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防三国志顶级招贤令:就业指导建设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58:19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643    更新时间:2009-5-8
   
目      录
一、建设背景 …………………………………………………………………………2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热点,就业指导建设利国利民 ………………………………… 2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创新就业指导迫在眉捷 …………………………………………………………………………3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堪忧,强化就业指导刻不容缓 ……………………………………………………………………… 4
(四)专项调查表明:80% 职场人期盼得到就业指导 ………………………………………………………………………… 7
(五)金融海啸愈演愈烈,就业市场风雨飘摇,就业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 8
二、建设基础 ……………………………………………………………………… 10
(一)积极实施了“一把手”工程 ……………………………………………………………………… 10
(二)就业服务做到了“三到位” ………………………………………………………………………… 11
(三)就业指导抓好了“四化一考核” ………………………………………………………………………… 13
(四)就业工作业绩实现了“三高”标准 …………………………………………………………………… 16
三、指导思想 …………………………………………………………………… 19
(一)坚持“一宗旨” ……………………………………………………………………… 19
(二)创新“两转变” ……………………………………………………………………… 19
(三)实施“三需求”导向 …………………………………………………………………… 19
(四)遵循“三为”理念 …………………………………………………………………… 20
(五)实现“五高”目标 …………………………………………………………………… 20
四、建设思路 …………………………………………………………………… 20
(一)建设“三大工程” …………………………………………………………………… 20
(二)建立“八大体系” …………………………………………………………………… 20
(三)丰富“十大内容” …………………………………………………………………… 20
(四)创新“十个结合” …………………………………………………………………… 20
五、建设原则 …………………………………………………………………… 20
(一)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就业导向原则 …………………………………………………………………… 20
(二)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重原则 …………………………………………………………………… 21
(三)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原则 …………………………………………………………………… 21
(四)就业管理网络化原则 …………………………………………………………………… 21
(五)就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原则 …………………………………………………………………… 21
(六)建设过程精细化原则 …………………………………………………………………… 22
六、建设目标 …………………………………………………………………… 22
(一)建设总体目标 …………………………………………………………………… 22
(二)建设具体目标 …………………………………………………………………… 22
七、建设内容 …………………………………………………………………… 24
(一)务实创新就业“一把手”工程 …………………………………………………………………… 25
1、推动国家立法,呼吁就业国家立法工程 …………………………………………………………………… 25
2、推动地方立法,建立就业“地方政府一把手”工程 …………………………………………………………………… 26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 ………………………………………………………………………26
4、教育主管部门指挥协调就业“一把手”工程 ………………………………………………………………………27
5、学院创新务实就业“一把手”工程 …………………………………………………………………… 27
(二)“就业强校”工程建设 …………………………………………………………………… 28
1、就业制度体系建设 …………………………………………………………………… 28
2、就业指导队伍体系建设 …………………………………………………………………… 29
3、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 30
4、就业基地市场体系建设 …………………………………………………………………… 33
5、就业信息化建设 …………………………………………………………………… 36
(三)“就业民心”工程建设 …………………………………………………………………… 39
1、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 39
2、就业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 41
八、建设步骤 …………………………………………………………………… 42
九、运行模式 …………………………………………………………………… 44
(一)“四级联动”校内就业工作组织运行模式 …………………………………………………………………… 44
(二)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运行模式 …………………………………………………………………… 45
(三)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模式 …………………………………………………………………… 45
(四)模拟仿真+实战型的体验式就业指导运行模式 …………………………………………………………………… 46
(五)行业互动+区域合作+基地依托+网络拓展+创业基地的五方联动就业市场运行模式 ……………………………………… 48
十、精细化管理 ……………………………………………………………………… 49
(一)全方位的就业工作目标精细化管理 …………………………………………………………………… 49
(二)可监控的就业工作过程精细化管理 …………………………………………………………………… 50
(三)可操作的就业工作措施精细化管理 …………………………………………………………………… 51
(四)就业工作成果反馈精细化管理 …………………………………………………………………… 52
十一、保障措施 …………………………………………………………………… 53
(一)组织保障 …………………………………………………………………… 53
(二)制度保障 …………………………………………………………………… 55
(三)资金保障 …………………………………………………………………… 55
十二、预期效果及验收要点 ………………………………………………………………… 56
附件一:学院就业工作精细化管理考核细则 ………………………………………………………………… 60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就业指导建设方案
项目责任人
周  忠  (学院院长、博 士、教 授、就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项目组成员:
贾  斌  (学院党委副书记、就业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成  强  (学院副院长、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高  杰  (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委员会副书记、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许立勇  (融源集团董事长、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周涤非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曾惠明  (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彭  伟  (湖南HEG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曾  敬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长沙办副主任、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李伟舵  (学院教务处处长、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石一歌  (学院学生处处长、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李旭涟  (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全球职业规划师)
李树林  (学院2001届毕业生、现任美国沃特·迪斯尼公司现代系统教学首席顾问)
陈明智  (学院2002届毕业生、现任江西赣州夕阳红旅行社总经理)
杨  波  (学院2004届毕业生、现任韩国曙光集团广东惠州总部总经理助理)
一、建设背景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热点,就业指导建设利国利民
1、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毕业生作为社会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就业局面。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是我国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最直接的部分。基于此,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
2、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能否实现的一个重大问题
职业教育是谋生之本,只有确保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并能就业的迫切需求,才能让人民对高职教育质量满意。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强调,将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我讲过一句话,我说无论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他说,“对这个问题,我们政府将百倍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3、毕业生就业出路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培养质量和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展现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的窗口,同时它更标志着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各项管理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的水平。
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如果不能用、不顶用,就会造成社会对学院毕业生的认可度不高,因此造成学院与用人单位的供需合作关系难以建立或者长期维持,缺少企业认可的高职院校自然就会失去生存的动力。
另一方面,学院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如果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导致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怀疑,降低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可信度,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最终导致自身发展受限。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创新就业指导迫在眉捷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继续增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形势严峻。
1、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
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610万,约占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另外,由于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在70%左右,一批学生当年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历年累积,今年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700万人以上。
2、高校毕业生需求数量减少
2009年,全国新增就业目标为900万人,比2008年减少100万人。考虑补充自然减员300万人,全年社会就业总需求为1200万人。其中要确保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还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群体就业。由于企业用人需求减少,可供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将进一步减少。
3、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
近年来,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但是,受现行户籍、人事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干部身份等制度的制约,高校毕业生从非公有制企业到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流动存在不少困难,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积极性不高。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难以吸引和留住高校毕业生。部分高校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也不愿意去非公有制企业。另一方面,城乡基层对高校毕业生有较大需求,但由于相关政策和制度尚不完善,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渠道也有待进一步畅通。
4、高校毕业生结构性矛盾突出
高等教育改革要进一步推进,部分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以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此同时,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的用人需求、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也不完全匹配。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堪忧,强化就业指导刻不容缓
1、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确
根据近几年学生毕业情况的调查,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学不愿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愿到中小型企业从事基础工作;不愿到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外省地区就业和发展,个别同学甚至只把目标锁定在某一个城市。还有不少的同学在通过单位的面试、复试后,选择了放弃,或者是已经在单位实习、试用了一段时间后又辞职,这样的情况发生主要是学生普遍认为 “专业不对口,不能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或薪酬待遇不能满足个人要求”。
2、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多数同学不愿到生产一线、怕三班倒、怕苦怕累,有的同学下厂或到企业几天就呆不下去了。这部分同学不仅给就业工作造成了重复推荐,增大了就业工作的难度,而且在企业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还有一小部分毕业生缺乏自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抗挫折能力较弱,在经历一两次求职失败后,便失去信心,牢骚满腹,未能及时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造成了这部分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影响后期就业。
浙江教育学院日前就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标准,对61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显示:100%的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的人品,对“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毕业生最为欣赏;有97%的用人单位看重应聘者的团队合作能力;有93%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聘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它是对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开展有效工作的重要前提;87%的用人单位愿意录用在校学习成绩一般,有一定工作经验,工作能力较强的毕业生。
3、专业需求不平衡,部分专业学生就业难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根据市场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了所有高职院校的责任。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学校培养人才的时效性,出现了部分专业供大于求的状况,造成了部分专业就业难的问题。
4、大学生就业错位“十大现象”
大学生在就业时及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集中表现出了十大“所非”现象,这十大现象更多的是大学生的一个就业错位,一种职业错位,是一种不良不利的职业现象。
① 所学非所做   表现为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日后工作的不相关,考了证书但却没有从事相关工作,深造学习的东西可没用到。所学的专业不是所从事的工作,其本质是大学生在学习深造之初没有确定所要从事的职业方向。
② 所做非所乐   表现为大学生毕业后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每天都在坚持和痛苦中挣扎,在与生存的一番挣扎和痛苦的抉择中决定要换工作,要跳槽,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又下不了决心,因为他们已经熟悉了这个不喜欢的领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人脉,一时放弃他还做不到。人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才会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才会体会到工作中的快乐和成就感,但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际为了赶紧落实工作,为了所谓的高薪、大城市而逆着自己的兴趣草率的就确定了工作,结果导致这种所做非所乐的困境,给自己的职业生涯顺利发展埋下了阻碍的隐患,无疑延长了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上的成功的日期。
③ 所乐非所能   表现为能做的工作自己不喜欢,想做的工作又做不了,所喜欢的工作不是自己能够胜任的。很多大学生都在犯这种低级错误,明明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却对其付出了好多,可能学了三年的专业,考了个行业认证,又坚持做了几年工作,但要选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时才发现自己在那个领域一无所知,想转行却被束之高阁了。
④ 所能非所适   表现为误以为自己能做好的工作就是自己适合的工作,就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大学生在做了一些社会实践和步入社会做了几份工作后,会发现自己可以能做并且可以做好很多工作,所以锁定了这个工作,但在进一步的深入工作之后才发现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工作,更不是自己所适合的工作,但这个结果的发现和确定已经是工作若干年之后了。
⑤ 所适非所做   表现为适合的工作没有做,不适合不喜欢的工作却在做,所适合的工作却没有做而做着其他工作。如果我们所做的工作与自己的追求、理想不符,那么,你要么闭口不言,要么就是另觅东家,不可以在不适合的岗位上做更多的纠缠,毕竟没有人会为我们的职业前程负责,在职业发展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做着不适合的工作,那越早离开越好!
⑥ 所做非所能   表现为所做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的能力优势,没有按照自己的能力、专长而选择自己的工作,做着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在自己的劣势上做工作是很难完成工作任务的,当然也很难有完成任务的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而在职业发展上,人是靠优势来生存发展的。如果把时间都用在了弥补缺点上,那就没有时间培养优点了。
⑦ 所能非所愿   表现为所具备的能力不支持自己的理想。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上投入了太多的投资,可这份教育投资的回报却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如果非要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发展的话,那这个投资回报率很可能是0。也就是说,自己最看重是什么?如果把实现理想愿望放在第一位,那就要为此而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不喜欢这份工作,那就不要在此付出太多,否则,在面临抉择时,舍不得放弃已有投资的,那也就是说,要么你就不做不喜欢的工作,要么就只做自己所喜欢能实现理想的工作。
⑧ 所愿非所现   表现为所面临的环境不支持所建立的理想。比如说:如何确定自己的一个职业发展的途径的选择的问题,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其实这只是个表面的问题,最深层的应该是目前走那条道路对自己的创业理想有最大帮助和支持的问题。升学和就业都只是促进职业发展的一个手段,是实现职业理想的一个途径而已,所以,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要选走那条路的问题,而是确定的职业理想是什么的问题。只有确定了要实现的职业理想,才好对具体的职业道路做出抉择和比较。要想让所面临的职业环境对自己的职业前程、职业理想有最大的支持,那前提是必须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自己要实现的理想是什么?在职业发展上,如果不知道自己要确定的出路,那盲目的赶路不但会迷失前行的方向,更会被所赶的路所羁绊,从而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在职业生涯的旅行中,我们不光是要赶路,更知道此路的方向和自己要去的目的地。
⑨ 所现非所见   表现为所面临的职业环境不是要履行的职业通路。在确定了要实现的职业理想后,要衡量自己所面临的职业环境是否可以支持和实现即定的职业通路。如果所面临的职业环境与职业通路相符那就大可去学习去发展,否则,就要依照职业通路来调整职业环境,以保证职业环境对只要职业通路的有利支持。如若不然,为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奉献青春就不值得了。
⑩ 所见非所愿   表现为所实行的职业发展通路不能实现所树立的理想。比如说,A的职业经历按照所学专业及所做的工作,走的是技术路线,他却要向新闻方面发展,也就是说,他现在所做的工作是不能够实现他的新闻学的理想的。他犯的错误是在一个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工作付出了太多,幸亏及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有了这个职业抉择的矛盾,是放弃已有的工作积累,还是从头开始学习?关键在于他本人最在乎什么?如果他希望自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那选择也就立刻出现了,也就不存在矛盾了,只不过要有为理想付出代价的心理准备。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走实现理想的职业发展通路,而不是一味的被缠绕在无关的工作上,即使是自己曾为此付出很多精力的职业上,如果,这些道路都不能够实现你的理想,那你就要果断再选择职业发展道路,选择能够支持实现职业理想的职业发展道路;毕竟人生有限,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无关的事,也没有多少时间让你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四)专项调查表明:80% 职场人期盼得到就业指导
