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玉传读书笔记:梁彦军:国家富强与贫弱的主要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3:30:56
作者:梁彦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25
国家富强与贫弱的主要原因
梁彦军
关键词:国家、富强、原因
一、经济学里最重要的深奥的理论
说“国家富强与贫弱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学里最重要的理论,恐怕不会有多少人有太大的争执。因为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是人们最盼望的事。人们会认为谁将此问题论证清楚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应授予他。
说它深奥,是至今学术界尚未有人系统揭示讲明国家富强和贫弱的原因。现在学界对国富的原因研究和认识,仍停留在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认识水平。[1]近现代经济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认识,进展甚微。现今经济学教科书里没有这方面的论述。比如,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科书中[2]找不到这方面的论述。从目前经济学最流行的教科书:萨谬尔森的《经济学》中也找不到有关的论述。[3]
这个问题是否是人人皆知,经济学里不需要讲了?非也!许多人极想知道它的答案。如上世纪60年代东南亚一个不小的国家元首曾经问计美国总统,(各国政治家无不想将自己国家建成富强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人们总希望在美国找到国家富强之道。历史上曾不止一两个国家的政治家、学者,用类似下面的话到美国问计。)说:“某观美国与本国,觉得美国人并不比我国人民聪明勤劳,反而感到贵国人淳厚得傻呼呼,追求享乐,不如我国人民勤劳。为什么你们国家生产的财富多、国家富强,我们贫弱呢?”美国总统答:“美国人民与贵国人民是一样的聪明和有智慧,勤劳方面确实如你所言,美国人确实比不上贵国民众和很多国家的民众。差别可能在社会制度。这个问题由学者来解答可能更好。”美国总统不能解答这个问题,就交给学者了。学者回答了吗?可能回答了。但学者讲的肯定不怎么样。因为并未使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消除贫困、社会动荡、动乱,成为富裕富强的国家。
说它深奥,其实也就那一个弯弯,这一个弯弯使人们产生重大错误认识。一旦将它讲明白了,讲得人们懂了,它也就不深奥了。不过要让人纠正错误认识,必得一步步推理、严格论证,才能让人们认识错误接受真理。否则,如果在论文前用内容提要简单讲出真理时,人们会把真理当成谬误。为了让读者基本全面弄清楚这个问题,本文全面展开系统论证这个问题。
二、国家富强的概念
国家的概念是地理概念不是政权概念,是指一个地区的社会和人民的整体。由常识可知,一个国家富往往强,一个国家贫往往弱。反过来讲一个国家强往往是因为这个国家拥有充足的财富,一个国家弱这个国家财富必定相当贫乏。因而富与强相联,贫与弱相联,富强与贫弱相对。
不过本文所讲富强主要在于富,并且本文的国家富强概念包含时间维度,它是说长期持久的。各个国家都会出现富裕,但有些国家的富裕时间短,20—30年就完结了,接着又出现持续经济衰退,导致贫弱。象中国汉、唐、明、清朝代,都曾出现了这种情况,都出现过富强时期,但过了富强时期,社会开始出现经济衰退,民众生活愈来愈差。最后导致内乱战乱,国家变得贫弱,遭受外族入侵欺凌。[4]象菲律宾60—70年代经济蓬勃发展,民众富裕,曾被当时知识界的人认为有希望成为世界富强的国家。但现在当地经济状况较差,失业率20%,工资很低。许多人食不果腹,无法正常生存,导致许多人或出国当仆人佣人谋生,或铤而走险,在国内靠非法活动来维生。贫困导致菲律宾穷人跟着革命党人与菲政府军进行游击战争。像菲律宾这样情况的国家,在东南亚、南美洲、非洲都有。
本文所说的国家富强概念是说国家地区的富裕时间能持续百年。当一个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百年,那么这个国家的工农业,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自然都会蓬勃发展,财富生产体系完整完善,实力自然强大。如果一个国家经济能稳定持续发展百年(只要不出现社会内战,波动式“经济危机”不算。它在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就说明这个国家具有了使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调节制衡机制,这个国家就能有更长的时间,几百年的稳定持续发展时间。这样的国家是本文要说明的富强国家。象美英国家从19世纪经济发展就使社会富裕,民众生活安定,100多年来都是世界上富裕强盛的国家,至今仍无贫弱衰败迹象,象日本自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至今也有70多年,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强国,至今尚无贫弱衰败的迹象。说明日本也具有使社会经济稳定持久发展的机制。
三、使国家富强与贫弱的基础原因
1、使国家富强的基础原因分析
使国家财富充实的原因无外乎两方面:(1)上天恩赐;(2)人民自己生产创造。
(1)上天恩赐:
财富要靠上天的恩赐,假如上天赐予这个地区的民众足够多的土地,足够丰富的物产(足够多样的资源,足够数量的贮量),那么这个国家的民众就能享受到富裕的生活。象科威特、沙特阿拉伯、文莱,由于其国土下埋藏巨量石油,开采出来就能变成钱,就能给国民换来各种各样的财富,就能让其民众过上富裕的生活。不过上天优厚的恩赐会使人变的懒惰,好逸恶劳,这将严重影响财富的生产创造。会对国家富强产生很不利的影响。因而上天恩赐过于优厚富裕的国家,往往并不真富裕富强,因为有些财富是钱买不来的,它们又没有完善的门类齐全的国民财富生产体系,它们不可能真正持久富强。
(2)人民生产创造
上天恩赐的资源,大多数还要靠人们的劳动改造,才能成为实用有价值的财富。这点人们都明白。人们不仅明白这点,而且清楚明白资源贫乏可以通过人的劳动创造改变,象日本、南朝鲜资源贫乏,是靠本国民众的勤奋工作,使得本国相当富裕强盛。人们清楚明白劳动创造对国家富强起主要作用。也就是“人胜天”,因此本文就不多讲了。
2、影响人们生产创造财富的因素
影响人们生产创造财富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有两个:(1)是人的生产创造积极性;(2)是生产知识。
(1)生产创造积极性
人的生产创造积极性对财富的生产至关重要。如果人们不愿意生产劳动,那么生产的财富数量和质量就会大幅下降,甚至会使生产的数量不能满足社会的最低生存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财富贫乏,缺吃少穿,发生饥荒饿死人的情况。
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因为人都多多少少有好逸恶劳和自私的禀性,如果人们劳动创造的财富仅仅是供别人享用,而与自身无关。那么人是不愿为此多付出劳动的。即使被别人逼迫生产劳动(如:封建奴隶社会中的奴隶),他会用自己的智慧来对抗,使劳动付出的尽可能少。这时劳动者的智慧用到生产的反方向,他们会使生产物很少,甚至会使生产停顿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生产效率极低,社会财富贫乏。象中国改革开放前,前苏联和现在北朝鲜的财富贫乏状况,就是这种因素造成的。
怎样让人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那就是让生产者的劳动付出与他的收益挂起钩来,也就是按劳分配。
纯粹地一点不按劳分配的社会生产关系在现实中是没有的,也就是一点不与生产者利益联系的生产关系是没有的。在中国改革前、北朝鲜,它是与权位和附在其上的物质利益相联系。干好了可以升官,和得到附在其上的权利、利益。但这种联系,兑付期过长,会经常作废,因而不能及时提高人们的积极性。这样就造成这些国家财富贫乏的状况。
由此,绝大多数人都懂得:要想提高人们的生产创造积极性,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将人们的劳动表现与他的收益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就能迅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社会财富就能巨量生产出来。针对中国改革前社会生产效率长期低下,社会财富贫乏状况,中国政治家邓小平果断抛弃假马克思主义教条理论,实行政治改革——实行物质激励、按劳分配制度,实行市场经济制度。
