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朵商贸有限公司:汉语新诗鉴赏(82)?张怀帆?纪小样?馨怡轻舞?宋琳?彭邦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00:06

汉语新诗鉴赏之八十二

张怀帆/纪小样/馨怡轻舞/宋琳/彭邦桢

 

 

 

张怀帆(1971-),生于陕北,现居延安。著有诗集《一个人的河流》、《一个人的岸》、《一个人的小镇》等。

 

又去吃羊

 

我的体内

有一片青青的草场

可怜的羊儿,如果不是到这里

你也会走进另一张血盆大口

 

当我也变得目光安静、无邪

隐忍地低下头颅

羊,你已转世成人

 

那么,让我来生变成一只羊吧

在青青的草地低头吃草

在蓝天下的清风里

咩——,安静地唱一支歌

并在某一个黄昏

等待一只狼的到来

 

(选自张怀帆诗集)

 

[赏析]

诗歌充斥了对现实的反思与诉求,在“我”与羊的角色转换中,不难能读出诗人的人文情怀,他已不是单单针对这种现象而感慨,更多的是对尘世的怜悯,对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诉求。

“那么,让我来生变成一只羊吧/在青青的草地低头吃草”,或许,这正是每个人值得反省的话题,人不能把自己凌驾于万物之上,否则就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人在对现实陈述的同时,也置换角色,从另一个角度对现象的不同理解,让人阅读起来很明了其意图,也不得不会有诗人般的深思。 (肖志远/文)

 

 

 

纪小样(1968-),本名纪明宗。台湾诗人,生于彰化县。著有诗集《十年小样》、《实验乐团》、《热带幻觉》等。

 

终驿

 

空荡荡的四号月台  被一个新鬼的啜泣声占满了……

末班列车离去以后  一个乞丐颤抖的手中仍然紧紧地握着昨日的票根

昨夜在此殉情的人  在站长的眼中把今天的落日染得比鲜血还要红。

旅客留言板上  验票员轻轻擦去了一行纤细的字--我要推翻圆周率,

修改举世公认的π。

 

听说生锈的铁轨已经被一个白发妇人的痴怨扭曲了;她那望不到底的

灰白瞳孔说--串连起来的等待比永远还漫长……

而全身皮肤病的流浪狗都嗤之以鼻的 

是候车室幽暗角落里  一只无人认领的

干瘪的行囊

 

(选自《热带幻觉》 彰化县文化局2002年版)

 

[赏析]

很像极短篇的诗作,短短十行出现了“新鬼”、“乞丐”、“殉情者”、“站长”、“验票员”、“白发妇人”等六个人,再加“流浪狗”,和拟人化的“行囊”(我),好不热闹!如果  再细究,那乞丐握紧之“昨日的票根”可能是殉情人的,也就是新鬼的,白发妇人可能是他母亲,“要推翻圆周率”也有可能是此殉情人留的言(只是可能),干瘪的行囊有可能是他留下的,但被榨光了。

诗中的“我”本来可以省略,却将我拟物化,反而更具悲情也更值得咀嚼。作者“按耐”至诗尾才点出,使前头所生之事有了统一的焦点。且在诗中将自己摆在一切的最低点,进入剧情中  成为其中最不重要的-小部分,比流浪狗还卑微,真诚而毫无杂质地流露出了对小人物的巨大同情心。一、二、六、七句的诗化语言、狗和行囊的拟人化、以及题目“终驿”所隐含的人与时间无奈的对抗,是使此“小小说”似的诗,不只是“小小说”的原因。(白灵/文)

 

 

 

馨怡轻舞,本名刘丽。生于新疆,现居青岛。60后女诗人。作品散见于国内外报刊。

 

何时靠岸

 

如风,缓动的影子

在星光云霓夜的海边

徘徊,又徘徊

 

诸多闪烁的星子

落下去,再升起来

翻转如灵动的眼

魅惑边城的海

 

这无眠的海,是否

由爱神投下了蛊

让虚静的海,蓝的

有些忧郁,忧郁

像一汪秋水深藏的眸

 

望一眼,再望一眼

贝类开始栖息

海礁石已滋生出青苔

而你在期待中

期待你的那尾船

何时靠岸

 

----2009年2月14日

(选自:馨怡轻舞新浪博客)

 

[赏析]
    读一首诗,究竟该如何进入?馨怡轻舞的这首诗歌给了答案,那就是我们应该把每首诗都看作是“一汪秋水深藏的眸”。这首诗歌的标题其实就已经让人心动了,“何时靠岸”,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或者说是理想。一个岸字给了我们以力量和博大的坚实的无限想象和宽阔性,作为一名出生在新疆而生活在山东海边的诗人,她感受到的这种情不可抑的对岸的理解和期待还有驻守,自是令人嗟叹。人生爱恨情仇,每个人都有其灵魂的漂泊的一面,这种漂泊到底有无归宿呢?其实它是有归宿的,归宿就在一颗真挚相爱的心灵。第一节交代了诗写的背景,因风而起,风也是种回味与怀念,是诗人的思绪飘飞;第二节顺延了一节的“徘徊”,简单几笔交代出了城市景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的爱,进而诗人在全诗最精彩的第三节里表达了心声,也是她心情的疑问和暴露,虚静的海,一个虚字反映出了内在的驿动;第四节“青苔”即是时间,也是希望,诗人内心的“你”并不单单指向谁,也许是诗人自己内心的情的延伸,其具象是谁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着这种“一汪秋水深藏的眸”至真情爱的深度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动静相衬,形式结构的处理及手法很活,联想生动,大部分是远景,只在第四节里镜头拉了回来,看到“贝类开始栖息/海礁石已滋生出青苔”。结尾未及明言,又将镜头推向了远处,给人以视野感,同时也是扩展了心灵的空间。全诗妙句“一汪秋水深藏的眸”,这一眸张力无限,自然也是整首诗歌的凝聚力,是诗人爱情特征的魅力,这个魅力自然包罗了人格、爱情、品质、性别的几方面,借用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其实一直以来读到的馨怡轻舞的诗歌都是这样有着明显的软特征,软即是温柔,即是善,即是女人细腻的情感。   (十鼓/文)

