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we创空间:以赛促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3:12:40
通过大赛指导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法,引领整个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趋势。同时引导职业院校重视技能训练,让更多人了解职业教育内涵,特别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教研室以大赛为导向,突出职教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对实训教学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训教学体系。
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大纲。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开设实训课之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大纲。大纲规定了实训目标、要求、内容及训练步骤、学时分配、实训参考资料等。既实现了规范化,又有可操作性,同时不断更新和完善实训内容,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第二,建立一体化的专业教室。由于实训课教学过程与传统常规教学有很大区别,学生的学习情境的建构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根据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情境,结合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适宜的学习情境;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要求,在学习情境中施展才智,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在黑板上开机器”或是“在教室里种庄稼”。但仅有“教与学”的软件环境即观念上的转变是不够的,还要建立有力的“硬环境”,即建立一体化的专业教室。讲练一体化教室内配备实际操作所需的各种仪器仪表、材料设备,配备现代化教学媒体,集声、光、电于一体。这种教室是多功能的,既有传统的传授理论“教学区”,又有强调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操区”和“实验区”,学生进入一体化专业教室学习,真正感受到“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三,选配实训课专职教师。实训专职教师应是既精通理论,又能熟悉操作的“双师”教师。技能大赛的准备期间他们将作为参赛选手的指导教师完成各项实训教学任务。实训课同其他理论课不同,它是以学生亲自动手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所以实训课对教师的要求是较高的,既负责理论知识讲解,又负责实际操作指导。实训课同时还配备一名实验指导教师,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实训材料的准备,也兼任学生实际操作的指导,与专职教师一起共同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第四,在教学方法上寻求课程实施项目化。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在项目中学生学习完整的操作过程、工艺流程。强调“与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具有直接关系,使学习项目充分体现企业实际需要”。教师需要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项目,达到“知识够用、技能过硬”的要求。
第五,合理安排实训内容和时间。由于学院电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电子电路以及自动化生产线工作,因此实训课的内容主要是:安全用电常识、焊接技术、元器件的识别、常用仪器仪表及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电路原理图的识图训练、电子电路的插接与安装、电子产品兴趣小制作。在时间的安排上,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每周2~4学时,安排4个学期。培养和训练过程分为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实用技能训练。第一学期以安全用电、常用电工工具和焊接技术为主,第二学期以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简单应用为主,第三学期进行电子电路的组装和调试,第四学期进行实际应用训练,技能鉴定。每次参赛后我们都会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真正适用的应用型人才。
第六,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考核办法根据实训内容,分阶段对学生的操作知识和实际技能进行考核,每学期期末再进行综合考查,结合阶段考核成绩给每个学生做出总的评价。期末考查主要是以实际操作、成果质量为重点。对于综合考查不合格的学生要求重新训练,直到达标。考核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实训的目标与要求,提高对实训课的重视程度,促进操作训练;同时有利于检查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每个学生把技能学到手。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技能比赛中做到优中选优,保证大赛预期目标的实现。
第七,选拔人才。选拔成绩优秀且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成立无线电兴趣小组,学院为他们提供各种条件,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得到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拓展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并在学生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为日后的各项比赛储备了力量。
第八,加强校企合作。安排学生进企业实训,提高应变能力。我们发现技能大赛为了引导职业院校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很多竞赛环节都设计得如同企业生产场景的再现,仿真度相当高。大赛的竞赛项目,从命题、裁判到成绩评定,大都是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所以职业院校在教学、实训过程中应模仿企业的真实环境,通过校企合作来检验职业教育改革的质量,真正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企业经营的实践也证明,职业院校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是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保证。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企业要发展必须靠创新、靠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培训离不开职业教育。因此在大赛过程中,我们积极与企业沟通,详细了解企业的人才衡量标准,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制订学生进企业实训的计划。让学生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实际,不断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掌握各种关键技能,形成职业能力。
第九,加强校际合作。在参加技能大赛期间,我们主动向其他参赛院校学习,加强沟通,共同探讨合作教学的模式,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双方共享师资资源,开放课程,开放实验室,开放实训基地,图书资源共享,实验设备共享,教学经验共享。通过有效的校际合作,实现“强强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第十,正确认识大赛的导向作用。比赛是形式,不是目的;比赛是检验和激励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全部;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更应看重比赛过程;比赛的重点不在于胜负,而在于让学生和教师在准备和投入之中更快成长。避免“比赛高于一切”、“应赛代替教学”、“为赛而学”、“名次是唯一评价标准”等极端倾向,树立“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的竞赛观,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
参加技能比赛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参赛选手都受益匪浅。准备大赛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对于参赛选手来说,有教师的专门指导,有同学的热心帮助,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大赛来的都是各学校的“高手”,选手之间可以相互学到许多课堂之外的东西。这样的平台不仅有别于教室里的操作台,对学生的技能和心理素质都是一种直接的磨炼。
技能比赛让学生有了展示技能的机会,使企业更加了解学生,了解职业教育,促进了学生就业。技能大赛对学生技能要求非常高,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带来了方便,使校企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很多企业甚至在比赛现场就招募人才。
技能比赛还引领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学校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为企业提供真正适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通过技能大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实践证明,职业技能大赛对于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职教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供了一条路径,实训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提高技能、促进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王晓莉(1971~),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电子技术教研室副组长,讲师。
《石油教育》201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