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雄段子怎么讲:话说艺术养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05:42
 查看文章 话说艺术养老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者:林国强 | 发表时间:2011-10-28 14:17  | 标签:养老  养老机构  艺术养老  明馨养老院  艺术养老基地  艺术养老实验  

摘编:林国强 2011-10-25下午 

        由于养老设施及相关条件的限制,目前全国90%的老人在家中养老,10%的老人通过社会介入扶助养老。在10%中,有7%通过社区支持在居住地养老,3%通过养老机构来度过晚年。(注)在解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同时,现有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养老院老人”群体,如何通过文化、艺术的滋养和自娱自乐的参与,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了落实“以人为本”的一个新问题。

        在上海,有一家养老院,地处上海奉贤南桥,名字叫“明馨养老院”。在政府支持、地方扶持、社会支援的多方努力下,揭牌成立全国第一家“艺术养老基地”,开展了“艺术养老”的探索。他们从开办合唱团等艺术小组开始,关注起老人们的精神需求。

        有一群通过合唱聚集起来的老人,在揭牌仪式上,用艺术绝活撑起了一台文艺汇演,钢琴、口琴、戏曲清唱、诗朗诵、唱红歌、拳操、书画和艺术插花表演,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这里汇聚成“黄昏”的美景。

        有谁能想到,两个多月前许多老人还在懵懂度日,每日等开饭,现在却正在忙“学艺”。去年11月养老院开张的时候,第一批入院才11人,今年开春人多起来了,可是“除了养身体,就是吃了早饭等中饭,吃了晚饭等第二天天亮”。这跟其他养老院差不多,仿佛老人们活着就是为了吃饭。
 
        两个多月前,院里忽然引进了艺术老师,仔细了解了老人的各种艺术爱好后,变戏法一样开出了合唱团和各种艺术小组。本来‘厌气’(上海话意味‘寂寞’)的老人,除了不能自理行动的,几乎全都参与了进来。这就是今年8月启动的“艺术养老实验”项目。

        各方力量的有心人,都想到用“艺术”来“点亮”老人们的“黄昏”。短时间里,琴房、书画室、舞蹈房、诗歌朗诵室、合唱室、摄影室、影视厅等大量文化娱乐设施配备到位,还请进了专业人才给老人们进行艺术指导。有了笙歌诗书做伴,养老院的气氛一下子“年轻”了起来。

        一些退休老人原来是医生或教师,他们喜欢唱歌,但并不擅长,第一天参加合唱排练时,就像学龄童第一次进课堂一样。在指挥的带动下,他们一下子就把25位平均年龄80岁的合唱老人凝聚了起来。现在,一个星期排练三次大家还不过瘾。上台演出时,闭上眼睛听,谁听得出!

        人老心不老。老人们除了养身体,更要养“气质”。有位徐老伯在养老院衣食无忧,却总有点孤独。当“艺术养老”项目来向他征询意见时,徐老伯便特意把心爱的两盆茉莉花带到会场,还把好龙井茶叶也献了出来,“从此我把养老院当作自己的家”。

        有位78岁的书法家因一场大病而影响到了声带,不便与人交流,平时虽然爱好书法,却只是自我陶醉。自从来了养老院,他担任了书法教练,虽然忙了一点,但有人关注,受人尊敬,他说又找回了身心健康时的自信和感觉。一些曾经辉煌过的老人,现在年纪大了,说话无人在乎,心里疙瘩无处倾诉,很郁闷。自从“艺术养老”项目试行以来,养老院的笑声多了,老人们心情愉悦了。

        “艺术养老基地”挂牌后,提出了“以艺养艺,以艺带艺,以艺传艺”的“艺术惠老”的激励机制。老人们参加艺术活动和表演、传授的付出,都被折成“积分”,到了年底直接换成养老费用的抵扣。 

        “艺术养老”,就是除了关注老人们的生活生理需求外,通过“艺术”这抹阳光,照进老人心底最孤寂的角落。因为,“在茫茫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眼看人类即将被淹死,于是上帝派了一位天使,抛下了一个救生圈——这个圈便是艺术”。“艺术的本质在于拯救,在于安慰或安顿人的灵魂”。(注2)

        中国音乐作品收藏馆馆长、维也纳音乐学院客座教授蔡福华是负责养老基地总体策划,他这样说:“我们还不能说已经满足了老人所有的精神、心理和情感需求,但用音乐、用书画、用艺术,可以初步叩开他们的心门,也触及到了‘艺术养老’这个新概念。”

注1:2011年10月20日周四《解放日报》第2版《艺术养老:点亮生命的“黄昏”》 作者:本报记者:伍斌
注:2:见《艺术之魂》赵鑫珊著

总字数:1599         正文字数: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