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二十四史txt:宋耀如——家庭素质教育的先行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56:59
 

宋耀如——家庭素质教育的先行者
魏学飞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宋氏家族家族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成员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蔼龄等一个个在中国政坛上的位置举足轻重。他们以深厚的国际背景,同各方政治势力的密切关系,以及自身相当雄厚的实力,成为当时影响中国局势发展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轻视的力量。尤其是蔼龄、庆龄、美龄三姐妹,她们宛如长夜中交相辉映的璀璨明星,在那段刀光剑影、恩怨离合的岁月中留下了许多的故事,让后人回味无穷。
   
风起于青萍之末。宋氏姐妹人生道路的成功,与宋氏家族的奠基者——他们的父亲宋耀如特殊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宋耀如不平凡的早年经历直接影响着他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观念。幼年时期的宋耀如,因家贫而被迫赴美谋生,因机缘幸运地接受了系统的美国高等教育,并被指派回中国担任基督教牧师,后从事工商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富足的上层人士,为了拯救受尽屈辱的、贫穷而苦难的祖国,他与孙中山等革命者结成莫逆之交。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他出谋划策,四方奔波,可谓鞠躬尽瘁,功勋卓著。但他不喜欢争权夺势,从不居功自傲,因此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隐君子。以至于知道今天,人民依然感觉他身上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值得指出的是,在那个时代里,很少有人乡宋耀如那样将培养子女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并全力付诸于实践。作为一个真诚热烈的爱国者,宋耀如亲身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先进与强大,因此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贫弱、愚昧和屈辱。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得他心中升腾起一个宏愿,那就是将子女培养成为中国的林肯、华盛顿式的伟大人物,引导中国走上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文明的生活。他屡次对人家说:“只要一百个孩子中有一个成为超人式的伟大人物,中国就有四百万超人,还怕不能得救!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不能全心全意培养孩子,我要敢为天下先。”为此,他和同样笃信基督教的妻子倪桂珍一起,制定了现代型的“斯巴达——基督教”教育模式,在充分发展孩子美好天性的过程中,训练他们成为具有基督教精神的斯巴达勇士。而其子女日后的发展,则充分证明这一模式的成功。
    首先,宋耀如夫妇为子女们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为孩子的心灵构筑了一方净土。孩子需要在熟悉的可信赖的天地中安全的活动。安全感对于儿童正常的发展是必须的。孩子在受保护的氛围中迈出其人生的第一步,对于培养他(她)们将来与来自敌对世界的危险做斗争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宋耀如成功的商业活动,使得他在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之余,还有积蓄购买一大片土地,亲自设计并建造了一幢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新式楼房,并留有菜园、果园,让孩子们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们在这里度过了欢乐的童年、少年,亲近了大自然,认识了劳动,接触了周围的农民。在那个动荡不局的年代里,宋家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优裕的物质生活使得孩子们心中自有一种安定感。同时,由于夫人倪桂珍完全按照清教徒禁欲主义的规范生活,当孩子们还在襁褓之中时就带他们做祷告,使得孩子们从小就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为他们幼小的心灵找到了一片安宁的乐土;而有秩序的、和谐的、带有诗情画意的环境,则培养了他们优雅的气质和洒脱的风度。
