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哩哔哩几分钟看电影:地狱之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15:41:23

      罗丹的思想史浸透了人和命运斗争时的悲剧性感情,当他将某种动作赋予人像时,这种感情总会表现出来。他们的前进是朝着死亡的命运的前行,而他们的回首顾盼,则是出于对复仇天使的恐惧。

                                   ——[英]肯尼思.克拉克

  现在已经没有人对罗丹在现代雕塑艺术上的大师级地位提出质疑,而在十九世纪末,同样几乎也没有人对罗丹能一意孤行地在自己特立独行的道路上走多远抱有幻想。

  罗丹的雕塑很自然地让人联想起凡高笔下灿然怒放的金色向日葵和贝多芬手指下飞扬开来的振聋发聩的音符,他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造者,他们只不过凭借着天赋的敏锐和狂热的激情将蕴涵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的本质展现出来。

  自然是罗丹所认为的迄今为止最好的老师,自然永远不会犯错。黎明时分萦绕在天边的彩霞,被无尽的红色雏菊围绕的蓝色湖面,深秋季节铺满落叶的林间小道,在夕阳余晖中显示着明暗变化的白色大理石教堂,在罗丹看来无不蕴藏着艺术表现所需要的题材。

  他并没有将目光肤浅地停留在四季嬗变的自然表象上,他的思想和工作径直地指向了人的自身。他的一生都是在用雕刻刀一刀一刀地凿出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炽热的欲望和痛苦。没有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磨砺自己的技艺和洞察力的艺术家,连模仿他的资格都不具备。对生活坦诚,勇敢,严肃的态度使得他的作品和他的个人一样都有让人不敢直视的震撼力。

  对雕刻艺术的生疏阻碍了我对他作品风格的进一步理解,大师对生命本身的精辟见解也不可能为平庸肤浅的自己完全了然于胸,不过从《沉思》凝重的氛围中,从《青铜时代》觉醒的姿态中,从《思想者》  冥思苦想的神情中,我们还是能够体会得到罗丹出自天才的自负和不屈服不妥协的桀骜。离开了睥睨一世的狂放和在宇宙面前的谦卑谨慎,他的名字就不会被后人写进艺术史的教科书而湮没在周围平庸工匠对他进行的一轮又一轮荒谬无耻的谩骂和诅咒之中。

  《地狱之门》是罗丹最后的未竟之作,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悬念和遗憾,就像他大器晚成的传奇经历给后来者提供了一个通过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夜以达旦的工作最终走向事业巅峰的典范。

  他就是雕塑史上的贝多芬,用手下强有力的雕塑音符打开了地狱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