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远盈科技有限公司:黄鳝的养殖技术资料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30:38

 

干一项事业,成功与否,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从事这项事业的人的信心、兴趣都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开始技术学习前,我们花了大量的篇幅来给大家讲解。我们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大家树立信心,树立正确的养殖观念,努力将这项高效益的养殖在您的手中、在您的当地得以应用,得以实现,以不辜负您学前所下的决心和您为学习本技术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水泥池养鳝有哪些优缺点
水泥池养鳝有哪些优点主要表现在:

1、换水清淤彻底,利于保持水质清新;

2、泼洒药液无死角,防治疾病效果好;

3、水泥池的水温在低温季节往往比其它养殖方式(如网箱养殖)的高,利于延长黄鳝采食期,从而同期采食量更大,生长更快;

4、使用期长,一次建池可使用20年以上;

5、容易观察,捕捞等操作劳动强度小。

其缺点是:

1、建池投资较大,尤其是近年来建筑材料和工人工资的上涨,建造水泥池的成本也大幅上涨,目前每平方米鳝池的建造成本已经为40-60元;

2、对温度的缓冲能力小于泥土池。夏季采用局部遮荫等措施才能将池水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换水操作较为频繁,尤其是在吃食旺季,一般2天左右就需要彻底换水一次(换水后及时使用微生物进行水质净化,一般4-5天也需全池换水)。
有网箱养殖条件的,尽可能采用网箱养殖,确实没有开展网箱养殖条件的,也可以考虑采用少量水泥池来开展黄鳝养殖。
养鳝重防病
  对于任何养殖动物的疾病都就树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采用比较科学的养殖方法其实就是预防疾病的最好办法,否则即使用药不断,也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养殖效果。黄鳝适应能力强,在野生条件下很少发生疾病,但在人工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过大、操作不当、水质变化等诸多原因,常遭受致病菌、病毒、寄生虫等的侵袭而感染疾病。养鳝要成功,必须抓好种源、水质、消毒、饲料等多方面的工作。

    一、选好苗种
    很多农户从市场收购野生黄鳝养殖,黄鳝往往出现陆续死亡,甚至全军覆没。这主要是因为捕鳝者捕鳝方法不当且出售之前在家里贮存了一段时间,致使大量黄鳝受伤、中毒,甚至感冒、发烧。应该购买笼捕、徒手捕捉、电捕的黄鳝并做好贮存,或收集天然苗,购回的鳝通过10-15天观察养殖,进行消毒、驯食、驱虫,淘汰弱、残、病鳝后再进行催肥。规模养鳝应引进良种鳝,坚持自繁自养、获得优质鳝苗是养鳝成功的基础。

    二、保持良好水质
    水质不佳是黄鳝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鳝池腐烂物过多,不采取生物处理也不清池致使水质变坏,给病源体繁殖侵染创造适宜条件。池中有机质过多,产生氨态氮、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致使黄鳝皮肤吸入有害气体引起发病甚至死亡。天气突变,池中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长时间不换水,致使PH值发生较大变化,引起黄鳝不适而患病。
    新建鳝池投鳝前应加水浸泡或用冰醋酸“脱碱”。黄鳝适宜生活在PH值为7-8的微碱性环境中。长时间养殖,水体易酸性化,需要泼洒生石灰水进行调节。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残饵、黄鳝粪便以及鱼药残留物,可采取微生物处理。夏天每3—5天泼洒1次光合细菌,其他季节每隔7天泼洒一次EM菌,可有效吸收氨态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合成有益的微生物,抑制其他病源微生物生长,从而达到净化水质、防病和增产的目的。为了避免水质恶化要经常换水,同时注意换水时水温相差不得超过±3℃,否则易造成黄鳝感冒。水源缺乏的 养殖户可把鳝池换出的废水抽到蓄水池,泼洒光合细菌净化处理后与新鲜水混合使用。

    三、做好消毒防病
    防病药物选择通过国家GMP验收的专用药物,“鳝宝”系列药物专注于黄鳝养殖,在药物的选取、制剂的处理等方面,充分考虑黄鳝的生理特点,解决了由于鱼药刺激性强、异味重等原因,导致在养殖中引起死亡等弊端。
    刚购回的鳝苗,笼捕鳝或从野外收集的鳝苗,入池养殖前应用“鳝宝杀毒先锋”浸泡消毒。养殖过程中经常添喂大蒜素能有效的防治肠炎、赤皮、出血症,以及暴发性传染病等常见病。每10-15天进行1次鳝体消毒,用“鳝宝杀毒先锋”和生石灰交替使用。每月投喂1次“鳝宝烂皮出血散”、“鳝宝病毒清”和多种维生素(连喂3天)。每隔50-60天左右在喂料中添加“鳝宝肠虫清”,防止体内寄生虫。

