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燃烧器:长堤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9:39:45

汉口见证——长堤街

  长堤街,这三个字的组合,在武汉所有的地名中,估计是最贴切的:首先是长,4000米,在“街龄”相若的街道里,没有比它更长的;其次是堤,它早先的确是一道堤,一道长堤,公元1635年,亦即明崇祯8年,汉口通判袁火昌主持修筑,西起硚口,东止今江汉区东堤街直至长江边,是为后湖堤,或称长堤———为纪念袁通判,也叫袁公堤。有了袁公堤,才有了堤内汉正街的成长、发展和繁荣。最后才是街:清同治三年亦即公元1864年,汉口筑城堡,就在袁公堤外筑城开壕,一为防“寇”,二为防洪。汉口有了城堡之后,袁公堤即失去防洪作用,就有居民在堤两边建屋起楼,逐渐形成以堤身为轴线的几乎与汉正街平行的街市。
  长堤街,用了近23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堤到街的嬗变。
  长堤街,曾经护卫过汉口最古老的街道———汉正街,像卫士,像保姆。
  如果说,汉正街是汉口的活化石,那么,长堤街,就是汉口从草创到繁荣的见证———汉水改道之前,我们这座城市,只有两镇:武昌和汉阳。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北入江,汉阳娩出了个汉口,一个水淋淋的汉口:到处都是水凼湖荡,到处是苇塘土墩……新形成的汉水北岸,不知何时,有了渔舟了;土墩子上,不知何时,有了炊烟了:渔舟唱晚,昭示着新的生活空间还有些自由;袅袅炊烟,似生命的旗帜在招摇,于是,苗条的渔舟群中多了臃肿的货船,星星点点的墩子上多了垦荒者……明清两代以来,长期隶属于汉阳府的汉口,最早的居民是谁,恐怕难以考证。在明嘉靖四年设置汉口镇时,汉口仅有人家1395户,6978人;到袁公堤筑成后的明代末年,汉口才成为著名的码头;汉口跻身“四大名镇”,已是清代初年的事了……
  袁公堤筑成后,早年的汉口,据说很有诗意:堤内,从汉正街到黄陂街,沿河一带,帆樯林立,商贾云集,茶楼饭馆客栈风月场,鳞次栉比,市廛物欲,红尘滚滚;堤外玉带河,夏秋水涨,三十余座木桥石桥,连同两岸杨柳,映在水中,影出许多姿态,真个是,杨柳依依玉带河,搔首弄姿赛秦淮……
  早年的长堤,没有成街的长堤,的确有过风骚风光和风韵……
  如今的长堤,成街的长堤,仍逶迤着,向前,龙钟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