实行按劳分配,必然实行生产者自主生产、自由竞争制度。所谓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实质就是生产者自主生产,自由竞争的制度,实行劳动与生产成果直接联系的按劳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生产劳动者(广义的生产劳动者,包括企业、政府)就要从事能产生最多成果,带来更多收益的工作和生产项目。如果生产管理者——政府限制他的生产岗位,生产范围,他就会问“凭什么收益高的生产岗位,生产经营项目只准他干,不准我做?难道他比我高一等,我比他低一等吗?难道我们实行的是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是啊,人是平等的。凭什么呢?不过他的生产技术能力强,产品质量高,你生产经营不过人家,会亏损的。”“我还没干,你还没让我干,你怎么知道我生产的产品质量比他差,效益差。我们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好的管理,生产的一定比他的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假如竞争失败我们愿意。我们自己承担。”面对生产劳动者积极争取努力,社会生产管理者没道理限制,也限制不住生产者的生产范围,也只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
关于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利用物质奖励、价格机制(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的问题,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又名《国富论》)一书中,给予了相当系统的阐述。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论贡献,卓越成就,使他得到了经济学的奠基者的尊荣。虽然本论文与亚当·斯密在论述目标方面有所不同,(亚当·斯密要讲的是劳动者创造了财富,意在反封建,提高劳动者(资本家,工人)的社会地位。当时欧洲劳动者的地位低于强盗、要饭的,人们当时宁愿当强盗当要饭的,也不愿生产劳动。)[5]语言环境有差异,用不同的语言表述,但理论核心是一致一样的。亚当·斯密首先正确地阐述了这一理论问题。
(2)生产知识
人要生产高质量的财富,仅仅只有积极性是不够地,还要懂得怎样生产,还要有生产技术知识。对生产知识在创造财富的重要作用,人们是有充分的正确的认识。由此象中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非常尊师重教,不仅是现代,历史上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是如此。象美国,在第一批登陆美洲大陆的移民,开始在美洲大陆艰难生存的第一年(极其艰难,由于缺乏食物、御寒物资,缺医少药,使得40%移民饿冻病死),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幸福生活,开办了哈佛学校。哈佛学校向子孙传授了人类的知识,避免了其子孙丢失人类的知识,保证了其子孙拥有人类优秀的文化和生产技术知识,造就了建立美国的人民。因此可以说是哈佛造就了美国。
当今世界,人们普遍认识到知识对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教育兴国”“科技兴国”是人们的共识。
3、使国家贫弱的神秘因素、主要原因
前面讲了使国家富强与贫弱的基础原因,不过上述原因多数人已经基本认识清了,只有少数人被另一些东西迷惑,有糊涂认识。比如生产积极性原因,象中国、北朝鲜的政治领导人在过去认识不清,导致国家政策偏差,导致财富贫乏。中国改革后,实行按劳分配,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财富迅速增加,人民迅速富裕起来。最近据传金正日访问中国,看到中国改革后经济蓬勃发展。决定回去进行政治改革,决心将北朝鲜建成人民富裕的国家。
生产积极性原因人们比较容易认识清楚,因而由生产积极性不足,导致国家贫弱也就时间不会长。人在这个问题上有糊涂认识毕竟是少数,它只能对个别国家有影响,它对个别国家是主要原因,但不会对相当多的国家起作用。由于大多数人都懂得要想使社会能生产出丰富的财富,就要实行按劳分配,实行市场经济制度;要使人们拥有生产知识。因而现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重视知识教育。现今世界90%以上的国家都如此。因而生产积极性不是导致国家贫弱的普遍的原因。
可是在按照同样道理来办,有些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发展;而有些国家出现经济不能正常发展,出现经济状态恶化,也就是出现这样的现象。
(1)工厂企业生产的东西多的卖不出去,企业不能正常生产导致企业停工、停产,甚至倒闭关门,大量工人找不到工作。
(2)社会上许多人非常贫困,缺乏最基本的生活物质,缺吃少穿,住在最简陋,没有清洁饮水的地方。
(3)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政府缺乏或者说丧失财力物力来解决居民最低生活的能力,和帮助扶持企业正常生产的能力。甚至丧失维持社会治安的能力。
在这些国家出现这种经济状况不是短暂的能好转的,而是持续地不断恶化的,最终导致广大贫苦的民众起来用暴力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政府为维持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用暴力镇压这种行动,最终导致大规模内战。内战不仅使国内财富大规模消耗、破坏,而且导致各行各业不能正常生产,使得国家财富极端贫乏,变成十分贫弱的国家。象现今世界南半球的一些国家。如埃塞俄比亚,刚果、菲律宾、缅甸、哥伦比亚、海地。
为什么按上述同样的道理制定的政治制度,实行的结果却如此不一样。一部分国家走向了富强,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富,很穷呢?这里肯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神秘因素在起作用。这个神秘因素是使很多国家不富的原因,由于它是使很多国家贫弱的原因,所以它是真正使国家富强与贫弱的主要原因。
本文就是揭示讲解它的。
四、社会经济正常生产运行的条件
1、社会生产正常运行的最基本公式
企业生产要想正常运行,必须将生产的东西都得基本销售出去,这是最基本的。也就是:生产=销售。同理社会生产要正常运行,那么社会生产的东西都得消费掉,也就是生产的东西都得卖掉。所以社会生产正常运行的基本公式:
生产=消费
如果生产与消费不相等,差距大,或者说消费下降,远小于生产了,社会上一部分人或企业将不能生产,社会生产大量停下。财富无法生产,社会就变贫穷。
怎么样才能使生产=消费呢?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让·萨伊从理论上论述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所有的生产者加起来,也等于所有的消费者,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多少财富,增长多少价值,那么消费者就相应拥有多少财富,增加多大的购买力。生产恒等于消费(生产≡消费)。[6]因此他认为虽然某个企业会因为产品不对路,卖不出去,但在市场的引导下经过产业调整,改变生产方向和品种,仍会自动达到生产=消费,社会生产能自动保持正常运行状态。这种认识现在仍然被众多经济学家(主流)认可。他们在每次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总是抛出这种理论,来向世人解说。此理论是“宽心丸”、“安神药”,对掌管国家经济的政治家起宽心作用,安神作用。
然而,经济学家萨伊虽然给政治家宽心了,安神了,却并不能就让企业的产品顺利卖出去,市场并不能自动地调节得使所有企业的产品顺利卖出去。不仅不能让原来产品卖得不好的企业产品卖得更好,反而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卖不动。造成大量企业停产破产,工人失业,情况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无法生存生活,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激烈。于是在萨伊去世不久,爆发了席卷欧洲的大革命(1848年欧洲大革命),于是产生了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理论。
客观地讲萨伊认识到生产=消费是一项了不起的学术贡献,认识到生产=消费客观存在性。也就是说可以不存在生产的财富的价值多得消费不了,几亿、几十亿能消费掉,几百亿、几千亿能消费掉,几万、几十万仍然能消费掉,生产再多价值的商品都可以消费掉,这都是可以的。不存在消费不了,不存在生产价值多了社会生产就不能再生产,就只有停产。
他的错误是想当然推论市场能自动调节使生产=消费,而不是从社会实际中得出该结论,他犯的是把主观想象当成了科学真理,而不是从客观实际中寻找科学真理。他把可以存在的东西当成普遍存在的东西。
想象推理的生产与消费是一回事,实际生产与消费又是另一回事,现实社会中有些时期生产与消费同步增长,生产=消费,社会生产正常运行,有些时期消费大幅下降,生产≠消费,社会生产不能正常运行。是什么导致这两种状态?
