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丽影崛起vr电脑版:品味翡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29:33
品味翡翠
      品味,审美也,是一种精神活动,是感性形式,经由审美主体内在情感、意志的体验和表现。各种对象都可能成为审美对象,关键在于主体的能动心理,也是审美关系得以成立的关键。作为一种触及整个身心的活动,审美体现了主体身心的贯通;作为一种怡情养性的精神活动,净化心灵,摒除杂念,超越世俗功利和滞实的眼光,是审美活动区别于其他精神活动的根本。审美的体悟方式和思维方式,正是特定心态的具体表现。
  “美丽”就是形式上的悦目,而“魅力”却依靠情趣。翡翠的欣赏有两层内容,一是欣赏翡翠材质的自然美,此乃“天趣”;二是欣赏工艺,即“人文之美”,饱含极深的历史文化意蕴。两种美,正如古人所提出美的“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和“错彩镂金,雕馈满眼”之分。前者美是自然,后者美是创造,二者结合即体现“天人合一”之美。玉器在中国具有深刻的社会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宗教观念、美学思想等丰富的内容。现今,我们欣赏玉器,主要是从审美的目的出发,我们能感受和认知到中华民族千百年积淀起来的崇玉感情。

    一、翡翠的自然美

  玉,自古被认为是天地造化之精灵,聚日月之光华,蕴山川之秀美,正所谓“赏玉容天地”。这种玉石观,体现的是一种自然观和宇宙观,玉是自然界中最美的。翡翠享有“玉石之王”的美誉,是因为它以变化万千的色彩、晶莹剔透的质地、含蓄的水头等自然韵味暗合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大圭不琢,美其质也”是一种追求自然美的审美取向。
  (一)变化万千的色彩
  翡翠的颜色是所有玉石中最丰富,变化最多的,它几乎能呈现自然界中所有的色调。碧绿清澄的绿、春意盎然之紫、金黄的秋色、雪的白以及海的蓝、晚霞的红均能在翡翠中找到。神奇的翡翠世界首先就从颜色开始,颜色正是宝玉石最为直观的美。
  翡翠的绿,是生气:绿,正是大自然的主色调,彰显生命的活力,碧绿清澄,生机盎然,给人一种欣欣向荣、和平宁静之感。翡翠的绿,丰富:有浓郁凝重的绿,宝石般的祖母绿,有如新芽的阳俏绿,艳丽夺目的鹦哥绿,还有神秘通幽的蓝绿,变幻的金丝绿。
  翡翠的紫,带着道家的祥和康宁之气,尽显春意荣荣,玉文化还赋予了它三星中“寿”的含义。紫也有多种:粉紫柔媚,蓝紫诱人,茄紫带几分神秘。
  单色的翡翠往往是少见的,多色齐现更使翡翠妩媚动人,增加了色彩的谐调美和对比美,从而产生了色彩变化的节奏和韵律。
  色条、色块疏密有致的分布就显示一定的节奏感。韵律美,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种情调的色彩便形成韵律,韵律能给人以情趣。翡翠色彩最直观的韵律可用不同颜色在一定方向上重复出现的规律来认定;节奏美和韵律美同样体现在色彩饱和度、明亮度的变化中。著名的“四海腾欢”屏风,形成了一幅水泼浩淼的天然水墨画,这不正是大自然借助翡翠表现出的韵律美吗?
  浓郁的满绿体现的是“大象无形”的磅礴;而白中翠、“春带彩”、“福禄寿”、三彩五彩,则是色彩的对比、节奏美,是种天然的韵致美。
  (二)晶莹的质地
  翡翠质地坚韧致密,硬度高,在玉中居首位;韧性好,故有“不挠不折之勇德”,“锐廉而不忮”(即使破碎了,也不伤人),击之其声舒扬,清脆悦耳。经琢磨后透出晶莹的玻璃光泽,没有金属般的耀眼,也不如钻石那么灿烂得霸道,但却能给人一种耐人寻味的体悟,正是“润泽以温”之美 
  (三)含蓄的水头
  透明度,是翡翠美的另一个主要的特征,钻石最美在于“出火”,羊脂玉最美在于光泽。翡翠的美不能缺少“水头”的映衬,好的翡翠“水头”介于透明、半透明之间,是一种含蓄美。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宝玉石都没有翡翠那样含蓄韵致,翡翠的含蓄表露出一种唯东方人才有的情感。因其冰莹含蓄的水头,不显浮华、深沉而厚重,正如中华民族所追求和赞美的品质一样。

