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仓原是谁的部下:应对输入型通胀:新兴经济体宜出“组合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30:59
2011年03月17日01:14金融时报我要评论(2)
字号:T|T
新兴经济体宜以“组合拳”应对输入型通胀。鉴于主要由外部因素推动,国内政策对于治理输入型通胀的有效性较为有限。比较而言,本币升值更有利于应对这类通胀。当然,有控制的渐进升值要好于大幅度升值,原因在于导致此次全球通胀的因素自身有不确定性,出现突发情况或者别国政策转向的可能性都存在。
自中东北非局势发生动荡以来,以原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致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应如何选择应对“良方”备受瞩目。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大记者会上特别指出了输入型通胀对中国的影响,称中国目前的通胀是国际性问题,难以控制。
对此,16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野村证券经济学家孙驰、与记者连线的穆迪旗下Moody's Analytics董事阿尔弗雷多·库迪诺表示,新兴经济体的国内政策对于输入型通胀的有效性的确很有限。比较而言,孙驰认为本币升值更为有利。当然,鉴于导致此次全球通胀的因素自身具有不确定性,汇率只可作为辅助而非主要的应对手段,且有控制的渐进升值更好。具体到中国,孙驰认为除本币升值外,还应采取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
日本地震难改商品“牛市”
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来看,与本轮危机之后全球需求上升、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地缘政治风险导致供应担忧等不无关系。而这些因素在日本大地震之后并未出现改变。
鉴于中东北非局势尚不明朗,国际市场对原油供应中断的担忧仍将持续,以及日本大地震或许会延缓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进程,孙驰预计,今年原油等商品价格很可能继续上涨。16日Moody’sAnalytics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则表示,日本因地震所致的核电厂关闭可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留下的缺口需要其他传统能源加以补充,这将增加日本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和石油的进口,从而推升这些商品的价格。另外,有专家预计,未来日本的灾后重建将通过增大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而推高价格。
事实上,最新数据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上述判断。记者注意到,虽然3月15日因受日本大地震所致核泄漏事件影响纽约商交所4月份原油期货合约大跌4%,但16日上午,市场对中东局势可能导致供应中断的不安情绪超过了对日本地震的破坏将抑制原油需求的担忧,亚洲电子盘中上述合约止跌回升至接近每桶98美元水平。新加坡当地时间17时15分,追踪24种商品期货价格走势的标普高盛商品指数也上升1.2%至681.2。另外,货币市场期货交易结果显示,在日本地震之后,投资者已降低了欧央行将在下个月召开的例会上加息的预期。
全球性通胀难以抑制
众所周知,当通胀具有货币基础时,用货币政策加以应对是有效的。然而,用货币政策应对输入型通胀则收效不大,因为价格上涨是外部供应冲击的结果。这就是当新兴经济体去年陆续退出刺激性货币政策之后,CPI仍不断走高的原因。
阿尔弗雷多·库迪诺表示,只有美国和欧洲的货币政策能够影响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美欧的紧缩行动有助于减少全球经济中过多的流动性,并因此减少金融投机对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孙驰也持有类似看法。她对记者表示,如果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入宽松政策的退出通道,随着全球流动性的减少以及投资者对于实体经济信心的提升,对大宗商品的投机保值需求会逐渐降低,有利于稳定价格。同时,随着发达经济体自身经济的复苏和流动性的减少,流入新兴经济体的资本也会逐渐减少,将适当降低这些经济体输入型通胀压力。
但是,库迪诺认为即便如此也不能抑制全球性通胀,因商品价格似乎更大程度上是结构性供应问题而非金融投机的产物。“简而言之,未来数年全世界似乎将被迫与高通胀如影随形。”
新兴经济体宜出“组合拳”
毫无疑问,与发达国家的决策者相比,试图实现“软着陆”的新兴经济体决策者更加难以抉择。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多数新兴经济体都出现了主要因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因商品出口的超额收益而引起的资本流入现象。其结果是,本币汇率急剧上升,增大了对外账户的压力。起初。决策者试图对冲过剩流动性对本币的影响,但因通胀压力持续,一些经济体的决策者只得以加息来应对。
库迪诺认为,降低货币升值压力、抑制通胀压力这两大目标将货币政策推到了对立的方向,使决策者进退两难:为了应对通胀,加息是标准“药方”;为了遏制货币升值,则需要更低的利率。在只能利用一个货币工具的情况下,央行不得不做出选择。
尽管难以抉择,孙驰告诉记者,新兴经济体宜以“组合拳”应对输入型通胀。她说,鉴于主要由外部因素推动,国内政策对于治理输入型通胀的有效性较为有限。比较而言,本币升值更有利于应对这类通胀。当然,有控制的渐进升值要好于大幅度升值,原因在于导致此次全球通胀的因素自身有不确定性,出现突发情况或者别国政策转向的可能性都存在。“因此,汇率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但不应是主要手段。”孙驰说。
中国不会陷入“滞胀”
具体到中国,孙驰说,因为本身的货币供应较大,国内还存在实际负利率所带来的投机冲动,加息有助于改变通胀预期。另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可以起到对冲市场流动性的作用。
在回答中国会否陷入“滞胀”这一问题时,孙驰的答案是否定的。而从德意志银行和摩根大通1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来看,其对中国经济仍保持着乐观的预测:今年GDP同比增速为9.4%,CPI涨幅下半年开始下降。不过,孙驰也表示了对于将控制贷款以及其他融资规模作为应对通胀手段来使用,进而抑制实体经济正常扩张的担忧,称如此将加大“滞胀”出现的几率。
“中国仍处于发展中经济体的较快发展阶段,潜在增速较高。不过,随着增加收入、促进消费的经济改革的推进,通胀水平会高于过去20年,而较高的经济增长以及更倾向于居民的分配格局也提高了对通胀的容忍度。”但是,孙驰强调说,在短期内,输入型通胀以及异常气候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更高的通胀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需要政府采取更多举措加以应对。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