2、造成社会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生产链断裂”
社会不能正常生产,社会财富就无法大量生产,社会财富无法正常生产,社会必然贫穷,社会就必然富强不起来。造成一个社会生产不能正常运行,或者说一个社会生产效率最低下的状态是生产链断裂。一部机器生产效率最低下的状态,也就是机器停机死机。停机绝对都可以说是机器内部的主要工作运动链断了。虽然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机械传动链断了,电路断了,油路断了,但都可以用揭示其严重问题本质的一句话来说明“生产工作链断了”。社会经济运动,同样也类似一部大的机器,它也存在着生产链,一旦它的生产链断了,这部经济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行,社会处于生产效率最低下的状态。虽然社会经济这部大机器不象物理机器一样会停机死机,但它局部停涉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有学者说,造成社会生产效率高低的原因是交易费用,认为生产交易费用高一点,社会大贫;低一点,社会大富,这个学者认识事物能力实在太差。)
造成社会经济机器生产链断裂的原因也有多种,如自然灾害、社会分裂、战乱。
自然灾害型如暴雨,冲毁阻断交通。不过自然灾害在广大劳动生产者的共同努力下,能迅速恢复正常生产,因而自然灾害造成的问题是时间最短,几天,个把月,数额最小,几亿元几十亿元损失。
社会分裂型:如苏联分裂,南斯拉夫分裂。造成原苏联地区,原南斯拉夫地区的许多企业无法与原材料供应企业、产品销售企业进行正常贸易。一家企业因原料、销路缺乏,停产减产,就连带几家几十家甚至几百家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由此大量企业因此陷入严重经济困境,最终对原苏联地区原南斯拉夫地区的经济造成灾难性毁灭性打击。如马其顿共和国从南斯拉夫分裂出来,当时生产下降40%,这种情况会对社会分裂的国家或地区造成一年—几年的影响。当时对原苏联地区经济造成几千—几万亿元以上的损失。给原苏联地区经济毁灭性打击。
战乱型:战乱必然造成交通阻断,必然导致社会分裂,它不仅导致生产不能正常进行,还大量广泛破坏价值量大的生产设施,基础设施,其危害非常严重。战乱,视其范围大小和时间长短,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范围大、时间长的战乱对国家地区的经济危害又比社会分裂严重十倍、百倍。如中国清朝时期出现的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和清朝灭亡后军阀内战与日本侵略中国。
战乱是危害极大的,但它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一种人们还不甚了解的“分配病原”型生产链断裂或叫“分配不合理”型生产链断裂。它危害社会生产程度大大超过战乱,它作用时间特长,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战乱又常是由它引发的。
五、市场经济制度的特性
a、市场经济制度的本质内含是将生产者的劳动表现与劳动收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政治经济制度;是运用“让生产者为谋求自己私利收益最大化而努力生产劳动,达到客观为社会生产数量尽可能多,质量尽可能高的财富”的原理,来实现调动生产劳动积极性,来实现生产出丰富财富的目的制度。也就是让生产者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
b、实现劳动表现与劳动收益密切联系的生产制度,就必然出现生产劳动者要争取收益高的生产项目。这样生产管理者——政府用行政力量管制限制生产劳动者的生产岗位、项目(即将某些生产者限制在低收益的生产项目),既没道理,也限制不住。最终政府将放开管制限制,实行生产者自愿选择,自主经营,自由竞争的生产制度,形成生产者平等自由的生产制度。这也是很多人赞扬追求这种生产制度的根本原因。
c、于是形成生产者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生产者根据产品市场的大小,价格的高低来决定。也就是生产管理者——政府“看得见的手”不管了,由“看不见的手”——市场之手来管。
d、由于生产者的实力差别(智力、资金、技术、社会关系),实行自由竞争,必然导致生产的经营结果的差别,导致贫富分化。社会财富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会形成聚集状态。即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也就是贫富分化愈来愈严重的变化趋势。
六、导致(市场经济制度下)生产链断裂的两个因素
1、生产挤出,消费挤出
市场经济制度是自由竞争的生产制度,是按劳分配的生产制度,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很高。生产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进行生产,人们改进技术,改进工艺,使得各类财富能高质量高速度地生产出来,各类产品生产的越来越多,不仅能满足社会所有人的需要,而且数量会超出社会需要。这样就必然出现一部分数量的产品卖不出去。谁的产品卖不出去,谁就无法再生产,就得停产、转产。如果不能顺利转产,这些生产者就无法生产,就没有工作,就形成失业。这种现象经济学术语叫“生产挤出”。企业停产,工人下岗失业,没有收入(或收入锐减),必然造成失业者各项消费大幅减小。这样就造成社会总消费减少。这种现象,经济学术语叫“消费挤出”。
在市场经济制度初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社会经济不发达,财富品种少的时期),这时,在某个产品生产中被挤出的生产者能很快找到新的生产项目,生产新的产品。这时不仅不会发生生产挤出,消费挤出,而且会使社会财富品种更加多样化,丰富起来。使社会生活更加舒适、美好。但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中期,也就是各种产品都丰富起来了。这时被挤出的生产者就一时很难再找到新的生产项目,形成生产挤出、消费挤出。当市场经济发展到后期,生产挤出、消费挤出大量涌现。这时社会生产就不能正常生产,一方面市场低迷,生产者无法生产;另一方面,大量没法正常生活的有些人,开始用非法手段来谋生,社会治安恶化,开始破坏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使合法正常生产者难以正常生产。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无法正常生存的人们和不满这种社会状况的人最终要结成同盟,反抗现存的政治经济秩序。如果这时社会统治者用暴力镇压反抗,同盟被逼将组成军事力量对抗,社会就要爆发内乱、内战。
这种状况是纯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必然规律。要想消除这种状况,就只有靠社会生产管理者——政府看得见的手来解决。
2、不合理的分配
所谓合理与否,是说如果财富分配能使社会生产正常运行,就是合理的;如果财富分配导致社会生产不能正常运行就是不合理。是以能否使社会生产正常运行为标准。
经济学家萨伊,论证生产恒等于消费,但抹去了其中重要的一环,不考虑生产分配状况对消费的影响。其抽象数学公式是对的。但这个数学公式,是不符合实际的理论,也就不具多少真理性。实际上生产分配状况对消费影响很大,可对消费的实际大小起决定作用。
(一)生产分配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
生产分配也叫直接分配,也叫初级分配。生产分配就是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者对产品生产收益进行分配。说白了就是企业资本家拿取利润,高管、技术人员、普通工人拿工资和相应的福利(以下简称工资),来分配企业生产中赚的钱。
