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兴服装 董事:“礼之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7:18:08
“礼之本”

白子超


  八佾篇载: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鲁国人,汉代有人说他是孔子学生,但《史记》《孔子家语》等典籍均未见记载。

  礼之本,据孔子答语反证,视作礼的“本意”或“本质”较妥。亦有学者说是礼的“本源”,本文不取。

  大哉问,孔子赞叹之语。多数学者认为是说问题意义重大,个别学者认为是说问题涵盖广大,而非意义重大。愚以为,二者皆可包括。

  奢,奢华,铺张。俭,节俭,简单。(若与后一句“宁戚”相对,用“宁敬”比用“宁俭”合适。孔子说礼,说情感“敬”者多,说形式“俭”者少。)戚,同慽,哀痛,悲伤。

  易,较难难解,多有争论。主流意见训易为治,修治,治办,指丧礼中一切仪式治办周全,无一遗漏。不过,另有重要一解。《尔雅·释诂》曰:“弛,易也。”东晋郭璞注曰:“易,相延易。”清代郝懿行疏曰:“弛为施之假借,易亦移之假借也……注‘相延易’,亦即延移。”而段玉裁注《说文·移》曰“古假移为侈”,注《说文·侈》曰“三礼皆假移为侈”。所以,易可假为侈;侈,奢侈,浪费;丧之易,指丧礼奢侈、浪费,即隆重厚葬。上述两解虽不同,但并无根本冲突。作为补充说明,《礼记·檀弓上》所载“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相当重要。相比之下,《古汉语大词典》释此章之易为“简率;轻慢”,显然不妥。

  此章意译如下:林放问礼的本质是什么,孔子回答说:“真是个重大问题啊!就一般的礼仪来说,与其奢华,宁可节俭;就丧礼来说,与其场面铺张,宁可内心哀伤。”

  孔子答语是两句偏正复句,用的是“与其……宁(或宁可、孰若、不若、不如)……”的比较式。两相比较,有所舍,有所取。舍的是偏句“与其……”,取的是正句“宁……”。这种句式带有启发性,提出两种选择,但明确表示要后者。这比简单的直接说教更有意味,内涵丰富得多。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辨明。正句内容的好或者对,是绝对的吗?不是!只有在与偏句的不好或者不对比较之后,正句才显出相对的好或者对。“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礼记·大学》)国家有盗窃之臣并不好,但比有聚敛财富之臣要好一些,危害少一些。“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左传·定公十三年》)我一个人去死有前提条件和目标预设,那就是避免民众之害;否则,我何需去死?

  由此看来,“俭”怎么就是礼之本,“戚”怎么就是丧礼之本,还需要琢磨。从前几篇拙文可知,孔子不仅重视礼的内容,而且重视礼的形式,他是内容与形式统一论者。所以,一般礼仪不是越节俭越好,丧礼也不是根本不操办、一味悲哀才对。古代许多学者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认为礼之本在于“奢”与“俭”、“易”与“戚”之间的“中”,也就是实在的内容与必要的形式相统一。不过,执中,合度,是很难的,没有普适的量化标准,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拙文多次阐述的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高的指导原则,同样统率着礼之本的问题。若后学者思维简单化、机械化,则不可能深入理解孔子。

  那么,到底何为礼之本?可否有一个确切说法?本文试作总结:礼的本质在于真挚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的合适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