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five三亚店报价:男人四十:多少钱能摆平你的焦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8:50:27

男人四十:多少钱能摆平你的焦虑

原载:华商报 记者:刘慧

 

内容提要:不知何时起,焦虑成了流行词汇。他们是“864”:80年代上大学,60年代出生,如今40多岁。由于社会构成的神奇作用,六、七十年代的人现在成为社会的核心力量:他们在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年少时做过理想主义的梦,长大后也冲过改革开放的浪;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盼着10年后能退休,却担忧总也赚不足退休的钱……生于六十年代是件很悲壮的事;焦虑来自于走过的时代——60年代的孩子赶上了文革尾巴,刚懂事就听说了拨乱反正,进大学就遇到三次“资产阶级自由化”大爆发,参加工作后“改革开放”是个崭新的口号,喊出来羞答答,精神文明极端高远,可一转眼就要研究经济、琢磨股票。

 

记者:综合全球多地区调查发现,每四人当中就有一人会在一生中某阶段患上某类型的焦虑症。你能举例说明一个阶段性焦虑症的故事吗?它产生的原因和终结的理由是什么?

柯云路: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焦虑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而焦虑症也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我在《不焦虑》这本书中就写了一个典型的焦虑症故事。主人公洛丁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教授,由于不堪高目标的压力下患上了焦虑症,一位心理学家帮助他找到正确的认知,并授以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终使他得以康复。这本书披露的是一个真实个案。我希望通过对这位教授从患病到康复的全过程分析,为人们提供一个认识焦虑症的透彻思路,并且找到康复的方法。

焦虑的产生有多种原因,解决的方法说来也简单,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磨合,矛盾解决了,焦虑自然就消解了。二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现状。当然,具体怎样做,还有一系列具体方法。

记者:对于普通人来说,焦虑症的产生主要来源于那些方面,或者说哪些方面特别容易引发焦虑症,职场压力、人际关系处理、房价工资等等是否为其中比较普遍的原因?

柯云路:一般来说,焦虑产生的高发期往往是在人生的几个比较紧张、用力或是转弯的关口。

第一个关口是考试升学的压力,这种现象从中学生到大学生都有。

第二个关口是年轻人的就业压力。

第三个关口是,成年了,需要挣房、挣车,解决婚姻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中年精英焦虑。这种焦虑几乎遍及各个领域,年龄包括30岁到60岁的漫长跨度,伤害着非常庞大的一个人群。

第四个关口就是所谓退休焦虑。突然从习惯的生活节奏与工作环境中退出来,找不到生活的重心和意义。

以上是从纵的方面分析。从横向分析,焦虑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你提到人际关系、房价工资当然都是焦虑的诱因。所谓房价工资不过是金钱焦虑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家人亲属之间产生的矛盾也是引发焦虑的重要原因。

我在《不焦虑》中写到的主人公洛丁就几乎将所有这些焦虑的原因都遇到了。

记者:有人对外界食物恐惧,自己在家里的阳台上种菜;有人对上班焦虑,尤其是星期一;还有人对身体焦虑,经常检查身体,还自己号脉?对于这些人,他们的焦虑需要治疗吗?如果靠自己可以舒缓吗?怎么舒缓呢?

柯云路:焦虑的舒缓有各种方法,种菜、听音乐,包括室外锻炼都能在某种程度上起作用,但前提是首先要弄明白自己为何焦虑,然后才能针对性地自我调整。比如有些人焦虑是因为职场压力,那么就要适当降低职场目标,为自己减压。

对焦虑倾向一方面要重视,要及时分析原因,并找到措施,不要任其发展。另一方面,又不能对焦虑太过“重视”。要明白焦虑是人应对现实的一种正常反应,就像着凉了会感冒一样,焦虑也是一种精神感冒。我在书中有一句话,对焦虑太在意了,就会为焦虑为焦虑,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新的焦虑。

记者:怎样算是正常焦虑?怎样的表现算是过界了?焦虑症的界限如何划分?

柯云路:正常的焦虑每个人都会有,饿了没有饭吃会焦虑,冷了没有衣穿会焦虑。它是对人的一种提醒和保护。但动不动就号脉,总是疑病,走到哪里都没有安全感,甚至不能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就算过界了。

记者:如果确诊为焦虑症,要如何治疗,靠自己可以吗?有什么样的应对方法?

柯云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焦虑倾向可通过自我调整,比如自觉地减压,休息,锻炼等等,得到舒缓。但如果焦虑倾向严重,已影响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则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康复。

记者:这两天微博上很多人转发一对北京夫妇六十多岁卖房去环游世界,可能很多内心都渴望放松,但他们却陷入生活的琐事和焦虑中,这种转发您认为体现了什么样的心情?