为了解目前中国大变革过程中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以及来自劳资双方的满意度水平,英才网联手数字一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2008中国十行业就业指数》专项调查。调查发现:80% 职场人期盼得到就业指导(见图8-1)。被访者中有80%的人表示需要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以便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有20%不愿接受就业指导的应届生,据我们现场了解,发现原因大多集中在“浪费时间”,或是“就业指导起不了多大作用”。由此,我们可以预计,应届生就业市场呼唤专业而有效的就业指导,而这种强烈的市场需求,必将成为人力资源专业机构的下一个机遇,在学生毕业前,高职院校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图8-1 是否愿意接受就业指导
(五)金融海啸愈演愈烈,就业市场风雨飘摇,就业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1、经济形势不容乐观,2008、2009届毕业生直面挑战
从全球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来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有见底的迹象,我省经济下行已成定局,其直接影响就是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新增就业岗位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08届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半年时间,在工作技能,社会经验方面还是初出茅庐,大多数毕业生还没有很好的适应自己的社会角色,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在家待业。2009年,我省有28、5万毕业生走出校门,流入就业市场。从去年12月底对各地市调度的情况看,全省有2773家规模以上企业停产或半停产,超过规模企业总数的26%;出省农民工大量返乡,2009年春节前我省跨省转移就业人员中已有30%(约280万人)回流。就业压力战是一波胜过一波,如果没有经济危机,就业的难度都是可想而知的,现在经济危机导致的就业危机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对于我国目前大学生数量相对过剩的现实情况,可谓是雪上加霜。严峻的就业形势增强了2009年我省就业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2、社会招聘大量缩水,就业市场出现“僧多肉少”的尴尬局面。
因受到经济外部环境影响,企业方压缩了校园招聘的职位,据我省就业指导中心统计,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11月份以来,超过60%的用人单位取消了原定的到校招聘计划,来校招聘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了50%。截至1月5日,全省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不足20%。与去年同期相比,签约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甚至出现了零签约现象。
虽然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为学生就业工作殚精竭虑,但是事实是残酷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实际上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而现在学校在就业方面所面临的尴尬,类似于是自己呕心沥血生产出来的产品,到销售的时候却找不到市场。用“僧多肉少”来形容毕业生与招聘岗位的关系,道义上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但是当真的到就业市场,那样的景观大概是这个词汇的最好印证。
3、企业紧急裁员,紧锁大门,声称“只出不进”
广东中山市一则新闻报导:多家市内大企业的人事主管说,全球经济发展趋缓、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我们在进人方面越来越谨慎,除非特殊情况,我们的原则是‘只出不进’”!
这是让高校和毕业生相当尴尬的事情,如果仅仅是招聘岗位少,我们还有竞争的机会,而现在企业紧锁大门,只可出不可进,求职者连求职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了,还谈何增强专业技能,提高竞争能力。这种还未登门就被拒之门外的心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许更多的不是气愤,而是一种难言的无奈。受经济危机影响,外贸、房产、电子、金融、证券等行业大量裁员,大批失业者重新流入就业市场,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岗位竞争也将越演越烈。
4、学院成立危机应对领导小组,狠抓教学质量、就业质量,以实力应万变
受任于就业之际,奉命于危机之间。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我院成立了危机应对领导小组,将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职业生涯教育为核心,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纳入公共必修课,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学工、教务、就业处多方努力,提高警惕,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实训就业指导,一方面,邀请企业人事主管到校讲座,为大学生求职指点迷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搜索招聘信息,加大校企战略合作力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机会;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就业心理调试,求职技能提高方面加大力度,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心理动态,开设心理疏导课,就业心理咨询师个性化辅导。另外,学校还积极推广国家的创业政策,引导毕业生积极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建设基础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作为学院的核心工作来抓,积极执行“一把手”工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以市场的需求来培养学生,以就业为导向来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了“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组织体系,完善了“一个中心、二级管理、三到位、四化一考核”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确保就业工作有序运行。
(一)积极实施了“一把手”工程
1、健全了就业指导中心+院系两级就业指导管理机制
① 学院成立了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实行院长负责制。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是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构,委员会主任由周忠院长亲自担任,主管学工、就业的贾斌副院长、教学的成强副院长、教务处长李伟舵、学生处长石一歌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办公室设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贾斌副院长为办公室主任,李旭涟为办公室副主任。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两次工作会议,听取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汇报,总结全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要求。
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能:制定全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规划;负责学院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负责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负责组织全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型活动;负责全院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计划工作;负责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调查研究工作;代表学院检查监促各院(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贯彻与实施;负责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
② 各系(院)成立了就业指导工作执行小组,实行系(院)主任(副院长)负责制。具体负责本系(院)学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主管教学的系主任或副院长任就业指导工作执行小组组长,党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等为成员。院系建立了一支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就业指导老师在内的全方位的就业咨询与服务体系。
系(院)就业咨询与指导办公室工作职能:负责本系(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计划制定与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本系(院)学生就业指导咨询与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负责本系(院)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根据各个专业特色,为本系(院)大学生提供专家化咨询服务;向社会有针对性的推荐毕业生。
(二)就业服务做到了“三到位”
1、组织制度到位   学院构建了就业指导中心统筹管理、院系两级结合、以系部为主、全院教职工参与的就业指导管理机制。院长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就业工作列入了学院党政工作要点,党政会议每学期召开两次就业专题研究会,针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布置就业工作,特别是今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定期组织对系(院)主任、书记、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培训,系部就业工作每周一报,使大家对就业形势、政策有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对职业指导中新的理念、观点、做法有新的理解,对毕业生中出现的意识上的偏差、心理上的问题有所准备,防患于未然;就业指导中心对各系部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宏观上进行指导,并且随时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各系部指定1人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工作和就业信息统计与反馈工作。
强化了就业工作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合理制定学院就业工作规划,科学编制了:《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湘信院[2008]25号)、《关于印发〈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湘信院通[2007]24号)、《关于大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定》(湘信院[2008]16号)、《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方案》、《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就业工作考核评估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安全的暂行规定》、《就业指导中心工作日程安排》、《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书》、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管理办法、毕业生办理违约、改派手续管理办法、毕业生档案接转制度、户口迁移管理办法等。
2、硬件设施到位   学院为就业指导工作配备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学院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了包括:多媒体报告厅、就业资料查询室、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查询室、面试洽谈室、办公室、开拓就业市场交通工具专用等硬件设施。各个院系也有专用的信息查询室、咨询辅导室和办公室等设施。
3、经费保障到位   基础经费+奖励经费   根据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学院按照每年度应收学费总额1%的安排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另外学院按当年毕业生人数80元/人标准奖励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分二次拨付,第一次按当年顶岗实习人数50元/人标准支付,为顶岗实习生落实实习岗位,第二次视就业任务完成情况,按30元/人的标准支付。其中70%为各系(院)工作经费,30%为学院工作经费,严格遵循“有利工作开展,体现评估效果,坚持专款专用”的经费使用原则。学院随着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逐年提高经费预算。
(三)就业指导抓好了“四化一考核”
1、就业指导队伍体系化
学院成立了院级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就业指导中心专职队伍、各系(院)就业领导小组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队伍,多年来形成了学院党政领导、职能部门、系部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任教师齐抓共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体系。
按照教育部[2007]7号、省教育厅[2008]8号文件要求,学院成立了就业与职业指导教研室,建立了一支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就业队伍。成立了由姜佐澧副院长牵头,主管副院长贾斌负责,各系书记、行政领导有张娟娟、刘南炎等成员组成,荣获美国咨询师NBCC认证管理委员会认证的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担任教研室主任。承担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岗前实训、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经常组织指导教师学习交流,外派学习,提高业务与教学水平,满足就业指导教学工作的需求。
2、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
将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必修课,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从学生入学、专业知识学习、顶岗实习实训和就业四阶段设置就业与职业指导课程。入学阶段的就业指导采取“启蒙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家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行业发展形势、行业的就业环境等认知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解决“社会、行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准备如何规划大学三年”等问题;第二阶段主要开展专业知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知识能力储备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解决“自身具备哪些优势与缺点”、“如何学好专业知识,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等问题;第三阶段主要开展顶岗实习、实训岗前指导、就业心理准备与调整方面的指导;毕业阶段主要开展就业政策、自荐方法与技巧、面试方法与技巧、创业与就业等方面与就业市场相对接的指导,以创业带动就业。面对金融危机,指导学生调整职业规划、降低未来预期,如何开展职业“自救”。
学院每年5月份举办模拟招聘会,让学生亲历应聘全过程,掌握面试技巧;举行经验交流会,请往届毕业的优秀学生与在校学生交流心得体会;组织学生参加2008年首届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读书征文大赛,我院荣获“优秀组织奖”,王端同学荣获征文一等奖,龚雪、陈苗同学和刘慧、周秋香同学分别荣获征文二等奖、三等奖。
3、就业基地市场建设日常化
学院坚持把建设和拓展毕业生就业基地市场作为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采取了“四项措施”、“四个结合”强化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和就业市场建设,历年来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四项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学校行业优势,成立了以信息、电子、管理三个行业为主的“湘信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每年开展系列活动,巩固原有的行业阵地;同时依托行业董事会联络各地校友会,拓宽就业渠道。二是与国家级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10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基地,积极引导毕业生到第一线建功立业。三是构建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相结合的就业市场开拓模式,通过一、二年级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三、四年级的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走进企业,有机地将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四是与江苏、福建、深圳、广州等沿海开发区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开拓上海、北京、珠海基地市场,建成顶岗实习就业基地企业群落。到目前为止,学院共建立校企战略合作挂牌企业91家,分专业校外实训就业基地159个,共推荐毕业生5000多名。
“四个结合”:学院积极推进大型与小型、定期与非定期、有形与无形、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学校在每年的3月20日至6月底之间的每周星期二,定期举行就业市场活动;每年6月底、12月底定期举办两次大型校企战略合作研讨与供需见面洽谈会;通过“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积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举办网上双选活动,仅2007、2008年就发布了9000多家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向毕业生提供了1多万个招聘职位;学校每年与兄弟院校、省就业中心等单位合作在校外举办大型双选活动。以校内招聘会、网络招聘会为载体,以省内就业基地为主体,沿海就业工作站为补充,巩固并拓展顶岗实习就业基地。
4、就业跟踪服务人本化
学院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学院董事长在就业工作部署大会上明确指出,全院教职员工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要求全院教职工为大学生提供热情、周到、优质的高效服务,让学生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社会满意。
实习就业指导一对一、多对一跟踪服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主动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以人的发展为主旨,注重培养学生选择和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潜能;指导毕业生以积极的、健康的心态应对职业选择,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与完善。
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各院系热情周到为企业单位服务。利用就业网、信函等多种方式,及时向企业单位发布学生实训、就业信息,为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一站式”跟踪服务,会前周到服务,会后跟踪反馈企业招聘信息。
学院定期组织毕业生就业期望和满意度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意见调查等工作,调查反馈的情况作为改进实训、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严格落实未就业毕业生登记跟踪制度,督促毕业生辅导员与未就业毕业生保持经常联系,传递单位需求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及时登记就业情况,定期公布跟踪反馈情况。
5、就业指导考核机制目标管理
学院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系部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考核中,实施了毕业生就业状况考核机制目标管理。
建立了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估制度,定期对各系部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定期公布各系部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和初次就业率,实行一票否决制,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考核就业职能部门与各系部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就业率低于全省和全院平均就业率的专业,职能部门领导和所在系部领导不得被评为优秀;同时把就业率作为评价系部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指标,教学质量评估、招生计划的确定、新增专业的设置都要与就业率挂钩。对当年9月份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系部,控制其专业总数,引导系部进行专业结构、招生计划的调整和新生数量的分配。对社会需求不大、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处于全校后三名的专业,实行暂停招生或减少招生的政策。学院每年召开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对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成绩突出的系部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就业工作任务达不到规定任务90%的系,其系及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评优评先均实行一票否决;全院就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低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学院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四)就业工作业绩实现了“三高”标准
1、毕业生就业率高
自建校以来,学院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都位居全省前列。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湘教通【2008】235号《关于全省普通高等学校2007届毕业生年度就业情况的通报》,我校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0.04%,位居同类院校前列。据最新统计,2008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为96.35%。


