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绣像本pdf:充滿活力的基本經濟制度--六個"為什麼"之五[00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6:31:07

《六個"為什麼"--對幾個重大問題的回答》連載之五︰充滿活力的基本經濟制度

——為什麼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http://www.xjass.com  2009年07月03日 10:52:02  稿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所有制改革問題,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問題。改革開放以來,許多爭議、分歧都同深化所有制改革有關。一些人認為,中國改革的方向應該是私有化,鼓吹私有化是“人間正道”;還有人說,中國改革方向錯了,主要是公有制經濟的比重減少了,國有經濟削弱了,主張回到以前的經濟體制。這兩種觀點都不符合實際,都是錯誤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這是促進我國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體制基礎。

1.為什麼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什麼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為什麼不能搞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是什麼。

生產資料所有制是一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是決定一個社會基本性質和發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進行了不懈探索,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揭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征,是對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兩點︰一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二是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的一項根本原則。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把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兩極分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為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鞏固提供強大物質基礎,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那麼,如何理解公有制為主體的含義?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公有資產佔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關鍵是要有好的公有制實現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在一定條件下的租賃、承包等都可以作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為什麼還要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呢?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過分強調單一公有制結構,排斥、限制非公有制經濟,不符合我國國情實際,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認真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重新認識和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轉變,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反映了生產關系必須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法則。要看到,解決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就業問題以及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問題,光靠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企業是難以做到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有利于調整和優化所有制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更加具有活力,同時也可以為公有制發展提供多種有效的實現形式;有利于促進市場競爭,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促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有利于引進吸收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促進國際經濟合作;有利于調動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方便人民生活,擴大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等等。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絕不是權宜之計,必須長期堅持,毫不動搖。

有人簡單地認為,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是彼此對立、不可調和的。實踐證明,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發展社會生產力不可缺少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是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關系,二者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和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僅不會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性質,而且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制度保障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我國公有制經濟的比重有所變化。有人擔心,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會不會動搖我國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

實際上,這些年來,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包括所有制改革,不僅沒有削弱我國公有制經濟的總體實力,而且使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更加鞏固,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大幅提高,國有經濟牢牢掌握著國民經濟的命脈。1978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為0.72萬億元,而到2007年,達到35.5萬億元;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電力、電信、交通運輸、國防工業、重要資源開發、重大裝備制造等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資產總量不斷增加,控制力進一步增強,一大批極富活力的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脫穎而出。在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2008年世界500強中,我國內地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佔了26家,其中不乏處于完全競爭性領域的企業,如中遠集團、中國五礦、中國建築、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可以說,我國能夠擁有今天這樣比較雄厚的綜合國力和重要的國際地位,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持續穩步發展,都是同公有制經濟發揮的巨大作用分不開的。

那麼,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情況又如何呢?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已經成長為我國生產力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國進民也進”、“國強民也富”的生動局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優越性得到充分展現。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已有很大提高。30多年來,我國約有70%的技術創新、65%的國內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業。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城鎮新增就業崗位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企業提供的,從農村轉移出的勞動力70%以上也在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可以說,基本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使我國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使我們走上了一條快速發展的軌道。1978年至2008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9.8%,不僅明顯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年均增長6.1%的速度,而且比日本經濟起飛階段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2%和韓國經濟起飛階段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還略高。所有制結構的這種變化,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也產生了深刻影響。比如,由于搞活了經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為提高也更加豐富了,大家心目中的“三大件”早已不是自行車、縫紉機、手表,也不是彩電、冰箱、洗衣機,現在已是住房、汽車、電腦等;又如,由于各種所有制企業的發展,人們的就業方式也多樣化了,國有企業的“鐵飯碗”不再是人們唯一的追求,私企、外企、“自主創業”、“個人擇業”等成了許多新一代年輕人的選擇;又如,個人財產性收入增多,投資理財成為熱門話題,國債、基金、股票、期貨、外匯、黃金等成為很多人的投資手段。

實踐證明,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對于我們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3.為什麼不能搞私有化

主張搞私有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存在的一股思潮。有人認為“人是自私的”,市場經濟的主體是自私的個體,即所謂理性的“經濟人”,只有私有制才能搞市場經濟,只有私有化才能促進經濟發展。還有人認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今天之所以發達,就是因為實行私有化,發展中國家要想富強也必須走這條路。

私有化就一定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嗎?