 

 

 

宋琳(1959-)。生于厦门,祖籍宁德。著有诗集《城市人》、《断片与骊歌》、《城墙与落日》等。

 

音乐山谷

 

走过喧嚣和白日的城市

需要宁静,宁静得象一座山谷

灿烂的音乐雨

洒满很多花篮般芬芳的心

并从眼睛里流出一片晴空

涂抹黄昏

 

我来到阳台

眼睫弹净一副街景

小提琴倾斜四条瀑布

投影长颈鹿般修长的建筑

鸽子从广场的喷泉边飞来

星星般簇拥在我周围

呢喃地拣拾音符

 

我用音乐

为城市堆垒一座环形山

 

我请南方椰林来这里居住

一遍遍地叙述海洋

叙述昨日风暴

涌浪拍打静静低垂的帘幕

北方啊,你的雪橇

向我的山谷滑来吧

给城市的孩子载来鹅毛雪

和森林公主

 

我邀约所有的公民都到梧桐树下

在我年轻旋律的沐浴中

跳起霓裳羽衣及飞天之舞

少女的小伞旋转着

开成一朵朵梦幻形的蘑菇

情人相依偎如藤状植物

 

愿城市成为音乐山谷

所有嘈杂和哀怨都在这里消失

当夕阳象乐曲的最后一个休止符

被我的琴弓抹去

我不愿告诉谁

山里面还有一座坟墓

静静地睡着我的过去

那时,我是一名流浪歌手

 

(选自《当代大学生抒情诗》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赏析]

这是宋琳早期的代表作品,尚属于“青春写作”,内蕴着对未来生活的祈愿和憧憬——“愿城市成为音乐山谷”。从创作手法上来看,基本上属于浪漫主义兼象征主义一路,或许还受到朦胧诗人舒婷、顾城的某些影响。其实这些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诗歌文本本身的含金量,重要的是这个文本留下了八十年代早期校园诗歌的青春记忆。作为上海华东师大夏雨诗社的第一任社长,宋琳以他那善良的情怀,兄长般关爱的目光,甚至于沉静的俊秀的艺术家的形象,成为丽娃河边夏雨岛上鸣唱的夜莺,他的声音穿越了一个时代的喧嚣……

(谭纪文/文)

 

 

 

彭邦桢(1919——2003),美国籍汉语诗人,祖籍湖北黄陂。著有诗集《载着歌的船》、《诗玫瑰的花园》、《花叫》等,评论集《诗的鉴赏》。

 

 

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个在水里

—个在天上

 

1977年耶诞夜于纽约

(选自彭邦桢诗集)

 

[赏析]

此诗作于1977年的耶诞夜,西方国家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两年前56岁的诗人彭邦桢阔别令人怀念的故乡母亲的怀抱移居于美国这片异乡的土地上。两年后的夜晚,诗人用饱含深情的笔对月抒怀,写下这首怀乡之诗《月之故乡》。

“月亮”这一意象早已深深印刻在每个游子心中,每个国人心里。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谓是对月思乡的开山之作。苏轼也曾咏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怀乡佳句。此时的月依旧是是李白看见过的那轮月亮,依然是苏轼歌咏过的那轮明月。但它却比李白的月亮更深情,比苏轼的月亮更明亮。

首句“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开篇“两个月亮”突破了传统对诗作中一个月亮的写法,新颖富有创意。而结合诗人的身世便不难理解这一意象,诗人祖籍湖北,一九四九年去台湾,而后移居美国。此句真切地抒发了诗人对大陆和台湾的怀念之情,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天上的月是实际存在的月亮,是月亮的实体;水里的月,是天上月的倒影,是月的幻影;天上的月远在天边,遥不可及,水里的月近在眼前,却虚不可触。这一“实”一“虚”一“远”一“近”的对比开阔了意境,拉大了空间感距离感。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水是天的镜子,水中的月是天上月的倒影。反过来说,天也是水的镜子,天上的月是水中月的影像。此句如梦似幻,将远与近,虚与实相互转化。如果说天上的月是实际的故乡,水中的月是诗人心中的故乡,那么此刻天上月与水中月的融合则消融了遥远的空间感,在朦胧的月光下,魂牵梦萦中,现实的故乡和心中的故乡合二为一,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低头看到“水中月” ,抬头望着“天上月” ,水中月在水中,天上月在天上。回到现实,此时的“月亮”依旧一分为二,这一“近”一“远”又拉大了时空距离感。两个故乡依旧远在天边,遥不可及,而心中的故乡虽近在咫尺,却如水中月,虚不可触,反复吟咏中,抒发了思乡的愁苦和无奈。

此诗对月抒怀,却不仅仅是思乡的佳作,其中“远近虚实”的对立转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人生亦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秦婕[学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