在生产中参与生产分配的大致可归结五种人:资本家拿取生产利润;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技术人员拿高工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一般技术人员拿中等工资;普通生产工人拿低工资;社会管理者通过财政税收分得一部分。这五种收入状况的人在社会上占总生产者的比例为:能获取高额利润的资本家约占1%(小业主虽然在社会上人数不少,名义上也叫资本家,但他们是主要靠自己劳动,又身处充分竞争性行业,收入较低,有的收入比大工厂的工人还低,根据他们实际收入状况划归低收入普通劳动者);拿高工资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比例1—5%;拿中等收入的人员占10—20%;低收入普通劳动者占70%以上。
前四种收入的人收入状况将给社会生产带来什么影响?我们讲三种收入状况,来分析收入状况会对社会生产产生什么影响。
a、分配差距较小的情况:在分配差距较小的情况下,人们收入差距较小,各种人的消费相对趋同,高级消费品少有购买,低级消费品少人问津,这样不利于社会生产多样化这种状况不利社会生产。不过这种收入分配状况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是很少出现的。
b、收入分配差距合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们收入,人们的消费能力不同,人们的消费有差别,有要求高级较高级的产品,也有要求低级较低级的产品。这种多样的需求促使人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出丰富的产品,刺激经济迅速发展。
C、收入分配差距很大不合理的情况。这种状况也是本文重点要讲解的。当收入差距很大,也就是资本家和企业高管高技将大部分生产收入占为己有,中管中技拿正常收入,普通劳动者只能得到难以自身生存的收入。这种情况社会消费就将大幅下降萎缩。消费大幅下降萎缩,工厂企业产品就卖不动,就必须限产、停产,社会生产、国民经济就将停滞、倒退。这点很容易解释。设想,当农业工人——佃农与地主这样分配土地产出,地主得50%,佃农得50%。佃农在扣除生产支出——种子、肥料、农机具、农药费用后,剩余的只能靠吃糠、吃野菜来维持生存了。哪还有钱去买鞋、买衣服,更别说买房、买汽车了。当制衣厂的普通工人领到的工钱,只能维持自己半饥半饱的生存状况,他哪还有钱去买鞋,买衣服。他们没钱只能自己搭窝棚居住。当70%的低收入普通工人仅能维持自己半饥半饱的生存状态,工厂生产的产品卖给谁去?产品卖不动,工人还干什么活?这种分配导致社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导致社会经济百业萧条。因此过多占有社会财富,是资产阶级(包括高管)的原罪。虽然资产阶级(包括高管)在生产过程中是守法,没有偷、骗、抢、杀人、放火等刑事犯罪,他们在经济交往中没有强迫胁迫别人,都是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没有任何刑事犯罪行为。但他们过多占有社会财富,仍然是极大的犯罪。他们导致社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导致广大民众极端贫困,导致社会因贫困引发各种刑事犯罪引发社会大规模动乱和国内战争。这种分配就是不合理的生产分配。
上述可不仅仅是设想,而是真实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实际,而且是经常出现的经济现实。现在给许多没经历过这种经济状况的人讲上述情况,包括很有知识和阅历的人,他们认为不可能不可想象。本人曾经给一个50岁的研究生学历的知识分子讲,“中国解放前佃农租地主的土地,地租是50%,借贷利率是春借一斗,夏还二斗,复利计算,年利率合800%。”他听后,认为怎么可能,绝不相信。我告诉他“鄂豫皖苏维埃政府为纠正左的政策——抢夺、没收地主土地,减少地主阶级对革命的反抗,让各生产阶级都安心生产,实行减租、减息。规定地租为收成40%。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解决国内阶级间矛盾,制定的重要的政治纲领为减租减息,规定地租为收成的35%。减租总不能只减2—3%吧?不信你可以去查。”[7]据有关资料,目前菲律宾的地租也达50%,工人工资很低,失业率20%,许多民众无法生存,无法正常生产劳动,无法维持生产经营。这是菲律宾国内持续出现动乱,游击战争的根源。
(二)不合理生产分配产生的原因
一说到生产分配不合理:地租太高,工人工资太低。资产阶级和高管就蛮有理地讲下面的话,地主说:“地租高,佃农们还争着租地,有些人还租不到。地租也不是我定的,我是按市场价格出租。”资本家说:“我是按劳动力市场价格给工人开工资。工资低,人们还争着来,很多人想争我厂的工作还争不上呢!”
地主资本家没说错,说的对。这不能怪某个资本家。他们都是按市场价格来进行经济交往,按土地市场价格出租耕地,按劳动力市场价格雇佣工人,付工人工资。佃农按土地市场价格争着租地,工人按劳动力市场价格争抢工厂的工作岗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工人(包含农民)有责任。工人为了争到使自己能生存生活的劳动机会,工人与工人之间展开竞争,竞争的重要手段就是降低出卖劳动力的价格。这种竞争有你死我活性质,得到的虽然活得不好,但有活路,得不到的要不停地寻找活路。竞争的结局当然是惨烈的,是工人以仅仅能维持自己最低生存条件拿到生产岗位。当然造成这种结局,地主资本家是有责任的,地主资本家看到这种竞争对自己十分有利,对劳动者之间的竞争给予积极推动,他们通过让劳动者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达到获利最大化。
(三)、关于劳动价格——工资与就业的关系理论
a、目前经济学理论给出的错误理论和错误解决思想
面对社会中出现工资太低(地租高就等于农民工资低)的现状,广大劳动者强烈要求资本家提高工资。资本家往往以自己是按市场价格公平付酬,生产经营状况不景气为由拒绝。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更是用“科学理论”——供求原理来为此辩护。说资产阶级不提高工资是对。说降低劳动力价格能增加劳动岗位,扩大就业。说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这些人不愿降低要价。说只要价格降到一定水平,所有的人都能找到工作。他们反对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法。由于这套理论打着科学的旗号,用的是供求原理,确实让很多人认为它有道理。 这套理论在经济学界,在社会上被普遍接受,这套理论也被许多国家政府和执政者接受,作为他们的经济政策、行政行为的根据。这些国家的政府和执政者要让市场价格机制自动解决。这些国家的政府和执政者对广大劳动者要求提高工资不予支持,对广大劳动者团结起来组织工会,争取提高工资,采取镇压政策——解散工会,迫害工运积极分子。[7]
这套错误理论最早产生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初期,据萨谬尔森[3]讲,是由世界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人口理论家马尔萨斯说出来的。[8]是他在论说人口理论时未经论证而当作真理、根据来讲的。[8]这套说词也就被经济学家们一代代传下来。虽然有个别经济学家认为其中有讹,但由于没有更强有力的论证、反驳,这套理论现在仍然被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信奉。
这套理论一是乱用供求原理;二是错误扩展个人找工作的经验。个人找工作的经验“较低的要价更容易找到工作”。扩展成所有的人要价低就都容易找到工作。这是合成谬误!都要价低与都要价高是一样的结果,实际是更差。由于它是来源于个人经验,此错误理论很容易被绝大多数人觉得它是对的,就接受它了。就象我们每个人感到太阳绕着地球转一样,于是“地心说”理论容易让人们觉得对。但它是不对的,但要让人们认识正确的“日心说”理论,那是多么不容易。