图8-2   学院2007届、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高
学院对2007届毕业生发放了满意度调查表378份,共回收调查问卷350份,回收率为92.59%,其中有效问卷350份。统计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为94.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0.85%。用人单位对学生实习期间表现出来的专业技能予以了充分肯定。
3、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
学院2006、2008届毕业生何建华、王飞翔、周求等40名学生参加长沙地区高校军队士官考试,经湖南省军区严格挑选,分派至空军、陆军、海军和驻港部队,成为了光荣的解放军士官,被录用人数位列长沙地区高校第一位。学院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培养基地。另外,学院2008届毕业生中,经省委组织部挑选,李丽娟、陈浩、文春桃、胡芝兰等同学被分派至常德鼎城、常德汉寿、邵阳新宁、湘潭韶山等地担任基层农村干部(村官)。这些优秀毕业生进入部队或地方后,其综合素质都得到了部队领导及地方党政部门的赞誉。
学院毕业生李树林,现任美国沃特·迪斯尼公司现代系统教学首席顾问、总裁,他在英语教学改革上的成就,受到了国家教育部、深圳市政府的表彰。毕业生陈明智,独立创办了江西赣州夕阳红旅行社,开发江西、湖南两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对地方经济贡献卓著,也为自己创造了可观财富。毕业生杨波,现任韩国曙光集团广东惠州总部总经理助理。经贸系毕业生贺璟镇,现任北京龙之脊图书发行公司杭州分公司销售部经理,年收入达30多万元。这些优秀毕业生,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三、指导思想
(一)坚持“一宗旨”:指导学生乐于到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和城乡基层实习就业,坚持“确保普遍就业,促进高层次就业,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扶助弱势就业”的就业工作宗旨。
(二)创新“两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业工作目标从追求高就业率转变为“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重,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重心”;就业工作重心从“开拓市场,广求信息”转变为“加强指导,强化能力”,牢牢抓住就业指导课程这个突破口,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三)实施 “三需求”导向:以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为导向。
(四)遵循“三为”理念: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
(五)实现“五高两低”目标:即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企业单位评价高、毕业生评价高、顶岗实习预就业稳定率高、违约率低、改派率低。
四、建设思路
(一)建设“三大工程”:“一把手”工程、“强校”工程、“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二)建立“八大体系”:建立就业政策体系、就业制度体系、就业指导队伍体系、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基地市场体系、就业信息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就业考核评价体系。
(三)丰富 “十大内容”:就业形势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职业能力与素质指导、就业观念指导、就业心理素质指导、求职技巧指导、就业法律知识指导、就业政策指导、职业信息指导、自主创业指导。
(四)创新“十个结合”: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就业指导与入学教育相结合、就业指导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就业指导与辅导员工作相结合、就业指导与就业形势相结合、就业指导与顶岗实习实践相结合、就业指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就业指导与订单就业、网络就业相结合、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就业指导与毕业生职业发展相结合。
五、建设原则
结合我院多年来就业工作的体会,在创新就业指导工作建设中,为确保学生和谐就业,遵循六大原则:①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就业导向原则;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重原则;③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原则;④就业管理网络化原则;⑤就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原则;⑥建设过程精细化原则。
(一)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就业导向原则
高校教学改革紧密围绕市场的需求、就业的需求创新实践,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应立足于从学院内部做起,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个体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重原则
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一所高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不仅来自学校的学术水平,更大程度的取决于该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状况。学院就业工作目标应从追求高就业率转变为“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重,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重心”的高度。
(三)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原则
就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极具研究性的学科。其科学化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要有科学的学科建设,另一方面是指要有专业化、职业化的专家队伍。要以课程设置的形式将职业生涯指导纳入日常教学,通过课堂授课和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就业管理网络化原则
坚持就业管理网络化,构建校内、校外两块信息化平台。建立省市之间和高校之间的就业信息联网,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同时,通过校内信息化平台,保证就业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学生中,并能及时反馈。
(五)就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原则
就业指导不能在学生要毕业时才开始,其过程应是从新生入学开始,直到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才结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等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准确进行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价值观和创业观,及早培养职业素质,并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及时提供有效的市场需求信息,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奠定坚实基础。
学院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中,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过程中,都能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有效的帮助,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指导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就业工作不仅是政工的工作,也不仅是教师的事,更应是全院教职工的事,学生满意、学生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应是全院教职工共同的目标。
教育层次、教育类别、教育形式、人才规格的多样化以及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使得长期以来高校在“毕业分配”思路的惯性影响下形成的“点对点”工作模式已经不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核心是“以线带面”,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使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其内涵一是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指导,二是对每一类别学生进行定期的集中指导。
(六)建设过程精细化原则
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就业工作组织管理体系、指导体系、课程体系都要求注重整体效应,注重工作细节、工作过程、工作落实、工作质量、工作效果的提升,每一个细节要求精益求精,实现全方位创新。搞好就业指导建设必须遵循精细化管理原则,这也是提高建设质量的内在要求。
六、建设目标
(一)建设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建立就业“三大工程”,“八大体系”,实现“五高两低”就业目标,达到大学生和谐就业。
(二)建设具体目标
1、就业制度建设
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形成科学的就业指导制度体系。到2011年,完成就业工作各项制度汇编。
2、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强化企业专家人才引进、实训就业指导队伍人才引进力度,促进在职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构建一支集指导、咨询、教育、管理、研究于一身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体系。到2011年,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毕业生数的比例达到1:200,专兼职就业指导队伍人数达到60名,授课老师持“两证(即教师资格证、职业指导专业认证资格)”上岗。
3、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就业指导课是学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强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内涵建设,实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安排全程化,教学形式多样化,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化,就业指导学科研究先进化,促进毕业生实现从学生向高素质职业人的转变。
4、就业基地市场建设
继续拓展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实训就业基地建设、订单培养基地建设,健全以湖南省内实训就业基地为主、各沿海就业工作站为补充辐射全国的长期稳固的实训就业基地市场体系。到2011年,累计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就业基地200个以上。
加大校企战略合作力度,到2011年,在200个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就业基地的基础上,累计建立200家以湖南和沿海为主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签约企业。
5、就业信息化服务建设
整合资源,建立湖南省民办教育职教集团,搭建信息互动交流平台。加强就业信息网、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卫星专网学院子网、职前网络教育学堂、就业信息短信平台和远程求职可视系统的建设。到2011年,达到前沿先进的就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6、设施设备建设
完善就业咨询、信息查询、多功能面试等基础设施;依托实训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建立“热情、高效、务实”的就业服务体系。
7、就业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建设
为激发各系部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促进了学校就业工作的整体推进。学校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每年与各系部签订目标责任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对各系部进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考核;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与专业建设联系起来,建立专业就业率末位淘汰制,即对就业率连续处于全校末位的专业招生指标进行调整,对需求严重不足的专业逐步萎缩、自然淘汰。
8、实现“五高两低”目标
“五高”目标,即实现就业率高达96%,对口就业率高达80%,顶岗实习预就业稳定率高达70%,企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高达90%、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满意率高达90%。“两低”目标,即违约率低、改派率低。最终达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人职匹配、人职和谐的目标。

