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刀双11:汉语新诗鉴赏(65)林婉瑜?梅雨?麦芒?沙鸥?王统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3:00:00

汉语新诗鉴赏之六十五

林婉瑜/梅雨/麦芒/沙鸥/王统照

 

 

 

 

林婉瑜(1977- ),本名林佳谕。台湾女诗人,生于台中市。著有诗集《索爱练习》、《刚刚发生的事》等。

 

雾中

 

落下以后

我才发现自己

是一片黄色的叶面

 

树木垂萎以后

我才发现

自己是秋天

 

走错了楼层

仍然能够

使用同一把钥匙开门

 

开错了房门

仍然熟练地

亲吻床上的陌生人

 

朝向南走

冰河缓缓地化解

成水,沸腾

朝向西走

日头不再

下落

 

那一日

我们的内部

全起了大雾

诗人从衬衫口袋取出

最深沉的暗喻

试图擦去水气

 

(选自2002年4月17日《联合报》副刊)

 

[赏析]

“雾”是水气蒸发的大量聚集,上升成为云,下降则冷凝为露珠。人在“雾中”,不辨位置方向,总得试图突破,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环境甚至不同的心情下,都有可能被浓度相左湿冷有别乃至色泽绝然迥异的雾所包围。按此诗所述,有的是“身分认同的雾”,有的“岁月催人的雾”、有的“地理氛围的雾”、有的“情感迷团的雾”、乃至“晦涩诗升腾的雾”。而诗中所用“才发现”、“仍然”、“不再”、“试图”等字眼,都表现了我或我们的困惑都只是一时的,即使所遇非人非时非地非诗,均可安然面对,连冰河也沸,日不落两,则无事不可转圜。作者以浅语传达了个人深刻的处世哲学。 (白灵/文)

 

 

 

梅雨,湖北仙桃人。60后诗人。诗作散见各大报刊。

 

雀泛

 

麻雀又名北国鸟,嘉宾,户巴拉,老家贼,照夜,家巧儿

你祖坟埋得好,有望看到白麻雀。但麻雀变凤凰

麻雀变王妃,麻雀要革命,麻雀牌

 

……这类事,看信仰,看兴趣有多么没趣。个见。多批

 

1958年,列为四害之一

世上最高效的政府,动员国民

掏窝,捕打,敲锣,打鼓,放鞭炮……很多先烈

累得坠地而死。农药,也趁机洗劫,洗出一个《寂静的春天》

 

这种雄鸟褐红、雌鸟橄榄褐色的

小个子英雄,出现在我视野,不是因为它们活泼,好奇心强

不搞计划生育,而是有个美女诗人,写了一系列麻雀诗

关于麻雀的诗,作为鸿鹄的一种俯视

 

一种低空作业。我喜欢麻雀,它们从不离群索居

在谷物成熟的秋季,几百只,几千只

几万只像蝗虫乍起,像枯叶乍落,学究们称之为雀泛

 

即便在冬季十几只,几十只,在雪地里徒劳地留下脚印

也比我的诗句消失得慢些。屠格涅夫的麻雀

一只大狗也不能让它退却

 

老舍的麻雀,那小生灵,想必有了第72代孙

或抱马克·吐温腿子叫爸爸的野百合吧

 

  ----2011年4月11日

(选自:梅雨新浪博客)

 

[赏析]

