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灯新话白话文版:逼蒋抗日策略由张学良周恩来共同促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37:28

                                 逼蒋抗日策略由张学良周恩来共同促成  东方居士收录于2009-12-10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 

西安事变时的周恩来

  1936年4月9日上午,一架“波鹰”(今译“波音”)飞机从陕西中部的洛川县起飞。飞机的驾驶员,是35岁的张学良将军。张会开汽车、摩托车,也会开飞机。“波鹰”飞机是他的专机。他喜欢飞来飞去。

  这一回,张学良亲自驾机飞行,为的是高度保密。飞机起飞后,绕了一个圈子,然后才朝北飞行。直至机翼下出现蜿蜒的黄浊的延河,还有那小山顶上的宝塔,张学良才降低飞机的高度,稳稳地降落在一片河滩上。那里便是肤施县,即后来的延安。

  飞机上的4个人朝城里走去,没多久,来到城里东北军的驻地休息。他们在等待着一位重要人物的到来——此人来自“红区”,现已在肤施城外的东川口,准备天黑时分进城──那位要人,便是中共的副主席周恩来。

  夜幕低垂,周恩来一行5人秘密地来到肤施城内的天主教堂,张学良早已在那里恭候。这是周、张平生头一次见面。周恩来留着浓黑胡子,张学良称之为“美髯公”。周、张一见如故。周恩来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

  张学良说:“我知道,我听我的老师张伯苓说起过。”

  张伯苓,天津人氏,曾创办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周恩来15岁时就读于南开中学,校长便是张伯苓。周恩来觉得奇怪:张学良怎么也是张伯苓的学生?张学良笑道:“我原来抽大烟、打吗啡,后来听了张伯苓的规劝,完全戒除了,因此拜张伯苓为师。我和你同师。”

 

  这别具一格的寒暄既毕,双方便切入正题。对于共同抗日,双方无须多言,早已一致:日军占据了东北军的老家,使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西北,东北军全军上下一意抗日,与中共的抗日主张完全吻合。周恩来与张学良会谈的核心是如何对待蒋介石。

 

  周恩来说明了中共的立场: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安内”即“剿共”,因此中共不能不针锋相对地提出“抗日反蒋”。周恩来说:“愿闻张将军的意见。”

 

  张学良直率陈言。他认为红军是“真抗日”的队伍,这毋庸置疑。蒋介石呢?也可能抗日,“抗日反蒋”这个口号不利于团结抗日。

 

  张学良说明了自己的理由:“蒋介石是国内最大的实力派,又是国民党的主流派。如果反蒋,势必抛弃了国内最大的一支军事力量。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这固然是错的,但蒋并未降日。蒋介石现正在歧路上。我主张,我在里面劝,共产党在外面逼,促使蒋介石改变错误的政策,走抗日之路。如果蒋介石真的降日,那我就辞职另干!”


蒋介石卧室玻璃上的弹孔 
“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与杨虎城  
这是《西北文化日报》刊登的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指示

 

西安军民为支持张学良、杨虎城抗日主张而上街游行 

  周恩来说:“作为我个人,赞同张将军的意见。但这是个大政策,我要回去,带上张将军的意见,提请中共中央考虑、决定。”

  对于周恩来的表态,张学良觉得满意。双方的会谈,直至翌日凌晨4时结束。临别,张学良把《申报》为60周年纪念印制的中国第一本精确的高投影彩色地图赠给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共同保卫中国!”

  周恩来一行于4月12日回到了瓦窑堡,向毛泽东及中共中央汇报了肤施天主教堂密谈的内容,特别是转达了张学良“联蒋抗日”的意见。

 

  毛泽东接受了张学良的意见。此后中共的通电、文告,不再像往常那样称“卖国贼蒋介石”了,而易之以“蒋介石氏”这个不褒不贬的称呼。

 

  到了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内部文件,则明确地指示全党改“抗日反蒋”的口号为“逼蒋抗日”。(文/陈智)

(引自http://blog.stnn.cc/shuangl/Efp_Blog.aspx)

(原文http://blog.stnn.cc/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209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