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三中华兴厂怎么样:历史上的中日战争之二——元世祖忽必烈两征日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9:23:48

历史上的中日战争之二——元世祖忽必烈两征日本

(2009-11-21 21:19:27)转载 标签:

外国邮票

中日战争

忽必烈

敌国降伏

神风

杂谈

分类: 集邮茶座

    日本1942年12月1日第二次发行“昭和普票”17枚,其中第10枚为福冈市莒崎神宫伏敌门上的“敌国降伏”匾额,乃1275年元军首征日本失败后龟山天皇为上皇时御笔亲题,1594年由九州武将小早川隆景摹刻成匾额,现悬于宫内的是十七世纪重修后的匾额。这里所谓的“敌国”即指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的元朝。1274年,元朝1.5万大军乘战舰900从朝鲜合浦港出发,攻陷对马岛,在日本肥前沿海登陆(今福冈附近),遭到日军惨烈抵抗,后因弓箭用尽,元兵撤退,撤退图中在海上遭遇风暴,损失巨大,日本称之为“敌国降伏”,史称“文永之役”。1281年忽必烈派遣忽敦、范文虎、李庭率江南军十余万人再次攻打日本再次碰到台风,溺死近半,元军败退,史称“弘安之役”。两次抗击征伐,均有台风襄助,日本遂敬称之为“神风”。二战中日本的“神风”特攻队即源于此。两次大败后,元朝再未攻打过日本

    二战中日本侵华,攻占首都南京,日本即举国庆贺“敌国降伏”,在此背景下发行了此枚邮票。郭沫若和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还发表过评论。 

 

莒崎神宫正殿,悬有“敌国降伏”匾额

 

位于福冈市区的“元寇史料馆”,里面陈列了许多元军遗物。

 

位于福冈市东公园的龟山天皇铜像,底座上有“敌国降伏”四字。

   

 

