可放3—5克,而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等精细茶应放7克左右,像广东一带的好多茶客更多是的一次冲泡8-12克不等。
冲泡茶叶的水温,要看水的质量和茶叶的等级。水质较好,烧开即可泡茶,过沸会降低水中的微量元素,使茶汤失去香味。俗话说,“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所谓沏,就是用刚烧开的水,所谓泡,就是用开后温度稍低的水。高级细嫩的绿茶,水温最好是80—90度,特别嫩的,如“天目青顶”、“黄山毛峰”,水温还可以再低一些。其他中低档茶,可用100度的滚水冲泡。至于青茶(安溪铁观音)红茶、花茶,则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加以杯盖,以免释放香味。
茶和水的比例,一般是3—4克干茶,加200—250毫升的开水,泡1—3分钟后慢慢品饮为好。饮茶时要注意,不要将杯中的茶喝干了再添水。第一杯喝去三分之二,再加水饮第二杯,这样使茶汤的浓度基本保持一致。一般茶叶喝三杯就差不多了。长时间浸泡,会使茶叶中的有害物质浸出。
善饮茶的人,对茶具也颇有讲究。一般说来,茶具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质地,紫砂茶具为最佳,品饮铁观音茶则以用碗盖的陶瓷茶具更好一些,它能使茶的香气持久,滋味可口;其次是瓷杯、玻璃杯。不过,玻璃茶具近来较流行,它里外透明,有利欣赏茶色、茶形,缺点是茶易凉。
喝茶技巧
第一,茶最易受其他气味沾染,因此必须和其他气味尤其是酒隔离;
第二,茶叶必须保存在干燥而凉爽的地方,可把时常用的茶叶酌量存放在小罐中,其余的放在大罐中,用时再打开;
第三,喝茶的水很重要,山泉水最佳,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自来水则会使茶味尽毁;
第四,品茶应有一些好的茶友,喝茶的同时也是一种朋友之间情感的交流,以茶为媒;
第五,茶的正常颜色普遍是淡黄色,中档以上的铁观音大多显青绿色或者说青绿偏金黄色,除了红茶;
第六,最好的茶有一种回味(铁观音熟称“回甘”),这要在半分钟以后,茶的化学成分和唾腺发生作用才能感到;
第七,茶必须泡好即喝,不可让茶在壶中泡太久;
第八,泡铁观音茶必须用刚煮沸的水;
第九,喝茶时最好别品尝别的食物;
第十,好茶如同好女人,东坡云:“从来佳茗似佳人。”
喝茶的注意事项:
一、忌空腹喝茶,特别是浓茶,喝多了对胃不是很好,茶入肺腑会冷脾胃;
二、忌饮烫茶,最好56℃以下;
三、忌饮冷茶,冷茶寒滞、聚痰;
四、忌冲泡过久,防止氧化、受细菌污染;
五、忌冲泡次数多过久,茶中有害微量元素会在最后泡出;
六、忌饭前饮,特别是浓茶,茶水会冲淡胃酸;
七、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
八、忌用茶水服药,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
九、忌饮隔夜茶,茶水时间久会变质;
十、忌酒后饮茶,酒后饮茶伤肾;
十一、忌饮浓茶,淡茶养生 浓茶伤身;
十二、不宜饮用的茶叶有:焦味茶、霉变茶、串味茶。


