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王基排位:孙云晓:亲子关系好坏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2:53:53
4月22日,药家鑫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这个本应享受灿烂年华的大三男生,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类似事件一次次刺痛人们的心,让人不禁要问:这些年轻人究竟怎么啦?

  与极端个案相比,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成长的烦恼”更值得我们关注。花一样的年纪,似乎应是无忧无虑的日子,可是,许多孩子不快乐,问题出在哪里?

  最新公布的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显示,16-18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低谷。近年来因学习压力而出现精神疾病的学生日渐增多,2010年百度新闻中关于高考自杀的新闻就有4000多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首要原因是缺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而亲子关系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亲子关系不好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如何化解青少年内心的“千千结”?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期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近20%的青少年患有程度不同的精神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抑郁。抑郁自卑,青春期逆反,网络游戏成瘾,考试焦虑,无聊、没劲、不快乐,这些心理现象目前在青少年中较为普遍地存在。因此,有人说他们“心有千千结”。

  如果没有阳光健康的心理素质,青少年恐怕很难健康成长、成人。成人和成才哪个重要?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成人重要。就是说,在观念上,大家分歧较少。青少年心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认识到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国家要求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去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南方某省的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素材。

  然而,现实生活中,为啥青少年心理问题还比较普遍?主要是因为大家的认识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社会评价人才侧重能力,学校教育重视智育,家长更是紧盯分数。治疗“小小少年为何烦恼”的良药之一是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其实,有些地方已经在行动,据悉,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培训了专门的师资力量,辖区内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每天都有好心情”、“还学生尊严”、“悄悄话信箱”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他们的做法获得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儿童发展问题部长级磋商会议的代表们的好评。但是,我们应该正视,在很多学校,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没有愉快感,是被动的、被迫的。

  稳定的情绪、正确认识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个性以及热爱生活等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生活节奏加快,独生子女增多,父母期望值偏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家长面对更大挑战。家长能否像关注分数那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方法上,家长要挤出时间与孩子多交流,帮助孩子养成运动习惯,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应该承认,社会上还普遍存在着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功利主义”思想。社会不但应该改变对师生及学校的一些评价标准,而且有义务为学生提供多种活动的场地,营造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氛围。

  先哲说,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心灵。未来的国际竞争,也必将包括心理素质的竞争。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塑造更坚强、更广博、更健康的心灵,应该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使命。(董洪亮)

  
最缺的还是爱

  近日孙云晓和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报告文学作家阮梅联手推出了一本叫《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的新书,就基于大量的调查和青少年成长个案,分析他们心理危机的根源所在,还开出了许多心理药方。

  家长经常认为,现在孩子吃穿不愁,最难的问题也就是学习压力大而已。但心理医生对学生咨询问题的统计分析发现,远远不是家长认识的这样,孩子的心理问题中,居于第一位的是人际关系问题,占咨询总人数的42%;而学习问题只占27%。“孩子最缺的还是爱!”孙云晓说,那是一种健康的、真正的爱,给他们宽松和谐的环境,他们才能健康、才能快乐!

  “亲子关系危机往往是未成年人心理危机之源。”孙云晓分析,亲子关系危机最常见的状况有三:一是12岁之前没有建立起亲密的亲子依恋情感,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二是“虎妈”流行,父母对孩子脱离实际的过高期望和过重压力,或过于简单粗暴的管教;三是父母离异或长期外出不关心孩子,导致孩子难以生存并对生活绝望。

 
 学校难逃干系

  作家阮梅此前做过长达7年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查,她发现,目前未成年人的心理危机有三种表现最为普遍:一是心灵缺乏快乐感;二是对学校生活厌倦麻木;三是对社会环境充满恐惧与漠视。

  对此问题,他认为,最大的问题是父母不把孩子当“人”,许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他们自以为是的爱,而不是孩子最需要的爱:父母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的功利思想,导致孩子落入了非人性化教育的陷阱;家庭成了第二课堂,孩子没有自由思考的空间;精神支持与物质给予严重失衡,让孩子远离了心灵快乐。

  同时,学校也难逃干系。学校一味强调文化成绩高分,是悬在学生心头的一座大山。学校不是在培养合格的“人”,是在培养智力“高分儿”。围绕成绩“高分”伴随而来的是校园冷暴力,成绩好的孩子感觉高处不胜寒,成绩不好的孩子感觉自尊丧失,个性和其他能力特长得不到发挥,也缺少同龄关怀。

  另外,社会环境没有给“人”的形成以好的品德成长空间。不健康网络、恶化的社会治安和成人世界里的无序竞争,导致未成年人对校园外的恐惧和漠视。

  
先成人再成才

  阮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和家长都要坚持这种观念,孩子第一要成“人”,其次才是成“才”,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教育比智力成长更重要。学校要放弃以往按学业成绩分好差班、以分数排名次等违反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措施;多引导孩子深入生产一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要转变观念,不仅是“教书”、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位理想的心理教师。教师应把心理教育作为自身必修的基本功来操练,尤其是科任教师,与学生感情更贴近,最易掌握学生心理,要自觉把心理学真正融入到所执教的科目之中,而不是简单的科目知识灌输。要普及家长心理教育知识,不再只是通报学生成绩,要组织家长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宽松学生家教环境,让学生心理辅导日趋与家教相结合。