图8-4  就业指导建设目标
七、建设内容
学院紧密围绕市场的需求、就业的需求创新实践,就业工作目标从追求高就业率转变为“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重,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重心”的高度;务实抓好“三个工程”,即“一把手”工程、“强校”工程、“民心”工程;健全并完善“八大体系”,即就业政策体系、就业制度体系、就业指导队伍体系、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基地市场体系、就业信息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就业考核评价体系。

图8-5 就业指导八大建设体系
(一)务实创新“一把手”工程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压力既来源于体制改革和经济转轨时期的劳动力市场调整,更来源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政策的实施和推动,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就业问题是长期问题又有阶段性特点,是全局性问题,又具有地域性、行业性特点。这就决定了就业工作必须纳入相对刚性的法制化轨道。通过立法,将企业、社会、政府各部门开发就业岗位,由“道义责任”上升为“法律责任”,由选择性义务上升为强制性义务。
1、推动国家立法,实施国家就业工程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国家工程”,呼吁中央政府确定大政方针,加强立法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动员全国力量,总结各地各部门经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
(1)加强立法工作。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在一些高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未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加强教育立法,以法的形式确保就业指导的社会和法律地位。
(2)健全大学生实训就业的市场机制。健全市场机制,建立统一、开放、高效、规范的毕业生实训就业市场,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为大学生在全国就业消除市场障碍,提供便捷通道;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鼓励发达地区采取对口支援等方式帮扶落后地方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
(3)启动各种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计划。 目前我国中央政府已经启动了多种就业创业计划引导大学生择业,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
2、推动地方立法,建立就业“地方政府一把手”工程
在国家立法一时难解决的前提下,可先地方立法。上海首次立法促进就业,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主要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法律手段解决就业问题的长效机制。2008年,湖南人代会首份议案,建议通过立法促进就业。2009年,安徽立法促进就业提上日程。
(1)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成熟的后续服务。例如日本在全国主要城市设有“学生职业中心”,作为地方政府负责介绍和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办事机构。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还没有设立专门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机构,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而且这个群体同社会上的其他失业人员相比,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如缺乏工作经验、挫折感强以及做事容易走极端等,因此需要专门机构的引导和支持。
(2)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指导。大学生知识面太窄,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所迈出的“第一步”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指导。大学生所学都是书本知识,通过独自考察来选择一个有投资创业前途的项目,实在很难。经验不足将会带来投资高风险,也使他们创业的意愿冷却,最终选择放弃。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
(1)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应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作用。根据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重点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供求,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统计结果,通过上网和发行出版物向全社会公布,为政府决策和个人择业提供参考依据。积极向教育、人事部门及高校提供市场分析信息,引导毕业生求职择业,并为高校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和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2)对登记失业毕业生开展重点服务。对每个登记失业的毕业生,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岗位需求信息,并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
(3)加强对毕业生积压较多的重点地区的工作指导。劳动部门要在摸清毕业生底数的基础上,对省(自治区)内未就业毕业生较多的重点地市州和高校较集中的重点城市,要加强指导和服务。对就业岗位有限的地区,帮助其联系跨地区招聘,开展劳务输出,帮助毕业生实现异地就业。
4、教育主管部门指挥协调就业“一把手”工程
(1)加强对高职院校课程设计的指导。对高职院校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做适当的调整,加强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制度建设,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从学识、能力和心理方面做好就业的准备。
(2)指导高校建立集教育、管理、指导、咨询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加大投入,调整、充实机构,强化服务意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5、学院创新务实就业“一把手”工程
(2)学院创新就业指导中心+院系两级就业指导管理机制,强化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和各系(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健全以就业指导中心为核心,各系为基点,学院到各系,各系到班级,班级到个人的完整就业工作体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理顺就业工作体制、机制。院系层层落实,级级做好“六紧盯”,即紧盯就业目标、紧盯责任人、紧盯评估指标体系、紧盯未就业毕业生、紧盯就业市场、紧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2)学院把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实施情况列入年度干部述职内容,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学院就业工作委员会随机抽查各院系就业工作落实情况。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实施情况与年终评优挂钩,对工作措施不力,贯彻落实不到位的,年终先进单位评选实行一票否决。
(3)充分发挥校企战略合作委员会作用,校企共建教学实训就业基地,校企共商就业上岗指导计划,按企业的需求培养要求学生,企业的人才需求优先考虑学院毕业生。
(4)充分发挥校友会、毕业生亲友会、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向校友、毕业生亲友、家长宣传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就业强校”工程建设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估体系中,就业指导纳入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一级指标。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院综合实力水平、影响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高职院校就业强校从制度建设、指导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市场建设、信息化建设五个方面来健全体系。
1、就业制度体系建设
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形成科学的就业指导制度体系。到2011年,完成就业工作各项制度汇编。就业制度汇编包括三部分:
(1)就业政策法规篇。包括国务院及教育部就业工作文件、湖南省教育厅就业工作文件两大部分。
(2)学院就业规章制度篇。包括毕业生就业工作条例、学院就业工作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和奖惩办法、全过程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方案、就业工作系级考核方案、就业基金管理意见、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方案、课程学分实施办法、导师制度实施方案等。
(3)学院就业工作管理制度篇。包括就业工作联系制度、就业率通报制度、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制度、行业与专业发展调查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审批学生实训就业基地的流程及管理制度、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的流程及管理制度、学生提前实习的审批制度、毕业生信息反馈制度、毕业生办理改派手续等等。
2、就业指导队伍体系建设
就业指导教师纳入学院人才选拔计划、引进计划与培养计划。坚持“专兼职并进”和“校内外结合”的原则,强化企业专家人才引进、实训就业指导队伍人才引进力度,促进在职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构建一支集指导、咨询、教育、管理、研究于一身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体系。到2011年,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毕业生数的比例达到1﹕200,专兼职就业指导队伍人数由12名增加至60名,专职授课老师持“两证(即教师资格证、职业指导专业认证资格)”上岗。
(1)整合学院内部现有人力资源,通过在职培训和提高,掌握现代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承担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建立由“两课”教师、辅导员、专职院系书记和就业主管人员组成的校内就业指导基本队伍。
(2)聘请优秀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担任创业就业指导兼职教师。请社会成功人士来校讲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建立“求职导师制”,聘请企业家、部门领导、工程师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指导和帮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建立政、校、企三位一体的职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承担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新专业开发论证、课程设计与效果考核、分析评价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做到既是教学决策的智囊团,又是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的指导者、参与者。
(4)建立政府、企业、学院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主管就业的政府工作人员、富有就业工作经验的专家、优秀毕业生代表、行业、企业高管等成立就业指导委员会,具体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一次性就业率。
(5)建设职业指导与就业推荐的毕业生亲友会,由毕业生家长、亲属等组成亲友会,将每位毕业生的亲友信息纳入“毕业生就业档案”,通过亲友会工作,及时刷新毕业生就业的异动情况,提供及时的用人信息,提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
(6)就业指导队伍的素质培养: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目标,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和交流,选派教师考取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人才测评师等专业资格证书。在就业程序处理、就业政策把握、就业心理指导、就业知识构成、就业能力培养、个性需要咨询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务。建立起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指导队伍,促进全院顶岗实习和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7)就业指导队伍的素质要求:面对大学就业指导教师所肩负的多重任务,学院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就业指导教师通过自身提高和学院组织培养的方式,提高和强化自我角色训练,以“心理辅导员”、“生涯设计指导者”、“职业工作介绍者”、“劳动力市场信息者”的专业角色要求自己,以“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者”、“家长的代理人”的职业角色提升自我。
3、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就业指导课是学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图示见8-6,全方位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强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内涵建设
把就业与职业指导教研室作为加强学院就业指导的教学主阵地,组织专兼职教师集体说课,探讨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每月召开学生座谈会,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听取学生的评教意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科研活动方面,鼓励、支持老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组织编写校本就业指导课教材。申报省、市级就业研究课题,发表学生就业教育学术论文等等,创新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内涵建设,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推进。
(2)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安排全程化
对学生实施从入学到毕业全程化指导。由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指导、职业体验、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等构成的完整就业指导体系。大一年级推进“四模块教学”,重在职业定位和自我认知。开设专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定位、职业测评四模块指导。引导学生了解专业,适应新的大学生活,使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
大二年级推进“五模块一实践”指导,重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训练。开设职业态势研究、职业资格认证、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素养训练、就业模式指导五大模块,利用寒暑假组织社会实践。职业素养训练包括:领导力训练、团队精神训练、沟通技巧训练、交际礼仪训练四大部分。就业模式指导包括:升学考研辅导、留学导航、报考公务员、参军入伍、协议就业、自主创业六大部分。
大三年级推进“六模块一推荐”指导,重在心态技巧和创业素质训练。开设顶岗实习指导、就业心理训练、求职面试指导、就业服务、职业决策、创业六大模块训练,并推荐毕业生上岗就业。就业服务包括:就业信息导航、就业法规、权益保护、协议签订、档案托管等内容。
(3)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
科学的内容有赖于丰富的形式来实现。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中除采用教师讲授形式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学生就业行业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从两方面开展教学:
一方面,巩固课堂教学主阵地。采用课堂讨论法、典型案例分析法、模拟面试法、优秀校友访谈法、专题讲座法、实地参观法、焦点问题辩论法、视频资料播放法等教学形式,使课程增强针对性,富有创新性。
另一方面,开辟就业指导“第二课堂”。通过组织成功人士职业生涯访谈、优秀毕业生回访、就业指导报告会、模拟招聘、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就业技巧与规划意识;通过举办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职场训练营等拓展实训活动,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素质;通过开通朗途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导航等网络教育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测评与规划,拓宽对学生的就业服务领域。
④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化
一方面,就业与职业指导教研室组织、筹划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负责制订教学计划和大纲、编写和出版教材、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交流、实施教学检查、进行职业测评、开展跟踪调查和就业市场分析及预测、开展专题研究与课题申报、安排教师学习和培训等工作,使课程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内容、进度要求。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严格教学检查制度,定期安排专人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对个别教师私自调课、擅自减少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等现象要及时通报和批评。
(5)就业指导学科研究先进化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各高校对就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当缺乏,这是制约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效开展的“瓶颈”,也是就业指导课在高校“立足不稳”的主要原因。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必须树立研究理念、建立研究制度、完善研究模式、发挥研究价值,以科研为龙头带动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一要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科学预测就业市场发展变化,客观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为学院招生和专业设置提供信息支持。
二要开展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为指导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
三要开展毕业生就业行为研究,围绕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心理、面试技巧、求职礼仪、自主创业等专题开展研究,为针对不同的就业群体制定科学就业指导方案提供最直接依据。
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边建设边规划,全面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学科研究等方面的建设,统筹协调好各项改革的力度和速度。

