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与国瑞矿业批复:经济危机的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6 22:14:54

我坚信:中国经济将很快进入一个黑色大萧条时期(转载)

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而其最严重的后果是催生了法西斯政权,已经把人类拖入一场大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在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经济是繁荣的。而且很多人一直觉得美国的经济会长时间的繁荣下去,因此疯狂的投机,疯狂的消费,最后带来了一场世界性的灾难。  
  而目前中国的经济经过了经济改革后高速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同样很多中国人也乐观的认为,中国的经济依然会高速的发展下去。殊不知,或许危机已经伴随在身旁。  
  美国有个叫罗杰·巴布森的统计学家,在美国1929年股灾来临之前,反复说一句话:股市迟早会崩盘!当然一直受专家们的嘲笑。当他1929年9月3日再发表这个言论,并被《道琼斯金融》发表之后,终于一语成谶。  
  1929年美国的股市近乎疯狂,人人都觉得没有比股票更赚钱的东西。每个阶层都狂热的投入其中,不管是大亨、经济学家、电梯工甚至报童。同样在2007年中国的股市,指数在一年内疯涨了四倍。当我在上网的时候,上门来登记的居委会大妈都迫切的想从电脑上看一点她所购买的股票信息。当我们不论是坐在早点档还是饭馆,总能听到人们不停的谈论股票。当前中国的不少学者,也是憋足了劲鼓吹中国股市的“N年牛市论”,如同1929年美国的大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宣称的:“股票价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  
  欧文·费雪这个贡献了货币理论原则的大经济学家,在随后的股灾中顷刻破产,损失巨大,直到1947年去世的时候,依然一贫如洗。而如约瑟夫·P·肯尼迪(后担任罗斯福时期的美国证监会主席、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爹)这样的人,留下一句“如果连擦鞋匠都在买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抽身而出,为肯尼迪家族奠定下了基础。  
  现在中国股市里面有着越来越浓郁的投机气氛,让这个泡沫开始越来越大。2007年里中国的证券交易所里面人头涌动,无数的人都想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到股市里面,以获取回报。因为人们都觉得股市能赚钱。如果当人们赚钱的信心开始动摇的时候,那么疯狂投入的资金就会疯狂的撤走,产生雪崩一样的效应。  
  1929年就是罗杰·巴布森的一句话,让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虽然当时的总统胡佛以及政府官员都出来力挺股市,胡佛公开声明:“美国商业基础良好,生产和分配并未失去以往的平衡。”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也于1929年9月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继续下去。” 但是美国的股市最终如雪崩一样,从1929年一直狂跌到1932年,从381点跌到41点,损失高达89%。  
  有人或许会说,中国的股市以前又不是没有崩过,但是中国的经济一样高速的发展,何来萧条?这就是目前一些“熊市之后会更牛”的言论。但是要知道,股灾,只是大萧条到来的导火索。一颗炸弹要爆炸,不光只是导火索,还需要雷管,需要炸药,当一切条件成熟的时候,灾难才会降临。  
  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在一战后迅速繁荣起来:丰富的资源,新兴的科技,繁荣的对外贸易以及一战各国对美国的战争债务。让美国人对经济的持续繁荣信心满满。事实上,这种繁荣也持续了整整十年。在经济繁荣的情况下,这时候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信贷消费的旺盛。  
  信贷消费,也就是分期付款销售。按现在中国特色来说,就叫“按揭”。因为目前中国最大最旺盛的信贷消费市场,就是房地产。  
  中国由于改革开放,大量的引进国外的高科技技术以及投资资金,再加上国内廉价的人力资源以及加工出口贸易的兴旺。使得中国的经济开始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在这个繁荣时期里,出于各种因素,中国的房地产信贷消费开始旺盛起来。不论是个人消费还是投资者,都采用了大量的信贷消费的办法。而这种消费加大了对行业投资的刺激,以至于现在中国的大小城市,到处是房地产广告,到处是新修的楼盘,到处是高昂的房价。  
