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无情常与善人:《道藏辑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20:26:30
《道藏辑要》是—部什么性质的书
    《道藏辑要》是一部道教丛书,收书种数仅次于《正统道藏》。关于此书的编者有两种不同说法:(1)清康熙年间(1662—1722)彭定求辑;(2)清嘉庆年问(1796—1820)蒋元庭辑。《道藏精华录》载称,蒋元庭刻板于京师(今北京),后送板南归,又北上,逝世于京,故外间传本甚少。四川省图书馆藏《道藏辑要》系严雁峰家藏本,是《重刊道藏辑要》的底本。此本只避康熙、乾隆等讳而不及道光以下,当是蒋元庭刊本。还有,《道藏辑要》原序采用扶乩降笔的力式,假托吕洞宾“命第一觉坛诣弟子编纂《道藏阂要》——书,付诸剞厥”且所收《大洞玉经》卷首有所谓“燮元赞运孚佑帝君重刻《大洞玉经》叙”,而“燮元赞运”四宇是清嘉庆十四年(1809)奉旨依议加赠给吕洞宾的.因此《道藏辑要》应编纂刊刻于这之后。从所收书还可考见蒋元庭属柳守元天仙派中人,自称“广化子惠觉”“或“守中氏”,位后高官而从事乩坛活动。书多出自觉源坛,蒋元庭就活动于其中。因此《道藏辑要》的编纂人应是蒋元庭。
    《道藏辑要》是线装书,共218册,按二十八宿作字号分集,辑录道教典籍297种。其中辑自明《道藏》204种,《道藏》未收的书93种。卷首有所谓吕洞宾序、观音大士弁言、钟离权序、苏题序,都是乩坛降笔。又有凡例十二则。
    《道藏辑要》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成都二仙庵道藏经流通处重刊,这就是《重刊道藏辑要》。据成都二仙庵住持阎永和称,光绪十八年(1892)之前,原书板已焚为灰烬,阎永和首倡重刊,后来得到新津彭翰然资助、井研贺龙襄校而刊成全书。重刊本完全按照原本的式样,但有“增刻”“续刻”字样的都是原本所没有的。此书每页10行,每行23字。较原本增加了17种((续编子目)说增加了20余种,此按实际刊入数计),共收314种道书.集成244册(根据四川省图书馆藏)或32套245册。值得一提的是,此书印本稍有出入。例如一种印本有“光绪丙午年重到,板藏成都二仙庵”等字,还有云龙图题识“皇图巩固”、“帝道遐昌”,接着有1906年彭瀚然序和原版书序等,“凡例十六则”中三则届新增。另一印本卷首内容很多,从雍正十一年(1733)二月十五日“上谕”到雍正帝制《三教语录总序》都是朱字刊印;另有间永和《重刊道藏辑要缘起》、彭瀚然《重刊道藏辑要弁言>和贺龙襄〈校勘道藏辑要书后〉等等以及各种书目。这个印本是刘咸所旧藏本。现在二仙庵经板已有残损,近年巴蜀书社借用翻印。日本于1971年也发行了影印本。
    《道藏辑要》所收《道藏》中的书不完全按照原貌转录,有的书删略很多(如《云笈七签》)。它的主要价仪在于增加了《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所没有的100余种道书(包括重刊本续入的部分),这部分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新出的著作。其中的丹书尤多;还突出了盛行于明清时代的吕祖祟拜和乩仙信仰,收入了许多“孚佑上帝”、“八洞仙祖”、“三山留史韩湘”、“文昌帝君”等等乩仙之作。对于这类作品应当仔细甄别,以免将作者搞错。然而反过来说,通过这些作品也有助于了解明清时代、尤其是清代的世俗化道教神仙崇拜和道士、士大夫的乩坛活动,因此是有参考意义的。三教合一也是《道藏辑要》的突出特征,除了卷首各序和附录之外,所收明伍守阳撰《仙佛合宗语录》就是一个例证。书中还收入了《张三丰先生全集》《重列本增人》、清张持真辑《忏法大观》、《阴鸳文注》、柳守元撰《道门功课》、问永和辑《二仙庵碑记》(新增)等等,涉及面比较广泛。这些使得《道藏辑要》堪称为“续续道藏’,对于研究明清道教信仰、南北宗派、内丹方法、功课戒律、扶乩活动及三教合流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