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天星桥规划图:精神病学现状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0:50:00
忻志鹏
摘要  本文从一般意义上的精神病与有系统理论学说的精神病学发展开始综述、论述其历史,从而发现当前精神病学存在问题的由来。一般意义上的精神病掺合着巫、宗教、神学、民间概念“疯子”种种因素,一直延续到、影响着近代科学的精神病学理念,从而使精神病蒙上了污名的污点,造成了精神病的恐惧,给诊治带来了贻害。由此,进一步论述现有的陈旧的精神病学理念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必须推陈出新,走出窠臼,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进展成就来整体观察研究精神心理。
关键词  精神病、精神医学、“精分”、精神分裂症、污名、幻听、幻觉、心理、心理学
前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方面是科学技术(包括医学)的高速发展,另一面则是疾病的诊治效果越来越艰难;原因是器质性、感染性可以用高科技技术诊治解决的病种逐日减少,而一些心理认知因素的、免疫混乱的新病种、病谱不断新生;这些疾病的病因和机理,知之尚少,从而诊治也就越来越难。在精神病领域同样如此。具体表现在幻听、幻觉的发生率上更显突出1【注一】。然而问题更多的是,在诊治手段上不仅办法很少,更严重的是拘泥于精神病学的老套路,老理念,一律将这些病种归之于精神分裂症,从引发更多的问题、产生种种的贻害。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本文主题的由来。
(一)精神病及精神病学史的过去
如果将“疯子”与精神病等同起来观察,那么精神病的历史可以上溯几千年的古代。如果以近现代的科学来研究精神病那么现代的精神病学或科学精神病学只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再以上世纪的下半世纪出现医学模式转变——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及医学心理学受到精神学界的重视,我国的大量精神病学专家转向医学心理学的研究2【注二】这一现象来进行探究,那么近代的精神医学不仅没有更新的发展,而且已经埋下了隐忧危机;只不过人们还未发现而已。所谓一些新的精神病学研究新进展3【注三】,实际上是岔路欲走越远。
精神病学在“中世纪神学宗教对精神病学发展的影响”时就已偏离了科学,染上了“毒瘤”,病人遭受迫害;所谓精神病学的进展,只不过是在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病理学上出现了新的科学成就,但其解释只能说是对精神、对心理现象——心理学——有了新的科学的的发展和理解;离开了这些去解释精神病学则是无进步可言。“精神”的概念,更多的是哲学上的、社会学上的,以及是神学和宗教的。在医学上、技术科学上更准确的说应该运用“心理”这个术语词汇和这个概念(“心理学”早已是成熟的的科学,“精神学”就不存在!)。
(二)现代的精神病学内容更为庞杂,诊断“随意性司空见惯”4【注四】
有人将精神病学分成:描述性精神病学、动力精神病学、精神生物学派、行为医学派等各种流派;这也算是精神病学依次发展的历史吧,随着相关科学学科的出现、发展,精神病学也算有了更多的参照系而相应进步,但他的进步更多是形式上的,而非内容本质;所以其进步不大,只不过是累积而已,而无根本性的改观。例如国内最新的第五版精神病学4【注五】,已发展扩充到五十章,内容更为庞杂,新旧堆积,而其本身的理念内容基本不变。
精神病学中的重头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据说,“病情严重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甚至高达60%”(.郭田生,陈浩,杨玲玲.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与处理.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24:193)而且是难治性最大的疾病。而这个疾病的概念、诊断标准,病因、治疗,都是最不清晰,最最含糊、几乎是不知所以然的一个疾病。那么其他的种种描述式的、各说各的、精神疾病,更是花样百出、自说自话的理论、观点、学说的混沌一片,莫衷一是。世界在这种精神病学界的主导下,精神病的发病率逐日上升,治愈率越来越低,危害越来越严重。而这些因素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人为、来自不正确的、错误的理念。
在张亚林著的“精神病学”中写道:“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精神疾病的诊断是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象和医生自身的临床经验作出的,随意性和可变性都很大,因而诊断的不一致性在精神科医生之间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4【注四五】由此可见:当前精神病、精神病学界的弊端、甚至贻害,不仅仅是个别医院、个别医疗机构和个别医生的问题,而是整体问题。