一、不茶:就是根本不喝茶。茶,现已被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又为国饮,且有保健之功效,不喝者(除因客观条件不能喝者)实在可惜。
二、厌茶:虽能喝,但是不喜欢喝茶。不喜欢喝茶的人较多为习惯了可乐之类软饮料的年轻人,茶在他们而言没有刺激的味道,又需要时间来泡,自然不受欢迎。
三、惰茶:会喝,也不讨厌喝,但是却懒于花时间坐下来泡壶茶喝。茶可清心,心不清静,哪还有时间来喝什么劳什子茶。
四、隐茶:会喝,也爱喝,却吝啬,只愿自己躲着独自享受的人。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了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最是快乐。
五、商茶:会喝又爱喝,却只在有利可图的时候才拿出好茶与人喝。赴此茶会者不亚于赴鸿门宴啊。
六、美茶:此处之“美” 非“好茶” ,而是美人。只为那流水茶盘前秀色可餐的茶艺师而消费的茶。注意,非喝茶,乃为消费茶。
七、醒茶:通过喝茶来提神醒脑。
八、饭茶:就是喝茶来消食化食,增进食欲。
九、学茶:谓之茶卒,学习茶的真境界。曾有人说在茶的面前自己永远都是学生,并非茶叶有何高深难懂之处,而是喝茶乃“喝在茶外” ,就如佛家公案中的“吃茶去”一般。
十、爱茶:谓之茶徒,着重于追求茶的情趣者。看茶汤、闻茶香、品茶味,产地、年代、茶品特色都能一一讲解者。
十一、嗜茶:谓之茶客,沉迷于茶的真味者。不寻茶的出处、来源、年份,只为喝到自己心中真正的茶。
十二、耽茶:又谓茶豪,以实际行动来体会茶的真境界者。
十三、暴茶:谓之茶狂,只求修炼茶道者。这一阶段有些走火入魔的感觉了,一不小心便是陷入了“痴、贪”之
十四、长茶:谓之茶仙,谙熟茶道已得三昧者。就如《茶道极意》中:夫茶者,在心不在术,在术不在心。心术两无,便显一味,是为茶之妙道。
十五、惜茶:谓之茶贤,珍惜茶又珍惜人情者。人生一世,有所得亦有所失,珍惜人情者也即珍惜当下。
十六、乐茶:谓之茶圣,已经达到喝茶也罢,不喝也罢,对茶当前,悠然自得者。
十七、观茶:谓之茶宗,见茶即乐,不必再喝。
十八、废茶:谓之涅槃茶,这个境界可以因茶而抵达另一个境界者也。








茶又八难
茶有八难;一造,二别,三器,四火,五水,六投,七瀹,八饮。
采焙不精,非造也,辩形认色,非别也,镂金刻玉,非器也;幽暗无明,非火也;粗老濁重,非水也;不知茶時,非投也;不谙苶理,非瀹也;吸香啜味,非饮也。
茶有七情
喜;使人心情愉悦。
爱;茶德仁,但'哀而不伤’。
幽;发人幽情。
寂;使人生空寂之情。
淡;使人有澹泊之志。
真;发人真情。
茶有六味
味有甘苦,有轻重,有厚薄,有老嫩软硬之别,有滑利艰涩之辩。
对六味的要求;入口轻,触舌软,过喉嫩,口角滑,流舌厚,后味甘。
茶有六味;轻、甘、滑、嫩、软、厚
轻;入口轻扬,过舌即空;
甘;后味回甘;
滑;口感滑爽;
嫩;无粗老之感;
软;无生硬之感;
厚;无淡薄之软。
茶有五性
茶有五性;清、洁、和、长、舆
清;形神俱清。
洁;品质高洁。
和;温和脾胃,润择五脏。
长;长养精神,益气生津。
舆;提神醒脑,养生益智。
茶有四气
论气;'气’指茶人饮茶后驻留在五脏六腑及口吻舌之间的气息,这种气息以平和、持久、甘香为机致,不但能益人体真气,而且能长养其浩然正气,故君子无故不撤茶器,用养气育得也。
茶有四器;生气、灵器、正气、意气
生气;饮茶后有股清新生动的茶器充盈於茶人胸腹之间,这既是大自然的生气,也是生命体的生气,更是茶人心胸中孕育的生气。唯有生气,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动,心情得以宁静,生气之时意大矣;
灵气;茶气不偏不倚,平和中庸,稻之为正气。孟子日;吾善吾浩然之气,所养者,正气也;
意气;茶气不僅要平和,更要有一种慷概激昂的意气在,这不僅是对茶的要求,更是对茶人的要求。
生气,一般饮茶者可得,灵气,对茶觉悟者可得,正气,修身养得者可得,唯有意气,非胸次坦然、思兼济天下不可得。