      (四)自然的韵味
  翡翠的自然韵味是一种神秘美。颜色丰富而变化无穷,晶莹温润的质地,在它那似透非透的水的映衬下,使人心旷神怡,恋恋不舍,给人以神秘感。真所谓“得山川之灵秀,集天地之大观”。再加上中国传统玉文化的滋润,“瑕不掩瑜,瑜不掩瑕”之气如白虹,它代表着中华玉文化的深邃内涵。

    二、翡翠的工艺美

       “玉不琢,不成器”,正如唐太宗所说:“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经良工雕琢,与瓦砾无别。”玉器的雕刻艺术是以玉质美为基础的,玉器一定要烘托玉之本质,这是产生玉器艺术的决定条件。而且,玉器雕刻发挥玉之本质特点越显著,就越有欣赏价值。然而,翡翠作为艺术品,又应该怎么来欣赏呢?艺术美的本质在于它的审美特征,艺术美是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中给人以精神影响的。艺术的魅力也正是通过鉴赏优秀作品而得以实现,是鉴赏心态对生命节律的共鸣;而主体的鉴赏心态,又是通过文化形态熏陶及主体心灵的自觉省悟而形成的,鉴赏心态造就的更进一步基础,是对作品境界的感同身受。翡翠的人文艺术不但包含雕刻的工艺美,还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翡翠的雕刻艺术
  a.雕刻——无声的乐章,凝炼的诗。
  中国玉器雕刻无论是丰富的造型、多变的装饰、精湛的技法,还是流派纷呈的风格都是无与伦比的。绚丽多姿、精美绝伦的中国玉雕在世界上闻名遐迩,素有“东方艺术奇葩”之美誉。玉器雕刻融合了中国传统石刻、绘画、书法等艺术的表现手法,讲究构图的气韵生动,自然流畅,因而玉器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出时代特有的昂扬自信的精神面貌。
  玉石雕刻创作讲究,取势造形、依色取巧、因巧施工,“取天然之形势,得天然之神貌”。玉雕应用的是减法原理,原料体积只能剔除,不能增大,这就是其特殊性。玉雕不像绘画,可以自由地应用颜色、明暗背景、场面等手段来表现,它受到玉石原料体积、形态及质量的限制。所以,玉雕创作还得扬长避短,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取舍得当。从创作心态上说,艺术品历来被视为有机的整体,中国艺术追求“以形写神”,“形”的刻划是外在美的体现,是手段;传“神”才是目的。主体创造艺术,必须先养气,唯有生气灌注,才能使作品充满生命力。“养浩然之气”(孟子),故能气势雄浑,以生命之气感悟外物之气,使作品体现生命之道,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欣赏雕刻艺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以神观形”,因为翡翠雕刻艺术饱含丰富的精神意蕴,而“意蕴并不属于对象本身,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美学大师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说:“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中国的艺术更注重情绪的传达和精神意向的导引。
  意境之美不同于形体之美,那是含蓄于内、隐而难辨的;意境的欣赏,表现为实的形象与虚的联想的统一。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意境创造是一种东方古典型重内倾超越的无限意象生成心理,重视对客观存在的“理、事、情”的兴到神会的联想与触发,追求“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重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玉器雕刻的审美特征:

