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高峰和高华: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语句排序题解题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3:46:26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语句排序题解题指导

    金题回放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06全国卷1)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答案】评析:C(这道题是一道传统排序题。看似有一定难度,其实这类题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同时要注意隐藏信息。考生应当首先注意②⑤⑥句,因为⑥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②⑤句又明显被镶嵌在⑥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也就是⑤必在②前面,而只有C选项符合推测,所以答案很轻松就选出来了。)

    语句排序既考查了语句间的连贯,又考查了对多个语言单位的排序组合;这种排序组合,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容、写作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案例探究

     [案例1

    在横线处填入的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        、        、         、        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排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语言连贯排序知识,基本篇章结构知识,逻辑知识等。

    解析:从动物受到伤害的程度这一角度出发,按由轻到重的逻辑排序。

    答案:B

    错解分析:错选A、C、D,未能把握此语段的一个主要考查要点,即按一定事理逻辑排列语序。

    方法技巧: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①空间关系: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②时间关系: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等。若有回忆或描写上的使用插序手法等因素,那就更应该仔细分析和推敲。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由易到难,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

    ④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⑤思维规律: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为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

    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案例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        ,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排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语言连贯排序知识,基本篇章结构知识,逻辑知识等。

    解析:先看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和意境。独坐书斋,怡然自乐,惟书为友。在此好情趣之下,自己平时喜好的一些东西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再看所给的四句,它们相对独立构成一个语段,与前面已给定内容在语法上、结构上等方面没有直接联系;主要联系体现在意蕴上,这是一种内在的联系。这四句都是写室外的所见、所闻,那么“窗外”一词极有可能就是由所给定内容(室内以书为友)到要求排序内容(室外景象及感受)的过渡。可初步确定③句为首。③句与①句皆为所见景象,应连在一起;②④句皆为感受,应在其后。④句开首

    有指代词“这”,而内容与“所见”直接相关,自应放在③①之后;②句写听觉,是对视觉所体现感受的进一步深入,可放在最后。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答案:A

    错解分析:错选D,误把所给的四个句子分成“听”“视”两个方面。

    方法技巧:此题涉及到空间关系——由室内到室外,逻辑关系——由一般感受到较深感受(②句中“连”“也”等表意相对比④句程度要深)等。做题时应在把握语段整体意思或语境的前提下,结合有关选择,或分析,或排除。

    方法指导

    (一)基本方法

    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二)题型探析与解题技巧

    从命题的基本形式看,语句排序题型又可分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各类排序题的连缀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1、非语境类

    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1)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例题]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简析]做题首先要把握基本内容。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②句。再初步分层归类。统观这几句,除①②⑤外,③⑥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这样,经过简单的定性与归类后,选项便只剩下B、D两项了。然后连缀排列顺序。根据②句中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后,即顺序为④②;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是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对②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③句过渡,⑥句指明原因。最后检查调整并确定。D项符合提出问题(④②)——列举现象(①⑤)——指明原因(③⑥)这一思路,因此,D项正确。

    2、语境类

    这类排序题由于增设了语境,因此,在排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整个语境谐调的考查。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这类题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设置语境,即提供出具体的上下文;一类是间接设置语境,即按特定的要求调整语序。这两类题从具体操作上又有所不同。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就其连缀的基本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A、直接设置语境类

    由于设置了具体语境,这类调整语序的题目在具体完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否则,即使内部排序得当,也会因与上下文衔接不当而功亏一篑。一般来说,解答这类题需按三步进行,即内部连缀排序,分析整体语境,审察调整确定。

    (1)内部连缀排序。首先对需要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依照前文对“非语境类”排序的有关方法,对语句进行初步排序。

    (2)分析整体语境。内部连缀排序,只是对需排序语句的初步层次性整理,是否合理并符合要求,还要看一看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整个语段的基本内容、层次顺序、观点倾向等。

    (3)审察调整确定。在对整体语境把握的基础上,贯通总体思路,理顺语段层次。经过审读分析,可最后确定。

    [例题]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简析]首先对所提供的四个语句进行排序。这几句话主要是描写行动的,人们的行动很迅速、很勇猛,为什么?是因为“听到了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因此,④句应放在首句的位置。下面的几个语句应注意前后承接,通常思路为:①先不顾疲劳,再行动,这样,②句应放在行动性较强的①③句之前,结合四个选项,初步选定C,即④②③①。然后分析整体语境。整个语段要表达的是:野营队来到村里,然后抢收。这样,来到村里——听到广播——不顾疲劳——扔下背包——投入战斗,自然连贯,语意贯通;①句自然作“投入战斗”的状语,排序基本确定为④②③①。最后再审察调整。经过语境分析,句间关系分析,确定无误。