 


世上都雲茶道深,古往今來不同論;不能都從飲上說,吾言更從品中尋。
誰能說我不愛茶,淡泊何止意清新;看似玄妙不玄妙,茶道一句平常心。

苦茗品後馨自來,和合既濟悟後開;清身清腦更清心,寂中更藏博大懷。
苦和清寂茶之妙,更蘊禪道茶意在;雖然舉杯都在口,得道相差天之外。

佛茶孤寂對青燈,只為明心要見性; 道茗虛靜何處找,無為超脫求空靈。
儒以中庸論茶道,積極入世不脫塵; 佛道儒茶只一味,奈何品後不同倫。
中華文化淵源遠,博大精深各妙尋。

靜觀世事儒道禪,誰人不在天地間;掛礙來時吃茶去,笑對人生即神仙。
焙茶蘊藏水火風,奈何共煮一爐中;人間想來也如此,和諧既濟品味濃。

人生如何體味嘗,恰似茶茗苦後香;只有三杯都經過,杯杯才泛琥珀光。
人生如何體味佳,請君細細來品咂;知否苦寒過去後,才悟何時是好茶。

以茶論道本久遠,自然而然天地間;清馨淡泊隨風去,無為而為即神仙。
茶道內含水火風,相融既濟在釜中;天地之妙細品味,內心得來化神功。

禪茶一味何時傳,典出趙州觀音院;平常一句吃茶去,便留世間幾多禪。

人生來往細尋思,淡泊名利適世宜;如何才能得體悟,茶飲三分方得意。

















',1)">




茶道之精髓:九德、九香、八难、七情、六味、五性、四气、十八功效

茶有九德:清、香、甘、和、空、儉、時、仁、真。
清:可以清心。名茶多出產于深山幽谷中,外形清秀,香味清幽, 最具有大自然的清明靈秀之氣,最能清人心神。
香:如蘭斯馨。茶有真香,香氣悠遠深長,起人幽思,極品茶還應具有蘭花般高雅的香氣。
甘:苦盡甘來。茶有真味,滋味甘淡清醇,小苦而微甘,耐人品味。     和:中氣平和。茶的香、味以“和”爲貴,飲茶後應有一種“平和”之氣潤澤於五臟六腑間,久不能去,謂之和。
空:“五蘊”皆空。茶的香、味又以鮮活、空靈爲貴,飲茶後不留不滯,就叫做空。
儉:飲而有節。茶不可多飲,不可過飲;茶品及茶具不可過求奢侈,總以節儉爲茶人美德。
時:知時而動。采之以時,造之以時,投之以時,瀹之以時,飲之以時。茶之時義大矣。
仁:生仁愛心。茶德仁,自抽芽、展葉、採摘、揉碾、發酵、烘焙到成茶,要經歷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這是對苦難的升華,也是對道德的升華,所謂“殺身成仁”,茶之謂也。仁者“愛茶”,唯有仁人志士才能體會出茶的仁德,並生仁愛之心。
真:得天地真情。茶有真香真味,香氣清幽,滋味甘淡,能使人領略到大自然的清明空靈之意,不僅能澄心淨慮,更能品飲出天地真情,人間真情,甚至悟出茶中“至道”,是爲真。
其中“儉”字與《茶經》相符,也最能體現茶以及茶人的品德修養;仁德,是茶九德的核心。

茶之香:香有清濁,有沈浮,有短長,有陰陽,有出世入世之分,有婉約粗放之別。今略分爲:濃香、甜香、幽香清香。
濃香如姚黃魏紫,如太真浴罷,香氣馥鬱。
甜香如月下秋桂,如豆蔻梢頭二月初,其情最嬌。
幽香如空谷幽蘭,如瀟湘館裏黛玉撫琴,其韻獨高。
清香如夏荷初露,如西子曉妝,清芬襲人。
濃香、甜香、幽香、清香都有婉約粗放之別,婉約則香氣幽雅深長,粗放则粗疏短浅,茶香以婉约为贵,粗放为贱。