    四、合理饲喂
    饲喂坚持定点、定时、定质、定量的原则,以免造成黄鳝吃食无规律、饥饿、过量进食、不适应饲料口味等现象,导致黄鳝体质下降,诱发疾病。
    培育蚯蚓、蝇蛆所用的猪粪等畜禽粪便,一定要加入EM菌进行充分发酵处理。生产出无菌饵料喂鳝,以免带入病菌引起黄鳝感染。投喂蚯蚓、蝇蛆等饵料,喂前须冲洗干净并用高锰酸钾液消毒。黄鳝入池先用蚯蚓、蝇蛆开食,待采食正常后逐步投喂配合饲料,并最终达到动物饵料和配合料各占50%的比例。
黄鳝的自然繁殖
一、种鳝的选择
  种鳝可从自养的鳝中选择。在繁殖季节(5~9月) 挑选个头较大的黄鳝放入繁育池中作种鳝。若有大小不一的两批或多批种鳝,则可从较小的鳝群中挑选雌鳝而在较大的鳝群中挑选雄鳝。

  二、种鳝的投放
  繁殖池内的种鳝投入密度应以每平方米6~10条为宜。池中泥堆上可适当栽植一些较矮的草类植物,而高杆植物影响鲜池采光,影响黄鳝的繁殖。

  三、种鳝的饲喂
  种鳝入池后,一般头2天都不投食,至第3 天投喂少量的蚯蚓,以方便诱食。将种鳝池的投料台均设在进水孔边。投喂的时间可在天黑前1~2小时,投料后打开进水管,使饲料气息随水流遍布全池吸引种鳝前往取食。黄鳝吃食正常后,可适当加入其它饲料。将其它饲料于投喂前混装盆内,并放置一个小时让蚯蚓在其间爬动,使其它饲料粘上蚯蚓味。其它饲料为应逐步增多。投料量以吃完不剩为宜,发现有残料应于次日早晨清除。

  四、产卵期的管理
  1.产卵巢的建成:产卵巢建成则说明再过3天左右即会产卵,此间应杜绝外人参观,投料要轻。此期间可见鳝洞口有两条黄鳝探头呼吸,若有其它雄鳝靠近,则原雄鳝即会发生猛烈攻击,一般来犯者败退而不再进攻,也有更强悍者取而代之。
  2.泡沫的出现:洞口一旦有泡沫出现,证明黄鳝将在1天左右产卵。
  3.雌鳝离巢:若发现洞口只有一条黄鳝探头呼吸,则证明雌鳝已完成产卵并已离开。再过5~7天鳝苗即将孵出。

  五、鳝苗的捞取
  鳝苗孵出5天内即可捞至鳝苗培育池养殖。鳝苗培育池内的水温应与种鳝池水温一致(相差不超过2℃)。捞苗时采用细纱布做成的小网篼,动作应敏捷,以免因护仔种鳝的攻击而影响捞苗。已产卵的种鳝应精心喂养,大约20天后又可进行第二次产卵。

  养殖鳝鱼购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鳝鱼养殖成功与否,关键是如何提高鳝种放养的成活率,目前鳝鱼人工繁殖技术尚未过关,很难从人工繁殖场购到大批鳝种,养殖黄鳝主要靠从市场上采购天然鳝种,然而若鳝种选择不慎,放养后成活率极低,致使养殖失败。两年来我站通过在牛庄、潭棚养殖鳝鱼的试验,总结出市场购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择最佳采购时间。采购鳝种最好选在春季的谷雨前后及秋季的秋分时节,避开炎热的夏季,即鳝鱼的繁殖季节,谷雨前后气温在15℃以上18℃以下,鳝鱼大量出现易于捕捉,易于采购,便于运输;秋分时节,气温转低,稻田区收过稻后,人闲开始用锹刨鳝,此法捉来的鳝,若受伤,伤势明显,易于挑选,投放后成活率可高达95%以上,之所以避开鳝鱼的繁殖季节,是因为繁殖季节怀卵鳝极易受伤,运输投放成活率均较低。

  (二)弄清鳝种来源途径。市场购种时一定要了解鳝种是采取何种方式捕捉的,摸清市场周边人常用的捕缮方法,电击鳝、钩钓鳝、鳝夹于夹的鳝均不能用作鳝种养殖,最好采购用笼捉的或锹刨的鳝,即使是笼捉鳝也要告诉笼捉户笼里上诱饵的钓针最好能捏成大弯,让鳝吃不到,不伤及鳝。

  (三)要直接从捕捉户手中购买,不经中间商转手,以减少中间环节,因作为鳝种,暂养最好不超过两天。


  (四)购种时要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者。

  (五)购买后放在盛有清洁河水的容器中,水、鳝比按1:1的比例,且水位深以20—25cm为宜,利于鳝头伸出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收购后切不可放在容器中长时间高密度聚集,否则易挤压,造成内伤而引起生殖孔泛红,严重者外翻,此种鳝若不经药物处理挑选而放入池子,成活率不到50%。

