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好奇的图片:咏十二花神(合集)2010.8.20--8.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45:50

             咏十二花神(合集)2010.8.20--8.31

 一月 梅花花神江采苹

                   【天仙子】   第一香--梅妃江采苹
                              老兵  2010.8.20

    遭嫉美妃失宠幸,对影寂寥东楼哽。
    一斛珠宝泪湿襟,昨日梦,今朝醒,含笑九泉梅下刭。

    惋叹玉容才气颖,幻化成仙得敬重。                   
    每逢寒月暗香来,白雪映,妆冬景,争得世间千载颂。
   

    ----------------------------------------------------
  梅妃,名江采萍,原籍福建莆田江东村,祖上世代行医。其自幼聪明过人,九岁能诵读《诗经》,其父以《诗·召南·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名字。
  据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深受宠爱的武惠妃(其姑祖母是武则天)死了,玄宗为此整日郁郁寡欢。值太监高力士出使福建,见到江采萍貌美,遂将其带入皇宫。江采萍入宫中后,淡装雅服,风韵神采,精通诗文,通晓乐理,能歌善舞,聪明灵秀。唐玄宗曾对她宠爱至极,因其酷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赏花恋花,留连忘返,唐玄宗昵称她为梅妃,又戏称为“梅精”。
     后来当杨玉环入宫,梅妃渐渐失宠,又被杨贵妃设计谋贬入冷宫。梅妃得宠时各地争相进献梅花,失宠后再无人进献。有一次,她听到外面有驿马快跑的声音,讯问侍儿可是送梅花来的?当得知是给杨贵妃送荔枝的,梅妃不禁泪流满面。她想效法汉代长门宫陈阿娇千金买司马相如一赋的故事,便拿出千金请高力士找人写一篇赋呈给皇上。高力士正在拼命讨好杨贵妃,因此加以推脱。梅妃就自己写了一首《楼东赋》:
    玉鉴尘生,凤奁杳殄。 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
    苦寂寞于蕙宫,但疑思乎兰殿。信标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
    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
    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
    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
    奏舞鸾之妙曲,乘画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
    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亡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
    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
    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
    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

    并将此赋呈给唐玄宗。不料唐玄宗看后,虽略有触动,但也只是派人悄悄赏了梅妃一斛珍珠以示安抚。梅妃见状,伤心悲戚,又写下一篇《谢赐珍珠》: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并将诗与珍珠一起送还给唐玄宗。唐玄宗读后怅然不乐,令乐府为诗谱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  
  再后来,发生安史之乱,长安城失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待唐玄宗自蜀回归长安时,有人在温泉池畔梅树下发现梅妃尸体,胁下有刀痕,唐玄宗以妃礼改葬。求得梅妃画像,并满怀伤痛题七绝一首:
       《题梅妃画真》  李隆基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梅妃是个才女,相传她写了《箫》、《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绚窗》等八篇文赋,可惜已经失传。一代丽人才女将梅花的清雅脱俗、孤傲高洁的品性融入了灵魂,到头来遭遇却是如此不幸,令人扼腕长吁!
        现代才子紫陌云汀曾作《梅妃赋》咏之,现收录于此:

       《梅妃赋》 紫陌云汀  2005.5.8于青岛

    黄石江东,倚山储秀,凭海临风。峰峦叠嶂,翠色郁葱,兰溪蜿蜒,天泉清潆。
    明山秀水,育女之钟灵,生于江家,父赐芳名,小字采苹。
    天资聪颖,幼则闻弦而歌;垂髫之年,《二南》成诵,至悲戚处,珠泪轻凝。怪而问之,曰当此为志。
    父喜其慧悟,悉心而授之。至发之及笄,布衣素颜,莫掩其姝。秀骨姗姗,丰神楚楚。思所感俱成歌,观众物皆为舞。
    释五音,闻精奇处,鹤至引颈而翩翔;着六赋,殊词绽妍,蝶落并翅以采芳。
    羡兮,相邻弱冠者争示怜意;慕兮,官仕荐于天子明皇。
    其冰肌玉骨,不言自媚;性情温婉,静尤见怜。
    班女文工章斧,见珠玑而愧矣;蔡姬敏思灵感,敛商羽而叹焉。
    自比小谢,淡装雅束,铅华虽弃,风韵千种。
    东都上阳,兴庆三宫,佳丽云簇,独因清新而见宠。
    素爱梅,列株环于所居亭廊;开时赏,作八赋,曰萧,曰兰,曰梨园,曰梅花,曰风笛,曰玻盂,曰剪刀,曰绮窗。
    天子爱其才巧,赐梅妃为号。
    蕙宫兰殿,皇命歌舞。舒广袖,披罗裳,轻盈弱质,飘然神往。
    仿游鸿之乍现,踔羽旋梁;若含苞之得雨,瞬息怒放。不觉祥云四起,仙乐萦绕。
    忽而静立,玉笛轻扬,朱唇微启,佳音即出,回环宛转,抑扬清妙。
    曲终舞歇,翠鬓绿鬟,一丝不乱,惟粉面桃红一点,愈见其娇。
    天子神迷,众客目眩。笑疑此女非人间品,盖梅花下凡为精焉。
    乘七载之欢,君情缱绻;结三生之缘,拜长生殿。
    誓山海犹在耳,突嫉色惹狂澜。芙蓉如面,媚而邀宠;柳眉丹目,狐忌众姝。
    梅亭渐杳,望咫尺成殊途;上阳苔冷,叹浓情为陌路。仙舟犹在,佳音渺渺无觅处;
    华清凝碧,浸寒玉而非吾。月夕花朝,觉乎?斗转星移长廖暮;鸳帐春宵,念否?
    邀君入梦身犹孤。长门一赋值千金兮,蛛丝暗结弃不顾。掩袂长叹兮轻移莲步,独上东楼兮回首踌躇。
    曾记堂前惊鸿舞,不如似鸿身飞去。侯门一入深似海,莫如嫁作凡人妇。心苦!莫诉!
    安史乱,霓裳羽衣仙曲断;仓惶迁,谁念上阳别重天?
    心定兮,入梅林,觅芳踪;怅然兮,衾尚暖,兰帐空。疑似惊鸿成仙去,霜绢工笔细细著。
    噫!纵顾盼能生明灿之辉,笑靥堪比初春之蕊,故人亦可现?心碎亦能收?
    梅依雪而生,冰清而玉洁;污其芳林兮,宁飘逝而拒折。
    玉笏执于左,朱砂紫羽皆听吾言;甘露持于右,绿蕚宫粉吾开其源。
    仙袂飘飘然立于九霄之廊,云影绰绰然渐隐天河之旁。
    君莫忆兮妆生尘,自相怜兮慰芳魂。字采苹兮号元真,莫向人间天地寻。