(三)陈旧的精神病学理念问题的严重性
当前精神病学最大的危害来自对精神分裂症的理念、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以及在人群中造成的谈“精”色变、误传。
精神分裂症的病名本来就存在错误,就存在对人的尊严的伤害,违背人本主义的精神,所以当前世界上很多学界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名称称之为“污名”而进行批驳6【注六】。有些文章称:‘伴随精神疾病的污名是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改善生活的最大障碍,此污名会导致五个结果:(1)精神保健事业的“排名靠后”、“向后站”,(2)难以得到高素质的从业人员,(3)曾经患病一时的人长期找不到工作和房子,(4)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陷于社会孤立,(5)病人一旦诊断为精神疾病,会在身体疾病上也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所有的精神障碍患者都面临着“污名”的影响,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尤为严重。’
笔者将此病名的危害归结如下:“精分本人常被社会当作异类,遭受巨大压力;家属陷入了沉重负担;社区周围人群也产生了恐惧心理;从而严重地影响到社会和谐。本文例1例2中的母亲就是如此。她们所发生沉重的忧患、心理情绪的伤害甚至可以说远远大于患者本人。患者母亲向笔者反映,当她听到患者被诊断为精分时,几乎是心理彻底崩塌了,同时全家人也深深陷入惊恐之中,全家人全都为患者的治病而焦虑、而四处奔走,竭尽全力。同时还处处设防,向周围人群隐瞒患者的医院诊断,处处设防限制患者的行为举动,因为害怕患者既然是个精神病人,就怕患者出格,杀人、跳楼,服毒;终日提心吊胆,心惊胆战……简直就患上了精分恐惧症”。7【注七】
“精分”的病名简直是“洪水猛兽”,祸莫大矣!某些病例,确实是要加强监管,加强护理;但更要加强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宽松环境;而不是消极对待!更不能歧视!而对于一般幻听幻觉患者,错误地用污名精分来加以诊断,任意加以精分的病名,不仅给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和无效治疗,反而是越治越重,一正一反真有天壤之别。7【注七】这是医生的失责,甚至也是一种衍生的医疗事故。这类事件必须引起医务界的高度警惕!高度重视,切莫等闲视之!
现在的精神学界正在逐渐转换观念,例如很多精神病院的门诊的名称已经改为精神卫生中心、及至改为心理咨询中心。但是究其内容来看,对一些比较严重心理功能紊乱的患者——尤其是有幻听、幻觉患者,却依然以精神病的概念予以诊断和治疗。所以仍然似有“换汤不换药”之嫌。因此不仅只是改换精神病医院、精神病门诊的名称问题,而是必须根本改变精神病学的理念。必须逐渐废弃精神病的名称,尤其必须改变精神分裂症的病名及至废弃。
(三)必须推陈出新,走出窠臼
上个世纪很多国内的精神病学家,已经开始转向医学心理学的探索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以及研究2【注二】,但是举步维艰,成就不大;其所以如此,就是范围太小,只局限于精神病领域,而没有关注到整个医学界。因而仍使整个精神病学裹足不前。所以当前的心理咨询事业,解决医学问题的越来越少,而是转向了婚姻、恋爱、情感以及职业等等社会问题的社会咨询,而少涉足医学问题;这也是由于近现代很多后起的心理咨询事业、很多的心理咨询师,大多来自普通的心理学系,而非医学专业,所以心理咨询事业多的是社会学的学科,少的是医学、生物学、生理学、神经生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学科。当然这是另个话题。
当前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治愈率、致残率、其危害相当严重。究其根子何在,值得深思。笔者认为这与当前的精神病学理念、观点及其相随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的措施方法方针方向不当、有相当的关系。
当前的精神病,主要是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扩大化相当普遍严重,如果将其剔除,那么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显然就低得多,随之的治愈率、致残率当然也会相应改变。