(六)购种时最好就近购买。
野生黄鳝苗种的驯养
一、驯养前的准备工作:
  河蚌。收购鲜活河蚌置于池塘暂养贮存。黄鳝专用配合饵料。冷柜。河蚌肉使用前,先进行冷冻处理。绞肉机(大号)。配二副模孔(6.7毫米随机售,另需自制3-4毫米规模模孔一副)。1.5千单相电机一台。

  二、驯养方法:选用新鲜蚌肉,经冷冻处理后,用绞肉机加6-7毫米模孔加工成肉糜。

  将肉糜加清水混合,然后均匀泼洒。每天下午5-7点投喂,每天一次。投喂量控制在黄鳝总量的1%范围内。这一般喂量远低于黄鳝饱食量,因此,黄鳝始终处于饥饿状态,这样便于建立黄鳝群体集中摄食条件反射。3天后,观察到黄鳝摄食旺盛,即改为定点投喂。一般每20平方米设4-6个点,继续投喂2天,投喂量仍为1%,此时黄鳝基本能在3分钟内吃完。第六天即改为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量为鳝苗体重的2%。每天下午5-7点投喂一次。特别注意投喂量应以15分钟内吃完为度,以提高饵料利用率。这样就完成了黄鳝的驯养。

  三、黄鳝人工配台饵料的调制:饲料厂生产的专用饲料不能直接投喂,必须先进行调制,用黄鳝专用饲料65%加人新鲜河蚌肉浆35%(用3-4毫米绞肉机加工而成)和适量皖龙五号(黄鳝消化功能促进剂),手工或用搅拌机充分拌和成面团状,然后用3-4毫米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3-4毫米左右、长为3-4厘米的软条形饵,略微风干即可投喂。如此配制的饵料投喂效果极为理想。在有土的规模养殖中,饵料系数为3,在无土流水工厂化养殖中,饵数系数可降至2-2.5。
野生黄鳝种苗的采集方法
介绍一下野生黄鳝种苗的采集方法。一共有三种方法,我分别来做介绍:
    1.直接从野外捕捉野生黄鳝种苗。每年4-10月份,可以在稻田和浅水沟渠中用鳝笼捕捉,特别是闷热天或雷雨后,出来活动的黄鳝最多,晚间多于白天。一人一次可以带200只鳝笼黄鳝种苗。晚上或者雷雨过后放入田间的水沟中,几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捕捉到黄鳝。用鳝笼捕捉黄鳝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最好用蚯蚓作诱饵,每只笼子一晚上取鳝苗2-3次;二是捕鳝笼放入水中的时候,一定要将笼尾稍稍露出水面,以便使黄鳝在笼子中呼吸空气,否则会闷死或得上缺氧症。黎明时将鳝笼收回,将个体大的黄鳝种苗出售,小的留作鳝种。用这种方法捕到的黄鳝种苗,体健无伤,饲养成活率高。
    另一种方法是晚上点灯照明,沿田埂渠沟边巡视,发现出来觅食的鳝鱼,用捕鳝夹捕捉或徒手捕捉。捕捉时,尽可能不损伤黄鳝的身体。捕到的黄鳝苗应该马上放养。
    2.在市场上采购鳝种;要选择健壮无伤的黄鳝。应该选购一直处于换水暂养状态的笼捕捉黄鳝种苗作为饲养对象。凡是受到农药侵害的黄鳝和药捕的黄鳝都不能作种苗放养。一般可以将黄鳝品种分为三种:第一种,体色黄身上有大斑点,这种鳝种生长快;第二种,体色青黄,这种鳝种生长一般;第三种,体色灰,斑点细密,这种鳝苗则生长不快。鳝苗应该分开饲养。每公斤鳝种生产成鳝的增重倍数是:第一种为1:5~6;第二种为1:3~4;第三种为1:1~2。鳝种的大小最好是每公斤20~50尾,规格太小,成活率低,当年还不能上市;规格太大,增重倍数低,单位净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放养哪一种规格的鳝种还得考虑市场因素。如果春节前后市场上规格大的商品鳝价格很高,养殖者也可以适当考虑放养大规格的鳝种。
    3.半人工繁殖的苗种培育。这里我分两个层次讲:
    (1)模拟野外自然产卵环境,在养殖池中让其自然繁殖。每年年底,从人工养殖的成鳝苗中,选择体格健壮、尾重100~200克,体色黄而有光泽的个体,集中在富含有机质土壤的池中越冬,待转年6~7月自然产卵繁殖。当池中水温达到15℃以上时,要加强对这批鳝鱼的投饵喂养。在繁殖期要密切注意鳝鱼产出的卵和孵化的鳝苗,发现卵后可以取出来专门孵化,发现苗也要及时捞出按不同规格分池放养,以防大鳝鱼吃小鳝鱼、相互残食。在培育池内,可以先用鸡粪等有机肥培育出浮游生物,然后将鳝苗放入,让鳝苗靠吃浮游动物生长。如果浮游动物不足,则可以辅助投喂一些煮熟的蛋黄浆。幼鳝一经开始吃食,就可以逐渐分散活动。
  (2)在野外收集黄鳝受精卵,然后人工孵化育苗。在每年盛夏的时候,有些湖岸沼泽地区和农村的水沟、水稻田,常常可以见到一些泡沫团状物漂浮在水面上,这有可能是黄鳝的孵化巢。当发现这种现象时,应该及时用瓢或盛饭的勺子轻轻将它捞起,放在已经盛入新水的面盆或水桶中。而后,将鳝卵小心地放在鳝卵孵化器中孵化。孵化期间的管理和刚才我们讲到的人工繁殖孵化期间的管理是一样的。
第一章 生物学特性

