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到赤壁:不要让上访村官死得不明不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8:15:32

  上访多年的游济安在拿到在全国人大《人民群众来信摘录单》的后,将其当成领导批示,去新化县政府大院找县领导解决他的老问题,可谁知这竟成了他最后一次上访。这段时间,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游济安的家属称,游济安在这里被打死,而新化县委办称,他是活着出去的。

  死者被抬离县政府时为何一动不动,是“装死”还是“真死”?

  游济飞的事情发生后,警方让他的家属看过一段拍摄于县政府大楼后门的监控录像(警方针对网帖做出的情况说明亦提到此段监控录像,可见确实存在)。这段监控录像显示:9日凌晨零点46分,县政府大楼后面的电梯门打开,6名保安走出电梯,然后看到电梯里躺着一个人,这人就是游济安。游飞强调,整个过程没见父亲动弹一下,他们怀疑父亲此时已经死亡。于此,当地警方称,家属说法不实,死者在当时“根本没事,一动不动是在装死”,但这样的说法遭到了游济安之子游飞的否认,他说,父亲乃习武之人,且个性很强,如果不是丧失行动能力,他不可能任人摆布,更不可能“装死”。[详细]

  接待官员说法前后不一,死者此后到底去没去过镇政府?

  家属质疑的第二个焦点是游济安被抬离后有没有去过镇政府。“情况说明”称4名保安先将游济安送至镇政府,之后他自行离开,且有录像为证。但家属表示,在游济安刚失踪的几天“负责接待”的游家镇政协负责人陈仲斌都说他没去过,只是后来才改口(游飞提供的具体细节是,对于当晚游济安如何走进镇政府,陈仲斌的回答前后不一。“6月27日我们第一次找他,他说当晚我爸是自己走进镇政府大楼。7月初第二次找他,他说我爸当时是被两个人扶进来的。第三次是7月中旬,我伯伯游济华去游家镇人民政府,遇到陈仲斌,他说当时我爸爸来到镇政府的时候人已经不清醒了”。),而录像中看到的也不像是他本人(游飞表示他“父亲体型很胖,身高只有1.7米体重却有一百七八十斤,监控录像中的那个男子明显比父亲高瘦一些,他绝对不是我的父亲。”)[详细]

  家属亲见肋骨断裂,尸检报告却为何称没有任何外伤?

  在11月2日的情况说明中,当地官方称根据公安部门鉴定,新化县游家镇佛光村支书游济安系生前溺水窒息死亡。公安机关的尸检报告显示,死者游济安没有他杀的因果关系,体表也没有任何外伤。同时经湖北同济法医医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游济安系生前溺水窒息死亡。

  但这份尸检报告同样遭到了来自游飞等人的质疑,他们认为如果只是简单的失足落水,那为何身上连挣扎的伤痕都没有?为何连落水位置都无法确定?而且头部的淤血从何而来?肋骨骨折又所因何故?尸检结果和鉴定结论为何对这些都没有提及?在引起湖南省领导的重视后,游济安得以重新尸检,其中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此前的尸检报告中没有解释死者两根肋骨骨折等疑点,此次尸检结果中将会做出解释。由此可知,游飞等人看到尸体“断了肋骨”、“脑后有淤血”确实存在,那么为何第一次尸检报告却称没有任何外伤呢?[详细]

  镇政府为何主动找家属谈赔偿,是安抚还是心虚?