图8-6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4、就业基地市场体系建设
为适应就业新形势,强化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就业基地市场体系建设采取行业互动、区域合作、基地依托、网络拓展、创业教育等五大措施。
(1)巩固行业市场,促进行业互动
充分利用行业优势资源,加强与信息行业、电子行业等单位的合作交流,巩固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市场。一是举办行业招聘会。计划每年邀请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来校分别举行专场招聘会。二是实行“2+1”合作培养。即与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合作培养毕业生,企业提前1年选拔在校毕业生并签订就业意向书,为签约学生提供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资助和良好的实践教育条件。三是重点推介行业一线单位。计划每年举办多场行业推介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知名校友、单位负责人来校,重点推介知名企事业单位,鼓励毕业生到行业一线建功立业。
(2)主动服务,扩大区域合作
一是以省校合作促就业。主要院领导亲自带队,积极推进学校与省、市政府合作,一方面发挥学院自身优势,主动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参谋服务,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政府部门对学校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学校计划与长沙市政府、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系相关省市人事部门每年组织辖区企业单位来校选拔毕业生,组团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
二是以调研服务促就业。由校企合作办、就业指导中心和系部负责人带队,分赴全国各地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每年计划向1000家用人单位发放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查问卷,跟踪毕业生的工作状况,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广泛参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大型人才交流会,深入了解区域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健全毕业生推介反馈机制。在毕业生实习就业重点区域建立外派机构,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计划成立 “湘信院驻广州毕业生就业服务办事处”、“湘信院驻深圳毕业生就业服务办事处”,“湘信院驻江苏毕业生就业服务办事处”,为学校前往广州、深圳、江苏求职的毕业生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劳动维权、公务员考试指引、公益性求职援助等服务。
(3)重点建设,强化基地依托
学院先后在全国多个省市91家企业建立了校企战略合作签约关系,分专业建立了159个教学实习就业基地,与基地单位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基地合作协议意向书》,加强互动交流。根据协议,学校及时向就业基地选拔推荐毕业生;就业基地优先向学校及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招聘活动,优先接收毕业生实习,优先录用学校的毕业生。以基地为依托,学校进一步在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见习岗位基地,每年组织毕业年级学生到基地单位接受岗位锻炼,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增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理解和交流。使实习基地成为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市场。
继续拓展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组织各系部开拓资源,分专业新建顶岗实习就业基地41个,在三年内将校企战略合作企业建成200家,分专业建成顶岗实习就业基地200个。满足与顶岗实习就业相关的学生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学生实习就业。重点建设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华三、威胜科技等大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使长期的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稳定在150家左右,达到年接纳顶岗实习学生总量1000人左右。利用国家级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建设优势、政策优势,巩固江苏、福建、深圳、广州基地,寻找切合点,开拓上海、北京、珠海基地市场,建成顶岗实习就业基地企业群落,真正实现 “顶岗实习—和谐就业”贯通机制,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图8-7  基地市场建设框架图
(4)有形与无形并重,拓展网络途径
学校在拓展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利用网络优势拓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阵地,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良性互动。
一是推进网络化管理。建设开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信息网,集教育、管理于一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查询与发布、数据统计、政策咨询与指导等实现网络化。吸引实习生、毕业生成为网站会员,招揽企业单位注册来招聘实习生、毕业生上岗。通过网站发布就业信息,指导毕业生在网上投递电子求职材料。
二是举办网上招聘会。计划每年开展“网上招聘周”活动,定期举办网上招聘会,使学生通过网络招聘顺利就业。
三是强化网上就业指导。学院计划与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合作建立全国青年职业促进服务站,通过网络视频直播为大学生进行职前辅导,开通“毕业生双选网络绿色通道”,定期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
(5)鼓励创新,培育创业市场
学院计划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和学生科技基金。创建大学生创业网站—中国大学生创业网,成立“湘信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训中心”。计划创建1个创新创业教育德育示范基地,成立“发明创造爱好者协会”等创新创业社团。计划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启航行动”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运用这一系列措施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观念。
5、就业信息化建设
就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将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化,构建校内、校外两块信息化平台。建立省市之间、高校之间、学生之间的就业信息联网,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同时,通过校内信息化平台,保证就业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学生中,并能及时反馈。(见图8-8 )
(1)筹备建立湖南省民办教育职教集团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必须整合资源,让多个企业、学校共同发展。创新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成立湖南省民办教育职教集团,连接行业、企业,调配资源,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2)推广“移动信使”短信平台服务
利用“移动信使”短信平台,将每天的需求信息、招聘会信息、面试通知、注意事项、签约通知等相关顶岗实习就业信息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全院的毕业生,让学生及时接到最新的顶岗实习就业信息,保证顶岗实习就业信息的有效传递,到2011年,所有院系全部建立该平台,为就业工作重心下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8-8   就业信息化建设图
(3)建设好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卫星专网学院子网,建立健全远程可视面试系统
许多用人单位对学院各方面工作都很熟悉并且长期选用学院的毕业生,直接来校面试会增加企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学院拟在现有基础上,全面建立远程可视面试系统,为企业高效率、低成本地选聘学院毕业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该系统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组合电脑、摄像头、耳机、麦克风等设备,通过网络软件搭建远程可视面试平台,使毕业生不出校门就能与异地的面试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4)引进职业测评网络系统和职前教育网络系统
引进了职业测评网络系统和职前教育网络系统,实现了就业信息、就业咨询、数据统计、职业测评、职业指导的网络化。职业测评系统主要由职业兴趣测验、职业价值观及动机测验、职业能力测验等部分组成,利用职业测评软件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对职业的兴趣,了解个人在职业发展中所重视的价值观以及驱动力,了解个人的基本或特殊的能力素质,了解个人与职业相关的个性特点等,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意见。
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发展个性,明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促进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5)建立校友资料信息库,建立健全“校友资源信息系统”
利用学院各地的产学合作站,收集并建立校友信息库;在校园网上设立校友论坛, 构建一个在校生、校友、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平台;建立校友联系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推动学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技术服务、就业指导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信息系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及就业质量评价工作。实施“校友帮扶”计划,开展“一名校友提供一个就业岗位”的活动。
通过本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收集社会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和毕业生对学院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获取评价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第一手资料,为改进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6)建立“人才需求检索和预测系统”
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报制度,每年开展一次人才需求调研活动,发布人才需求报告;以各地人事部门为依托,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报网络;选择150家重点企业,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基地;建立人才需求信息统计、征集、反馈、汇集制度,做好人才需求信息数据库建设等。
本系统可为学院专业设置、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咨询信息。
(7)建设职业指导与就业推荐的毕业生亲友会
建立由毕业生家长、亲属等组成的亲友会,将每位毕业生的亲友信息纳入“毕业生就业档案”,通过亲友会工作,及时刷新毕业生就业的异动情况,提供及时的用人信息,提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
(8)建设社会、市场、学院三级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
建设社会、市场、学院三级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人才、劳动、高校三方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相互联通,共享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最新用人招聘信息资源,整合规范的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就业信息服务,利用每年一度的“校企战略合作毕业生供需洽谈会”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毕业生及家长对就业指导的满意度。
(三)“就业民心”工程建设
就业不仅是强校之策,更是民心之本。就业决不是某几个人的工程,而是“民心工程”,是“一把手”负责的“全员工程”,是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抓的工程。全院教职工行动起来“动员千军万马,跑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为学生的就业设良策、做贡献。
金融危机袭卷全球,高职院校应抢抓机遇,深挖资源,依托就业网络服务平台、校企联盟,建立“热情、高效、务实”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目标考核,建立强有力的就业考核评价体系。
1、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学院贯彻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心系未上岗学生、情注弱势群体”,围绕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设计构建高职院校的就业服务体系。
(1)构建以服务为宗旨的就业工作模式。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院构建了以服务毕业生、服务用人单位、服务社会的工作模式,明确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就是服务工作的理念,就业服务就是为引导毕业生正确择业、充分就业服务,理性创业,就是为用人单位顺利选拔实用人才服务,促进毕业生、用人单位、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与学校之间的相互沟通,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有效的服务。
(2)构建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就业服务平台。根据学院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和生源状况,学院每年都精心设计并编印“毕业生生源信息”和“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将“毕业生生源信息”发送至各地市人事局、人才市场及有关用人单位,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通过各种渠道,主动与人才市场、用人单位交流沟通,发布应届毕业生信息,收集各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特别是农村基层单位的招聘信息,构建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就业服务平台。在校园内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和就业招聘会,同时组织毕业生参加各地人才市场组织的各类人才洽谈会,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学院每年组织一次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态以及用人单位的评价,以便进一步完善培养方式和教育内容。
(3)职业测评和就业咨询服务。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测评,并填写就业意向调查表,了解每个毕业生的特长,就业意向,帮助学生分析就业意向的可行性,有哪些有利条件?还需要准备什么?做到缺什么就补什么。建立“一对一”职业指导室和职业素质测评室,开展职业素质测评,为各类求职人员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服务。编制、印发《就业服务指南》,开通网上答疑,设立“就业咨询服务日”,组织就业困难毕业生到企业参观并现场签约。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推销”,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暑期实习、就业体验,增加实习、就业的感性认识,从而自觉调整自己的就业意向。
(4)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服务。指导毕业生持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就业市场择业会有更大的优势。如人力资源师证书、物流管理师、电工证、会计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5)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服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为毕业生提供政策支持、信息支持,进行创业项目扶持和全程跟踪服务等。全方位动员,坚持“人人知晓,广泛参与,严格把关,积极推荐”的原则,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和“选调生”计划,为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并使更多的毕业生得到培养锻炼。积极动员毕业生参军入伍,报考军队士官,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
(6)就业信息资料查询服务。开设资料室,陈列各省(区)需求信息、用人单位情况介绍、国家的就业政策文件及与毕业生求职相关的书籍、杂志、报纸等资料,不断更新,供毕业生随时查阅。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毕业生求职信息库、企业单位招聘信息库、待聘信息库、实习信息数据库等文字档、电子档资料。
(7)办理就业手续服务。规范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管理办法,指导学生制作《就业推荐书》,做好职业生涯设计,签订《就业协议书》,办理毕业生档案接转、户口迁移等手续。文明离校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开展以“感恩母校,回报社会”为主题的毕业生文明离校系列活动,认真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和服务工作。
(8)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开展毕业生就业期望和满意度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意见调查等工作,调查反馈的情况将为做好和改进实训、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严格落实未就业毕业生登记跟踪制度,督促毕业班辅导员与未就业毕业生保持经常联系,传递单位需求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及时登记就业情况,定期公布跟踪反馈情况。
2、就业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强化目标管理,加大就业指导部门日工作自我督查和系部就业工作的指导、督查与考评,完善就业工作考核激励体系。就业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包括就业指导课教学考评、各项就业目标考核、就业奖励、就业质量评价等机制的完善。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就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见附表一
(1)建立健全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学院将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体系,在就业指导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方面,实行院、系和教研室三级管理和学生评价与信息反馈制度;教学督导组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督导;每年进行一次毕业生跟踪调查,同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形成三级管理、专家督导、学生评价、毕业生反馈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
(2)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每年年初,学院将学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院系,院长亲自与各院系行政一把手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学期学院对各院系就业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排序,其结果与各院系绩效总收入及院系领导业绩评价挂钩。
(3)建立就业奖励机制。我院计划设立就业奖励基金,制定就业奖励条例,每年奖励一批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4)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系统建设
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系统包括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与反馈报告等。
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毕业生就业质量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就业单位的规模、知名度、专业对口率、稳岗率、岗位适应度、起薪、三年及五年后的薪水、创业率等。
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通过建立毕业生监测和反馈点、走访用人单位、毕业生本人自评、召开座谈会、开展毕业生质量调查问卷等跟踪调查方式,形成毕业生调查报告。
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与反馈。汇总归纳分析调查的信息,形成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质量定位,从中吸纳有益的意见建议,并分解到学校各对口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落实,使调查工作形成循环系统,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调控手段。

