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决斗王死亡反击:“立”人的课改之路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41:28
“立”人的课改之路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李炳亭 □ 郭瑞 添加时间:2010-4-28 11:12:00     教育决不可单纯以成绩论英雄,但辽宁省沈阳市立人学校在升学成绩上的“不讲理”却在当地成为很多家长的“美谈”。这所学校的中考成绩竟然超出县里平均分273分之多。
    既然提到的是成绩,那当然需要看清楚成绩得来的手段,如果是靠时间加汗水的极端方式,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为代价换来的高升学,则满分也应判为“零分”甚至负分。可立人教育的成绩单上的确有个“零”,只不过这个“零”是“零作业”。
    在立人学校采访,记者碰见几个正在准备外出上公开课的老师,用别人的教材和学生上课,对于这些年轻的教师还是“处女秀”,但是老师们却表现得自信满满。
    而“零作业”和课堂搬到哪里都不怕的底气,都是来自立人学校三年来的课堂改革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专学一家,借鉴百家,自成一家。”立人学校在大胆“临帖”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考河北天卉中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独特的“整体教学系统”,被同行们誉为“辽沈大地上的杜郎口”。
  
   “整合”适合自己的教材  
    立人的课堂教学改革首先从教材开刀。
    在立人学校看来,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而决不能让教材牵着鼻子走。他们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情实际,打破原教材的结构,把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结合在一起,要求教师“依据课标→整体把握教材→整合教材→形成新单元”,绘出学科、学期、单元、课节知识导图。按照两年半的教学时间,制定出学年、学期、单元和课节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整合成新知识体系。
    以物理为例,原八年级物理学科的教材中,“物态变化”的章节比较简单,但却放到了第四章的位置,这样一来一是脱离了热学知识板块,二是整个章节与前面的光学,后面的电学没有什么联系,所以他们将这一内容“还原”到热学中,使知识更加系统。在力学部分中原教材出现了几节简单机械的内容,这样就割裂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他们将简单机械内容放到浮力后面学习,使学生对力学形成清晰的学习路线图,使知识更加系统、连贯。
    打破年级跨界和学科知识顺序,重新排列整合出新的知识系统是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中独具特色的环节。
    除了整合教材,整体教学系统还包括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整体呈现:教师将知识整体以知识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拆卸,细致学习研究每个知识点。
    整体组合,即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进行整体组合,形成学习导图,与老师呈现的知识导图相互印证。
    整体包干,即明确教师“课题式”教学责任,实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系统的包干,实现教师的跨学年贯通式教学,培养了教师的研究兴趣,提升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整体验收,即根据单元知识导图,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链,织成知识网。经过复习、训练、单元监测验收,进行试卷分析、总结、纠错、归纳,编制出单元知识导图。
    “整体教学系统”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上,教师整体整合教材形成科学体统的知识导图,再从整体呈现知识导图出发,到整体验收形成学习导图结束。
 
    “124”让课堂井然而不失激情 
    在“整体教学系统”的框架下,立人立足于“124”课堂教学模式。整合“1”节课的教学内容,分别以自学和验收“2”种课程形态呈现,在教学中按照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和训练验收的“4”四大环节进行操作。
    “自学课”就是让学生“自学”,即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带着导学案中的自学提纲(分为学习目标、自学问题和学习方法),进行有序的独学、对学、组学;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反馈测评、小结达标等操作过程,使学生对知识初步感知、认识、记忆与理解,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升自学能力。“验收课”则是学生巩固提升所学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学生展示为主要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进行双基、拓展训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达标测评、训练验收,达成学习目标。老师们在设计训练题时,还充分体现出基础性、层次性和拓展性,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收获中都能获得提高。
  
    课改没有“停止之时”
    在确立了基本的课堂模式之后,现阶段,立人开始致力于改善一些“伪环节”。老校长李志信提出了课堂需要“甩干”的口号:“把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话,无效的做法甩出去。”
    自学和小组学习,是否真的自学了?课堂上是不是存在伪高效和伪展示的问题?
    李志信说:“刚开始容易出现‘精英’展示,老师愿意这样做,既节省时间又能讲明白。但是,这种展示不是我们的初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现在立人的课堂里,每组6人中,6号是学习最好的,依此类推。导学案要求教师把问题梯度呈现,难度大点的让6号学生做,难度小的让1、2号学生做。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展示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自信满满,积极性高。“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才是高效课堂的本意所在。”
    当然,展示的形式非常多,都是师生自己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小组的6个人自愿推出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去展示,叫做“组内包装”。“6个人就想让4号去展示,肯定会全力‘包装’他,给他讲明白,出去展示为小组争光。这样就达到了兵教兵,个个强的效果。”
    类似的问题还很多,都在等着立人一个个去解决。
    如今,立人的课堂完成了“六个变身”,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
    但是立人也面临着很多困惑。如何将课堂教学改革深化为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改革了,但考试制度没有改革,怎样找到一种检验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李志信深深体会到,课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成功之日,没有停止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