b、工资高低与就业关系的科学理论
劳动价格高低与劳动岗位的关系并不由劳动力价格来直接决定,或者说劳力价格直接对劳动岗位的供量不起多大作用,它影响甚微。劳动力的价格下降,资本家并不会多雇多少人。劳动价格上升、资本家也不会少雇多少人。佃农要价低,地主也增加不了多少土地供应。生产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会因为种子便宜了就多下种子。企业生产也不会因为劳动力便宜就多进人。企业生产工人需求数量,是根据生产线工作岗位和生产量决定。企业才不要闲人,人闲生事,没有任何生产管理人员会因为劳动力便宜就多进大量的人。生产管理人员只会用质优价廉的人替换质次价高的工作人员,而不会多进人。只要需要,只要能解决生产中重大问题,要价高的人也聘,不需要,要价低也不招。因此劳动力价格低并不能增加多少劳动岗位供应量,因而供求原理,也就是价格对劳动岗位的供求的直接作用甚小。
劳动力价格对劳动岗位供应量直接作用小,也就是低劳力价格不能使劳动岗位供应量增加多少。那么它的间接作用是怎样的?其实前面已经论述过,降工资将使社会消费降低,社会消费下降,将使社会生产下降,社会生产下降,将使社会需求的劳动工作岗位数量下降。这种关系,一系列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确定的。
比如在一个封闭的生产环境(也就是假定没有出口,也就是没有外部消费),普通劳动者工资下降10%,他们的消费同比下降10%,中级劳动者工资不变,消费不变,普通劳动者下降的收入都增加给了高管资本家,高管资本家增加收入,并不会同比消费食物、服装、住房、交通等等。增加消费是肯定的,但不会同比增加,大概会增加“增加部分”的40—50%,这样就使得社会总消费减少(普通劳动者工资)“下降部分”的50—60%。再假定原普通劳动者工资收入在生产分配中占50%,那么将造成社会总消费下降2.5—3%。消费下降2.5—3%,生产同比得下降2.5—3%。生产下降2.5 —3%将使大中企业减少2.5%—3%的生产岗位。
小生产者(小商贩,小农户等)的生产岗位数量受它影响是这样的,这种收入变动,对小生产者的收入额影响很大,因为小生产者的客户主要是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低收入群体,收入主要是为低收入群体服务获得。低收入普通劳动者工资下降10%,他们收入将减少10%。他们减少10%的收入,将会使其中一些人经营不下去,失去工作。高收入群体增加的收入不会使小生产者增加收入,会使他们收入下降。因为高收入者增加了收入,就会到更高档的地方消费,他们去高档商店、饭店酒店、美容店、娱乐消费场所。富人的钱在消费时向下层民众流动的很少,富人的钱在富人圈子里运动。要使富人的钱向下层民众流动,主要得靠生产中分配,给低收入阶层劳动者多分配,也就是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生产下降导致生产岗位减少,导致小生产者收入下降,将增加失业、无业、寻找新工作的人数,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使得寻找工作的人进一步降低工作报酬条件,使得资本家,企业生产管理人员能进一步降低付给找工作者的工作报酬,及在职工作者的工作报酬,这种状况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更多的人找不到工作。
同理,增加工资,将增加消费增加工作岗位。
因此所谓市场能自动调节劳动供给,劳动价格降到一定程度就能充分就业——使劳动者都能找到工作,是根本错误的。正确的理论是合理分配才能使生产=消费,才能实现充分就业。也就是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提高到相对合理的水平,才能使社会生产正常运行,才能充分就业。
前面我们假定了封闭的社会生产环境,也就是假定没有出口、没有外部消费。这里再说实际的开放的社会生产环境,也就是社会的产品能够出口的环境。在开放的社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在社会内部消费不足的情况下,为了使生产继续进行,产品出口国外,能使生产者赚取钱财,维持生活生产。由于这时生产者工资很低,会形成产品的成本较低,因而该国产品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会使该国的产品大量出口。这样会使该国成为出口大国。由于国内广大民众非常贫困,国内消费能力很差造成外国产品在本国很难大量销售,造成进口较小,会使这样的国家成为外贸盈余大国,这样会延缓该国经济危机,使该国生产者能继续维持生产生活。
但这种情况形成的大量出口,大量外贸盈余并不是好事情,并不能使民富国强,因为在社会低工资环境中,所有的生产企业的工人工资都低,所有的企业的产品竞卖价格也都能低,竞争的结果使出口产品售价也都低,资本家也都得不到额外的丰厚的收入或利润。企业得不到丰厚的收入,企业就无法改善生产设备和条件,工人无法提高生活水平。企业成不了现代化先进企业,工人仍然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样的国家生产率的提高仍然只能靠人拼,而不是真正的提高,也就是机器设备不能改进不能提高。一旦先进国家技术提高超过这样的国家,能生产出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这样的国家的产品就无法出口了,就对这样的国家的经济给予沉重的打击。
这种情况形成的大量出口、大量外贸盈余,不仅不是民富国强的表现,而是透支国民生命、国民健康,透支国家资源、环境的表现。一些资产阶级和学者,对这种情况形成的大量出口,大量外贸盈余十二分的欣赏。说:“我们是出口大国,是世界工厂,全世界的人都在使用我国生产的产品”。国家强盛、人民富裕是人们的目标,没人愿意在世界苦力工厂当工人。怎么能让我国工人吃不饱、穿不暖,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世界上的人生产?!我们的人民怎么能当牛做马地给全世界的人生产产品,供全世界人享受?!让我国的土地、河流、空气被污染,让世界享受?!
这种经济状况是害己害人的。必然要遭到别的受害国民众和政府的反对、反制。由于实行低工资国家的企业产品成本很低,产品就能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在实行合理工资的国家抢占市场,造成合理工资国家的企业产品卖不动,使合理工资国家的企业受害无法生产、停产倒闭,工人失业没活干。这种大量出口,就是出口低工资,出口贫困,出口经济衰退,出口不正常生产!
这必然激起受害国家企业生产者(老板、工人)群起反对。为了维护当地生产者的利益,当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就会想方设法消除这种侵害。用反倾销,提高关税,设置非关税壁垒,等等措施来消除这种侵害。要说低工资国家的企业产品出口是倾销,绝对是冤枉这些企业的营销人员。他们并未搞赔本销售(倾销的含义)而是有赢利的销售。他们只所以能以那么低的价格销售,是因为当地工人工资低,生产成本低。他们不知道是因为老板和管理人员只分配给工人极低的工资,不给或没想到给工人治病的钱,买房的钱,孩子受教育的钱,甚至连吃饭的都没想给足。提高关税是有效反制这种侵害的措施。提高关税,使进口产品价格上涨,使产品竞争力下降。提高关税就是进口国的政府,将出口国的政府、官僚和资产阶级不给或没想到给工人治病、买房、受教育等钱拿走。什么自由贸易,经济全球化,那只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立场的学者和受旧经济学错误理论蒙骗的不负责任的官僚瞎扯的!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的政府、官僚都对经济贸易实行管制,只认经济贸易对我是否有利。贸易对我有利,放!对我有害,卡!没人反对的,放!有人激烈反对的,卡!