再以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理及至中枢神经递质的机理观念而言,也大有可以研究商榷的余地。当前的药物作用机理主要建筑在精神病人的神经生理生化——五羟色胺类递质过高而发病,因此抑制这些递质就控制了精神病的症状,治愈了精神病。这里因与果的先后关系值得剖析(情绪活动与递质分泌那个在先,哪个在后,那个是因、哪个是果?)很值得研讨与判断分析。即先有情绪活动后致递质变化,还是先有递质变化,后发生情绪改变,这两者的先后关系的因果判断很值得深思。但在这方面考虑、研究的资料很少,也没有人去关注。笔者在高血压病研究的文献(“高血压与高血压病”
http://xzp111.icpcn.com/gaoxueya.htm )报道中提到有人做过以下的实验:情绪变化时人体的生理生化反应——对被试者在观看不同内容的电影时,测定其尿液中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
电影片
尿液中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
风光片
EP与NE排出量均较低
攻击性片或戏剧片
EP增加,NE不变;
恐怖片
EP与NE均上升
EP=肾上腺素     NE=与去甲肾上腺素
实验发现,当人愉快时,EP排出量最高;安静时最低;不愉快时NE的变化与EP相似;情绪激动时儿茶酚胺排出量均上升;情绪压抑时血与尿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量持续相当高,EP、NE及醛固酮也有类似变化。 正常人的血压波动与与思想情绪有关。当思想紧张时,血压就会升高;如果有"我的血压可能很高"的想法,那么,血压测出来真的就会很高;这些都与以上实验发现的资料-不同的情绪活动就有不同的EP和NE的波动变化有关。
这个实验说明情绪变化在前,递质变化在后。如果所谓的精神分裂症主要是认知的歧误导致情绪的剧变而发病,那么治疗的重点是心理治疗,是认知治疗,是情绪的疏导,是认知歧误的纠偏、引导和指导,而药物仅仅是辅助治疗和安定情绪的权宜之计。所以这里的重点问题,也是理念问题,观点问题。
由此看来,光依靠对抗神经递质的药物治疗是治表,而不是治本,因为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症状,而无法解决心理情绪变化的由来根本原因。所以也就就变成了药物治疗必须是终身,药物治疗中途不能停药的理由,否则就会复发的原因。这就是因为药物治疗无否解决认知,无法改变患者脑海中存留的恶性刺激和挫折的根本7【注七】。这也是陈旧的精神病学理念的结果。
(四)从整体来观察研究精神心理
2005年出版的一本精神病学8【注八】给精神病学界带来了希望,在该书的前言中说‘1.本教材不再像以往那样拘泥于精神科的本位立场,而是面向全体医学专业的学生;……。2. 走出老套路,废除八股式。由于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大多尚不清楚。“精神障碍的病因学”不再独立成章。……能繁则繁,能简则简,不求千篇一律。3.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的社会问题逐步进入精神卫生领域,……予以纳入。’
笔者赞赏这种勇于革新精神,赞赏其眼光放远了,它固有的理念开始松动,开始从整体来观察研究精神心理。赞赏他看到了“纯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忽视了整体人的本身而提出“新的医学模式,在精神病学中显得最恰当、最适用,也最需要”……‘ 于是有人用“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悄悄地替换了“精神病学”,也有人主张用“精神医学” (psychological medicine)一词取而代之’9【注九】等等的论述和主张,这些笔者认为是非常可喜的,是从整体来观察研究精神心理的思维方法和理念的结果。
由此,也可以从该书的论述中看出,固有的精神病学理念必须更新;因为她同样的受到“纯生物医学模式”的束缚,而忽视了人的本身。最后笔者认为更还值得需要补充提出的一点是,“心理”的地位需要更加重视。为此必须从全面、从整体来考察研究精神医学。来研究精神,来研究心理、来研究心理医学10【注十】。
小结
本文从当代的精神病发病、学说观点、以及诊断、治疗的方式方法进行观察和实践、以及从自身的实践中感受到当代的精神病学理念存在众多的问题和带来的贻害,为此尽自身的条件,收集考察了精神病及精神病学的历史发展沿革及近代精神病学的发展进步和各种理论,进行了综述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期望。希望抛砖引玉引来精神病学界的同道前辈的关注和探讨。
2011-5-14记于亲和源
参考资料:
1【注一】成长路上的心灵“魔障”,
http://www.352200.com/center/readnews.asp?newsid=3026
2【注一】“医学心理学发展历程回顾”http://xzp111.icpcn.com/yixuexinlixuehuigu.htm
3【注二】新进展探讨 “第二十四讲  精神病学研究的新进展”
http://www.21jk.com.cn/p/csp/papercontent.asp?recordid=730
4【注三】沈鱼邨,精神病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2.
