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阳武林邸二期什么价:刘志权:由甲骨文考生风波反思偏才选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8:35:43
公众也需要理解,无论何种方法,都无法回避偏才怪才遴选的全部风险。如果我们想获得发掘天才的喜悦,就必须有容忍选拔失败的雅量。无论黄蛉事件如何结局,这一个案值得我们记取。

  两年前,很多人通过媒体都关注过一位名叫黄蛉的学生。他用甲骨文写作高考作文,但因内容偏题仅得8分。该生后来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后,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但最近,围绕黄蛉又起波澜:先是因为他被川大破格转入本部深造,然后又因为校方专门为黄蛉配备的导师认为学生有“浮夸”而提出辞呈。

  对偏才怪才,人们总处于既怕又爱的两难。一方面,经验告诉我们,天才总有异于常人之处,非偏即怪,全面发展的天才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反推又不尽成立,谁都知道偏才怪才并不必然是天才,更何况剑走偏锋冒险出位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因此,黄蛉事件的思考应该基于两点:

  首先,黄蛉学术潜力究竟如何。需要注意的是,能写好古文字与从事古文字研究,其实是两回事。早在两年前,复旦大学专家肯定了黄蛉在甲骨文方面的才能,但认为还没有达到破格录取的水平,应该是基于此的考量。值得注意的是,古文字研究重在考释,需要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及学养,所恃非朝夕之功。本是一个人才的喜剧,专家偏偏不肯成全,相信肯定有对其学术潜力的考量。

  其次,“浮夸”之弊是否属实。相关评判,不排除个人好恶或价值观念差异:一位年愈花甲,一位是90后,或有误解也属正常。究竟是误解还是客观评判,不宜遽下结论。科学的决策往往就在于能规避个体的主观风险,对此我们可以静观川大解决此事的智慧。

  公众对黄蛉的关注,其实还因为,作为一个“完成时”,黄蛉目前并不明朗的前景,引发了大家对通过高考选拔特殊人才的反思。

  近年来高考作文时见标新立异之作,从文言作文《赤兔之死》,到今年用古字作《绿色生活》,已成一道特殊风景。究其原因,中国古来多有人才不拘一格的佳话,目前在主观性较强的人文学科方面,还缺少特殊人才的科学遴选机制。渠道缺乏,考生的特殊才能无从施展,就被逼着在考场上作秀碰运气;而高校若无科学的机制,只跟着高考作文的舆论随波逐流,所选人才也未必是可造之材。

  当然,公众也需要理解,无论何种方法,都无法回避偏才怪才遴选的全部风险。专门人才的选拔在本质上有赖于专家,而这种选拔又是对未来可能性的一种概率预判。如果我们想获得发掘天才的喜悦,就必须有容忍选拔失败的雅量。无论黄蛉事件如何结局,这一个案值得我们记取。