    B、间接设置语境类

    此类题虽然无具体的语境设置,但是有明确的要求限制,因而,排序之前应当首先考虑到这些要求,然后再进行排序。下面结合有关试题具体分析。

    [例题1]根据表达需要,恰当排列下面语句的顺序。

    A.离闹市很远    B.这地方     C.因为    D.一直未被人注意  E.保守的成分很多

    要求:①强调地处偏僻是造成一切的原因。②强调此处比较保守。③解释此处为什么不被注意。④一般地陈述这地方为什么落后。

    [简析]①②均要求强调一定的内容,因此应当首先考虑如何强调的问题。一般说来,总要把强调的内容放在句首(定语后置表强调例外)。①中要求强调的是“地处偏僻”这一原因,因此应当把C—A放在句首,其余项依据逻辑顺序则为B—E—D,那么第①题的答案就应该是C—A—B—E—D。同理,第②题就应当是B—E—C—A—D。

    第③题的要求是解释“不被注意”的原因,就应当把要解释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再解释。据此,其正确的排列顺序就应当是B—D—C—A—E。至于第④项要求“一般地陈述落后的原因”,那么就该按照通常先因后果的顺序排列为B—C—A—E—D。

    [例题2]根据题目要求,排列下面句子。

    A.又有情韵                                              B.与一般的通俗歌手完全不同

    C.表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D.李娜的演唱高亢粗犷

    要求:①强调李娜的演唱特点,②强调李娜与一般歌手的区别。

    [简析]对上面四句的语序排列,要求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排列顺序。要“强调李娜的演唱特点”,应该排序为D—A—C—B;“强调李娜与一般歌手的区别”则应当排序为B—D—A—C。

    总结这种间接设置语境类题的排序方法,应当是①弄清题目要求;②进行局部连缀;③根据要求最后排定次序。

    专项训练
   1、这时的瀑布很多,更是一种美景,大概每登上几米高度,就可以见到一道瀑布        。 

    A 声如奔雷,澎湃咆哮,激湍翻腾,飞流直下,水气蒙蒙,珠玑四溅。

    B 飞流直下,声如奔雷,澎湃咆哮,激湍翻腾,水气蒙蒙,珠玑四溅。

    C 澎湃咆哮,水气蒙蒙,飞流直下,声如奔雷,珠玑四溅,激湍翻腾。

    D 珠玑四溅,水气蒙蒙,澎湃咆哮,声如奔雷,激湍翻腾,飞流直下。

    2、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________,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

    A.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B.确实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C.不仅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D.或者说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3、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的迫切要求。_________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渐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4、 在作品中卖弄才情,或卖弄学问,     ;如果再加上装腔作势,            。才情学问,有多少是多少,真则真,假则假,虚则虚,实则实,瞒不过明眼人。贫儿卖富,       ;暴发户摆阔,      ,这叫卖弄。

    A.都是令人生厌的事/就更催人呕吐/把口袋里仅有的几枚银币弄得叮当作响/把古鼎擦得金光闪亮

    B.都是催人呕吐的事/就更令人生厌/把口袋里仅有的几枚银币弄得叮当作响/把古鼎擦得金光闪亮

    C.都是催人呕吐的事/就更令人生厌/把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闪亮/把满口袋的银币弄得叮当作响

    D.都是令人生厌的事/就更催人呕吐/把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闪亮/把满口袋的银币弄得叮当作响

    5、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我喜欢它两边各种各样的古屋和老墙,              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参考答案

    1、分析:这道题是要求选择对瀑布的描写中哪个更恰当。我们先看四个待选项,会发现它们只是句子内部词序的排列不同,都写到瀑布的外形(飞流直下,激湍翻腾,珠玑四溅)、声音(声如奔雷,澎湃咆哮)、及产生的效果(水气蒙蒙)。我们要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词序上的不同呢?是否有观察的先后顺序,空间上的变化呢?很明显,第一瀑布观察可采用由上到下;第二,再结合题干上的一个“见”字考虑,其后应紧接所见的内容而非所听的或瀑布的效果,最后答案自然得出为“B”。

    2、[点析]C。原文句意是递进关系,能体现这层关系并能与“而且”关联上的是C句。

    3、[点析]C。AD两项的“这些翻译作品”在原文中缺少交代,属于指代落空。B 句的“一方面”与句中“这些作品”语序颠倒。“提高了------的素养”有毛病,“素养”多指个人的平时修养,用“中国学术文化”这个事物来限制修饰显然不行,只有C句避免了上述毛病,语意连贯,用词准确。

    小结:从上下文中抓暗示性的关联词、呼应语

    4、[点析] “令人生厌”程度比“催人呕吐”轻,放在前句,选AD “仅有的几枚银币”对应贫儿,选A

    5、[点析]选C “它们”指“古屋和老墙”,所以选CD,坡度—路面—花朵的顺序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