八、建设步骤
根据学院2009—2011年专业发展规划,落实“高起点、高水平、前瞻性、示范性、职业性”的总体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分项设计,分步实施,按照就业指导建设方案的技术路线(路线见图示8-10),三年(2009年元月——2011年12月)完成建设任务,保障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就业指导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1月—2009年4月):规划设计、方案论证阶段。此阶段由学院就业指导委员会认真组织调查研究,按照《学院2009—2011年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学院2009—2011年就业指导建设方案》。广泛宣传发动全院教师积极参与到就业指导建设工程中来,形成共识,达成合力,论证方案的可操作性、实施信度和效度。
第二阶段(2009年5月—2010年12月):全力组织部署《就业指导建设方案》的实施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组织搞好“三项工程”、“八大体系”建设工作,分步骤落实建设任务。
第三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就业指导建设方案》的落实情况的检查、验收和项固完善阶段,聘请有关专家按照规划方案中的建设任务及验收要点逐一检查验收,并巩固完善。
就业指导建设方案的技术路线框图如下:

图8-10  学院就业指导ISO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的技术路线框图
九、运行模式
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是学校有效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并确保其良性运行的基本前提,也是学校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水平和质量高低的综合反映和关键所在。针对当前高职生对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迫切期望和现实就业指导工作相对薄弱的矛盾,我们认为必须建立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立体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服务、指导、咨询和教学的并存。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总体运行机制调控下,学院不断健全完善五大工作模式:
(一)“四级联动”校内就业工作组织运行模式
学院建立了“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部门配合、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校内就业组织运行模式,四级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学院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就业指导中心→各系部→辅导员→指导教师→学生做到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相互支持、运转有序,实施目标和量化管理,落实奖惩措施,形成层层有人抓就业,方方面面有人服务就业的局面。校内就业工作组织运行模式见图示8-11

图8-11   “四级联动”校内就业工作组织运行模式
(二)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运行模式
教育层次、教育类别、教育形式、人才规格的多样化以及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使得长期以来高校在“毕业分配”思路的惯性影响下形成的“点对点”工作模式已经不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我院创新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运行模式, “以线带面”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使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一方面,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另一方面,对每一类别学生进行定期的集中指导。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程化指导,对毕业生和非毕业生都进行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指导、职业体验、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等全方位的、完整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就业指导服务运行模式见图示8-12

图8-12 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运行模式
(三)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模式
就业指导队伍的素质是就业指导工作运行好坏的关键。就业指导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就业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者”、“家长的代理人”,而且还是“就业心理辅导员”、“生涯设计指导者”、“职业工作推荐者”、“市场信息咨询者”。面对就业指导教师所肩负的多重任务,学院采取内训+外引+外培的方式,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聘请优秀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担任创业就业指导兼职教师。请社会成功人士来校讲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建立“求职导师制”,聘请企业家、部门领导、工程师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指导和帮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院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不断健全完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模式。
就业指导队伍运行模式见图示8-13

图8-13 就业指导队伍运行模式
(四)模拟仿真+实战型的体验式就业指导运行模式
就业指导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新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战略规划。我院创新建设模拟仿真+实战型的体验式就业指导运行模式,学院每年分系组织多场模拟招聘会,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招聘和就业的成功率。组织学生参加现场招聘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和创业教育为例,体验式教学法安排如下: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安排: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第一部分:体验式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理念导入
1.树立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理念
2.充分定位体验式生涯规划在大学生职业道路发展层面的重要意义
3.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教法的整体概述
第二部分: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认知现状
第三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多媒体教学法
第四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文学教学法
第五部分:自我性格、气质、能力、价值观与生活体验教学法
1.将自我认知传统理论与体验式教学教法结合,引导学生深度认知自我
2.分析自身发展原动力实现对模糊生涯的清晰定位
3.从自我认知角度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第六部分:自我发展内心动因、行为潜力认知与互动活动教学法
第七部分:行业环境认知与案例教学
1.解析大学生在认知行业环境方面的误区                                2.培养大学生客观、具体、准确的行业环境认知能力
3.解读高校专业与社会职业的认识误区
4.分析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具体着手点与实践方法
第八部分:人职匹配与职业决策与电影教学法
第九部分:职业目标调整与职业能力完善
1.认识职业目标调整的重要性、必然性
2.掌握职业目标调整过程中的方法
3.整体把握职业决策与职业目标调整的逻辑关系,合理布局,良性调整
体验式创业教育教学课程安排: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第一部分:体验式创业指导课程理念导入
1.树立体验式创业指导课程基础理念
2.充分定位体验式创业指导课程在大学生创业道路发展层面的重要意义
3.体验式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教法的整体概述
第二部分:创业背景分析
第三部分:创业基础理论
第四部分:商业计划书撰写与辅导
第五部分: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实践模拟
1.企业文化的创建与团队精神的塑造
2.锻炼团队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
3.企业的抗风险理论与方法的实践应用以及风险预测的重要性
4.勇于承担、敢于负责的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第六部分:企业运营风险承担实践模拟
第七部分:产品营销实战模拟
1.企业经营的一般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实践体验
2.企业产品营销的一般规则与方法体验
3.时间管理与资源配置概念的实践体验
4.企业竞争中的团队发展对策应急预案的实践体验
第八部分:企业生存竞争沙盘模拟
第九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模拟及冲突解决方案
1.寻找企业运作中的内耗点,解决企业内部矛盾
2.团队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解决与内部决策                                       3.企业内部交流、聆听、汇总、执行步骤的高效化、有效化
4.突破规则与思维定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五)行业互动+区域合作+基地依托+网络拓展+创业基地的五方联动就业市场运行模式
充分利用行业优势资源,加强与信息行业、电子行业等单位的合作交流,巩固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市场。院领导亲自带队,积极推进学校与省、市政府合作,与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重点建设,强化基地依托,加强与就业基地互动交流,使实习基地成为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市场。举办网上招聘会,强化网上就业指导,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良性互动。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建立创业基地。形成行业互动+区域合作+基地依托+网络拓展+创业基地的五方联动就业市场运行模式。