  在经济繁荣的时期,消费者们都乐观的认为:自己有能力支付完剩下的欠款。投资者也都乐观的认为:自己能在投资中赚到钱。实际上,信贷消费夸大了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这个表现就在于,如果没有或是削减了信贷消费,消费市场马上急剧萎缩。前段时间中国一些城市停止对二手房按揭,马上相对的交易量就急剧缩水,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信贷消费者的自信,来自于对经济繁荣的自信。很多信贷消费者都是表现出一个心态,就是觉得自己会一直挣这么多钱,甚至更多。但是当经济一旦出现了危机,不论是个人的还是整个社会的,那么很多人将无力付清余下的欠款,从而把这个危机加大,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美国在上世纪20年代经济繁荣时期,一样充满了旺盛的信贷消费。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在当时是个相当大的数字)。大量的工厂拼命的生产,以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当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大量的生产过剩的产品根本销售不出去,人们消费能力被高估了。于是无数的商品变质,销毁。工厂不得不停工,甚至倒闭。工人被裁员,失去工作。而大量的工人失业,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能力,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说一句,美国在1929年股灾之前,房地产泡沫率先破裂,首先就是房价被投机者炒上了天的佛罗里达。  
  如果说经济危机是一颗炸弹,股市的崩盘是导火索的话,那么旺盛的信贷消费(投机)就是雷管,它将加大爆炸的威力,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导火索有了,雷管有了,那么制造炸弹最根本的东西----炸药是什么呢?我们再翻看美国那场经济大灾难,依然会找到答案,那就是----分配不均!  
  1934 年布鲁金斯研究所发表的一篇研究二十年代经济问题的论文这样写道: “美国呈现出了收入分配日益不均的趋势,至少在二十年代前后是如此。这就是说,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收入有所增长,而上层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得更快。由于随着上层阶层高额收入的实现,他们的收入中节约部分增加得比消费部分快,也就出现了大富豪及其家族把积累的收入越来越多地作为投资的趋势。”  
  同样,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的增长,分配不均的现象开始日益的突出。虽然社会的财富在急剧的增长,但是在部分的财富却大多汇集到了少数的权力集团以及国家托拉斯集团的手里。广大的民众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或者增长的速度远远的不及经济增长的速度。社会财富大量汇集在少数人手里,但是这些财富并不是用来消费,而是用来继续投资以赚取更多的财富。而迫切需要财富用于消费的社会大众,却得不到相应的财富增长。  
  这就是现在中国的一个现象:投资者越来越富,消费者越来越穷。  
  但是社会的繁荣是在继续的。因此带来的物价上涨使得下层的消费者们感到生活的压力,因此他们也不得不被裹挟进了投资者的大军----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2007年中国股市房市疯狂的真正原因。投资变成了投机,人人都想很快能挣到钱。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挣到钱的,气球也不是可以无限吹大了,终于有一天,投机的市场会崩溃,如同当年“股市迟早会崩盘”一样。  
  如果当消费者的钱都拿去投机了,那么真正的危机就开始了。因为大家都压缩了消费力,因此生产的商品将没有人消费。这样商业就会开始萎缩,而商业的萎缩,又导致工业生产的萎缩。对商业和工业投资因为没有了利润,将大幅的减少,从而又使工作岗位开始减少,失业率开始上升,失业率开始上升又导致消费力更加低下,这就是经济危机的源头,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  
  其实,缓解经济危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投资者的钱少一些,让消费者的钱多一些。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暴发后上台的罗斯福总统开始实行新政,首先就是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同时通过国家财力给大量的失业工人提供就业岗位。就是说把上层投资者的钱分流到下层消费者手里。在以后美国加大了对税收制度的改进,上世纪2、30年代美国的税收相当的少,使得资本拥有者能很快聚集起大量的财富,而现在的西方国家的税收制度基本都是“劫富济贫”,通过税收的调节减少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均,所以在以后的时间内,如上世纪30年代这样的黑色大萧条时代再也没有发生过。  
  但是反观目前的中国,由于某种原因,税收并不能调节财富的差距,反而有“劫贫济富”的效果。社会的权力阶层、财富阶层和国家托拉斯集团对社会财富的疯狂掠夺,最终将使这个巨大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到来。  
  另外说一句,为什么不能通过提高工人薪资来增加民众的消费能力,缓解经济危机呢?其实当年胡佛总统也出过此策,他用行政权力强迫企业提高工人工资来消除经济危机,结果恰得其反,企业在萧条时期无力支付高薪资,因此纷纷倒闭,工人不仅没有高薪资,反而失业,导致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延长。同样,前段时间中国也有这种未雨绸缪的意思,但是一个叫华为的私人企业却做出了反对的动作。  
  疯狂的股市投机、旺盛的信贷消费、严重的分配不均、工商业开始萎缩、失业率不断增加这些现象都在当下的中国纷纷出现,再加上政体等诸多原因,我就如同看见鸡飞狗跳、看见地光、听见地声,你能让我相信,不会发生大地震吗?  
  所以我坚信:中国经济将很快进入一个黑色大萧条时期,如同美国上世纪30年代一样,一个黑暗而漫长的冬天!或许我们都能见证一个时代的到来,当然这确实不是我想见到的!