  在游济安出事至今将近5个月,警方一直以游济安“系生前溺水死亡”为由不予立案。然而在此期间,游家镇政府主要领导却先后7次找到他们,开出各种条件要求早日火化死者遗体。10万元到20万元丧葬费、一套廉租房、一个的士指标。镇政府的条件一再加码,目的只有一个:尽快将游济安的遗体火化,一了百了。[详细]

  在1600多字的“情况说明”最后,新化县委办公室如是说:“事发后,死者亲属对公安机关的鉴定结论提出质疑,数次到镇政府和县政府上访,要求彻查死因。对此,县、镇两级高度重视,多次做死者家属的安抚、沟通、处置工作。”正如游家人所说的那样,如果我游济安“真是溺水身亡,这事儿跟镇政府有什么关系?他们为什么主动找我们谈赔偿?他们动机何在?他们到底在为谁背黑锅?”安抚家属的“善后”的确很傻很天真,这种以快速解决问题为目的,而试图用金钱来“摆平”,不管真相如何,都只能把事情越描越黑。[详细]

 

  不管是漏洞百出的调查过程,还是疑点重重地“溺水死亡”结论,新化当地政府在案发后的种种表现,不禁让人怀疑:他们究竟是在查明真相,还是在完成撇清干系的任务?

  说不清道不明的几段关键视频

  为何不准拷贝县政府大楼里的监控录像?

  按游飞的叙述,去县政府讨说法的游济安,所留下来的最后影像着实怪异,走着进入县政府十多个小时后,竟是以一种“一动不动”的姿态躺着被抬进越野车的后备厢,这是死者家属坚持“因上访被殴致死”的主要依据。诚然,按照当地有关人士的反驳,“一动不动”并不能得出游济安已死的结论,但这所谓“臆断”确也无法依据政府机构涉事人员的各种说法被证伪。那么,既然如此,当地政府为何甚至不准许游飞拷贝一份这份录像,又或者直接在网上将之公布,以达到击破家属“散播谣言”从而消解公众疑虑的效果呢?另外,在具体细节上,游飞还质问,堂堂县委大楼,为什么其他楼层有监控,而独独是第四层没有监控? [详细]

  镇派出所提供的录像中到底是不是游济安?

  “派出所的那段监控录像,我们家属和很多村民都看过,里面出现的那个人根本不是我父亲。”游飞说,父亲体型很胖,身高只有1.7米体重却有一百七八十斤,监控录像中的那个男子明显比父亲高瘦一些。警方也没向他们提供任何足以证明那辆越野车当晚到过镇政府的监控录像等证据。对于双方的各执一词,从网上的视频截图来看,游飞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如若没有更有力的证据,仅凭此恐怕难以证明游济安曾经到过镇政府。

  县政府到镇政府途中监控视频缘何刚好缺失?

  新化县公安局副局长张建成表示,对游济安死亡事件的调查中,警方没有找到游具体落水地点,也未找到目击者。此外,越野车驶出县政府后的沿途视频因像素太差也发生灭失。“根本不是什么像素太低,我们已经去问过,交通道路的沿途视频只保留15天,图片保存30天。他们想到的时候,已经晚了。”佛光村受访的数十位村民们说,公安局长向媒体撒了谎,实际上,事发至今,警方从未对游济安除“意外溺水”之外的任何可能做出过调查。新化警方当初草草结案,也是引发网帖发酵的主要原因。[详细]

  随时修正和变更的当事人说法

  如前所述,关于死者最后经历的那段时间,在几个当事人的说法中绕来绕去,各种说法又都随时在修正和变更中。可以说,因事涉命案的关键细节,各种说法频频变幻,只会徒增人们的揣测。以几位当事人叙述的时间为例,其中就有诸多令人不解的蹊跷之处。新化县政府至游家镇政府之间,进行实地走访发现,两地距离约20公里,车程约23分钟。陈仲斌描述称,事发当晚彭敦强打电话发出“接待”指令的时间在0时许,门卫来敲门确认“游济安被送到”则是凌晨近3时。刨去路途所需的30分钟,游济安至少有2小时30分钟的时间,去向成谜。而且,这几位当事人都与此事有着明显的利害关系(游飞及其家人认为杀人抛尸者正是县保安大队),他们的说辞又岂能让家属和公众信服呢?再有就是监控录像的问题,据游飞称,之前县公安局说四楼没有监控而声明里又有电子监控了?而且不允许他们家属看这个电子监控?[详细]