4【注四】 张亚林,精神病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第一章 绪论,第四节 精神病学的发展现状,一、临床精神病学方面, (一)诊断标准
5【注五】张亚林,精神病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5年,
第一章,第四节 精神病学的发展现状,一、临床精神病学方面,  (一)诊断标准
6【注六】 1,抵御精神病污名化计划http://www.jfhuzhu.com/bbs/thread-358-1-1.html
2,精神分裂症的反污名化运动 (英文)http://tieba.baidu.com/f?kz=218213447
7【注七】忻志鹏,知觉错位症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1,2:88
8【注八】张亚林,精神病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5年,11月。
9【注九】张亚林,精神病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基本概念,四、现代精神病学概念的充实、延伸和发展
10【注十】忻志鹏,《心理医学》,http://xzp111.icpcn.com/xinliyixue.htm
2011-5-20修改
精神病学现状探讨
忻志鹏
邮编201319
摘要  本文从一般意义上的精神病与有系统理论学说的精神病学发展开始综述、论述其历史,从而发现当前精神病学存在问题的由来。一般意义上的精神病掺合着巫、宗教、神学、民间概念“疯子”种种因素,一直延续到、影响着近代科学的精神病学理念,从而使精神病蒙上了污名的污点,造成了精神病的恐惧,给诊治带来了贻害。由此,进一步论述现有的陈旧的精神病学理念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必须推陈出新,走出窠臼,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进展成就来整体观察研究精神心理。
关键词  精神病、精神医学、“精分”、精神分裂症、污名、幻听、幻觉、心理、心理学
前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方面是科学技术(包括医学)的高速发展,另一面则是疾病的诊治效果越来越艰难;原因是器质性、感染性可以用高科技技术诊治解决的病种逐日减少,而一些心理认知因素的、免疫混乱的新病种、病谱不断新生;这些疾病的病因和机理,知之尚少,从而诊治也就越来越难。在精神病领域同样如此。具体表现在幻听、幻觉的发生率上更显突出1【注一】。然而问题更多的是,在诊治手段上不仅办法很少,更严重的是拘泥于精神病学的老套路,老理念,一律将这些病种归之于精神分裂症,从引发更多的问题、产生种种的贻害。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本文主题的由来。
(一)精神病及精神病学史的过去
如果将“疯子”与精神病等同起来观察,那么精神病的历史可以上溯几千年的古代。如果以近现代的科学来研究精神病,那么现代的精神病学或科学精神病学只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再以上世纪的下半世纪出现医学模式转变——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及医学心理学受到精神学界的重视,我国的大量精神病学专家转向医学心理学的研究2【注二】这一现象来进行探究,那么近代的精神医学不仅没有更新的发展,而且已经埋下了隐忧危机;只不过人们还未发现而已。所谓一些新的精神病学研究新进展3【注三】,实际上是岔路欲走越远。
精神病学在“中世纪神学宗教对精神病学发展的影响”时就已偏离了科学,染上了“毒瘤”,病人遭受迫害;所谓精神病学的进展,只不过是在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病理学上出现了新的科学成就,但其解释只能说是对精神、对心理现象——心理学——有了新的科学的的发展和理解;离开了这些去解释精神病学则是无进步可言。“精神”的概念,更多的是哲学上的、社会学上的,以及是神学和宗教的。在医学上、技术科学上更准确的说应该运用“心理”这个术语词汇和这个概念(“心理学”早已是成熟的的科学,“精神学”就不存在!)。
(二)现代的精神病学内容更为庞杂,诊断“随意性司空见惯”4【注四】
有人将精神病学分成:描述性精神病学、动力精神病学、精神生物学派、行为医学派等各种流派;这也算是精神病学依次发展的历史吧,随着相关科学学科的出现、发展,精神病学也算有了更多的参照系而相应进步,但他的进步更多是形式上的,而非内容本质;所以其进步不大,只不过是累积而已,而无根本性的改观。例如国内最新的第五版精神病学5【注五】,已发展扩充到五十章,内容更为庞杂,新旧堆积,而其本身的理念内容基本不变。