   ------------------------------------------------------------------------------------------------------------

    历代诗人做梅花诗词数千首集成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51f510100bu5x.html

 ========================================================================

二月 杏花花神杨玉环

【念奴娇】 第二香--贵妃杨玉环
           老兵  2010.8.20

太真美貌,若仙人靓丽、丰腴珠润。
更喜温泉出浴软,斜倚牙床迷寝。     
浅笑轻言,欢歌艳舞,天籁琶音揾。  
群芳争妒,赭颜羞与比衬。           

世事难料多多,谏逼马嵬,绝命白绫堪悯。  
回返瑶池重掌印,报告杏花春信。           
绚烂纷呈,香飘四野,知是杨妃韵。         
传闻千载,赢得骚客评品。
                

⊙平⊙仄(句)仄平⊙⊙仄(句)⊙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平⊙仄(句)⊙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句)⊙平平仄平仄(韵)

  杨玉环,中国四大美女之“羞花”,天生丽质,性格婉顺,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尤擅弹奏琵琶。天宝四年,唐玄宗册立杨玉环为贵妃,以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得宠。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遣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于她而重返宫中。值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至马嵬坡遭兵谏,杨贵妃被赐死,时年38岁。关于杨贵妃的故事之前已有文章,参见《杨玉环---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51f510100fa37.html 。历代歌咏杨贵妃的诗词极多,之前曾做收录《咏美女诗词录10--美女玉环329首》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51f510100fa98.html。

 ===================================================================

【忆秦娥】花神 第三香---淑妃戈小娥

      白如玉,香泉冷浸夭桃媚。
      夭桃媚,天生丽质,世间能几? 
 
      花开三月闹春意,蜂飞蝶舞枝头戏。
      枝头戏,适时潇洒,落英不泣。

 

    元顺帝时,宫嫔进御,数量惊人,单是佩夫人贵妃印的就有一百多人。当时宫中有“七贵”:淑妃龙瑞娇、程一宁、戈小娥;丽嫔张阿玄、支祁氏;才人英英和凝香儿。这七个人是元顺帝最宠爱的。每遇上已日,顺帝乘龙船泛月池上,令诸嫔妃袚于内园迎祥亭、漾碧池,池用纹石为质,以宝石镂成,奇花繁叶,杂砌其间。上置紫云九龙华盖,四面施帏,帏皆蜀锦为之。跨池三桥,各在桥上结锦为亭,中匾“集鸾”,左匾“凝霞”,右匾“承霄”,三亭雁行相望。又设一横桥,连接三亭之上,以通往来。祓毕,则宴饮于其中,谓之“爽心宴”。池之旁有一潭曰“香泉”,至此日,则积香水以注于池。池中又放置温玉狻猊、白晶鹿、红石马等物,在嫔妃浴澡之余,则骑之以为戏。或执兰惠,或击球筑,谓为水上迎祥之乐。唯有淑妃戈小娥,体白而红,着水如桃花含露,愈争妍美。顺帝曰:“此夭桃女也!”因呼为蹇桃夫人,宠爱有加焉。“夭桃”,出自《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喻少女年轻美丽。据说,戈小娥天生丽质,肤白似玉,又以香水沐浴,故而皮肤愈显白里透红。清末画家马骆《美人百态画谱》为戈小娥写像,并题诗咏曰:
    嫩白轻红巧弄姿,舞衫摇曳步迟迟
    桃花曾作夫人号,输与婷婷浥露枝。

    附1:【画堂春】桃月花神戈小娥         
           卓 三/09.3.30

        弯弓马背入中原,藏娇却似前銮。
        汉家酡色醉枭颜,夜伴长鼾!
        露惜花眸瓣冷,衾香难暖情寒。
        月镰割断俗尘端,蕾释超然!
 
    附2:《桃花令》西楼丹枫/2008-3-3 

     桃花帘外春意暖,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桃花帘外开依旧,帘中人比桃花秀。 
       花解怜人弄清柔,隔帘折枝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自多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倚,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落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媚。 
     若将人面比桃花,面自桃红花自美。
=====================================================================

【占春芳】第四香---宠妃丽娟
        老兵   2010.8.25

      白玉质,幽兰气,娓娓唱《回风》。
      弱小身躯娇媚,领衔牡丹仙封。

      姹紫艳红娉,笑嫣然、国色堪称。
      守时独步馀春秀,天地香清。

        牡丹花神传说众多,其中一说是丽娟。据《洞冥记》载,丽娟是汉武帝宠妃,进宫时年仅十四,皮肤犹如白玉般的温滑柔润,呼气犹如兰花般的芳香怡人;武帝对丽娟呵护备至,将她安置在锦帐内,深恐尘垢飞入而玷污她那洁白肌肤;又总是用衣带系住她的衣裙,看上去她那轻盈柔弱的身体似乎禁不起风吹;哪怕是衣带的弹拂,似乎会划伤那晶莹剔透的肌肤;每次唱歌都由著名的宫廷乐师李延年伴奏,一次在芝兰殿旁唱《回风》之曲时,那飘忽而至的天籁声音,将庭院里的树叶振荡得纷纷飞落,是谓“曲庭飞花”。她用琥珀做成环佩,藏在衣裙里面不让旁人知晓,当环佩发出声响时对别人说是自己骨节发出的声音,宫女们互相议论,说她是个神怪。清代诗人孙枝蔚《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诗中有:“封矦志愿何时毕,多用黄金取丽娟 ”之句。她位居古代美人排行榜第17。
         牡丹开于农历四月,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其花朵硕大、色彩艳丽,雍容华贵,花品高雅,芳香浓郁,素有花中王之称,且从古至今,深受国人喜爱。诗人刘禹锡在《赏牡丹》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人李正凡《牡丹》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由此牡丹更享有“国色天香”的美誉。宋代文史学家欧阳修曾遍历洛阳城中十九个花园,寻觅牡丹佳品,写出我国第一部有关牡丹栽培的专著《洛阳牡丹记》。《四库全书.子部.洛阳牡丹记》提要如下:“《洛阳牡丹记》一卷,宋欧阳修撰。修有《诗本义》,已著录,是记凡三篇。一曰花品,叙所列凡二十四种。二曰花释名,述花名之所自来。三曰风俗记,首略叙游宴及贡花,馀皆接植栽灌之事。文格古雅有法,蔡襄尝书而刻之於家,以拓本遗修。修自为跋,已编入《文忠全集》,此其单行之本也。周必大作《欧集考异》,称当时士大夫家有修《牡丹谱印》本,始列花品,叙及名品,与此卷前两篇颇同。其後则曰叙事、宫禁、贵家、寺观、府署、元白诗、讥鄙、吴蜀、诗集、记异、杂记、本朝、双头花、进花、丁晋公续花谱,凡十六门,万馀言。後有梅尧臣跋。其妄尤甚,盖出假托云云。据此,是宋时尚别有一本。《宋史·艺文志》以《牡丹谱》著录而不称《牡丹记》,盖已误承其讹矣。”欧阳修还填有一首歌咏牡丹的《渔 家 傲》词:
    三月清明开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
    况是踏青来处远,犹不倦,秋千别闭深庭院。
    更值牡丹开欲遍,酴醾压架清香散。
    花底一尊谁解劝。增眷恋。东风回晚无情绊。