  存在明显瑕疵的事后情况说明

  在一篇《游飞对<新化县委外宣部声明>的质疑》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游济安的家人,对新化县政府的事后情况说明甚为不满。客观来说,该县紧急回应网上舆情的工作态度值得欣赏,但这样的信息发布的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就在于发布的是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而非公众关注的信息;甚至一上来就急于撇清责任,对公众的关切质疑却刻意回避。这样的信息发布,不仅无助于消除公众疑虑,反而助长了人们的“反面猜想”。

  另外,就这份声明本身来看,明显存在以下几处瑕疵,原来连自己都认为是“工作方式不当”的将游济安装在车的后备箱中,到声明里却变成了车的尾座等。对于这些质疑,新化县政府有必要做出及时的回应和说明,而不是一味地推卸自身责任。[详细]

  现在,一旦发生公共事件,人们首先关心的往往是事实真相,这已经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共识。而获得真相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事发地政府及其官员的积极作为,这样做不仅有助于问题解决而且会大大提升政府公信力。但在此次上访村官浮尸案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地方政府先是“不作为”迫使受害家属上网伸冤,成为舆情事件之后,前后不一甚至矛盾的解释和结论大大削弱了调查的可信度。

  公信力缺失成地方政府顽疾,面对公共事件老百姓成“老不信”

  公信力作为政府的立身之本。但近年来每当发生公共事件之后,“不明真相”的公众总是选择不相信涉事的地方政府,老百姓在这些事件上往往容易变成“老不信”。

  加之,有的地方官员,常误以为虚心听取批评、积极回应质疑,就会失了身份、丢了面子,甚至会削弱权威、消减威信。实际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正确,任何治理也不可能万无一失,出现批评质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矛盾拖延塞责,一错再错。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发酵的路线图表明,回应失当、进退失据,才是公信受损的症结所在,也才会陷入动辄得咎的“信任困境”:做好事和做坏事一样会受到批评,说真话和说假话一样会被质疑。此次事件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试想倘若当地政府从一开始就能坦然面对游济安的“意外死亡”,积极回应其家属和村民的质疑,事情又何以闹到今天的局面。[详细]

  上访者遭粗暴对待不乏先例,真相不明时民众天然倾向弱者

  此事之所以能由一篇网帖迅速引发舆情事件,除了描述的事件本身离奇惊悚之外,死者游济安长期的上访者身份恐怕也是事件发酵一个重要原因。人们在以往的诸多事例中,少不了要接受他们被不公正对待的消息,他们被非法关押、被精神病等不公正对待的事情屡有发生。于是,作为一位因为结扎而身体受损,上访无果再丢掉工作的执着上访者,游济安具备了一个悲情上访者的基本符号。人们天然地倾向认为,他的死绝非“意外”,加之事后当地政府闪烁其词、前后矛盾的糟糕表现,更是加深了他们对游及其家人的同情和信任。[详细]

  事件考验的不是政治智慧 只需要真相也只能是真相

  客观而言,对坏消息“低调处理”是很多各级官员的习惯。这样做看上去是一种“负责任”,其实到头来,这都是在挖政府公信力的墙角。因为一次对坏消息的隐瞒和淡化,就可能使政府通过信息公开逐渐积累起来的公信力前功尽弃。更有甚者,当政府处理不好民众的高期待时,“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就很难再有什么界限了,舆论中总是充斥骂声就更难避免了。遗憾的是,这样的悲剧在新化再次上演了。

  如何才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呢?唯有公开透明。这个结论虽显俗套,但又确实是愈合政府公信力伤口的良药,因为,流言止于真相,公信源自公开。只有实行“金鱼缸”式操作,政府权力才能真正为人民的权利服务;惟有保障人民的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公信力才能伴随着阳光不断生长。从这个角度来讲,处理此事应有的态度该是,给这条生命的离开提供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而这考验的不是什么政治智慧,只需要事实真相,也只能是事实真相。[详细]

  人活着,让他活得有尊严;人离奇故去,给出一份严苛、经得起推敲的调查结论,这绝非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