  学习掌握黄鳝的生物学特性,是研究、实施相应养殖技术的基础和依据,在未具体涉及养殖技术前,有必要对黄鳝的生物学特性作一概略介绍。

第一节 形态特征

1、黄鳝的外部形态有何特征?
  黄鳝体形细长,前段呈圆筒状,后段较侧扁,尾端渐尖细,外观似蛇形。与一般鱼类相比,黄鳝体表无鳞,属无鳞鱼。外观看不到背鳍、臀鳍,也没有胸鳍和腹鳍。黄鳝头大,眼睛小。鳃严重退化。体色有黄色、棕黄色、青黄色、青棕色、棕红色、泥黄色等,有的全身布满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其体色因生活环境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腹部色淡偏白。游动时主要靠肌节有力伸屈,作波浪式泳行。黄鳝上下颌较长,口裂深,能吞食较大食物。

2、黄鳝的内部结构有哪些主要特征?
  黄鳝全身只有一根脊椎骨,无肌间刺。腹腔膜褐黑色。肠短,无盘曲,短于体长,具肉食性鱼类相似特征。肠中段有一缩小处,将肠分为前肠和后肠。体内无鳔(即鱼泡),因而黄鳝不能像其它鱼一样停留在任意水层。黄鳝的鳃、口咽腔和皮肤都具有呼吸功能,可直接呼吸自然界的空气,因而可离水较长时间而不会死亡。黄鳝的鳃丝很短,在夏季等水温较高,黄鳝的代谢旺盛时,黄鳝常常将头伸出水面,张口吸入空气,依靠口咽腔直接进行呼吸;而黄鳝冬季低温冬眠时,则主要依靠皮肤进行微弱的呼吸。黄鳝的心脏离头部较远,约在鳃后5厘米处。

第二节 生活习性

3、黄鳝的地理分布情况怎样?
  黄鳝属亚热带鱼类,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及南部的中国、朝鲜、日本、泰国、越南、绚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我国除青藏高原以外,全国各水系都有出产,但以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及珠江流域的广东、广西资源最为丰富。但是,由于黄鳝具有较高的营养、药用和开发利用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各产区的人工大量捕捉,一些地区甚至发展到使用剧毒农药进行毁灭性捕捉,加之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我国的黄鳝野生资源由60年代的每亩年产6公斤下降到每亩年产量不足0.5公斤。国内目前除四川、湖南、湖北尚有一定数量分布,其它地区的野生黄鳝资源已被大量破坏。据江苏淡水研究所的有关专家预言:4-5年后野生黄鳝资源将可能步野生甲鱼、螃蟹、乌鱼、鳗鱼等后尘,野生资源奇缺而只能主要依靠人工养殖供应市场。

4、黄鳝对温度有何要求?
  黄鳝属冷血变温动物,其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适宜黄鳝生存的水温为1-32℃,适宜黄鳝生长的水温为15-30℃,最适黄鳝生长繁殖的水温为21-28℃,此时摄食活动强,生长较快。水温低于15℃时,黄鳝吃食量明显下降,10℃以下时,则一般会停止摄食,随温度的降低而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超过30℃以上时,黄鳝行动反应迟钝,摄食骤减或停止,长时间高温或低温甚至引发黄鳝死亡。黄鳝具有自行选择适温区的习性,当所栖息的环境水温不适时,黄鳝会自动寻找适宜的区域,当长时间找不到适宜生存的水温环境,就会致使黄鳝的生理功能紊乱,诱发疾病甚至死亡。在高温状态下,黄鳝频繁伸头出水面呼吸空气,因此,当水面气温过高(高于32℃),同样会对黄鳝的正常呼吸产生不良影响。此外,黄鳝对水温的骤然变化也非常敏感,因而在人工养殖中,若对水温调控不当时常会导致黄鳝患上感冒病。

5、黄鳝需要光照吗?
  昼伏夜出是黄鳝的栖息特性之一,这一特性有利于逃避敌害,也是其机体自身保护的需要。据试验,将黄鳝置于没有丝毫遮荫物的水池中,同时保持水温不变,连续观察几天,黄鳝吃食活动并无异常,但持续10天以上的连续光照,黄鳝表现为烦躁不安,聚集池角翻转,发病率很快上升。这说明,紫外线对黄鳝具有伤害作用,在人工养殖中,我们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其在阴暗的环境下生活。

