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昆明澜庭二期:禅语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36:46


心灵禅语
编辑制作:林夕梦



逆风的香
林清玄
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有一天,阿难独自在花园 里静坐,突然闻到园中的花,随着黄昏吹来的风,飘过来一阵一阵的花香。
平常有风吹着花香的时候,由于心绪波动,不一定能闻到花香。当心静下来的时候,又不一定有风吹来,所以也嗅不到花香。
那一个黄昏,阿难的心情特别的宁静,又是春天——花朵最香的时节;正好春风飒飒,缓缓送。在这么多原因的配合下,阿难闻到了有生以来最美妙的花香。
花香围绕着阿难,花香流过他的身心,然后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这些花香使阿难从黄昏坐到夜里舍不得离开,这些花香也使阿难非常感动。
在感动中,阿难宁静的心也随花香飘动起来,他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草木都是开花的时候才会香,有没有不开花就会香的草木呢?花朵送香都限制在一个短暂的因缘,有没有经常芬芳的花朵呢?春花的香飘得再远也有一个范围,有没有弥漫全世界的香呢?所有的花香都是顺风飘送,有没有在逆风中也能飘送的香呢……
阿难想着这些问题,想到入神,竟然使他在接下来的几天无法静心,有一天,阿难又坐在花香中出神,佛陀走过他静坐的地方,就问他:“你的心绪波动,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阿难就把自己苦思而难解的问题请教了老师。
佛陀说:守戒律的人,不一定要开花结果才有芬芳,即使没有智慧之花,也会有芳香。有禅定的心,就不必要在因缘里寻找芬芳,他的内心永远保持喜悦的花香。智慧开花的人,他的芬芳会弥漫整个世界,不会被时节范围所限制。一个透过内在开展戒、定、慧的品质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飘送人格的芬芳呀!
阿难听了,垂手肃立,感动不已。佛陀和蔼地说:“阿难,修行的人不只要闻花园的花香,也要在自己的内心开花——有德行的香。这样,不管他居住在城市或山林,所有的人都会闻到他的花香!”
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 一天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 一个时候不是最好的春天呢?
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即使在人生的无寸草处行走,也会看见那美丽神奇的一瞥。
所以,花季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谦卑心
林清玄
(一)
谦卑比慈悲更难。
慈悲是把众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从心底生起自然的慈爱与关怀。
谦卑是把众生当成自己的父母,从心底生起自然的尊崇与敬爱。
我们知道,无条件地爱子女是容易的,无条件地敬父母则很少人可以做到。
所以,谦卑比慈悲更难。
(二)
通常,我们对身份地位权势比我们高的人,容易生起谦卑之念,不易生起悲悯的心。
反而,我们对身份地位权势比我们低的人,容易生起悲悯之念,不易生起谦卑的心。
这是我们的我执未破,在人中有了高低。
修行的人应该训练自己,对众人敬畏位高权重的人,发起悲悯;对地位卑微生活困顿的人,生起谦卑。
有名利地位的人不是也很值得同情悲悯吗?
没有名利地位的人不是也很值得感恩尊敬吗?
对富贵豪强的人悲悯很难,对贫贱残弱者的谦卑更难。
(三)
悲悯使我们心胸宽广,善于包容;谦卑令我们人格高洁,善于感恩。
慈悲是由感恩而生的,感恩则源于真正的谦卑,骄傲的人是不懂得感恩的,而由于感恩,我们才可以无憾地喜舍。这是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的发起,谦卑的感恩是其中的要素。
有一位伟大的噶胆巴上师教导我们,思考某些因果关系,来发展我们的四无量心,这思考的方法是:
“我必须成佛,是第一要务。
我必须发菩提心,这是成佛的因。
悲是发菩提心的因。
慈是悲的因。
受恩不忘是慈的因。
体认众生皆我父母,这个事实是不忘恩的因。
我必须体认这一点!
首先,我必须念念不忘今世母亲的恩,而观想慈。
然后,我必须扩大这种态度,以包括所有还活着的众生。”
透过这种思考,我们可以愉快地观想,不断地念:
“当我快乐时,
愿我的功德流入他人!
愿众生的福泽充满天空!
当我不愉快时,
愿众生的烦恼都变成我的!
愿苦海干涸!”
我们的观想可以得到真实的谦卑,谦卑乃是感恩,感恩乃是慈悲,慈悲乃是菩提!