柯云路:当整个社会都倡导成功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成功本身已经毒化了我们的生活,也异化了灵魂。一对六十多岁的夫妇卖掉房子周游世界,这个行为向主流社会传达了一种另类的信息,相信转发这条微博的人大多数还做不到这一点,他们还需要挣钱养家,还需要奋斗。但至少说明他们对这种生活状态的羡慕,这多少也会影响到他们对现实功利的态度。

我在《不焦虑》中反复说,不是不焦虑,而是不要过分的焦虑。

要在入世和出世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点,这样才能活得健康,活得快乐。

【柯云路安心偈诗】

1)前后半生

前半生只知好强争先,后半生才晓退让放宽;

前半生只知努力发财,后半生才晓慈善散钱;

前半生惟知高处光荣,后半生才明白高处不胜寒;

前半生处心积虑用心,后半生才知道无心之道惟圣贤。

一半一半的道理都是过来才明白;没过来的人再说也是枉然。

倘若预先就悟三分,那一定进退得当,劳逸适度,阴阳平衡,福报空前。

2)快乐三建议

1、每天进行任何生活程序之前,都放松一下从头到脚的肌肉,也放松一下心态,如出门前、上班前、做事前。

2、绝不多想过去的事,也不多想以后的事,只想眼前的事。

3、要体会眼前的事具有的快乐,比如开车,不单急着赶往目的地,要体会开车的快乐;比如洗脸、洗澡,绝不急于完后去干什么正经事,要体会每次洗脸、洗澡的快乐。

3)为什么

第一份努力为挣饭;

第二份努力为挣安全感;

第三份努力为亲朋家眷;

第四份努力为尊严体面;

第五份努力为人生价值得实现;

第六份努力全为无尽的征服感;

第七分努力就为挑战生命极限;

最后临终才明白,全为了儿时父母的称赞……

  (4)思想禅

十年后的事想了白想;

明年的事明年再想;

下个月的事大概一想;

下周的事无须多想;

明天的事想过不想;

刚才已过的事已过不想;

等会要来的事已想不再想;

眼下正做的事不想而想(忘我而为)。

5)假如有些贫穷

假如有些贫穷,不要过分焦虑;

和气生财之语,道出个中奥秘。

假如有些贫穷,先对家人和气;

理顺家人位置,自有富家大吉。

假如有些贫穷,更对世界和气;

圆融方方面面,人缘又加时机。

假如有些贫穷,只须相当在意;

挣钱挣富虽好,也只一场游戏。

6)越等越不来

   人越等越不来;车越等越不来;金钱越等越不来;幸福越等越不来;路越急于走完,越走不完;事越急于干完,越干不完;播种越急于收获,收获越难来;修为越急于成功,成功越难来。

天下一切事情越急于结果,结果越难来。有意练功,无意成功。只想眼前劳动,少想明天收获。

7)方便法门

一男子来到庙寺,老和尚出去了,他对小和尚说,生存压力大,很焦虑。小和尚说:把一切都放下来。他说他放不下。小和尚说:下的决心不大,大了就放下了。

老和尚回来说小和尚:你这不是佛法。

没多久那位焦虑者又来了,说放是没放下,焦虑更焦虑。这次老和尚对他说:不用都放下,放一两成试试,能放一点先放一点。过没多久他又高高兴兴来了,说这次解脱不少。小和尚奇怪。老和尚说:世间讲适度,出世讲方便。世间以成败论英雄,世出以能否解脱论佛法。

8)放心的智慧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放弃才能放松;放松才能放心;

放心才能放开;放开才能智慧不打一处来。

9)假如你正病痛

假如你正病痛,一定不要焦心,

身体就象自然,有风有雨有晴。

假如你正病痛,一定不要焦心,

身体受了委屈,势必发出声音。

假如你正病痛,一定放松放心,

这是身体警报,警报限制野心。

假如身体病痛,一定对它倾听,

打通彼此联系,对立化为和平。

10)身体与野心

船欲歇,而水不止;

人欲歇,而野心不止;

野心欲歇,而外界刺激不止;

外界刺激不止,野心不会止。

身体坏了,野心不得不止。

11)心安即佛法

老和尚刚刚对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工程师讲明人到耄耋之年活着仍有意义,一位中年企业家说他觉着这不合佛法。问为什么?他说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说他每次想想人生虚幻,毫无意义,才真正松口气,得点解脱,要不活不下来。

老和尚说:“金刚经当然是佛法,让你心安。”

企业家问,那为什么对他不讲梦幻泡影讲意义?

“那也是佛法,因为那让他心安。”

12)假如你求解脱

假如你求解脱,时间不分早晚;

生老病死诸苦,就是解脱起点。

假如你求解脱,诸苦就是起点;

往下再究因缘,就知苦的来源。

假如你求解脱,会知苦的来源;

是我在苦苦在我,我执去点苦少点。

假如你求解脱,无执无我无攀缘;

一切都是梦幻,如影如露如电。

13)三毒之首

贪生就有怕老、怕病、怕死之苦;

贪色、贪爱就有被纠缠、被折磨、被讹诈、被离别之苦;

贪财就有“人为财亡”之苦,铤而走险锒铛入狱也在其内;

贪名则为名所累,苦累重重至死难解脱;

贪官就有贪生、贪色、贪财、贪名诸等惩罚,活着不进监狱,死后必下地狱。

佛说人生“三毒”贪嗔痴,贪是首毒。

解脱从戒贪开始。

14)人与佛

有人问寺里方丈现在还有佛吗?

答:有。

问:什么样的人是佛?

答:一、说话不急不慢;二、吃饭不咸不淡;三、遇事不怒不怨;四、待人不分贵贱;五、得失很少分辨。

问:就这么简单?

答:就这么简单。

问:那不都成佛了?

答:我至今还很少见。

15)四下成佛

有人问寺里老和尚怎样可以成佛?

和尚答:四下。

问:何谓四下?

答:一、处境能上能下;二、处事不上不下;三、做事拿得起放得下;四、绝不思前想后,始终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