6、养黄鳝必须要用泥土吗?
  黄鳝依靠泥土打洞穴居是为了达到逃避敌害,避免高温和延续后代的目的,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但这一习性并非不能改变。实践证明,在养殖池中投放根须丰富的水草代替泥土,是完全可以使黄鳝放弃钻泥而乐意长期栖息于水草丛中。但笔者通过对其繁殖状况的对比,仍发现无土池中的黄鳝繁殖率不高,故建议大家在进行自然繁殖或半人工繁殖鳝苗时,仍采用有土池为佳。不过,只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改进,相信不久的将来,无土繁殖终将取代有土繁殖。

7、黄鳝对水深有何要求?
  当黄鳝在摄食、运动和气温较高时,它必须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为主,而其体内却没有其它鱼类的鳔结构。因此,一旦水位过深,它必须消耗体力游到水表层呼吸,这显然不利于黄鳝的栖息,所以黄鳝一般栖息于浅水区。所以鳝池水深一般根据黄鳝的大小,以20-50厘米为宜,在深水区域里,如果有密集的水生植物漂浮生长的话,黄鳝便能借助水草而栖息于水面下30厘米以内的区域中,此时池水的深度对黄鳝的生活基本不造成影响。这就是网箱养鳝时池水深达1-2米,土池养鳝池水深达1米而居然可以正常生长,这主要是漂浮于水面的水草给黄鳝栖息于接近水面的环境提供了方便。

第三节 食性及生长

8、黄鳝会大吃小吗?
  人们习惯认为黄鳝有严重的自相残杀习性,但据我们实验,在黄鳝喜食的饲料中掺入绞碎的黄鳝肉,则黄鳝就会出现拒食现象,这充分说明黄鳝的自相残杀只有在极度饥饿状态下才会发生。而且,据我们观察,其大小差距一般要在5倍以上,比如同池饲养的大鳝达50克以上,而小的不足10克。我们曾在一个养有100克以上黄鳝达50公斤的鳝池内投入50条条重40-50克的黄鳝,正常投料饲养一个多月,排干池水清理,发现较小的50条黄鳝一条不少,这充分应证了前面论断的正确性。但同时我们发现,投进去的50条黄鳝比投入前瘦了许多,而且总重量比原来下降了近20%。而据我们平时投料后的观察,发现个体较小的黄鳝根本不敢上前抢食。这一情况若持续发生,势必导致同一池的个体悬殊进一步加大。因此,我们在养殖时一定要实行大小分养,并尽量使其大小个体悬殊不超过一倍。不少朋友反映他们在山粪池或蓄水池中放入了不少自己捕捉的黄鳝,可到年底捕捞时却发现仅仅剩下可怜的几十条甚至几条,这主要是因环境不科学而导致了黄鳝大量死亡或下暴雨时水位上涨黄鳝逃逸所致,并非仅仅因为黄鳝与其它肉食性鱼类(如乌鱼)一样具有互相残食习性所致。

9、黄鳝的消化系统有何特殊性?
  黄鳝的肠道无盘曲,呈直管状,总长度约占体长的五分之四,这一结构与肉食性鱼类的特征想似。其消化特点是:对植物蛋白和纤维素几乎完全不能消化,对动物蛋白、淀粉和脂肪能有效消化,因此任何想全部使用植物性饲料饲养黄鳝的企图都是对黄鳝的消化机能缺乏了解的表现。但另一方面适度植物性饲料的添加可促进肠道的蠕动和摄食强度。黄鳝的新成代谢缓慢,反映在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消化液分泌量少,吸收速率低。这一特性对黄鳝养殖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严重抑制了增重速度。然而这一特性并非不可改变,在定时投喂和人为添加消化促进剂的激活下,消化系统可很快变得极为活跃,就可达到促进进食,增重状况得以明显改善。