    历代诗人对牡丹多有歌咏,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大诗人李白的三首《清平调》。唐玄宗在长安兴庆宫沉香亭种有数株牡丹,有一天玄宗与杨贵妃观赏牡丹时对乐工们说:“赏名花,对美妃,不可再唱旧乐词。”于是立宣翰林学士李白前来写新词。李白在半醉半醒之际,当场写就: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此诗将名花和美人融合在一起,以花比美人,以美人映花。以仙女、古代美人喻杨贵妃,将杨贵妃的美写到极致。尤其是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更是道出了唐玄宗面对牡丹花和杨贵妃,这两个人间至美时的极其快乐的心情。玄宗览后甚喜,便将沉香亭赐予李白,并令他终身守护牡丹,李白由此成为洛阳牡丹的护花使者。
        发生在唐代的另一故事:相传女皇武则天执政,有一年冬夜,她与上官婉儿在御花苑饮洒作乐,醉意中嗅到飘来的梅花香,竟然下旨与文武官员天明时同游上苑赏花,命令百花连夜开放,不准延误。花神们慑其权威,翌晨接二连三地顶着冬寒绽开,唯独牡丹不予理会。武则天大怒,将牡丹连根拔起,施于火刑,并令人将烧焦之牡丹弃于洛阳邙山偏野沟壑之中。那些被烧焦的牡丹得到洛阳邙山水土滋润,居然重生。人们欣赏牡丹的铮铮铁骨,称其为“花中君子”,现代诗人理想紫竹林作《五律。牡丹花》诗记述此事:
    抗旨逆神后,焚枝贬洛阳。铜炉焦傲骨,浴火更堂皇。
    千姿呈富贵,万盏送吉祥。雍容真国色,一品冠群芳。

===================================================================

【女冠子】 花神 第五香---公孙氏
            老兵 2010.8.26
       佳人剑舞,朝野惊闻争睹。  
       矫如龙。驰骋行雷霆,翻腾刺莽穹。
       当时折桂冕,后世享英名。
       慰藉公孙氏,主花丛。

       双调,四十一字。前段五句,两仄韵,两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
       ⊙⊙⊙●(仄韵)⊙⊙⊙○⊙●(韵)
       ●○○(平韵)⊙●○○●(句)○○●●○(韵)
       ⊙○○●●(句)⊙●●○○(韵)
       ⊙⊙○⊙●(句)●○○(韵)

  公孙大娘是大唐盛世时的宫庭第一舞人。其善舞剑器,炫丽舞姿名噪天下,尤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她在民间献艺,观者如山。应邀到宫廷表演,无人匹敌。她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剑器》舞,如《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看过公孙大娘表演剑舞的诗圣杜甫曾为之赋诗并序: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 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这首诗形象地描写了公孙大娘精湛的舞蹈艺术。
  公孙大娘,生卒年月和身份都不详。杜甫诗序中说:玄宗时,高手云集的宫廷乐舞机构梨园、教坊、宜春院的“内人”(指宜春院中常为皇帝表演的乐舞艺人)和宫外供奉(类似没有编制的宫廷以外的“特约演员”)中,只有公孙大娘的“剑器”“独出冠时”。“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
  看过公孙大娘剑器舞的人不在少数,唐代另一位诗人郑嵎在《津阳门诗》描写唐明皇生日千秋节宫中举行盛大乐舞表演时也说:“公孙剑伎方神奇”,并自注:“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
  由此推测公孙大娘可能是一位宫廷艺术家,或者是皇家的“特约演员”,经常在宫廷内苑演出。称她为大娘,实际上当时年龄并不大,大娘只是排行的称呼,玄宗开元年间,公孙大娘方值青春美艾,正是身手最为矫健之时。
        公孙大娘舞技高超,擅舞多套「剑器舞」,除了《西河剑器浑脱》、《邻里曲》等曲目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裴将军满堂势」,想来是指根据裴旻将军独到的剑法技艺改编的剑舞。
        裴将军名裴旻,玄宗时任金吾将军(掌管京师治安的官员),开元前期曾随信安王西征吐蕃,北伐林胡,屡建军功,颇蒙恩宠,裴旻在战场上,有一次被番军所围,他“舞刀立马上,矢四集,皆迎刃而断”,又传其善射,“一日得虎三十一”,尤以剑术著称于世。
  有一年裴旻丧母,特请名画家吴道子在洛阳天宫寺画几幅壁画,以度亡母。吴道子没有接受酬谢他的金帛,而是请裴旻为之舞剑:“闻裴将军久矣,为舞剑一曲,足以当惠,观其壮气,可就挥毫。”裴旻笑着允诺,当即脱去袍服,如战时装束,持剑起舞。舞中有极精彩的动作:他突然掷剑入云,高达数十丈,接着,剑象一道电光一样从空中投射下来,裴旻手执剑鞘接剑,剑准确地插入鞘中。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描述,裴旻“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数千人,无不惊栗”。吴道子看毕,激动不已。拿起画笔涂墨于壁,飒然风起,“有若神助”。据说这成了“道子平生绘事,得意无出于此”的杰作。
  公孙大娘是否拜过裴将军为师?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无记载。公孙大娘擅长的《裴将军满堂势》,一定是吸收了裴旻剑舞的勇猛气势又加上了某些特技改编而成。所谓“满堂势”,可能是一种地位调度很大,动作豪迈、矫健、灵活,技巧艰深的舞蹈。表演时满场飞舞,惊心动魄,动作很大,在视觉形象上更为壮观。
  诗序中还说,当年书法草圣张旭,就是观看了公孙大娘剑器之舞,茅塞顿开,成就了落笔走龙蛇的绝世书法。张旭自己也曾谈到他的草书创作“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其神”(《唐国史补》)。
        公孙大娘出神入化的剑舞不仅影响了张旭的书法,对另一位书法家和尚怀素的创作也产生了极大影响。《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中有公孙大娘善舞剑器,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盖准其顿挫之势也。” 怀素的书法作品,藏锋内转;笔势狂怪怒张,神采飞舞,似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又如剑气凌云、神惊鬼泣。《续书断》列其书法为妙品,称“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与公孙大娘的舞姿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说,杜甫少年时,也曾观看过公孙之舞。当年的公孙大娘,锦衣玉貌,矫若游龙,一曲剑器,挥洒出大唐盛世万千气象。凭借杜甫的诗句,我们可以想象出公孙大娘表演时的情景:
  在全场黑压压的观众注视下,公孙大娘手持一柄青光耀目的太阿剑,悄然上场;此时全场寂静,骤然间,乐声起,她腾身飞跃,剑尖撩起;乐声转疾,急管繁弦,鼓点连击,如雨打浮萍,公孙大娘身姿旋转,矫若游龙,只见银光熠熠,剑影闪闪。稍倾,似云卷雨息,“一舞剑器动四方”,箭步跃起,剑锋连续刺出,直击上空;双腿飞腾,又如神仙驾着蟠龙翱翔云端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舞至高潮,天地倾斜,雷霆万钧滚滚而来,山河为之变色,“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倏然,舞毕,风平雷息,如同波涛汹涌的江海瞬间恢复了平静,只有那把宝剑还在迸发出耀眼清光“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距他幼年亲眼见公孙大娘的表演已隔五十年。五十年前公孙大娘正值青春妙龄。而后遭遇一场安史之乱,大唐帝国山河破碎,公孙大娘在战乱中不知去向,剑舞由此沉寂。幸亏有弟子承继这个剑器舞,她的徒弟李十二娘重现当年师父的风韵。抚今追昔,“玉貌锦衣”的公孙大娘已音影俱杳,自己也已满头染霜,就是李十二娘也早已过了青春年华。往事历历在目,怎不令人感慨万分,老泪纵横!
        幸运的是,公孙大娘的盖世技艺与中国历史上的两座文化高峰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有她的剑舞,后人才有幸看到草圣的绝妙丹青,才有幸读到诗圣的慷慨诗篇。也由此使后人记住了一代舞师、绝代佳人---公孙大娘!