茶有九香:清、幽、甘、柔、濃、烈、逸、冷、真。
幹茶有香,搖茶有香,潤(洗)茶有香,瀹茶有香,注茶有香,甌(壺)蓋有香,盞底留香,茶湯有香,茶湯涼後有餘香。
幹茶香清,搖茶香嫩;潤茶香幽,瀹茶香柔;注茶香逸,茶湯香真,涼後香冷;甌(壺)蓋香甘,盞底香濃。一茶而得九香,最能益茶德,最能見人品,最能發茶真性,也最能起人幽思。

茶有八難:一造,二別,三器,四火,五水,六投,七瀹,八飲。
采焙不精,非造也;辯形認色,非別也;鏤金刻玉,非器也;幽暗無明,非火也;粗老濁重,非水也;不知茶時,非投也;不諳茶理,非瀹也;吸香啜味,非飲也。

茶有七情:喜、愛、哀、幽、寂、淡、真。
喜:使人心情愉悅。
愛:茶德仁,使人生仁愛之情。
哀:起人哀思,但“哀而不傷”。
幽:發人幽情。
寂:使人生空寂之情。
淡:使人有澹泊之志。
真:發人真情。

味有甘苦,有輕重,有厚薄,有老嫩軟硬之別,有滑利艱澀之辯。
對六味的要求:入口輕,触舌软,过喉嫩,,口角滑,留舌厚,後味甘。

茶有六味:輕、甘、滑、嫩、軟、厚。
轻:入口轻扬,过舌即空;
甘:后味回甘;
滑:口感滑爽;
嫩:无粗老之感;
软:无生硬之感;
厚:无淡薄之感。


茶有五性:清、潔、和、長、興。
清:形神俱清。
潔:品质高洁
和:溫和脾胃,潤澤五臟。
長:長養精神,益氣生津。
興:提神醒腦,養生益智。

論氣:“氣”指茶人飲茶後駐留在五臟六腑及口吻喉舌之間的氣息,這種氣息以平和、持久、甘香為機致,不但能益人體真氣,而且能長養其浩然正氣,故君子無故不撤茶器,用以養氣育德也。
茶有四氣:生氣、靈氣、正氣、義氣。
生氣:飲茶後有股清新生動的茶氣充盈於茶人胸腹之間,這既是大自然的生氣,也是生命體的生氣,更是茶人心胸中孕育的生氣。唯此生氣,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動,心情得以寧靜,生氣之時義大矣;
靈氣:茶氣不僅要生動,更要鮮活,有流動的感覺,稱之爲靈氣;
正氣:茶氣不偏不倚,平和中庸,稱之為正氣。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所養者,正氣也;
義氣:茶氣不僅要平和,更要有一種慷慨激昂的義氣在,這不僅是對茶的要求,更是對茶人的要求。生氣,一般飲茶者可得,靈氣,對茶覺悟者可得,正氣,修身養德者可得,唯有義氣,非胸次坦然、思兼濟天下者不可得。

茶有十八功效
茶十八功效:生津、和胃、消食、明目、養氣、益智、美容、減肥、利尿、通便、清熱、解毒、消炎、防癌、抗輻射、降血壓、防治心血管疾病、延年益壽。
',2)">