10、黄鳝喜欢吃什么样的饲料?
  据试验,黄鳝敏感且最喜欢吃食的食物顺序依次是:蚯蚓、河蚌肉、螺肉、蝇蛆、鲜鱼肉、猪肝等,黄鳝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黄鳝的食物组成有些不同:仔鳝吃食蛋黄、水丝蚓和蚯蚓;幼鳝吃食水丝蚓、蚯蚓、轮虫、枝角类、孑孓;成鳝主要摄食蚯蚓、小杂鱼、螺肉、蚌肉、小虾、蝌蚪、小蛙和昆虫等。为了解决饲料来源问题和提高增重,幼鳝和成鳝应尽可能及早驯化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11、黄鳝的吃食有何显著特点?
  黄鳝吃食有四大显著特点:一是对蚯蚓的特别敏感性。黄鳝对蚯蚓的腥味天生特别地敏感。水中的蚯蚓能被周围数十米远的黄鳝嗅觉到,并且十分喜爱吃食。所以,我们认为,要想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最好能养殖一定规模的蚯蚓。虽然我们不主张主要依靠蚯蚓来养殖黄鳝,但为了达到顺利开食,驯化吃食配合饲料及增进黄鳝的食欲,故我们要求养殖户在开展黄鳝养殖的同时,最好人工养殖一定数量的蚯蚓。二是贪食性。由于黄鳝在野生状态下饲料无法得到保证,经常饱一顿饥一顿,因而养成了暴食暴饮的习性。在人工养殖状态下,尤其是在单一投喂蚯蚓或蝇蛆,在吃食旺季,黄鳝一次摄入的鲜料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以上。过量的摄入食物往往容易导致黄鳝的消化不良而引发肠炎等疾病。而对人工配合饲料的摄食则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三是拒食性。黄鳝的摄食活动依赖于嗅觉和触觉,并用味觉加以选择是否吞咽。对无味、苦味、过咸、刺激性强有异味及过于干硬饵料均拒绝吞咽,尤其是对饲料中添加药品极为敏感。这也是一些养殖者在饲料中添加敌百虫或磺胺类药物等气味明显的药物来治疗鳝病而不见效的根本原因。四是耐饥饿性。即使是在吃食的高峰期,黄鳝饥饿1-3个月也不会饿死。在特别饥饿的状态下,黄鳝体质减弱易诱发疾病和发生大鳝吃小鳝的情况。

12、黄鳝对配合饲料有何特殊要求?
  黄鳝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然而摄食机率、强度和持久性则因配合饲料的成份及其制作工艺呈现不同的特点。能达到使黄鳝稳定摄食的配合饲料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腥味,细度均匀,柔韧性好,饲料形状为条形。黄鳝对饵料的选择性较为严格,一经长期投喂一种饵料后,就很难改变其食性。因此,在饲养黄鳝的初期,必须在短期内做好驯饲工作,即投喂来源广泛,价格适中,增肉率高的配合饲料。

13、黄鳝的摄食方式如何?
  黄鳝的摄食方式为啜吸式。对小型食物张口啜吸吞入,而对大型无法一口吞入的食物即以口咬住或剧烈左右摆动,或咬住食物全身高速旋转,使食物断裂后吞入。黄鳝主要靠嗅觉、触觉和振动觉觅食。当食物落入水中或由活饵引起水体振动时,黄鳝游至饵料、猎物,并以啜吸方式将其摄入口中。

14、黄鳝的生长速度有多快?
  黄鳝的生长速度受品种、年龄、营养、健康和生态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总的情况是,野生黄鳝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是非常缓慢的,综合各地的实验观察数据及我们的观察,一般5-6月份孵化出的小鳝苗,长到年底(吃食到11月份停止),其个体体重仅3-5克;到第二年底仅重10-20克;到第三年底体重40-60克;到第四年底体重100-200克;到第五年底体重200-300克;到第六年底体重250-350克;六年以上的黄鳝生长相当缓慢。体重500克的野生黄鳝一般年龄在12年以上,且极为少见。国内有资料记载的最大的野生黄鳝为体重3公斤左右。根据我们的养殖实践,采用优良的品种并配以科学的饲喂方法,5-6月份孵化的鳝苗养到年底,生长较快的,单条体重可达30-50克,可基本实现当年养殖当年上市,若第二年继续养殖,则个体体重可达150-250克,第三年可达400克左右,400克以上生长非常缓慢。

第四节 繁殖

15、什么是黄鳝的性逆转?
  黄鳝具有极为罕见的生理现象—性逆转。黄鳝从孵出到产卵,都为雌性个体。但产卵以后,其卵巢都会慢慢转化为精巢,以后就产生精子而变为雄性。几乎所有的雌性黄鳝一经成熟产卵后,无一例外地变成了终身雄性。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性逆转”。在较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黄鳝虽然不会产卵,但第二年依然会直接转化为雄鳝。

16、如何识别黄鳝的雌雄?
  据观察,一般野生黄鳝在体长24厘米以下时都是雌性,体长42厘米以上的黄鳝都是雄的,24-42厘米之间的黄鳝有雄的也有雌的。人工养殖的黄鳝由于营养供应充足且品种有异,而出现超乎寻常的体长,故不能依靠以上标准来作大致判定,而应以年龄来作基本判定:一般两年龄以内的都是雌鳝,3年以上的大都是雄鳝。雌黄鳝头部细小,不隆起,背部是青褐色,没有斑纹花点,有的时候能看见3条平行的褐色素斑;身体两侧从上到下颜色逐渐变浅,褐色斑点细密而且分布均匀;腹部呈浅黄或淡青色;腹部肌肉较薄,繁殖时节用手握住雌鳝,将腹部朝上,能看见肛门前面肿胀,稍微有点透明;雌鳝不善于跳跃逃逸,性情较温和。雄的黄鳝头部相对较大,稍微鼓起,背部一般由褐色斑点形成3条平等的带状纹,身体两侧沿中线分别可见1行色素带,其余的色素斑点均匀分布;雄的黄鳝腹部呈土黄色,个体大的呈桔红色,腹部朝上,膨胀不明显;解剖腹腔,未成熟的精巢细长,灰白色,表面分布有色素斑点,性成熟的精巢,比原来粗大,表面有形状不一样的黑色素斑纹。

