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战3秘籍去除迷雾:【道家养生讲座】第七讲 气功——呼吸锻炼的各种功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53:52
 如果说,静功主要着眼于内心的“静”、“定”,动功注重肢体 “动”、“摇”,那么可以说气功则动静兼容,但核心在于“气”(呼吸)的锻炼。《淮南子·齐俗训》说:“今夫王子乔、赤松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这是最早的气功流派。《太上老君养生诀》说:“老君曰:‘玄牝之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言口鼻天地之门,以吐纳阴阳生死之气。每旦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徐徐按捺两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所谓吐故纳新。……取气之时,意想太和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皆受其润,如山之纳云,如地之受泽。若气通便觉腹中汩汩转动,若得十通,即觉身体润怿而色光泽,耳目聪明,令食有味,气力加倍,诸痰去矣。”
作为专门的概念“气功”一词,最早出现在隋唐著作中。《太清调气经》说:“服气功余暇,取静室无人处,散发脱衣,覆被,正身仰卧,脚及手并,须展,勿握固,净席头边垂下著地,其发梳通理,令散垂席上,即调气。”《延陵君修养大略》说:“八十以上者,罪位已定,无可救之法,脑竭髓尽,万关乾枯,神谢气亡,尸行鬼步。”唐代养生家桑榆子注曰:“此言无可救者,只谓气功已晚,向我之事不及矣。”(《云笈七籤》卷59)《中山玉柜服气经》亦说:“气功妙篇,气术之道数略同,专其精通,则世一二。”延至现代,这一概念的运用更加广泛,它把我国古代的各家各派的养生方法都包括进去,成为一门对人体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古老而又新兴的生命科学。

道教气功功法的基本科学根据是我国古代的元气论。古人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与气的运动变化有关。《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这种对自然的朴素唯物的认识,引进医学养生学领域,古人就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人的生命活动。正如《难经·第八难》所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道教气功养生家吸取了秦汉流行的元气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元气产生,由元气组成的。《太平经》说:“夫物,始于元气。”又说:“夫气者,所以通天地万物之命也;天地者,乃以气风化万物之命也。”因此,“人有气即有神,气绝即神亡。”“失气则死,有气则生。”

葛洪亦把元气作为养生的根本,他说:“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故行气胎息者,“内以养身,外以俗恶”。(《抱朴子内篇·至理》)在《云笈七籤》卷56中有《元气论》一篇,其序称“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得生成。生成长养,最尊最贵者莫过人之气也。澡叨预一课,忝窃三才,渔猎百家,披寻万古,备论元气”,而成专论。

《元气论》中认为,元气本一,“一含五气,是为同包;一化万物,是谓异类也。既分而为三、为万,然不可暂离一气。正气者随命成性,逐物意移,染风习俗,所以变化无穷,不唯万物。”比如气化五行,软气为水,温气为火,柔气为木,刚气为金,风气为土。又如日月,“不失光明,实由元气之所生也。”

人受天地元气,始因父母所生。“夫情性形命禀自元气,性则同包,命则异类,性不可离于元气,命随类而化生。”论中引《上清洞真品》所云:“人之所生也,禀天地之元气为神为形,受元一之气为液为精。天气减耗,神将散也,地气减耗,形将病也;元气减耗,命将竭也。”把人的生命运动归结于元气的变化。同时指出,全气全神即为内炼长生要道,所谓“帝一回风之道,溯流百脉,上补泥丸,下壮元气。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元气实则髓凝为骨,肠化为筋,其由纯粹真精元神元气不离身形,故能长生矣。”

篇中还引医家命门之说,认为人之元气即为肾间动气,此气出自命门,“命门之气动出其间,间由中也,动由生也,乃元气之系也,精神之合也。”故命门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其气为人之根本。“根本若绝,则藏腑筋脉如枝叶根朽枝枯。”又谓人之所以得全生命者,“以元气属阳,阳为荣;以血脉属阴,阴为卫。荣卫常流,所以常生也。”“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昼行于身,夜行于藏,一百刻五十周,至平旦大会两手寸关尺,阴阳相贯,常流如循其环,终始不绝,绝则人死,流即人生。故当运用调理,爱惜保重,使荣卫周流,神气不竭,可与天地同寿矣。”这样一来,就把道教气功养生的理论和祖国医学思想结合在一起,从而使道教气功功法有了一个比较科学的根据。