图8-14 五方联动就业市场运行模式图
十、精细化管理
就业工作精细化管理既是学院的要求,也是学院的目标,更是学院的标准。学院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就业工作的始终,以“提质增效强内涵,凝智聚力抓服务”为重点,努力把“健全就业精细化管理目标,完善就业精细化管理过程,务实就业精细化管理措施,注重就业精细化管理结果”的理念落实到就业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
(一)全方位的就业工作目标精细化管理
健全全方位的就业精细化管理目标,是实施就业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在现代就业管理工作中,实行目标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所以,在就业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也必须制定全方位的就业精细化管理目标。
一是全方位,立体化。根据《学院就业工作规划》,学院制定年度、学期的就业工作目标;以学院的就业工作目标为纲,就业指导中心、各系(院)、年级、班级、班主任、教研室、教师,分别制订了各自的详细的、可行的努力目标,使全院就业工作管理目标全方位,立体化。比如说,大一年级职业指导重在职业定位和自我认知,引导学生了解专业,适应新的大学生活,使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大二年级重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训练,大三年级重在心态技巧和创业素质训练。就业指导教师,一年培训,三年成就业指导骨干,五年成为就业指导名师。
二是不缺位,不越位。学院就业指导委员会细化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就业指导中心细化各系部就业领导小组的责权利,各系部细化年级就业指导的责权利,各年级细化就业辅导员的责权利,就业辅导员细化各位学生的责权利。学院就业指导委员会主要任务是概念化管理,即重点研究就业工作的理念、目标、方针、策略和决策等问题,为全院就业工作导引方向;就业主管领导的任务是实施思路化管理,将已确立的就业工作理念、目标等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思路;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院)、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的主要任务是措施化管理,将已经明确的思路,细化为操作性极强的就业工作措施和方法;就业指导教师、就业辅导员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行为化的管理,将措施具体化为管理行为。分层管理、责任到岗、到人,各司其职,不缺位,不越位,达成“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管理目标。

图8-15 层级就业指导工作职能示意图
(二)可监控的就业工作过程精细化管理
对就业工作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是就业精细化管理的保证。精细化管理必须有监控,在监控中反思,在监控中修正,从而实现在监控中的提高。
尤其是在学院就业工作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面对有鲜明个性、各有特点的广大师生,一定要有效的监控其职业发展过程,及时与之沟通与修正,让其少走弯路,和谐就业、理性创业。
学院制定的就业工作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部制定的就业工作计划和目标要精细到每月、每周、每天,要及时公布。学院督导办负责对就业指导中心和协助部门进行工作督和导,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对各系部就业工作的督导,各系部就业责任领导负责对各年级就业工作、各辅导员工作的督导,辅导员负责对学生就业工作的督导。就业指导教研室和学生处心理咨询室要建立学生就业心理档案,跟踪部分学生,及时关注和疏导学生在职业生涯、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适时指导其调适。
(三)可操作的就业工作措施精细化管理
健全各项就业规章制度,明确就业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是实施就业精细化管理的起点;制定并落实可操作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则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的起点时,管理措施是不全面、不完善的,伴随着精细化管理措施的不断深化,接近精细化管理过程的终点才易趋完善,这正是精细化管理的归宿。在就业工作实践操作过程中,坚持“四结合”:
(1)在就业教育目标上实行技术应用能力与发展能力相结合。为适应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就业岗位变迁的趋势,我们不仅要教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因此,在就业教育体系中,学院增加专业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模块,即学生在完成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各类科技比赛、企业实践等为载体,加强学生应用发展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院出台《特长生导师遴选和管理办法》和《特长生选拔和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实施“特长生导师制”,对特长生进行对接培养。特长生教育课题涉及范围广泛,有电子类产品研制、经济类专题研究、计算机类软件开发等。
(2)在就业教育计划上实行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素质教育模块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模块坚持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为实践教学模块提供理论支撑;实践教学模块采用倒推法,即从专业就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分解为各项技术技能项目,包括实验实训课、课外专业实践、职业生涯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等内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做到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达到“成才”的培养目标。同时,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包括公共文化课、人文修养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心理发展素质课和任意选修课等内容,实现“职业人”的培养目标。通过三模块的有机结合,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在就业教育途径上实行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期内与学期外相结合是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做到与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并通过考核给予学分;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是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把专业的实训安排在企业完成,进行产学合作教育,同时,实施校内外课程互认的学分顶替制度,承认学生在企业工作实习、学生自学考试和学科竞赛成果,替换教学计划中部分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分。“三个内外”结合,使教与学的内容、方式、途径、场所、学习评价和教学指导等方面得到充分拓展,以满足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4)在就业教育规格上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学院在就业教育体系中规定了各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在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时,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把社会职业标准融人课程目标中,实行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制度。目前,已设立了程序员、会计师、人力资源师等30多个工种的培训和考证,基本涵盖各专业大类,考证率达90%以上。
(四)就业工作成果反馈精细化管理
及时修缮精细化管理过程,不断有效反馈精细化管理的结果,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至高境界。有了精细化管理目标,有了切实可行的精细化管理措施,更有了可监控的精细化管理过程,那么精细化管理就会实现。但要使精细化管理不断上台阶,那就一定要有反馈,因为有反馈才有提高,只有反馈,才能实现管理的转型,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型,从而实现从管到理的飞跃,从管制型的、压抑性的到人文型的开放性的转变。
就业指导委员会干部要向教职工述职,接受群众的考核。教职工要接受就业主管部门和各系部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年度就业先进和优秀就业指导教师、优秀就业辅导员,惩处不合格的就业指导教师、不称职的就业辅导员。
每学期评选全校十佳就业学生、十佳创业先进毕业生;每学年评选 “就业创业奖学金”获得者。
没有考核评估的工作就像死水一潭,不会有生机与活动力,必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推动工作的开展与创新。学院的策略是“靠精细创造公平,靠公平激发活动力,靠情感赢得信赖,靠信赖激发热情”。就业工作安排到哪里,考核奖励就跟到哪里,与教职工和学生的工作学习情况与考核直接挂钩,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操作的考核制度中创造性地开展就业工作。向成绩倾斜,向正气倾斜,让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成绩突出的就业指导教师干得气顺,让勤奋刻苦、积极进取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奖励,让“有作为就有地位”的意识深入人心。
学院就业工作精细化管理考核细则见附表一
十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就业指导工作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执行“一把手”工程,在“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总体系指引下,建立了坚强有力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
积极执行“一把手”工程,强化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学院调整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主管院长为副主任、各系(部)主任和书记为成员的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实行院长负责制;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副主任和2名就业专干担任学院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的主体工作,实行主任负责制;各系成立系部顶岗实习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系主任负责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就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
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就业指导中心统筹管理、院系两级结合、以系部为主、全院教职工参与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由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负责全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正落实“一把手”工程,院长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将就业工作列入学院党政工作要点,党政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就业专题研究会,针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布置就业工作,特别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定期组织对系(部)主任、书记、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培训,每月一次,使大家对就业形势、政策有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对职业指导中新的理念、观点、做法有新的理解,对毕业生中出现的意识上的偏差、心理上的问题有所准备,防患于未然;就业指导中心对各系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宏观上进行指导,并且随时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各系部指定1人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工作和就业信息统计与反馈工作。
同时学院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系部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中,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估体系,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估制度,定期对各系部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定期公布各系部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和初次就业率,实行一票否决制,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考核就业职能部门与各系部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顶岗实习预就业率、就业率低于全省和全院平均就业率的专业,职能部门领导和所在系部领导不得被评为优秀;同时把顶岗实习预就业率、就业率作为评价系部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指标,教学质量评估、招生计划的确定、新增专业的设置都要与顶岗实习预就业率、就业率挂钩。对当年9月份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系部,要控制其专业总数,引导系部进行专业结构、招生计划的调整和新生数量的分配。对社会需求不大、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处于全校后三名的专业,要暂停招生或减少招生。学院每年召开两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对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成绩突出的系部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形成了学院党政领导、职能部门、系部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任教师齐抓共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二)制度保障
我院多年来建立了科学的就业指导制度体系,强化了制度建设。将每年三月份列为“制度建设规范月”,依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以及湖南省人事厅、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文件精神,结合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工作规程与制度。
科学编制了:《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就业工作实施意见》《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职业指导课程实施方案》《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就业工作考核评估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毕业生实习就业安全的暂行规定》《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书》、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管理办法、毕业生办理违约、改派手续管理办法、毕业生档案接转制度、户口迁移管理办法等。
编辑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汇编,明确信息的收集、登记、整理、存档,做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共存,以此保障就业指导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资金保障
整个建设项目学院预计投入总经费 80万元,建设项目经费预算明细如下:
项目建设内容
具  体  建  设  内  容
经费投入预算
(金额单位:万元)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小计
就业政策扶持援助体系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高峰论坛
0.5
0.5
0.5
1.5
就业指导制度体系
就业指导制度汇编
0.2
0.2
0.2
0.6
就业指导队伍体系
就业指导教研室研讨会
0.2
0.2
0.2
0.6
校企战略合作研讨会
0.2
0.2
0.2
0.6
健全政、校、企三位一体职业与就业指导委员会
0.2
0.2
0.2
0.6
就业教育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自编教材
0.2
0.2
0.2
0.6
就业、创业素质拓展
0.2
0.2
0.2
0.6
就业指导课程授课
1
1
1
3
就业信息化体系
湖南省民办教育职教集团创建、项固
2
2
2
6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
1
1
1
3
学院就业专网
0.2
0.2
0.2
0.6
移动短信平台
0.2
0.2
0.2
0.6
远程求职可视系统
0.2
0.2
0.2
0.6
校友资源信息系统
0.2
0.2
0.2
0.6
人才需求检索和预测系统
0.2
0.2
0.2
0.6
就业基地市场体系
就业基地市场调研
1
1
1
3
就业服务基地建设(省内)
2
2
2
6
就业服务基地建设(省外)
3
3
2.9
8.9
创业教育基地
3
4
5
12
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就业回访、跟踪服务
3
4
5
12
就业工作考核激励体系
就业质量评价系统
1
1
1
3
就业奖励
5
5
5
15
合         计
24.7
26.7
28.6
80
十二、预期效果及验收要点
综合就业政策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指导队伍体系建设、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信息化体系建设、基地市场体系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就业工作考核激励体系建设,到2011年,完成各项工作目标,达到预期效果。
(一)到2011年,完成职业指导和就业各项制度汇编;专职职业指导与就业工作人员与毕业生数的比例达到1︰200;建立了一支集指导、咨询、教育、管理、研究于一身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体系;就业工作保障四到位:制度到位、经费到位、设备投入到位、信息保障到位,建立强有力的就业工作保障体系。
(二)建立全程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实现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内涵化、课程教学安排全程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管理规范化。毕业生职业定位准确、和谐就业、理性创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强,企业满意度高,实现毕业生从学生向高素质职业人的转变。
(三)到2011年,完成就业市场建设、网络化建设、服务体系的验收工作,建立行业互动+区域合作+基地依托+网络拓展+创业基地的五方联动就业市场运行模式。学生就业率达到95%,对口就业率达到80%,学生自主创业率5%,企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90%、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0%。
建设项目进度、预期目标与验收要点计划如下: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进度  预期目标  验收要点
2009年12月
2010年12月
2011年12月
1
就业制度体系建设
预期目标:建立健全就业指导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就业指导制度汇编。
验收要点:
1)就业工作规划
2)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管理制度
3)校企战略合作相关文件制定
4)就业指导实施方案
5)就业指导课教学计划制定
6)就业指导考核奖励制度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继续建立并完善就业指导制度
2)就业指导制度汇编定稿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完善就业指导制度
2)修定完善就业指导制度汇编、装订成册、成体系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2
就业指导队伍体系建设
预期目标:提升就业指导教研室整体素质,建设专兼职达到60人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创业教育团队,整体提升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验收要点:
1)制定工作队伍培养计划
2)15名教师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
3)建立专兼职师资库
4)引进就业指导员2名,聘请或引进用人单位领导2名,人事经理4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2名,自主创业者4名组成与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成为我院就业创业教育兼职教师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15名教师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
2)完善专兼职师资库
3)引进就业指导员1名,聘请用人单位领导2名,人事经理4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2名,自主创业者2名组成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成为我院就业创业教育兼职教师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鼓励其他专兼职教师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
2)完善专兼职师资库
3)聘请用人单位领导1名,人事经理1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1名,自主创业者2名组成就业创业教育工作队伍,成为我院就业创业教育兼职教师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进度  预期目标  验收要点
2009年12月
2010年12月
2011年12月
3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预期目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和管理。完成就业指导校本教材开发。完成教学辅导资料开发。就业指导教学研讨。开展就业、创业素质拓展活动。将《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验收要点:
1)检查1种校本教材和1种教辅资料建设情况以及适用性、规范性2)检查具体使用情况及使用效果
3)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教学
4)就业指导课教学比武
5)修定课程大纲,编制计划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检查2种校本教材和2种教辅资料建设情况以及适用性、规范性
2)检查具体使用情况及效果
3)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教学
4)《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5)组织撰写就业论文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验收10篇就业工作论文数量和质量
2)验收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情况
3)验收1个科研课题
4)验收《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指导》省级精品课程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4
就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预期目标: 创建、项固湖南省民办教育职教集团;建立并完善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卫星专网学院子网的使用及使用效率;完善职前网络教育学堂的使用和维护;建立完成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完成1个就业咨询室(50㎡)的建设任务;完成1个就业信息查询室(50㎡)的建设任务;完成1个就业洽谈室(50㎡)的建设任务;完善信息化就业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完成三年来信息化建设和基本条件建设的各项任务。
验收要点:
1)创建湖南省民办教育职教集团
2)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卫星专网学院子网建设的调研报告、运行机制报告、预算情况、建设合同和建成后的使用情况
3)职前网络教育学堂规划和基本建设情况
4)验收1个就业咨询室(50㎡)的建设情况,包括咨询室的内设终端、系统配置、网络、管理等各方面。同时检查新规划的就业咨询室的基本情况
5)验收1个就业洽谈室(40㎡)的建设情况和各类设施,包括沙发、茶几、电话及简易办公设备和空调设备,洽谈室的管理制度,同时检查新规划的洽谈室的准备情况。
6)验收信息化就业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相关系统、设施和使用平台
7)验收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建立情况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项固湖南民办教育职教集团
2)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卫星专网学院子网的使用、维护和完善情况。
3)职前网络教育学堂使用和完善情况
4)验收1个就业咨询室(50㎡)的建设情况,包括内设终端、系统配置、网络、管理等各方面,同时检查新规划的就业咨询室的基本情况
5)验收1个就业信息查询室(50㎡)的建设情况,包括内设终端、系统配置、网络、管理等各方面,同时检查新规划的就业信息查询室的基本情况
6)验收1个就业洽谈室(40㎡)的建设情况和各类设施,包括沙发、茶几、电话及简易办公设备和空调设备,洽谈室的管理制度,检查新规划的洽谈室的准备情况
7)验收信息化就业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相关系统、设施和使用平台
8)验收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完善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完善湖南民办教育职教集团
2)验收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卫星专网学院子网使用情况,检查使用记录,调研毕业生形成相关的使用效果分析
3)职前网络教育学堂的使用、维护情况
4)验收1个就业咨询室(50㎡)的基本情况,包括内设终端,系统配置、网络、管理、信息量等方面的情况
5)验收1个就业信息查询室(50㎡)的基本情况,包括内设终端、网络、各类查询资料及管理办法。
6)验收1个就业洽谈室(40㎡)的基本情况,包括室内多种设施如沙发、茶几、电话、简易办公设备和空调设备
7)验收信息化就业体系建设、制度建设的相关系统 、设施和使用平台
8)验收三年来信息化建设和基本条件建设的各项任务
9)验收职业生涯测评系统使用情况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进度  预期目标  验收要点
2009年12月
2010年12月
2011年12月
5
就业指导基地
市场体系
预期目标: 整合资源,强化校企战略合作力度,拓宽就业基地,完成累计就业基地200家,建立健全分专业就业基地200个,健全完善相应的措施,制定详细规划。
验收要点:
1)检查累计100家就业基地、分专业就业基地100个,对学生就业、实训、顶岗等各方面工作的基本情况
2)提供相应的协议和当年的就业方案备验,同时检查新基地建设的方案和措施
3)就业基地市场调研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验收累计140家就业基地、140个分专业就业基地与学院的合作情况,包括实训、就业等各方面的情况
2)提供相应的基地单位名录、联系方式、合作模式、相关协议和连续两年的就业方案
3)验收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验收累计200家就业基地、200个分专业就业基地与学院的合作情况,包括实训、顶岗、就业等各方面的情况
2)提供相应的基地单位名录、联系方式、合作模式、相关协议和连续两年的就业方案
3)验收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情况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6
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预期目标:  做好学生就业回访、跟踪服务。加强就业服务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为学生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验收要点:
1)验收实习就业回访情况
2)验收实习就业跟踪服
3)就业职业指导咨询服务相关工作
4)组织学生参与职业测评
5)针对学生职业测评结果组织职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验收实习就业回访情况
2)验收实习就业跟踪服务
3)就业职业指导咨询服务相关工作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验收实习就业回访情况
2)验收实习就业跟踪服务
3)就业职业指导咨询服务相关工作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7
就业工作考核激励体系
预期目标: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详细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与反馈报告。实习就业奖励。
验收要点:
1)成立评价考核领导小组
2)拟定评价考核体系方案
3)跟踪调查
4)反馈情况分析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加强评价系统专班力量
2)完善评价考核体系方案
3)跟踪调查
4)反馈情况分析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形成评价考核体系方案
2)完善跟踪调查形式
3)反馈情况分析,指导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8
目标建设
验收要点:
1)就业率95%以上
2)对口就业率70%
3)顶岗实习预就业稳定率达到
40%
4)企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80%
5)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满意率达到80%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就业率96%以上
2)对口就业率75%
3)顶岗实习预就业稳定率达到
55%
4)企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85%
5)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满意率达到85%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验收要点:
1)就业率96%以上
2)对口就业率80%
3)顶岗实习预就业稳定率达到70%
4)企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90%
5)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0%
责任人:贾斌  李旭涟
附件一: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就业工作精细化管理考核细则
系(院)部:                                             年 月 日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   标   内   涵
分值
评   分   标   准
实际
得分








