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永昌厅:·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30:03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文言难点】

    1.注意句中的通假字

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而”通“如”,如果)

2)若臧武仲之知                        (“知”通“智”,聪明)

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要”通“约”,贫困)

2.注意句中活用的词

1)以告者过矣                          (“过”,名词活用作动词)

2)夫子时然后言                        (“时”,名词活用作动词)

3)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义”,名词活用作动词)

4)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活用作动词)

5)事思敬,疑思问                      (“事”“疑”,名词活用作动词)

3.注意区别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信”意思是“真实,不虚”。现代汉语中“信”一般表示“书信,相信”等意思)

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授”意思是“付出”。现代汉语中“授”一般表示“授给”的意思)

3)色思温                        

(“色”意思是“脸色”。现代汉语中“色”则指各种颜色)

4)造次必于是                  

(“造次”意思是“慌忙,仓促”。现代汉语中“造次”一般表示“卤莽,轻率”的意思)

5)子路问成人                  

(“成人”意思是“完美无缺的人”。现代汉语中“成人”意思则是“长大成人”)

6)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何必”是两个词,“何”是“哪里”的意思,“必”是“一定”的意思。现代汉语中“何必”是一个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7)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君子”指地位高的人。现代汉语中“君子”指人格高尚的人)

8)小人有勇无义而为盗         

(“小人”指地位低的人,即平民。现代汉语中“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

4.注意理解下列多义词

1)恶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厌恶)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疑问代词,哪,何)

2)其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他的)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那个)

其然?岂其然乎                    (语气副词)

非其鬼而祭之                      (自己的)

3)于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对于)

4)而

富而可求也                        (通“如”,如果)

曲肱而枕之                        (承接关系连词)

不义而富且贵                      (转折连词,却)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并列连词)

5)是

造次必于是                        (代词,这样)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代词,此,这)

5.注意掌握特殊文言句式

1)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省略句。全句省略主语,“求”后省略宾语)

2)以告者过也!                

(省略句。“以”“告”后面均省略“之”)

3)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省略句。“取”后省略“财物”)

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判断句。“也”字表示判断语气)

5)文之以礼乐                

(倒装句。介宾短语“以礼乐”后置)

6)义之与比。                  

(倒装句。“之与”应为“与之”)

7)君子义以为上                

(倒装句。“义以”应为“以义”)

8)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倒装句。借助“之”前置宾语“德”与“学”)

 

【翻译参考】

    孔子说:“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即使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果求富而违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2  孔子向公明贾问卫国大夫公叔文子这个人,说:“是真的吗?夫子不说话、不笑、不取财物?”

公明贾回答说:“把这事告诉您的人说错了。夫子到了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人们不讨厌他说话;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厌恶他的笑;对于财物,符合道义才取,所以人们不讨厌他取。”

孔子说:“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孔子说:“吃粗粝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干不正当的事而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好像漂浮在天上的云彩。”

4  孔子说:“富和贵,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可是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贫和贱,这是人厌恶的东西;可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穷,君子就不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仁,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工夫内背离仁,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做,受磨难挫折时一定这样做。”

子路问怎样才算完美无缺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聪明,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修养,也就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又说:“现在的完美无缺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险挺身而出,付出生命,长期处于穷困之中,而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也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考虑看得清清楚楚,听考虑听得明明白白,脸色考虑温和,姿态考虑恭敬,说话考虑忠诚,做事考虑不怠慢、不苟且,遇到疑难问题考虑向别人请教,气愤的时候考虑发怒会导致祸害或冤仇,见到得到某种东西考虑是否合乎道义。”

7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无可无不可,(没有一定之规),一切按照义去做。”

8             子路问:“君子推崇勇敢吗?”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在位者有勇而无义就会作乱,平民有勇而无义就会成为强盗。”

9             孔子说:“不修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了道义不能改变自己(而去做),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不能改正,这是我的担忧啊!”

10         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谄媚。见到正义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

 

【专题探究】

    1.孔子张扬“义”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从本节看,他对富贵贫贱的看法体现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在富贵、财利面前执着于道义,这是孔子张扬的一个主要观点。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他认为如果求富贵而违背了道义,他宁愿守着道义;干违背道义的事而求得富贵,对他来说就好像漂浮在天上的云彩。即使生活在吃粗粝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肘作枕头的贫寒境地里,自己“乐亦在其中矣”,这是因为他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履行道义。一个真正的君子,无时无刻不谨守道义,无论在急迫仓促中还是在遭受磨难挫折中,都是这样。总之,按照孔子的观点,贫贱并不是一个问题,贫贱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道义是一切的价值标准。

2.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之上,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存在。这种影响表现在哪里呢?

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符合道义。在今天,这依然是一种极富现实意义的思想。可以举出一个很近例子。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数十万人被埋在废墟之中,此时,从中央领导,到全国人民,都伸出了救助之手,万众一心,共渡难关,大批救助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许多人自发赶往灾区冒死抢救。然而就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也有极少一部分人乘机大发不义之财,甚至还有地方领导在分发救灾物资时弄虚作假。可以设想一下,假如这极少数人能像孔子说的那样“见得思义”“见利思义”,像卫国大夫公叔文子那样“义而后取”,就不会发国难财了。又如,最近披露出来的奶粉事件、偷倒污水事件,以及时有发生的其它造假坑人事件,如果当事人能够以孔子所倡导的“道义”为价值标准,自然不会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