    元世祖忽必烈自建立元朝以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其祖辈的大举西征,带来了西方领土的猛烈扩张,但那里毕竟太遥远。忽必烈开始对近在咫尺的东面、东南面和南面作为征讨的目标,于是先后有了征朝鲜、征日本、征越南、征缅甸、征南洋的战争。
  1259年,忽必烈征服朝鲜半岛的高丽,其势力遂与日本隔海相望。当时,与元朝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遍及欧亚,只有日本不来修好。此时,中原的南宋仍然存在,尚未被忽必烈所灭。日本一直尊崇南宋为中国的正宗,自然不能正视这个从蛮荒之地发展出来的蒙古族王朝。目光远大的忽必烈当然不能容忍日本的这种选择。
  1273年4月,忽必烈派驻守高丽的元军统帅忽敦等人率军攻人耽罗岛,在岛上设招讨司,从而控制了日本与南宋间的海上通道。1274年8月,忽必烈任命忽敦为征东总元帅,朝鲜人洪茶丘为右副帅,刘复亨为左副帅,统帅蒙汉及高丽军共3.2万余人东征日本。在博多湾西部的百道原登陆的一部元军上岸后即遭到日军前线指挥藤原经资率领的500名骑兵的抵抗。元军战鼓齐鸣,杀声震天,弓矢齐飞,火炮齐鸣。日本武士心惊胆战,战马惶恐不前,被元军分割包围,“伏尸如麻”。在箱崎方向登陆的元军击退守军的抵抗后,占领岸边松林,从背后突击在百道原同元军作战的日军。日军腹背受敌,抵挡不住,向大宰府水城方向撤退。元军紧迫不舍。由于刘复亨中箭受伤,追击势头有所减弱,加之天色已晚,元军遂停止进攻。
  当晚,元军统帅忽敦召集将领讨论进止之策。经过一天的战斗,元军登陆成功,并占领了一些地域,但伤亡不小,兵疲矢尽,统帅受伤,对日军的作战能力颇有惧意,加上对日军数量估计过高,遂决定全军撤回船上,翌日班师。可是,撤回却并不顺利,就在当夜,忽然狂风暴雨大作,元军船只触礁的甚多。忽敦连夜冒着风雨撤军回国。第一次东征日本就此结束。这次征战中,元军损失兵力共1.3万余人,主要是死于风暴。
  忽必烈第一次发兵东征,主要意图就是通过武力威胁,迫使日本臣服,并不想占领日本。而忽敦返回元朝都城后轻描淡写地说,蒙古兵已经攻入了日本,并且打败了他们。于是,忽必烈以为日本受到打击后,可能改弦更张,与元朝通好,于是派杜世忠等人持国书出使日本,以建立友好关系。不想日本政府拒不接受国书,反将元使一行30余人全部处以斩刑。
  由于当时两国来往不多,消息闭塞,忽必烈对于此事一无所知,直到元朝灭南宋之后,才忽然想起杜世忠去日本都已经4年了,怎么音信全无呢,于是再让南宋降将范文虎派人出使日本,结果又遭杀害。
  这次,忽必烈及时知道消息,于是定下了以武力征服日本的决心,开始二次征讨日本。1281年5月3日,东路军从朝鲜合浦起航,开往巨济岛,5月21日,直驶对马岛登陆。守岛日军顽强抵抗,全部战死。5月26日,东路军攻人壹岐岛。按照作战部署,东路军应在此等候江南军前来会师,但忽敦自恃有上次征日的经验,又想争夺头功,因而无视壹岐会师的计划,贸然率军从壹岐出发,驶向博多湾。由于日军顽强抵抗,战斗持续到6月13日,元军未能前进一步。时值盛夏,蔬菜饮水供应困难,士兵长期在海上生活和战斗,疲惫不堪,疫病流行,病死者3000余人。在这种情况下,抢占博多湾的计划已难以实现。忽敦军遂决定于 6月15日从志贺岛撤退,驶向壹岐岛,与原来南宋的部队江南军会师。
  7月27日,元军在开往鹰岛途中,先头部队受到日本水军攻击。范文虎与忽敦想要先攻大宰府,结果迟迟不展开反攻,只在海上飘荡。到了8月1日,海上一阵台风袭来,元军船毁人溺,丧师大半。范文虎也落人海中。当他被救起后,部将建议组织年轻力壮的剩余力量,背水一战,强行登陆,但范文虎贪生怕死,丢下部队,自己率先乘船逃回本土。其他将士见指挥官已逃走,只好各自抢船逃回,结果丢下10佘万名士兵,无人问津。这些人后来大部分战死,投降者除了原南宋人充作奴隶外,其他蒙古人、朝鲜人、中国北方人全部被杀。元军第二次东征日本以更为惨重的失败而告终。此后元朝对越南、南洋的战争多次失利,加上内政出现重大问题,对外扩张势头严重受挫,并最终为朱元璋所灭,立国仅97年。
    日本人认为这两次台风是神灵的帮助,遂命名为“神风”而顶礼膜拜。日本文献《野守镜》中记载了如下的传说:第一次元寇在九州和日本武士交手,元寇已经获得了很大的优势。可正在日本武士们陷于绝望的时刻,有人夜里看见莒崎神宫出现了三十多位白衣人,这些人对准蒙古兵一齐放起箭来。天亮后,本来已经绝望的日本武士们发现,如云的敌舰已经覆灭于汪洋。
  到第二次蒙古兵来进攻的时候,京都的神官们来了个总动员,齐集在石清水八幡宫(日本神道信仰中的战神)祈祷打败蒙古兵。据说当夜深大祈祷进入最高潮的时候,神前的幡儿啪嗒啪嗒翻动起来。大家正觉得不可思议之时,从九州那边快马传来了博多湾起大风把蒙古战船吹翻到海底的消息。日本人想象是神鼓动这阵强大的风,把凶悍的元寇埋葬到大海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日之间发生第5次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日本的自杀式战斗机编队取名“神风特攻队”,就是想借此吉兆,可惜这次神风并没有显灵,日本以惨败告终。

    今福冈市仍有众多的元寇来袭史迹。“元寇防堑”古迹,即为日本为抗击元军而修筑起来的防线。筥崎宫在九州大学医学院附近,初创于延长元年(923),后遭多次火灾。现存的正殿、参拜殿是天文十五年(1546)重建的,而楼门则复建于文禄三年(1594),楼门上挂着“敌国降伏”的扁额。在福冈博物馆内藏有忽必烈在至元三年(1266)八月写给日本天皇的劝降书,其中有“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且圣人以四海为家,不相通好,岂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实在是有点强词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