17、黄鳝一年产卵几次?
  黄鳝为一次怀卵,分批产卵,可产卵1-3次,据我们实践观察,80%左右的黄鳝只产一次卵,有约20%的黄鳝会产两次卵;极个别的黄鳝会产三次卵。产卵次数多,而总的产卵量却没有增加,因而人工养殖实践中,我们采用口服催产药物的方式,尽可能让黄鳝集中在一段时间内产卵,并且一次产完所有卵粒,从而使繁育的鳝苗批量增大,方便集中管理培育。

18、黄鳝的产卵量有多大?
  黄鳝是一种产卵量较少的鱼类,每条雌鳝仅怀卵几十粒至几百粒不等。人工养殖培育的鳝种,由于其开产时较野生鳝个体大,因而其怀卵量相对较大,一般怀孕量可达300-800粒,经人工专育的鳝种,其单条怀卵量可达1000多粒,最高可达2000粒左右,一般的常规鱼类,其怀卵量少则万粒,多则达几十万粒甚至几百万粒,故大多采用人工繁殖鱼苗,而黄鳝的单条怀卵量太少,且催产药物的用量一般为其它鱼类同体重的6倍左右。进行全人工繁殖的药物和人工成本太高,:目前受精率和孵化率都很低(50%左右),加上成活率也比自然繁殖低,繁殖数量非常小,人工繁殖鳝苗的成本非常高(按每尾10克计,每公斤人工繁殖苗的成本达到50元以上),因而国内目前尚没有大批量人工繁殖生产商品鳝苗供应市场的单位。采用自然繁殖的方法也可得到批量的鳝苗,可满足一般养殖户自身养殖的需要。

19、黄鳝的繁殖有何特性?
  同其它许多肉食性鱼类一样,黄鳝在产卵前具有占区筑巢的特性。一旦即将产卵的黄鳝确定了自己的产卵区域,在一定的范围内,它将会禁止其它黄鳝进入,一旦发现有入侵者,就会发生打斗。若该鳝不能绝对保卫其产卵区域的安全,则会重新选择产卵区域。若即将产卵的黄鳝几经选择,均无法寻找到它认为安全的产卵区,那么,它将会不产卵而随着产卵季节的结束而将卵粒慢慢地吸收掉,这种未能产卵的黄鳝会在第二年像其它产过卵的黄鳝一样,逐渐转化成为雄鳝。为了使黄鳝能够在繁殖季节到来时,能够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安全产卵区,尽量多让黄鳝产卵,因而在自然繁殖或半人工繁殖时,每平方米鳝池所投放的种鳝一般不要超出10条。黄鳝只能从雌性转变为雄性,而不能从雄性再转化成雌性。在繁殖季节到来时,若同批黄鳝中若没有雄鳝,便有部份雌鳝会提前转化成雄鳝,而与同批的雌鳝进行交配。

20、黄鳝繁殖时的雌雄配比如何?
  黄鳝在繁殖季节中,其雌雄配比大致是:当雄鳝体重大于雌鳝体重时,为一雄多雌;一般为1雄2雌或3雌;当雄鳝与雌鳝体重相近时,为1雄1雌;当雄鳝体重小于雌鳝时,为1雌多雄。

21、黄鳝是如何繁殖幼苗的?
  每年,当繁殖季节来临时,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鳝常在乱石、洞穴、杂草堆或水生植物等的附近吐出泡沫为巢,然后雌鳝将卵产于其中。与此同时,雄鳝排出精液使之受精,受精卵借助泡沫浮力在水面孵化,水温20-28℃时,约7天左右鳝苗即破膜而出。雌鳝产卵完毕便离巢而去,雄鳝则有护卵习性。雌鳝产卵完毕便离巢而去,雄鳝或兼性偏雄性黄鳝则有护卵习性。一直要守护到黄鳝苗孵出,并待其卵囊消失,能自由觅食为止。



第二章 养鳝池的设计与修建



  按照科学的方法建造鳝池,不仅是给黄鳝修建一个理想的“家”,更是为了方便我们的日常管理。我们在养鳝实践中,先后无数次对鳝池进行改建。我们今天的鳝池设计,是建立在无数次将鳝池砸烂重建的基础上,可以说是我们的宝贵实践经验之一,现奉献给各位读者。

第一节 土池的建造

22、哪些地方适宜修建养鳝池?
  规模饲养,应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较为安静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造养鳝场。小面积家庭饲养,则可利用房前屋后空地,采光较好的废旧房屋、旧粪坑、低洼地和废蓄水池等改建或在楼房屋顶上建池养殖。