读梅雨老师这首《雀泛》诗歌,感之饶有趣味,整首诗歌介入故事化和半戏剧化的情节流动,用非意象铺叙的手法,以语象诗意地贴近几个史实和经典片段飞翔;在飞翔的状态下,沉稳地引入意绪的思考。细细品来,其诗歌技法也是可圈可点的。第一段,引入一个时代的背景,用反讥的手法,道出了小麻雀的“遭遇”,一句“洗出一个《寂静的春天》……”显现了那个时代的愚昧和无知的官僚,其嘲讽多么深刻啊!这种非意象故事化的铺叙和隐藏的嘲讽技法,闪避了意象手法通常的空泛感,克服了意象诗无法处理世间日常复杂事物的短处。第二段,用“小个子英雄,出现在我视野,不是因为它们活泼,好奇心强……”,道出了写《雀泛》的缘由,告知了小小麻雀的鸿鹄之志;“一个美女诗人,写了一系列麻雀诗”,是诗歌所具有的小故事戏剧化闪现,使读者有一种阅读寻觅的轻松快意,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之一。第三段,作者继续以非意象的铺叙,“我喜欢麻雀,它们从不离群索居……”赞美了麻雀的可爱可敬之处,“它们从不离群索居”、“屠格涅夫的麻雀,一只大狗也不能让它退却”等等,其语象、事象的呈现了意绪的底蕴,可见其作者的知识面和独特的视角。当然,读到尾部,似乎有弱化的疑惑?那“马克·吐温腿子叫爸爸的野百合”意指是什么呢?这里又掩藏是什么?这就留给大家思考吧。但,不管如何,这不失这首诗歌整体高度,它给予了我们关于意象与非意象以及诗歌故事半戏剧化表达的思考,如何克服意象手法处理日常复杂事物的空泛,以及非意象诗如何介入语象、事象的手法,避免陷入“口水语言”弊处等等。使我们更深刻懂得诗歌技艺“在诗技之外”,诗歌笔触沉稳、趣味性、知识面等蕴含在大世界、大宇宙中的生态自然文学观念。  (笔峰/文)

 

 

 

麦芒(1942—),本名艾继飞,又名艾飞,云南人。著有诗集《麦芒抒情诗选》等。

 

 

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

 

(选自1979年10月号《诗刊》)

 

[赏析]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第一部《吉尼斯纪录大全》187页赫然刊登着诗人麦芒有关“内容最短的版权诉讼”的条例。诗人踩着一行诗登上了吉尼斯。

这还得从头道来,麦芒是云南诗人。1975年的一天,他途经四川泸洲,时逢大雾,写下了《雾》一诗。据说原诗很长,定稿时只取了最后一行,成为一首9字诗。

1979年,《雾》转送到了刚平反回北京不久的艾青手里,艾青推荐给《诗刊》,同年10月号《诗刊》发表了。不久在诗坛上引起争议,正方说《雾》是好诗,反方说《雾》不是诗。不过至今还没有找到“仲裁委员会”。

1988年,湖南美术出版社编辑1989年元旦贺年卡,未经作者许可,擅自采用了《雾》。麦芒发现后,起诉追究其版权侵权法律责任。经过近3年的“南征北战”,终于获得了1000元赔偿金。有“数学差生”计算,《雾》每个字“稿酬”高达110元,颇算世界高稿酬之最。

麦芒官司一胜,声名大噪。当地县人民政府把他安排到政府工作,改写了他的农村户口的历史,一时在无业作者之间发生了“大地震”。

绕了一个大圈子,好像尽在说废话。不,这恰恰是《雾》的宝贵的价值所在。一首9字诗,力挺你必胜。既是你遇到天大的蒙辱,只要你勇于再朝前跨进一步,便会踏入太阳光芒四射的新天地。

可见,兵不厌诈,诗不厌短,人不厌辱。  (李黑/文,李黑推荐)

 

 

 

沙鸥(1922-1994),本名王世达。重庆市人。著有诗集《农村的歌》、《情诗》等31种,诗论集4种。

 

新 月

 

新月弯弯,

象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选自《鸭绿江》,1980年9月)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诗。戴达先生在评析这首诗时说:“沙鸥仿佛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所描述的那个连做梦也不忘归家的‘扁舟子’。”作者抬头望月,一轮新月挂在天边,月亮弯弯似小船,船儿载我归去吧,去看看故乡的春天,去看看我的心上人,若她睡着了,让我在她的梦中靠岸。

古往今来很多怀乡诗作都以“明月”作为意象,月亮似乎已经成为故乡的代名词。前两节作者看到弯弯的新月,心头荡起无限的思念,顺借似小船一般的新月,“越过万水千山”,归故乡。后两节描写“回到故乡”“看到的”景色,“故乡正是春天”,那里有“花香”,有“夜暖”,还有“你”,“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至此归乡之途有了落脚点,思念故乡,那是因为思念“你”啊!