音乐和乌龙茶在古筝、胡琴、排箫等乐器的诠释下,与您做一次心灵深处的亲切交流。
乌龙茶可以说是所有茶中耐人寻味的一种,尤其以[绿叶红镶边]芳名远播,冲泡后,
绿叶边绿清泛红晕,如灵芽仙萼,即具有红茶醇厚的滋味,
其种类又因茶树品种的特异性而形成各自独特的风味。
本辑曲子,在作曲家精心的诠释下,发挥二胡,古筝、古琴、琵琶、排萧、中阮、
芦笙、唢呐等中国乐器的独特魅力,将铁观音的绝美,凤凰单丛的柔媚,大红袍的脱俗,
白毫乌龙的甜香,一一展现,各有神妙,再加上流水和鸟鸣,海风轻浪,
听者倘徉在茶的无限世界中,让心灵随着茶香的飘飘然于更远更美好的地方。
茶之于水,八分茶于十分水,其味十分;十分茶于八分水,其味八分。
只有搭配的好才会芳香扑鼻,入口生津。茶的清郁必须用心灵去体验才会知道。
冲上一杯香茶,打开音乐,茶香里,默默感受那份音乐的气息。
茶是一种融合的艺术,融合了大地的芬芳、山川的灵秀、雨露的润泽、季节的冷暖、
人文的气质,提升成一种丰富的意象。因此,杯茶在手,不仅可以闻香品味,
更可以悠游在茶中的无限空间,神游茶乡,忘却凡尘。­
一开头的水声背景音效立即将聆者带入喝茶品茗之心境玉之美,美在德行与灵性。养玉在身,可以让人镇定身心,宁神而静志;养玉在心,可以让人淡泊名利,宁静而致远。昨夜在梦境中呈现一个
美丽的玉器雕琢情景,朦胧中似乎给予某种启示,于是我禁不住将思想之玉雕琢。有梦的人生才美好!让梦想照进现实!享受大自然的诗情画
意,吮吸花草的芬芳,泥土的清香。赞叹山河的美丽,波涛的壮观。惊叹大自然的神秘,感叹世界的奇妙;要憧憬:走过千山万水,看人间美
色,品遍美味佳肴。周游四方,云游四海,感受风土人情;要拥有:阳光的温暖,蓝天的白云,白天的喧闹,夜晚的安逸;要幸福:家庭的和
睦,亲人的团聚,友情的牵挂;要珍惜:美好的时光,及时的感恩,远离烦恼,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好的心态,是用长远的目光,健康的思
维,辩证的看待问题 蓝天、白云、绿草、溪流,柔化成一缕轻烟,淡淡清香弥散于音乐之中,
空气开始变得柔和和芬芳。绿意盎然 洗尽覆盖在灵魂之上的尘埃与忧愁,
心海早已洒落一片芬芳。饮茶时伴以音乐,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
“茶宜净室,宜曲相伴”,清静、恬淡、自然、返朴归真,
使自己的身心灵随茶香弥漫,升华到一个“忘我”的境界。





































