23、哪些地方适合建土池?
  由于土池没有牢固的防渗漏设施,因此,建土池必须要选择地下水位较高,土池内能够容装较多的水且夏季暴雨来临时雨水能够排得开的地方。土质较粘,夏季雨水冲刷池壁不易垮塌,池底要求有一定的硬度。一般有蓄水条件较好(蓄水深度在50厘米以上)的稻田的,可选择修建土池。

24、何谓“临时土池”?
  临时土池也称暂养池。在养鳝实践中,为临时缓减鳝池的不足或鳝池尚在准备建设中,均需挖建临时土池。临时土池的建造为:挖一深70至100厘米的泥土池,为节省人力,可挖约40厘米深,再用挖出的泥土作埂,四角做成弧形。池的大小根据要求而定,但为方便管理,以不超出10平方米为宜。池内铺一层稍厚的塑料膜或彩条布。接头处先用线缝合,再用泥土压实。池底铺设10-20厘米厚的淤泥,要求非常柔软,用手摸不到硬泥块。在离底泥30厘米左右处设置溢水管(埋一根塑料管或竹管,水涨时自动流出),溢水管在池内的一端用纱布或纱窗网罩住,以防鳝鱼从管中溜走。池内放能遮住一半以上水面的水草(水浮莲、水花生等)。然后加水使水位淹至溢水管,便可投鳝入池。也可用砖直接在平地上堆砌四壁(不用水泥河沙),池内铺上塑料膜即成。

25、建土池需要砌砖吗?
  若土池的四壁较为牢固且蓄水保水能力较强,建池时则可不必砌砖。反之,则可在四壁靠埂建砌厚度为6厘米或12厘米的砖墙或用石板砌边。砖墙或石板要竖立在池底的硬基上,墙高出埂面20-30厘米。池深一般70-100厘米。

26、土池的四壁如何处理?
  土池的建造实际上就是将稻田通过堆砌泥埂将其改建成宽度为3米,长度不超过10米的小土池。一般改建1亩稻田只需投入3000元左右,是目前最为经济的一种养鳝方式。要求每个池的蓄水深度能够在50厘米以上,每两排池之间设一排水沟,以便需要时能分别排干单个小池的池水。每个土池的四周用聚乙烯网布防逃:使用宽度1米以上的聚乙烯网布,将其埋20-30厘米到泥土下,接口用尼龙线缝合好,池口用竹杆或木棒支撑,使四周的网壁直立,防止黄鳝蹿逃。

27、成鳝土池的水草如何铺设?
  由于土池的四壁不一定能达到笔直,且池壁顶端没有有效防止黄鳝外逃的设施,因而,我们一般仅将水草铺设在池的中央,而不在池边铺草,以吸引黄鳝集居池的中央而不易到池边来,从而可很好地预防黄鳝外逃,固定水草的方法是用竹竿做一个框(形状根据池的形状而定,一般为长方形),其大小以放入池中水面,四周匀能距池边30厘米以上为宜。然后在竹框中投入大量水草并用打桩方式将竹框固定于池中。

28、如何设置土池投食台?
  使用土池养鳝,投入的饲料沉入池底,黄鳝取食时常常把大量的饲料带入泥土,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我们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投料台。一方面可减少甚至避免饲料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让黄鳝养成一种定点取食的习惯。土池的投料台与网箱养鳝相同,即直接将食料投放到水草上,若水草过于丰茂,投下的料不能接近水面,则可将欲投料点的水草剪去上部或在投料前用木棒等工具将水草往下压,使投入的饲料能够入水或接近水面即可。一般每3-4平方米鳝池设立一个投食台。

29、种鳝繁殖用的土池应如何修建?
  种鳝繁殖土池一般每个面积为2-10平方米,其建造方法与成鳝养殖用的土池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是池中需堆一泥堆或几条浅泥埂,高度与平时的水面高度一致,并在中央泥堆(埂)上种植水浮芦或其它水生植物即可。

30、鳝苗培育土池如何建造?
  用于培养鳝苗的土池一般都是在繁殖季节快要来临时而临时挖建的临时土池,也有使用小水泥池或商品鳝池作鳝苗培育池的。在养鳝实践中,往往也会因水泥池培育鳝苗不足而需临时挖建鳝苗培育池。鳝苗培育池一般系黄鳝繁殖季节来临,已发现有黄鳝开始吐泡沫时而及时挖建的。一般池深50厘米左右,每个池约2-3平方米,池底及四周用塑料膜或彩条布铺设,接口处缝合完好。池底铺腐熟粪肥或蚯蚓粪5-10厘米,并在离底质10-15厘米处设置溢水管,溢水管的池内一端用双层密眼纱布包住防苗逃出。池内投入少量水浮莲,同时加注池水至溢水管,让其培肥水质,繁殖大量的微生物。在鳝苗入池的前一天搭好遮荫棚或在池上铺设遮阳网,应全部或遮住培育池的大部分,以防日光直射水温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