(四)
谦卑就是谦虚,还有卑微。
谦虚要如广大的天空,有蔚蓝的颜色,能容受风云日月,不会被雷电乌云遮蔽,而失去其光明。
卑微要如无边的大地,有翠绿的光泽,能承担雨露花树,不会被污秽垃圾沉埋,而失去其生机。
谦虚的天空不会因破坏而嗔恨,卑微的大地不致因践踏而委屈。
永远不生起嗔恨、不感到委屈,是真实的谦卑。
(五)
我一向不愿穿戴昂贵的服饰,不愿拥有名牌,因为深感自己没有那样名贵。
我一向不喜出入西装革履、衣香鬓影的场合,因为深感自己没有那样高级。
我要谦虚卑微一如山上的一株野草。
谦卑的野草是自在地生活于大地,但野草也有高贵的自尊,顺着野草的方向看去,俯视这红尘大地,会看见名贵高级的人住在拥挤的大楼,只有一个小的窗口。
我不要人人都看见我,但我要有自己的尊严。
(六)
一株野草、一朵小花都是没有执著的。
它们不会比较自己是不是比别的花草美丽,它们不会因为自己要开放就禁止别人开放。
它们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讽。
谦卑的心是宛如野草小花的心。
(七)
宋朝的高僧佛果禅师,在担任舒州太平寺当住持时,他的师父五祖法演给了他四个戒律:
一、势不可使尽----势若用尽,祸一定来。
二、福不可受尽----福若受尽,缘分必断。
三、规矩不可行尽----若将规矩行尽,会予人麻烦。
四、好话不可说尽----好话若说尽,则流于平淡。
这四戒比“过犹不及”还深奥,它的意思是“永远保持不及”,不及就是谦卑的态度。
高傲的人常表现出“大愚若智”,谦卑的人则是“大智若愚”。
(八)
南泉普愿禅师将圆寂的时候,首座**问道:“师父百年后,向什么处去?”
他说:“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去。”
**说:“我随师父一起去。”
禅师说:“你如果想随我去,必须衔一茎草来。”
在举世滔滔求净土的时代,愿做一头山下的水牛,这是真正的谦卑。
(九)
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时,曾在街上对他见到的每一个众生礼拜,即使被喝骂棒打也不停止,只因为他相信众生都是未来佛,众生都可以成佛。
我们做不到那样,但至少可以在心里做到对每一众生尊敬顶礼,做到印光大师说的:“看人人都是菩萨,只有我是凡夫。”
是的,只有我是凡夫,切记。
(十)
我愿,常起感恩之念。
我愿,常生谦卑之心。
我愿,我的谦卑永远向天空与大地学习。
不可四尽
金跃年
宋朝有一位禅师,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他当年在舒州太平寺任住持的时候,其师吴祖法演曾谓之曰:“住持此院,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劝诫。”其师所指也就是“法演四戒”,分别有以下四点:
一是福不可受尽。
二是势不可使尽。
三是好话不可说尽。
四是规矩不可行尽。
获此戒的佛果圜悟禅师获得上乘的智慧,成为宋朝的大禅师。
法演四戒给了我们人生中很好的启发。
我们经常会过于沉溺在上天赐给我们的幸福中,但如果你不知爱惜的话,这个幸福的源泉就会逐渐枯竭,同时,为你带来幸福的“缘丝”也会为之断绝。
人很容易顺着时势去做一些事情,但这正是危机。若能懂“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的哲理,便能使危机变转机,就不会使势行尽了。
不论怎么样的好话,如果过于详细地解说净尽,则其味必减半,会给人一种平易的肤浅感。
昔日的佛陀在森林中枯坐六年,以及当时见到的印度苦行外道的苦行情况,终不能证道。所以佛陀见其弊,终不从,后来才在菩提树下悟道、证道。后为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度化无数众生,是深知“规矩不可行尽”的大智慧者。
公平
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万人朝拜,万人供奉?”
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世间事大体是十分公平的。你我的确材料相同,来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之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得方方正正送出山,在你走后的三年中,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练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呢?”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茶与禅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稍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静静浮着。
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用温茶?”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呢。”释圆说:“ 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
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稍顷,小和尚便提着一壶冒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
释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俯首 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望而生津。年轻人想要去端杯,释圆挡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
释圆一共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相差这么大吗?”