七、现实社会是如何提高工人工资,解决了不合理生产分配,消除生产链断裂
虽然经济学家给出了“科学理论”,但收入太低、难以生存的劳动者在其根本利益问题上不听信经济学家的所谓“科学理论”,强烈要求企业高管、资本家提高工资。高管资本家在旧的生产制度中掌握着生产管理权,用工权,工作岗位调配权。如果工人要求增加自己的收入,当然是与高管,资本家争利,是从他们口袋里多掏钱,他们肯定不愿意,要压制打击。如果是单个工人要求,企业高管、资本家就会采用使这个工人受到更大的经济损失来压制,如解雇,调换到收入更低更差的工作。单个工人除了高管、资本家非用他不可,生产离不了他的情况时,是无法单独要求提高自己的劳动收入。一个工人好被解雇调换到收入更低工作更差的岗位,但不能将所有的工人都解雇,都调换到收入低的工作岗位。如全部换人将会遭到难以承受的反抗。于是工人认识到要提高收入只能团结起来,一致行动,才是可行的有效的办法。
于是欧美工业先进国家的工人率先采用这种方式,来争取普遍提高工人工资。单个企业管理者、资本家对团结起来的工人的斗争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好对付的。资本家企业高管不愿意改变不合理分配,不愿意将他们多占的利益让广大劳动者拿。于是他们说自己是按市场价格公平给工人报酬,工人要提高工资,比别的企业高的工资,是不对的,是不合理的要求,是无理闹事。他们不仅自己说,而且花钱雇学者帮助他们说。雇倾向他们观点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帮他们说,他们花钱让他们在传媒上广泛宣讲。“谎言重复千遍就成真理了”。通过学者讲会被人们当成科学真理,成为社会上的统治思想。进而影响决定执政者的政治思想、政策和行动。当执政者认为工人集体要求提高工资是不对的,是无理闹事,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时,执政者就会支持资方不给工人增加收入。当发生对抗时,执政者手中的刀剑就帮助资方。在欧美国家工人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组织,共同争取自己的利益的早期。这些国家的执政者就认为,工人组成工会,共同争取利益是错误的,是危害社会生产的行为。制定法律禁止工人组成工会,禁止工人罢工等争取提高工资的手段。动用警察军队使用刀剑镇压工人,制止工人集体争取改善工作和生存条件的行为。
由于欧美国家实行的政治体制是民主政体,在民主政体下执政者是由民众普选产生的,执政者的权力受到民众的很强约束,执政者也不敢对广大民众大规模使用很残暴的手段,否则他们就得下台。虽然政府制定了法律禁止工人组织工会,禁止游行示威罢工,但生活越来越贫困的广大工人,被生活逼迫,无奈违法去组织工会,举行罢工游行示威。这时执政者小规模抓捕关押刑罚屠杀工人无济于事,会激起工人大规模行动,会危及自己的执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民主政体国家的执政者看这样不行,为缓解社会矛盾,开始放弃只维护资方的利益,转而开始同意工人的意见,允许工人组织维权协会——工会。要求资方与工人谈判解决劳资利益纠纷问题,解决生产分配问题。
这样做,不仅未出现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反而出现企业生产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样做,资方也发现,工人工资提高了,工作稳定了,工作条件改善的,生产关系合理了,劳资双方的关系改善了,工人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企业的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这样做,资方也发现,与工会谈判协商出来的方案:“生产分配方案,生产管理制度,”工人更容易接受遵守,企业生产管理更顺畅,企业更好做。于是有相当部分资本家接受工会,接受由劳资双方共同谈判协商,解决生产中的分配。
当然也有一些资本家仍然想尽量多占生产中的利益,拒不让工人多得一点。当然也有一些是因为企事业管理者官僚主义,工作不负责影响工人不能得到合理分配。对这样的管理者、资本家,执政者也不愿多得罪,不愿干无利不讨好的事,不愿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只好让工人自己去解决,去斗争解决。工人自己怎么解决?有三种方法任选择:①和平的说理斗争方式,②极端的暴力方式,③半激烈的方式。用说理的斗争方式解决固然最好,可道理资方不认,能用各种各样的理来对付,就不给工人解决。工人怎么办?只好用行动来解决。采用极端的暴力方式,破坏生产设备,人身伤害,威胁那是严重的刑事犯罪,是社会不允许的,也是工人极不情愿的。工人只剩下采用半激烈的手段。工人自己争取利益的有效手段是采用罢工,用罢工迫使资方提高工资。罢工是双刃剑,罢工同时对劳资双方进行损害,罢工损害利益与争取的利益比较,能测度双方是否愿意继续斗争。是带来大的利益,还是带来大的伤害?如果工人的要求造成资方的损失超过罢工的损失,资方就让工人罢工去吧。如果工人要求的利益远小于罢工的损失,资方就会尽快让工人上工干活,答应工人的要求。工人如果维护或争取的利益远大于罢工的损失,工人就会不达目标不复工,如果维护或争取的利益小于罢工损失,工人才不罢工。罢工能检测和控制劳资利益调整是否合理应该。能让劳资双方做出合理妥善决定。因而罢工斗争方式是劳资实现合理分配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最佳办法。
例如日本在每年春季都要发生“春斗”,劳资双方在春季里的进行利益分配斗争。例如,澳大利亚教职员工每两年举行一次要求提高工资的罢工游行,这时澳国教育部门管理者就按时提高教职工工资。
经过实践探索,由工人组成自己的维权组织——工会,利用集体力量,采用罢工游行示威手段是解决生产中不合理分配的有效方法。这种解决方法被民主制度国家所认可,成为社会政治制度的正常组成部分。实行这种政治制度的国家,生产中不合理分配被扼制,广大工人的收入随着生产的发展节节上升,收入上升消费提高,又刺激生产不断攀升,使得社会福裕安宁和谐,使得这些国家经济长期正常运行。生产长期正常运行,国家财力不断增长,民越来越富,国越来越强。
这些国家经济虽然仍会遭受市场经济运动形成经济危机带来的周期性损害,但它能够使经济危机造成损害大幅减少,减弱,限制在较小的程度。
反观哪些不允许工人团结起来组织工会,争取权利,认为工人罢工游行示威是破坏生产,破坏社会秩序,用机关枪扫射工人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广大工人无法争取自己的合理利益,社会生产长期不景气,百业萧条,民众生活日益恶化,国家长期贫弱,广大工人生存问题无法解决,最终民众被长期贫穷逼迫,只有通过暴力、战争来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暴力战争造成生产秩序大破坏,造成社会财富大量毁灭,使得这些国家与正常生产的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使得它们越来越贫弱。
八、社会再分配,实现合理分配,减少社会贫富分化的有效方法
如何消除分配不合理,除了非激烈阶级斗争劳资协商谈判解决外,社会再分配是人们从实践中摸索出来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政府强制手段利用税收手段将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收归公共财政,然后再将其中一部分无偿分配给低收入、无收入的贫困人口。
为什么要实行社会再分配?因为在企业内部分配解决的再理想,仍然不能较好地解决全社会的分配不合理。并且在有些情况下上述方法无能为力。比如:一个企业生产经营处于困难时期,老板不仅不挣钱,反而亏损,这时让老板和管理者给工人涨工资,于情于理不合。还有象企业破产了,职工失业,让职工怎么样有收入,有保障正常生存的收入呢?这就要全社会统筹解决。说白了就是“劫富济贫”,让社会挣钱多的人拿出一部分钱,给挣不来钱的人生活用。就是通过税收手段,累进所得税把挣钱多的人的部分钱财强行拿走,然后用失业救济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名目发给贫困的人。这种方法对解决生产挤出,造成消费挤出的效果非常好。也就是虽然这部分生产者在竞争性生产经营中失败了,被挤出了,但不使他们的消费完全被挤出,社会整个消费不大幅减少,仍能使社会生产继续正常进行。如果不实行社会再分配,那么由生产挤出、消费挤出就会造成社会整个消费减少,引发连锁反应,使得大量的企业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造成越来越多的企业破产,职工失业无法生活。社会出现不安定状况。
这种解决办法首先是德国俾斯麦政府发明创造实行的。由于这种办法对社会安定很好,很有效。这种办法很快被许多人认可,被绝大多数国家的执政者学习模仿实行。这种办法虽然好,被许多人认可,被很多国家执政者推行,但是推行的效果差别极大。它与国家的政治体制,政府的状态有极大的关系。它在政府处于机能完善,管理到位,能认真切实严格执行法律政策时,它能实行出好的效果。而由腐败的,官僚主义的,不负责任的政府、执政者推行时,它几乎没有效果。这样的政府往往只能从高收入者手中收到很少的税,而这很少的税往往又大部分被各级官僚被资产阶级侵占,落不到贫困者手中。实践证明,实行民主政体的相当多的政府能有好的效果(也有相当部分实行效果较差,如印度的有些地方的政府)。实行专制政体的政府,只有极少数能有好的效果,几乎都不会有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专制政体下,往往形成官僚与资产阶级利益共同体,结成同盟,形成官僚——资产阶级专政体制,政府的法律政策实行要靠人来执行,他们有权有势,能使法律政策变性变质。最终让政府的主要税源落到其他社会阶层。然后他们再将财政收入大把大把地花在他们身上,让他们拿走。而对真正需要救济的贫困人口,他们千方百计的刁难,就让少数贫困的人得到一丁点,最终使国家的经济政策变成劫贫济富,使得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九、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解决生产与消费失衡的一种辅助方法