 ===============================================================================

【摊破浣溪沙】花神 第六香---西施
        老兵  2010.8.26
    戏闹溪边乐浣纱,强逼滴泪远离家。身委君王踏屐舞,恨谁察!
    美貌艳姿遭横祸,复仇争霸类涂鸦。临水泛舟莲叶碧,隐天涯。
   (注):西施擅长跳“响屐舞”。
   【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平仄(句)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句)仄平平(韵)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沉鱼”。春秋时越国人,原名施夷光,诸暨苎萝山下苎萝村之浣纱女,天生丽质,禀赋绝伦。后被图谋报仇复国的越王勾践施美人计送与吴王夫差,使其沉湎女色,不理朝政,最终亡国丧身。相传吴亡后西施被沉湖而亡,另一说是随范蠡驾扁舟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终。关于西施的传说已整理贴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51f510100elhw.html;有关西施的诗词搜集到170首,已贴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51f510100eljz.html。
     附:凌烟野客所作现代诗《西施》 2010-7-2
     两千年后的响廊
     歌声舞步还在回荡
     那月下花影
     仿佛你倩影轻扬
     翰墨竹帛
     千载余芳
     可是谁又
     能明白你心底的忧伤
     吴宫的繁华
     也敌不得浣纱溪旁
     强离了故乡
     忍别了情郎
     说什么为国捐躯
     死有余香
     那吴国
     岂是奴来败亡
     枉教人
     作了乱世霸主争雄的刀枪
     若能选择
     谁管它越兴吴亡
     到头来
     都只是霸主的利
     百姓遭殃
     薄命的红颜
     那水上的涟漪
     还在荡漾
     是谁忍心将你沉江?
     我宁愿相信
     你五湖泛游
     采莲藕满船香
     等日出
     看钱塘潮落潮长

==========================================================

【汉宫春】花神 第七香---宠妃李夫人
             老兵    2010.8.27

    云鬓花容,看美人头上,斜挂金簪。 
       玉肤脂腻,确是倾国绝妍。   
       轻歌曼舞,一时间、沉溺宫园。  
       那舍得、分离寸步,只求恩宠千年。  

    却恨苍天不佑,竟痾深日渐,更少欢颜。
       闲时偷瞄镜里,憔悴难堪。
       忧愁怎了,又如何、可慰心宽? 
       生怕见、枯花败柳,留存昔日光艳。