传说远古的炎帝神农氏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荼”指的就是茶。我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据考证我国茶叶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唐代陆羽所著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这样记载的,“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指唐朝)。”这段话,概括了我国茶叶的起源,发展和兴盛。
茶叶最初是作为药用,“古今之仙药也”。作为饮料,是从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逐渐开始的,古时候的煮盐人近火熬夜,用茶来解渴驱眠.后为僧侣饮之,以驱坐坛之困。但是作为饮料的记载还是周武王以茶代酒开始,到了汉代,茶叶已成了商品。汉代王褒的《僮约》中的“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就记载了我国最早的茶叶市场,说明中国的茶叶在三千多年前已成了商品,到了唐宋时期饮茶普及到"平民百姓,不问道俗,投茶取饮。
茶叶作为饮料最先是摘鲜叶煮饮的,到了南北朝时期开始把鲜叶加工成饼,便于储备和运输。以后唐代又制出蒸青团茶,宋代创制了蒸青散茶,明代创制了炒青绿茶、黄茶、黑茶、红茶、花茶等,清代创制了的白茶、乌龙茶等。
中国茶叶作为商品于1610年输入欧洲,1638年输入英国,1664年输入沙俄,1674年输入纽约,17世纪输入美洲,到十九世纪中国的茶叶已传播到全世界,成了世界性三大饮料。在咖啡、可可、茶叶三大饮料中,饮用茶叶的国家和人数最多,是其他饮料无法相比的。
中国饮茶讲究居多,因地而异,因民族而异,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赫哲族人历史上很少吃茶外,其余各民族都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北方人喜欢花茶,广东人喜欢红茶,闽南潮山喜欢乌龙茶,湖南人喜欢带炒熏味茶,蒙古族喜饮青砖茶,维吾尔族喜饮茯砖花,藏族喜欢康砖茶调制成的酥油茶等。茶不仅能满足人们物质需要还能创造或提供精神上的享受,茶叶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审美,一种休闲。
“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禅语的引用,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中得到悟道的无穷乐趣。
一、无
“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无”不是世俗所说的“无”,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之上的“无”,是佛教的世界观的反映。讲到“无”,不能不提起五祖传道的典故。禅宗五祖弘忍在将传授衣钵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门人,要他们各自写出对佛法的了悟心得,谁写得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而当时寺中一位烧水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认为,“慧能了悟了”。于是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衣钵传给了慧能,因为慧能明白了“诸性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真理。只有认识了世界“本来无一物”,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无一物中物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茶学界普遍认为,只有了悟了“无”的境界,才能创造出“禅茶一味”的真境。“无”是茶道艺术创造的源泉。
二、直心是道场
茶道界把茶室视为修心悟道的道场。“直心”即纯洁清静之心,要抛弃一切烦恼,灭绝一切妄念,存无杂之心。有了“直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心,若无“直心”,就是在最清静的深山古刹中也修不出正果。茶道认为现实世界即理想世界,求道、证道、悟道在现实中就可进行,解脱也只能在现实中去实现。“直心是道场”是茶人喜爱的座右铭。
三、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指把“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等等按世俗常规办的事的主管能动彻底忘记,而应保持一个毫无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嗔的虚静之心。
四、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这句话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有一次有僧人问崇慧禅师:达摩祖师尚未来中国时,中国有没有佛法。崇慧说:“尚未来时的事暂且不论,如今的事怎么做?”僧人不懂,又问:“我实在不领会,请大师指点。”崇慧禅师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隐指佛法与天地同存,不依达摩来否而变,而禅悟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应该着眼自身,着眼现实,而不管他达摩来否。
沏茶技艺、冲泡过程非常讲究,是一门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格为一体的品茶艺术,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传达的是:纯、雅、礼、和 的茶道精神理念。
纯: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茶友之纯净,乃为茶道之本;
雅:沏茶之细致,身韵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流程;
礼: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友,为茶主之茶德;
和:是人、茶与自然的和谐,清心和睦,属于心灵之爱,为茶艺之“道”也!
铁观音的品饮艺术,主要集中讲究观其形、思其美、演过程、闻其香、品其味、表其义、会真韵等七个情节。
所谓“观其形”,指“观外形、色泽、形态”,铁观音成品茶重似铁,色泽青褐,显砂绿,有“宝色”、三节色形状。
所谓“思其美”,指“形态美”,铁观音茶条索卷曲紧结秀丽,素有“美如观音”之称,冲泡后叶青绿,叶缘红,有“绿腹红镶边”之美称。
所谓“演过程”,指“沏泡工夫”,冲泡安溪茶要熟练泡茶的三大要素,又要掌握其冲泡技能。
所谓“闻其香”,指“鼻香气”,观音茶的香气特征是清高馥郁,具有天然的兰茶香,香高且长才是好茶。
所谓“品其味”,指“尝滋味”,如观音茶的滋味醇厚、润滑,具“蜜底甜香”之感,即兼有红茶的甘醇和绿茶的清爽。
所谓“表其义”,指“含义”,如观音茶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音”、“重似铁,美如观音”等形象特征。
所谓“会真韵”,指“观音韵”。所谓“观音韵”,似费解释。现以极品铁观音茶王为例作形象介绍。极品铁观音,香气馥郁持久,有特别的“观音韵”,独特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喉韵好,回味悠久,泡至7次仍有余香。
真正的铁观音茶王,香气高强、奇特,具有浓郁持久的兰花香,还稍有一种白桂花香,滋味浓郁醇厚,稍带有天然生人参酒味,品饮之后,齿颊留香,喉底回甘,“香中有味,味中有香”,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冲至10遍仍有原茶真味白桂花香,这才是人世间上等的好茶。
冲泡按其程序可分为八道:
白鹤沐浴(洗杯)- 观音入宫(落茶)- 悬壶高冲(冲茶)- 春风拂面(刮泡沫)- 关公巡城(倒茶)- 韩信点兵(点茶)- 鉴尝汤色(看茶闻香)- 品啜甘霖(喝茶)
用开水洗净茶具; 把铁观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把泡30--40秒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茶水若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观尝杯中茶水的颜色,闻杯盖的香味。 乘热细缀,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
铁观音传统的冲饮方法非常讲究。茶具要小巧精致,水最好用山岩泉水。将水烧沸,先把茶壶烫热,装上大约占壶容量十分之四五的茶叶,冲入沸水,用壶盖刮去浮上来的泡沫,盖好壶盖,此时便有一股殊香扑鼻而来。隔5——20秒钟,再缓缓倒入水茶杯,每人各持一杯,先闻香,再品味,慢慢啜饮,便满口生香,回味甘美。铁观音素有“观音韵”之称,其入口微苦,回味甘香,清郁隽永,韵味无穷。