目前,世界上實行私有化的國家和地區有近200個,其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只佔極小部分。許多國家發展的經驗表明,私有化並不一定就能帶來經濟發展,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前些年,西方一些人在俄羅斯、東歐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大肆推銷新自由主義的“自由化、市場化、私有化”。俄羅斯搞所謂500天計劃,以“休克療法”搞私有化運動,瓦解了俄羅斯原有經濟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社會的面貌,改變了社會的結構,催生了私人資本特別是大資本的形成,導致了金融寡頭的出現,結果是經濟急劇倒退,國家實力大大削弱,財富集聚在極少數人手中,貧富差距懸殊,貧困率、失業率迅速上升,盧布大幅度貶值,社會出現大動蕩,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在烏克蘭,推行私有化改革的10年中,國民經濟倒退了60%。阿根廷在西方支持下進行“經濟私有化”改革,結果國民經濟嚴重衰退,國家負債1300多億美元,社會分化,人民貧困,貧困率由私有化前的7.7%猛增至30%,失業率超過了20%。私有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不是遍地黃金,而是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社會動亂。

同一些發展中國家搞私有化經濟改革相反,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正確方向,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接受了一些人開出的私有化藥方,結果又將會怎樣呢?可以肯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會蛻變成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工人階級和大多數勞動人民勢必會基本上或完全喪失生產資料,勢必出現貧富懸殊,導致少數人擁有大量資本和地產,而多數人陷于赤貧,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社會主義制度難以繼續存在。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如果沒有了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早晚有一天會為國際壟斷資本所控制,國家的主權和民族的獨立就難以保障。

目前,在深化農村所有制改革問題上,有人提出要搞土地私有化,以土地私有化代替我們黨提出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政策。要看到,我國實行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中蘊藏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靠人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耕地解決了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使改革開放前長期困擾我們的短缺經濟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跡。30多年來,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761元,扣除物價因素增長了6倍以上。實踐證明,我國實行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適合我國現階段實際、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的所有制形式。當然,我國農村改革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需要認真加以解決,但土地私有化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我國人多地少,經營規模小,勞動生產率低,人均耕地僅約一畝三分八。如果任由土地私有化和自由買賣,其結果非但不是快速、低成本地實現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反而是農村的兩極分化,經濟凋敝,失地農民大批涌進城市卻難以就業,實現的不是城市化而是城市貧民窟化,甚至會天下大亂。目前世界上僅有不超過10個國家搞大農場制,那些老牌歐洲發達國家雖然經過了幾百年的市場化,至今也仍然以小農場為主。即使是實現了土地規模經營的美國,其農業也沒有完全按照市場化運作,得到的政府補貼比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都多得多。一些發展中國家,推行土地私有化,結果大多導致農民貧困化,社會問題突出,城市貧民窟泛濫。事實表明,搞土地私有化沒有出路,實現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個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

堅持基本經濟制度,既是一個重大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關系13億人口生存大計的重大政治問題。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才是振興和發展我國經濟的人間正道。否定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搞私有化,那就是離開社會主義的道路,違背歷史的發展規律,是不符合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要求,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歪門邪道。

4.單一公有制沒有出路

不搞私有化,是不是就意味著要回到過去那種單一公有制上去呢?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走向另一個極端,只會殊途同歸地葬送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歷史經驗表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搞單一公有制是不成功的。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經過社會主義改造,確立和鞏固了公有制經濟,很快便在一片廢墟上初步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使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變成生機盎然、蓬勃發展的新中國。但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純而又純”,公有制經濟比重超過99%,結果不僅沒有促進生產更好發展,而且因為違背生產力發展要求,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人民生活困難,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3645億元,農村有2.5億貧困人口,城鎮有上千萬待業人員。可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單一的公有制,片面追求公有制經濟所佔比例,違背了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客觀規律,不利于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公有制經濟的實力也更加雄厚,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可以不再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政策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仍處于並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人均GDP在世界的排名仍然較低,區域、城鄉發展還不平衡,不少內陸和邊遠地區經濟發展還很落後。在這樣的條件下,不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必然導致經濟體制僵化,經濟活力不足,經濟運行效率低下,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評價所有制的標準,並不僅僅只看所有制成分的比重,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發展。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能簡單地認為公有制經濟成分比例越高,就越有利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成分有所降低,就不利于社會主義。不是這樣。有利于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所有制,才是好的、有利于社會主義的所有制,反之,就不是好的所有制。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判斷改革的標準,應該看它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此外沒有其他標準。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又要允許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通過這種競爭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不斷提高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

30多年來,我國打破了公有制一統天下的局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使社會主義經濟從計劃走向市場,從封閉半封閉走向開放。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不但沒有削弱和動搖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反而鞏固和發展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提高和增強了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實踐證明,單一的經濟成分,“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結構,只會導致發展緩慢、貧窮落後;放開搞活,千帆競發,社會主義才會充滿活力。

能不能始終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成敗的關鍵,是我國能否實現社會和諧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也是我們能否在國際風雲變幻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關鍵。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