     宋耀如所接受的西方价值观念,以及美国文化中那种强烈的冒险家精神,使他认识到,最先进、最科学同时也是最伟大的教育方式,应该是符合孩子天性即个性的教育方式。任何扼杀和窒息孩子天性的举动都是愚蠢和罪恶的。因此,他强烈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以循规蹈矩为贤明,视唯唯诺诺为老成的压抑个性的陈腐教育,他认为这正是国家之所以没有朝气,以至于天天沉沦下去的根源。为培养孩子活泼快乐的个性,他把游戏是儿童的天职这一格言铭刻在心中。无论事务如何繁忙,回到家的宋耀如总会耐心和兴致勃勃地陪孩子做游戏。他把自己在美国的经历编成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先用英文讲给孩子们听,再用中文复述一遍,使得孩子们的英文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而他所讲述的那些英雄小主人公的故事,则为孩子们的心灵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引起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无限向往和憧憬,使他们迫不及待的希望长大,好成为闯荡世界的主人。在宋家,周末举行晚会是一个惯例,这也是宋耀如教育熏陶子女的刻意安排。晚会给了孩子们施展才华的机会,音乐歌舞使得孩子们与胆怯害羞绝缘。他们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处处流露着一种大家的风范,为他们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宋耀如认为,一个人必须学会自制、忍耐,才能成为高尚的、成功的人。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力,他制定了严格的斯巴达式的教育计划,在长女蔼龄稍大一点时,就开始实行“沐于大麓,列风雷雨而不迷”的教育。在风狂雨骤的日子里,携她在雨中受淋,带她野外徒步跋涉,还将忍饥挨饿列入其培养方案。据说,当小庆龄四岁时,就加入了这一行列。之后,宋耀如坚持让幼小的孩子们步行上学,借此锻炼他们的体魄和吃苦能力。在这些常人眼里有些冒傻的、自讨苦吃的行动中,孩子们逐步磨练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敢面对坎坷挫折挑战的能力。日后,这些孩子虽然在其求学、工作、生活中遇到过许多波折,但都能够坚忍不拔、勇于创新,富于开拓进取精神,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这与宋耀如有意识的培养密切相关。同时,人们不会忘记,就在那段日子里,湖南韶山有一个年轻人,用着几乎同样的方式,在艰苦磨练着自己的意志,他就是未来中国革命的领袖毛泽东。
    宋耀如相信知识的力量。他认为,未来的领袖人物必须是学贯中西。为培养孩子的世界眼光,他花费了无数的心血。在孩子们入学前,他就从美国购来了大量幼儿读物,夫妻俩人轮流叫孩子们读写。此外,他非常关注孩子们的中文教育。他常常对孩子们说:“学英文是为了睁开眼睛看世界,是为了留学长知识学本领,再来报效祖国,所以中文一定要更好。”宋家的孩子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都认真的练习毛笔字,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为锻炼孩子们的实际才干,宋耀如还和长女一起,在1898年创办了一份《上海儿童报》。编者、投稿者、读者都是宋家的几个孩子。在这片自由的天地中,孩子们的自主性、创造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后来他们留学美国时,美国老师和同学对他们能够驾轻就熟,信手在打字机上打出一篇篇辞采华美、思想深刻的文章的写作能力感到惊讶。
宋耀如坚持认为,教育应当是社会的。不管家庭教育多好,也不能替代集体生活的训练。孩子们长大了总要走上社会。他们不应当是象牙塔中的公主,更不应当是笼中的金丝鸟。他们应当是时代的弄朝儿。他们应当了解公众,熟悉公众,走向公众。因此,他平时总是以“社会公仆”的思想来教育孩子,带孩子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宋夫人同样热心于慈善活动。因此,孩子们从很小时侯就树立了帮助别人的观念。为了锻炼孩子们在公众场合开口讲话的能力,宋耀如非常重视培养他们的演讲能力。尤其是子文,他小时有点口吃,但他的中英文演讲能力却让老师同学钦佩。此外,作为一个深刻了解社会黑暗的人,宋耀如懂得让孩子们认识社会现实的重要性。他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一方面懂得它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又要学会对金钱的用之有道。在培养孩子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后,他还让子女们接触应付形形色色的商人、投机贩子、政客、记者、律师、三教九流的人们。让他们正视人世间复杂、险恶的一面,为他们今后的迅速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宋耀如最为可贵的思想在于,他坚信妇女的才干毫不逊色于男子,妇女应该与男子完全平等。他完全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世俗偏见,为他的三个女儿提供了与男子一样的学习机会与条件,让他们在童年时期就进入教会学院读书,在十几岁就赴美学习,接触西方文明和价值观念的教育,鼓励她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体味更深刻的人生。他把救国的希望同样寄托在她们的身上。在送庆龄和美龄出国前,他语重心长地说:“爸爸要你们到美国去,不是让你们看西洋景,是将你们造就为不平凡的人。这是一条艰苦的、荆棘丛生的路,要准备付出代价。不管多么艰苦,都不要终止你们的追求。”在中国妇女受着最严重的欺压而很少能冲出封建藩篱的年代,他在自己女儿身上看到了妇女解放的曙光。