        【格】
    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李氏是汉武帝后期最宠爱的夫人,原籍中山(今河北省定县),生卒不详。李夫人生得云鬓花颜,婀娜多姿,尤其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却不幸沦落风尘。她的哥哥李延年,能作曲,能填词也能编舞,算是一个天生的艺术人才,故颇得武帝欢心。一日李延年为武帝作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闻之不禁叹息说:“世间哪有你所唱的那种佳人?”平阳公主在一边揣摩得知歌中寓意,趁势说:“延年的小妹,就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武帝心中一动,立召李氏入宫纳其为妃。由此李氏宠冠后宫,号为李夫人。
  汉武帝自得李夫人以后,宠爱有加,一年以后生下一子,被封为昌邑王。李夫人身体羸弱,更因为产后失调,因而病重,萎顿病榻,日渐憔悴。但武帝依然惦记着她,要亲自去李氏的寝宫探视。深知色衰就意味着失宠的李夫人却颇有心计,自始至终要留给汉武帝一个美好的印象,因此拒绝汉武帝来探病。见武帝来便将全身蒙蔽被中,不让武帝相见。武帝很不理解,执意要看,李夫人用锦被蒙住头脸说道:“身为妇人,容貌不修,装饰不整,蓬头垢面,实在不敢与陛下见面。望陛下理解。” 汉武帝说:“夫人若能见我,朕将赐给夫人黄金千两,并且给夫人的兄弟加官进爵。”李夫人却执意不肯露出脸来,说:“能否给兄弟加官,权力在陛下,并在在乎是否一见。”并翻身背对武帝,哭了起来。武帝无可奈何,只好不悦的离开。
        李夫人的姐妹们埋怨她不该这样。李夫人却说:“凡是以容貌取悦于人,色衰则爱弛;倘以憔悴的容貌与皇上见面,以前那些美好的印象,都会一扫而光,还能期望他念念不忘地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吗?” 她死后,汉武帝伤心欲绝,亲自督饬画工绘制他印象中的李夫人形象,悬挂在甘泉宫里,旦夕徘徊瞻顾,低徊嗟叹;对昌邑王十分钟爱,并加封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方士李少翁,知道汉武帝日夜思念已亡的李夫人,便说他能够把夫人请回来与皇上相会。汉武帝十分高兴,遂召李少翁入宫施法术,
  李少翁要了李夫人生前的衣服,准备净室,中间挂着薄纱幕帘,幕帘里点着蜡烛。果然,通过灯光的照映,李夫人的影子投在薄纱幕帘上。实际上,李少翁是表演了一出皮影戏,而汉武帝看到李夫人的影子,更加相思悲感起来,于是写了一首诗:“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汉书.外戚传》)令宫中乐府的乐师谱曲演唱。他还写了一首《伤悼李夫人赋》,表达对李夫人的怀念之情。
  后元二后(前87年),汉武帝驾崩,昭帝即位,追尊李夫人为“孝武皇后”,并以皇后之礼葬之。

 =================================================================================

【桂枝香】花神 第八香---美女绿珠
        老兵     2010.8.27
     明珠旷古。                              
     似降尘瑶姬,蟾宫尤物。                   
     一曲悠扬笛韵,绕梁惊俗。                
     婀娜婉转飞天步,绝技艺、善《明君》舞。   
     百年难觅,十斛不枉,誉传金谷。          

     怎奈是、朝阳凉露。                      
     任花娇英气,经纶盈腹。                  
     遭遇强权,宁死不从贼寇。                
     朱楼破败成荒野,看残垣、青袖当哭。      
     美名千载,桂香八月,喜入仙谱。  
        
           [格]
          平平仄仄(韵)。
          仄、仄仄中平,中中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中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仄中中、平平仄仄(韵)。
   仄中中平中,中中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仄(韵)。
   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绿珠是中国古代著名美女,在石崇的悲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绿珠,传说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生女称为珠娘,生男称作珠儿。绿珠的名字由此而来。巨富石崇为交趾采访使时,慕名向当地太守求绿珠以归,太守开价珍珠一斗,石崇一甩手以明珠十斛换得了绿珠,遂有"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之句。
        绿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就是指汉元帝时的王昭君。石崇让绿珠吹奏此曲,她又自制新歌:“我本良家女,将适单于庭。辞别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猿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涕位沾珠缨。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尘。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屏。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词意凄凉婉转,其才情亦可见一斑。绿珠妩媚动人,又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欢。石崇为人骄奢张扬,在众多姬妾之中,惟独对绿珠别有宠爱。