      (1)立体感,具有空间中的实体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移动式地欣赏,从而能观赏到凝固于瞬间动作姿态的“多面性”表现。具有“以静示动”,“以少见多”的特性,人们在欣赏时,可以透过某个瞬间动作、姿态,引起无限的想象和联想,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2)光感,是雕刻艺术美的重要因素,因环境变化,光照方向、强度、色调的不同,会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3)质感美,翡翠的材质就是玉雕艺术审美特征的一部分。创作者总是根据翡翠原料的特征,精心构思最适合的表现题材和不同的形式美,使其更具生命力。
      翡翠的造型艺术:造型艺术的使命,是为静态的材质注入动态感性的生命力,就是以特定的造型形式去传递和表达种种复杂的节奏——在形似中追求奕奕的神采。
      现代翡翠玉雕的特点:古代玉器浑厚、圆润而工巧,线条流畅,细部刻划入微;现代玉器则以艺术形象动人为主,以玲珑剔透见长,大都使人一眼就能察觉到造型美和做工精致,直观效果更强烈。
      现代翡翠玉雕的特点有:一是工巧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二是用料巧妙又有所进步;三是艺术造型以写实为主。
      工巧:继承古代玉雕技术,应用现代电动工具,崇尚精雕细琢,溶入一些现代设计理念,整体构图和细节刻划更显真实而生动。
      用料:翡翠玉雕很重视发挥玉质自然美的特点,其中以色彩美最直观,尽量用工艺烘托翡翠的色彩美,抛光精良,利用水头衬托,使色彩和物像巧妙结合,因色取俏。用料的另一特点是,由于翡翠原料的日益减少,玉质差的翡翠慢慢地增多起来,采用繁缛的工艺加以掩饰,更显工艺的美。
      艺术造型以写实为主:现代工艺特别重视艺术造型美,造型追求真实,包括构图比例、细节特征都追求接近真实,同时也求生动和情趣。雕刻取材内容更加广泛,如鳄鱼、大咀鸟、青蛙、海豚等,犹如古树新芽,朝气蓬勃。

      b.翡翠雕刻的审美
      翡翠雕刻展现的是一种形式美。形式美,是孕育于客观自然之中,更是人的发现和创造。艺术创作利用线条、色彩、形态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成某种形式,激起人的审美情感,这些纯点、线、面的有序排列组合,称为形式美,或曰有意味的形式。形式美是造型艺术情趣、意境、魅力的本体所在,也是美术欣赏必须着意把握的核心和关键。
      形式美讲究,均衡、变化、对比、节奏、疏密、韵律等基本法则。法则是枯燥的,而灵活运用就会产生美感。富于精神内涵的形式美,首先表现为造型的美。造型,是艺术形态塑造的基础,也是一切形态美的结构样式与骨魂。
      翡翠雕刻和绘图、书法艺术一样,讲究构图、线条、场景等。艺术形体的创造,融注了思想、情感,构成作品的“基调”,或稳定庄重,或轻快活跃,或刚劲挺拔,或柔软平和,以及或动、或静等等,这些气势与倾向,也就是作品内涵的倾向。“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神的表现是更进一步的要求。情、味、势则是艺术欣赏所获得的精神层面的内容。
      (1)构图
      构图不仅是骨架,而且是导向画面空间意识化的行为过程,是把艺术家要用来表现其情感的各种因素,以富有轨迹律动韵味的装饰手法加以安排的艺术。一切造型艺术的构图,都发自构思的想象;一切造型艺术的构思,又首先被表现在构图骨线的位置安排中。
      均衡的悦目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对称,在图式上能产生重量感、方向感和力度的平衡。方形给人以平稳安定,圆形使人感到饱满和谐,三角形给人以力度与活跃;非对称则是一种富于变化的均衡,显得活泼而明快。
      如鼎的形象,权力与等级的象征,其造型的稳重与庄严都是旨在象征主宰天地的意蕴。其造型中严格的对称也是构成这一内涵的重要机制。尽管这种对称住往导致呆板,但不苟言笑的庄严凝重和主宰天地的严峻意向正是需要这种对称性来表现的。
      在那些称得上庄严凝重的作品中,其形象的端庄是最基本的要求。它追求一种造型的疏落爽快、舒展自如和方正有致的造型风范,而并不对造型作过多的华丽的雕饰。如图,胖熊:圆形饱满的构图,具有唐代艺术“浓丽丰肥”的风格,展示“肌胜于骨”,典型的“环肥”美。

