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诗词鉴赏——拟人手法专练 - 刘成俭原创语文空间 - K12教育空间 - Powered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9:17:30
——拟人手法专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22 19:07:14 / 个人分类:原创资源

查看( 19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诗词鉴赏——拟人手法专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坐 [宋]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歌借几叶梧桐在寒风中抖动,铮铮有声,暗示诗人面对困难时刚强的抗争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 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山 行 即 事  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以“山行”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不是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不矛盾。全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所写内容从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鸟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

(3)请简要理解“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清】纳兰性德①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②!

注释:①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著名词人。婚后三年,妻卢氏亡故,此诗作于其妻亡故后。② “谢桥”,代指谢娘所在之地。谢娘者,於唐宋诗词通常泛指所恋之美人。 

(1)品味“瘦尽灯花又一宵”句中“瘦”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也何曾到谢桥”语中含有什么样的语气?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语中带有埋怨的语气,梦里又何曾与亡妻相遇呢。词人因思念亡妻而彻夜难眠,希望醉眠入梦,在梦中与亡妻相遇,以解相思之苦,但即便是在梦中也不曾见过亡妻,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极度思念极度沉痛的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6分)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答: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 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 

答: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

吴文英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①大白,酒名。

(1)联系全词,说明首句中的“天涯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

孤独惆怅(1分),浪迹天涯的游子(2分)

(2)词的下阕“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末句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3分)

鲛人滴泪成珠;表达的是羁旅天涯的孤苦和对友人的思慕。(典故1分,孤苦、思慕各1分。)

11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①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 寒花:菊花。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拟人手法参考答案:

1.写了明月、夜霜和梧桐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明月和夜霜是“梧桐”所处的艰难境遇,它的“不甘”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2.(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2)风格特征:想象奇特,飘渺奇幻,浪漫色彩。① 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北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 ② 意象奇特。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飘渺奇幻的画面。如“湘君”“清梦”“星河”。

3.(1)运用了拟人手法。(“想像”也对)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 

3)尾联运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并不是说行者真的喝多了酒,需要解酒困,而是用“唤醒三日酲”表现山色的可爱,能够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4.“瘦”字,拟人,形象生动,表现了灯花从亮到灭的过程;既是灯花瘦,也暗含着作者因思念而心碎形瘦的情状。

5"宿"""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和""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