        石崇(249~300年),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字季伦,小名齐奴。小时候很机敏,勇敢且有谋略。他的父亲石苞临终前分财物给诸子,惟独不给石崇。石崇的母亲提醒他给石崇也分一份,石苞说:“此儿虽幼小,以后却能自立。”
        石崇二十余岁做了修武令,为人做事都很干练。后来因伐吴有功,封为安阳县侯,不久又迁为侍中,出为南中郎将,永熙元年(290年)出任荆州刺史。石崇颖悟而有才气,率意而为,但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检点。在荆州任上时,私自与手下人劫掠远来的商客,以至于积累了如山似海的财富。石崇在南方曾得到鸩鸟的幼雏,将鸩鸟送与后军将军王恺制鸩毒。当时有规定,鸩鸟不得过长江以北。此事被司隶校尉傅祗弹劾。
        石崇有别馆在河南金谷涧,凡远行的人都在此饯饮送别,因此号为“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园内筑百丈高的崇绮楼,可“极目南天”,以慰绿珠的思乡之愁,里面装饰以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可谓穷奢极丽。石崇和当时的名士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结成诗社,号称“金谷二十四友”。每次宴客,必命绿珠出来歌舞侑酒,见者都忘失魂魄,因此绿珠之美名闻于天下。
        据《世说新语》等书载,石崇的厕修建得华美绝伦,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经常得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婢女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以致客人大多不好意思如厕。官员刘寮年轻时很贫穷,无论是骑马还是徒步外出,每到一处歇息,从不劳累主人,砍柴挑水都亲自动手。后来官当大了,仍是保持勤俭朴素的美德。有一次,他去石崇家拜访,上厕所时,见厕所里有绛色蚊帐、垫子、褥子等极讲究的陈设,还有婢女捧着香袋侍候,忙退出来,笑对石崇说:“我错进了你的内室。”石崇说:“那是厕所!”刘寮说:“我享受不了这个。”遂改进了别处的厕所。
        石崇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导向来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杀人,当美女行酒时只好勉强饮下。王敦却不买账,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却硬拗着偏不喝。结果石崇斩了三个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人,跟你有什么关系!”
        石崇的财产山海之大不可比拟,宏丽室宇彼此相连,后房的几百个姬妾,都穿着刺绣精美无双的锦缎,身上装饰着璀璨夺目的珍珠美玉宝石。凡天下美妙的丝竹音乐都进了他的耳朵,凡水陆上的珍禽异兽都进了他的厨房。据《耕桑偶记》载,外国进贡火浣布,晋武帝制成衣衫,穿着去了石崇那里。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从奴五十人都穿火浣衫迎接武帝。石崇的姬妾美艳者千余人,他选择数十人,妆饰打扮完全一样,乍然一看,甚至分辨不出来。石崇刻玉龙佩,又制作金凤凰钗,昼夜声色相接,称为“恒舞”。每次欲有所召幸,不呼姓名,只听佩声看钗色。佩声轻的居前,钗色艳的在后,次第而进。侍女各含异香,笑语则口气从风而飏。石崇又洒沉香屑于象牙床,让所宠爱的姬妾踏在上面,没有留下脚印的赐真珠一百粒;若留下了脚印,就让她们节制饮食,以使体质轻弱。因此闺中相戏说:“你不是细骨轻躯,哪里能得到百粒珍珠呢?”
        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王恺用这株珊瑚树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王恺心疼不已,以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一笑置之:“别心疼了,我还给你。”说着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这些珊瑚树高度皆有三四尺,条干绝俗,光耀如日,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抚然自失。豆粥是较难煮熟的,可石崇想让客人喝豆粥时,只要吩咐一声,须臾间就热腾腾地端来了;每到了寒冷的冬季,石家却还能吃到绿莹莹的韭菜碎末儿,这在没有暖房生产的当时可是件怪事。石家的牛从形体、力气上看,似乎不如王恺家的,可说来也怪,石崇与王恺一块出游,抢着进洛阳城,石崇的牛总是疾行若飞,超过王恺的牛车。这三件事,让王恺恨恨不已,于是他以金钱贿赂石崇的下人,问其所以。下人回答说:“豆是非常难煮的,先预备下加工成的熟豆粉末,客人一到,先煮好白粥,再将豆末投放进去就成豆粥了。韭菜是将韭菜根捣碎后掺在麦苗里。牛车总是跑得快,是因为驾牛者的技术好,对牛不加控制,让它撒开欢儿跑。”于是,王恺仿效着做,遂与石崇势均力敌。石崇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便杀了告密者。
        刘舆兄弟年少时与王恺有隔阂,王恺假意让他们在王家留宿,实际打算把他们活埋了。石崇一向与刘舆交情非浅,听说了王恺的阴谋,便星夜骑马驰入王恺家里,问二刘的所在。王恺在石崇的迫问下哑口无言,石崇直接到后斋将刘舆兄弟救出,一同坐车回去。在车上石崇对刘舆说:“年轻人,怎么就轻易在别人家里留宿?”刘舆对此十分感激。
        石崇在朝廷里投靠的是贾谧,他为逢迎贾谧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贾谧出门,他站在路边,望车尘而拜,深为时人不齿。待后来贾谧被诛,石崇因为与贾谧同党被免官。当时赵王司马伦专权,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与司马伦有仇。依附于赵王伦的孙秀暗慕绿珠,过去因石崇有权有势,他只能意淫一下而已。现在石崇一被免职,他明目张胆地便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那时石崇正在金谷园登凉台、临清水,与群妾饮宴,吹弹歌舞,极尽人间之乐,忽见孙秀差人来要索取美人,石崇将其婢妾数十人叫出让使者挑选,这些婢妾都散发着兰麝的香气,穿着绚丽的锦绣,石崇说:“随便选。”使者说:“这些婢妾个个都艳绝无双,但小人受命索取绿珠,不知道哪一个是?”石崇勃然大怒:“绿珠是我所爱,那是做不到的。”使者说:“君侯博古通今,还请三思。”其实是暗示石崇今非昔比,应审时度势。石崇坚持不给。使者回报后孙秀大怒,劝赵王伦诛石崇。
        赵王伦于是派兵杀石崇。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绿珠流泪说:“愿效死于君前。”绿珠突然坠楼而死,石崇想拉却来不及拉住。石崇被乱兵杀于东市。临死前他说:“这些人,还不是为了贪我的钱财!”押他的人说:“你既知道人为财死,为什么不早些把家财散了,做点好事?”
        奢华一时的金谷园就渐渐荒废了,至唐朝,已成了“凄凉遗迹”。当时人称绿珠所坠之楼为“绿珠楼”。现在白州有一条河,自双角山流出汇于容州江,称为“绿珠江”。还有“绿珠井”,在双角山下。民间相传:“喝绿珠井的水,生下的女孩必定美丽。后来有人以为美色无益于时,用巨石把井口镇住。此后虽有产女端妍美丽的,但七窍四肢都有缺陷。”石崇死后十日,赵王伦在政变中被杀。左卫将军赵泉斩孙秀,军士赵骏剖取孙秀的心吃了。
        石崇被杀,虽缘自绿珠始,但其实由来已久了。当年石崇为荆州使沉杀客商;宴集间无故斩行酒美人。古语说得好:“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石崇动辄杀人,怎么会有善终?不过若不是绿珠之故,石崇不会死得那么快而已。野史中有谈及石氏的命理,据言,命中早有注定。他祖上得佳城佳穴,使之得成巨富,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然而最后还是引致悲惨下场。

==============================================================

【满江红】花神 第九香---安国夫人梁红玉
                老兵  2010.8.29
          战鼓咚咚,激斗志、杀敌奋勇。 
          黄天荡、戎装银胄,巾帼倩影。 
          重整河山豪气壮,流芳青史英名永。
          做归隐、避祸简出行,忠心冷。 
 
          仕途淡,梵经奉。
          竹篱偃,诗律咏。 
          更清风伴我,月明空净。 
          少去纷争多自在,无关烦绪添高兴。 
          喜菊花、满苑绽金色,馨香送。  

       【格】
      ⊙仄平平(句)⊙⊙仄(豆)⊙平⊙仄(韵)
      ⊙⊙仄(豆)⊙平⊙仄(句)⊙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韵)
      ⊙⊙⊙(豆)⊙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

      ⊙⊙仄(句)平⊙仄(韵)
      平⊙仄(句)平平仄(韵)              
      仄⊙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韵)
      ⊙⊙⊙(豆)⊙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