    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为子女的发展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际,回顾宋耀如对其子女的教育培养模式,当不无启迪。如何培养下一代是人类永恒关注的主题,作为家庭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宋耀如的名字和贡献不应当被人们忘却。魏学飞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宋氏家族家族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成员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蔼龄等一个个在中国政坛上的位置举足轻重。他们以深厚的国际背景,同各方政治势力的密切关系,以及自身相当雄厚的实力,成为当时影响中国局势发展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轻视的力量。尤其是蔼龄、庆龄、美龄三姐妹,她们宛如长夜中交相辉映的璀璨明星,在那段刀光剑影、恩怨离合的岁月中留下了许多的故事,让后人回味无穷。
   
风起于青萍之末。宋氏姐妹人生道路的成功,与宋氏家族的奠基者——他们的父亲宋耀如特殊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宋耀如不平凡的早年经历直接影响着他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观念。幼年时期的宋耀如,因家贫而被迫赴美谋生,因机缘幸运地接受了系统的美国高等教育,并被指派回中国担任基督教牧师,后从事工商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富足的上层人士,为了拯救受尽屈辱的、贫穷而苦难的祖国,他与孙中山等革命者结成莫逆之交。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他出谋划策,四方奔波,可谓鞠躬尽瘁,功勋卓著。但他不喜欢争权夺势,从不居功自傲,因此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隐君子。以至于知道今天,人民依然感觉他身上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值得指出的是,在那个时代里,很少有人乡宋耀如那样将培养子女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并全力付诸于实践。作为一个真诚热烈的爱国者,宋耀如亲身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先进与强大,因此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贫弱、愚昧和屈辱。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得他心中升腾起一个宏愿,那就是将子女培养成为中国的林肯、华盛顿式的伟大人物,引导中国走上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文明的生活。他屡次对人家说:“只要一百个孩子中有一个成为超人式的伟大人物,中国就有四百万超人,还怕不能得救!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不能全心全意培养孩子,我要敢为天下先。”为此,他和同样笃信基督教的妻子倪桂珍一起,制定了现代型的“斯巴达——基督教”教育模式,在充分发展孩子美好天性的过程中,训练他们成为具有基督教精神的斯巴达勇士。而其子女日后的发展,则充分证明这一模式的成功。
    首先,宋耀如夫妇为子女们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为孩子的心灵构筑了一方净土。孩子需要在熟悉的可信赖的天地中安全的活动。安全感对于儿童正常的发展是必须的。孩子在受保护的氛围中迈出其人生的第一步,对于培养他(她)们将来与来自敌对世界的危险做斗争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宋耀如成功的商业活动,使得他在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之余,还有积蓄购买一大片土地,亲自设计并建造了一幢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新式楼房,并留有菜园、果园,让孩子们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们在这里度过了欢乐的童年、少年,亲近了大自然,认识了劳动,接触了周围的农民。在那个动荡不局的年代里,宋家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优裕的物质生活使得孩子们心中自有一种安定感。同时,由于夫人倪桂珍完全按照清教徒禁欲主义的规范生活,当孩子们还在襁褓之中时就带他们做祷告,使得孩子们从小就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为他们幼小的心灵找到了一片安宁的乐土;而有秩序的、和谐的、带有诗情画意的环境,则培养了他们优雅的气质和洒脱的风度。