经济危机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吗?有可能出现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吗?
  /////////////////////////
  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是很多的,举几个例子说明问题:
  1、本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美国说是中国过度储蓄,中国说是美国过度消费,这些是本源么?显然不是,根本原因只有一个:起源于八十年代初的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祥细过程不论证了,只从宏观上简单论述,自由化必然导致马太效应,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必然导致投资和扩大再生产规模的越来越大和以穷人为主体的消费世场越来越萎缩,这才是本次危机的本源。
  为什么美国购买力下降?因为美国大众的实际工资水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是长期下降的,为什么中国储蓄过高消费过低?因为这些年中国的储蓄攀升是企业行为,家庭储蓄率是不断下降的,高房价高医疗费高教育费的重压下,百姓的存款还能高的起来么?一句话,富人赚了钱不消费只扩大投资,穷人赚的钱越来越少没钱消费,产品怎么可能不过剩?市场怎么可能不萎缩?社会主义才能解决经济危机,绝不是一句公话!只是专制独裁不是社会主义,那是资本家的故意曲解和社会主义前辈们自己没争气!
  2、以两党或多党制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制度:国家领导人的民选看似非常理想,但存在几个致命的问题:第一、领导人受制度的制约没办法在危机时候做出大的社会变革。比如这次奥巴马上台,有人鼓吹说:“美国的政治制度好,能够制衡一个没有执政经验和智慧的总统,甚至能够制约一个胡来的总统。”但这样一来,美国所谓的“变革”也就成了胡扯了。在充满制约的社会,变革本身就难比登天,更何况选出来的是一位没有经验的总统呢?真不知道那些歌讼民主的人,倒底在歌讼什么?歌讼一个富强的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堕落、衰亡的?权力制衡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深刻变革的失败,利益集团的实力总是按现今力量大小来分布的,最需要被革命的集团权力最大,试问这个命如何来革?第二民主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政府的短视和透支未来!民选的好处是保证上台的领导人要给予民众最大的利益,但什么是最大的利益?是把所有的蛋糕都分掉么?显然不是,分掉今天的蛋糕,再分掉明天可能会有的蛋糕,这才是最大的利益,所以西方政体的国家,强不过百年就成了一个铁律。国家强大了,就有了利用霸权透支未来的可能,而透支未来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帝国的衰落,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资本主义的弊端很多,限于篇幅不可能详细展开了,这些矛盾本身都是没法解决,周期性存在的。既然这样,为什么西方列强还要坚持这一点呢?
  我们都知道西方列强维护的公平是一种制度公平,说白了就是规则公平,物竞天择。这样的社会,强的必然更强,弱的必然会更弱,自然适合手中握有最大规模资本的利益集团生存和发展。一个帝国衰亡了,对利益集团来讲,只不过是一次周期性的资本转移,控制权还是在自己手里。他们不怕中国强大,怕的是强大以后的中国改变规则,导致他们的资本控制不了中国,从而失去对整个世界的控制,这才是中美意识形态相争的根源,不明白这一点,你就会陷入浩瀚如烟海的意识形态论文中不能自拔。社会是复杂的,人的需求是多面的,一旦你陷入某个细节为它所迷惑,那你就再也看不到本源了。