茶有清醒的特性,透過學習茶道,可以收攝自己的心,產生內化提升心靈的力量,為了讓茶道更融入生活中,須隨時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在泡茶之前,要先將茶具定位,定好位後在行茶的過程中茶具都不再移位,所以在學習泡茶之前,要先學會安定氣神,茶葉則是依賓客的喜好而選擇,一切就緒後,方可進入泡茶的步驟。
【 泡茶步驟 】
一、溫壺:以熱水淋茶壺,提高茶壺溫度,才不至於在泡茶的時候水溫被茶壺搶走,影響茶湯的風味。
二、置茶:等待茶壺溫熱的時間裡,將要泡的茶葉從茶倉中取出,放入茶則。這時可以請賓客賞茶,也藉這個機會與客人交流,介紹他們認識此茶的特色,香氣?顏色?外觀?賞完茶後再放回原處。
三、溫潤泡:將熱水均勻地淋在茶葉上,使茶葉受熱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後立刻倒出來。目的在使某些比較緊結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帶的珠露茶)舒張,這樣茶湯才會均勻好喝,也有些人覺得這樣比較清潔,但並不是每一種茶都適合溫潤泡這道手續。
四、醒茶:將溫潤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當中,靜待一段時間讓茶葉舒緩。等待醒茶的時間可用茶海中的熱水溫聞香杯。
五、沖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數決定,放入的茶種、與茶葉量多寡會影響沖泡所需的時間,至少需要四十五秒到一分鐘,有些需要一分半鐘,這段時間用可以用來溫飲杯。
六、奉茶:將茶壺內所泡的茶完全倒於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並沈澱雜質。將茶倒入聞香杯中約七分滿,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圖樣對正面圖像,倒過來奉茶增添品茶的樂趣(基於衛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適用於第一泡)。
七、品茶:將聞香杯中的茶倒入飲杯中,此時可品聞茶香。喝茶的時候不要手拿杯緣,如果以右手喝茶,應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點鐘方位、拇指放六點鐘方位,並以八點鐘方位喝茶。並分成三次喝,感受熱茶、溫茶、與冷茶的滋味。
泡完三泡茶後,將茶壺中的茶葉以茶匙舀至渣方,此時可請客人賞茶底。洗壺分兩次,先注水後清一下湖蓋,再把壺中的水倒掉。再來做第二次洗壺,水量要比較多,將茶海與茶杯一起用熱水燙過清洗。
再將客人所使用的杯子收回,依序從右邊開始回收,歸位以後開始洗杯,可直接用循杯的方式洗杯,再將多餘的茶湯與水可以倒入茶海,即完成第一循的茶席