     宋耀如所接受的西方价值观念,以及美国文化中那种强烈的冒险家精神,使他认识到,最先进、最科学同时也是最伟大的教育方式,应该是符合孩子天性即个性的教育方式。任何扼杀和窒息孩子天性的举动都是愚蠢和罪恶的。因此,他强烈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以循规蹈矩为贤明,视唯唯诺诺为老成的压抑个性的陈腐教育,他认为这正是国家之所以没有朝气,以至于天天沉沦下去的根源。为培养孩子活泼快乐的个性,他把游戏是儿童的天职这一格言铭刻在心中。无论事务如何繁忙,回到家的宋耀如总会耐心和兴致勃勃地陪孩子做游戏。他把自己在美国的经历编成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先用英文讲给孩子们听,再用中文复述一遍,使得孩子们的英文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而他所讲述的那些英雄小主人公的故事,则为孩子们的心灵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引起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无限向往和憧憬,使他们迫不及待的希望长大,好成为闯荡世界的主人。在宋家,周末举行晚会是一个惯例,这也是宋耀如教育熏陶子女的刻意安排。晚会给了孩子们施展才华的机会,音乐歌舞使得孩子们与胆怯害羞绝缘。他们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处处流露着一种大家的风范,为他们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宋耀如认为,一个人必须学会自制、忍耐,才能成为高尚的、成功的人。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力,他制定了严格的斯巴达式的教育计划,在长女蔼龄稍大一点时,就开始实行“沐于大麓,列风雷雨而不迷”的教育。在风狂雨骤的日子里,携她在雨中受淋,带她野外徒步跋涉,还将忍饥挨饿列入其培养方案。据说,当小庆龄四岁时,就加入了这一行列。之后,宋耀如坚持让幼小的孩子们步行上学,借此锻炼他们的体魄和吃苦能力。在这些常人眼里有些冒傻的、自讨苦吃的行动中,孩子们逐步磨练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敢面对坎坷挫折挑战的能力。日后,这些孩子虽然在其求学、工作、生活中遇到过许多波折,但都能够坚忍不拔、勇于创新,富于开拓进取精神,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这与宋耀如有意识的培养密切相关。同时,人们不会忘记,就在那段日子里,湖南韶山有一个年轻人,用着几乎同样的方式,在艰苦磨练着自己的意志,他就是未来中国革命的领袖毛泽东。
    宋耀如相信知识的力量。他认为,未来的领袖人物必须是学贯中西。为培养孩子的世界眼光,他花费了无数的心血。在孩子们入学前,他就从美国购来了大量幼儿读物,夫妻俩人轮流叫孩子们读写。此外,他非常关注孩子们的中文教育。他常常对孩子们说:“学英文是为了睁开眼睛看世界,是为了留学长知识学本领,再来报效祖国,所以中文一定要更好。”宋家的孩子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都认真的练习毛笔字,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为锻炼孩子们的实际才干,宋耀如还和长女一起,在1898年创办了一份《上海儿童报》。编者、投稿者、读者都是宋家的几个孩子。在这片自由的天地中,孩子们的自主性、创造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后来他们留学美国时,美国老师和同学对他们能够驾轻就熟,信手在打字机上打出一篇篇辞采华美、思想深刻的文章的写作能力感到惊讶。
宋耀如坚持认为,教育应当是社会的。不管家庭教育多好,也不能替代集体生活的训练。孩子们长大了总要走上社会。他们不应当是象牙塔中的公主,更不应当是笼中的金丝鸟。他们应当是时代的弄朝儿。他们应当了解公众,熟悉公众,走向公众。因此,他平时总是以“社会公仆”的思想来教育孩子,带孩子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宋夫人同样热心于慈善活动。因此,孩子们从很小时侯就树立了帮助别人的观念。为了锻炼孩子们在公众场合开口讲话的能力,宋耀如非常重视培养他们的演讲能力。尤其是子文,他小时有点口吃,但他的中英文演讲能力却让老师同学钦佩。此外,作为一个深刻了解社会黑暗的人,宋耀如懂得让孩子们认识社会现实的重要性。他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一方面懂得它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又要学会对金钱的用之有道。在培养孩子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后,他还让子女们接触应付形形色色的商人、投机贩子、政客、记者、律师、三教九流的人们。让他们正视人世间复杂、险恶的一面,为他们今后的迅速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宋耀如最为可贵的思想在于,他坚信妇女的才干毫不逊色于男子,妇女应该与男子完全平等。他完全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世俗偏见,为他的三个女儿提供了与男子一样的学习机会与条件,让他们在童年时期就进入教会学院读书,在十几岁就赴美学习,接触西方文明和价值观念的教育,鼓励她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体味更深刻的人生。他把救国的希望同样寄托在她们的身上。在送庆龄和美龄出国前,他语重心长地说:“爸爸要你们到美国去,不是让你们看西洋景,是将你们造就为不平凡的人。这是一条艰苦的、荆棘丛生的路,要准备付出代价。不管多么艰苦,都不要终止你们的追求。”在中国妇女受着最严重的欺压而很少能冲出封建藩篱的年代,他在自己女儿身上看到了妇女解放的曙光。
    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为子女的发展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际,回顾宋耀如对其子女的教育培养模式,当不无启迪。如何培养下一代是人类永恒关注的主题,作为家庭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宋耀如的名字和贡献不应当被人们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