  梁红玉,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其人见识不凡,胆略过人。曾星夜抱子驰马奔赴秀州知会韩世忠回京城勤王,平定苗傅等人的叛乱,得封安国夫人。韩世忠与金国大将金兀术大战于黄天荡,梁红玉一身戎装亲临战舰之上击鼓助威,进而大获全胜。后宋高宗听信秦桧谗言,杀害名将岳飞,为之抱不平的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封为成安郡王。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死后夫妻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有记载说梁红玉生于北宋末年,因为姊妹较多,家境贫困。时淮安境内水田纵横,盛产蒲草,家人以编织蒲包卖钱度日。不久,金兵大举南侵,楚州兵荒马乱,少年梁红玉便和家人及大批难民流浪京口,后沦落娼家。 
    梁红玉与韩世忠的相遇颇具传奇色彩:
    一说是梁红玉在当营妓时,有一天五更时分进府衙朝贺知府,路过营房,见廊前檐柱下蹲伏着一只黑虎,鼾声如雷。她惊骇之余,再定睛一看,却是一名小卒蜷伏在檐柱下打盹,就上前询问他的姓名,得知此人叫韩世忠。(《鹤林玉露》及《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卷一《中兴名将》载:“[梁]尝至灵官庙侍候贺朔,忽于廊柱下见一虎蹲卧,鼻息然,惊骇奔走出,不敢言。已而人至者众,复往视之,乃一卒也。因蹴之起,问其姓名,为韩世忠。” 梁红玉认为此人“必非凡人,将来必至荣达”。于是,梁母邀请韩世忠到家,酒席款待,相谈十分投机,并作主将梁红玉嫁韩为妻。 此说带有明显的神话色彩,所以令人置疑。 
    另一说是两人在酒宴上相遇生情。 
    韩世忠字良臣,陕西延安人,“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宋史.韩世忠传》)真正出名是在平定方腊起义,穷追不舍,杀入方腊的最后据点清溪峒,杀数十人,并亲手俘虏了方腊。由于这件功劳,他当上了承节郎。“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宋史.韩世忠传》)虽然此时他仍然是低级军官,但是他的名声已传播开来。 
    平定方腊后,主帅童贯到京口大营宴请有功之臣,梁红玉作为营妓被召来奉酒。席间梁红玉见一人闷闷不乐,此人便是韩世忠。因为是他亲手擒获方腊,但功劳却被上司辛兴宗抢去了。(“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别帅杨惟忠还阙,直其事,转承节郎。”《宋史.韩世忠传》)本来,擒获方腊的赏格是当军区司令(授两镇节钺),现在却只得了个芝麻绿豆大的官,韩世忠的心里当然高兴不起来。然而,梁红玉却对韩世忠青眼有加,这大概与韩世忠相貌堂堂,英勇伟岸有关。《宋史》中记载韩世忠“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 当日宴会之中虽高官满座,但梁红玉却主动接近韩世忠。英雄美女,惺惺相惜,不久就结为夫妇。
    当时,韩世忠与梁红玉相遇,一个是不得志的低级军官,一个是历尽风尘的营妓,两人的结合也并不像现代人想象的那样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军汉配营妓倒是天造地设、顺理成章。 
    韩世忠娶了梁红玉之后不久,发生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中原,打下汴梁,俘虏徽钦二帝。梁红玉跟着韩世忠随营转战。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再次入侵大败宋军,在大臣建议下,宋高宗退守杭州。韩世忠则收拾残兵败将,由海路前往杭州护驾。 
    于是就有了梁红玉亲自挥旗击鼓,指挥士兵作战的黄天荡之役。宋军在梁红玉的指挥下,个个士气高昂,奋勇杀敌。人数虽少,却成功地使强大的金国军队受困。这场由梁红玉领导指挥的战役,可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战迹辉煌的大胜仗。 
    金军遭到重挫,大出金军统帅宗弼所料。宗弼派使者对韩世忠说只要肯放他们一条生路,愿意归还所有在江南掠夺的财物,另外还送给韩世忠名马作为谢礼。但韩世忠拒不答应,说:“还我两宫(指徽、钦二帝),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此时,梁红玉提醒主帅应乘胜进击,逼敌就范,但韩世忠却自信地说:“金兀术已入死地,插翅难飞,岂有生理?待其粮尽技穷,必授首于我。” 
    由于韩世忠没有接受梁红玉的建议,加之宋军的兵力实在太少,又没有陆军配合,宗弼趁机凿通淤塞已久的老鹳河故道30里,撤向建康(今南京)。史书上说这30里是一夜凿成,其实未免夸大。金军被困在黄天荡里几十天,这条河道应是用了这几十天的功夫才凿成的。 
    连战皆胜让韩世忠此时非常骄傲,认为金军不习水战,遂大意起来。不料有人向宗弼建议利用海船无风难以开动这一点,选一个无风的日子,向宋军攻击定能取胜。我们不知道历史上诸葛亮有没有真的设坛借过东风,宗弼倒是设坛祈求无风。在这个仪式中,宗弼杀白马,割破自己的额头,又将掳掠来的妇女开膛剖腹,挖出心脏祭祀上天。 
    可能是老天特别垂青宗弼,第二天竟然没有风了。宗弼立即率领舰队向宋军发动总攻。金军以小舟纵火,用火箭射击宋军的船帆。宋军的海船无法开动,于是都成了金军火箭的靶子,仅几个时辰全都被烧毁。宋军大将孙世询、严允战死。韩世忠败回镇江,金军突围而去。 
    虽然此战宋军败得很惨,但从战略上来说,宋军以绝对弱势兵力在黄天荡阻击金兵达48日,且金兵北去后暂时不敢南顾,已经达到了击退金兵的目的。 
    黄天荡一役,梁红玉的英雄形象远远高于其夫韩世忠。梁红玉金甲银胄,冒着箭矢擂鼓金山督战,不仅鼓舞了士气,更展示出了她出色的军事才能,也让她因此流芳千古,成为著名的巾帼英雄。 
    由于政见不同,主战派的韩世忠让皇帝极为不满。两位皇帝都不具备收复故国、重振江山的雄才大略,只是偏安一隅,苟延残喘。而且苗刘兵变对宋高宗的影响极大。兵变之后,高宗的首要任务就是剪除大将的兵权,以保不再发生另一次兵变。 
    秦桧当权,力主议和,并终于和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和议既成,高宗立刻着手削夺大将的兵权,韩世忠首当其冲。
    当赵构授意秦桧杀害最有可能复国的岳飞时,韩世忠还愤慨地去责问秦桧(“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此时,梁红玉劝慰夫君:“唉,明哲保身吧。” 确是无奈之举。 
    在此之前,被夺去兵权后,韩世忠成为宰相秦桧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岳飞发现张俊按照宰相的意图,在军中收集韩世忠谋反的证据时,大吃一惊,遂连夜派人给韩世忠送去一封急信,让他在天罗地网合拢之前侥幸逃出。 
    韩世忠接到密报后,立即单身一人来到皇宫求见皇帝。他跪伏在地,脱下衣服,请赵构看自己胸前背后的累累伤疤,又举起双手,请皇帝看自己两只手上残存的四个手指。之后,他伏地大哭,告诉皇帝,那是中了金人的毒箭之后,自己用双手去拔,也被毒药所伤而导致的。 
    正因为韩世忠如此在皇帝面前表忠心,才躲过了一劫。 
    这还没完,梁红玉接着指点丈夫继续走出以退为进的一着。自知不能帮助岳飞挽回性命后,韩世忠夫妻二人愤然归隐杭州,闭门谢客,再不谈论军事,甚至连老部下、老朋友也不再来往。好笑的是,大字不识几个的韩世忠开始信佛,还在高兴之余,相当有品位地填起词来,并自号“清淡居士”。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去世。两年后,梁红玉也去世了,终年51岁。死后与韩世忠合葬在苏州灵岩山。宋高宗得知梁红玉去世的消息,特地赐给她家人贵重的礼物,以示哀悼,并对她的贡献表示赞扬。 
    此后,历代都建有纪念她的祠堂。淮安现在还有梁红玉祠,祠堂前的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她的一生: 
    青眼识英雄,寒素何嫌?忆当年北虏鸱张,桴鼓亲操,半壁山河延宋祚。 
    红颜摧大敌,须眉有愧!看此日东风浩荡,崇祠重整,千秋令誉仰淮塬。 

