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扮演者鬼畜,:陈浩: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流动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35:54

陈浩: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流动性

www.TL50.com2011年11月07日15:52投资研究部

天狼50总设计师陈浩               (微博:@天狼50陈浩 )

货币与物价的关系是一个经济学常识,钞票发多了物价涨,没钱用则物价跌,经济学家懂,老百姓也懂。但2011年9月后,忽然有股钱荒的风,从温州吹向全国,由此又催生了耸人听闻的高利贷事件。然而,从9月末的数据看,广义货币(M2)余额78.7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3.0%;狭义货币(M1)余额是26.72万亿元,同比增长8.9%;流通中货币(M0)余额4.7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上述各项数据虽低于前两年,但也高于GDP的增长。按照经济学理论,国内货币供应没有问题。那为什么会出现钱荒呢?让我们来破解这个谜团。

先看M2几年来的增长趋势图。我对M2的原始数据做了处理,图中采用对数坐标系,上下两格间是10%的总量增长,使用不同色度区分不同的年度,为的是看得更清楚:

图1:M2趋势图,2007-2011.9

从图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2007年以来,M2总量呈现持续增长势头。2007年起初的M2是34.6万亿,2011年9月飙升至78.7万亿。M2是各银行各项存款的总和。从M2看,中国宏观经济一点儿都不缺钱。人们甚至也有理由认为,过去的5年是货币严重超发的5年,货币总量承担通货膨胀的责任,貌似理由充分。

但是,请注意M2是货币总量,其中包括了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和现金,即M1和 M0。央行把货币供应量分成3个层次,真的“钱”叫M0,就是各位钱包里的钞票和企业保险柜里的现金。现金加上企事业各单位的活期存款叫M1,又称狭义货币。而M2则是M1再加上各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和证券保证金,其中M2与M1的差值又叫广义货币。显然,M1最影响宏观流动性,对物价的推动作用也比M2大。见图2:

图2:M1趋势图,2007 - 2011.9

比较M1和M2,不难发现两者间的微妙差异。虽然5年来M2和M1都呈现总体增幅态势,但M1在各年度间的增长显著不均衡,其中2008年和2011年M1的增长弱于其他3个年度,但在M2上看不到这种差异的显著性。这几年宏观调控的总基调是2008年货币政策为从紧,2009年和2010年则为适度宽松。而从M1的图表上看,假设2010年是“适度宽松”,那么2009年实际上是“宽松”。然而2008年的货币政策是从紧,2011年是“稳健”,但在M1上看不到“稳健”与“从紧”的差异。换言之,M1散发的就是从紧的味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吻合了企业界对资金面的感觉。

问题还没有完。因M1只包含了企业的活期存款。居民的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同时并入了M2,也就是说,M1并不全是最活跃的货币,M2中也有活期存款的成分。那么,就让我们把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彻底分开,创造一种新的货币统计口径,姑且叫做M1+。可以这样定义:M1+仅是全社会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总和,包含了居民的活期存款。

图3:M1+趋势图,2007 -2011.9

比较M1+和M1,不难看到M1+比M1更清晰一些。重要的是,M1+将活期存款完全从M2中剥离出来,从而完整的评估真正带来流动性的全部活期存款,可以看出,2007年、2009年和2010年三年,M1+快速且均匀增长,2008年M1+稳定但低速增长,但在2011年,M1+基本没有增长。

问题就出在这里!

货币增长推动物价增长,道理没错,但货币中的定期存款并不推动物价。比如老张路过鲜肉柜台,买了两斤解馋,但他不可能用定期存款付账。让定期存款为肉价与粮价上涨承担责任,显然有失公平,人们兜里的“活钱”才是物价的推手。让我们看看这几年M1+的同比增长:2007年19.2%;2008年11.2%;2009年30.8%;2010年22.2%;2011年前9个月,1.8%。看到这里我们不觉骇然:原来,今年咱的钱是如此之少啊!

经济学没错,但经济学家选错了评价宏观流动性的货币参量。上述各年GDP的增长率大致是8.9%上下,2009年的M1+增长率竟高达30.8%,当然要为CPI承担责任,但2011年前9个月的M1+仅增长了1.8%,同期GDP却增长依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甚至要超过30%,于是必然会发生“钱荒”。事实上,宏观流动性在2011年是“极度从紧”,我们的经济环境已经不是通胀,而是通缩!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M2总量正常增长,却出现通缩的状况?我给出一个答案:那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中小企业订单的利润出现了波动,导致其信用等级下降,于是银行只能把钱贷给优质企业。但优质企业事实上并不缺钱,于是贷款存成定期存款,导致M2增加。新的定期存款再次被贷向不缺钱的企业,又形成了新的定期存款。如此循环,便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虚高。但支撑流动性的M1+,却远不能满足GDP增长的需求,事实上的通货紧缩就这样出现了。那么,既然2011年流动性这样紧张,为什么CPI又居高不下?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回答:拉高CPI的有货币因素,但那是2009年的事情。2011年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猪的存栏数量不足等状况,却不是收紧货币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而且抑制需求的思路,对以食品为主的CPI效果不大。即使人们收入下降,饭也总是要吃的,不会很快穷到要饿肚子。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或许已进入了刘易斯拐点,企业不仅面对钱荒,同时还有人荒,用人要面临加薪,降低人工成本只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解决,但这也需要时间。总之,2011年的所谓通胀不是钱发多了,而是成本推动加上供应不足,对此再收紧货币也是无济于事。起码这个法子对猪无效:母猪生出小猪,小猪再长成大猪,需要的是饲料和时间,而不是不给它钱。而且,钱少对猪是无所谓的,但却断送了温州。

由此不难形成两个推论:其一,CPI不能成为控制货币的唯一依据;其二,控制货币的主调节阀应该是M1+,而不是M2。(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