 

经济危机很简单,搞不懂为什么被说的那么复杂

说得太复杂了,啰嗦!!  
  经济危机为什么发生?
  答:生产的东西卖不掉,想买的人没钱,造成流通不畅。结果生产者亏损,消费者饿肚子。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答:货币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需要货币的人无法得到足够的货币。有货币的人花不掉手中的大量货币。  
  为什么货币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答:社会竞争的结果,制度公平的社会货币向聪明勤奋的人手中聚集,制度不公平的社会,货币向权势集中的人手中聚集。  
  货币向少数人聚集是必然结果吗?
  答:在市场经济下,是的。市场经济中的每个个体的行为都是为了赢利。
  举例来说,假设社会上只有一家工厂,他生产的产品卖给自己的工人,如果卖掉的钱全部发给工人,那么他的下一轮产品就不会滞销,因为工人有足够的钱购买。如果厂长为了赢利,只把一部分钱分给工人,那么他的下一轮产品必然一部分滞销。
  当然社会上不会只有一个工厂,但是可以把所有的工厂看做一个大工厂,把所有的工人看做这个大工厂的工人。这个大工厂生产他的工人需要的所有产品,这些工人所有的需要都有这个大工厂的生产满足。
  市场经济下的每个工厂都为了赢利,所以这个模拟的大工厂也是为了赢利,所以必然不会把所有的获利都发给工人,这样货币必然随着生产的循环不断像工厂主们的手中聚集。最终导致购买方手中货币严重不足,导致商品流通不畅,导致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产生形式这么简单吗?不是说是次贷危机引起的吗?
  答:因为人是智慧动物,总会想办法挽救或拖延危机的到来,所以想到了一些办法。
  工人们手中没有钱,眼看货物卖不出去,当然房子因为价值高更容易滞销。那么怎么办呢?为了刺激消费,国家鼓励银行给工人们贷款,美其名曰让他们花明天的钱。这样有借了贷款的人就有了货币,于是货物、房屋又卖出去了。然而,明天也是要花钱的,借的钱也是要还的,明天又用哪天的钱呢?明天的钱不够是不是又要借后天的钱呢?何况明天的钱一定有保证吗?是不是每个人明天都有保证呢?所以这必然是个饮鸩止渴的蠢办法,结果必然是让形式更加恶化。大家都掩盖着自己的担心,掩耳盗铃的得过且过,直到有一天无法躲避的事实刺破这个美丽的肥皂泡,带来全世界的信任危机。于是掩盖在贷款下面的货币不足集中爆发出来,于是商品流通严重停滞了,于是经济危机了:)  
  就这么简单。   当然,过程更复杂些,不过本质就是这样。
  如果说得复杂点,就是这个市场不光有厂长和工人,还有商人,银行家等等角色,但是他们和厂长一样都是为了赢利,所以改变不了货币像少数人手中聚集的本质。实际上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财富(货币)向少数人聚集,所以市场经济发证经济危机是必然的。
  可能还有人要问,工厂生产的东西超过需求怎么办?我想那就是多余产品,当他是垃圾好了,因为不是因为没钱消费不了,是根本超过所有人的需要,所以当他不存在即可,这些东西不会造成什么影响,除非是用不可再生资源造的,那样世界资源少了,所以尽量要避免这些真正的过剩产品,其实价格就起到这个作用。  
  那么如何避免经济危机呢?可能题目有点大,然而我觉得事实上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不要让财富过于集中,要想办法让财富分散。但是这又违背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所以如何既保持市场生产财富的动力不变,又阻止财富集中是个很难的问题。西方征收高额遗产税是个办法,不过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毕竟活着的巨头们就占有了大部分财富。而有财富的人最容易影响政治,制定有利于他们的政策,所以这似乎是一个死结。于是又提出扩大中产阶级的比例,问题是如何实现?规定最低工资?扩大社会福利?加重富人税收?似乎都不是最终解决方法,且弊端多多。
  这个答案请大家思考。