    梁红玉对丈夫的忠心、辅佐丈夫保家卫国的壮举以及英勇作战的精神,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留名青史、永垂不朽。在一个女人地位低贱的封建社会,这可说是难能可贵的。 

 ====================================================================

【芙蓉月】花神第十香---闭月貂蝉
         老兵     2010.8.29

     可叹好容貌,强忍泪、一箭双雕谋苦。
     柔情媚态,凤仪亭边倾诉。  
     狼虎难逃机巧,嫉妒酿成仇目。 
     红玉兔,美貂蝉,竖子岂能托付?

     诗书作评述,记天香国色,曾占春暮。
     沧桑转瞬,唯见荒丘枯骨。  
     冷眼清霜凉月,寂声觫,无暇顾。 
     心绪乱,酒阑时、已听更鼓。
 
       【词格】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韵],平平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貂蝉,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府的歌女。时董卓祸乱京城,王允设下连环美人计: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面着献于董卓。吕布对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入董卓府探望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则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激起吕布愤恨。恰被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拾起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闪身逃走。从此董吕两人互相猜忌,王允趁机说服吕布,铲除董卓。后人谓此曰: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有关貂蝉的传说故事已整理贴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51f510100f5ol.html

===========================================================================【昭君怨】花神第十一香---落雁昭君
        老兵  2010.8.30

    远嫁荒蛮大漠,哀怨琵琶弹破。
    貂软遮心寒,有谁怜?  
 只恨执权图贿,当信杀头几回。 
    落雁美名扬,永流芳。

     【词格】
   ⊙●⊙○◎●,(韵)⊙●⊙○⊙●。(韵) 
    ◎●●○○,(换平韵)●○○。(平韵)
  ◎●⊙○⊙●,(换仄韵)◎●◎○⊙●(仄韵) 
    ⊙●●○○(换平韵)●○○(平韵)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传说因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自此一直无缘君面。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呼韩邪单于亡故,昭君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继嫁予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
    有关昭君的传闻故事已整理贴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51f510100eo7q.html
    历代关于昭君的诗词搜集241首贴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51f510100eo7t.html

===========================================================================【水仙子】花神第十二香---文昭皇后甄宓
           老兵  2010.8.31

      贤淑才女世间稀,自幼聪明处事奇。
      袁兵官渡失居邸,抛妻逃命疾。   
      弱躯怎抗强丕,难由己,改嫁衣。 
      命运多羁。  

       【词格】
      ⊙○◎●●○○韵◎●○○●●○韵
      ⊙○◎●○○●叶⊙○◎●○韵
      ◎○◎●○○韵○○●叶●●○韵 
      ⊙●○○韵

  甄宓(183-221),上蔡令甄逸之女,懂诗文,貌艳丽,是三国时代的著名美女。据《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载:文昭甄皇后生于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日(公元182年阴历12月24日),出生时发生了一件奇事:母亲张氏梦见仙人手持玉如意站在旁边,临产时仙人拿了一件玉衣盖在自己身上。之后相士刘良给甄宓算命:“此女贵乃不可言。”甄宓三岁失父,九岁喜书,视字辄识。甄宓有三位哥哥和四位姐姐,她是排行最小的五妹,九岁时,喜读书写字,她哥哥笑她将来要当“女博士”。十余岁时,天下动乱,又逢饥馑,甄家广有储谷,甄宓劝母亲将谷物赈济亲族邻里,广施恩惠,得举家称善。
        汉献帝建安年间,袁绍听说她才貌双全,遂娶为次子袁熙为妻。婚后袁熙北上幽州,留她在邺都(今河南省临漳县)奉侍家母。
  公元204年(东汉南帝建安九年),官渡一战,曹军大败袁绍,曹兵攻下邺都。曹丕听说袁绍的媳妇长得很美丽,遂率军众到袁府,只见堂上坐着一位年纪较大的妇人,旁边有一年年青女子惶恐的伏在妇人的膝上,曹丕说明来意,曹丞相(曹操)有命,保护袁家妇女,请大家不必担心惊惶,年长的妇女就是袁绍的妻子刘夫人,刘夫人听了曹丕的话,稍为宽心,扶起甄宓与曹丕相见,曹丕一看果然艳丽绝伦,称赞不己,曹操知道了,便致函将甄宓许给曹丕为妻,时年甄宓23岁。婚后甄宓生下儿子曹睿和女儿东乡公主,曹操和夫人卡氏,更加喜欢甄氏了。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登基,史称魏文帝。汉献帝进献郭氏、李氏为嫔妃,二妃受宠,甄后失意,有怨言。曹丕愤而于黄初二年(221年)六月赐甄宓自尽,葬于邺城。翌年立郭氏为皇后。
  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死,曹睿即位为魏明帝,为生母平冤昭雪,追缢“文昭皇后”。

      甄宓能诗,现《塘中行》一首存世: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网间有昭文雅士作《怜文昭皇后甄宓》诗五首,现收录于下: 
    天下姝丽,唯敬魏文帝之甄后,谥号文昭,故吾名号曰“昭文”,以示此意。
     吾爱其贤美,怜其命之多舛。故生感慨,愿天下红颜花容永驻,幸福平安。
                                 ---昭文雅士 2010.8.28
  甄宓
  洛水潺潺月色深,
  宓妃之泪魏王魂。
  六月邺城怎飞絮,
  美人梦断天亦闻。
  
  感甄赋
  一代才子枉思甄,
  可怜牵线长兄人。
  若是甄妃生吴地,
  铜雀春深锁何人?
  
  宓妃
  乱世桃花开几枝,
  顾镜翘首忆相思。
  谁怜红颜未老时,
  宓妃泣血魏王知?
  
  叹文昭
  佳人多少泪,
  尽诉塘上行。
  我心空余恨,
  犹叹秋胡行。
  
  念佳人
  六月伊未回,
  万念空成灰。
  感时花溅泪,
  一语万声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