篇中援用了历代道教养生家有关元气与养身、生命之关系的大段论述,其中一些著述今已散佚。因此,对于了解汉唐以来道教元气学说发展的概况,这也是一篇十分可贵的文献。

道教气功的流派和方法相当多。以派别而言,主要有天师道法、上清派法、灵宝派法、净明派法、清微派法、神霄派法、南宗法、北宗法、先天派法、东派法、西派法、三丰派法、伍柳派法等等。以特点而言,主要有吐纳法、行气法、淘气法、咽气法、调节法、节气法、炼气法、闭气法、委气法、布气法、六气法、散气法、胎息法、六字诀法、十六字诀法等等。《道藏》中收集了上百种气功著作,重要的有《太清调气经》、《黄庭经》、《太上养生胎息气经》、《神仙食气金柜妙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玉皇胎息经》、《胎息秘要歌诀》、《上清服气口诀》、《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服气精义论》、《气法要妙至诀》、《诸家气法》等。

如《胎息秘要歌诀》内分九章,其中闭气诀述卧床闭气治病法,节气诀述发放外气为人疗疾,六气诀即六字诀法。《太清真人络命诀》中所载方法,先存想五兽;“第二历藏,从头至足,存其神,养其根,行其气,呼其名也”;第三守地一;第四守人中,第五守天一;循序修炼,至第九食太极紫云。此外尚有存守五脏神法、存守眼神法、念五玉法、念六龙法等。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中则有六阴法、上清气秘法、上清法、肺脏法、心脏法、肝脏法、脾脏法、肾脏法、胆脏法。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唐代著作)内分服气诀、进取诀、淘气诀、调气诀、咽气诀,行气诀、炼气诀、委气诀、闭气诀、布气诀、六气诀、调液诀、饮食诀、调护诀、休粮诀、慎真诀、修存诀、慎气法。

在《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中集有修养大略、张果先生服气法、鸾法师服气法、李奉时服气法、蒙山贤者服气法、王说山人服气新诀、大威仪先生玄素真人用气诀、胎息口诀、胎息精微论、胎息杂诀、秘要口诀、用气集神诀、炼气诀、委气法、闭气法。

宋代著作《诸真圣胎神用诀》内收有三十家胎息诀,重要的有刘海蟾、袁天罡、烟萝子、达摩、李子明、抱朴子、何仙姑、张果老、陈抟、骊山老母、朗然子诸家诀法。

北宋张君宝撮汉唐内炼法诀精要,辑气功著作上百种、诸家功法几百种,收入《云笈七籤》。重要著作有《太清中黄真经》、《上清黄庭内景经注》,《黄庭遁甲缘身经》、《太上老君内观经》、《老子中经》、《太上飞行九神玉经》、《八道秘言》;主要功法有大方诸言服日月光芒法、太上玄真诀服日月法、服日月三五七九玄根气法、服日月气法、太一游日服日月法、求月中丹光夫人法、服日月六气法、金仙内法、向日取嚏法、食气法、食气绝谷法、摄生月令、拘三魂法、制七魄法、对日存三魂法、魂精法、太无先生服气法、墨子闭气行气法、太清王老口传服气法、昙鸾法师服气法、达摩大师住世留形内真妙用诀、项子食气法、申天师服气要诀、王真人气诀、用气集神决、服五方灵气法、五厨经气法、谷神妙气决、中岳郄俭食气法、十二月服气法、三一服气法、服气杂法秘要口诀、服三气法、延陵君炼气法、初学诀法、说覆仰法、服气杂法、辨肠转数法、服气十事、神息法、服气问答决法、姑婆服气亲行要诀问答法。道教著作中论吐纳炼气者甚多,但以《云笈七籤》所收为最集中。虽然这些资料内容,不一定都有实用推广的价值,其功效作用也不一定像书中所说的那么大,但皆为古人实践、研究的结晶,为学道养生者所当研读。

实践证明,气功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健康,防病去疾,开发智力,训练有素的气功师还可以运动布气,为他人治病。历史上许多高道都精通气法,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司马承祯、张果老、吕洞宾、陈抟、王道渊、张三丰等,他们显示出超人非凡的手段,而被世人神化为仙。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日本气道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李远国)W({“W养{生W主1”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