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朝代最精彩:拉斯普列京的“减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40:59

拉斯普列京的减法


 

作为一个设计师,拉斯普列京不以技术指标作为首要考虑对象,而是以战场实用作为对象,这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大师的眼光,他在系统把握上的智慧核心就是在各种性能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不仅仅要会做加法,更要学会做减法。

1959年10月7日中午12时许,一架RB-57D高空侦察机在北京上空19000米处执行侦察任务时,被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从前苏联引进的“萨姆-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北约编号)发射导弹击中。“萨姆-2”即使在当时也不是最先进的地空导弹系统,但是它却奠定了设计者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拉斯普列京在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设计上的大师地位。

出生于1908年的拉斯普列京幼年丧父,因而养成了寡言少语的习惯。说话少的人往往思维缜密,这在拉斯普列京身上可以找到例证。在“萨姆-2”进行指标论证的时候,国防部想要一种能够同美国的“奈基”比肩,甚至有所超出的远程防空导弹系统。但拉斯普列京坚决反对,他认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远程防空导弹并不实用。他提出要做“减法”,要研制一种中程防空导弹。他对新的防空系统提出建议:第一要机动性强,二是必须高空性能好。

从后来的实战情况看,他的建议完全是对的:正是由于强调了战术机动性,中国空军的防空部队才能够跑遍大江南北,展开伏击作战;正是突出了高空性能,它才成为U-2的克星;而它的30千米左右的中程射程,既降低了设计难度,又足够适用战场——它击落的飞机90%以上都在这个距离内。

作为一个设计师,拉斯普列京不以技术指标作为首要考虑对象,而是以战场实用作为对象,这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大师的眼光,那就是胸怀全局。除了担任系统总师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进行取舍外,拉斯普列京还亲自担纲“萨姆-2”的核心装备——制导雷达的总体设计。尽管当时苏联电子技术远不及美国,但是他研制的制导雷达采用了独特的扫描方式,可以同时跟踪6个目标,并制导3枚导弹攻击其中威胁最大的那个。

大师与一个普通技术人员的区别在于,他不仅仅可以用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还要能用看似不相干的道理去解决技术问题。这就是智慧,有了它,才会在瓶颈处灵感不断,才能在山重水复之时豁然开朗。

“萨姆-2”系统的导弹是由格鲁申设计的,但第一次设计时的高空机动性太差,为了增加机动性,格鲁申决定加大尾舵以提供足够的力矩。但这一改动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尾舵加大,尾舵动作器也要加大,导弹的重量和重心会随之发生变化,就要增加发动机推力,这样一来,导弹的内部结构要发生一系列的改变,甚至连发射架都要进行相应的加强……这就要重新设计一遍。

在一次工作餐上,拉斯普列京同格鲁申无意间聊起此事,他给出的建议是:“在必要的时候,你应该做减法!”一句话惊醒梦中人。这句话给格鲁申极大灵感,他立刻在导弹头部加装了四片小型鸭翼,这样就把导弹的气动焦点前移,增加了导弹的安定性。导弹机动性不足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根据美国空军的数据,从1965年到1974年,被美军飞行员称为“燃烧的电线杆”的“萨姆-2 ”导弹共击落了110架美国战机。

“萨姆-2”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拉斯普列京在系统把握上的智慧。而这一智慧的核心就是在各种性能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不仅仅要会做加法,更要学会做减法。■张宪军《解放军报》2011年11月7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