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世茂海上海: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题专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39:28

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题专练  

2008-05-07 22:57:26|  分类: 课堂学习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水口行舟
   宋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下面问题。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飞雪。

1、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2、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红叶唐?韩氏

流水何大急,深宫尽日闲,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行 宫 唐?元稹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两诗各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进行抒情?请简要分析。

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1、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2、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爰。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接舆,春秋时的隐士。五柳,指陶渊明。
    1、“寒山转苍翠”中“转”字在写景中的作用是什么?

2、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3、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 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九、临江仙 探梅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老,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2、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你怎样理解这个“醉”字?

 

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题专练参考答案:

一、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二、1、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2、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三、1、韩氏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委婉、含蓄,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乐景写哀(反衬)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2、诗中表达思想感情不相同,前者表达了人物不甘寂寞,借红叶传情,传达自己向往人间生活的愿望;后者主人公比较消极,不知反抗,寂寞生活,无聊消极。

 

 

四、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五、1、内容上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都写了重阳佳节的思乡之情。2、不同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第二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园遭受战乱的痛苦之情,表现了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

 

六、1、写出了山的颜色渐变的动态。

 2、①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②所写景物都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③选取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以上三点答对两点即可)

 3、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

七、1、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或: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八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九、 1、花态度:一般花的鲜艳娇嫩。雪精神:梅傲雪耐寒的精神。2、并非酒醉,而是心醉于梅,不知不觉中天已向晚,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意深。

 

 

十、 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