精神病学中的重头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据说,“病情严重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甚至高达60%”6【注六】而且是难治性最大的疾病。而这个疾病的概念、诊断标准,病因、治疗,都是最不清晰,最最含糊、几乎是不知所以然的一个疾病。那么其他的种种描述式的、各说各的、精神疾病,更是花样百出、自说自话的理论、观点、学说的混沌一片,莫衷一是。世界在这种精神病学界的主导下,精神病的发病率逐日上升,治愈率越来越低,危害越来越严重。而这些因素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人为、来自不正确的、错误的理念。
在张亚林著的“精神病学”中写道:“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精神疾病的诊断是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象和医生自身的临床经验作出的,随意性和可变性都很大,因而诊断的不一致性在精神科医生之间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4【注四】由此可见:当前精神病、精神病学界的弊端、甚至贻害,不仅仅是个别医院、个别医疗机构和个别医生的问题,而是整体问题。
(三)陈旧的精神病学理念问题的严重性
当前精神病学最大的危害来自对精神分裂症的理念、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以及在人群中造成的谈“精”色变、误传。
精神分裂症的病名本来就存在错误,就存在对人的尊严的伤害,违背人本主义的精神,所以当前世界上很多学界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名称称之为“污名”而进行批驳,“近年一些减少对精神疾病相关的污名化程序已经开始运行,并取得一定效果。其中在澳大利亚、英国和瑞典的一些活动最为有名—例如,由英国皇家精神病学院发起的名为“改变观念”的反污名化活动(www.rcpsych.ac.uk/campaigns/cminds/index.htm)。1996年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发起的“反对精神分裂症污名化和歧视的全球规划”最具国际性影响”7【注七】。这些文章称:‘伴随精神疾病的污名是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改善生活的最大障碍,此污名会导致五个结果:(1)精神保健事业的“排名靠后”、“向后站”,(2)难以得到高素质的从业人员,(3)曾经患病一时的人长期找不到工作和房子,(4)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陷于社会孤立,(5)病人一旦诊断为精神疾病,会在身体疾病上也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所有的精神障碍患者都面临着“污名”的影响,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尤为严重。’
笔者将此病名的危害归结如下:“精分本人常被社会当作异类,遭受巨大压力;家属陷入了沉重负担;社区周围人群也产生了恐惧心理;从而严重地影响到社会和谐。本文例1例2中的母亲就是如此。她们所发生沉重的忧患、心理情绪的伤害甚至可以说远远大于患者本人。患者母亲向笔者反映,当她听到患者被诊断为精分时,几乎是心理彻底崩塌了,同时全家人也深深陷入惊恐之中,全家人全都为患者的治病而焦虑、而四处奔走,竭尽全力。同时还处处设防,向周围人群隐瞒患者的医院诊断,处处设防限制患者的行为举动,因为害怕患者既然是个精神病人,就怕患者出格,杀人、跳楼,服毒;终日提心吊胆,心惊胆战……简直就患上了精分恐惧症”。8【注八】
“精分”的病名简直是“洪水猛兽”,祸莫大矣!某些病例,确实是要加强监管,加强护理;但更要加强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宽松环境;而不是消极对待!更不能歧视!而对于一般幻听幻觉患者,错误地用污名精分来加以诊断,任意加以精分的病名,不仅给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和无效治疗,反而是越治越重,一正一反真有天壤之别。这是医生的失责,甚至也是一种衍生的医疗事故。这类事件必须引起医务界的高度警惕!高度重视,切莫等闲视之!