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用水不同,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才能释放出茶的清香。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大师与凡人
宁白
有个信徒问惠海法师:“您是有名的禅师,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惠海法师答:“有。”
信徒问:“是什么呢?”
惠海禅师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惠海法师答:“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信徒又问。
惠海法师说:“他们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 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所以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 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惠海法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请客
谢志强
一休禅师来到将军府,门卫挡住他不准他进去。一休说将军请他吃斋。可是,门卫不屑地打量他。一休衣服褴褛邋遢,还散发出难闻的异味。门卫像驱赶野狗一样,挥手说:离远点。
一休便返回,换了一件簇新的袈裟,再次登门,门卫没有为难他,立刻放他进去了。
一休和将军面对面坐着用斋。将军发现,一休禅师并不往嘴里送斋,而是不住地往衣袖里装。
将军疑惑,便是问:师父,你这样是替家母和学僧带菜吧?请您只管享用,我会叫厨师再多烧些送去就是了。
一休禅师说:你口口声声叫我师父,可你今天是请衣服用斋。
将军说:师父真幽默,我确实请师父用斋呀。
一休禅师说:我第一次登门,穿了件破旧的法衣,门卫不准我进门,我只得回寺套了件新做的袈裟,门卫很客气地放我进来了。
将军说:门卫大概还不知我已拜您为师了,这样对待您,回头我处罚他。
一休禅师说;不必了,怪我无知,没遵守将军府的规矩,我只是以为,穿旧衣和穿新衣,我被看成两个相反的人,窃以为你请客是在请衣服,我忍不住就给衣服用斋了。
将军说:师父,弟子惭愧。

矛盾的人
弟子问大师:
——我想知道人类最古怪的地方是哪儿。
大师答说:
——他们的想法总是很矛盾: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
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
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时,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命运
王玉北
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 “您说,真的有命运吗?”“有的。”禅师回答。“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呢?”他问。
禅师让他伸出左手。指给他看: “这条横线叫做爱情线,这条斜线叫做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
然后禅师让他跟自己一起做了一个动作,把手慢慢握起来。握得紧紧的。禅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那人迷惑地说:“在我的手里啊!”“命运呢?”
那人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薄薄的银子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带他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
富人说: “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
哲学家又特地带他到镜子前,问: “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富人回答: “我看到了我自己。”
哲学家一笑,说: “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是这一点银子就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舌与牙
商容是殷商时期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商容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子来到他的床前问候说:“老师您还有什么要教诲弟子的吗?”
商容张开嘴让老子看,然后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大惑不解地说:“当然还在。”
商容又问:“那么我的牙齿还在吗?”
老子说:“全部落光了。”
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
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想这是过刚的易衰,而柔和的却能长存吧?”
商容点头笑了笑,对他这个杰出的学生说:“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在其中了。”

求佛问佛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
------------------------------------------------------------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
我问佛 :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
佛曰: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
------------------------------------------------------------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经意的夜晚 ?
佛曰: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
------------------------------------------------------------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
佛曰: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
------------------------------------------------------------
我问佛: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
------------------------------------------------------------
我问佛: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
我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
我问佛: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我问佛: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
我问佛:你多大 ?
佛曰:我就算一岁,我也是佛,你就算100岁如果固守自己的心灵那也是人。
------------------------------------------------------------
我问佛:世事本无常是什么意思?
佛曰: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
我问佛: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曰: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
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
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
------------------------------------------------------------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
我再拜无言,飘落,坠入地狱无间 。
------------------------------------------------------------
佛曰:缘为冰。
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
佛曰: 一切皆为虚幻 。
我信缘,不信佛道。 缘信佛,不信我。
------------------------------------------------------------
佛曰: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
------------------------------------------------------------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凤凰.涅槃.
------------------------------------------------------------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佛曰: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佛曰:少欲,则少烦.
佛曰:出口即错。
人曰:说错即对。
-------------------------------------------------------------
佛曰: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
人曰:人在莲台上,不动即佛。
佛曰: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
人曰:心在俗世外,不动即亡。
-------------------------------------------------------------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
-------------------------------------------------------------
对于一切所遇境缘(如遇到的人、事、物),要明白本身都是虚幻的,是一个所见的幻象而已,所以不用执于去放下它,也不要把它住在心里,这样才可以保持我们的一如真心。也就是说不加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的念头,才是我们的真正的心念。再通俗点讲,也就是佛教导我们碰到一切事不要太执着,有时候静下心来反而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法观点:“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命由已造,福自已求”,正是佛教破除迷信的有力的证据。“命”虽有天定,但“运”完全在自己手中掌握。正是“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可参阅袁了凡先生写的《了凡四训》。充分的论述和分析了为何命由已造?
