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国土局局长:教授收入差距该这么大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9:55:06

 

教授收入差距该这么大吗

有的开着宝马 有的骑着飞鸽

 

【新闻回放】

  在全国多所大学,高校教授的生存状态正展现多元图景:富教授财源广进,除基本工资外,还有课题提成、社会兼职等,每年收入达数百万元者大有人在;而穷教授除了学校发的工资,其他收入微乎其微,承担着养家、买房的巨大生活压力。对此,媒体形象地指出,有的开着宝马,有的骑着飞鸽。

 

  【各方观点】

 

  开宝马和骑飞鸽,都不该是高校教授的常态

 

  富开宝马穷骑飞鸽,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大学教授苦乐不均的真实写照。看着住学校福利房、用老款手机、骑28式自行车接孩子上下学的穷教授,我们有些心痛。但看着那些在市区有几处房产、开豪车出入,却只将1/3精力用于教学的富教授们,我们更加心寒。

  不是说高校教授就一定要甘于清贫,但天天为衣食住行等生计发愁,就难以集中精力去搞学术研究。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授若天天开着豪车周旋于商界,恐怕更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搞教学。

  舆论质疑富教授,与仇富无关。袁隆平当初买车就受到网友的力挺,“仇富不仇袁隆平”,说明人们心里都有基本价值判断。这个判断不仅仅基于他的财富来得正当、透明,更在于他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为什么有人鄙夷地称个别富教授为“学霸”和“学混”,就在于这些人顶着高校教授名号,却对学术和教育缺少敬畏之心,他们在无节制的追求财富过程中迷失自我。

  开宝马和骑飞鸽,都不该是高校教授的常态。这其中需要调整的,不仅有社会对知识的态度,更有一些学术研究者对学术和财富的态度。每一行都有需要遵守的职业准则和操守,将教学科研和经商主次颠倒,这样的开宝马的教授需要反思一下,自己配得上“教授”这样的称号吗?(新华网)

 

  不同学科获取课题经费额差异巨大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为了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高校开始鼓励教师“积极申请课题”,教授更是成为大学申请经费的筹码,以课题经费提成来提高待遇由此肇始。

  与此同时,不同学科获取课题经费额的差异巨大,理工科一个大项目就几百万上千万元,人文学科一个课题能拿到几十万元的就算不错,基于同样比例的提成也加大了教师收入的不均衡。

  高等教育专家沈凌教授指出,如同改革开放后社会各阶层收入出现的分化一样,教授收入的分化属于正常现象,因为不同的学科、研究方向决定了与市场的紧密程度。一些应用学科因为天然地紧跟市场需求,更易产生经济效益,而选择文学、哲学研究的教师通常比较清贫。

  但同为教授,贫富差距过大,显然不正常。在美国大学里,教授的收入是一定的,除了年薪收入,教授不能在课题中提成,假使一名教授在学校拿9个月工资,其余3个月薪水可以从其课题经费中支付,但仅能按年薪水准支付3个月,拿再多的课题经费,都不会改变。

  印度规定教授除著书立说发表文章获得版税外,不允许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日本教授走穴则必须经过学校的批准。

  过于功利的追求使教授们将研究方向锁定国家各种科研基金支持的热点项目、瞄准国家的发展方向,忽略了难以市场化的基础学科,“短期化”、“功利化”的研究评估体制难出真正有用的成果。而为了经费、提成去做科研,科研本身的质量可想而知。(中国青年报)

 

  平均主义不正常,教授考评体系须改善

 

  大学教学不等于小学教学,要有知识、有实践、有经验才配站在讲台上,积累科研、项目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如果要引入竞争机制的话,那些一辈子只会扑在“教学”上的教师应该下岗。

  应用学科的教授来钱快,无可厚非,但国家应该支持基础学科,中国和美国的差距不在神八和航天飞机的差距,而是在于基础学科,很多核心技术都需要基础理论的突破。专业无法转化为经济价值,国家在教育尤其是那些不热门但有长远意义的专业上投入不足,自然会出现巨大的贫富差异。

  如果教授做学问、搞教学,所得并非收入的大部分,这样的考评体系就起不到激励作用。正如医生诊病,收入大头并非来自诊断本身,而来自药品提成,他们自然被激励着拼命开大处方。(羊城晚报)

《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6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