 

作者:微漪之塘 回复日期:2009-03-28 18:43:22 

 

  其实里面还有很多细节,比如政府的作用,比如货币政策的作用,比如新增价值对货币的需求等等,有些还没想的很明白,有些一句话说不清楚,不过这些对于上面说得都是细枝末节,经济的本质就是交换,就是通过货币这个中介进行的交换,自从有了货币后,交换就不是一次完成的,这既带来了无穷的好处,也带来了无穷的麻烦。所以货币的影响是很值得讨论的话题。希望有高人能提供高见,不过最好能简洁一些,本质一些。

 

作者:微漪之塘 回复日期:2009-03-28 22:37:19 

 

  作者:sbq_cq 回复日期:2009-03-28 22:20:44 
    靠!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就是计划经济吗?
    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全盘计划上吃了不少苦头,现在又在搞全盘市场,学习私有化,老马在百年前就搞定的东西,不明白现代人为什么要用现实来演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方法绝不是计划经济。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在财富分配上做文章,既要做到让财富无法过度集中,又要不能伤害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这就要拿捏好分寸,通过合适的制度来达到这个目的。当然,首先要有个真正想这么做的政府,这就涉及到经济制度改革之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如果不能打破权利垄断,权利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少数人是不会制定对自己不利的经济制度的,所以经济问题不会最终解决,只会为了维护少数人的权利稳定,保证其既得利益而制定一些政策来缓解经济问题。然而当经济问题与其既得利益相冲突时,即使明知不改革会把所有人拖入绝境,但为了保护自己,少数人也不会放弃自身利益的。

  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目前有两种目的,一是为所有人的幸福而制定的制度;二是为少数人的幸福而制定的制度。
  制度的目的不同,其产生的法律、经济政策、教育等等一系列规则的目的都会不同。
  所以,想想我们的制度的目的,其实我们所有的努力从整体上看都是徒劳的,然而对于个体而言,其自身的努力却不是徒劳,他可以争取自身的利益,让自身过得幸福,虽然社会的整体并不那么幸福。我想这就是社会中许多人生活哲学,但是由这些个体构成的整体,从宏观上看却想一群盲目的蚂蚁,再做着把所有人推向绝境的努力。
  好笑。

 

作者:微漪之塘 回复日期:2009-03-28 23:20:55 

 