现在的精神学界正在逐渐转换观念,例如很多精神病院的门诊的名称已经改为精神卫生中心、及至改为心理咨询中心。但是究其内容来看,对一些比较严重心理功能紊乱的患者——尤其是有幻听、幻觉患者,却依然以精神病的概念予以诊断和治疗。所以仍然似有“换汤不换药”之嫌。因此不仅只是改换精神病医院、精神病门诊的名称问题,而是必须根本改变精神病学的理念。必须逐渐废弃精神病的名称,尤其必须改变精神分裂症的病名及至废弃。
(三)必须推陈出新,走出窠臼
上个世纪很多国内的精神病学家,已经开始转向医学心理学的探索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以及研究2【注二】,但是举步维艰,成就不大;其所以如此,就是范围太小,只局限于精神病领域,而没有关注到整个医学界。因而仍使整个精神病学裹足不前。所以当前的心理咨询事业,解决医学问题的越来越少,而是转向了婚姻、恋爱、情感以及职业等等社会问题的社会咨询,而少涉足医学问题;这也是由于近现代很多后起的心理咨询事业、很多的心理咨询师,大多来自普通的心理学系,而非医学专业,所以心理咨询事业多的是社会学的学科,少的是医学、生物学、生理学、神经生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学科。当然这是另个话题。
当前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治愈率、致残率、其危害相当严重。究其根子何在,值得深思。笔者认为这与当前的精神病学理念、观点及其相随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的措施方法方针方向不当、有相当的关系。
当前的精神病,主要是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扩大化相当普遍严重,如果将其剔除,那么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显然就低得多,随之的治愈率、致残率当然也会相应改变。
再以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理及至中枢神经递质的机理观念而言,也大有可以研究商榷的余地。当前的药物作用机理主要建筑在精神病人的神经生理生化——五羟色胺类递质过高而发病,因此抑制这些递质就控制了精神病的症状,治愈了精神病。这里因与果的先后关系值得剖析(情绪活动与递质分泌那个在先,哪个在后,那个是因、哪个是果?)很值得研讨与判断分析。即先有情绪活动后致递质变化,还是先有递质变化,后发生情绪改变,这两者的先后关系的因果判断很值得深思。但在这方面考虑、研究的资料很少,也没有人去关注。笔者在高血压病研究的文献(未发表资料,参见“高血压与高血压病”
http://xzp111.icpcn.com/gaoxueya.htm )报道中提到有人做过以下的实验:情绪变化时人体的生理生化反应——对被试者在观看不同内容的电影时,测定其尿液中儿茶酚胺浓度的变
化:
电影片                    尿液中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
风光片                     EP与NE排出量均较低
攻击性片或戏剧片           EP增加,NE不变
恐怖片                     EP与NE均上升
EP=肾上腺素     NE=与去甲肾上腺素
实验发现,当人愉快时,EP排出量最高;安静时最低;不愉快时NE的变化与EP相似;情绪激动时儿茶酚胺排出量均上升;情绪压抑时血与尿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量持续相当高,EP、NE及醛固酮也有类似变化。 正常人的血压波动与与思想情绪有关。当思想紧张时,血压就会升高;如果有"我的血压可能很高"的想法,那么,血压测出来真的就会很高;这些都与以上实验发现的资料-不同的情绪活动就有不同的EP和NE的波动变化有关。
这个实验说明情绪变化在前,递质变化在后。如果所谓的精神分裂症主要是认知的歧误导致情绪的剧变而发病,那么治疗的重点是心理治疗,是认知治疗,是情绪的疏导,是认知歧误的纠偏、引导和指导,而药物仅仅是辅助治疗和安定情绪的权宜之计。所以这里的重点问题,也是理念问题,观点问题。
由此看来,光依靠对抗神经递质的药物治疗是治表,而不是治本,因为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症状,而无法解决心理情绪变化的由来根本原因。所以也就就变成了药物治疗必须是终身,药物治疗中途不能停药的理由,否则就会复发的原因。这就是因为药物治疗无否解决认知,无法改变患者脑海中存留的恶性刺激和挫折的根本8【注八】。这也是陈旧的精神病学理念的结果。