虽然萨伊对市场能使生产与消费自动平衡论述地相当完美,看似相当正确,但实际却挡不住消费与生产不相当,出现生产危机。1848年的生产危机引发欧洲暴乱,1929年又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不再把它当作金科玉律,开始搜寻消费与生产失衡的原因与解决的方法。英国杰出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现找到了其中的几种原因。他认为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是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合加所造成的消费不足。他认为市场经济不存在自动调节使社会生产与消费相等的功能。由此他提出由政府之手干预经济,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增加消费,使生产发展。凯恩斯的理论发表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9]一书中。这部书所表述的理论被经济学家誉为革命性理论,称为“凯恩斯革命”。
所谓“消费倾向”与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是说人们总是将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保留一部分货币财富,并以现金形式持有一部分。由理论上讲储蓄保留的货币财富就是暂时不消费的,它会使社会消费低于社会生产,造成生产萎缩。但如果是个人的钱存入银行,企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向银行贷款,用于投资和生产经营。投资和生产经营,既是对别人的生产品进行消费,仍然能使消费等于生产。但是如果生产经营处于疲软状况,收益差时,或利息过高,生产经营者无利可图,既“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较差时,这时生产者不投资,造成消费小于生产。这就出现生产不正常,出现经济危机。因此他认为这是造成市场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他主张,①利用金融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一是使人们少储蓄、多消费,二是利于人们投资生产;②是利用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投资和政府开支,扩大消费,让投资生产者对生产前途有较好的收益及预期。
凯恩斯是伟大的,他的理论确实找到造成消费不足的一些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有效方法。凯恩斯的成就是卓越的,对解决人类社会生产问题贡献是巨大的。而且他也认识到降低工资并不能恢复充分就业,认识到降低工资会相应地降低社会总需求,使市场进一步萎缩,使物价下跌,对生产者(资本家)是不利的。对社会安定也是不利的。但他未敢突破或者说未敢否定——“工资下降能增加就业岗位”这一重大经济学谬误。因而他仍坚守这一谬误,提出保持名义货币工资不变,用通货膨胀的办法来降低实际工资,提高资本收益,刺激资本家的生产投资。
凯恩斯理论的实施,自然对解决社会消费不足是有成效的。但由于他的理论未能就生产中分配不合理这一最主要问题,给予解决。因而他提出的方法在长期实行中出现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发的现象,也就是出现一方面生产的商品卖不动,另一方面商品价格却不断攀升。出现了让信奉实施凯恩斯理论的经济学家、政治家不知所措的现象。西方国家实行凯恩斯理论政策造成持续十几年的社会生产“次正常”状态,既无显著的经济危机,经济崩溃;也无显著的复兴,蓬勃发展。但这丝毫不能抹杀凯恩斯的伟大贡献,他是实事求是地从实际中搜寻事物的规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认识不清的是正常,谁能一下都认识清,都认识正确。经济学理论里有那么多错误,有那么多错误被当成真理,谁就一下都能否定,给出正确的东西。他的“有效需求”理论,“消费倾向”、“资本预期收益”、“流动性偏好”等是从实际中来的,是客观存在,是永远正确的。他提供地解决生产问题的方法是切实可行有效地,是人类解决生产问题的宝贵财富。在解决生产中分配不合理的同时,也要解决由于消费倾向等产生的消费下降造成的问题。不解决好它,仍然会出现由它造成的生产不正常,会出现由于它造成生产危机。
十、人口数量与国家富强的关系
关于国家贫弱的原因,一些人认为是因为人口多,人口密度大造成,认为应该消减人口。比如有些人说非洲民众吃不饱饭,是因为当地人口繁殖太快,要非洲人进行节制生育,否则就在援助供应的食品中添加避孕药物。这种观点经常在指责批评贫穷的社会时出现,让人觉得有道理。如中国1949年以前,就有人说贫穷是因人口太多,土地养不活4亿人。然而纵观人类历史,这种讲法是完全占不住脚的。那些曾经被指是由于人口多而导致贫穷的地方,后来人口更多时,却出现民众丰衣足食,社会繁荣富裕的经济状况。象中国49年以前社会贫穷,常有一年有几百万人死于饥饿。[10]当时人口4亿5千万,被一些人说是人口太多造成的,而后中国人口持续增长,达到今天的13亿多,不仅不出现那种粮食短缺状况,反而出现生产的粮食消费不了卖粮难的状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是生产能否正常进行!人口多、生产者就多,消费量大,人们就能大量生产,生产者不怕要的多,就愁没人买。只要社会生产正常,社会就照样富裕,丰衣足食。人口少、生产者也少,只要社会生产不正常,照样会使社会贫穷,照样要饿死人。中国4亿时出现过因社会贫穷大量饿死人,2亿,1亿(明朝时期)。几千万时(唐朝、汉朝时期)都出现大饥荒。[4]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口密度与社会富强没有多大关系。关键是社会能否正常生产。其关键是社会生产分配是否合理,资产阶级是否是过多占有社会财富!资产阶级如果过多占有财富,在生产分配中占有过多,就必然导致工农业生产大萧条,社会生产不正常进行,造成社会生产大破坏。这个问题西汉末代皇帝王莽就发现了,他下昭强烈谴责地主资产阶级,说:“我皇帝政府机构向农民抽税才三十分之一(3.3%)可你们却拿农民收成的近一半(50%),让农民无法生产生活,卖儿卖女,犯下了滔天罪恶。”[11]生产分配不合理导致资产阶级过多占有财富——资源、土地,使他们过不劳而获的生活,使无产阶级劳动者想多生产,想改善生产不可能。劳动者既无资本改善改进生产技术、工艺,生产的产品也没有销路。贫富分化使得有钱有资本的不生产劳动,使得无钱无资本的想生产劳动而不能,使得社会生产不能进步发展,使得社会生产萧条衰退,一步步变得贫穷。
因而,理性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就会发现,到目前为止,对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的数量或密度与国家地区的富裕没有多大关系,人口数量或密度大的国家和地区也会相当富裕(如日本、台湾);人口数量或密度小的国家和地区也会相当贫穷(如哥伦比亚、刚果)。当然这并不是讲人口数量或密度无限增大,不妨碍人类富裕。人口数量增得过多,人均占有资源量过少,肯定会影响人们的富裕程度的。但它是对整个世界而言,而不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
十一、“外国剥削论”的谬误
关于国家贫弱的原因,有一种谬论非常盛行,那就是“外国剥削论”。说国家贫弱是国际上占统治垄断地位的跨国企业、资本操纵控制世界商品价格——压低原料初级产品价格,抬高产品价格,通过国际间商品交换,价格剪刀差造成的。是他们通过商品交换以低价购买贫弱国家原料,再以高价返销产成品,是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掠夺了贫穷国家的资源、财富,造成贫穷国的贫穷。这种理论是滥用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于是许多人就信以为真,它就广泛流传。
其实这种理论只是看到实际经济的表面现象后,根本没有对事情进行认真深入分析,就有感而发的。这样说就把国际资本,大资产阶级定位为极端热爱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活雷锋”。他们低价从别的国家购买原材料,运回国内,然后将产品高价卖给那些国家。将获得的利益留在自己的国家,给自己国家的工人开高工资。生活的经验是这样的吗?没有的事!国际大资产阶级跨国企业的经理没有这样的情操。既没有这样热爱自己的国家,钟爱自己国家的工人,既不如此高尚;也没有仇恨其他国家和其他国家的人们的思想,也不如此险恶。他们只是普通的商人,普通的人,对谁都一样。谁能与他合作,让他赚到钱,他就与谁合作。他与谁合作都想得到尽可能多的利益。不管是别国的还是本国的,同乡、亲朋也不例外。他们绝没有想通过价格剪刀差将获得的利益留给自己国家及工人,也绝没有想通过价格剪刀差让别国变穷。他们既无此思想,更无此能力。他们只是被动地根据各地的政治、经济、技术、生产状况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什么地方有这种生产技术,生产人才,能优质生产出这种产品,他就把生产厂址安排在哪里,工资就按当地的付。(如有同样能优质生产出来,工资更低的地方,他就把生产厂址搬到那里。哪管是否是自己的祖国。)当地工资高,就给高工资,当地工资低,就给低工资。哪里有原料,哪里原料质优价廉就到哪里买。产品哪里有销路,价格高,他们就往哪里销。他们没有能力改变任何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技术、生产状况。