    前面说过,雕刻包含有画理,而国画,尤讲“空白”的高妙与神奇,“空白”的巧妙布局可以产生更为深邃的艺术性和强烈的感染力。雕刻,同样有“空白”,使作品产生更多的“想象余地”。构图的空白,平稳而疏朗,它传递给人的是一种简淡、空清的美感,在玉器还能更好地展示材质美;而紧凑的布局多用于掩饰玉质的瑕疵,往往配合谨悉微毛、处处刻画,但模拟得越像,越显得不凝炼、不集中,繁琐的雕饰过分地纷扰了人们整体把握作品的空间效应的注意力。

  (2)形象
  翡翠的造型艺术不只表现雕刻工艺,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构思时的组织能力与想象。传神靠特征,运动生姿态,形象塑造需要以大胆大眼的气派,抛开一切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全力从大特征、大动态、大气势方面思考,使形象具有典型性,明确性,既精美生动,又新颖独到,成为一个更富于含蓄美、想象美,更具有回味美表象形态。  
  例如,对于女性的雕刻,颈、肩要舒展流畅;腰灵活如柳,动之寓情。而且总是把腰的表现当作主宰整个优美动态的关键与枢纽来处理,才能风韵婀娜,也契合女子动态“九曲三弯”的口决,使其姿势愈隐愈显,具有潜在含蓄的审美倾向。是“以神状心”的艺术造型,或在形神姿态中蕴含着不同的心理状态,或以变化微妙的含蓄表情,呈现出发自内心的感情流露。
  翡翠雕刻中,降魔罗汉的形像就是典型追求“势”的建立。浑身上下充满了紧张感,身子弯曲、四肢扭动,一副威武雄壮的气势。狮、虎、鹰等动物的刻划与历史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一样,追求一个“势”的造就,即是一种阳刚之美。而且往往由一个动势在空间中造成一种意动性的暗示,昭示出某种情感趋势。
  (3)线
  线,纵横挥洒、尽情抒发情感的寄发体,成为情感的化物,这正是东方艺术其用线的独特价值与本质。垂直线挺拔崇高,水平线平稳宁静,弧形线活泼优雅;线可以强化造形,可以寓意移情,可以丰满修饰;并可以使作品造成各种动人的节奏、神韵和活作品的风采与魅力。
  中国雕刻对于线的运用是非常独到的,以富于气韵和律动感的线与饱满而涌动的形体在空间中融合,相得益彰,构成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雕刻,这是中国雕刻艺术最鲜明、最可贵的特色。
  松、竹、梅、兰之类,多用简炼的线条刻划,简于形而不简于意,重在神似。正合“梅影疏落”的意境。
  例如,虎的形体特征健美悦目,运动姿态的气魄很大。它有一个硕猛的头部和强健的脊背,与刚劲的长尾相连,体态灵活、刚中有柔。这些特征,正是利用弧形的中心韵律线展示出来的,也正是处于虎像中心运动部位的脊柱线,表现出它的敏捷和力量。

    三、时尚设计

      翡翠雕刻的现代风格与图案随着时代的发展,翡翠雕刻的现代风格在保留了大量传统风格和题材的基础上,还融入了许多具有西方文化内涵的雕刻内容。以新的理念设计,作品贯穿了作者的思想和个性,是个人情感的张扬。一些雕刻作品还融合了西方雕塑的一些手法,甚至在探索着抽象题材,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脱离匠气使玉雕作品从传统的“工”过度到更具艺术魅力的作品,是艺与术的完美结合,透过心灵的震撼给人以感染。
  这些题材的翡翠雕刻饰品逐渐为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所接受,主要形式为小型的翠牌或挂件、镶嵌类首饰等。具有西方文化崇尚简洁、真实、自然的个性。
  当然,现代翡翠饰品中还有一类,风格轻松、明快,以普通人物为主线,意在随意装饰,价格低廉、生活气息浓郁的小饰品。更多的面对普通消费者,使其可以不分地位、身份、年龄,都能购买的翡翠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