-------------------------------------------------------------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我也解释不好。但只觉得此段话与《金刚经》里的内容非常吻合。不妨看看,也许就会心领神会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语言、文字又何尝不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
【不可说】:  红尘十丈,却困众生芸芸,仁心虽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故此,佛曰不可说。
--------------------------------------------------------------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云:一刹便是永恒。
佛曰:纵有弱水三千,只取其一瓢饮.
佛曰:凡事太尽,则缘分势必早尽。
佛曰:一切皆有因果。
佛曰:欲海无边。
佛总是佛,佛重视禅,佛曰乃禅曰,佛道乃禅道,悟佛乃悟禅。
------------------------------------------------------------
我说:我情愿做红尘路上一颗忧郁的石子。
水湄,绿堤,枫桥。
一潋柔波,撩了风动,软了尘心。
你说,前世我们约定,
在紫藤花铺香的月晚,我们相见。
紫藤花……地老天荒!
长相守,意悠然,纤指冰弦,琴瑟永合。
愿十年渡,百年枕,千年缘。
佛曰: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你们只有思之苦,无姻之缘,
未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我说:我仍愿做红尘路上一颗忧郁的石子.
莫愁湖,风寒轻拢烟雾...
长亭路,目断不知归途...
碎香,凝寒露,心仍执著。
于是
佛曰:苍生难渡
<
取    水
星   竹
六月,佛陀一行走在路上,天气十分炎热,太阳照在头顶,黄黄的土路上,就像燃烧着一团大火球。大家都觉得口渴难耐,时间已经到了中午,佛徒们实在是有些走不动了,希望取水做饭,在此歇息。
佛陀看看头上的太阳,对弟子罗汉说,前边有一条小河,你去取些水来,大家就在这里等待,暂时都不要走了。
弟子罗汉提着装水的皮囊来到了小河边,由于天气炎热,一条小河已经被蒸发得成了一条小溪。而路人都来这里取水,车马还从小溪中穿梭而过,溪水被弄得十分污浊,下面的黄土全都翻了上来,水面上全是沙子,根本不能喝了。
罗汉无奈,只好提着皮囊回到佛陀的身边,告诉大家那水已经很脏,无法将它取回来解渴做饭。建议佛陀带领大家继续前行,去找另一条河水。
佛陀看看头上的太阳,再看看疲惫不堪的众人,对罗汉说,你还去那里取些水来吧,上午我们就走到这里,吃了饭我们再赶行程。
罗汉心想,那条小溪里的水怎么能够喝呢,再去也是浪费时间,但佛陀已经下了指领,他只好提着皮囊再次来到溪边。溪水依然污浊不堪,上面还漂着一些枯枝烂叶,还是无法食用。
这一次,罗汉不敢空手回去,便从小溪里取了半袋泥沙回来。佛陀看了污浊的泥水,对罗汉说,我不是不信任你,你没有必要取半袋泥水回来给我看,而是应该等在那里,等事情自己的变化。
罗汉说,如果我们去寻找另一处水源,大概就不是这种情况。
佛陀说,不,这不符合天下人做事的道理。也许另一条河水也是这样,那你又该怎么办呢?现在你再回去,还是到那条河里去取水,这才是最近,最方便的办法。也是我们做事的一贯道理。
罗汉很是犯难,又不能不回去,不禁道:大师让我再去取水,是否有什么办法,使那溪水变得清澈纯净,我将按照大师的指点去做。
佛陀说:你什么也不要做,只要等在那里就行,否则你将会使溪水变得更为混浊,如果所有人都不进入那条水域,溪水早就有了变化。现在你要做的,只需要等待那里,等它自己变化就行。
罗汉第三次返回溪边,这时流动的溪水已经带走了枯叶,水里的泥沙也渐渐沉淀了下去。只一会儿功夫,整条小溪便变得清澈明亮,一尘不染,纯净之至了。面对这样的情景,罗汉先是惊讶,接着就笑了起来,快乐地取回水来。
佛陀说,今天还没有向大家讲法开示,罗汉三次取水,就算是我今天向大家的开示吧。
罗汉惊喜地道:大师的教导真是奇迹,感谢你利用让我取水的事情,给我们上了一课。
佛陀说,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也就是说,根本没有什么事物是恒常不变的。只要你看透了这一点,你就会懂得耐心地等待,什么变化都有可能发生。好的,会变成坏的,坏的,也能变为好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无常。每一样东西都是转瞬即逝的。所以,做为人,我们没有必要让烦恼长久地停留在我们的内心。一条河水是这样,生活的道理也是这样。不管怎样,泥沙都会沉淀,我们没有必要不快乐。
如果烦恼过不去,那一定是你自己在扰动,而并非烦恼本身不走。

人生的背负
一位年轻人陷入山穷水尽之境,无计可施,于是跪下来祈祷。
“主啊,我无法前进,”他说,“我背上的十字架太沉了。”
主答道:“孩子,如果你扛不起这个十字架,那就把它放在这里,再去打开一道门,选择你想要的十字架吧。”
年轻人如释重负,说:“感谢主!”然后照做了。
打开另一道门,他看到很多很多十字架,有的大到连顶都看不到。
这时,他看到远处墙上斜靠着一个极小的十字架。“主啊,我想要那个。”他小心翼翼地说。
主答道:“孩子,那就是你刚才背进来的那个十字架。”