 品茶技巧
喝茶技巧 ---茶就是茶,不是饮料,也不是水。我很喜欢喝茶。这个习惯的养成和一直生活的丘陵地带,盛产铁观音有关。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地区种茶喝茶,不少人已经把喝茶当作了明目、减肥、利尿、降压、降脂的保健方法。不过,很多人对喝茶的技巧认识还不够了解。 生活中很多人一天到晚离不开茶,但对怎样泡壶好茶却知之甚少。要泡一壶好茶,不仅要有好的茶叶、好的水和一副适当的茶具,还要有泡茶的技巧。
泡茶首要的是水质,在城市里饮用自来水,泡茶时尽可能用纯净水或者说矿泉水,那么我们怎样可以使茶的味道更好呢?主要是掌握好茶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等问题。
茶叶的用量,有“细茶粗吃,粗茶细吃”之说。一般说来,细嫩的茶含茶汁较少,冲泡时要多放一点;粗茶含茶汁多,要少放些。以250毫升一杯水为计,一般茶叶可放3—5克,而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等精细茶应放7克左右,像广东一带的好多茶客更多是的一次冲泡8-12克不等。
冲泡茶叶的水温,要看水的质量和茶叶的等级。水质较好,烧开即可泡茶,过沸会降低水中的微量元素,使茶汤失去香味。俗话说,“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所谓沏,就是用刚烧开的水,所谓泡,就是用开后温度稍低的水。高级细嫩的绿茶,水温最好是80—90度,特别嫩的,如“天目青顶”、“黄山毛峰”,水温还可以再低一些。其他中低档茶,可用100度的滚水冲泡。至于青茶(安溪铁观音)红茶、花茶,则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加以杯盖,以免释放香味。
茶和水的比例,一般是3—4克干茶,加200—250毫升的开水,泡1—3分钟后慢慢品饮为好。饮茶时要注意,不要将杯中的茶喝干了再添水。第一杯喝去三分之二,再加水饮第二杯,这样使茶汤的浓度基本保持一致。一般茶叶喝三杯就差不多了。长时间浸泡,会使茶叶中的有害物质浸出。
善饮茶的人,对茶具也颇有讲究。一般说来,茶具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质地,紫砂茶具为最佳,品饮铁观音茶则以用碗盖的陶瓷茶具更好一些,它能使茶的香气持久,滋味可口;其次是瓷杯、玻璃杯。不过,玻璃茶具近来较流行,它里外透明,有利欣赏茶色、茶形,缺点是茶易凉。

喝茶技巧
第一,茶最易受其他气味沾染,因此必须和其他气味尤其是酒隔离;
第二,茶叶必须保存在干燥而凉爽的地方,可把时常用的茶叶酌量存放在小罐中,其余的放在大罐中,用时再打开;
第三,喝茶的水很重要,山泉水最佳,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自来水则会使茶味尽毁;
第四,品茶应有一些好的茶友,喝茶的同时也是一种朋友之间情感的交流,以茶为媒;
第五,茶的正常颜色普遍是淡黄色,中档以上的铁观音大多显青绿色或者说青绿偏金黄色,除了红茶;
第六,最好的茶有一种回味(铁观音熟称“回甘”),这要在半分钟以后,茶的化学成分和唾腺发生作用才能感到;
第七,茶必须泡好即喝,不可让茶在壶中泡太久;
第八,泡铁观音茶必须用刚煮沸的水;
第九,喝茶时最好别品尝别的食物;
第十,好茶如同好女人,东坡云:“从来佳茗似佳人。”

喝茶的注意事项:
一、忌空腹喝茶,特别是浓茶,喝多了对胃不是很好,茶入肺腑会冷脾胃;
二、忌饮烫茶,最好56℃以下;
三、忌饮冷茶,冷茶寒滞、聚痰;
四、忌冲泡过久,防止氧化、受细菌污染;
五、忌冲泡次数多过久,茶中有害微量元素会在最后泡出;
六、忌饭前饮,特别是浓茶,茶水会冲淡胃酸;
七、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
八、忌用茶水服药,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
九、忌饮隔夜茶,茶水时间久会变质;
十、忌酒后饮茶,酒后饮茶伤肾;
十一、忌饮浓茶,淡茶养生 浓茶伤身;
十二、不宜饮用的茶叶有:焦味茶、霉变茶、串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