 
 【案例一】

  “我没病,我真的没病!”一位精神失常的女孩在被父亲强行送去精神病院时痛哭不止,苦苦哀求。

  李艳原本是个天真烂漫的女孩,但一切在进入高中后发生了转变。李艳中考失利,距离父母期望的重点中学分数线还差20分。为了女儿能上重点,母亲四处借钱,终于拼凑了1万元择校费。这件事给她很大压力,为了父母,她咬紧牙关投入自己本不擅长的应试竞争。在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刚开始李艳还能排在班里中上等,后来连续发挥失常,成绩排名一退再退。无颜面对父母,她感觉要崩溃了。

  得知女儿成绩退步,母亲果然很生气,她拿出那些学费的借条,抹着眼泪一遍遍历数借钱中遭遇的白眼和困难。看着母亲的泪水,李艳的心一点点下沉。她更加拼命地学习,但成绩依然没有好起来。母亲越来越失望,竟然变得冷漠了,不再言语,眼神里透着冰冷。这深深刺痛了李艳的心。她本来没有朋友,感觉自己孤寂无依,像一片即将凋零的枯叶。

  一个偶然的机会,班里一个男生帮她解答题目,李艳感觉到一丝温暖。以后她便不由自主地去那里寻求帮助,男生的热情,在她心中升腾起一种特别的温情。她幻想着与那个男生亲密无间地游戏,开怀地笑。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李艳与那男生走在美丽的小路上,突然路尽头闪现出母亲佝偻的身影,苍老的面孔和冰冷的眼神,手里还拿着一万元的借条,她吓得尖叫……她惊醒了,原来是个恶梦。

  以后的日子,这个梦总是纠缠她。她没有心思学习,也不敢睡觉。“你是罪人!你是罪人……”终于有一天,这尖叫声从李艳口中呼啸而出。她疯了……

 
 【点评】 “钢管家庭”憋死孩子

  李艳所处的家庭属于“钢管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支持冷漠而坚硬,孩子的成长天空是一道逼仄向上的“管道”,在里面触及不到开阔的视野,享受不到外面世界的风和日丽。

  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要把孩子从重点学校的压力下解放出来。重点学校固然在课程教学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未必适合每个孩子。只要孩子努力了,没有考好也不必太在意。相信奋斗者的脚下总是有路可走的。比学历和考试更重要的是人格!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人格的重要内容是情感教育。家长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生活经验证明,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案例二】

  那天母亲“啪”地把撕破皮的日记本丢在了他面前:“自己看看,你每天都在想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严恒感觉自己最隐私最纯真的心事被母亲以暴力方式打开了。

  男孩严恒住进了脑科医院,他被诊断有人格障碍。严恒的母亲是一个护士,在家里事无巨细都管,规矩很多,不允许严恒犯任何错误。一天傍晚,严恒和同学约好了一起玩,他匆匆写完作业要出去,却发现门窗被妈妈锁了。天黑了妈妈还没回来,家里停电了,也找不到火柴点蜡烛,他愤怒地在黑暗中摔东西解气。妈妈回来看到满地狼藉,粗暴地教训了他一顿。严恒满腹委屈,再也不愿给妈妈讲心里话。

  冰箱轻开轻关是妈妈定的规矩,有一次他帮妈妈干家务,冰箱门关轻了没关上,妈妈骂他:“冰箱门都关不上,长大了有死用!”严恒心里一紧又关重了,就听到母亲大怒:“说不得你,滚吧!长大了也没用!”说着把他推出家门。严恒吓得半天回不过神来。

  进入初中的严恒视力下降了,但他抗拒戴眼镜,希望吃中药治疗。面对请求,母亲的回答不容商议:“别人能戴,你为什么不能?”“学习不如人,眼睛却近视了,真不知道你的眼睛是怎么搞坏的!”在家里,严恒没有说不的权利,他无言以对。

  有一次严恒的成绩没有考进前十名,母亲脸上冷若冰霜。他每次想和母亲说话,最终都会落到对他成绩的指责上。终于有一天严恒压制不住自己了。

  那天母亲“啪”地把撕破皮的日记本丢在了他面前:“自己看看,你每天都在想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严恒感觉自己最隐私最纯真的心事被母亲以暴力方式打开了。“你怎么撕我的日记!”他从退缩走向了反抗。从此他偷偷丢掉母亲喜欢的东西,看着母亲惊慌失措地寻找,他感觉到宣泄后的快感。而丢东西的事被母亲发现后,严恒突然产生狂暴的冲动,像失控的野兽一样冲上去和母亲厮打……

  【点评】“虎爪”会抓伤孩子

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书《虎妈战歌》引起很大争议。“虎爪”往往会伤害孩子,严恒从正常的孩子走向人格障碍,心灵是一点点扭曲的,“虎妈们”的教育是一种灾难。惩罚孩子一定要有度,惩罚的前提是肯定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优点,惩罚他们的时候,也要说清楚父母的感受,孩子在得到惩罚时而不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以免伤及自信心。

  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宽容孩子的不完美。当孩子身上有缺点时,只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大的障碍,不妨宽容和理解这种不完美。

  另外,不要对孩子管束太死,什么都管,不顾及他们的想法,孩子就会从父母那里学会专制,不懂得考虑别人的需要;要么特别被动,只会追随别人,没有自己的主见。

2011--5--2羊城晚报  记者 夏杨 通讯员 陈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