当生活的重担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时,环顾一下周围人们的处境,对你是有帮助的,你也许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的要幸运得多。
润泽心灵
林端华
《五灯会元》曾记载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
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研讨和交流股市和外汇运行规律
无人的时候,无人的地方,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真正的考量。
大盘,股票,外汇K线,趋势,实战   听听“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听听“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大盘,股票,外汇,K线,趋势,实战
那些偷鸡摸狗,欺世盗名之流该汗颜了吧!
内心真诚之人,即使像兰花一样独处于幽谷,无人知晓,也始终会散发出淡雅的芬芳。

如果心老为自己跳
在梦里、高高的苦藤山上,我遇到一位最有权威的、白发白须的哲仙、他告诫我:人一生下来,就带来百分之百的痛苦,如果心老为自己跳。
我皱着眉头问:“怎样才能减少这些痛苦呢?”
哲人说:“若你的心能与公字共振,可减少百分之六十的苦。”
我深深吐了口气,又问:“那还有百分之四十的苦,怎么力?”
哲人继续指点:“若你的心能为他人供血,又可减去百分之三十的苦。”
“太好了,”我高兴地跳起来,“剩下的百分之十的苦就留给自己吧。”
这回轮到哲人皱眉头了:“你不想把痛苦百分之百地甩掉?”
“对”
“为什么”
“心要一点不为自己跳,我就不存在了。”
哲仙点头:“看来,人是不能离开痛苦的。”
清点你身上的财富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 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 ,问:“年轻人,干嘛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
老人不正面回答,反问道 :“假如今天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一千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回答。
“假如斩掉你一只手,给你十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八十岁的老人,给你一百万,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一千万,你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你已经拥有超过一千万的财富,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笑吟吟地问道。
青年愕然无言,但看得出他心有所思的样子。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还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这个星期中离开人世的一百万人更有福气了。
如果你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危险、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痉和忍饥挨饿的难受……,你已经好过世界上五亿人了。
如果你能够参加一个宗教聚会而没有侵扰、拘捕、施刑或死亡的恐惧,你已经比三十亿人幸福了。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足够的衣服,有屋栖身,你已经比世界上百分这七十的人更富足了。
刚刚过去的联合国“世界粮食日”数据显示,全球有三十六个国家目前正处于粮食危机当中;全球仍有八亿人处于饥饿状态,第三世界的粮食短缺问题尤为严重。在发展中国家,有两成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而在非洲大陆,有三分之一的儿童长期营养不良。全球每年有六百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
如果你的银行户口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金,你已经身居于世界上最富有的百分之八之列。
如果 你的双亲仍然在世,并且没有分居或离婚,你已属于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抬起头,面上带着笑容,并且内心充满感恩的心情,你是真的幸福了。因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这样做,但是他们却没有。
如果你能握着一个人的手,拥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确有福气了因为你所做的,已经等同上帝才能做到的治疗了。
如果你能读到这段文字,那你更是拥有了双份的福气,你比二十亿不能阅读的人不是更幸福吗?
看到这里,请你暂且放下书然后非常认真地对自己说一句话:“哇,原来我是这么富有的人。”
是的想想这些,你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