  再谈谈经济。
  经济听起来是个很奥妙的词,然而其实很简单,在我理解,经济就是交换。
  远古时代,一个人搞定自己一切需求,当然不包括生育,不过从某种角度看,婚姻也是经济的一种形式,也是交换,呵呵,跑题了。
  然后,大家发现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因为一直做一件事比做不同的事效率高,所以就有了分工。自从有了分工,就开始有了真正的交换,因为这时不交换就无法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了。经济从此开始。
  举例来说,有三个人,一个人种地,一个人打猎,一个人捡柴。这三个人互相交换多余产品,换来自己需要的产品,三个人一起保证了这个团体的温饱。然而,人的生产能力是逐渐提高的,打猎的人发现他越来越熟练,或者掌握了某种技巧(科技发展了),于是他能兼职做捡柴的工作,这样捡柴的人就失业了,因为他捡的柴卖不出去了,也就是说他交换不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了。这样下去,要不他饿死,要不他另想办法,这个人很聪明,他发现虽然大家都温饱了,但大家都没鞋穿,于是他为其他两个人做鞋,那两个人发现穿了鞋脚很舒服,于是又开始和他交换商品了,此时,三个人不光温饱,而且有鞋穿了,生活过的更幸福了。
  聪明的人不难想象,同样的事情会继续发生,于是这三个人又有了房子住,有了铁器,有了首饰,有了衣服,有了马车,有了戏剧,有了理发师,有了医生,有了厨子,直到有了汽车,别墅,卫星,火箭。还有一个必不可少,那就是妓女,呵呵。
  这三个人代表了整个社会,每个人代表了一个行业。从这三个人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最基本需要其实很少,其他的需要只是让他们的生活更为幸福,所以非必须的行业都可以认为是第三产业,或者叫服务业。同样可以看出人的需求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所以第三产业的种类几乎是无穷的,只要你想象的到。但是,总人口数却由第一、第二产业决定,多余的人口社会无法养活。第一,第二产业的产量却越来越不依赖于从事的人的数量,而决定于土地的有限,资源的有限,科技的程度,人的繁殖速度永远大于一、二产业的发展速度,不然地球上早已站满了人,足可以让你无法落脚,所以必然要有人死去,谁得不到生存的权利呢?这由竞争决定。
  可能你会奇怪,我没发现谁因为找不到工作就饿死啊,他的家人朋友会接济他啊,社会福利会管他啊。对的,人口的减少不是通过个体的竞争直接表现出来,它一般表现为群体的竞争,一个社会无法维持其人口时表现为社会压力增大,每个个体都受到很大的生存压力,社会资源极度紧张,于是在达到极限时就会爆发战争,有国内的,表现为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战争,等到人死的差不多了,资源够了时,战争就会停止,社会安定下来,人口重新开始增长,知道下一次战争,这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有国家间的,一战、二战,或者更早的中国和少数名族国家间的战争,都是因为某个国家资源不够,需要为了生存去其他国家争夺的原因。
  所以,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口繁殖速度太快,除非。。。。控制人口。我们所有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资源不足,科技不发达,然而本质上不都是人口过多的问题吗?什么样的资源,什么样的科技能够满足几何式增长的人口呢?至少目前没有!!!

 

作者:微漪之塘 回复日期:2009-03-28 23:42:23 

 

  弄清上面的问题,回过头来谈失业问题就很简单。
  如果第一、第二产业生产的产品足够养活目前所有的人,从理论上讲就不应该存在失业问题,只存在如何讲这些产品交换到每个需要的人手中的问题,这其实是个想象力够不够的问题。
  但是人的智慧毕竟不是无限的,当所有现存的服务业都饱和了,多余的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下一个行业时,这些人就失业了。于是出现了可笑的现象,面包放在那里发霉,这些人却想不到拿到它的办法,只能挨饿。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让他们开动脑劲外别无他法。因为没人能精确的找出这些面包和这些人,来人为的让他们准确结合,更何况对于有面包的人,这等于是掠夺他们的私人财产,违法法律。很好笑。。。
  如果第一、第二产业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那注定有一部分人要饿死,不管你有多丰富的想象力,想出了多少有用的服务项目,因为没有多余的产品给你,也就是说该给你面包的人没有面包了,或者说他们没有购买力了,这时你再努力也是做无用功,当然你可以顶替其他服务业,不管怎么说都无法改变一些人将要饿死的事实。
  
  将上面饿死的概念换成吃饱,不饿死换成吃好,重看上面的叙述可以得到新的视野,也就是说当第一二产业产品足够时,只要想象力足够,大家都可以吃好,或者说过富人生活,当第一而产品不足够时,大家就要分穷人和富人,这样上述叙述就有更广的含义,也更贴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