指导思想5分
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实习工作指导思想,并将工作纳入系部辅导员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5分
系部就业实习工作指导思想明确者得满分,不明确者视情况扣分
领导重视
5分
把就业工作列入系每月工作要点(以系部制定的工作计划为准)
5分
系领导对就业工作重视并组织系内老师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每月工作计划中有就业工作者得满分;工作不到位,视情况扣分
制度落实
5分
建立系就业工作例会制度,学习就业政策
2分
组织系内辅导员学习就业政策,以会议记录为准,学习到位者得满分;不到位者视情况扣分
制定系就业工作文件,有就业工作进度计划及措施办法
3分
有就业工作进度计划及措施办法者得满分,没有者此项计0分




5分
成立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
1分
成立了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有专人负责系部就业工作者得满分,没有者此项计0分
系就业工作小组、就业工作人员分工和职责明确
1分
系就业工作小组、就业工作人员分工和职责明确者得满分,不明确者视情况扣分
就业进度管理到位、对本系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动态分析
1分
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就业工作进度,及时分析情况采取对策者得满分,不到位者酌情扣分
建立了就业工作档案
就业文件、会议记录、工作总结、就业方案等资料齐全
2分
及时整理移交毕业生档案,资料齐全无错误者得满分;其他酌情扣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   标   内   涵
分值
评   分   标   准
实际
得分






规范化
管理
10分
按时完成毕业生资源信息审核并按时报送
3分
以信息校对结果来评判,每出现一个重大错误(如姓名、性别错)扣1分,扣完为止
按时报送就业进展数据和就业证明材料
3分
一次不准时扣1分;一条不准确扣 1分
定期向用人单位征集就业需求信息、并发动全系及协助部门教职工多方收集就业信息
4分
有此项者得满分,工作不到位者酌情扣分
就业指导
15分
组织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报告次数
4分
对毕业班及大一、二年级的学生做就业指导,每举办一次得1分,没有此项计0分
就业指导课教学情况良好,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安排教师授课,有教学工作量,有备课教案
8分
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者得4分,教师安排有教学工作量,有备课教案者得4分,每缺一项扣4分
毕业生离校指导组织到位,毕业生离校手续及时顺利
3分
组织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指导到位者得满分,不到位者酌情扣分
市场建设
15分
认真组织本系毕业生、实习生开展招聘活动
5分
组织到位者得满分,不到位酌情扣分
组织本系教师开展市场调研,积极开展就业服务跟踪调查工作
5分
组织市场调研,本学期外出调研一次得满分, 没有组织调研者计0分
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开拓就业市场,并签订了多项校企合作协议
5分
每签订1份校企合作协议者得1分,没有协议者此项计0分








实习情况10分
认真组织学生上岗实习,并及时深入实习单位了解学生情况
10分
截止7月30日学生上岗实习率80%者得满分,每少一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就业率
15分
初次就业率
15分
截止9月31日就业人数/毕业生总数大于或等于95%者得满分,每少一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就业工作质量
15分
毕业生满意度
7分
满意度(对系就业工作满意人数/毕业生人数)≥92%(7分),每低5%扣1分
用人单位满意度
8分
满意度(对系就业工作满意单位数/参加抽样调查单位数)≥92%(8分),每低5%扣1分。(抽样单位不少于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