(四)从整体来观察研究精神心理
2005年出版的一本精神病学给精神病学界带来了希望,在该书的前言中说‘1.本教材不再像以往那样拘泥于精神科的本位立场,而是面向全体医学专业的学生;……。2. 走出老套路,废除八股式。由于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大多尚不清楚。“精神障碍的病因学”不再独立成章。……能繁则繁,能简则简,不求千篇一律。3.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的社会问题逐步进入精神卫生领域,……予以纳入。’9【注九】
笔者赞赏这种勇于革新精神,赞赏其眼光放远了,它固有的理念开始松动,开始从整体来观察研究精神心理。赞赏他看到了“纯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忽视了整体人的本身而提出“新的医学模式,在精神病学中显得最恰当、最适用,也最需要”……‘ 于是有人用“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悄悄地替换了“精神病学”,也有人主张用“精神医学” (psychological medicine)一词取而代之’9【注九】等等的论述和主张,这些笔者认为是非常可喜的,是从整体来观察研究精神心理的思维方法和理念的结果。
由此,也可以从该书的论述中看出,固有的精神病学理念必须更新;因为她同样的受到“纯生物医学模式”的束缚,而忽视了人的本身。最后笔者认为更还值得需要补充提出的一点是,“心理”的地位需要更加重视。为此必须从全面、从整体来考察研究精神医学。来研究精神,来研究心理、来研究心理医学10【注十】。
小结
本文从当代的精神病发病、学说观点、以及诊断、治疗的方式方法进行观察和实践、以及从自身的实践中感受到当代的精神病学理念存在众多的问题和带来的贻害,为此尽自身的条件,收集考察了精神病及精神病学的历史发展沿革及近代精神病学的发展进步和各种理论,进行了综述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期望。希望抛砖引玉引来精神病学界的同道前辈的关注和探讨。
参考资料:
1【注一】叶茂松,成长路上的心灵“魔障”———我市青少年精神卫生状况调查,宁德晚报
(参见http://www.352200.com/center/readnews.asp?newsid=3026)
2【注二】忻志鹏,“医学心理学发展历程回顾”,未发表资料
(参见http://xzp111.icpcn.com/yixuexinlixuehuigu.htm)
3【注三】刘津 译  杨甫德一校  邹义壮二校  刘津同传, “第二十四讲  精神病学研究的新进展”
(参见http://www.21jk.com.cn/p/csp/papercontent.asp?recordid=730)
4【注四】张亚林,精神病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5年,
第一章,第四节 精神病学的发展现状,一、临床精神病学方面,  (一)诊断标准
5【注五】沈鱼邨,精神病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2.
6 【注六】(.郭田生,陈浩,杨玲玲.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与处理.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24:193)
7【注七】刘晓军翻译,全球反对精神分裂症污名化,
(参见http://hi.baidu.com/wahaha101/blog/item/3cb2180f5c7db3286159f3e1.html)
8【注八】忻志鹏,知觉错位症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1,2:88
9【注九】张亚林,精神病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5年,11月,前言。
10【注十】忻志鹏,《心理医学》,未发布资料(参见http://xzp111.icpcn.com/xinliyixue.htm)
2011-5-20修改
2011-6-4  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