诗歌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故乡的景色描绘得安详静谧,为自己的思乡愁绪营造出浪漫的氛围,使读者沉浸其中,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故乡,自己的亲人。至此,诗人与读者达成共鸣,思乡情绪得以宣泄,完成了审美创造的过程。    (董剑钰/文)

 

 

 

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著有《王统照诗选》等。

 

正是江南好风景

 

正是江南好风景:

几千里的绿芜铺成血茵,

流血飞弹消毁了柔梦般村镇,

耻恨印记烙在每个男女的面纹,

春风,吹散开多少流亡哀训?

 

正是江南好风景:

桃花血湮没了儿女的碎身,

江流中,腐尸饱涨着怨愤,

火光,远方,近处高烧着红云,

春风,再不肯传送燕雏清音。

 

正是江南好风景:

到处都弥满搏战尘昏,

一线游丝粘不到游春人的足跟。

朋友,四月天还觉春困?

你,卧在你的国土,

也有你的家乡,你的知亲?

 

 

正是江南好风景:

遍山野一片“秋烧”春痕,

谁的梦还牵含着水软山温?

祭钟从高空撞动,滴血红殷,

你,听清否?这钟声——

可还为江南的春日晨昏?

 

 

一九三八年春末

(选自《王统照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赏析]

这首诗题目所唤起的想象,是江南春天美好的景象:桃花盛开,绿草成茵,这种动人春色也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然而“七七”事变后,美丽的江南遭到日军铁蹄的蹂躏,“生活于这样苦难的时代,也就是使每个人受到严重考验的时代里,无论在什么地方,所见、闻、思、感的是何等对象,谁能默然无动于衷?”(王统照《江南曲自序》)《正是江南好风景》扣住了1938年春季的时代特点,以江南为背景展开了构思和描写。

全诗由四个诗节组成,每一节首句都用“正是江南好风景”领起,而诗人具体写的却是一幅幅凄惨可怖的景象,“正是江南好风景”一句的反复吟唱,是一句悲愤的反语。

诗歌的第一、二节主要写日军侵华战争给江南村镇带来的种种灾难,诗人以简洁的笔法,勾勒出种种令人痛心疾首的惨象,“绿芜铺成血茵”、“桃花血湮没了儿女的碎身”这两句形象地表现了血染江南的现实,在一片血光中诗人看到“烙在男女面纹上的耻恨”、“饱涨着怨愤的死尸”,虚实相映的描述控诉了日本侵略者杀人放火的罪行,表现了人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在前两节诗中“春风”只“吹散流亡的哀讯”,“再不肯传递燕雏清音”,原本和煦的春风显得十分冷飒无情。诗人笔下江南春天的草、花、云、风、村镇,在战争中都不再像从前一样是“柔梦般”的景致。

第三节和第四节,诗人从对痛苦和灾难的描述,转向激发人民的斗志的陈词。“朋友,四月天长还觉春困?”、“谁的梦还牵含着水暖山温?”,由“睡”到“梦”层层递进的诘问,呼唤人们觉醒、抗争,最后一节“祭钟从高空撞动,滴血红殷”,既写出生者对死者的悼念,也写出死者对生者的警示,“你,听清否,这钟声——可还为江南的春日晨昏?”进一步表明如今的钟声已不是昔日江南的暮鼓晨钟,荡出悠扬之音,而成为激励人们保卫家园的战斗指令。

王统照抗战时期的大部分诗歌风格浓烈而又明快,凝炼而又生动。这些诗歌以热烈雄壮的爱国激情,启示、召唤着人民奋起抗战。我们从《正是江南好风景》里,能大体窥见作者这类诗的特色。  (许婧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