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汉朝来 知乎:看风水竟成中上阶层新时髦 政府官员公款买单_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4:59:50
看风水竟成中上阶层新时髦 政府官员公款买单http://view.QQ.com  2005年10月11日15:59   人民网  王娴 石非  评论123条

房地产界重兴“风水说”

南京大学“风水班”招生引起全国一片热烈讨论,但不管怎样,房地产界开始重兴“风水说”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徐韶杉仍然很忙。

9月初,当“南京大学将开建筑风水文化班”的消息传出之后,舆论大哗,即刻掀起了一场关于风水是迷信还是国粹的大争论。而负责招生的徐韶杉作为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学术研究部研究员被派到南京后,南大已经否认自己与“风水班”有任何联系。强大的压力下,徐韶杉黯然将其招生办公室门上的“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字样抠掉。

虽然在同样的压力下,这个号称全球首创的“风水班”已经宣布将改期移师北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媒体的关注反而让报名的情况更加红火,据招生办称,截至9月20日,已经有108人报名,并且有人表示“加钱也要上”。

在中国的建筑学界,似乎少有像风水这样壁垒分明的议题,爱者恒爱,憎者恒憎;也少有像风水这样社会参与度如此高的议题,媒体与公众的热情表明,对于楼盘中风水的运用已经远远超越了学术讨论的范畴。

无论如何,一个现实的情况是,尽管学界对于风水争论颇多,大量的房地产商在实际操作中,已经把风水作为一个现实的命题,其中既有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压力,也有切切实实的市场需求。

风水回归房产界

据一位房地产界人士回忆,中国内地的房地产界大量注重提倡风水,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

对于中国内地来说,风水曾经一度是一个可笑的、带有怀旧色彩的词,其直接关联的另一个词语,就是“迷信”。在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除了中国一些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请风水先生看宅基地的习俗之外,城市里的建筑几乎都和风水无关。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内地逐渐开放,在香港台湾等地盛行“风水说”卷土重来,先攻陷了珠江三角州地区,随后又迅速在东南沿海城市蔓延。据业界人士分析,当房地产市场竞争开始之后,首先是一些房地产商颇为信奉,如果效果好的话自然会带动其他人跟风,然后就是社会大众也逐渐接受了这一概念,目前在东南沿海不少地方,开发、购房的风水考虑已经成为一个固定项目。

房地产商人王某回忆,他第一次关注到风水,是在上世纪80年代看到一本杂志介绍当时的首席华人设计师贝聿铭,其中提到,贝聿铭的代表作——中银大厦曾经在周围地区引起恐慌,因为香港人认为这个大楼呈“多棱刀”状,为此不但周边居民楼纷纷装上反光镜,旁边的汇丰银行在自己楼顶上架了四门大炮,连港督府也种了几棵柳树“防身”。有趣的是,这一特殊的形状据说是为了镇压旁边高等法院的“邪气”。而贝聿铭一开始设计的流水,也被风水先生用“水是财源,不可流走”的理由否定掉了。

王强当时放下杂志后还向朋友感慨,没想到香港人修房子还有这么多讲究。谁料十几年以后,他也为自己所开发的一个小楼盘请来了专门的风水先生。这个小盘自从开盘以后,销售情况一直不好,这时一个朋友给他推荐了一位“大师”。据称这位大师赫赫有名,在不少房地产公司都有“顾问”的头衔。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态度,王强同意支付6位数的“友情价”。大师来了之后,拿着罗盘等工具转了一圈,然后向王强解释,小区大门是一个丁字路口,“煞气太重”,因此只要把大门移动几十米,并且镇上狮子便可无恙。大师同时抱怨说,这在风水里是一个简单的错误,他的不少客户都是从拿到地开始规划就会找他征求意见,像王强这样出了问题再求人的已经很少了。据介绍,现在在房地产界最受欢迎的是香港的风水师,一般看一个楼盘甚至可以得到上百万的报酬。

[1] [2] [3] 相关专题: 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