有影响改变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状况能力的只有政府。政府是为本国人民服务的政治组织,它又是最强有力的,它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的法律政策来影响改变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每个国家的政府,理论上讲,都只制定有利于自己国家的政策,并不管别国。但是只有利于自己,不管别人,伤害别国的政策,别国的政府也会制定实施有利于他自己,伤害你的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这样的话,形成的双边法律政策。就会形成互相不利,互相伤害的局面。这种双方互相伤害的局面谁也不希望,因而政府之间也要考虑对方,考虑对方的利益,制定公平合理,互利互赢的法律政策。当然也有一国实力相对强,一国相对贫弱,强国以武力实施危害弱国的经济政策,迫使弱国接受。如世界最臭名昭著的英国对中国用武力实施的鸦片贸易政策。当然也有一国政府不负责任,实行所谓经济自由放任,自由贸易。这样负责任的的政府就能使双边贸易只有利于自己,伤害对方国家的经济。例如,19世纪,英国的纺织品成本价格高于中国和印度,虽然英国的机械化程度、生产效率远高于中、印。但由于劳力价格远大于中、印,其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高于中、印,综合竞争力低于中印纺织产品。由于当时印度的政治被英国控制,中国的清朝政府不负责任,于是英国对中印纺织产品出口增设关锐,再使产品到它控制的地区增加进口关税。使中印纺织品的国际价格大幅提高,使产品在价格竞争力方面大大降低,再加上许可证等等关卡,使得英国纺织品占领世界纺织品市场,使英国纺织业兴旺发达。最终迫使中印纺织品退出世界纺织品市场,使中印纺织业大量破产,从事纺织的人失去收入,使原本贫穷的中印社会经济雪上加霜,社会更加贫弱不堪。
虽然富国对穷国在政治经济技术处于强势地位,但对穷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起导作用的、决定作用的仍是穷国的统治者:官僚政治家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俗话说“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外部力量是影响因素,是外因,内部统治力是决定力量是决定因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论述经济开放的社会一节中讲过,穷国与富国的贸易,穷国出口商品价格低,进口商品价格高,富国的出口商品价格高,进口商品价格低,这种价格剪刀差的格局,责任不在富国,而在穷国。主要责任①是由于穷国的占社会政治经济的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在生产分配中过多占有社会财富,造成社会劳动力价格普遍低廉,使得产品出口价低。②是穷国的贫富差距大,过多占有社会财富的资产阶级生活追求高档化,贵族化,国内产品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消费用品都买奢侈品,因为他们钱多的很,他们为了显示其富有,“只买贵的,不买好的。”因而进口的商品越贵越好卖,使得进口商品价格虚高,比同样的商品在富国的销价还高。形成进出口商品价格剪刀差。使得穷国财富外流。③是由于穷国的执政者在社会经济管理方面失治,或者说是逆天行道。任凭经济自由主义横行,弱肉强食泛滥,甚至帮助资产阶级欺压掠夺无产阶级,扩大社会贫富分化,形成社会经济分裂,畸形发展。如果穷国的政府执政者不被经济自由主义理论迷惑,执政的各级官僚不与资产阶级结成利益共同体;能切实支持无产阶级劳动者争取获得合理分配社会财富,不镇压无产阶级劳动者争取合理经济利益的行动;能切实地将高收入者的收入消减,使社会贫富差距压缩到合理范畴。这样穷国与富国的贸易就不会出现价格剪刀差,穷国的财富就不会大量流失。
“外国剥削论”貌似马克思理论,貌似反帝反资本主义的革命英雄理论。其实是帮助维护本国资产阶级,本国统治者施行经济反动主义统治,瞎编的理论;是欺骗广大劳苦民众,把劳苦民众争取利益、斗争方向引向邪路的理论。“外国剥削论”根本没有触及劳苦大众贫困的根源,根本无助于解决任何劳苦大众的福祉。只有煽动民族仇恨,帮助维护本国统治者施行经济反动主义统治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国家富强首先是社会经济要管理到位,政府要尽职尽责,该管的一定要管好,特别是要使社会生产的财富分配公平合理,要使社会生产能正常进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鼓吹经济自由主义,鼓吹经济自由放任,鼓吹全球化经济贸易自由是祸国殃民的理论。
十二、结论
国家富强靠上天恩赐不行,劳动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获得财富的重要源泉。按劳分配是调动人们劳动积极性的主要手段。按劳分配导致生产竞争,导致市场经济制度。竞争、市场经济制度能使社会财富巨量源源不断生产出来。但是社会生产正常运行要求合理分配,不合理分配,贫富分化严重,广大工人工资过低,将导致社会消费严重下降。社会消费远小于社会生产能力,形成生产链断裂,造成社会生产不能正常运行。社会生产不能正常运行,大量生产劳动者不能生产劳动,大量生产劳动者无法生存。这将导致社会犯罪,暴力大量出现,会发生内战。生产中不合理分配,贫富分化严重,广大工人工资过低是导致国家贫弱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不合理分配,提高工人工资呢?广大工人团结起来组成工会,用集体力量与资方斗争,才能解决不合理分配罢工是工人最有效的,最合情合理的争取利益的手段。取消工人自由组织工会、罢工的权利,就等于取消工人要求提高工资的权利,就等于要迫使广大生产劳动者过饥寒交迫无法生存的生活!
民主政治体制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条件。
旧经济学理论占统治地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在这方面是错误的。它不是从生产实际中得来的,是滥用供求规律瞎编的。但该理论很有蒙骗性,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对的。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富论》
[2]蒋学模主编《政治经济学教材》
[3]萨谬尔森《经济学》第十二版
[4]范文澜《中国简明通史》
[5]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6]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
[7]张国涛《我的回忆》
[8]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9]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0]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1]傅斯年《王莽》
一个国家的强盛富强与否,到底取决与什么? 一个国家富强靠的是什么? 谁能帮我的名言找份背景!…国家富强靠经济,…要直接的图片,与名言有关. 近当代通过变法富强的国家有哪些 工业化国家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上联:国家富强靠人民 说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说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80后出生的人应该怎样撑起国家富强的重任/ 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尽自己的责任的例子 对于中国来说,实现国家的富强是分权好还是集权可行性强? 二战爆发前,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嚣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战爆发前,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 二战爆发前,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嚣张的主要原因? 二战爆发前,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嚣张的主要原因? 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条件 关于寥富强的资料 3、波斯湾沿岸的国家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促使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合资的主要原因 战后至1970年代全球经济增长与繁荣的主要原因 战后至1970年代全球经济增长与繁荣的主要原因 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关富强的中国的资料 富强路的索罗门的网吧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